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爱惜粮食教案中班 爱惜粮食教案(优秀10篇)

2023年爱惜粮食教案中班 爱惜粮食教案(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7 06:32:06
2023年爱惜粮食教案中班 爱惜粮食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3-10-17 06:32:06     小编:QJ墨客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一

1、教育幼儿应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4、大胆说出自己对爱惜粮食的理解。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够背诵古诗。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7页,仔细观察。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3、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答,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

7、活动结束。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二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2课时

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3分钟

(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

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

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1、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

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3分钟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三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学习用语言表达对农民秋收辛勤劳动的赞美和丰收的喜悦心情。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1)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3)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1)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2)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2)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1)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2)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四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1、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知道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粮食的可贵,进而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1、确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2、确定诗歌朗诵以及讲故事的同学。

3、收集珍惜粮食方面的诗歌以及故事。

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班会话题是“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主持(女):同学们,你们好!“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男):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们都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餐吃的白米饭是我们的农民父母们如何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女:请学生自由发言。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每天的吃的白米饭来之不易:耕地、播种、秧苗、移种、除草、除虫、施肥、收割、晒谷子、碾米等等,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如果出问题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饭了。

主持(男):既然农民是这么的辛苦,这么的不容易。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父母的汗水白流?(珍惜粮食)

主持(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主持(女):有人做了做了许多关于浪费粮食的调查,现在就请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1: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经常没有把饭吃干净,还有一些同学把菜吃了,剩下的饭就直接倒掉;还有一些吃了几口就直接倒掉,还有的同学不吃菜,把菜剩下倒掉。

课件2: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年的经济损失将达到上百万,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口将节约粮食64800公斤,可救灾民64800人,可供180个农民一年的口粮,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课件3:世界各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损耗和浪费的粮食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粮食产量的1/3啊!

课件4:如果我们可以把节约的粮食捐给非洲或者朝鲜那些饥肠辘辘的人们,那么我们就可以救下那10亿多人的生命,小孩子们也不会活活地被饿死啊!

……

主持(男):同学们听听这些惊人的数据吧!

主持(女):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做到节约粮食,我们也可以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去帮助那些饥饿的人们!

主持(男):下面请观看一组图片,了解一下全球饥荒最严重的地方“非洲”

主持(女):通过刚刚展示的图片,看到这些忍饥挨饿的人,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主持(男):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有许多人用自己勤俭节约的美德,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下面再请张浩祥同学为我们讲一代伟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

周总理生前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还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有时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要吃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或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总理,您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就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主持(女):这个故事可真不错呀!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也是坏的行为习惯。

主持(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诵《悯农》这首诗好不好?

主持(女):请同学们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浪费粮食或节约粮食的事例。自由说说。

主持(女):名人们节约粮食的言行,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接下来请欣赏小品《饭堂》。

主持(男):同学们看了这个小品后,有什么感受呢?请举手发言。

主持女:小组讨论,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么办?

1、晚上家里吃饭时,妈妈给你盛了满满的一碗饭,你吃不了该怎么办?

2、妈妈今天中午给你带的饭菜你不爱吃,应该怎么办?

3、当你发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正要倒掉时,你该怎么办?

主持(男):请大家讨论汇报节约粮食的好方法有哪些?

1、吃饭前自己能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如果觉得一碗饭吃不了,就先拨出去一部分。

2、吃饭时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饭吃完,不要剩饭,不要把饭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饭时,如果吃不了应该把饭带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顿接着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倒掉时,我们要及时地进行制止和劝阻。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很高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儿歌《爱惜粮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爱惜粮食

小朋友,告诉你,我的名字叫粮食。

一日三餐我为主,食用可以长身体。

农民种田很辛苦,风吹日晒忙四季。

一粒粮食一滴汗,粮食掉了真可惜。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五

学期一次的“生活.乡土.艺术”活动在仓幼拉开了序幕,活动的形式更是别出新裁:幼儿作品展示、家长作品展示、教师展示课等,我勇于接受了这次的展示课,在教研组的讨论与支持下,我决定挑战一下自我,上一堂中班社会课,社会课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难以把握的一个领域,那么应该设计怎么样一堂课呢?无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思考之余我觉得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上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乡土艺术周系列活动,设计了中班社会《珍惜粮食》这一堂课。目的是让农村的幼儿借助本土原有的农作物来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并知道成人劳动的艰辛,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并懂得要爱惜粮食。

教案设计出来之后便是试教,试教是一个长期与痛苦的过程。一次次的'试教,我的教案是改了又改,课堂是改了又试,虽然这个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我感觉自己正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从第一次的教案目标修改:了解农民种田的辛苦,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了解米饭的来历,感受农民、食堂阿姨、食堂叔叔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懂得要爱惜粮食,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到最后一次的执教展示,自我感觉还是有进步的,如:当第一次我试教过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就给我提了意见:表扬幼儿的语言可以再丰富些、动作可以再夸张化点、提问幼儿的形式可以在多一些、出示的ppt照片可以再精炼些。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又经过了教案的重新修改与自我的重新准备,第二次试教,试教过后,发现自己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就是我每次给幼儿提问题时总是提一半,这无疑给幼儿垄断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再次自我反思与准备,到最后的展示,我感觉自己又提升了一步。

整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的亮点有三。

一、这堂课选材不错,能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让幼儿通过课堂知道农民的辛苦,从而学会珍惜粮食。

二、课堂思路清晰,能够有效的提问,提问方式多样性。从个人回答到朋友间的讨论。

三、课前准备比较丰富,既有ppt,又有视频,能够吸引幼儿眼球。

四、教态好,声音响亮、待人亲切,富有感染力。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如:一、上课时让幼儿学着做一做时,动作可以再夸张化一些,这样能够带动幼儿的情绪。二、ppt照片可以再精炼些,让幼儿一目了然,有些镜头可以拍的再大些,像农民冒着太阳流汗时的照片。

另外,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有一帮姐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还有一个师傅在背后默默的帮助我,才使我能够大胆的展示这堂课,相信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的展示课上能有更大的提升。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六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2课时

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

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七

1、 教育幼儿应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 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 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4、 大胆说出自己对爱惜粮食的理解。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够背诵古诗。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7页,仔细观察。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3、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答,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

7、活动结束。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八

1、知道粮食的来历和爱惜粮食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仪。

活动准备:提前熟悉故事《小猪请客》、熟悉音乐游戏《我爱吃》

(一)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二)关键步骤:

1、介绍粮食的来历:

(1)提问:“你们知道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2)结合《悯农》这首古诗,讲解古诗大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得之不易。

古诗大意:“在夏天的中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谁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讨粮食的来历和为什么要爱惜粮食。

2、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三)引歌套词、古诗新唱活动延伸:

1、讲故事《小猪请客》

通过故事《小猪请客》,教育幼儿怎样爱惜粮食。

2、音乐游戏《我爱吃》

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1、引导幼儿了解粮食的由来,知道农民的辛苦,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2、培养幼儿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1、课件。

2、幼儿剩饭视频。

(一)观察谈话:

这是谁浪费的.

1.让幼儿观看幼儿剩饭的视频,然后分组讨论:小朋友挑食、剩饭对不对,为什么?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二)粮食是怎样来的

1.请小朋友看图片,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图片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三)歌表演《悯农》

1.出示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观看饥饿儿童的图片,激发幼儿同情饥饿儿童的情感。通过教程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爱惜粮食教案中班篇十

1、 教育幼儿应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 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 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4、 大胆说出自己对爱惜粮食的理解。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够背诵古诗。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7页,仔细观察。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3、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答,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

7、活动结束。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