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优秀20篇)

最新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4 16:17:13
最新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优秀20篇)
时间:2023-10-14 16:17:13     小编:字海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一

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xx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我市成功争创xx市充分就业县(市)区称号,确保我市就业局势长期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级文件相关精神,并结合xx街道实际,我们积极开展工作,现将这阶段所作的工作汇报如下:

为有效完成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任务,街道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街道领导小组,其中以街道办主任周嫒儿为组长,工业主任xx为副组长。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xx街道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方案,确定了创建目标、长期规划及现阶段的工作任务。目前,我街道共有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根据《xx街道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方案》,按照分批创建的计划,确立了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和xx村这8个行政村为首批创建充分就业村,占到全街道的30%,力争到20xx年底,使这8个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的标准;到20xx年底,使居委会和全街道65%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的标准;到20xx年底,使全街道xx0%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的标准,同时达到充分就业街道的标准。使全街道城镇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6%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2%以上,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农村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率70%以上的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使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1、积极组织动员大会。我街道于5月5日召开动员大会,会议由工业主任xx主持,8个行政村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邬主任向各村负责人介绍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各村做好宣传工作,并对创建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2、落实劳动保障场地。各充分就业创建村于5月中旬落实村级劳动保障场所,并悬挂劳动保障室牌子,其中劳动保障室面积不少于20平米。但由于每个村各方面设施的局限性,8个行政村中只有xx村实现窗口化服务。

3、确立创建村工作人员。各充分就业创建村于5月中旬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创建工作专兼职人员数人,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各村日常工作议事日程。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推动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见成效,各创建村根据自村情况,制定了相关工作细则,并将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实行上墙公布。

1、深入走访,建立台账。各创建村组织人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查,对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经过6、7两个月的排查,8个创建村已基本完成城乡劳动年龄段人员的基本调查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始建立村劳动者及就业情况台账,并及时进行电脑录入,截止至8月底,各创建村已完成基础台账的电脑录入工作。

2、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4050人员灵活就业申报工作,街道工作人员及时向4050就业困难人员宣传补贴办法,详细解答他们关心的相关政策问题,目前已为xx4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补贴手续。于此同时,8个创建村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共在网上发布规范用工信息252条,网上职介成功率更是达到了16%;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各创建村已完成公益性岗位的设立指标,总计22人,这些人主要从事于各村的环卫或窗口服务等相关工作。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的开展,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对不充分就业人员、实际失业人员、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安置帮扶。

3、定期检查,深入指导。创建充分就业村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对各村的创建工作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常抓不懈。街道积极落实充分就业工作资金,及时组织创建充分就业村的经办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充分就业市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议。此外,充分就业创建街道办公室还派遣专人对各村的经办人员开展多次培训,并定时上门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各村解决在操作方面遇到的问题。例如,xx村是一个由8个自然村组成的大村,街道领导小组对其创建工作的难度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主动与xx村分负责人协商解决这一难题,并对下属8个村的业务人员进行了专门的辅导,为xx村能及时完成创建工作提供了保障。

4、开拓创新,在稳定中求突破。xx街道非常重视创建工作的开展,街道创建领导小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整合各村创建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想,于9月份出版了第一期创建充分就业街道的简报。简报介绍了xx街道关于创建充分就业街道的进展情况以及各村的创建工作进度。该简报的发行有利于各村了解创建工作,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充分提高创建意识。通过上阶段的共同努力,xx街道8个创建村已xx0%地完成了奉化市城乡劳动年龄段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和基础台账的建设,并于xx月底完成了台账打印成册的工作。

创建充分就业村的评审工作已于xx月份启动,各创建村将在xx月上旬完成自评并上交街道,争取在xx月中旬完成街道评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各村只有在自评成绩达到90分以上,才有参加创建充分就业村的评审资格,因此街道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把握质量关,以确保各村能够顺利实现创建成功的目标。

创建充分就业市领导小组在xx街道进行监督检查时,对于我街道所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良好的评价,但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帮扶还不够到位、创建工作的宣传偏少、电子台账没有及时跟上等等。在创建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各创建村将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做好总结材料,针对各村在做法、效果、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及时改进完善,积极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二

就业工作一直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就业服务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我们学院工作的重点。我院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与时俱进,扎实细致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就我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实施全院全员参与

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协管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出台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每个院领导联系一个毕业班班级,每年四月起,在周一的党政联席会议上公布各班级就业数据。五月起,在每次的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各专业未就业学生信息,要求相关导师指导论文的同时协助指导学生就业,特别是很多与企业之间有横向合作的老师,主动向合作企业推荐学生,努力形成全院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参与就业、推动就业的院内就业工作“全员化”格局。每年九月起,负责学院就业工作的老师赴省内外各地调研,了解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学院就业工作计划,同时广泛联络各地校友及就业同行,巩固就业市场。十月,院领导分工分片走访省内各地方的化工企业及人事局(见附图),介绍毕业生信息,邀请企业来学院参加十一月的学院专场招聘会。来年四月,针对考研未录取同学的需求,联系相关企业举办小型推荐会。

二、校企联谊,拓宽就业途径,促进产学研结合学院推行本科生实习制,要求

二、三年级学生暑期必须到企业内实习,实地感受企业文化和专业需求。学院以各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起一批实习、就业、创业综合基地。如扬州石油化工厂、扬子乙烯、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尤其是启东、姜堰、金坛等地区性化工工业园区数百家企业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签订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针对化工园区布局调整的新形势,主动联系新企业,挖掘新需求。

学院为提高研究生就业层次,先后在姜堰科技创业指导中心、仪征化工开发区、常州亚邦集团公司等建立了教育实践、项目孵化等基地,每年举办项目推广会,推进“教学+模拟+实践”“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大力提高研究生就业平台。每年七月初,学院召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论坛暨研究生创新工作站建设经验交流会,参会的大型化工制药企业数目连年递增,多家企业代表介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及进站研究生对企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学院积极联系邀请企业进校宣讲,每年12月均举办院企联谊暨项目洽谈会,邀请企业到会商谈招聘学生、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事宜,全面推动学院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此项活动作为学院特色工作,已持续举办九年,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每年参会企业百家左右,有多家企业通过本项活动和学院达成了科研合作意向并合作完成横向课题。同时到会的各大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和机会,多方面深层次增进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

三、加强指导,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全面服务 针对学生身处校园,对社会缺乏相对了解等情况,学院充分利用“职前教育网络学堂”资源,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学院邀请南京久吾高科、上海药明康德等国内知名研究型企业技术主管给学生做报告,使学生对专业相关领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明确专业学习方向;邀请上海得高实业、先尼科化工集团总经理来为学生讲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和要求;给毕业生制作了《就业手册》,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每年举办10多期专题性的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活动,定期开展各地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会。

学院20xx年开始引入技能考证体制,引导在校生积极考证,经过两年的努力,我院已有43名学生取得化学分析工证书,在增加就业法码的同时提升了动手操作技能。每年四月举办师范生技能比赛,包括实验技能、三字一话、说课等环节,要求三年级师范毕业生全部参加,提高师范生技能,促进就业。联系发布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校的硕士招生简章,为部分有出国意向的同学提供雅思、托福考试信息,从多个层面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激发创业意识,树立成功典型,鼓励就业创业联动

作为创业教育示范学院,我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制定就业创业工作条例,统筹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注重提升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明确创业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开店办工厂,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是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勇气和坚持。提出“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的概念,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之后为自己打造一份事业基础的过程就是“创业”。同时学院依据学生个人情况,结合性格测试结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指导创业。每学期,学院均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从就业创业政策、形势、择业创业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给予指导,增强了学生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学院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学生科技创业。通过开放大型仪器室,仿真智能实验室,给有创新能力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平台,激发兴趣、浓郁氛围。我院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副院长朱爱萍教授关注学生就业创业,除亲自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并获得一等奖(20xx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并吸纳多位在校生和毕业生到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开展各种活动,模拟就业创业,举办模拟人才招聘、化学技能竞赛、创新工场赞助计划、设立学院科技创新基金,对申报项目进行资助,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提前感受体验创业就业,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近几年我院有多位校友创业成功,这部分成功的校友是学院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邀请他们担任创业导师,回校讲课、作报告,将它们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展板展出等方式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热情。

五、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增强人文关怀 学院及时更新完善学生资料管理系统,对困难生给予关注,并优先推荐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安排班主任、院领导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困难”毕业生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如发放免费的简历制作券,为考研的困难生提供牛奶等营养品,为到异地应聘的双困生提供部分交通费资助等。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学工办突出“服务”两字,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科学规范准确地为毕业生做好各项基础性服务工作。建立就业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每名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开展就业调查和研究,发放《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毕业生就业需求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创新提高依据。学院大学生就业协会开展系列活动,设立爱心企业库,发放结对就业服务卡,举办“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针对就业困难的同学开展“简历会诊”工作坊、“模拟面试”工作坊等;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就业全面发展,将就业援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院就业工作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做好市场调研。注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加强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感觉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堂与课外统筹、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三

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这种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有效降低外出务工的成本,减少大规模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我镇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从而在我镇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20xx年来,我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4800余人,就地安置1200余人,转移人口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60%。20xx年全镇劳务总收入约4000万元,劳务工资性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32%。

一、主要采取措施:

(一)是落实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织机构。由镇人事劳动保障所负责具体办公,做到层层有人抓,块块有人管,事事有人办。各级有关部门按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责任,明确任务我镇制定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划和实施方案,使全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既有长远计划性,又有现实可操作性,形成了一个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任务明确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力发展本地经济,不断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安置的空间。发展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我镇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大辐射带动面,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务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迅速减少。我镇切实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拥有专业技能。20xx年我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期,培训人数1350人,20xx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期,培训人数916人,向海南五指山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组织劳务输出13人,向深圳家政服务公司组织劳务输出24人。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城镇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我镇科学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发展规划,坚持城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升级。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简化农民进城务工、落户的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

(六)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稳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果。目前,我镇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给进城务工农民以居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为农民工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劳动力转移的成效对于农民来说,劳动力转移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推动、亲朋好友带动、自己积极出动的共同作用下,外出务工人数迅速增加,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时间明显减少,农村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一)从内部结构看:20xx年我镇农民在本乡以外地域就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0,比20xx年的71上升了9个百分点,我镇外出劳动力总人数由20xx年5450余人增加到20xx年的6000余人,增加了550余人,20xx年我镇有65的农民家庭有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比20xx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二)从收入效果看:20xx年我镇农民劳务收入人均约660元,比上年的600元增加60元,增长9;农民劳务纯收入占总纯收入的32。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四

在学年的就业工作中,日语系学工办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指导帮助下,在日语系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届108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截至6月3日,日语系108名学生全部顺利就业。其中91名学生成功签约,工作地点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宁波、无锡、嘉兴、广州、深圳、大连、沈阳、长春等多个城市,工作单位性质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教学单位等,工作岗位涵盖了日语翻译、日语外贸业务员、日语语音支持、日语教师、bpo专员、文员等,专业对口率达到78%;16名学生出国,其中8名学生目前在日本山梨英和大学交换留学;1名学生自主创业。

毕业班辅导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综合技能课程在第七学期安排一部分,以更加有利于就业。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五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镇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题研究、精心安排、狠抓落实,严格按照市、县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强化就业培训等方面入手,取得了明显实效。现将我镇今年充分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辖区内现有6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全镇89个村民小组,5522户,总人口18008人,其中城镇人口1350人,农业人口16658人;共有城乡劳动力10461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85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4人)失地农民1165人,镇内有17个企业。

完善了镇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与村上层层签订了责任书,镇、村(居委会)层层落实责任,由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村主任直接负责。同时以镇、村(居委会)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工作重点,搭建好充分就业工作平台。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古堰社区劳保工作站和6个农村劳动保障就业信息交换站配置了电脑,开通了网络。健全了各村(社区)工作站首问责任制、例会制等各项职责制度,确保人员到位,经费落实。

今年以来,为方便群众学技能,镇劳动保障所一方面在镇劳动培训中心(镇会议室)开办培训班,另一方面组织培训机构送班进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和引导培训,现已开班10期,培训了488人次,已完成任务的81.3%(其中:农民工在岗培训120人,完成目标任务80%,培训后取得《能合格证》的270人,完成目标56%,取得《职业资格证》的120人,完成目标60%),培训后就业300人,就业率达到60%以上。劳务输出3100人,当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60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人,完成目标50%,社区有6人办理失业人员登记,均已推荐就业,再就业率100%。

完善就业实名制调查制度,社区、村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对区域内适龄劳动者的就业失业动态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录入网络修改原有信息数据;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截止6月20日,劳动保障所对17家用工单位进行了年检和定期调查,完成用工单位信息录入,受理劳动维权5其,协调处理5起,办结率100%。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21人,参保率5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6000人,参合率100%;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参加人员1000余人,参加率89%;以建筑施工企业为重点的农民工综合保险参保55人;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实际参保24人。

4月至6月20日先后为500位企业退休人员、失地农民进行了年检。

2、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3、多深入基层,做好调查工作

4、多深入企业做好相关信息的调查核实工作,做好劳动者维权工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衔接搞好网格化管理工作,以便及时更新各类信息。

5、进一步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和村级就业信息交换站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六

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面对实际情况,立足新起点,着眼新目标,我局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帮扶举措,着眼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援企稳岗促就业,取得一定的成效。

1、发放稳岗补贴。从组织申报、审核、复核、拨付各个环节入手,确保稳岗补贴返还规范、足额、及时发放到企业手中。2020年以来,我区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稳岗补贴单位4家(分别是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宜春大海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江西百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海尔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享受3071人次,享受金额133.89万元。享受困难企业稳岗返还单位有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分公司等10家,返还金额1283.33万元,受惠人数1843人。享受稳岗返还单位有袁州区城西壹特数码产品销售中心、江西宜春京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229家,发放稳岗返还251.3万元,享受企业的受惠人数达7685人。

2、下发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规定,我区对宜春市阳光服饰织造有限公司、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港丝利服饰有限公司、江西金思康药业有限公司、宜春湖东科技有限公司、宜春颐健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发放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88.9万元,涉及人数889人,为江西金思康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港丝利服饰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636万元。

3、拨付技能培训补贴。2020年至今,根据上级有关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文件要求,我们精心指导和大力实施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共培训12544人,拨付培训补贴984.57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1803人,拨付培训补贴48.2万元;“以工代训”培训6010人,拨付培训补贴717.6万元。

4、创新招聘思路,开发线上调查问卷。为充分了解求职者的就业意愿,并结合企业的用工需求,我局开发了《袁州区就业意愿调查问卷》微信小程序,问卷分为三大版块,通过性别、居住地址、学历、年龄、2020年的工作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通过设置春节后您想去的工作地点、想找的工作岗位、期望的薪酬等问题摸清劳动者的就业意愿;通过调查其就业创业培训意愿、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信息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掌握第一手资料。目前已在全区28个乡镇、街道大力推广,各村(社区)不断转发。我局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已将填报问卷的求职者信息分类发送至各用工企业,促进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应聘择岗。

5、分解招工任务,压实招工责任。为切实解决园区重点企业招工难问题,压实各乡镇、街道招工责任,我局对园区所有企业的缺工情况进行摸底,并下发了《2021年袁州区工业园区企业招工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将企业缺工数分解到各乡镇、街道,促使各乡镇、街道及时组织人员摸排,将有就业意愿的求职者组织输送至各缺工企业应聘。同时,我局还将收集填报《就业意愿调查问卷》的人员信息,按照住址信息推送到各乡镇、街道,助推乡镇、街道精准服务企业招工工作。

6、加大用工信息宣传,营造良好招工氛围。我局将编印8万份《袁州招聘》等宣传资料通过基层人社平台进行免费发放,并通过袁州就业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同时,要求各乡镇(村组)、街道(社区)通过用工微信群广泛转发,使广大求职者能及时掌握最新的企业用工信息。

7、开展线上招聘,优化应聘服务。春节期间,我局依托“袁州区就业网”将与“宜春同城”、“宜春在线”合作打造线上招聘平台,大力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招聘活动,灵活运用线上远程面试的方式,让企业与务工人员通过视频洽谈等方式进行灵活招工,让劳动者足不出户实现求职应聘。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七

尊敬的李厅长,督查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就业工作督查组的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来**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下面,按照督查工作要求,将我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部署要求,我市大力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健全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就业长效机制,提高就业质量,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7万人、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67%,失业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完成63%,困难群体再就业3210人、完成54%,高校毕业生就业2.04万人、完成58.2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4万人、完成71%;新增创业1.68万人、带动就业7.13万人。

一、主要做法

(一)转变发展方式拉动就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我们坚持以扩大经济总量和调整经济结构“双轮驱动”来促进和扩大就业,努力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经济规模增加扩大就业。现阶段,工业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市确立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扩大规模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发展战略,集中培植装备制造、能源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提升纺织服装、造纸、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通过经济规模的扩张来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同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实施“大项目突破年”等活动,大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创造更多的岗位增加就业。今年全市共筛选推出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226个,其中续建项目77个。目前,149个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117个,预计用工量5.5万人,现已吸纳就业1.3万多人,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新的增长点。二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传统企业向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又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突出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吸纳就业。将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与做好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财政扶持、税收优惠、行政规费减免等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不断扩大小额贷款担保资金规模和贷款规模,对劳动密集型小微型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400万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时兑现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一系列扶持、优惠措施,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体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引领就业。一是抓好政策完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济政发〔2012〕12号),涉及54项政策,其中“企业吸纳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每人1000元岗位补贴”、“在校大学生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等13项政策属于创新突破,得到了姜大明省长的关注和批示。为鼓励全民创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引导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济发〔2012〕18号),涉及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等22项扶持措施,夏耕副省长对我市全力助推全民创业的做法作出批示并给予推广。各县市区也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就业政策,比如,兖州市制定了《金融支持城乡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银青对接”工程实施意见》等,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就业政策体系,为促进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撑。二是抓好政策落实。对全市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对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确保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人,切实做到应发尽发。特别在就业资金落实方面,我市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资金审核、规范支出科目、完善内控机制,提高了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今年,我市安排就业专项资金1.6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160万元,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52.9%;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411人减免各类税费406万元。三是抓好政策宣传。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层次、多角度、有重点地宣传各项就业政策。在**日报开辟专栏,每周一期,持续不断地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就业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实施了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为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我们在**晚报策划了8个版面,全方位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并印制300万份免费发放到每家每户。

(三)强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一是开展全民就业创业大培训。依托职业技工院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重点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进乡镇、进校园、进企业”活动以及大学生“意识教育+能力培训+模拟实训”三段式创业培训。上半年,全市就业培训3.99万人、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53.2%;其中,职业技能培训3.23万人、完成55.7%,创业培训0.76万人、完成50.7%。兖州市开展了“就业服务直通车进村居”活动,梁山县将“技能培训大篷车”开进了村居、搬到了车间,这些做法都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加强培训机构管理。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确定定点培训机构,落实定点培训机构的诚信评估制度,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公布。目前,全市确定了59家定点培训机构、121个专业(工种)。同时,依托“劳动99”三版,结合我市实际,对有关程序进行了调整优化,规范了培训流程,突出了实名制管理,由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台账进行专项检查,提高了培训质量。三是加大培训补贴力度。为更好发挥就业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培训市场行情,今年我们适当提高了就业培训补贴标准,对在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400元、600元、800元的培训补贴,每档提高200元;创业培训给予1000元补贴。同时,对在定点培训机构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实施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强化创业扶持,浓厚创业氛围,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是扎实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围绕创城“五大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创业型乡镇创建活动,探索开展了创业型村居、创业型园区创建活动。目前,已评选认定创业型乡镇28个,力争两年内创建60个市级创业型乡镇、20个省级创业型乡镇。组织开展了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一对一”重点宣传活动,发放《就业促进法》宣传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单页等各类资料50多万份。全力做好创城验收评估工作,编制了创城评估验收电子书,制作模式被定为全国统一模式。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7月份,我市被国务院命名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二是启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为集中民智民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扶持创业政策,大力扶持初始创业,孵化培育小微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力争到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0万个,创业带动就业30万人。积极扶持青年创业促进社会就业,市创业促进会筹集青年创业扶持资金1300多万元,已为22名创业青年发放扶持资金110万元。三是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启用市级创业市场,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指导、担保贷款、法律服务等;坚持每周六开展驻济高校学生特色创业服务日活动,免费提供创业素质测评、开放创业书屋等服务,激发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充实调整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专家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通过“门诊式”、“会诊式”、“结对子”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服务152次。

(五)提升公共服务助推就业。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将就业办人力资源市场功能移交至市人才市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初步建立。结合“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部门,联合人社部门开展了就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民营企业招聘周”、“退伍军人招聘周”、“服务业专场女性人才招聘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460场次,累计提供岗位17.5万个,进场求职人数18.6万人次,达成意向5.5万人次。二是加强就业信息化服务。实施“劳动99”三版系统升级改造,将系统应用范围扩大到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民办职介机构和定点培训机构,实现了业务经办全程信息化。建立全市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库和求职岗位资源库,实现了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就业失业管理信息、职业供求信息等数据共享。市人才市场创新开办“蜜蜂零工超市”,为求职人员自动匹配零工岗位,目前这套系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推广应用就业失业登记身份证识别系统,完成就业信息采集系统与身份证识别系统对接,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三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市县两级举办了14期培训班,对全市156个乡镇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共培训700余人。着力推行精细化就业服务模式,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度,开展人性化、个性化贴心周到服务,“真情相助”、“圣地金桥”等就业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圣地金桥”被命名为全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品牌”。

二、面临的形势

虽然我市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全市就业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今年我市人力资源供给总量约为9.8万人,需求总量约为7万人,就业缺口达2.8万人,就业总量仍是供大于求。总量压力下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复杂,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技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同时并存。二是经济增速放缓与转方式调结构双重压力叠加。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影响加大,经济增速趋缓将减弱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将可能造成规模性岗位失业,双重压力叠加将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三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与就业质量偏低两大问题凸显。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提供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发展前景与新生代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不适应,就业质量偏低,就业吸引力有所减弱。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开展就业专题调研。为全面、准确了解我市就业工作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拟于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就业专题调研活动,重点对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为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更好推动就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举办全市创业政策项目宣传推介暨人才招聘活动。确定今年8月份为就业创业政策集中宣传月,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通过刷写标语口号、制作宣传条幅、张贴政策海报、印发明白纸等形式,把就业创业政策送到大街小巷、送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8月3日在市全民健身广场举行为期1天的“**市创业政策项目宣传推介暨人才招聘大会”,重点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展示创业成果、推介创业项目和举办人才招聘活动。

三是大力实施家庭服务业培植工程。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济政办发〔2012〕29号),成立家庭服务业促进会;按照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年内组建成立**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重点扶持品牌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力争1—2户进入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行列,带动我市家庭服务业全面发展。

四是加快推动创业平台建设。依托高新区、各类经济园区和职业院校,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园)建设,力争到20底每个县市区和**高新区至少建设一处不低于1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园),为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孵化、资金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五是完善推广“沃·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在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就业失业管理信息、职业供求信息等数据实现共享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开发研制的身份证智能求职系统、“蜜蜂零工超市”系统,对“沃·就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升级完善,着力推动传统“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过渡,逐步实现“招聘不出单位、求职不出家门”的就业服务新模式。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八

一、呼兰区人社局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加快开工复工进程,求职人员安心返岗务工,实现疫情防控与促进就业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根据企业稳定用工和求职者应聘的需求,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网络系列招聘活动”,截至目前挖掘用工单位19家,提供岗位850个,650名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做到线上线下指导服务,促进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供需双赢。

1、广泛利用区电视、微信公总号、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微信群等媒介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力,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政府欠打公信力为依托,求职人员不出家门就获得适宜自己的岗位信息,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工等务工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区电视台免费为企业滚动播出用工招聘信息,对接哈尔滨就业地图3.0版、零工平台、哈尔滨人才网、“哈就业”抖音号(1771713727)、“王科长热线”服务(qq:1519642)等服务平台,根据企业与求职者对接情况,提供“点对点”的就业直通车服务,把我区用工信息共享至全市就业服务平台,求职人员可以获取全市用工招聘信息,进一步帮助广大职工平安有序返回工作岗位和求职转移就业,支持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二、按照上级工作要求,为扎实开展呼兰区“迎新春稳岗留工送培训”专项工作,结合《哈尔滨市呼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第2号公告》和《哈尔滨市呼兰区关于做好全域降为低风险区科学精准管控的通告》(哈呼疫指通〔2021〕1号)精神。全面落实稳岗就业相关工作举措,用好用足人社部门惠企政策,强化“以工代训稳岗留工”培训工作和就业服务措施,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劳动力就业,鼓励支持企业稳产稳岗保就业,进一步做好企业的劳动用工、工资支持等指导和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我区企业复工复市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把参保中小微企业职工以工代训稳岗留工工作作为我区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支持我区疫情防控期间停工停产参保中小微企业开展以工代训享受培训补贴。

1、自2021年1月21日到2021年2月20日,给予参保中小微企业(不含企业管理层)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

2、自2021年2月21日到2021年3月31日,对企业提供3月份电费或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其他能源消耗量纳税额之一同比下降30%及以上的(新创办不足一年的,与开业期间任意月对比)相关佐证,继续给予企业每人1333元培训补贴。

现呼兰区参保中小微企业正在申报以工代训培训相关申请资料进行审核,2021年4月1日后申报培训补贴申请,2021年6月30日前以工代训补贴核发到位,助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九

按照区、街道办的统一部署,社区20xx年积极开展充分就业工作,截止11月,已完成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各项指标,实现了居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充分就业。现将社区充分就业工作开展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情况

至今,我们社区通过走访登记失业人数41人,并免费办理了劳动手册,其中一般失业人员15人,新成长劳动力3人,被征地农民23人,就业困难认定9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9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3人。

二、促进充分就业的主要措施

在区劳动保障所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建立了社区创建充分就业领导小组,社区主任为组长,会计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安置一户,稳定一方”的指导思想和“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的工作思路,以社区“三项措施”为保障,积极主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目前取得明显效果,已基本实现充分就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规范化管理。

社区劳动保障站各种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已上墙,政策宣传资料摆放在明显位置。统一了规范台账。

2.认真落实“三项措施”

一是积极主动

寻找

工作岗位,尤其是公司企业内的清洁工、搬运工、普通员工等要求较低的岗位,同时全方位服务企业;二是做好就业工作思想,转变求职观念;多培训多

学习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我社区配合用人单位开展了计算机培训等各种各种技能培训。同时大力宣传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散发宣传资料100份,组织失业人员集中学习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2次,参加人数80多人。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大力引导居民尤其是4048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三是做好求职登记和回访工作,将寻找到的工作岗位及时准确通知到登记求职人员,随时实现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用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与各居民小组长、求职人员互动,让求职人员及时到用工单位

面试

应聘。

3.把就业工作与

其他

工作结合起来

把就业工作与社区其他工作密切联系,如计划生育、社保、用工纠纷等工作。解决好就业人员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重点放在就业困难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上,特别是转变就业观念,家庭和睦;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

三、今后主要打算

1.全方位收集岗位。为了我社区居民的

生活

更加稳定富裕,我站将继续为社区居民寻找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加强与周边单位,提供更多、层次更高的岗位供社区居民选择。

2、提高培训档次。继续抓好培训工作,联系学院教师

对社区居民进行长期培训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等,让社区居民向高级人才转变。

3、加强队伍建设。我站工作人员将继续努力,加强自身培训,提高素质,认真学习劳动保障的各项业务知识和

专业

技能,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保证充分就业社区的长期稳定性。

以上是我们社区充分就业工作汇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导。

篇一:

石桥铺街道柳背桥社区,坚持以就业服务站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网络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入本地的农村劳动力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区和谐,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概况

石桥铺街道柳背桥社区座落在兰花村13号附1号,东至百合社区;南与巴国城相望;西至柏林社区;北与石新路社区交界。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主要以原钟表厂和现在的中建厂家属区为主,下设11个居民小组。目前社区户籍人口5625人、流动人口3052人,总劳动力3982人,其中城镇劳动力2793人;农村劳动力1189人;4050人员109人。居民已就业1347人;非经济人口1418人;未就业25人;无劳动能力27人。就业率达98.97%已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指标,实现了社区充分就业。

二、促进社区充分就业的主要措施

在石桥铺街道社会劳动保障所的指导下,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安置一户,稳定一方,”的指导思想和“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目前取得明显效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柳背桥社区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纳入全年社区工作总体计划,2015年3月成立了柳背桥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担任,配有保障员和招聘的专职工作人员,添置新电脑3台、传真机、复印机等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工作职责、流程、制度等,使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得到了有力保障。2015年5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担任组长,就业站、社区干部、居民组长、部分单位代表为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委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社区充分就业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

取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工作,放宽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市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0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33%,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六到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做到"六清",社区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95%以上,辖区内无"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职工对社区就业服务抽样调查满意率在90%以上,无群众投诉。

1、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责任体系

市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xx年制定社区就业实施方案以来,专门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评选充分就业社区方案,下达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并从平台建设、基础工作、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评选活动。各市(区)也组织专门力量,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各街道、社区根据《通知》要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创争规划和工作责任,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作中,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市政府每年都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到各部门、各街道(社区),明确工作责任,并列为对年度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市领导多次深入街道社区调研,听取民情,市劳动保障部门每年都召开社区就业现场会、研讨会,以此进一步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特别是20xx年市政府下发了《泰州市区创争促进再就业先进社区实施办法》,规定凡符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等条件的社区都可以参加评选,获奖单位由政府发给奖金1万元,并配送电脑等办公设备。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市各地都开展了充分就业社区评选活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情况等台帐,并实行了动态管理。市劳动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及时出台了非正规就业和劳务派遣组织管理方面的政策,确立了灵活就业也是就业的新观念,从制度与体制上消除障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向社区延伸,就业培训进社区,结对帮扶到社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去年还根据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双无街道、社区"活动,共创建"双无街道"4个、"双无社区"128个,所有城关镇都实现无双下岗、双失业家庭。据统计,20xx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为促进社区就业共投入资金350万元,发展社区就业实体达到450个,社区就业的服务项目发展到28项,吸纳从业人员4800人,全市共评选出充分就业社区累计达60个,部、省厅领导曾多次来我市视察社区就业工作,我市也多次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会议上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介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

2、完善平台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全市各地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在整合街道已有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在全市各街道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社区配备劳动保障专管员,明确事务所为全民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5人,经费分别在财政预算、再就业资金和退休服务费中列支,实行年初预算、年末决算、专款专用制度。同时,采取财政投入、街道办事处自筹、破产改制企业资产转移、劳动保障部门调剂、向社会争取等5条措施高起点为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解决了办公活动场所,配备了计算机,建立了事务所局域网,并与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宽带实时联网。全市出台了统一的劳动保障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等文件,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素质。按照"六到位"的要求,到20xx年6月底,市区8个街道和4个县级市19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全部挂牌运转,189个居委会全都配备了劳动保障专管员,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立体式网络,下岗失业职工管理、职业介绍服务、就业培训、政策咨询等工作全面进入街道和社区,较好地发挥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作用。20xx年8月省劳动保障厅等3部门在我市召开全省街道社区平台建设现场会,我市在会上作了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工作经验。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街道社区职介机构提供就业岗位3.6万个,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2.1万人,帮扶"4050"和双下岗人员再就业3700人,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为弄清全市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再就业困难群体的详细情况,20xx年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通过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夯实了统计基础台帐,充实完善了各项基础资料,全面建立起失业人员就业状况台帐,并将所有的资料录入计算机实行动态化管理,全市共录入城乡劳动力资源242万人,初步建立了统一、覆盖城乡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实时、动态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平台的功能和网络的作用,以再就业政策实效行动为契机,重点建立辖区内所有双失业家庭以及所有失业人员台帐,摸清其基础情况、就业状况、收入状况、享受优惠政策情况等;建立跟踪服务制度,随时掌握并记载对援助对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就业情况。充分发挥全市信息网的功能,加强信息辐射,将就业信息及时、便捷地送到街道社区,送到每一位下岗失业人员手中,使求职者不出社区就能了解到市区就业信息。

3、狠抓岗位开发,扩大就业总量

坚持把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动再就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总量。一是建立社区服务便民网。将社区建设和社区就业紧密结合,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从事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自救劳动,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维修服务、托幼托老服务等利民服务项目。二是渗透社区管理地域,向社区管理要岗位。三是向辖区内的用工单位要岗位。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向辖区内的机关、医院输送了大量后勤服务人员。四是大力发展劳服企业和劳务型企业。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数量的社区经济实体及其他经济组织,创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推动劳服企业、小企业、生产自救基地、个体经济等领域的就业岗位开发工作。通过以上渠道全市累计提供社区就业岗位5.2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3.8万人。坚持把着力点放在转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上,通过强化舆论宣传、落实激励政策措施,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近年来先后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再就业"十佳典型"、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五十佳"等评选活动,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表彰会,对自谋职业典型和再就业十佳人物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多渠道自谋职业的积极性。迄止去年底,全市灵活就业人数已达6.18万人,其中,自谋职业的2.04万人。

4、实施"三万工程",加大援助力度

为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深度,努力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做得更实、更特、更好,我市每年在全市都实施"社区就业超万人,优惠政策进万家,培训万人进社区"的"三万工程"。通过加大投入,加快构筑了一批再就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和再就业小区。全市已形成各类再就业基地126个,吸纳安置下岗失业职工1.8万人。强化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班开进街道社区,促进技能培训由"定单式"向"菜单式"过渡,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再就业能力。近几年来,全市街道社区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6万人,培训创业者2450人,其中,1482人已成为小老板,共吸纳97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市政府加大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如连续3年放宽就业政策范围特别是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灵活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组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将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安排街道和社区专管员为下岗失业职工核发了6万份《再就业优惠证》。同时,狠抓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56万元,累计发放社保补贴2475万元。同时,全市各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契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站式"、"零距离"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市政府始终将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摆在社区就业"第一实事"的高度来抓,1998年以来每年都开展机关单位结对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活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起再就业困难弱势群体台帐,开通"绿色通道",全市累计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3960人。20xx年10月份,全市面向全市城镇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具有劳动并有就业愿望条件的成员均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家庭,联动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突击月活动,此次"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主要实行托底安置,确保至少一人实现就业。通过开发岗位、政府购岗、强化培训、落实政策以及举办招聘会等活动,共帮助218户"零就业家庭"中356人实现再就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市无"零就业家庭"。

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市街道社区进一步强化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职能,开发了一批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了再就业扶持政策,切实帮扶了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了再就业困难家庭的困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观念还存在误区。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职工的择业观念还没有转变,认为"单位就业"才是充分就业,对充分就业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社区就业不是就业,认为社区是服务行业,对市场不熟悉,缺乏独立创业和冒险精神,有畏惧心理,认为社区就业没有保障,报酬低,存在着惰性思想等。这些思想和观念大大影响了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尤其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政策和观念宣传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灵活就业也是就业的新理念。

2、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就业的政策,但是,政策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政策原则,一些失业者享受不到再就业扶持政策。此外,社保补贴力度还不大,社区就业人员保障面不大,还有不少人有后顾之忧。当前要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迅速出台本地实施意见,要从积极的方面想办法,加以完善和改进,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围绕建立长效就业机制积极探索。当前要继续严格执行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重点要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政策落实工作。

3、社区就业投入不足。典型的就是社区办公房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相关部门时有推诿扯皮现象,由此影响到充分就业社区是否能真正保持"充分"。此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不平衡,部分社区对照"六到位"要求还有缺项,功能不全,特别是社区平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等等。各地各部门要立足于本地实际,积极向政府反映,要加大对社区投入特别是工作人员的经费问题,同时要狠抓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依托街道和社区,进一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4、充分就业相对缺乏稳定性。充分就业社区职工往往劳动报酬偏低,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些企业没有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且缺乏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加上劳动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导致充分就业社区劳动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充分就业"难以长时间内相对稳定。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一方面依托职业训练中心和就业培训网点,积极组织各种职业培训,提高求职者获得岗位的能力、站稳脚跟的能力;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劳动法》,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督促有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有法定休息休假日、职业安全有保证、养老及失业等保险费都按时足额缴纳,从而使求职者实现稳定就业,确保充分就业社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一

招生和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招生就业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学校招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市场开拓作为工作重点,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紧把握招生和就业市场新动向,认真开展招生工作,以就业拉动和促进招生,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指导和服务管理工作。

一、招生工作

我校招生工作坚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抓住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机遇,做到领导重视、全体动员、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力争在生源减少、竞争激烈的局势下完成招生工作任务。

1、成立招生机构,建设招生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成立招生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负责学校招生工作。招生办公室制定招生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建招生宣传队伍;制作招生宣传材料;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协调招生组之间以及招生组与生源学校的关系;协调学校各工作组工作;督促招生组完成招生任务;负责招生期间各种招生数据的整理、统计、上报工作;科学合理的考核招生组完成任务情况。学校共设5个招生组,每组分别负责6个生源校的招生工作,设组长1名,专职工作人员5名。负责责任学校招生期间的宣传、联系和组织新生报名等工作。设立招生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招生工作的后勤与保障;做好生源校组织的集中报到人员的接待工作,组织参观校园、观看学校招生宣传片;做好车辆的调度、使用工作。

设立新生报名接待组,负责新生报名咨询工作,指导新生选定专业;指导新生按照程序报名;发放新生报到须知;接待学生家长和生源学校教师。做好新生缴费工作。

设立督查组,依据有关招生政策和学校管理制度,按照市教育局和学校招生工作要求,做好招生参与人员和招生工作各个环节的督查督办工作。查处我校招生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查证并制止市外一些中职院校、民办培训学校及生源学校教师在我市境内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注意收集和保留有关证据,如实向学校和教育局反映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协助考生解决与违法、违规招生学校之间产生的问题。

2、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

学校制定招生工作方案,形成招生工作制度。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社会需求和生源实际情况,确立招生工作目标,制订招生工作方法和规范,建立奖惩制度。

学校招生形成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按照分片分校包干,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互相协作的原则对生源校开展工作。做到充分利用政策,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生源学校配合,社会各界认同,家长和学生认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3、落实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1)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校园网站等宣传渠道,通过进校进班、走村入户等形式,全面深入地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2)组建招生宣讲团。专职招生宣讲队伍是招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组建一支8人的专职招生宣讲队伍,在4月份到全市31所生源校进班宣传;6月份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协助招生组做好宣传咨询工作;全面有效地宣传了学校的招生政策、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办学成果,同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形象,受到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效果。

(3)借鉴兄弟市县中专学校提前招生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严密论证并在全市初中校长座谈会讨论征求意见后,报经教育局批准,我校今年试行提前自主招生。此项工作由招生联系教师深入生源校发动宣传,组织学生和家长来校参观体验,历时短短两周时间,招生260余人。学校为提前招生的学生准备了为期两周的特设课程,包括拓展训练,专业讲座和适应性学习训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让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4)抓住时间节点,把工作落到实处。招生工作以5个招生组为主体,指标分解到各组,主要工作由招生组落实完成:

1)4月下旬起至5月初,招生宣传员进校进班做宣传发动;

2)5月中旬,考生填报志愿,招生组长和责任教师相关的生源学校引导考生选报我校;

4)6月12日,参加市局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

5)中考期间,组织慰问考试师生,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6)中考成绩公布前,招生组长和责任老师联系相关生源学校毕业班老师,有针对性的做学生工作。

4、学期临近结束,招生任重道远

中考成绩公布以后,我校招生工作将进入攻艰克难的崭新阶段。为此,我们将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全力以赴投入到新一轮的招生工作中去,努力完成招生任务。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如下:

(1)7月初,招生组长、招生责任教师到生源校去现场指导学生现场网上报名工作;

(3)7月上旬起,组织新生报名;

(6)8月下旬,协助教务处、德育处等部门,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二、就业工作

1、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举办企业模拟招聘会,开展就业创业专题讲座,加强职场礼仪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市场调查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创业尝试。让学生体味就业、创业的酸甜苦辣,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养成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确立“能拼搏,敢创新,会创业”的奋斗目标。

2、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服务管理工作,认真分析毕业生的综合信息,全面总结就业工作经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服务学生为工作宗旨,指派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就业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注意搜集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协调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让学生安心、舒心地工作。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认真研究人才需求市场,加强与企业联系合作,努力拓展就业渠道,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用人单位,尽可能保证专业对口,建立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使我校学生真正走向高质量的就业之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做到学生有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4、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努力提高对口就业率,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人生价值。做好13级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工作,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把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近年来国内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就业指导策略,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5、完善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制度,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鉴定工作。协助相关处室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将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及时反馈到学校相关处室。

6、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和就业渠道资源,为城乡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7、深入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分析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规格,进行人才需求预测,为学校做好人才培养规划、专业结构调整、推进课程改革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二

20xx年,xx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等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统筹城乡就业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实施就业民生工程,主动作为,创新创造,争先进位,超前谋划,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就业工作新突破,为__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我区城镇新增就业9493人,占年计划4800人的19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09人,占年计划2200人的12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90人,占年计划500人的278%;为125名城乡创业人员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48万元;2163人就业援助对象符合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条件,发放社保补贴480.04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38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4人;创业培训目标任务数120人,完成180人,完成率150%;创业意识培训任务数100人,完成164人,完成率164%;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5000人,占年计划13000人的115%;为535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230.85万元,支付培训补贴58.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本年度为95家困难企业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发放稳岗补贴279.88万元;为我区8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人数102人),发放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18.36万元;为加强城乡劳动力资源动态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在去年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本年度在全区开展城镇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完善我区劳动力资源库建设。截止20xx年11月21日我区农村劳动力登记人数343868人,其中男性188226人,女性155642人,本地转移就业13609人;城镇劳动力录入数据库为7044人,各乡镇街目前正在调查造册导入系统中。

(一)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1.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服务,运用市场手段丰富创业项目,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2.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操作程序,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创业的作用,提供创业服务指导和后续服务。

(二)做好重点群体就业

1.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对有特殊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全程就业服务,继续开展大学生就业援助月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2.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巩固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拓展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确保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托底安置就业。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就业,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巡回服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强创业就业培训。

1.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改革现有培训模式,发展市场对就业培训的决定性作用,初步建立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社会化开放式就业培训体系,开展“就业培训进园区、进企业,创业培训进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活动,实现就业培训以“4050”人员为主向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劳动者为主、以初级培训为主向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为主、以低端产业从业人员为主向以高端产业从业人员为主的“三个转变”。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2.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3.探索培训目标考核和绩效评估工作机制,按照属地原则,对本乡镇劳动者培训意愿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下达培训目标。

4.建立在线实时监管信息化系统,依托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开班受理审核系统,学员实名制信息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实时视频监视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一条龙审批,提高审批效率,防止申请人与审批人员直接接触,审批行为全程留下痕迹,实现用信息化手段防控风险。

(四)提高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服务水平

1.提高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水平,搭建更加便捷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满足各类就业群体通过市场就业的需求和企业的用工需要。

2.拓宽区域合作,逐步将区域合作范围扩大到相邻区(市)县,切实缓解我区部分企业用工不足的状况。

(五)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监测

1.对我区户籍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及本区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就业实名制调查,完善全区就业实名制基础工作。

2.建立用人单位招录人员就业登记备案、就业实名制网上登记管理、企业人力资源信用等级管理、就业实名制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实现全区登记失业人员及单位用工状况实名制的动态管理。

3.通过就业实名制统计分析系统实时掌握全区企业用工情况和变化趋势,预报人力资源市场紧缺岗位或过剩岗位,引导劳动者自主就业,理性择业。

(六)做好失业保险发放管理

1.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功能。

2.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重点做好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待遇的核发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3.做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医疗保险代缴,价格补贴发放和非本市户籍农民合同制工人生活补助发放工作,保障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就业调研和政策宣传

1.围绕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开展调研,尤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不断完善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提高全县公共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运用全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广泛宣传现行就业政策,提高广大劳动者对就业政策的知晓度,实现就业扶持政策应享尽享。

3.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我县就业促进的特色亮点工作,鼓舞士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三

中卫市文昌镇团结巷社区现有常住居民1426户,4795人。住宅小区17个,辖区内有事业单位 3个,企业10个,个体营业网点551家。现有劳动力2824人,就业人数2723人,就业率达到96.5%,登记下岗失业人员101人,其中实现就业98人,未就业3人。就业率达到97.9%。登记“4050”下岗失业人员60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60人,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55人,就业率达到91.7%。登记“零就业家庭”3户,通过各种就业形式现已全部脱零。按照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以社区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几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就我市团结巷社区创建充分再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琴、张运香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深入走访、建立台帐、为常见充分就业社区夯实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每月深入居民小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双下岗、单亲及“4050”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情况、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是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技能特长、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做到了“六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息服务。截至目前,劳务输出12名下岗失业人员到异地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充分利用我社区地处市中心,商业网点多、大型商场、酒店多、就业岗位多的特点,积极和各企业联系,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到这些单位做服务人员,和我辖区家政服务公司挂钩,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绿化、保洁、社区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社区公共管理的就业岗位。三、每月召开一次就业再就业方面的会议,根据每月失业人数和就业岗位的多少进行调整安排,积极协调企业、事业单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为了能够经常发布新的用工信息,我们每月在清查商业网点的流动人口时,进行空岗调查,及时提供用工信息,促进就业再就业。四、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为5个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并申请参加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15名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个体经营商业网点申请减免税费服务。通过再就业援助有78人实现了再就业。

多领域、多形式的就业格局。八、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下岗职工、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广泛宣传、提供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是下岗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居民楼院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传、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受教育人数达150人次。依法宣传材料1200多份,办黑板报5期。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市劳动就业局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使3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先进典型实际演讲会等形式,增强了下岗职工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社区安置就业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下一步打算

(一)、大力推进劳务输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实效,帮助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开展空岗调查,围绕社区“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

(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为社区就业模式,积极推荐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素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逐渐实现体能型劳动相机能性劳动的转化,实现就业的稳定性。

(三)、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助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并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从而实现自主创业。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下岗失业人员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就业和再就业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根本。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更好的完成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我团结巷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xx社区,坚持以就业服务站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网络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入本地的农村劳动力和本地的个体工商户雇佣的员工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区和谐,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概况

辖区面积xxxx平方公里,目前社区户籍人口xxxx人、流动人口xxxx人,总劳动力xx人,其中城镇劳动力xx人;农村劳动力xx人;4050人员xx人。居民已就业xx人;非经济人口xx人;未就业xx人;无劳动能力x人。就业率达xx已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指标,实现了社区充分就业。

二、促进社区充分就业的主要措施

在xxx街道劳动保障所的指导下,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安置一户,稳定一方,”的指导思想和“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目前取得明显效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工作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委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深入走访、建立台帐、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夯实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过相关人员协商,创建充分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明确了具体职责,分工和完成的时间段。对如何上门登记?采取哪些有效方法?谈了一些实际技巧,骨干们心中都有了底。我们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逐一建立再就业援助登记、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做到了“四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收集的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失业人员就业。

1、坚持就业宣传与创建活动并进。社区共制作宣传横幅xx幅;新增固定宣传栏板块xx张;开展大型就业活动。特别是利用x月x日社区活动日,在xxxx开展就业促进活动。共成功推荐就业人数xx个,包括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等。

2、开展就业优惠政策专题宣讲会。

3、大力挖掘岗位信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完善措施、组织帮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1、积极开展对困难就业对象的援助。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的主要原因,一是年龄偏大;二是文化偏低;三是劳教释放人员单位不敢要。我们把这些失业人员例为“一对一”帮扶范围,在正确引导他们参加社区和街道组织的现场招聘会外,积极通过多方关系为其帮助就业和自主创业。

2、就业指导与现场招工相结合,实现再就业。

(五)阐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目的和意义。

1、学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2、如何以良好的心态去应聘工作。从就业的“三要素”谈到“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直到树立自谋职业思路,用自己所长去做力所能及之事。

3、开发社区就业服务项目,解决就业岗位。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最大的亮点是:吸收辖区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本辖区招聘员工,积极组织本辖区未就业人员参加招聘,并发布用工需求的信息。

三、今后工作思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源”不断开拓新思路是我们为辖区居民实现充分就业的重大责任。

1、加强队伍建设。我站工作人员将继续努力加强自身培训,提高素质,认真学习劳动保障的各项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保证充分就业社区的长期稳定性。

2、全方位收集岗位。为了社区居民生活更加稳定富裕,我站将继续为居民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加强与街道就业保障所、周边社区、辖区单位紧密联系,同时尽量寻求沿海发达城市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层次的岗位供居民选择。

3、提高培训档次。依托街道社保所和周边职校对社区居民进行长期培训,尤其是计算机、营销、管理等,让居民向高级人才转变。

4、把就业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社保、医保、用工纠纷等工作,解决好就业人员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重点放在就业困难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上,特别要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家庭和睦,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

由于充分就业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动态工程,我们开展的时间有限,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克服不足,开拓进取,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努力为辖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四

自2007年6月至今,我一直在北京动漫学院全权负责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年终就业工作总结。回顾这三年多的就业经历。真的是感慨万千!刚要踏入教育行业做就业老师之前,我暗想就业老师的工作还是很好做的。不就是给学员在网上发发简历和讲就业指导课嘛。但是当我做就业老师一职的那一刻起,我的思想完全的转变了。那时每天都拜访十几家用人单位,接待我的企业代表对我的来访态度非常冷漠,甚至吃闭门羹。几天过去,我深深感受到就业工作的苦衷,体会到我们的学生自己去找工作时面临的困难和心里压力。在这三年多的就业工作中,我一直努力的确保完成校区就业率达到90%以上。例如,今年的就业率比往年有明显的提升。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8.2%.这个数字我还是比较欣慰的。接下来说下我这几年的就业工作流程、要点及心得。

一、当好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绷紧弦,找机会"

对现在就业市场非常严峻的形式下,领导反复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自己逐渐认识到如果抓不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将直接影响我校的办学和未来的发展。在提高认识后,我时刻绷紧就业指导这根弦,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和专业资源来推荐学生就业。08年,我得知一位校友在完美时空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于是我就给他发了一份电子邮件,介绍了我校的毕业生,没想到,连续3年,北京比较大的游戏公司在我校接收了几十名毕业生。"绷紧弦,找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真关爱,找对策"

放下教师的架子,像对待朋友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现代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充分代表这个时代的个性,他们经常表现得非常独立,却特别需要他人的朋友式的关心,他们经常表现得很有主见,而在关键时刻又格外需要外来的帮助。所以去和他们交朋友,尽量在平时就和他们形成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好帮助他们分析自我,分析机遇,把握发展与未来,工作总结《年终就业工作总结》。对待学生应当是朋友式的,建议式的而不是说教命令式的,更不能是麻木不仁完成任务式的。

我特别关注企业招聘时的面试题,有专业方面的和能力方面的,把每次同学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留下来,传授给下几届的学生们。有一次央视动画企业来招聘,经过面试后,有近半数的同学签约了,但是,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班级成绩排名前10名的学生都落选了。难道央视企业不要好学生吗?后来我了解到,央企招聘面试题是德国总部委托香港咨询公司出的题,非常专业。其中有一道3人动手组装小汽车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测试题,把我们所谓的好学生全部给淘汰了。这也说明企业对人员的要求不紧紧是技能达标。更重要的是个人综合素质。我上课一直和学员说的一段话:"任创意天马行空,以智慧展现技术。靠团队锐意进取,用作品诠释经典。人不可以没有技术,但它并不是成功之本。而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品德,责任,理想,精神。我把这次失败教训讲给下几届的学生们,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有的企业拿张纸有500道算数题,五分钟内看谁算得快?还有更多是专业方面的测试。"真关爱,找对策",把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都传下来。

"靠团队,创佳绩"

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学生和有关就业指导教师的事,也是我们全体教师的事。专业教师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对学生就业起到"领航和护航"作用。专业教师对本行业现状有深入的了解,通过掌握学生就业岗位的动态变化,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可能缩短岗位适应期。

二、个人心得

对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成年,但由于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对于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不能正确去把握。这就可能使我们的学生失去更多的发展机会甚至面临"失业",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老师的最大的骄傲是看见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对于学校而言,自己的学生在工作单位茁壮成长既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肯定,也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可以说就业工作在告诉学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这就是我最大的体会。

总之我会一直努力为学员就业和用人单位搭建绿色通道,架起学员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以服务学员,服务中心,服务用人企业为宗旨,体现到就业工作就是帮助每个汇众学员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让我们来共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五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10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一)、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立足青岛,服务社会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扎根青岛,立足青岛,服务社会,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三、对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1、建议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

3、对志愿服务西部的提供优惠政策。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六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省长沈晓明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稳就业工作。

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沈晓明详细了解海南省2020年首批面向全球招聘三万岗位人才活动进展、重点项目用工保障、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等情况。座谈会上,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等高校负责人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负责人从支持大学生创业、加快农民工返岗复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沈晓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但疫情过去后各行各业都将复苏,而且市场主体对海南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必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坚定稳就业信心,客观分析并认真解决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实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

沈晓明要求,当前要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各项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全面强化稳就业各项举措;抓紧落实并完善我省出台的“中小企业八条”“复工复产七条”“旅六条”等政策,要关注舆情,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服务好重点人群,在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增强农民工就业意愿、提高退役军人自主择业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提高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的能力,持续优化完善重点项目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对吸纳就业大但抗风险能力弱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抓好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稳就业的任务落实。

沈晓明强调,要着眼长远,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农民就业意愿;探索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和退役军人充实基层力量,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用好用足用活失业保险金,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做好本地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办好职业教育,进一步推进“旺工淡学”活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xx年区人社局继续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工作目标,通过各类帮扶措施稳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汇报如下: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xx年,全区企业登记参保人数55361人。20xx年,全区企业登记参保人数为47507人。相比之下,20xx年企业参保人数增长明显。由此可见,区内企业运转基本正常,我区企业大规模失业风险较低,就业总体形势较为稳定。

(二)就业目标顺利完成。20xx年,全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73场,城镇登记新增就业10714人(全年目标任务8000人),已完成目标任务的133。93%;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5。76%(目标任务为6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27%;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到97。12%(目标任务为7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8。74%;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2。51%,稳定控制在4%以内。

(一)积极落实疫情期间政策促进就业

为了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领取到补贴,区人社局设立专人专班,实现业务快速办理。一是转“企业找补贴”为“补贴找企业”,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手段主动宣传推送补贴政策信息。二是简化办事流程,将申报流程精简,依托业务数据系统,减少企业申报材料。三是推行不见面网上申报,结合疫情期间防控要求,鼓励企业网上发送申报材料,减少人员接触,隔断疫情传播风险。四是快速兑现资金,协调区财政部门,对审核通过的企业简化兑付流程,将补贴资金快速兑付。

20xx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兑现了全部8家定点企业奖补,累计兑现定点企业奖补资金188。32万元。全年已受理155家制造业、战新企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累计兑现资金357。36万元;已受理734家次小微企业新增岗位一次性补贴,累计兑现资金279。9万元;已发放2338家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累计返还失业保险费919。05万元;已受理2家企业申请用工余缺调剂申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6。42万元。

(二)主动作为开展形式多样招聘就业活动

20xx年初,受疫情影响,区人社局将线下招聘活动及时调整为线上招聘。通过芜湖人才网开展网络招聘;通过报纸、今日芜湖等媒介多渠道发布我区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各村居的微信群、qq群实现足不出户向群众推送区内企业用工信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有序开展线下招聘活动。

同时,为引导返乡人员留在本地就业,在全区各村居、小区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小喇叭不间断宣传、悬挂数百条主题横幅,动员返乡人员留芜就业,营造就近就地就业的良好氛围。位于我区江北的沈巷、二坝、白茆、汤沟四个镇是都是劳务输出大镇,受疫情影响很多当地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及时外出就业,内心十分着急。为能将本地优质劳动力留下,引导劳动力向外流动变为向区内流动,我局将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各村居led显示屏和居民微信群、qq群、今日芜湖新闻客户端广泛发布,确保“求职有门、就业有路”。据统计,仅江北四镇就有近两百名劳动力前往悠派公司应聘,有效缓解了该企业用工压力。同时,鼓励各镇新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特色产业聘请滞留在家的外出务工人员,在解决企业自身用工难的同时,也为无法及时外出的务工人员稳定收入。白茆镇社保所协调17名当地原本准备外出务工人员到明辉体育用品公司就近就业,及时解决了企业因外地员工不能及时到岗带来的困扰。

(三)创新用工形式助力企业生产

20xx年,针对疫情期间旅游服务业暂不开放,如新华联、方特等公司大量员工待岗,而部分制造业企业复工过程中又面临外地员工无法返岗,特别像悠派等公司因增加生产线而急需用工,区人社局主动帮助悠派和新华联两家企业对接,并积极协调市工伤、劳动关系等科室进行业务指导,最终促成了31名新华联员工到悠派公司“共享用工”;华强方特与中达电子达成合作意向,输送144名员工。通过我局对接,疫情期间全区共促成235名“共享用工”,帮助企业实现了双赢。

(四)不断加大创业贷款带动就业

20xx年,我区继续在扬子、邮储等银行设立担保基金,为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9笔,累计发放金额14122万元。通过发展自己的微利项目,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五)推动建立人力资源专员制度

去年复工复产期间,为克服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的矛盾,通过购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区内复工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我局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选取3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辖区企业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劳务招聘、信息咨询等服务,根据批准的复工企业名单进行分解,为每户复工企业配备了一名人力资源服务专员进行点对点服务。针对悠派公司特殊情况,我局又协调了多家人力资源公司为其提供用工服务,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的正常生产。

(六)统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

为提升各类劳动者技能水平,帮助企业稳定和发展技能人才队伍,我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xx年,全区完成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及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共152班次5300余人,已发放培训补贴资金548。07万元。

(七)不遗余力帮扶退捕渔民就业

20xx年,区人社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区关于长江禁捕退捕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保障我区长江流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精准落实,累计已向480人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510人次、宣传技能培训政策500人次。二是发挥社保兜底作用,确保退捕渔民应保尽保。三是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全年共计开班三期,培训137人,发放补助资金17。73万元。四是精准就业帮扶,对于需要帮扶的渔民,全部开展了“1131”的就业帮扶,建立了一人一册和帮扶记录台账。五是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因病因残以及因照顾家庭等难就业的退捕渔民共163人,发放岗位补贴资金5。41万元。

(一)人少事多的结构矛盾突出。xx区区域面积广,人口基数大,企业用工需求多样化,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队伍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欠缺较多,无法充分满足辖区居民充分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全方位需求。在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二)人力资源公司“垄断”资源现象突出。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人力资源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交易的“商品”,一些人力资源公司集聚的大量资源往往只向出价较高的企业输出,对我区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冲击较大,以企业能够负担的成本招聘或者留住合适的人员变得困难。

(一)加大校企对接力度,扩大人才资源供给渠道。通过加强与市内外、省内外政校人才合作,为企业搭建更多招聘渠道,将高校人才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大力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赴企业实习、见习,降低企业用人成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积极推进xx区人力资本产业园服务辖区企业用工。xx区人力资本产业园以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工匠的锻造和基金、公募、投行等资本产业为引领,目前已签约入驻人力资源企业75家,形成了较强的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区人社局将积极推动入园人力资源公司与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努力帮助解决实体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打造xx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上级资金支持,全方位整合资源,提高xx区新建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水平,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具有3a资质的优质人力资源公司托管运营xx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发挥市场专业力量的优势,为辖区企业搭建更广的用工渠道,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就业援助等公共就业服务。20xx年,计划全年在区内举办各类招聘会不少于90场,为xx区重点企业成功推荐稳定用工不少于600人。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中国人历来有家国情怀,从“热爱家”出发,热爱社会和国家。这次新冠肺炎引发疫情发生,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危险的病毒敌人节节败退。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公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等11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丁新民等472位医务人员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李医生等34名殉职医护人员被追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获奖个人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有评论人士表示,钟南山、李兰娟等功勋战役英雄,会有更高奖励。笔者提议,有必要围绕“逆行者”制定荣誉体系,对“逆行者精神”作深入诠释,将其上升为雷锋精神的当代集中体现的高度。而这也将是疫情过后,战“疫”给后人留下的可贵精神财富。

中国有雷锋精神,国际上有志愿者精神。而新时期,随着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逆行者精神”应运而生。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那张“最帅逆行者”漫画火遍网络。“逆行者”是救火队员工作特质的最形象诠释,而随后,人们习惯把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公共利益奋勇助力的人,称为“逆行者”,它可以是救火队员,可以是野外急救队员,可以是医生。而此次新冠疫情发生,人们发现,当国家面临重大卫生安全事故威胁时,需要有一大批“逆行者”挺身而出、共克时艰。

雷锋精神诞生于特定时代,在不同时期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雷锋精神是国家、民族精神,越是国家、民族精神,越是存在着与新时代人民生活结合、引起广泛共鸣的命题。此次全国上下抗疫,那么多医生护士舍小家为大家,那么多志愿者投身战“疫”,那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为战疫胜利奉献坚守,不管是不是前线战疫“战士”,他们都无愧“逆行者”称呼。“逆行者精神”无需解释,早已完成民间启蒙。逆行者称号,人人皆知,是老百姓心中“当代的活雷锋”。国家正应顺应民意,将“逆行者精神”提高到更高高度。

伟大斗争,诞生伟大精神。事实上,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救援者,就是“最帅最可爱的逆行者”,只是当时还没有“逆行者”这个称呼。经历了一次次救灾救难,“逆行者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此次新冠战“疫”,“逆行者”成为各行各业最敬佩的人。很多小学生视钟南山为“最亮偶像”“将来最想成为的人”就是例证。国家层面多弘扬“逆行者精神”,建立国家级“逆行者”荣誉体系,可以凝聚精神,动员时代力量,无论是在救灾救难中,还是在建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都能激发精神凝聚力量,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待到新冠战“疫”取得完全胜利之日,可否也给”逆行者精神”一个更高更好的认证?

我局积极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不断强化就业帮扶服务。以“促进就业全覆盖”为目标,紧紧围绕“创建岗位、转移就业、提升技能”等方面抓实抓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促进转移就业

一方面,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活动会,促进就业。我局在x年底前,搜集就业岗位个,打印招聘简章和扶贫宣传材料xx份,下发到各乡镇、各村小组宜传到户,同时送岗位下乡,在乡村召开扶贫专场活动会。为帮扶有就业愿望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企业与贫困劳动力进行用工对接,提供就业岗位xx个,参会人员xx多人,达成意向就业人员xx人。

2、提升就业技能

针对我县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培训愿望者开展特色产业技能培训,聘请有经验丰富,农业技师授课。截至目前,共开展了xx期培训,培训学员xx人。

3、创建就业岗位

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创建xx个基层公益性岗位,解决xx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对每人每月补贴xx元。

1、培训不到位。一是培训时间短,质量不高;二是贫困户年龄偏大,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贫困劳动力就业愿望不强,不利于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1、进一步加强“企业+农户”的方式,组织贫困人员就近实现就业。

2、加强对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员就业技能的培训,增强培训师资力量,提高贫困户劳动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进一步搭建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进一步就业。

××社区下设×个居民小组,有住户××××户,××××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个,住宅小区×个,个体营业网点××家。现有劳动力××××人,登记失业人员×××人,其中实现就业××人,未就业××人。按照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以社区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劳保站工作人员、各小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双失业、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做到了“四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二卡六册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针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社区能人带动输出、投亲靠友等办法,介绍失业人员到异地务工。发布用工信息××期××条,为下岗职工自主择业提供信息服务。至目前,社区有组织输出××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分流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社区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人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个(如: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三是认真进行空岗调查,积极协调企业、事业单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个。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协调公益性岗位××个,为××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并且申请参加了失业保险。为××名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个体经营商业网点申请减免税费和××名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提供有关服务。通过再就业援助有××人实现再就业。五是帮助×××名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了方便。通过开展“五送一落实”及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下岗职工、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下岗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居民楼院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场次,受教育人数达×××人(次)。印发宣传材料×××份,办黑板报××期。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镇上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五送”活动,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使×××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先进典型事迹演讲会等形式,增强了下岗职工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大力开展空岗调查,围绕社区“三保”、“三托”、“三大服务”为社区就业模式,积极推荐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

×、加大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实效,帮助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

×、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助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并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从而实现自主创业。

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面对实际情况,立足新起点,着眼新目标,我局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帮扶举措,着眼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援企稳岗促就业,取得一定的成效。

1、发放稳岗补贴。从组织申报、审核、复核、拨付各个环节入手,确保稳岗补贴返还规范、足额、及时发放到企业手中。2020年以来,我区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稳岗补贴单位4家(分别是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宜春大海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江西百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海尔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享受3071人次,享受金额133.89万元。享受困难企业稳岗返还单位有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分公司等10家,返还金额1283.33万元,受惠人数1843人。享受稳岗返还单位有袁州区城西壹特数码产品销售中心、江西宜春京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229家,发放稳岗返还251.3万元,享受企业的受惠人数达7685人。

2、下发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规定,我区对宜春市阳光服饰织造有限公司、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港丝利服饰有限公司、江西金思康药业有限公司、宜春湖东科技有限公司、宜春颐健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发放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88.9万元,涉及人数889人,为江西金思康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港丝利服饰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636万元。

3、拨付技能培训补贴。2020年至今,根据上级有关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文件要求,我们精心指导和大力实施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共培训12544人,拨付培训补贴984.57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1803人,拨付培训补贴48.2万元;“以工代训”培训6010人,拨付培训补贴717.6万元。

4、创新招聘思路,开发线上调查问卷。为充分了解求职者的就业意愿,并结合企业的用工需求,我局开发了《袁州区就业意愿调查问卷》微信小程序,问卷分为三大版块,通过性别、居住地址、学历、年龄、2020年的工作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通过设置春节后您想去的工作地点、想找的工作岗位、期望的薪酬等问题摸清劳动者的就业意愿;通过调查其就业创业培训意愿、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信息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掌握第一手资料。目前已在全区28个乡镇、街道大力推广,各村(社区)不断转发。我局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已将填报问卷的求职者信息分类发送至各用工企业,促进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应聘择岗。

5、分解招工任务,压实招工责任。为切实解决园区重点企业招工难问题,压实各乡镇、街道招工责任,我局对园区所有企业的缺工情况进行摸底,并下发了《2021年袁州区工业园区企业招工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将企业缺工数分解到各乡镇、街道,促使各乡镇、街道及时组织人员摸排,将有就业意愿的求职者组织输送至各缺工企业应聘。同时,我局还将收集填报《就业意愿调查问卷》的人员信息,按照住址信息推送到各乡镇、街道,助推乡镇、街道精准服务企业招工工作。

6、加大用工信息宣传,营造良好招工氛围。我局将编印8万份《袁州招聘》等宣传资料通过基层人社平台进行免费发放,并通过袁州就业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同时,要求各乡镇(村组)、街道(社区)通过用工微信群广泛转发,使广大求职者能及时掌握最新的企业用工信息。

7、开展线上招聘,优化应聘服务。春节期间,我局依托“袁州区就业网”将与“宜春同城”、“宜春在线”合作打造线上招聘平台,大力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招聘活动,灵活运用线上远程面试的方式,让企业与务工人员通过视频洽谈等方式进行灵活招工,让劳动者足不出户实现求职应聘。

一、呼兰区人社局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加快开工复工进程,求职人员安心返岗务工,实现疫情防控与促进就业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根据企业稳定用工和求职者应聘的需求,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网络系列招聘活动”,截至目前挖掘用工单位19家,提供岗位850个,650名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做到线上线下指导服务,促进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供需双赢。

1、广泛利用区电视、微信公总号、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微信群等媒介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力,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政府欠打公信力为依托,求职人员不出家门就获得适宜自己的岗位信息,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工等务工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区电视台免费为企业滚动播出用工招聘信息,对接哈尔滨就业地图3.0版、零工平台、哈尔滨人才网、“哈就业”抖音号(1771713727)、“王科长热线”服务(qq:1519642)等服务平台,根据企业与求职者对接情况,提供“点对点”的就业直通车服务,把我区用工信息共享至全市就业服务平台,求职人员可以获取全市用工招聘信息,进一步帮助广大职工平安有序返回工作岗位和求职转移就业,支持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二、按照上级工作要求,为扎实开展呼兰区“迎新春稳岗留工送培训”专项工作,结合《哈尔滨市呼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第2号公告》和《哈尔滨市呼兰区关于做好全域降为低风险区科学精准管控的通告》(哈呼疫指通〔2021〕1号)精神。全面落实稳岗就业相关工作举措,用好用足人社部门惠企政策,强化“以工代训稳岗留工”培训工作和就业服务措施,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劳动力就业,鼓励支持企业稳产稳岗保就业,进一步做好企业的劳动用工、工资支持等指导和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我区企业复工复市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把参保中小微企业职工以工代训稳岗留工工作作为我区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支持我区疫情防控期间停工停产参保中小微企业开展以工代训享受培训补贴。

1、自2021年1月21日到2021年2月20日,给予参保中小微企业(不含企业管理层)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

2、自2021年2月21日到2021年3月31日,对企业提供3月份电费或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其他能源消耗量纳税额之一同比下降30%及以上的(新创办不足一年的,与开业期间任意月对比)相关佐证,继续给予企业每人1333元培训补贴。

现呼兰区参保中小微企业正在申报以工代训培训相关申请资料进行审核,2021年4月1日后申报培训补贴申请,2021年6月30日前以工代训补贴核发到位,助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取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工作,放宽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市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0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33%,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六到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做到"六清",社区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95%以上,辖区内无"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职工对社区就业服务抽样调查满意率在90%以上,无群众投诉。

1、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责任体系

市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xx年制定社区就业实施方案以来,专门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评选充分就业社区方案,下达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并从平台建设、基础工作、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评选活动。各市(区)也组织专门力量,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各街道、社区根据《通知》要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创争规划和工作责任,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作中,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市政府每年都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到各部门、各街道(社区),明确工作责任,并列为对年度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市领导多次深入街道社区调研,听取民情,市劳动保障部门每年都召开社区就业现场会、研讨会,以此进一步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特别是20xx年市政府下发了《泰州市区创争促进再就业先进社区实施办法》,规定凡符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等条件的社区都可以参加评选,获奖单位由政府发给奖金1万元,并配送电脑等办公设备。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市各地都开展了充分就业社区评选活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情况等台帐,并实行了动态管理。市劳动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及时出台了非正规就业和劳务派遣组织管理方面的政策,确立了灵活就业也是就业的新观念,从制度与体制上消除障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向社区延伸,就业培训进社区,结对帮扶到社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去年还根据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双无街道、社区"活动,共创建"双无街道"4个、"双无社区"128个,所有城关镇都实现无双下岗、双失业家庭。据统计,20xx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为促进社区就业共投入资金350万元,发展社区就业实体达到450个,社区就业的服务项目发展到28项,吸纳从业人员4800人,全市共评选出充分就业社区累计达60个,部、省厅领导曾多次来我市视察社区就业工作,我市也多次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会议上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介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

2、完善平台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全市各地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在整合街道已有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在全市各街道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社区配备劳动保障专管员,明确事务所为全民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5人,经费分别在财政预算、再就业资金和退休服务费中列支,实行年初预算、年末决算、专款专用制度。同时,采取财政投入、街道办事处自筹、破产改制企业资产转移、劳动保障部门调剂、向社会争取等5条措施高起点为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解决了办公活动场所,配备了计算机,建立了事务所局域网,并与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宽带实时联网。全市出台了统一的劳动保障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等文件,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素质。按照"六到位"的要求,到20xx年6月底,市区8个街道和4个县级市19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全部挂牌运转,189个居委会全都配备了劳动保障专管员,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立体式网络,下岗失业职工管理、职业介绍服务、就业培训、政策咨询等工作全面进入街道和社区,较好地发挥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作用。20xx年8月省劳动保障厅等3部门在我市召开全省街道社区平台建设现场会,我市在会上作了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工作经验。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街道社区职介机构提供就业岗位3.6万个,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2.1万人,帮扶"4050"和双下岗人员再就业3700人,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为弄清全市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再就业困难群体的详细情况,20xx年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通过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夯实了统计基础台帐,充实完善了各项基础资料,全面建立起失业人员就业状况台帐,并将所有的资料录入计算机实行动态化管理,全市共录入城乡劳动力资源242万人,初步建立了统一、覆盖城乡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实时、动态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平台的功能和网络的作用,以再就业政策实效行动为契机,重点建立辖区内所有双失业家庭以及所有失业人员台帐,摸清其基础情况、就业状况、收入状况、享受优惠政策情况等;建立跟踪服务制度,随时掌握并记载对援助对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就业情况。充分发挥全市信息网的功能,加强信息辐射,将就业信息及时、便捷地送到街道社区,送到每一位下岗失业人员手中,使求职者不出社区就能了解到市区就业信息。

3、狠抓岗位开发,扩大就业总量

坚持把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动再就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总量。一是建立社区服务便民网。将社区建设和社区就业紧密结合,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从事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自救劳动,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维修服务、托幼托老服务等利民服务项目。二是渗透社区管理地域,向社区管理要岗位。三是向辖区内的用工单位要岗位。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向辖区内的机关、医院输送了大量后勤服务人员。四是大力发展劳服企业和劳务型企业。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数量的社区经济实体及其他经济组织,创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推动劳服企业、小企业、生产自救基地、个体经济等领域的就业岗位开发工作。通过以上渠道全市累计提供社区就业岗位5.2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3.8万人。坚持把着力点放在转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上,通过强化舆论宣传、落实激励政策措施,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近年来先后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再就业"十佳典型"、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五十佳"等评选活动,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表彰会,对自谋职业典型和再就业十佳人物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多渠道自谋职业的积极性。迄止去年底,全市灵活就业人数已达6.18万人,其中,自谋职业的2.04万人。

4、实施"三万工程",加大援助力度

为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深度,努力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做得更实、更特、更好,我市每年在全市都实施"社区就业超万人,优惠政策进万家,培训万人进社区"的"三万工程"。通过加大投入,加快构筑了一批再就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和再就业小区。全市已形成各类再就业基地126个,吸纳安置下岗失业职工1.8万人。强化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班开进街道社区,促进技能培训由"定单式"向"菜单式"过渡,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再就业能力。近几年来,全市街道社区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6万人,培训创业者2450人,其中,1482人已成为小老板,共吸纳97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市政府加大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如连续3年放宽就业政策范围特别是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灵活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组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将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安排街道和社区专管员为下岗失业职工核发了6万份《再就业优惠证》。同时,狠抓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56万元,累计发放社保补贴2475万元。同时,全市各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契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站式"、"零距离"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市政府始终将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摆在社区就业"第一实事"的高度来抓,1998年以来每年都开展机关单位结对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活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起再就业困难弱势群体台帐,开通"绿色通道",全市累计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3960人。20xx年10月份,全市面向全市城镇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具有劳动并有就业愿望条件的成员均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家庭,联动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突击月活动,此次"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主要实行托底安置,确保至少一人实现就业。通过开发岗位、政府购岗、强化培训、落实政策以及举办招聘会等活动,共帮助218户"零就业家庭"中356人实现再就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市无"零就业家庭"。

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市街道社区进一步强化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职能,开发了一批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了再就业扶持政策,切实帮扶了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了再就业困难家庭的困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观念还存在误区。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职工的择业观念还没有转变,认为"单位就业"才是充分就业,对充分就业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社区就业不是就业,认为社区是服务行业,对市场不熟悉,缺乏独立创业和冒险精神,有畏惧心理,认为社区就业没有保障,报酬低,存在着惰性思想等。这些思想和观念大大影响了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尤其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政策和观念宣传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灵活就业也是就业的新理念。

2、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就业的政策,但是,政策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政策原则,一些失业者享受不到再就业扶持政策。此外,社保补贴力度还不大,社区就业人员保障面不大,还有不少人有后顾之忧。当前要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迅速出台本地实施意见,要从积极的方面想办法,加以完善和改进,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围绕建立长效就业机制积极探索。当前要继续严格执行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重点要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政策落实工作。

3、社区就业投入不足。典型的就是社区办公房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相关部门时有推诿扯皮现象,由此影响到充分就业社区是否能真正保持"充分"。此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不平衡,部分社区对照"六到位"要求还有缺项,功能不全,特别是社区平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等等。各地各部门要立足于本地实际,积极向政府反映,要加大对社区投入特别是工作人员的经费问题,同时要狠抓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依托街道和社区,进一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4、充分就业相对缺乏稳定性。充分就业社区职工往往劳动报酬偏低,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些企业没有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且缺乏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加上劳动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导致充分就业社区劳动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充分就业"难以长时间内相对稳定。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一方面依托职业训练中心和就业培训网点,积极组织各种职业培训,提高求职者获得岗位的能力、站稳脚跟的能力;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劳动法》,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督促有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有法定休息休假日、职业安全有保证、养老及失业等保险费都按时足额缴纳,从而使求职者实现稳定就业,确保充分就业社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华甸社区位于丹阳市政府门前、是开发区的腹地,20xx年12月“村居合并”建立的社区居委会,占地2.5平方公里,所辖四个自然村、七个住宅小区,共21个居民小组(其中零星开发小区4个)。常驻人口4002户,8620多人,其中:失地农民1759人、退休职工230人、下岗无业人员368人、流动人口7200余人,社区现有标准厂房60000平方米、门面房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2500平方米。

为迎接创建卫生城市,我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发区综治办、宣传办的各项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创建措施,扎实工作,使我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工作总目标,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在社区党总支部的统一化领导下,认真领会上级精神;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总指挥,主任总负责,全体工作人员齐动手,首先组织所有小组长、保洁员开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分工到人,使“创建”工作有组织保证。从每户、每组做起,确保“创建”工作循序渐进,居委会与居民小组及保洁员签订了“创建责任状”,给每户居民下发了文明户评比标准。并及时更新“创建”宣传栏,在每个自然村、小区出入口张贴公益宣传画、宣传横幅。及时向居民宣传上级部门的“创建”指示和健康文明常识。

“创建”工作一展开,我们就组织人员,对全社区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整治;首先,组织班子成员对各个自然村、住宅小区展开地毯式自查,发现各个小区都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特别是玉泉小区,光建筑垃圾就有7大堆、生活垃圾也不少、小区内杂草丛生、绿化带白色垃圾污染、乱堆乱放现象严重;老九曲河华甸段无人管理,河滩上白色垃圾到处乱飞、建筑垃圾上杂草丛生。针对此事,我社区立即组织人力(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到一线劳动)、机械对所有问题处进行蓖网式整治。玉泉小区清理垃圾185农用车;幸福二区5车,府前星座7车、风翔花园12车、丹剧团宿舍楼2车,各自然村清理建筑垃圾63车;组织小型挖机2台对老九曲河滩进行清理。组织21人购买涂料对村庄黑暗处刷白;组织30人清理小广告,突击3天已达到预期的效果,已改脏、乱局面,有了文明新气象。

社区继续强化长效管理,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每个小组增加2个保洁员,玉泉小区、幸福二区、府前星座、丹剧团宿舍楼、多管局宿舍楼派专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且要求每个专职保洁员必须保持各自的保洁范围天天整洁如初,无乱堆、乱放、乱画;垃圾筒外观清洁、厕所清洁无味、休闲广场明净;并与之对照签订的责任状,不定期检查工作、定期检查评比,设置优胜巡回红旗,同时与环卫部门接轨,实施垃圾清运处理。再则,我们不定期对暂住在辖区内的拾荒窝点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清除。

我们准备继续投入将老九曲华南段用石驳加固,建成休闲风光带,对各组不完善的道路、绿化和下水道进行了增设和修缮,填平华南组的生活用臭水塘,建成休闲风景处,并增设两个垃圾中转箱。使整个社区的“创卫”设施基本完善,使“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仅管我们社区居委会在“创卫”工作中已经做了一些实质性工作,为达到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还有更多、更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努力去完成。望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多多指导。

谢谢大家!

x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就业率xx.x%

截至x月xx日,实现新增就业xxxxx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

今年以来,x市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制定“减负、稳岗、扩就业”系列措施,全力以赴打好就业扶贫攻坚战。截至x月xx日,全市实现新增就业xxxxx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预计到x月底完成就业x.x万人以上,确保时间任务“双过半”。

全面落实“保就业”任务。x制定出台了援企稳岗等x大方面xx项政策措施,实施日统计、周调度,确保政策落地落实,及时为企业减压赋能。聚焦重点群体,细化政策措施,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实行督查督战,通过调度会、推进会、擂台赛等方式,确保政策措施全覆盖。建立x劳务协作就业服务联盟、xx小时企业用工调度保障等机制,搭建农村劳动力供求对接、失业动态监测等平台,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保障农民工需求。目前,万人,%,贫困劳动力返岗xx.x万人,返岗率xx%。

全力以赴坚决打赢就业扶贫攻坚战。他们把未脱贫户、易地搬迁户、边缘和脱贫不稳定户作为重中之重,逐村逐人重新调查核实,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和帮扶档案,全力帮助贫困劳动力输出就业。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车间”“搬迁户+基地+产业”“致富带头人+脱贫群众创业园”,抓好xxx个易地搬迁安置区扶贫车间建设。目前,在建扶贫车间xx个,脱贫群众创业园x个,新型农村经营主体xxxx个。帮助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支持重点项目、用人单位招用贫困劳动力,开发临时性公益岗兜底保障就业xxxx人。目前,该市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xx.x万人,已就业xx.x万人,就业率xx.x%。

技能培训、人才招聘“云”端发力。今年以来,该市先后下发培训政策文件xx个,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主要抓手,开展线上培训。利用x人社网和“x人社”微信公众号,搭建网络招聘平台,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工作。截至x月底,共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xxxxx人次(线上xxxxx人次),%。除城镇新增就业外,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xxxx人,完成全年目标的xx%;就业困难人员就业xxxx人,完成全年目标的xx%;%,控制在x.x%以内。

全力推进“三创四建”活动。突出抓服务,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打造线下服务之家和线上服务平台,建立市县乡三级创业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创业困难。市创业服务之家改造工作启动,x月底将基本完成。线上创业服务软件已开发完成,xx项服务功能已上线,xx项正在调试,x月底将全部上线使用。实施“x+x+n”创业孵化园提升行动。重点提升x市大创园、高新区大创园、x区大众创业园x个市级创业园,打造xx个县域特色产业创业园,各县市区建设一批脱贫群众创业园。x新增创业孵化项目xx个,x县打造x电子商务省级创业孵化基地,x县已完成脱贫群众创业园建设,其他县正在完成脱贫创业园认定工作。用足用好“补、贷、培”各项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政策。目前,xxx家创业孵化园入驻创业企业项目xxxx家,较xxxx年底增加xxx家,带动就业xxxx人,xxxx人享受创业就业服务。

××社区下设×个居民小组,有住户××××户,××××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个,住宅小区×个,个体营业网点××家。现有劳动力××××人,登记失业人员×××人,其中实现就业××人,未就业××人。按照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以社区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劳保站工作人员、各小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双失业、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做到了“四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二卡六册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针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社区能人带动输出、投亲靠友等办法,介绍失业人员到异地务工。用工信息××期××条,为下岗职工自主择业提供信息服务。至目前,社区有组织输出××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分流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社区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人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个(如: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三是认真进行空岗调查,积极协调企业、事业单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个。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协调公益性岗位××个,为××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并且申请参加了失业保险。为××名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个体经营商业网点申请减免税费和××名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提供有关服务。通过再就业援助有××人实现再就业。五是帮助×××名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了方便。通过开展“五送一落实”及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下岗职工、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下岗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居民楼院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场次,受教育人数达×××人(次)。印发宣传材料×××份,办黑板报××期。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镇上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五送”活动,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使×××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先进典型事迹演讲会等形式,增强了下岗职工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大力开展空岗调查,围绕社区“三保”、“三托”、“三大服务”为社区就业模式,积极推荐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

×、加大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实效,帮助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

×、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助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并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从而实现自主创业。

近来,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确保全市就业大局稳定,x市出台落实系列政策措施稳就业、保就业。截至x月底,亿元,为xxxx家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xxxx万元,为xxxx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xxxx万元。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就业。x市相关部门成立了xx小时重点企业用工保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设立了人社服务专员,开发上线了企业缺工登记平台,已为缺工企业解决用工xxx人。开展“政策找企业、资金找企业、服务找企业”的“三找”活动,并努力做好“三到位”,即惠企政策宣传到位,资金快审快办落实到位,一对一、点对点、靶向服务到位。截至x月底,万元,万人。

突出重点群体促就业。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施实名制管理,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建立就业帮扶责任人制度,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目前,全市xxxx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实现就业xxxx人。保障农民工返岗就业,开展点对点接送农民工返城返岗服务工作,全市共派车xxx辆,集中接送农民工xxxx人,万农民工返岗。突出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有转移就业意愿的xx.x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发放物价补贴xxx万元,惠及xxxxx人次。目前,失业人员再就业xxxx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了月动态清零。

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推进“线上一网办、线下一门办、同城就近办”服务模式,推动全市就业服务提档升级。积极推进与内蒙古、山西、北京等周边市创立就业联盟,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更广泛的就业创业平台。强化线上服务,研发上线了全省首家“就业超市”软件系统,企业招聘、居民求职以及其他xxx多项人社业务可以实现网上办理、无缝对接。今年以来,组织线上招聘会xx场次,提供就业岗位xxxxx个,实现就业xxxx人。

同志们:

刚才,**同志通报了我市就业工作情况,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市委、政府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支撑、重大底线任务,持续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了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稳就业保就业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决心,综合分析我省稳就业工作基础和面临多方面压力,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把握好政府促进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把握好城镇就业与乡村就业的关系,把握好省内挖潜与省外拓展的关系,把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就业的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稳住就业大局,稳住经济大盘,稳定社会预期。

一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稳住就业。要统筹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工作调度,推动以产业发展拉动就业、以投资项目带动就业、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抓好批零住餐、文化旅游、快递物流等行业恢复发展,有效发挥稳增长促消费保就业的叠加效应。

二是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要精准施策降低疫情影响,全力保障开发区用工需求,强化对困难企业的稳岗纾困支持,鼓励各地因城施策、因业施策、一企一策,积极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实实在在惠企利民、促进就业。

三是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聚焦农民务工就业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协同推进省际输出就业、省内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七

关于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落实情况的

汇报

区政府:

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后,区交通局对此高度重视,结合交通行业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现将贯彻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

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后,区交通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了局党委会和中层干部会,认真传达了会议有关精神,并针对交通行业实际,就如何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执法力度,严格安全市场许可证的发放,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制定了实施意见和措施。为了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长任付组长,各站、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二、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分工

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第二年,搞好安全生产,建设“平安坊子”对于保证全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区交通局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提高了对建设“平安坊子”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调动全员抓安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按职责划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落实了领导责任,在年初,区局分别与各站、所、公司签定了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各单位行政正职、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对安全工作负主要责任,其他分管领导对安全工作分口把关。二是落实岗位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做到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

三、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工作。重点抓好客运管理,严格审查包车运输车辆、线路班车和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落实包车、班车运输安全责任。切实加强了客运出租车的管理,加强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严防疲劳驾驶,超员超速。

2、抓好关键环节的预防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由交通稽查站牵头,严厉查处超员超限违法运输运输行为,坚决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为建设“平安坊子”做出应有的贡献。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八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十一五”规划期间,市中区经过区划调整,城镇就业人群大量增加,就业任务相当繁重。为妥善化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市中区在集中精力抓发展、以发展带动就业的同时,适应新的形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容量,取得较好效果。

一、“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7至2017年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265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90人,困难群体就业174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09人。自主创业9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499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120人;新成长劳动力竞争能力培训1700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778万元。

二、2017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完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五大体系建设,努力开展全民创业服务。

1

以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个体系,重点强化政策落实、调度通报、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宣传引导六项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城工作。我区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宁市市中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五大体系建设,提升各项体系指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大创业宣传力度,成立了区级创业指导中心,在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指导窗口,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努力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通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援助和后续扶持相结合的.创业 “一站式”服务。全区共确立重点扶持创业企业1家;建立创业就业培训基地7个;建立创业示范园区9个;收集创业项目118个;树立创业典型,培养选拔“创业人才”和“创业小老板”111人;开展创业培训408人,培训合格率达到100%以上;新增创业人数700余人,带动社会就业近6000人。

(二)坚持上下结合三级配套,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2

展了各项专题系列活动,落实《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评选活动;春节前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5月至9月会同工商联、民营局等部门,着重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9月至11月,会同教育部门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推动下,大力开展创业助推1+3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办理求职登记6320人,年度增长率10%;职业介绍7200人,年度增长率12%;职业指导7200人,年度增长率12%。目前,我区各镇、街道办事处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每个所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全区57个社区227个村全都确定了专(兼)职协理员共303人。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全部开展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并且采取以会代训、分散集中的形式,对各镇办所长及部分协理员进行了业务指导和使用“劳动99三版”系统的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安排3人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培训班。持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7人,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3人,占工作人员比例的30%。

(三)针对各类就业重点人群,积极推进就业培训。

社发[2017]9号)和《济宁市市中区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培训能力实施意见》(济区人社发[2017]16号),拓宽思路,创新模式,采用考察招标办法,经上级批准,认定7个定点培训机构,开展了12期54个班次的各类培训,培训3668人,培训合格率100%,培训后实现就业3008人,学员就业(含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率82%。依照培训补贴标准按时拨付到培训机构,全年支出培训补贴160.8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4.48万元。

(四)加大财政支出、开展援企稳岗,确保就业资金投入。

2017年全年,我区共计投入就业资金315万元,其中年度区级预算落实135万元,上级转移支付180万元,实际支出245.9万元,支出率78.06%。全年各项补贴支出208.53万元。其中职业介绍补贴8.2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60.8万元,社会保险补贴32.3万元,岗位补贴2.31万元,创业岗位补贴0.2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4.4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0.23万元。另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市中区扩大失业金支出范围实施方案》,扩大失业金支出额度为50万元,用于援企稳岗补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公布2017年市中区享受“五缓、四减、三补贴”优惠政策企业的通知》(济区人社发[2017]23号)文件,对2017年认定的8家困难企业,继续享受优惠政策;对新认定的10家困难企业缓缴或者降低费率,缓缴金额50万元,降低费率减收金额12万元;对8家困难企业支付了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20.75万元。

三、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开展及人员管理难度大。各镇街、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硬件建设及人员配置虽已基本完成,但兼职人数过多,特别是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由于各村、社区自身发展条件所限,大多数村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从而造成对业务不能熟练掌握,工作开展不全面,各项具体业务工作进展不能很好地做到同步协调。

(二)就业资金投入不足。今年上级根据给各县市区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指标数,测算出每个县市区完成任务需投入的资金总数,做为年终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区财力较弱,资金投入到位困难较大。

四、2011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上级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各项任务指标,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着重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我市开展创业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为契机,协同相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包括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在内的五大体系建设,支持全民兴业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二)以《济宁市市中区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培训能力实施意见》(济区人社发[2017]16号)为准则,拓宽思路、创新模式,积极开展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的创业就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训质量,以培训促进创业就业能力提升。

(三)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精细化”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评比。以我区开展“擦亮窗口、服务百姓”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中区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四)充分利用我区现有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全面基层社区居民的就业服务,加强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五)努力推进扩大失业金支出援企稳岗和失业动态监控,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的作用。

2011年3月30日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九

为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xx市xx县xx镇加大力度开展就业扶贫工作。

公益性岗位促就业。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对古柏村、双午村和关山村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实行过渡性安置,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并参照就业困难人员享受适当的岗位补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促就业。积极宣传就业扶贫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目前正在统计的数据显示,高阳镇有合作社和家庭农产合计有19家,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有200多人,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有15多家。实现了一大批“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

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门实用性的就业技能,引导贫困劳动力积极就业。目前,xx市核工业技术学校在高阳镇双午村和崔河村组织了60余人参加钳工技能培训,促进了一大批人员转移就业。

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给予家庭农场、企业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半年以上的相应的奖补,方便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有组织劳务输出的,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

稳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二十

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截止至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2014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4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