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
(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
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
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
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
生:边读边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的山太美了!
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
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探索,加深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片断4:情景的设置,乐学的源泉。
片断5:广阔的空间,自由地探究。
师:武夷山真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同学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它,可以点击“美丽的武夷山”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自由浏览教师事先设计的网页。
师:通过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二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进取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小组汇报。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梦想、智慧和创造力”等名言和对谈迁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等话语以及学生合作表演。
六年级学生在学校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进取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恰逢学校欢庆百年的盛事,学校面貌有了大改观,组织学生为新砌的花坛写温馨的宣传用语,为新建的大楼内部选择格言警句、写凡人小语,为学校广播站进取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完美情操得到提升。例如,为了给学校的百年纪念石碑起个悦耳的名称。
,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你会,你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本事得到了培养。
在实际课堂中,异常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学校广播电视台对六年级的这一活动进行了全场摄像在全校播出了。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学校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我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教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
下面我就以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阐释我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内涵。。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重点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作者在每一自然段采用的方法都不同,第二自然段描写春天树木生长的迅速,作者用了“抽出”这个词,表现小兴安岭的树木生长迅速,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对学生来说怎样去理解这个词语成为理解春天树木生长状态,所以在授课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抽出”这个词,你什么时候会用到或见到过这个动作?
生:抽纸的时候会用到。
师:我们一般会说抽纸,很少说抽出纸,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动作?
生:(踊跃要回答,指生答)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有的大侠在行侠仗义的时候会抽出宝剑。
生:弟弟有一个木头剑,经常抽出木剑模仿挥剑的动作。
(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要上台表演,指生上台表演,第一名同学在抽剑很羞涩,速度不够快同学们都说不像,后又请了一位,动作迅速,表演到位,学生直呼很像,随即我有了以下追问。)
师:大家都觉得他表演的很像,你发现他抽剑的时的动作怎么样》
生:(同声回答)速度很快。
师:作者把这个词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生答)说明树木长的很快!
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出示了相关树木生长的视频,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并知道了如何朗读这句话,从而理解了春天小兴安岭的特点。
“抽出”一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验中,引导学生加入适当表演,如此,“抽出”一词便产生了一种新的张力。当学生生活中的相似记忆被唤起,触摸到词语所蕴含的内在含义,并感同身受时,这种词语理解的方法也便在学生的阅读中深深扎根。
字典、词典是阅读中遇到障碍时最好的帮手,它不仅能让学生
理解生词的意思,如果能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更是让学生一生受益的事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会让以后的语文学习事半功倍。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关键词语的理解,对一句话来说至关重要,它影响学生对整句话的理解。
比如这一课中“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理解“浸”这个词,成为理解小兴安岭夏日早上雾浓、犹如仙境一般美丽景色的关键词语。我就给学生们出示字典中关于“浸”的解释:1.泡在液体里2.液体渗入或渗出3.逐渐。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一下子就知道了“浸”的意思,指“泡在液体里”说明夏日晨雾很浓,小兴安岭全部在雾中,更确切地形容整个森林被包容于雾中的形态。一个字就写出了雾浓的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到此时的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有一种朦胧,再配上出示的浓雾的图片,在学生的赞叹声中,能感受他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是一种方法的引导和渗透,更要学生明白工具书的作用。
【分析】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查字典时注意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准确选择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也不同,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不仅能理解生词的意思,更要去选择用哪个意思更为贴切,进而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是部编本的教材的第二十课,也是原人教版书中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可见这篇文章无论是在选裁还是学生的阅读指导上、情感态度上都有重要意义。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有许多珍贵的木材和资源,一年四季风景秀丽,如何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呢,我主要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而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以下教学具体使用了这些方法。
1.“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生:“淙淙的”。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种声音?听完之后谈感受。(播放积雪融化,小溪欢快流淌的视频)。
生:(生思考后谈感受)小溪流淌地很欢快,春天的小溪可真欢乐。播放视频后,学生很自然感受到春天的小兴安岭不仅树木长得快,而且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在朗读时也自觉地加重这些词语,更有感情。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夏天的树长得怎么样呢?您是从哪些词体会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小组合作,发现了许多词语,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唯独“封”有些同学没有发现,实际上这个在这句话中是关键,且在课后练习题中也重点提到了这个词。这个词不仅写出了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我出示一些小兴安岭树木茂盛的图片,遮天蔽日,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小兴安岭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分析】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能再现了课文所描述的美丽景象,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也尽收眼底,把学生的想象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更加直观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感受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教学实践证明,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意境,更加直观有效。
1.“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
在教学这句话时,我首先让学生体会“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感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的作用,表现小鹿活泼、可爱。随后我用“有的……有的”句式,让学生自主想一想小鹿有的还会做什么?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下,说出了“有的在河边悠闲的晒太阳,有的在兴奋玩捉迷藏,有的在悠闲自得的喝水......”等,在学生的想象下,学生更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2.
一阵风吹来,------走近一看-----
学生在想象场景的提示下,能说出“远远望去,这真是冰天雪地的世界。一阵风吹来,雪花从树上掉落,像蝴蝶在翩翩起舞。走近一看,树上积满了白雪,层层叠叠,好一个冰雪大世界!”等语句,在配上我搜集到的冬天雪景图片,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这样,让学生透过词语想象文本情境,领会作者的表达。
【分析】想象更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情景,说出个人体会,不仅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又能实现词句理解的目标,多角度感受文本的内涵。如此加上学生个性体验,更有趣味性,学生在想象中,在表达里,在个性体验中,不仅理解了词句的意思,还享受了优美的情景,理解了文本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国著名教育学家于漪也说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施教之工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教师为学生学懂、学会、学好而教,任何教学方案都是为学生而存在而起作用。所以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而理解文本内涵,获得情感体验。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展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的景色,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每段的表达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方式都不同,文章中有些重点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成了理解全文含义的关键点。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词句,采用调动生活积累、查字典、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进而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感情。同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在说话与交流中,融入课文情境中,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更容易获得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学历经了数次变革,每一次都在学生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老师也要不断进步,有目标、有方法的教给学生知识,锻炼其能力。现在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语文教学的目标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核心素养,教会学生更多理解词语方法,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应用到语文实践中,让理解词语的能力在一次次实践中游刃有余,学生才会有长足的进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知识与能力】
能认识并正确书写“矛、盾、般、持”等生字,通读课文并理解“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新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合作交流等形式,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理解坦克是怎样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的优点合二为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
ppt展示矛、盾、坦克的图片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矛与盾的图片,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矛与盾的优点和作用。通过提问“矛与盾结合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引发学生思考。借此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整体感知
读通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词语,认读并理解:
自卫进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2、听录音,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大意。
(三)深入研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
(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请一名学生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但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请学生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
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提问学生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板书:坦克)
(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4、四人为一小组,限时五分钟,讨论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并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提高
1、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
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故事。那么在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课后好好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并想一想在这节课上你明白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下课。
以上是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矛与盾的集合》教案,祝各位考生顺利考试!
教资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
同学们,老师现在是古代的诗人噢,你们依然是老师的学生,这回咱们要来点文雅的东西,吟诗作对。你们想学吗?好,那就跟老师先学最基础的:对子歌。
2.领读对子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多读几遍。3.试着自己读一读,发挥同学间的的团结互助精神。4.给大家时间记一记,然后同桌一组进行对对子。
5.游戏:“我是小李白”勇敢的同学们走到讲台前来,让我们接受挑战,争当我是小李白(每组两名学生到前边对对子,其他同学做裁判,表现得出色的学生给奖励)然后全班进行集体对。
6.找一个简单的新对子,让大家找出相对的词,如春夏对秋冬,云对鱼,上对下等。(二)讲授二类生字1.领读。
2.自主学习,在文中找到生字的位置,根据对对子歌的了解识字。
(一)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各种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二)它们的日期又是几月几日?想一想,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三)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课后练习,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日期吗?(四)在相应的节日里,你想对过节日的人们说些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的新知识,下面老师带来了丰收篓,将你们的劳动成果装进来吧(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和家长讨论,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的名称和日期各是什么?
对子歌日对月,雨对风。牛对马,鸟对虫。山石对田土,叶绿对花红。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三
小学品德课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的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理解环保应从自身做起。
教学难点:分析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即让学生获得生态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制作漫画; 学生准备:搜集环境污染等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二、阅读感知:
1、奇怪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汇报:(板书:环境污染)
(1)师点: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
(2)那你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吗?(出示小黑板“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和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三、交流明理:
1、通过看书,并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理解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1)生自由汇报资料。
(2)(示分类)根据想睡觉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环境污染进行分类。
2、请你联系实际说说,这些污染会有什么害处?
(1)学生自由汇报,(板书:生态失衡,危害健康)(2)出示补充资料:(各类污染的图片资料)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四
【摘 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取之于深圳电话教育馆编著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网上交流(email)》中的内容.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是我们交流信息的常用手段之一,学生们对此有所了解,也有强烈的学习、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愿望,因此它是一部分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有效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思想;教学过程
学生在正式学习本节课程之前,已经学会了部分知识,比方说网页浏览、下载等等,对于互联网络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首先,我要引导学生分析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如电话等),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找出这些手段无法达到而只有收发电子邮件才能完成的信息交流的任务(如发送图片和视频等),由此促使学生对学习email的兴致得到全面提升。
之后,对电子邮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解,促使学生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学习邮箱申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由于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的太抽象,所以不宜马上讲解,待学生学会收发邮件后,再通过探究题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第三,以本节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核心,针对学生设计了三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教师可以事先对学习加以引导,对任务加以分析,比方说对操作流程的适当解析。凭借完成任务,使其学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邮件及附件等知识,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其创新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凭借对电子邮件工作流程的探究,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解析以及示范,尤其对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需加以深入总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我们想要与远方的朋友交流信息,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缺点。
学生:写信太慢,打电话费用高,发短信麻烦,网络聊天又必须同时在线。
教师: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克服以上的这些缺点呢?
学生:用email,………..
学生:用email……….
教师:非常正确,就是用email(电子邮件)。那么怎样用电子邮箱来与朋友交流呢?
这样自然的导入到电子邮件的学习之中。之后,对电子邮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解,促使学生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学习邮箱申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之中,为了对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引导,激发其探究兴趣,针对学生设计了三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具体如下:
任务一:如果你还没有电子邮箱,先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任务二:登录自己的邮箱,给老师或者同学发一封带附件的邮件。
任务三:查收老师或同学回复的邮件,并把老师或同学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
每个任务我都为同学们引路,提示关键步骤地操作,有些操作计算机也会给出提示(比如出现“下一步”字样)。教师展开巡回指导,最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解析以及示范。
探究题目:email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一题同学们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信息搜索的知识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过程。
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困难不大,但很容易出现问题。不少学生会问:“附件都可以发送哪些文件”,“什么是抄送?”,“什么是密送?”此时,作为教师,需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讲解,亦或是让学生自己在网页中搜寻答案。当学生写完一封邮件之后,通常会面临发送失败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同时,教师还必须要让学生明白邮件主题的意义所在,要求他们正确填写,不可偷工减料。当发送视频文件,或者是一封邮件之中存在多个附件,通常会出现总容量超出限定的问题,致使邮件发送失败,此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加以解决。
案例解析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三大任务以及一道探究题,让学生有事做,愿意做、会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协作学习。为了完成任务,同学首先会去分析任务,思考用什么知识和通过怎样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掌握了知识,完成了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2]杨明霞.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教学案例研究.2010年12期
[3]程佑寅.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2014年s2期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五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供您参阅。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美好的情境,并有感情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生物科普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动物的情感。
知识目标: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恰如其分地表现小动物们在雪花的呼唤下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的意境。
2、唱好歌曲中有#2和弱拍起唱的乐句。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自学与视听相结合、启发引导式、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手风琴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如:音不准时借助竖笛练习或者请音准好的同学教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铃儿想叮当》
2、出示课件—雪景图片,讲解各个城市因气候原因不同的冬天。
冬天里有哪些活动啊?这时候却有许多小动物们在做着甜美的梦
二、新课
(一)听
1、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思考: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内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一句话。
冬天的梦 甜蜜的梦
4、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两个梦
5、那这些美丽的梦都是谁做的呢?让我们看歌谱,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吧。
(二)唱
1、录音范唱
2、听唱几遍后验收成果,逐句逐句纠正错误
3 完整的唱一唱。
4、带着问题聆听全曲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雪花都告诉哪些小动物了?
用歌声该如何表现?
这两个乐句感觉像吗?他么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这首歌?
第一句神秘的 第二句亲切的呼唤
第三句温柔的 第四句期待的
5、轮唱学习
1)、师生配合进行轮唱,让学生去发现。
2)、师生对换进行轮唱练习。
3)、学生分组进行轮唱的演唱。
4)、师总结这个演唱形式——轮唱。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和录音带配合(第一次:生听生加小动物回答声
第二次:生唱老师加小动物回答声)
8、跟琴唱:生唱生自己加小动物回答声。
(三)编
1、小动物们在冬天一直睡觉这种现象叫什么——冬眠。那你们思考一下,除了小青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以外,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让我们也用歌声来告诉他们冬天来啦。把他们代入到歌词中唱一唱。
2、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大家都有环保意识,才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健康美丽。
(四)拓展
老师再请大家欣赏还是与冬天有关的歌曲。——踏雪寻梅
思考:演唱的形式——合唱
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是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关于这个骑驴赏梅还有个典故呢,古人为什么喜欢骑驴赏梅?预知答案,请上网查找,下次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答案。
《堆雪人》
教案
案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观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气息支持的方法,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二声部的合唱,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目标:掌握三拍子的节拍韵律
教学重难点
1.学唱平行三度为主的二部合唱。
2.学生对新歌能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能主动参与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
2.师生问好。
二、导入铺垫
在刚才《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中老师突然联想到了一个特殊的节日。是什么?——圣诞节。在这里祝同学们圣诞节快乐。怎么样的圣诞节气氛更加浓厚?(下雪)
揭题:那么在这个圣诞节来临之际,我们也来学一首圣诞歌曲《堆雪人》。
三、新课教学
1、聆听范唱,感受情绪。
2、范唱第一段歌词。
问:哪句话开始旋律起伏有明显的变化呢?
3、师范唱第一部分歌谱。
问:找出相同节奏、结构的乐句。
4、师生合唱全曲歌谱。
5、学生唱全曲歌谱。(一半竖笛伴奏 交替)
6、听范唱学歌词。填歌词 注意咬字 时刻提醒学生的唱歌方法 嘴形
7、跟伴奏练习。
8、(二声部合唱练习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而定)
四、歌曲处理
1、师:我们怎样把歌声唱好听呀?讨论:注意唱好衬词"啦".
你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加上衬词?学生讨论。
2、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表演。舞、伴奏、多种唱、加衬词。
五、聆听《乘雪橇》
看,在这个浓浓的节日里,圣诞老人驾着马车乘着雪橇也来了,今天我们除了学习《堆雪人》外,还要看欣赏一首《乘雪橇》。
1、初听全曲
设问:歌曲情绪如何变化?出现最多的旋律是什么?
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2、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第一主题,仿佛是圣诞老人乘着雪橇向我们招手;
第三主题,用小号吹奏,力度增强,使乐曲富有爵士音乐的特征,奇峰更为热烈;
第四主题,最后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向远方奔驰而去。
3、分段再次聆听一遍。
4、歌曲的风格?
来自美国的爵士风格音乐
六、拓展延伸
介绍爵士风格音乐:爵士乐(jazz),一种起源于非洲的音乐形式。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名叫爵士乐的音乐,具有显著美国特色的音乐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
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聆听几个片断
七、总结
《七色光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以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能力目标: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上波音记号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难点:
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时值。
教学方法
听唱法、对比法、启发引导式、合作表演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互动话题:彩虹,人人都见过。谁来说说彩虹?它有什么特点?(像桥,有七种颜色)
(板书:七色光之歌)
二、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
(1)情感体验
a、听完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b、歌曲的情绪怎样?
(2)师范唱歌曲(出示歌谱)
(3)分段
如果让你给歌曲分段,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归纳:齐唱、合唱)
(在歌曲学唱中启发歌曲情绪,使歌曲与情感教学自然结合)
(4)a段学习
a、出示幻灯片
你发现了什么?(切分节奏、相似乐句)
b、听a段录音,轻声跟唱。(休止符:遇它点点头)
c、情绪处理并跟琴唱
(1)一、二乐句(活泼)(2)三乐句(连贯)
d、跟琴完整唱
(5)b段学习
a、出示第二段旋律
你又发现了什么?
归纳(1)相似乐句
(2)上波音:师范唱对比——跟琴唱
秋天的太阳柔细飘洒,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有收获,学会《七色光之歌》现在就让我们各显神通,去收获秋天的果实吧:(出示幻灯片"各显神通")
分组演唱、器乐组、舞蹈组
分组讨论(伴奏)
表现(师伴)(老师也加入你们的队伍为你们伴奏)
(通过学生多形式的表演,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
拓展
许愿
冬天的太阳温暖明媚,它能让人抵御严寒,甚至面对雨血冰灾、地震海啸、人们都能敞开阳光般的爱心,给灾区人民送去温暖,送去阳光,下面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太阳卡上写上自己美好的愿望吧。(将太阳卡片发至每组学生手中,让学生写下愿望)
五、课堂小结
心里装着阳光,我们的天空就会晴朗,阳光能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六
“交互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whiteboard)及感应笔等附件(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它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以及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以及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丁兴富, 2005)
广州市小学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要求是小学毕业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要超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半级到1级,即达2.5-3级的目标水平。基于这一高标准的课程目标,我市小学英语教学编写了语言丰富输入量大的教材,强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们探讨如何在传统的媒体技术下,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学习方式,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就显得尤为迫切。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进,让我们了解到,其特殊综合技术很可能能够迎合我们传统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它在课堂的交互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启发式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一发展趋势在我区得到广泛的认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大力支持与鼓励在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素养的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开展应用尝试。自2007年我区曾思伟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取得巨大成功后(获noc创新发明奖及一等奖),今年我区小学英语又有了一批(10多人)优秀教师投入实践,其中体育西路的谭华教师,龙口西路的林慧教师以及华工附小的胡英教师的实践应用表现突出,她们更进一步地将白板的功能结合到教学实际,体现在应用白板功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和重点的支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应用;创始逼真有趣的语言情境,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的策略与方法,以及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多方面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成功经验。
“交互白板软件系统带有多种工具箱,以友好方便的交互界面为师生提供了多种多样强大的教与学的工具(演示呈现工具、认知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设计创作工具、交流通信工具、交互协作工具、注释评价工具、资源调用工具、操作加工工具、存储转换工具、发表传输工具等)”
小学英语教师们在探索中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聚光灯、书写、拖曳、屏幕遮盖、屏幕捕获等功能与图形标注库工具栏以及概念图等技术,设计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和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归纳、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以下是我区三节小学英语教师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分析表。
表1:白板功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表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型
白板功能
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环节
效果
语言知识
技能(听、说、读、写)
课1:
谭华
六年级新授课:
tree planting day
聚光灯功能
呈现课题
听
导入
吸引注意力,引出重点
屏幕遮盖、
引入话题
说
任务前
了解相关知识
超链接
环保广告
听、说
任务前
趣味与铺垫
拉幕功能
植树步骤
说
任务中
感知新知识
拉幕、板书功能
巩固短语
说、写
任务中
巩固知识点
拉幕、声音链接
学习单词
听、说
任务中
学习新知识
拖拉
课文排序
阅读、说
任务中
理解课文大意
超链接
学习课文
听、说、读
任务中
学习课文
超链接
学习时态
听、说
任务中
归纳语法知识
拖拉、板书
学习时态
读、说、写
任务中
归纳、巩固
超链接
阅读材料
听、说、读
任务中
拓展学习
重点提炼
知识归纳
听、说、读、写
任务后
归纳、总结知识点
课2:
林慧
六年级巩固课:
planting
电子白板标注功能
动词过去式的变化
说、辨认
导入
突出重点,
帮助记忆
聚焦功能
强调植树步骤
说、辨认
任务前
突出植树过程的重点理解
书写功能
呈现动词过去式
说、辨认
任务前
帮助归纳,
加深记忆
概念图、拖拉功能
植树步骤、词句
听、说
任务前
体验、理解、记忆、操练
拉幕功能
阅读材料
阅读
任务中
校对
实物投影和白板批注、
主题文章
写作、综合能力
任务中
点评
屏幕捕获功能与图形标注库工具栏
本课知识点
听
任务后
归纳、梳理知识、帮助记忆
课3:胡英
五年级新授课:
blue whale
拖拉功能
主要句型
听说
任务前
信息沟帮助理解记忆
概念图
talk about blue whale
听说
任务前
感知、理解、操练
蓝牙功能投票器
主要句型
听说
任务中
运用
白板dice游戏
篇章
阅读
任务后
拓展交际运用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通过上表罗列出来的教学内容、课型、白板功能、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教学环节以及应用效果等要素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师对白板功能会有不同层面的应用思考和效果,但仔细分析,她们基本都是坚持了围绕服务于课型学习特点、语言知识学习目标和技能学习目标三方面的原则来设计教学的。
(一)原则一:白板功能应用服务于课型学习特点
广州市小学英语课型主要分新授课、巩固课和复习课三种。其中,新授课主要学习任务是对新知识点呈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和操练语言上口;巩固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语言结构的巩固归纳和尝试交际应用;而复习课的学习任务则侧重于对知识的整体梳理、归纳和综合交际运用。因此,根据不同的课型学习目标,教师在运用白板的功能时,要有针对性地将一系列的功能服务于不同的学习目标侧重点上。例如上表的三节课中,课1和课3是新授课课型,教师主要把白板的功能用在了新知识的呈现、理解、巩固和操练上;课2是复习课,教师则主要把白板功能用在知识的复现归纳、梳理和语言的体验式交际运用上。
(二)原则二:白板功能应用服务于知识学习目标
小学英语的语言知识学习目标主要有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课文对话或篇章等的学习内容。而根据不同的语言知识点,各有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常见的有语音发音、词汇记忆及应用、句型结构及应用、语法理解及应用、课文情景理解及应用等学习的难点,许多英语学困生也是因此而产生。因此,课堂上,如何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效地突破以上知识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巩固、应用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三)原则三:白板功能应用服务于技能学习目标
小学的英语语言技能学习目标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四方面技能。其中在以听说为主,高年段逐渐侧重到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教师如何结合听、说训练的要求,设计形式多样、内容趣味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如何根据读写学习目标的要求,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有效的现场写作辅导等内容,又是研究的第三个目标依据。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会根据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氛围等的目标来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应用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及评析
下面节选了以上三个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突出应用案例:
(一)谭华教师的部分应用例子及点评
课1谭华教师,她执教的是六年级关于植树的新授课,如何帮助学生扫除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尽快顺利过渡到后面课文学习和阅读拓展应用是该环节的难点。为此,谭教师根据白板的拖曳和声音链接功能,设计了一个检测学生对词汇的读音掌握的练习,即将新单词和音标打乱顺序排放,然后让学生选择点击一个音标,根据听到的读音找出对应的单词,并将该单词拖到相应发音的音标词下。这个内容是新授课的主要语言学习目标之一,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先对词汇预习,一是培养了学生词汇的学习策略;二是通过练习在堂上整体检测了解掌握情况,及时补救,调整策略。它改变了传统的以逐一呈现教新单词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要求,培养了词汇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词汇教学效率,使得后面的交际发展目标成为可能。
(二)胡英教师的部分应用例子及点评
胡英教师执教的是五年级话题为“blue whale”的新授课。该课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学习whales的长和重,以及比较词汇more than, over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胡教师应用了白板的标注和标签功能,当提问how long is it?后,在答句 it can be 37 metres long.中直接对37 metres进行标注,同样地对下一句的it can be_______30 metres long中的30 meters 进行标注,而横线上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写“”的符号。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两个句子的注释部分,这时再利用白板的标签功能,把短语more than的标签直接覆盖横线上的符号,同样对over的方法也是如此。教学实际表明,胡教师这一举措,不但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掌握了新知识点,而且还让学生耳目一新,提高了学习兴趣,如图3。此外,胡教师还运用了白板的.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两条鲸鱼的嘴巴,从而很快获得结论有牙和无牙的鲸鱼分别吃的是什么食物。以上,都体现了新授课对知识重难点学习目标以及听说训练目标的要求的应用。
图3:胡英教师用标签、书写功能突破对抽象词的理解与应用
(三)林慧教师的部分应用例子及点评
林慧教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话题为“planting”的复习课。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有关planting的知识,提供情景让学生口头交际运用本话题语言,并要求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仿照课文写一段描述植物生长的话。在对有关planting 的语言知识的归纳方面,首先林教师运用了概念图的拖动功能,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和教师共同构建植物生长过程,并根据提示词进行口头描述,帮助学生对比、记忆主要语言知识点。这是就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的实例,如图4所示:
图4:林慧教师利用概念图等功能展示植物生长过程
而最别出心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是,林教师选择了一段植花的flash动画来解决重点,体验语言交际,并未本课的写作目标作重要的铺垫。首先通过flash课件展示,通过游戏进行意义性操练,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运用语言。待学生感知种花的过程后,小组讨论写出种花的步骤,实现写作的发展目标要求。
图5:林慧教师借助flash展示种植过程,让学生体验式操练、综合运用知识
结合白板的标注、书写、拉幕实物投影等功能展示学生作品,现场集体批改写作,检测学习效果,创造互动交流,能有效在课堂上辅导写的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质量和兴趣。
图6:林慧教师利用批注、拉幕功能辅导学生写作
五、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我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倍受欢迎,集中的培训和实践研究,让教师们对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目的越来越明确和清晰,坚持“应用的核心在于促进从灌输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化”,而不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以及更不是“为白板而白板”。本文三个教师的应用经验告诉我们,结合课程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选择不同的功能来设计学习活动,不但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提供语言实践情境,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实现知识共同构建,培养学生思维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使教学由预设到生成的教学变革成为可能。
当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方面还是局限于在小范围,对于白板功能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实例也不多,就以上的实践,在搜索合适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活动占据了教师大量的实践和精力,如何让白板应用走向常态化,有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工作量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七
澳大利亚心理专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与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人的颜色心理倾向会受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思想纯洁、好动并好奇心强,容易被纯色、明亮度高、饱和度高的色彩所吸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视觉敏感色都是可以产生强烈视觉刺激的颜色,都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因此都成了小学生的最爱。颜色是促成世界的重要元素,面对色彩缤纷的世界,采用有效的色彩教学方法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分辨色彩、感受色彩,是为小学生走进美术天地而架起的一道绚丽的彩虹桥。
二、美术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色彩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对色彩感受的学习,来源于美术教师的辅导,“辅”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辅助作用;“导”在于如何循循善诱的加以正确引导。由于受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在15分钟左右、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图片识色,游戏场景中的色彩捕捉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天堂,美术教学中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发挥兴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儿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即发,瞬间得到释放,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形与色》一课中,在认识常用的色彩学习内容中,如:红、黄、蓝、绿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种颜色系列的水果、动物、植物等卡片,红色系列收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绿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形状;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等卡片。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小朋友,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的快又准!接下来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举手,到讲台上来在老师的卡片周围放好。于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老师讲课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二)音画结合,音符跳动中的色彩呈现
把音乐带入美术课堂,可以激发人的灵感,使画面色彩内容更加丰富,提高画面色彩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催化作用,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色彩印象会更加深刻。美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凝固的画面。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美术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艺术空间,声中有画、画中有声、色彩随音乐起舞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快乐,美术色彩在音乐感染力的辅助下更加具有动感美。例如:《春天的颜色》一课中,可以伴随着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同时展示符合这首歌曲的一幅青山绿水、红花绿草、小黄鹂的春天风景画: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共同作用,在跳动的音符中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记忆。小朋友们,春天如此的美丽,那么春天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来描绘春天呢?我们都来画一画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春天。涂抹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七彩的精神世界。
(三)缤纷生活,观察出身边的色彩世界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因为艺术就在身边。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人的大脑信息80%是来源于视觉下的观察,而观察在美术学习中不但伴随着思维与记忆的产生,而且是收集与储存美术知识的窗口。因此,培养小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进入色彩世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在美术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校园真热闹》的学习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与绚丽夺目的色彩表现出校园活动热闹的氛围。小学生在校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与平时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每个学生联系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在回忆中观察出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场面。美术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准备好的图片资料,讲解画面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活动中的热闹气氛、充满美感的形式构图、不同色彩的视觉体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各种画面的活动场景描述,激发了小学生记忆中的画面,将最喜欢的一幕使用喜欢的各种色彩跃然纸上,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色彩是一种艺术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一抹重彩。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幻想,渴望使用喜欢的色彩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画出自己蓝天下的七彩童年。为了使童年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渴望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以此来完善好自己的蓝图。美术教师要将各种颜色的情感特征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与感受。为小学生的想象力增加一些可变元素,使小学美术教育中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色彩教学焕发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八
《马路不是游戏场》案例分析
--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侯坊小学 李志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交通事故的事例给与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2、通过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常识。
3、通过探讨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让学生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通过探讨分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三、
教学准备课件:事故照片、录像、统计数字等
四、案例背景:
《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平面图、路线图并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教育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
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新林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时有发生交通事故,这无疑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这条公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五、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今天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非常的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生:想。
(课件一:播放新林小学门前的场景,公路上车来人往,时有行人违反交通规则„„)
师:你们对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这是我们的学校和学校前面的马路。
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每天要经过这条马路?(生举手示意)
师:每天在你过马路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会怎样嘱咐你们呢?
生:嘱咐我们要小心。
师:家长为什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嘱咐我们呢?
生:担心我们路上出危险。路上的车太多了。现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太多了。片段二:
师小结:是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迅速,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交通事故。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本组为内交流,然后选取你们组最为令人震撼的交通事故讲给大家听。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最打动人心的事例在全班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老师课前也用电话对我市的交通大队做了采访,由此我了解到以下几组数据。
(课件二:展示课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以及死伤中小学生人数,并进行对比。)
师:这些是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数据,由此数据你们有何感触呢? 片段三: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录像,师:组织学生观看交通警示片:《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
(画外低沉的解说音):这只特别的篮球再一次牵动我们的心,相信没有一个人肯将这种特别移植到自己身上,那就请所有的人,特别是司机和儿童记住这个一生将坐在篮球里的孩子吧。
录像播完,全场一片肃静,片刻后——
师:同学们,看完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她很可怜,这么小就失去了双腿。
生:她真惨,将来怎么办呀?她的腿再也要不回来了。
生:老师,我想我们可以帮她买个篮球。
生:这场车祸给小燕家带来只有灾难。
生:他们家再也没有欢乐了,他们再也不能一起出去爬山、游泳了。
生:小燕的遭遇将会给大家留下思考,给驾驶员叔叔、阿姨提个醒,告诉人们出门要小心,开车时要注意安全,要珍惜生命。
生:在路上不喧哗,不乱扔杂物,不打闹。
生:过马路要看人行横道信号灯。
生:骑自行车时不要骑到机动车道内。
生:红灯停,绿灯行。
生: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要排队,不推推攘攘。
生:下雨天,撑伞时不要遮挡住视线。
生:12岁以下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街。
生:乘坐汽车时,不要把头和胳臂伸出车外。
生:不能在铁路附近玩耍,更不能在铁路上摆石子,那样会发生危险。
生:横穿马路时,应走斑马线。
生:行人应走人行道。
出示《交通规则拍手歌》,师生一起拍一拍,念一念。片段四:
(课件三:播放新林小学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
生:有的同学没有走人行横道。生:有的同学逆道行使。
生:有的同学在马路上嬉戏,把马路当成了游戏场„„
师:看到这一录像,你想对身边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生: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生:我们要提醒周围的人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创设一情境,让学生当一回小交警,给遵守规则的同学发绿牌,给没遵守规则的同学发黄牌,并说说该怎么做。案例分析:
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育活动生活化:
一、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拉近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发展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利用周边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作为品德课的课程资源,课一开始,我播放校园门前的录像,问:“这个地方你们熟悉吗?谁每天上学要经过这条马路?”这样就把学生“放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课的开始就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本节课拉开了轻松的序幕。
二、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真实,使学生更加刻骨铭心。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是在个体(自己)的生活、活动中发生和形成的,品德的提升和完善也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和品德。道德离不开日常生活事实,也就是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是道德的素材,而且从中也在接受道德的影响。课的进行中,我展示从交通队收集到的近两年所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些数据,继而播放一幕幕真实的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情景,真实数据的呈现,真实场景的呈现,使学生赫然一惊。整节课始终以学生身边的公路这一课程资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就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拘泥于教材本身,而且这样的课程资源更加鲜活,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教育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提倡教师不唯书,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挖掘运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也正是由于我所选取的是鲜活的学生的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就显得更加深刻。
三、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更具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经验为起点,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置于真实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愿望,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生活中呈现出来,把自己的困惑亮出来,这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真实起来,鲜活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这样的德育课堂才会更具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在本课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生过或知道哪些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给自己本身和他人带来了哪些伤害。通过学生的调查、相互汇报,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亲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甚至失声痛哭,这无疑给每个学生心灵中敲响了警钟,从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前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段本校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让学生发现自身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讨论,明辨是非。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得要求。
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思品教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运用。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九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具体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2.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启发性.
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个或一组教学事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实的事件事例;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这些片段蕴涵了一定教育理论。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十
是让学生一味地被老师牵着走,还是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这让作为执教者的我,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是执教小语第五册《14、东方之珠》第一课时字词句部分:
第一种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投影出本课生字)
滩浅沐浴倾
舒剧赏店耀
师: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点到的同学大声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跟读正确读音)
生:开火车认读、抢读。
师:(投影本课词语)
倾听聚集闪耀璀璨
阳光和煦碧波荡漾
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这些词语能读好吗?
生:做小老师领读词语。
师:(出示长句)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分别读长句。
[效果与分析]:
课上到这里,我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在一点点地降低,从字到词、再到句,都是由教师认为好、认为难而出示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感到比较乏味,提不起兴趣来,处于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佳。整堂课给人以沉闷、枯燥之感。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教学效果,问题关键出在教师牵得过多,虽然不能否定教师出示的这些词句不是好词或难句,但并非对于全班孩子来说都难,教师要求学生相同划一地进行朗读,实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因此出现了难句不难,个体认为难的句子却没能得到练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状况。
第二种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投影出本课生字)
滩浅沐浴倾
舒剧赏店耀
师:同学们一定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开展一个小游戏你读我听,同桌相互评一评。
生:同桌相互认读生字,检查纠正。
*效果:全班参与,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读得认真,评得仔细。
师:这一课有很多很好的词语,同学们你们想怎么学习它们?
(投影出示)倾听聚集闪耀璀璨
阳光和煦碧波荡漾
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生:我想读一读第三行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生:我想教一教第一行,请大家跟我读倾听聚集闪耀
璀璨(全班跟读)
生:我想说一说阳光和煦的意思是说阳光照在身上,感到很暖和的意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结合图画加深理解)
生:我想问一问人流如潮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帮帮我?
(众生举手)
生:请黄文华帮帮我。
黄文华:人流如潮的意思是指街上、商店里,人像潮水一样多。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谢谢你!
黄文华:不用谢!
*效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尔后还有部分学生认读词语,教读词语,向大家介绍自己对某个词语的意思,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或是就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提问,学生间互相帮助解决。
师:把这些好词带到文章当中,再读一读,画出你认为难读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句。
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在小组里提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生:共同练读难句。
师:在小组练习后,你还感觉哪句比较难的?提出来,大家练一练!
生:提出第四自然段第二句比较难读,(师投影、当即画出)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齐读,再练练。
*效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同学们在积极、融洽的状态下反复练读了难句,既帮助了别人,又巩固了朗读。
[案例分析]:
将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孩子们一下就活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最好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了游戏、自由选择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注重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在学习词语时,对于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学生,他们能选择读一读词语;对于字音掌握较好的学生,他们能选择教读词语,全班在跟读时又对词语得以巩固;对于课前查过词典或知识丰富的孩子,他们能选择告诉大家某个词语的意思,加深大家对词语的理解。而对于善于质疑,都某个词语不理解的孩子,他们又能有提问和选择伙伴解答的机会。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照顾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家在主动地学习、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课词语,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可见,同一个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十一
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每篇案例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讨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十二
【教例】一年级《放小鸟》(苏教版)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和小鸟不吃不喝时我的着急心情。)
师: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请你做个翻译家,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你快跑!这个小孩要来抓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可能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
生:笼子里的小鸟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我找了你好久好久了。你怎么在这儿呀?
生:窗外的那只鸟还会说:孩子,妈妈找你找了好多地方。原来,你被人抓住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不要乱跑吗?你就是的听话!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要读出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于是,我决定怎么做?请大家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到了什么地方?
生: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飞上了蓝天,飞向了它的妈妈。
师:那么,小鸟会对我说些什么话呢?
生:小鸟会对我说:谢谢你!
生:小鸟会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放了我。
师:这时,小朋友高兴不高兴呢?
生:(齐答)高兴!
师:那么,我会对小鸟说些什么话呢?
生:我会说小鸟,我不留你了,你要和妈妈好好地生活。
生:我会说:小鸟,你要多多保重啊!
生:我会说:小鸟,以后我不照顾你了,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
师:我放飞了小鸟,小鸟高兴,我也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我非常喜欢小鸟,为什么还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朋友是一个好人,所以他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不放小鸟,小鸟会饿死的,所以小朋友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所以小朋友要把小鸟放了。
师: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生:对。因为不放小鸟,我、小鸟和小鸟的妈妈都不会高兴的。
生:对。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对。因为小鸟要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类。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不应该把它们关起来。
【评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上述教例,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每个学生都想当一回翻译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教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上述教例,教师着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在这不断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思维将与语言得到同步地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作品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例题篇十三
大家应该多从互联网企业身上取经,或者从自身产品角度上做变通,换个思维考虑升级转型或许会茅塞顿开。这里,给大家分享当前“互联网+”形势下的案例,里面也有对这些转型案例的看法,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互联网+音乐
高晓松要当董事长了,还是跟马云做同事。昨天,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晓松出任董事长,宋柯出任ceo。两位师兄师弟的好哥们儿一同加入阿里。
高晓松在微博表示:“从1995年我和宋柯成立麦田音乐,整整过去了。阿里音乐集团将是我俩音乐职业经理人生涯的最后一站。”宋柯则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