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体育纳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中。2017年,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体育的开展和推广。在此背景下,本人对新版体育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撰写本文来总结和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第二段:对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的简要概述
在新版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体育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教育。其中,引入了“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健康与生命价值观”、“文化与历史意识”、“社交与生存技能”等四大方面的新需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段:对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我认为,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策。在过去,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社会需求。而新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使得体育教育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逐渐摆脱了单一化的体育教育模式。
在学习新版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其强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在新版课程标准中,特别注重了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要求,例如注重学生的运动技巧、体验体育文化、增强社交技能等等。这些要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第四段: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的启示
对于我们体育教育的从业者来讲,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的出台有着很好的启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生存能力,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第五段:小结
总之,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和有意义的体育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人才。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制定了新的体育教育大纲,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新课标大纲给体育教育带来的改变和提高。下面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经验,探讨体育新课标大纲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大纲强调了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导向。在体育新课标大纲中,不再强调竞技成绩的提高,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团队合作、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一改变为体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无论学生是优秀的运动员还是体育爱好者,都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次,新课标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新课标大纲提出了“问题意识、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答案,并通过动手实践来锻炼自己的技能。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体角色,我只是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再次,新课标大纲强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学业压力和电子产品的盛行,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等活动,忽视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新课标大纲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通过体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锻炼计划,让他们每天都有规律的锻炼时间,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新课标大纲要求体育教育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这一要求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科学习的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将体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了充分的合作,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相关的数学、物理、生物等知识,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能力。
总之,体育新课标大纲强调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等方面。这为体育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发展空间,使体育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整个体育教育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四
新课标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新课标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新课标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学习中,我根据学校现状和教学平台,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情况分析,进行了教学的重新定位.以下是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
1、了解学生
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足球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达到水平要求:基本了解熟悉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
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便于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素养,才能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五
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推动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教育部门进行了体育新课标改革。通过实施新课标,学生将接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体育教育,我在参与实施体育新课标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体育新课标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体育新课标注重全面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将体育课程的重点由传统竞技项目转变为全面发展体育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下,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协作与竞争精神等多个方面。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各种全面发展的课程活动,学生的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全面发展也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在其中发光发亮。
其次,体育新课标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在体育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特点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通过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安排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体育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对体育充满热情。
此外,体育新课标注重锻炼意识与健康习惯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健康习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锻炼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新课标下,学生们更加注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懂得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这样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构建健康中国和健康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体育新课标注重评价手段的探索和创新。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手段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以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和多样化。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过程表现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并进行自我调整和进一步提升。
总之,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全面发展、学生主体、锻炼意识培养和评价手段的探索,体育新课标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了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同时,学生也在体育中培养出许多宝贵的品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体育新课标的改革能够不断推进,为培养更多健康、阳光的新一代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六
体育作为中小学生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自从实施新课标大纲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对充实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我亲身体验并研究了新课标大纲后,我对此有了深入的体会和感悟。新课标大纲在教材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创新和调整,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我领悟到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首先,在教材设置方面,新课标大纲更注重贴近学生和时代需求。以前的体育教材内容较为单一,重视运动技巧的教授,而新课标大纲引入了更多文化、艺术和保健知识,如太极拳、乒乓球等传统文化项目。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标大纲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格。以前的课程注重的偏向于锻炼身体素质和培养竞技精神,而新课标大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通过开展团体项目,学生们能学会协作、互助,感受到团队胜利的喜悦,也能培养出组织能力和领导潜力。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队友的意见和利益,形成了团结与友爱,并且能更好地与同学们相互关心和照顾。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标大纲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过去,教育往往以老师为中心,重点是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而新课标大纲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自主规划、组织和实施一项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锤炼了他们的应对突发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新课标大纲要求学校要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中,体育教育被忽视或者边缘化,而新课标大纲通过将“生活技能实践活动”纳入体育课程,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体育课程的融合。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信心,面对困难时不再胆怯,更能培养出勇敢而果敢的品质。
总结起来,体育新课标大纲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变革,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生活技能的培养。通过新课标大纲的实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努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版)》的课程理念基于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进阶式提升、单元式呈现、结构化实施为统领,使得学生在序列化的体育课堂上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并在掌握知识技能、比赛及评价过程中收获意志品质、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立足学情巧用手段,突破重难点促“学会”
教师的“教会”最终体现就是让学生“学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和技能水平,精准确定教材重难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如五年级的.“8”字绕长绳教学设计时,注重细节,做到目标明确,步步有“招”,环环相扣。让学生尝试先练后学,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再根据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练习,逐步掌握重难点。根据生情进行分组,把同等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一是纵向自我突破;二是横向突破他人。根据进步幅度分类奖励,让学生“边练、边学、边悟”。
玩趣增味合作学练,增强认同感促“勤练”
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点主要在于一个“玩”字,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增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合理分组、合作学练,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引导学生“勤练”。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可以做到观看平板电脑和展板不拥挤嘈杂,小组展示环节不拖沓。通过合作练习感受集体与团队的力量,优生找到自豪感,后进生也会以能为团队贡献一份力量而增强自我认同感,从而使全体学生明白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感受到合作进步的喜悦,提升勤练的积极性。
明确标准以赛代练,层层递进促“常赛”
“常赛”要抓住课堂主阵地,无论何种阶段、何种形式的“赛”,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比赛规则和要求,当学生学会技术动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对应水平阶段的实赛模拟,并且以赛代练,巩固技术动作的同时促进专项体能提升。利用组内个人赛、小组展示赛、全班表演赛,层层递进的比赛形式,不仅遵循了技能掌握规律,而且难度适宜,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比赛要求,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花样跳绳比赛的氛围,而且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了动力定型,同时发展了相关体能,使动作更熟练、省力、自如。
想让体育课程的“培养运动能力,转化运动行为,塑造体育品德”的学科素养收到实效,需要高效体育课堂的推进。而“学、练、赛”一体化有利于推动课堂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以“学、练、赛”的闭环模式学习,无形中掌握了一套运动方法,是日后体育学习和锻炼必不可少的技能。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八
通过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完全符合国家对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版)》一经发布,在学校体育业内反响强烈。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是当下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课准(20xx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紧扣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明确了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出发点。在我看来,这是体育课从体育到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质的飞跃。此外,新课标还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解决了各科各自为战、分离割裂、学而无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指导师生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赛融会贯通。
教会
即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专项的运动技能。基本的运动技能即人类基本的.生存能力,此外,还应该掌握专项的运动技能,才能形成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的乐趣,才能够参加竞赛,在竞赛中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真正意义上的“教会”是要从学习运动技术,到掌握运动技能,再到形成运动能力的系统递进,这就需要我们让孩子不光学会并且还要会应用。
勤练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勤练不光是在学校,在课堂中,而需要更多的课外时间和家庭时间。同时“勤练”也不只是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保障,这就需要练习方法和动机教师必须教授到位。而“勤练”的结果指向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能;这也就需要我们要让孩子明明白白勤练的目的。
常赛
“常赛”中的“赛”并非只是正规高水平的竞赛,在课堂上,处处皆可赛,学生学习一项单项技术就可以随学随赛。两人可以赛,小组可以赛,组合技能也可以赛。课外比赛可以举办班级赛、年级赛等,也可以组织单项篮球赛、足球赛等。“常赛”组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其目的是全面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常参加比赛,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体育精神,从而促进人格更加健全,意志更加坚强。
“教会、勤练、常赛”的提出,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新方向,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明确了新要求,认真把握其内涵,一体化推进才能更好地将其落细、落实、落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教育体制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体育新课标的实施是体育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新课标带给我们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新课标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体育教育中,竞技比赛往往是评判学生体育水平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比赛中为了个人的荣誉而牺牲团队利益。而新课标则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团队合作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个人的价值是建立在整个团队的基础上的。体育课堂上的各种合作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赛等,鼓励学生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目标。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还能培养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新课标注重身心健康的培养。体育课程不再只是简单的运动项目,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和方法,体育课程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同时,体育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定期锻炼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新课标注重体育素养的提高。体育素养是指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以及运动和身体的综合能力。新课标通过强调综合实践的重要性,在体育课程中引入了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和素质拓展活动,如攀岩、游泳、舞蹈等。这些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不同的运动方式,还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力和毅力。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提升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素养,培养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
再次,新课标注重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标推动了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个性化的体育教育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最后,新课标提倡全面素质教育。体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中的体育教育也紧密联系着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素质。例如,在体育课程中进行的一些项目,如地理运动、数学计算运动等,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新课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改变,更是对教育理念的转变。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在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中有所收获,努力发展自己的体育素养,为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贡献力量。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一
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体育教育得到了更加重视。新课标将体育纳入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范畴,明确要求学生在体育中培养自信、团队协作、合作精神等多种能力。在深入学习和实践中,我对新课标体育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新课标注重体育锻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在新课标中,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健康,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多个方面的发展。比如说,篮球、足球等团队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瑜伽、太极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调节能力。这些多样的运动项目,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新课标注重了体育教育的真实性和实践性。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理解运动的乐趣,通过实践去获取知识。在过去,体育课往往是一种被动学习和被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只是在被要求完成一些动作和动作技巧。而现在,新课标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去学习和体会运动的乐趣和技能。
再次,新课标注重了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新课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通过真实的实践去培养和提高自己。
此外,新课标还注重了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减轻学习压力。体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改善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总之,新课标体育教育的改革给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和认识,提高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的手段。我们应该重视体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好基础。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二
《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中指出了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练、赛为主线的课堂架构,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通过核心素养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促进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由“公共意义”转向“个人意义”。
教干货引关联
与旧版相比,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新课标这样定义“核心素养”—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整个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都将围绕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上,应摒弃过去单一技术和单一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提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以教授足球为例,过去一节体育课可能只教脚内侧传球,而现在一堂课不能只教单个技术,而要教组合技术,如传球、运球、射门。新课标强调知识与知识间、技术与技术间的关联性,体育课要教组合技术、有对抗练习和完整技术展示,让孩子能上场比赛,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一个大单元最低由18学时组成。
创情境重实战
新课标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创造复杂的运动情境。过去的教学经常原地不动做动作或按一个固定线路做动作,而真正篮球、足球等比赛瞬息万变,课堂中要模拟真实运动情境,创造出复杂、动态、变化的场景,我们可以结合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播放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应的节奏,培养学生的乐感;在了解竞赛规则上,可以让学生寻找每年规则上面的变化,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理解;在进行投掷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个出手角度更好,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有效的`情景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设各种情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既玩儿了又学了,真正做到“快乐体育”,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这样丰富的应用情境中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抗挫能力等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优设计提负荷
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优化教学方法是保障运动负荷的核心,第一,巧设随堂目标,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例如,“快速跑”教学,当学生学练产生疲劳时,可设计学生间比赛或者与教师进行比赛等随堂目标,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从而增加练习次数,提高运动密度。第二,提高学练效率。例如,“行进间运球”教学过程中的取球环节,告知学生跑到指定位置拿球,并运球跑,最后引导学生运球到指定位置,准备专项热身活动。第三,保障“精讲多练”,提高教学语言有效性,减少无效讲解时间。例如,“排球垫球”技术动作讲解,可以简化为“插、夹、提、蹬、跟、移”六字,将复杂繁琐的动作要求和练习要求通过挂图或者简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练效率。
教师在新课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和思考,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和品德修为基础上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并能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三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帮助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的发展。
整体设计,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育
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体统筹安排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资源体系、作业系统及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大单元的学习,能对某个运动项目内容有一个整体化的学习、认识与掌握。核心素养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一节课或一个小单元的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时间上的积淀,大单元的提出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科核心素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在18个课时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逐步形成素养。
兴趣导向,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
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是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有效途径。大单元教学有效地将学校“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融入教学当中。通过专项大单元的教学,“教会”学生。通过创新、趣味性的练习进行技能的巩固和强化,让学生在“勤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通过课课赛、小赛季、专项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常赛”中享受乐趣。通过大单元教学进行“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以生为本,落实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的自主学习者,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单元教学可以实现深度学习,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技能与学练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同时,大单元教学,可以推动体育教师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体育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感受体育学科特有的价值,最终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
大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开展大单元教学有利于课标倡导的新知识观的贯彻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新时代体育教学深度变革需要体育学科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落地课堂,基层体育教师要具备新的知识观,从知识的结构化来考虑单元的建构。坚持不懈不断尝试、探索,用每一节课来践行大单元教学。让学生真正在体育课堂上“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四
体育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对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标的推出正是其中之一。作为参与体育新课标的学生,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标给我带来的好处和启发。
新课标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过去,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大多由老师决定,学生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而新课标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和规划,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比如,我特别喜欢篮球,而在以前的体育课程中,我对篮球的学习时间有限。而通过新课标的改革,我可以选择更长时间的篮球课程,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水平。
新课标还加强了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过去,体育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本质和规则,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通过新课标的改革,我学到了很多体育理论知识,比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体育运动的内涵和规律。这不仅使我在课堂上更有信心,也为我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育运动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更是团队合作的体现。然而,在过去的体育课程中,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往往被忽视。通过新课标的改革,学生将更多地接触到团队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他们需要在合作中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追求团队的成功。我参与了学校的篮球队,通过与队友的合作,我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团队利益,不再追求个人的荣誉。
新课标还提倡体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过去,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价值的关注。而通过新课标的改革,体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成为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探索体育的社会意义。例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义务跑活动,我通过参与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了解到了为他人奉献的重要性,懂得了体育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新课标的推出给学生带来了诸多好处和启发。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与社会实践结合,我深刻体会到了体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新课标的改革,未来的体育教育会更加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五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体育新课标案例应运而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我在参与体育新课标案例实施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以下是我对体育新课标案例的心得体会。
一、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体育新课标案例不再强调传统的技术训练,而是更注重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其中获得乐趣。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接力赛、跳远等项目,而是接触到了更多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攀岩、划船等。这些新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二、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体育新课标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通过团体项目的实施,学生们得到了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在协作中,他们需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培养了相互信任和沟通的能力。在实施体育新课标案例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在提升。这种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不仅在体育活动中有用,也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体育新课标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创新性的项目和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乐于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固定套路。这种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新课标案例把健康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通过开展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等项目,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体育新课标案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我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情感教育和团体活动,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学生们通过体育活动,不仅体验到了身体的快乐,也收获了心理的平衡与舒展。
五、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尽管体育新课标案例带来了许多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不同,如何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案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体育新课标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培养。对于这些挑战,我采用了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的方式,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平衡发展。
总而言之,体育新课标案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机会和方法。通过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巨大进步。然而,我们也要面对一些挑战,并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相信随着体育新课标案例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学生们会享受到更多体育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六
暑期,学校安排我去三明学习,通过两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鹿崇云教授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对新课标人教版体育科本进行解析;二是明确指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xx年人教版教材,此教材强调课程内容是实体,并且规定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冰雪项目为体育课中必上的内容,但这六大项目里的下面内容可以自主选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1、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础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2、要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体育课不能上成休闲课。
3、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不但要教好它,还要适当地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的行为、态度的发展成熟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变成学生学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
4、要熟悉学生,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学会遵循规律,进而驾驭这些规律,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三个实质性的问题:
学生学习体育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学习体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到底是怎样构建的?
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哪些发展?
5、体育课教学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
6、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要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在教师启发、教导下,学生是主要方面。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可能构成教学。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看,自我和他人一样是主体,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关系。
所以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具体的,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形象的好坏,讲解语言是否清晰、讲解内容的精炼程度如何、感人与否,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解决得是否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的控制等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鹿崇云教授还强调新授课时我们应该关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3.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
复习巩固课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
2.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和运用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
3.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4.要重点关注学生面对现实的技术学习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核心,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我们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学习体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和收获。如果教师不能领会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的话,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就会被老师误认为“放羊式”教学了。如此看来,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精神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终身体育为目的。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再就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至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行实施教育,就必然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实施面临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