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一
2)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3)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法拉第
4)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童第周
5)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诺贝尔
6)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巴甫洛夫
8)科学所打开的世界越来越辽阔,越来越奇妙……——伊林
9)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10)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综合的大规模的集体的事业。——王方定
11)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周培源
13)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高尔基
15)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乌纳穆诺
17)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邓拓
18)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霍姆斯
19)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培根
20)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二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更多热门的开头报告分享阅读: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格式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三
摘要:
真理的获得不是靠听来的,而是通过反复的探究得到的。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真理”,缺少科学的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差。本文作者就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实现有效教学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
一、借助微课,提高化学实验探究性。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纷纷兴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在参与课改活动中也纷纷尝试了一些多样的教学形式。但是就初中化学来说,由于面临毕业班中考升学的压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费力的探究性实验少,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严重。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较少得到锻炼和培养,而这种情形显然与我国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同学来说,除了理论学习,他们往往对于实验抱有极大兴趣。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当班级人数较多时,演示实验不能保证所有的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在进行一些有毒、污染、危险的实验时,可能面临不可预测的后果;一些条件要求比较高的实验,可能处理不慎就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在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强调在实验结束的时候要先撤离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可能使试管炸裂,由此导致的有些化学实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
笔者巧妙变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笔者制作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微课实验中,我就模拟了错误操作导致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的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印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都采取的是理论介绍的方式,而在相关专业制作实验软件的帮助下,笔者制作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微课实验能帮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该实验过程,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挑选合适的实验素材进行微课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清楚有效的观察实验现象,又能避免可能的危险或实验失败的出现,导致无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
任何科学探究都是来源于对于某一问题的不断的追问,没有一个较好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很难激发起学生心底里埋藏的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问题呢?笔者认为,那些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困惑,通过解答这一存在的问题能够获得乐趣和知识的问题,如此才能进一步营造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快速地进入一种探究的状态。比如,在教学“酸及其性质”这一节时,笔者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长期烧水的铝壶内壁会生成一层水垢,有生活经验的人会将醋倒入其中,去清除水水垢,为什么平常吃的醋,能够被用来除水垢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将教学与日常生活生活联系了起来,通过熟悉的事物向学生提出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课堂氛围。
科学探究能不能有效开展,学生探究的认不认真,能不能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与课堂气氛的好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根据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人的思维能达到最活跃的状态。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缺少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始终是在一种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一定的人数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这样一来,人人都能够就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来,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得到了加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科学探究为的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获得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多探究的机会,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在初中化学课堂体现科学探究,并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以上笔者所言不过尔尔,还望诸位教师能够不断探索、不遗余力,使初中化学课堂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白丽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1(12)
[2]毕华林,亓英丽。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四
现在工商管理教育广受欢迎,管理类书籍与期刊大量出版,管理话题被广泛谈论,各种各样的西方管理思想与论着被介绍到中国来。尽管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工商管理教育也高速发展,但工商管理的研究方法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著名华人管理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徐淑英教授认为,“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积累管理知识,以帮助各类公司在这个动态多变的环境中运营”.
一、管理的科学。
科学研究是人类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通过科学研究这一求知活动,使人类自身的知识领域得以拓展,摆脱以前的无知和愚昧,而且经由科学研究活动,还可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科学研究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家尽量在研究中排除价值和主观偏好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根据研究对象,科学地选择研究方法‘而不是盲从于某种研究方法。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所使用的调査研究、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价值和偏好的影响,而捕捉到科学的事实。像英国的古德尔女士,中国的任仁敏、严康慧女士,日本的kano教授,她们在动物行为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常年扎根田野,忍受孤独和寂寞,从而捕捉到了人们很少能够发现的科学事实,并在其研究领域取得建树,就是典型的例子。就mba而言,它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要接受多个学科理论的指导和借鉴。所以,mba研究应该从不同学科和学术背景中吸取新鲜血液,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管理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一)研究方法。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呢?一般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黄速建、黄群慧,):第一,从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看,科学要有客观的研究立场和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第二,从科学研究过程来看,科学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即可检验证实佳、逻辑一致性、知识可积累性和方法简练性。第三,从科学结论或知识看,科学具有广泛性、有效性和精确性。马庆国()指出,管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见图6-1):-是实验方法;二是问卷调查与统计处理方法;三是长期跟踪观察的研究方法。从我国目前管理学研究状况看,这些方法的应用已经引起重视,但从应用范围和层面上还相当不够。我国学者在国际顶尖管理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还很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论上还没有与国际上的通用规范完全接轨。
从国际上看,随着管理学的发展和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方法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概括性的知识体系,具有理论的意义。管理学研究方法也正日益向普遍化、理论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相结合的障碍也将逐步消除,两种方法论将不断渗透和融合。由于现代管理学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因而现代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总趋势必然是融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一体。但是,由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领域中总会有科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规范的研究方法将无法取代非科学的方法。
总之,研究活动在于知识的累积和进步,研究方法也在于“思”与“行”的有效结合。即以“思”来创建理论,而“行”来确保实证过程。通过“思”与“行”构成了求知过程,其产物便是新的知识。
(二)研究的目的。
所谓研究,是事实的说明,清楚说明前人未曾说明清楚的事情,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发掘知识并解决问题,解决前人未曾解决之问题。对于科学研究,一种是为了获取知识,为满足求知欲而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做的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为了建立理论或学说所做的基础研究。另一种是为实用,即为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或为寻求提高工作效率而做的研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研究,以解决现实中所发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因此,如果要进行科学研究,要么是做基础研究,要么是做应用研究,别无他途。对于学术界,往往较为重视前者;而对于工商界,则更加注重后者。对于mba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一般更为倾向于应用研究。
研究是一门“问题”学术,旨在发现有用的知识。我们要进行研究,就不得不进行严谨的研究设计。根据研究目的,管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的性质,管理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根据研究问题之来源及假设之种类,我们对管理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三大类。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初次的探索工作,由于缺乏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相关的理论根据,初次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的自然是一种更为广泛且较为肤浅的探讨性研究。
通过探索性研究,可以多多了解问题。常见的探索性研究有文献调查和经验调査。对于叙述性研究,针对叙述性假设而做的研究设计。叙述性研究一般分为调查性研究、关系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此外,因果性研究是一种为验证分析性。假设,证实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设计。
(三)研究的严谨。
加拿大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谭劲松教授()认为,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创造出关于研究对象的规律性知识,以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而不是推广某一具体理论或者学科。所以,我们进行的研究要善于发现研究对象的演进逻辑和价值体系,找出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并将其用于解释和预测现实问题。要解释研究对象的规律,找出其存在的本质,研究就需要具有严谨的研究精神。不仅要有科学的精神,而且要有研究方法,同时还要敢于挑战权威,正如卡尔?波普尔(popper,k.r.)所说,科学的本质不是证明现有的理论,而是要挑战现有的理论。因为,现实中人们根本就不可能获得完全证实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暂时的”理论(有限真理),都是对现有问题的“猜测性解释”,因此都是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反驳的,或者说向进一步检验和反驳开放的。
二、mba的研究方法。
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工商管理学中如果没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那样复杂的数学推导就上不得台面,就算不上真正的工商管理研究,研究的档次就不高,这实在是需要认真推敲才能下判断的结论。
经济学主要是基于一般规律特征下的研究,大量的研究对象做出的经济行为是一致的,重点在于对投入产出比的研究,以公开发布的数据为主,如果这些公开数据不准确,需要修正和调整。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在于不重视过程,尤其是不重视对于企业“黑箱”行为过程的研究,其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对宏观行业与微观企业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效益与效率分析。而数理经济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是其最常用的研究工具。在数理模型中,假设前提、研究框架和数学工具非常严格,你变化一个参数,改变一个系数,是在分子还是分母上,都需要严格的证明和限定,正因为如此,构建数理计量模型是如此之难,而基于数理模型得出的结论又是具有如此的'公信力。
而mba的研究方法则根本不同,这取决于mba的研究对象不同。mba研究主要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表现和核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和策略,其结果是提升企业绩效与持续竞争能力。mba的研究方法在于过程的多样性和手段的丰富性,如不同的行业特性、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成长阶段等诸多前提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工商管理学研究手段、工具的丰富化和个性化。1983年,美国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对当时世界上200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没有哪种研究方法是最有效的,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必须同研究对象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否则其研究结论是毫无价值的。
对于工商管理学的研究手段,不能仅限于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信度如何,常常是值得推敲甚至怀疑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最精彩的环节根本不在于采用了多少数学方法和工具,而是在于个性化研究对象问题的解决,思路、过程机理等才永远是研究中最画龙点睛的一笔。即使工商管理学研究的问题不采用数学方法与工具,其实一样也不一定影响其结论的有效性,因为这取决于研究什么问题。最值得引起警觉的是,千万不要认为经济学、社会学采用了大量的数学研究方法,就以为mba研究也一定要采用复杂的研究方法,这是害人的。所以对于mba的研究方法只要能解决具体的企业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业绩,采取任何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法都是可行和有效的。
三、mba研究方法的意义。
科学研究的作用在于应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而mba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作用与意义具体表现为:
第一,对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看作一种训练,一种对学习者做学问态度的训练。通过mba论文设计中研究方法的学习,使每一个接受mba教育者明白做学问要保持科学性、严谨性和客观性。
第二,对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构想出他人无法想象的假设,并进行他人无法实行的实证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所做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达到mba培养的人才水平和要求。
第三,对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成功造就出一批具有注重企业实际并以一定的研究方法为指导的“解决问题人才”,使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有更多的真知灼见来指导企业的运行。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五
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游戏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儿童发展。
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本着为了幼儿们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幼教观念,从而探索出新的、富有活力的,又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地把游戏看作幼儿发展的活动,不要把游戏仅仅作为吸引孩子的“噱头”。
本文介绍了游戏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做了简要阐述。
一、游戏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人类最早接受教育的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幼儿教育能够顺利展开,使孩子从小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游戏教育。
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游戏又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游戏不仅是幼儿乐于去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学习的有效手段。
我认为只有将游戏活动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的活动和游戏环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才能让幼儿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美好的童年。
席勒曾说过:“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可见游戏对人的重要作用。
相比较成人来说,游戏对幼儿有更重要的意义。
纳什根据贝洛医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游戏不充分的或很少被抚摸的幼儿,他们的大脑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大脑要小20%~30%。”
游戏可以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认识,加强对一些知识的理解。
幼儿教育中需要进行许多常识性教育,这种教育内容通常需要与幼儿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所联系,这种联系使得许多教学中必须将学生未来生活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而简单的说教式很难让性格多动的幼儿产生多大的兴趣,连续的枯燥乏味的讲解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感。
而有效地借助游戏的方式,则很容易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因为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开放活跃的游戏,而不是单调乏味的课堂。
例如:在一些生活常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各类所需的生活工具提供给儿童游戏所用,让学生亲自使用,并记忆其用途。
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也可促进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使儿童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游戏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作用的一个派别,他们认为:“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是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而游戏就是表现这些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欲望最好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没有任何价值取向去约束或者说“牵制”幼儿的游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情感。
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具体的任务去完成,他们要做的仅仅是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是最终目的。
因此,幼儿在虚幻的'“王国”里尽情地释放因受社会环境(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以及大人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是小大人)而产生的紧张和压力,帮助幼儿消除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早期的人格构建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优先,游戏的设定必须具有趣味性、激发性、互动性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游戏的趣味性是教育游戏首先应具备的特点,虽然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如果缺乏趣味性,幼儿就会失去对教育游戏的兴趣。
但是也不能忽视游戏的教育目的,应用教育游戏时能开发或提升幼儿的某种能力,是教育游戏的主要目的。
另外,由于儿童能力有限,因此游戏的设置必须简单、易于操作,否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体验,即使内容和画面再积极有趣,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如果游戏过难,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教育水平,甚至会阻碍幼儿自信心的提高。
其次,在游戏的设置中,要将游戏与生活完美结合,使孩子在游戏中明白生活常识。
对比一些过去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这些经典游戏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它们有深意,通过这些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交往朋友的重要性。
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在游戏中培养其成长、成熟,对社会的熟悉。
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导”结合,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作者:鲜雅单位:四川眉山市洪雅县实验幼儿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六
经济学主要是基于一般规律特征下的研究,大量的研究对象做出的经济行为是一致的,重点在于对投入产出比的研究,以公开发布的数据为主,如果这些公开数据不准确,需要修正和调整。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在于不重视过程,尤其是不重视对于企业“黑箱”行为过程的研究,其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对宏观行业与微观企业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效益与效率分析。而数理经济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是其最常用的研究工具。在数理模型中,假设前提、研究框架和数学工具非常严格,你变化一个参数,改变一个系数,是在分子还是分母上,都需要严格的证明和限定,正因为如此,构建数理计量模型是如此之难,而基于数理模型得出的结论又是具有如此的公信力。
而mba论文研究方法则根本不同,这取决于mba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mba研究主要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表现和核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和策略,其结果是提升企业绩效与持续竞争能力。mba论文研究方法在于过程的多样性和手段的丰富性,如不同的行业特性、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成长阶段等诸多前提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工商管理学研究手段、工具的丰富化和个性化。1983年,美国一位着名的管理学家对当时世界上200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没有哪种研究方法是最有效的,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必须同研究对象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否则其研究结论是毫无价值的。
对于工商管理学的研究手段,不能仅限于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信度如何,常常是值得推敲甚至怀疑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最精彩的环节根本不在于采用了多少数学方法和工具,而是在于个性化研究对象问题的'解决,思路、过程机理等才永远是研究中最画龙点睛的一笔。即使工商管理学研究的问题不采用数学方法与工具,其实一样也不一定影响其结论的有效性,因为这取决于研究什么问题。最值得引起警觉的是,千万不要认为经济学、社会学采用了大量的数学研究方法,就以为mba研究也一定要采用复杂的研究方法,这是害人的。所以对于mba论文研究方法只要能解决具体的企业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业绩,采取任何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法都是可行和有效的。
科学研究的作用在于应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而mba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作用与意义具体表现为:
第一,对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看作一种训练,一种对学习者做学问态度的训练。通过mba论文设计中研究方法的学习,使每一个接受mba教育者明白做学问要保持科学性、严谨性和客观性。
第二,对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构想出他人无法想象的假设,并进行他人无法实行的实证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所做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达到mba培养的人才水平和要求。
第三,对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成功造就出一批具有注重企业实际并以一定的研究方法为指导的“解决问题人才”,使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有更多的真知灼见来指导企业的运行。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七
第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要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进行。所谓“不改变文物原状”,在考古专业、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中是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就是指,不改变现场发掘出来的文物的原貌,包括该文物发掘时的形状、结构、材料、颜色。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历史文物原有的形态及其制作工艺,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尽可能的去还原、去反映当时的文化特征。
第二,加强对文物发掘现场原貌的保护。在考古发掘现场,不仅只有文物,包括现场内的各种东西,以及所处的环境,尽量少干扰[3].如此一来,可确保文物现场可再处理,有助于对文物现场进行取样,方便后续文物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选择适宜的现场文物保护所使用的材料。前面已经提到了,历史文物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可再生,因此,为了保护好考古发掘现场,确保文物不被破坏,在选择文物保护材料方面,也需要具备这样一种功能,即与文物保存等同的特殊材料。首先,选择的材料要具备长期耐久性;其次,选择的材料性能要佳。
3.2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基本步骤
关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一般包括以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调查工作[4].在考古现场文物发掘的过程中,应当事先对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包括该区域内及周边的环境,通过查阅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料,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信息,并对文物埋藏的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主要内容应涉及温度、湿度、空气状况,这对于整个考古方案的进行以及时间进度的合理掌控至关重要。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后,制订可行的方案。根据所掌握的各方面信息,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讨论后制订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此外,还需要准备为保护方案顺利开展实施而必要的设备、材料。
第三阶段,建立临时库房。在考古发掘现场,通常情况下,考古发掘前期能够发现的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并不是很多,很多时候多是一些杂物遗物,当然,对于这类遗迹遗物无须过多浪费时间,这一段时间非常宝贵,应当尽快在考古发掘现场附近地带建立临床库房。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即将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根据所掌握的各类信息,事先建立一个相对易控的环境空间。
第四阶段,历史文物的现场提取。文物的提取非常关键,也是整个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因为文物在出土时,处理条件比较简陋,所处环节也不容易控制,虽然文物提取只是将其送往临时库房保存,但提取及微环境控制的过程非常关键和复杂,要求也相对较高。例如,表面清理、加固等。
第五阶段,对临时库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将文物科学包装起来。包装的目的是为了运输途中免受不必要的损坏,尽可能将每一个文物保持在最佳状态,也就是能够反映整个文物所处历史及人文面貌的工艺状态。因此,对于文物的包装及相应的设计非常关键,应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个相对密闭且稳定的环境,以相对合理的方式、科学的手段,让文物从临时库房运抵实验室的一段时间内,减缓空气环境的变化可能对文物造成的侵蚀。
3.3加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对策
第一,湿度控制。在考古发掘现场要严格控制文物出土时的含水率,防止因周围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太快而损害文物。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干燥剂来控制,一般使用的干燥剂有硅胶。
第二,密封处理。文物大多都在地下埋藏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地下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与地面差距很大,如果出土后直接暴露在开放的大气环境中,大气中的水分、温度、湿度、阳光等都会直接对文物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影响,所以文物出土后一定要密封处理,避免文物与大气直接接触,氧化。
第三,避光保护。可见光中的紫外线对于文物的色泽等有着很大的影响[5],所以文物出土后要进行遮光保护,可以采用黑色塑料袋进行包装保护。
4总结
文物保护工作关系到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瑰宝的保护和对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所以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考古发掘的现场开始进行保护,为更好地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八
传统模态逻辑多为单模态逻辑,即在同一系统内只考虑一种模态算子(如时间、知识、程序等),很少尝试着在同一模态系统内同时考虑多种模态算子。而随着模态逻辑在人工智能、计算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在同一逻辑系统内处理必然、时间、知识、义务、程序等多种模态算子?基于这样的考虑,逻辑学家开始尝试构造多模态逻辑系统。多模态逻辑系统是指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算子的模态逻辑系统,并且模态算子之间不可规约。本文拟从多模态逻辑的产生背景、研究动因、概念界定出发,阐明研究多模态逻辑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多模态逻辑的产生背景
模态逻辑,从狭义上讲,是研究“必然”和“可能”的逻辑。从现代意义上讲,模态逻辑为研究这些概念提供了一个框架。在形式逻辑的背景下,除了可以明确地使用模态算子对这些概念进行表述以外,还可以研究这些概念的内涵和逻辑关系。同时,在语义学(如克里普克语义学)背景下,可以研究这些概念的外延。模态逻辑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语言学、哲学、数理逻辑的交汇点。
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不能简单地将模态逻辑看作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关于“可能”和“必然”的逻辑,而将其看作是关于“模态的逻辑”的研究则更为合理。从一般意义上讲,模态逻辑是关于模态概念的研究。自然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各种模态概念的存在也使得模态逻辑的研究对象更为充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有真势模态、时态模态、道义模态、认识论模态等。
鉴于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多种模态概念,模态逻辑的研究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种类的模态。不同种类的模态在不同领域内的作用也使得它们成为模态逻辑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相对于传统模态逻辑的“标准”定义而言,多模态逻辑扩展了传统模态逻辑的研究范围。对不同种类模态的研究可以构建不同的模态逻辑系统,为不同种类的模态构建一个通用的研究框架,使得各种类型的模态逻辑在这一框架下既可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又可以具备统一的形式化规则,这才是模态逻辑的研究目标。对不同模态的研究可以获得不同的模态理论,如真势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动态逻辑等。此外,从另一角度来看,模态逻辑还是一种数学理论,可以用来表示上述不同模态理论之间共有的功能和概念。
模态逻辑已被广泛研究了许多年,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理论的发展并不均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刘易斯(c.i.lewis)“复兴”了模态逻辑,从此模态逻辑作为一个独立的形式逻辑的分支开始发展,由普莱尔(a.n.prior)、冯.赖特(g.h.vonwright)和辛迪卡(j.hintikka)分别建立的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也随后发展起来。此后,在理论计算机科学的背景下,出现了动态逻辑及相关研究。
模态逻辑的研究工作一般基于三点:首先,从语言和哲学的角度对模态逻辑进行讨论,在每种理论背景的讨论下,都会涉及模态算子的某些原则,而这就关系到对模态算子的解释(时间的、道义的、认知的……);此外,在引入可能世界语义学对模态算子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次,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如系统的公理化、完全性、可判定性等逻辑学研究中的传统问题。最后,模态逻辑研究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动推理问题,即在该系统内能否找到自动的推理方法,以及这些推理方法的复杂性问题,而这涉及模态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尽管模态逻辑有些方面的研究进行得还不够充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年来,模态逻辑研究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例如,克里普克语义学是1970年代到1980年代大部分逻辑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模态逻辑的复杂性及自动推理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其他一些理论,如时态逻辑,通过新的算子或较为复杂的语义结构的引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目前,模态逻辑研究的发展状态可以概括为:一方面,模态逻辑是一个完整的领域,同时又是数理逻辑、哲学、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另一方面,它试图从上述各个领域来收集知识,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身理论的发展。多模态逻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多模态逻辑的研究动因
多模态逻辑作为模态逻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对传统模态逻辑的扩充和发展,有着更深层次的研究动因。
首先,模态的联合问题是多模态逻辑研究的首要动因和出发点。多种不同类型模态(真势的、时态的、道义的、认识论的、动态的……)的存在,导致了多种不同模态理论的产生,而这一直是1950年代末至今模态逻辑学研究的主题。但奇怪的是,这些不同模态理论的发展都是相对独立的,即对于不同类型的模态的研究都是独立进行的。除了几个孤立的尝试外,很少有人关注在同一个逻辑框架下几种不同性质的模态的联合,即“模态联合”问题。
人们在使用自然语言或进行日常推理时,总是会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模态。例如:
皮尔士不相信p是可能的皮尔士可能不知道p是强制性的皮尔士不知道p是被禁止的,他认为p是被允许的在一个更为一般化的层面上,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在任何实际使用模态的情况下,几乎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模态。因此,从形式化角度研究涉及多种模态算子的系统(多模态逻辑系统)是合乎逻辑与直觉的。其次,模态逻辑在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应用,是多模态逻辑研究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动因。模态逻辑的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工智能主要涉及的是关于“常识”的推理,亦即涉及人类“智能”的多种类型的推理。在这一点上,主要面向数学推理的经典形式逻辑很快就被证明是不够的。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是其他可能形式的逻辑,统称为“非经典逻辑”,非经典逻辑也有助于其他逻辑理论的复兴。模态逻辑并作为一种非经典逻辑,能够为多种类型的.推理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形式化理论。
如果利用模态逻辑对自然语言进行形式化研究的话,那么,多模态逻辑对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意义就变得尤为明显。例如,在形式化过程中,对时态、事件的表述并不能孤立地进行,而是要考虑所处的系统。在所处系统的环境下表述概念,又将涉及不同情境下系统的形式化问题。对多个情境、概念的表述则涉及多种模态。此外,模态逻辑大多数可能的应用,如通信协议和分布式系统,都同时涉及(认知、时态等)不同类型的模态。从更为一般的意义上讲,如果模态逻辑一定要应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话,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多模态逻辑的应用,而这种应用也是通过多种模态的联合得以实现的。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模态逻辑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使得人们对多模态逻辑产生了兴趣。认知逻辑和动态逻辑可被看作是在特定的领域内,较早系统研究的具体的多模态逻辑系统。可以说,认知逻辑的“成功”恰恰是由于可以使用模态算子集,对一组理性主体或程序的知识或信念的复杂推理进行形式化。同样,动态逻辑的最大价值在于对程序集进行推理的可能性以及引进了模态的形式运算(更多地在于后者),而这也是多种模态联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模态的联合是逻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共同的兴趣所在。实际上,随着包括模态逻辑在内的非经典逻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兴起,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必然性可能性逻辑”(传统模态逻辑)的局限。由此指向了多模态逻辑的研究,特别是一些时态、认知系统,或同时考虑知识、信仰或其他模态概念的系统。这些系统都比较复杂,但也更加接近现实,揭示了新的概念,有些还未得到充分的探讨,这同时也证明了多模态逻辑研究工作的价值。
再者,除了上述两个多模态逻辑实际应用的研究动因之外,从逻辑和数学的角度而言,多模态逻辑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形式化工具。正如上文所言,模态逻辑为形式化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存在很多模态理论(真势逻辑、时态逻辑、认知逻辑等),并且在每一种理论中,已确定了大量的模态逻辑系统。然而,这些理论及系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至少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尝试对这些系统进行一个统一的形式化刻画的想法是合法的,而这会为研究它们之间的真正差异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视角。另外,这些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也会使研究工作变得更为经济,而且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三、多模态逻辑的界定
多模态逻辑的界定是多模态逻辑研究的首要问题,对于多模态逻辑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从模态逻辑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发展大多限于单模态逻辑的情况。大部分逻辑学家把多模态逻辑当作是单模态逻辑的扩展来研究。对于单模态逻辑而言,与之相关的很多问题,如系统的可靠性、完全性、可判定性等是可以解决的。由此强化了这样一种想法:多模态逻辑是模态系统的简单叠加。从纯粹语形的角度而言,多模态逻辑是指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算子的模态逻辑系统,且模态算子之间不可规约。多模态逻辑最重要的特征是系统内模态的联合。根据系统内各个模态的性质,可以将多模态逻辑系统分为同质系统和异质系统。
同质系统:在一个系统内引入多个模态算子,但仍是在同一模态理论中。例如传统的认知系统,在这一系统内包含n个认知算子,它们分别对应n个理性人所构成的集合,这相当于经典模态逻辑中必然性算子的n个“复本”。这也适用于一般的时态逻辑,尽管未引入多个模态算子,但它们都具有时态的属性,故可用同一时态理论来解释其内部结构。
异质系统:在同一系统内引入几种模态算子,并且它们从属于不同的模态性质。这意味着在这一系统内汇集了不同的模态理论,每种模态理论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和工作原理(公理、模型类型等),例如时态—认知系统、道义—真势系统等。
上述两种类型的多模态逻辑系统是非常不同的,无论是各自系统内模态所具有的性质,还是可能的逻辑系统中所具有的实际的复杂度。同质系统内的逻辑原则(即多个同质模态算子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已在一些理论背景中得到有效的研究和刻画,已有的结论基本上可以解释同质系统内的模态算子的联合问题。然而,异质系统内的模态算子的联合的情况在增长,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模态算子的联合的情况在增长。而这一点,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在模态逻辑研究中仍是相对边缘化的,这也是多模态逻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对多模态逻辑研究的文献进行详细的考察,我们会发现,尽管不同类型模态的联合是非常贴近现实的,但相对于整个模态逻辑的研究历史而言,这仍是相对边缘化的工作。笔者认为,可将单模态逻辑看作是多模态逻辑的一个特例,对多模态逻辑的相关问题,如系统的可靠性、完全性、可判定性及相关语义等问题的研究可从单模态逻辑出发,这是符合直觉和逻辑的。但是,我们不能粗略地认为多模态逻辑只是单模态逻辑的一个简单扩展。而似乎恰恰相反,在许多方面,多模态逻辑要比单模态逻辑复杂很多。
如果真势逻辑(研究“必然”和“可能”的逻辑)被看作是模态逻辑的“心脏”,那么,可以采用相同方式构建一个一般性框架来研究多模态逻辑。参考已有的理论,除了采用相关符号(如模态算子的表述),可从模态的交互作用的公理模式的视角出发,从一般层面上构建形式化系统去研究包含不同种类模态的逻辑系统,即构建多模态逻辑的一般系统。这些多模态逻辑的一般系统能够为构建具体的多模态逻辑系统从方法论层面提供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理论背景或具体需要,构建具体的多模态逻辑系统,从而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形式化工具。
四、多模态逻辑研究的意义
多模态逻辑作为模态逻辑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对于整个模态逻辑理论体系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对多模态逻辑理论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对多模态逻辑理论作深入研究,对于构建全面、完整的模态逻辑理论体系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多模态逻辑作为模态逻辑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模态逻辑作为模态逻辑的一般化扩展,其研究价值是先验的。例如,在从单模态逻辑到多模态逻辑的扩展中,一些性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进行转移,等等。另一方面,如果仅局限于对单模态逻辑的研究,实际上弱化了多模态逻辑出现之前已取得的发展。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模态算子计算与二元关系的运算之间的联系,而在多模态逻辑的背景下,这一联系会得到强调。
目前对单模态逻辑的基础理论研究已非常成熟,这主要包括单模态逻辑系统的建构与完善、可判定性问题、语义解释和哲学背景研究等。而对多模态逻辑理论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逻辑应用方法论层面,即仅仅是用多模态逻辑的方法去研究其他具体问题,如用多模态逻辑去建构同时包含知识和时态算子的双模态逻辑系统或同时包含时态、知识、道义算子的三模态逻辑系统,甚至是建构同时包含多种具体模态算子的多模态逻辑系统,等等。而对多模态逻辑基础理论的研究尚不充分,这主要包括多模态逻辑一般系统的建构与完善,多模态逻辑系统的可判定性问题及其语义解释等。加强多模态逻辑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整个模态逻辑理论体系。
其次,研究多模态逻辑有助于发挥模态逻辑的工具性作用。自产生以来,模态逻辑作为经典逻辑的扩充,在哲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工具性作用。但是,随着各种哲学问题及认知、数学领域各种问题的出现,可以发现,传统单模态逻辑的解题功能是十分有限的,因而需要更加强大的模态逻辑工具去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多模态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也在于此。深入研究多模态逻辑,分析多模态逻辑的哲学功能及其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对于人类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再者,多模态逻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模态逻辑发展的现代时期,理论计算机科学对模态逻辑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模态逻辑能够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它们将被如何应用的期望。而多模态逻辑理论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模态逻辑在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如果想要用一个程序来刻画一个合法理性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实际决策过程,在编程之前首先要构建一个具体的逻辑系统。一个理性人在作出各种决策之前要进行推理(如进行计算和推论),而在推理过程中,理性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各种因素会在理性人的思维之中进行各种相互作用,于是在理性人的思维之中会产生多种可能的建模方案。理性人通过推理会与其他理性人交互作用,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导致自身的变化,这包括理性人的动态方面的变化,以及理性人对于其自身行为的推理和及时纠正。这时,可以假设一种因素决定一种算子,那么,在这一系统内要处理的就不止是一种模态算子。此时需要构建一个多模态逻辑系统,对这一实际决策过程进行刻画。之后可以按照多模态形式系统的要求,在遵循系统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严密的逻辑演算,那么,最终的决策结果一定是在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作出的更合乎科学分析和理性判断的决策。当然,多模态逻辑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其在博弈论、多主体认知等领域亦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功能。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九
园林专业属于实践性强的设计类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绘图技能以外,更需拥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能力的培养。
但在目前园林专业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是对理论的系统性讲解然后通过设计类作业或操作类作业来加深对理论的掌握。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独立的设计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效果平庸。所以,我国这种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太适合园林专业实践性较强和创新要求较高的课程的需要,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需要。
而案例教学在这些方面却具有许多优势,能够较好地填补学生对实践经验缺失的空白。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设计案例作品的场景,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都具有较积极的意义。案例可以是设计作品,也可以是己完成施工的真实作品。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不太可能让学生经常地去接触实际的设计项目,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一座很好的桥梁,缩短设计理论与实际工程的距离,较好地把真实的设计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设计方面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及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能力都极有益处。
论文的研究意义说明篇十
摘要:本文考察了空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总结了空竹的价值和功能,指出了空竹文化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空竹;文化;传承;发展
1空竹的起源与价值
1.1空竹的起源据文献资料记载,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变而来,早期多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是我国固有的民俗技艺。明朝《帝京景物略》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证明,“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当时称空竹为“空钟”。传至清朝,抖空竹在很多地方已非常流行,出现了专门表演空竹技艺的团体,空竹的制作无论是其外形还是质地和材料都出现了很大变化。近代对空竹的传承和发展就更显著,继北京空竹专业委员会李洪宽主任编著《空竹浅谈》专著之后,一大批研究空竹的理论和专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很多地方相继成立了空竹玩家联盟,或是空竹专业委员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轴承等新材料已运用于空竹,空竹转速得到提高,空竹技艺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
1.2空竹的价值
空竹具有多种价值,除了大家熟知的健身和表演娱乐价值之外,还具有教育价值。抖动空竹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对其认识、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也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同时,参加者相互切磋和探讨,共同进步,能获取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抖空竹也是培养积极进取和竞争精神的一种教育方式。
另外,空竹具有人文价值。站在民俗的立场上来看,抖空竹是一种公众行为和群众自发行为,在群众中具有认同、沟通和凝聚作用,是个人技能和潜能的外在显现。在相互切磋和双人、多人的合作交流中,参与者通过言语的交流和动作的配合形成沟通和默契。当抖空竹成为大多数群众的兴趣和爱好时,其必然成为人民群众情感维系的载体,也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表现。同时,空竹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亲朋好友互赠空竹,表达的是健康与美满的祝愿,佳节抖空竹,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感激。
2空竹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独有的`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空竹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面临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大众对其了解程度不高、普及率不广,产品商业化程度不高、创新发展太慢,玩家年龄偏大、水平参差不齐、特技失传等严峻形势。
2.1政府在政策层面支持的力度不够大2006年6月空竹虽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政策层面至今仍没有出台相关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对空竹的发展方向没有做出明确指示,基本上听之任之。因此,地方各个空竹玩家团体或联盟始终各自为战,像是一盘散沙,没有核心,拧不成一股绳。
2.2大众对空竹的了解程度不高,普及率不够广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项目,空竹经历过瞬间的辉煌,很快便重归沉寂。据调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公众场所的空竹表演,却叫不出空竹的名字,大众对其了解甚少。空竹在全国不同地方的发展也冷热不均,局部地区势头不错,但绝大多数地方比较还比较冷清,不够普及。
2.3空竹产品商业化程度不高,创新发展速度太慢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化程度低,会导致缺少竞争,从而使其发展速度变慢,空竹也不例外。由于缺少商家的参与,空竹在生产和销售方面难有起色,需求不高直接导致产量的降低。
作为一项男女老少皆宜参与的运动,空竹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却没能也没有商家愿意开发此市场,不能不令人反思。
2.4玩家年龄偏大,水平参差不齐,特技失传全国空竹玩家中,五十岁以上人员占据多数,且大多为离退休人员,青少年和儿童基本很少参与。玩家水平差距很大,水平高的往往集中在某些家族,因为家族的传承使得一些特技被保留下来。计划生育政策将使我国总人口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大家族也将逐渐变小,商品经济的冲击又使越来越多的人努力于赚钱,热爱空竹的家族正在减少,很多特技逐渐失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