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模板15篇)

2023年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04:20:08
2023年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0-15 04:20:08     小编:翰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一

高校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潜在人员,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身体与心理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运动是保障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善学生的体质与心理。

(一)体育运动介绍

体育运动是各项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活动的组合。体育运动能够起到很强的健身作用。而体质是个人身体机能与形态等特征的组合,对于个人至关重要。虽说体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但个人体质也会受到除遗传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合理组合与安排,人们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体育运动项目较多,包括田径、游泳、武术、登山等。这些体育运动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体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具有间接的教育与政治功能,同时还能够锻炼参与者的意志与毅力,进而形成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身心健康介绍

身心健康具体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其中,身体健康是人们能够适应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无病的且良好的身体状态。心理健康是人们连续的、积极的、发展的、能够综合发挥自身潜能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状况。当前,人们所讲的身心健康指的是人的整体健康。高校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特点。

其心理特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快速高效地融入大学生活与学习之中;第二,很多学生不了解人的心理特征,他们缺少进行人际沟通的技巧,无法适应高校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高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遇事容易冲动,遇人充满敌意;第四,高校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抉择,但其迷茫状态与优柔寡断让他们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第五,高校学生受到来自恋爱与性困扰等问题的影响。而身体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及器官等的发育状况、身体内部的内分泌、激素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一)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也使得人们的生物结构与机能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体育运动是增强高校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第一,在身体形态方面,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身体成长与发育。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参与者的身高,锻炼他们的肌肉,塑造他们的体态,同时矫正发育中的不良站姿坐姿等不良发育状况,进而形成良好的形态与体型。第二,在身体机能方面,体育运动能够增强身体器官的机能与活力,促进身体内部血液流动和新陈代谢速度,进而减少身体内部的有毒物质与废弃物质。同时,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心脏与血管的活力,增强参与者的抗病与恢复能力。第三,在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运动能够改变参与者的基本运动能力,增强自身的灵活度、柔软性以及身体协调性。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参与者骨质的改善,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体格与体魄。

(二)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日益严峻的竞争与不断增加的生活压力迫使高校学生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从而对其心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运动能够显著促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在改善情绪方面,高校学生面临着众多的考试和考核,再加上升学与就业压力,他们经常处于焦躁、烦恼的情绪状态之下。周期性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减少这种不良情绪,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坚韧性,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充满朝气。第二,在塑造坚强意志方面,高校学生在其体育运动或体育竞赛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竞争与难题,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与意志来通过考验。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坚强与毅力、冷静机警的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三,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高校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高校学生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他们的人际沟通,获得志趣相投的友情,增长自身的认知与见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一)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观念

一方面,高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终身性,并利用广播、传媒等多种手段对体育运动加以宣扬,提高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与重视,进而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完善高校体育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相关场所的体育运动资源与项目,不断创造特色性体育组织形式,同时也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高校日常的体育运动与竞技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应该强化自身对于学生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视,并积极配合这一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同时,高校应该建立某些设施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营造高校良好的体育运动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思想,不断组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以及健康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高校应该为学生建立高质量的体育运动环境,增加体育项目的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高要求。

(三)提倡高校体育运动科学化

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不能盲目无节制的进行,需要高校与学生根据其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例如:60%至80%的心率有助于参与者的身心发展,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更能够保证参与者的运动安全,每周二到四次的运动频率更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改善体质的效果。所以高校有责任为其学生提供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体状况确定合理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进而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同时,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总之,身心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其重要内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运动能够增加高校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能够对高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对高校学生的情绪改善、意志塑造以及人格培养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了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应该改革体育教学观念,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运动纳入科学化的范畴,并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3]孙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xx,(5):56.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二

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然而,近年来的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学习紧张,课业繁重,导致寝室、食堂、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常使大学生忽视体育锻炼,不注意营养调配,不注意劳逸结合,使机体内外平衡失调,抵抗力下降。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增强体质。强健的体质能帮我们抵御疾病的侵袭。比较长远地讲,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我们创造辉煌的业绩也是大有裨益的。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高校体育教学是大学生主要的锻炼渠道,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

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2.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增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经常并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我们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注重体育,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三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要使学生产生体育的需要,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和从事体育的兴趣,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学体育的现状来讲,增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

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我们知道,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是学习的新教材,授课方式是以“练”为主,任何一项教材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以其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课的类型只是体现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并不能体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课都是愿意学习的,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学习内容,都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认认真真的学,并且认认真真的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千方百计的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并且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更要激发学生们对它的兴趣,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二﹑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兴趣最重要,但于课的类型无关,那么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我认为体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需要。所谓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的需要并不完全是说服教育下产生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努力,学生有了这种需要,同样会产生体育兴趣。比如中长跑课,又单调又累,大多数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可是中长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学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以利于精力充沛的从事学习,情愿克服困难,进行中长跑锻炼,这样的体育需要就是一种见解的需要,因此说需要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三﹑改革体育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围绕终身体育这一中心目标进行,脱离了这一目标的改革只能治标而为能治本。体育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能和技能的发展过程,对体育教育多方面功能的认识,必须指导着我们体育课的改革。

在终生体育教育理论的认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不妨将这一终身目标按照各个教学时期的特点化分为一个有序的,递进的目标体系,在制定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等相关的因素,在不断增进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着重考虑在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使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起到推动的作用。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四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规定了学校应根据课程特点,在高中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实行选项学习方式。按照高中阶段选项学习与获取学分相结合的特点,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选项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学生可以在规划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学期有两次选择性机会。在完成一定教学内容与目标之后,获得必要的学分。高中阶段三年中获得11个学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合格。在学校开设的所有学习内容中,田径与健康教育为课程规定必选内容,各占1个学分。其余9个学分,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场地条件设备允许范围内开设的选项学习小班报名参加学习,在尽可能满足学生选择条件下,组织选项教学。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选项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学校根据条件开设尽量多的选项学习模块提供学生多种选择机会;学生必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采用选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在选项学习中也有两项内容是必选的,就是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和田径系列中的田径必修模块。选项学习形式构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传统体育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学生学习内容大大拓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多次选择,在获取一定学分的条件下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高中学段的学习任务。

任何新生事物的开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它完全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框架,无论是教学结构、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迅速适应这样一种变化,确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福建省平山中学自20xx年实施体育选项教学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有关体育选项课的若干问题同相关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结合平时在体育课上的观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般在确定各选项班人数时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计算机软件进行选项。运用选项软件各模块教学班人数设置一定的人数,当用电脑点击选项时,某模块教学班人数已满时,学生可以改选其他模块教学班,直到选中为止。二是,由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然后再由教师统计各班各项目的人数,教师根据学生志愿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组合新教学班的人数。另外,还可以给各行政班分派各模块教学班的人数名额,如篮球班每行政班10人,这样可以由班级同学互相调整,以保证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合理,不出现人数差异悬殊。

我校因条件限制,不能采用软件进行选项的方法。综合考虑,我校采用由各个行政班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进行选项。选项后一般都会产生各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差异,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比如较多学生对某个模块项目比较感兴趣,则这个模块的教学班人数会较多;或者一个年级实行文理上下区分班,各个行政班男女学生不平衡,如上理科区段时,男子篮球项目或男子武术项目的志愿人数就较多。当出现人数差异悬殊时,教师根据志愿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学生在自己的第一志愿中学习,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调项要求。

其实,出现各教学班人数差异悬殊,除了可以调整人数外,还可以增加相应模块的上课教师或增添体育器材、场地,对学习人数较多的模块再进行分班。但这种方法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在学生进行模块选项时,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选项动机的。但我们认为,学生选项时的兴趣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直接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发生转变。兴趣会随着学生的即时体验而变化,当学生对某模块项目尚未形成持久、稳定的兴趣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很容易转移或消失,因此,在实施选项教学过程中,就会出想个别学生提出调项要求。除了因兴趣转变而提出调项要求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造成学生提出选项要求:一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某个模块内容的技术,想学习新的模块内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觉得原来选择的项目运动量太大,自己的身体不适合;三是从众心理,比如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提出调项要求后,自己也想随之调班,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

教师对学生调项申请要慎重考虑,不能因满足少数学生的意愿而影响学校整体教学秩序的稳定。对于因为已经较好地掌握某项技术的学生,会尽量满足其的调项意愿,而对于因为兴趣发生变化、不能适应运动量和有从众心理的学生,教师会进行积极沟通,加以引导。学生提出选项要求,除了对其沟通引导外,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动机及学习过程心理的变化,及时变换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继续参加选项课程。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学生可以在规划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学期有两次选择性机会。每个学期学生进行两次选项,理论上非常理想,但在实际情况中比较不合理。一是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大概进行室外教学有30个课时。大多数模块教学内容不可能在半学期内完全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一学期进行两个模块项目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两个模块教学内容不能系统化掌握,只能学到一点皮毛,事倍功半,不符合《标准》水平五的要求;并且一学期进行两次选项,教学班成员流动性大,这样不利于教学班的稳定和教师的管理。所以,经过选项教学的实践,从上学期开始,我校进行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行每学期只进行一次选项。通过跟学生交流沟通,大部分学生也认同这种做法。

学生通过个人的选项分别组成各模块的教学班,开始时相互之间既不认识更谈不上了解。通过共同参与模块教学,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之中在一起,使不通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密切了,选项教学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但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加强对模块教学班的管理。在选项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班采取了以下几种管理办法:一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统一上室内课,分别由各班负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项,并重点提出选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定下规矩,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管理;二是教学过程,教师注意培养教学班中的体育骨干,做好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进行管理;三是每节课教师要对各自教学班进行严格的考勤,杜绝旷课或随意串班现象出现;四是严格履行请假制度,若学生请假必须要得到班主任的批准。体育教师一定要跟各行政班班主任多做沟通交流,共同管理好学生。

在进行选项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已经通过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后得到了克服,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实施选项教学后,教师的备课、授课、教法指导场地布置通过去有很大不同。我们学校高一、高二五位教师跨年段同时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困难,相互学习的机会比以前减少了,这样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实施选项教学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长项目,这样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色,但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专项练习的同时,有必要辅修一定的基础项目,如田径类项目,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基础性身体素质,也有利于专项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我校根据教师、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提供三个运动项目选项,分成五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在选项前,我们教师有向学生明确说明,选项教学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但还是有学生对选项教学项目提出了不满,特别是那些被调整志愿的学生。对于这部份学生我们本着妥善处理,做好思想工作的原则同学生进行交流,也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志愿被调整的学生,教师有作登记。在第二学期进行选项时,会优先满足他们的志愿。

在今后的选项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探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新课程选项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课程高中选项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陈文斌

3、《体育课选项教学的点滴思考》——迟晓东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五

摘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20xx(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20xx(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六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七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闫国文

摘要: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随着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不断深入,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下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思考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1.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且完善的

首先,新课标的彻底摒弃了传统“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为突出和重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相一致;新课标中还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高度一致。其次,新课标理念更加完善。它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健康课与学生身心发展,将体育与健康功能延伸到了社会生活。它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激发体育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差异四个基本理念。

2.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领域目标是吻合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有发展身体、强健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三项教学任务。教师也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备课,吃力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费劲锻炼。期间,心血和汗水都没少付出,但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受益。新课标的出现,拓展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和领域,相对之前的任务,更完善,更具体,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个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

1.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选择上的考虑

新课标下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关系:(1)考虑系统知识和系列活动的关系,将课程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教授转变成为直接的经验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2)考虑地域差异。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选择教材,大胆取材,大胆创新,突出自己的地区特色和教学特色。

2.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变化上的考虑

(1)师生关系上的变化,从传统“一言堂”“满堂灌”转变成为重引导,重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2)教学组织方法的变化。从精讲多练、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活动,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周家娥。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思考。新课程:下,2010(04)。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八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九

一、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1.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需要。现今的体育学习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课程的学习,而更应该是将体育的学习当成一种必备的能力来培养,将这种能力化作学生生命中的品质。体育学习的意义也并非只是在具体的比赛中,在现实中体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健全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体制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够积极地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去,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为集体创造更多的荣誉。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早晚都会面临社会的考验。在激烈的社会角逐中,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很难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加强体育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要有健全的体魄和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从学生时代就要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

3.素质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改革下,尤其加强了对体育能力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重点改革的部分,加强必要的改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应试教育中尤其要加强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核心竞争力。体育的学习看似仅仅是运动和比赛,其实其本质意义还是为了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身体素质搞上去了,学生才能够以更加充盈的步伐和饱满的精力从事其他社会上的活动,让学生领悟到体育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二、深化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举措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向来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让学生在体育的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上的能力的训练。体育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应格外地重视学生的自我训练,让学生更多地进行锻炼,掌握各种运动的技能,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在体育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引领和点拨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教导,而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

2.突出教学的重心和中心。在体育的课堂上,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本身涉及到多方面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两点是重点突出和高效。高效是要简明扼要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把各项运动的核心要领告诉学生。其次要注意重点突出,即将各项运动训练项目的核心告诉学生,带领学生不断地加强学习,突出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努力地深化体育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将体育的教育拓展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新时期中的体育学习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技能或者某些体育项目的学习,体育的学习涉及到多方多面,不仅仅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心理素质的训练、精神意志的培养,体育的意义是多重的,它能够积极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的人才迈进,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三、体育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的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体育的改革中要充分地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来改革,力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更多,还要善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能够让学生的意志力有大幅度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体育的改革,必须要以先进的理论为先导,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在课堂的活动中加以实践,促进体育教育改革的成熟。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一

1结果与分析

1.1心理拓展训练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水平三(义务教育教师用书)》教学内容中的选用教材或地域性体育活动的部分安排拓展训练项目。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场地及水平三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校拓展训练中的12个拓展项目分布在2个学期进行实验,分别是团队建设、“同起同坐”“站圈”“3min地震逃生”“电网”“雷阵”“蜈蚣”翻身、“信任后倒”“车轮滚滚”“突破重围”“救落水者”、三人角力,每个项目两课次。采用爱克心理检测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实验前人际交往能力测试和意志力测试,人际交往能力测试平均分为40.5分,交往能力一般,意志力测试平均分36.2分,意志力较薄弱,通过检测量表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十分担忧。经过一年的心理拓展训练教学实践,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试验后人际交往能力测试和意志力测试,进行分析评估。虽然意志力测试平均分提高了4.9分,但学生总体意志品质还不够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意志力测试和人际交往能力测验来看,教学实验后得分均高于实验前水平,显示出实验前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实验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说明心理拓展训练在学生心理健康上起到了一定影响。量表调查显示,心理拓展训练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通过笔者的实地观察和实践,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些在最初参加心理拓展训练时较自闭、极端自我、不易沟通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改善。

1.2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1.2.1心理拓展训练课程深受喜爱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选择非常喜欢心理拓展训练的学生占63.3%,选择喜欢的学生占26.7%,选择基本认可的占8.9%,而选择不太喜欢的占1.1%,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少数学生态度为基本认可或不太喜欢,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抱有很高的热情。表明心理拓展训练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感到新鲜和喜爱。心理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多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心理拓展训练不仅让学生接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1.2.2与体育教学密切联系心理拓展训练的目的与体育教学的目的基本一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相容性,将其融入体育课教学,可利用心理拓展训练的一些模式来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功能。

(1)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与体育游戏相似。心理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都是以一些体育游戏或者一些运动项目为基础演变过来的,寓教于乐,同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对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因感到似曾相识而乐意接受。他们乐意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悟并学到知识。

(2)心理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目标基本一致。心理拓展训练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为目的,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二者对培养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一目标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通过锻炼活动的安排,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同时,心理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两者的目的也是相一致的。

(3)心理拓展训练与体育课教学环节相似。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相当于拓展训练的团队热身;体育课上的个人与集体项目相当于心理拓展训练的个人项目与团体项目;体育课的课后小结相当于心理拓展训练的回顾与总结。

(4)心理拓展训练与体育课教学策略相似。心理拓展训练采用体验式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心理拓展训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培训内容都由学生亲自体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学生体验活动,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师也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先行而后知。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和体验。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学习法”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互帮互学,教师起指导和参谋作用,以小组的学习形式为主,共同思考,总结提高,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体验式学习”有相似之处。此外,心理拓展训练通过特定设计的场景让学生发现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得到一种体验,这种方式与体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类似。

1.2.3场地器材有保障心理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对场地设施有一定的要求,学校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力求简单而实用。一些需要简单器械的项目可以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来代替,例如球类、绳子、体操棒、呼啦圈、体操垫等。另外还可以自制器材,例如用废旧绳子自制“电网”,用废旧木板做木屐,用废旧广告布、废旧轮胎、废旧饮料瓶等做道具,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发现有资源。

1.2.4安全风险能控制心理拓展训练课程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实验的,而且在小学开展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内容选择可以适当降低某些项目的难度和要求,并提前进行周密安排。因此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去操作,组织合理,正确地利用保护装置和措施,认真操作杜绝不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的因素,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一定能保证心理拓展训练的顺利开展,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1.2.5体育教师能实施目前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较齐全,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十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体育教师组织、监控、引导等能力较强,只要接受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完全有能力胜任心理拓展训练的教学指导工作。

1.2.6课时安排可结合

(1)可以根据《体育与健康水平三(义务教育教师用书)》教学内容中的选用教材部分或游戏部分或地域性体育活动安排心理拓展训练项目,课时分配为每学期6学时,12课次。

(2)利用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统一组织开展一些有一定运动负荷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

(3)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心理拓展训练能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2.1.2有效地将心理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相结合,能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目标。

2.1.3通过1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小学生拓展训练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得出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具有可行性。

2.2建议

2.2.1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拓展训练项目,难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心理障碍。

2.2.2建议以《人教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师参考用书)》中自选项目的课时比例,安排拓展训练内容作为体育教材的补充,或者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

2.2.3在拓展训练内容的学习前,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2.2.4开展拓展训练方面的师资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第一”成为体育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然而,目前中学生群体仍存在诸多健康问题,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第一”成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然而,目前中学生群体仍存在诸多健康问题,近视、肥胖和心理亚健康等发生率较高,缺乏运动、低头久坐和过度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普遍存在,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体育教育与健康的关系,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疾患和亚健康人数增加。青海省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体现出自我封闭性较强、交流主动性较差等问题,并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学生超重和肥胖患有率不断升高。

(二)健康教育不足,学生缺乏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改变以科学知识和认知态度转变为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使学生未能深入理解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未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理论和创伤预防知识。知识缺乏与运动准备不足、运动创伤发生等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影响运动积极性等。

(三)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学生缺乏积极性。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社会甚至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尚不足,加之教学模式转变期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器材和场地以及学生健康认知缺陷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体育教学未能激发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学生普遍缺乏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倾向于以应付达标为主。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策略

体育是一门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改革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在培训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思想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快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积极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实践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运动技能传授经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健康知识,存在知识面狭窄等局限性,已不适应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应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其业务技能、健康素养和理论水平,引导教师重视知识普及,积极探索创新,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是一门参与性、互动性极强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根据总体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特点、教学资源拥有情况,将技能训练与发展个性、增强体质、培养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并重,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1.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应增加理论知识讲授、健康知识传授和心理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避免单一化、教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坚持全面训练、重点培养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培养形成一至两项可终身开展的运动项目,使体育真正服务于终身健康。

2.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既往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技能达标得分为唯一依据,严重制约了体育课改革和教师创新意识。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健康观和新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纳入技能达标、健康理念、理论知识、健康状况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以全新全面的评价方式促进改革,引导课程体系建设和观念转变。

(四)加大投入,改善运动条件,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探索建立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为特征的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通过特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运动条件,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活动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体验运动带来的益处,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五)加强普及宣传和监督管理

开展教师课件大赛、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趣味性和竞赛性运动比赛、知名运动员讲座等活动,积极发展特色项目并参与高级别竞赛,营造全校师生重视体育、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以“健康第一”为理念的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树立改革意识,同时推进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协同发展,逐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三

在素质观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某些体育教师大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以及“热闹”课堂氛围的营造上来,却忽略了健康和科学体育理念的讲解,从而致使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灌输安全、健康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渗透安全教育,提高安全体育意识

正所谓“:安全无小事。”小学生的年纪尚小,心智发展还很不成熟,缺乏自我防范和保护的意识,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一直都是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中运用的主旋律。但是与一般教学学科不同,体育教学是以户外教学为主的学科,所以其教学的环境中可能存在比较多的安全隐患,加之小学体育教学本身学科的特征,跳远、跳高、篮球和足球等体育教学内容和项目中也存在着许多危险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体育教师必须要从教学的源头做起,将安全教育灌输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讲解“抛实心球”部分体育教学知识的时候,由于体育开展所采用的实心球大都为铁质材质的体育器材,起重量比较大,所以会增加学生在运用过程中的难度,危险性比较大,加之小学生具有好玩、好动的特性,自制力也比较差,所以这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风险。因此,在开展该门课程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规范抛球教学方式,使学生明确实心球抛掷的.危险性,以及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要按照抛掷和捡球的信号来进行严格操作,切不可随意抛球和捡球,从而避免发生安全风险。另外,体育教师需要使学生在正式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做好预热准备活动,以使学生的筋骨得到充分活动,规范学生的掷球要领,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问题。

二、传播生命教育,树立健康体育观念

理论上来讲,体育本身就蕴含着健康生活和生命的理念,其可以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命理念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合理渗透健康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比如以讲解、游戏活动或者教学实践等形式来开展,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健康体育、安全体育的终生锻炼意识和观念,以使学生养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健康意识。另外,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思想教育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观念和安全意识,这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在参与体育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小学体育理论与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的时候,可以分“生命起源”、“生命在于运动”和“我的体育生活”三个体育教学环节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体育健康和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体育观和生活观。而就具体的步骤而言: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生命起源”的教学视频,并要将小学生分成适当的小组,让他们就生命起源方面的知识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其次,在“生命在于运动”这个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相关视频的播放和课后体育知识的延伸来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美好生活、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我的体育生活”这个教学环节,体育教师可以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通过武术、舞蹈和朗诵等形式来充分展示自己对健康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三、丰富探究活动,发扬阳光体育精神

正所谓:“熟能生巧。”各种体育操作技能的形成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可以逐渐形成。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识记能力水平还比较低,基本停留在机械操作模式上来,从而借助重复性的体育练习和探究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来使学生养成完善的阳光体育精神,切实发挥学生的体育创造能动性。另外,教师还必须要丰富体育探究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在讲解“自然的行跑”部分体育知识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自然的行跑的注意事项”的知识抢答活动,比如“跑步前的注意事项”和“跑步中呼吸节奏的把握”等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

总之,健康生活理念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根本宗旨,也是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安全、生命和健康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采用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来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健康生活以及珍惜生命的生活意识和习惯。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四

摘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一、中职女生当前运动参与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二、现状分析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三、理论学习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四、教学措施变革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五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闫国文

摘 要: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随着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不断深入,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下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思考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1.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且完善的

首先,新课标的彻底摒弃了传统“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为突出和重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相一致;新课标中还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高度一致。其次,新课标理念更加完善。它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健康课与学生身心发展,将体育与健康功能延伸到了社会生活。它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激发体育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差异四个基本理念。

2.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领域目标是吻合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有发展身体、强健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三项教学任务。教师也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备课,吃力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费劲锻炼。期间,心血和汗水都没少付出,但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受益。新课标的出现,拓展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和领域,相对之前的任务,更完善,更具体,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个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

1.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选择上的考虑

新课标下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关系:(1)考虑系统知识和系列活动的关系,将课程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教授转变成为直接的经验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2)考虑地域差异。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选择教材,大胆取材,大胆创新,突出自己的地区特色和教学特色。

2.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变化上的考虑

(1)师生关系上的变化,从传统“一言堂”“满堂灌”转变成为重引导,重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2)教学组织方法的变化。从精讲多练、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活动,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周家娥。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思考。新课程:下,(0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