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优秀10篇)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1:44:44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优秀10篇)
时间:2024-03-20 21:44:44     小编:字海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一

通过这次改革,各镇内设机构从13个减少到7个,精简了46%;各镇事业单位由10个减少为7个(另有1个划归条线管理),精简20%;乡镇行政编制总数从1148名减少到1033名,精简了10%;乡镇事业编制总数(含畜牧兽医站,不含水利管理服务站、国土资源所编制)从2001年机构改革前核定的2680名减少到1489名,精简了44%。乡镇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48名减少到现在的112名,全市减少领导职数36名,与2001年机构改革前的24个镇386名领导职数比,减少了274名。新设立的五办二所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xx的实际设置的,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镇机关的协调运转,综合办公室不作为一个中间层次,办公室主任明确由分管领导兼任,减少了管理层次和环节,实现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扁平化”,必将对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全市还分流机关公务员28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7名,为以后财政负担的有效减轻打下了基础。目前,全市各镇机关、事业单位均有空编,为下一步调优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留有较大的空间。

我市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虽然已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领导职数的精简、领导的交叉任职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改革后的乡镇行政体系在入轨运转后,还需检验和进一步的提高,乡镇的综合配套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求索,不断完善。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二

根据市编办《关于开展*机构改革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x编办〔20xx〕138号)要求,按照x政办发〔20xx〕28号文件(以下简称“三定”)的规定,进行了认真自查,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三定”规定:我局部门领导职数7人,实有5人,空缺1名副局长和1名总工程师职位。内设科室正科级领导职数10名,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1名保留高配副县级领导职数。现有正科级科室12个,其中“交通工会”没有列为内设机构。

依据加强的职责,强化治理超限超载管理工作,9月份设立了“治超办公室”,在机关正式办公,并从市公路局、运管处抽调2名工作人员,在政策法规科统一管理下进行全市治超工作。

依据“三定”规定,将原“综合规划科”的职能分解到其它相关科室,撤销“综合规划科”,设航运管理科。其它科室不变动。

在20xx年机构改革时,市*印发《xx市交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下发了《关于市属产业工会机构设置和专项事业编制调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交通工会编制、人数。20xx年印发《xx市人民*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对产业工会的编制仍予以保留。在20xx年机构改革中,“交通工会”没有明确为内设机构,给交通运输行业工会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是于上级工会组织联系没有“名分”。

二是难以组织职工开展实质性的工会工作。

三是交通运输系统行业职工有上万人

工作是千头万绪,每年的职工评比表彰、慰问、技能大赛、劳模困难补贴的核查、困难职工摸底调查等等这些关心群众生活的事情,迫切需要交通工会这一内设机构。特别是今年5月份xx省总工会制定“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工作方案,xx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召开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农民工入会与服务工作的通知》,市总工会给我局下达500名农民工入会任务等等。许多的工作需要工会来组织、完成这些任务。因此,建议要设立交通工会这一机构。

特此报告。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三

20_年以来,在市直机关工委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机关党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机关党委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以坚决打赢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争夺战为总目标,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机制,努力打造过硬党组织、争做合格党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突出意识形态建设主题,筑牢党建思想根基

年初我们就制定了《党建工作要点》、《党员理论学习计划》,对全年的政治理论学习进行安排部署。局属各支部本着党建引领、思想建党的原则,根据局《党建工作要点》和《学习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党建工作计划》,对“三会一课”及党员活动日等内容进行提前谋划。接到“三大”督导组的检查通知后,我们又再次让各支部细化学习方案,把新学习内容及时补进去,用季度学习计划微调,完善年度学习覆盖面,确保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质量的落实。通过学习新《党章》、新《条例》、党的十九大精神、《谈治国理政》,引导我局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突出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结合我局实际,向各支部下发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通知》,把坚定“四个意识”作为重要导向,用党的正确理论武装全体党员,确保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凝心聚力,为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对党忠诚基石

1、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1月11日,我们摸底调查了各支部换届情况并形成台账,通过规范换届程序、下发整改通知、提前预警提醒等方式,圆满完成了届满支部按期换届工作3个支部都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了换届选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学习《党章》、贯彻新《党章》的总要求,增强了局属各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我们坚持把“三会一课”做为党建工作总抓手,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四落实。坚持“党员活动日”制度,每星期至少安排一次党日活动,党员大会和党课每季度最少安排一次,遇到特殊情况,随时召开支委会或者组织党课教育。坚持“党员补课”制度,原则上全体党员不得缺席,特殊情况应事先请假并按时补课。坚持“计划学习”制度,年度规定的“三会一课”内容必须落到实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好党日活动,及时按上级要求调整学习内容,把党的要求及时贯彻到党的最基层。坚持“问题导向”,每次“三会一课”要力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把“三会一课”当作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7月份,我们组织各支部召开了年中组织生活会,要求以中央追授的7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对标新时期英模人物事迹找差距。各支部充分利用组织生活会,对履职尽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列出问题清单,建立了整改台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列入下半年整改计划,做到即知即改,确保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

根据上级“党建网上考核直接到支部”的要求,制作了《党支部“三会一课”上传录屏》,现场演示、现场指导、现场传报,到10月30日,利用15天的时间,使我局22个支部全部完成了第三季度党建资料的上传工作,为第四季度“三会一课”传报统一了模式,打下了基础。

3、做好党费收缴工作。做好党费工作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党性教育的重要课堂,也是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我们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党费计算基数收缴党费,每次调资,我们都会督促支部上报党员工资详单,重新计算党费基数,按照新标准收取党费并公示党费收据,增强了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年底我们及时组织了党员党费收缴情况公示,所有党支部和机关党委都进行了党费公示。

4、做好党员管理工作。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今年我们完善了党员网上电子信息,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上转接党员组织关系14人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走上新轨道。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了规范各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我们对各支部党务骨干进行了发展党员程序培训。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对发展新党员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量化。通过培训,使各支部提高了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为一线优秀分子进入党的队伍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载体建设,鼓励党员向实践学习,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我们坚持拓展党员教育新课堂,丰富学习载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党日活动。这几年,我们一值坚持利用节日开展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有声有色。今年“三八”妇女节,局妇委会为广大女干部职工进行了政务礼仪培训;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各支部在新水河桥开展植树活动,共种植海棠树60余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生态的理念。清明节期间,组织党员到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七一”节到来之际,组织党员参观了《巾帼英雄-赵一曼烈士光辉业绩展》,开展了“庆七一”职工乒乓球比赛;“八一”期间,我们和驻聊部队开展了各种联谊活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及时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党员演讲比赛,并择优选出6名选手参加了省厅组织的主题演讲,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市直学习十九大知识竞赛”中,我局获得了“市直十九大知识竞赛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2、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大课堂。我们在住建网站开辟了“最美住建人”专栏,并成立了2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九九重阳节,我们的党员去敬老院陪孤寡老人过重阳节,为他们送去御寒衣物,献上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中午给老人们包水饺,陪老人吃饭聊天,让老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大爱。为积极响应省市“慈心一日捐”捐赠活动号召。

3、“1+1”好支部共建实践,培养了全体党员的社会担当。党员自发捐款给共建村的困难群众送去了粮、油、面等年货,并为困难村“党员活动阵地”置换了全新的办公桌椅。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局各支部与共建村支部共同进行了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有效促进了党的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开展了1+1好支部“扶贫+安全”为主题的党员日活动,帮助农村群众了解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方法,防范因灾致贫、返贫。活动中共计发放《液化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资料2000余份,向农村普及了液化气使用基本常识,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22个支部自发联合所对接的支部开展学习交流会,研究制定普及宣传方案。通过张贴宣传单、上门普及扫黑除恶基础知识及广场宣讲分发图册等方式,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斗争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4、把党建和创文明城市相结合,有效发挥了党员生力军作用。为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们在市电视台开设了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小区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梯视、建筑围挡等平台刊播、悬挂条幅等扩大社会宣传面,并主动向全体干部职工印发了《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倡议书》,积极组织各类创城活动。我们坚持“文明宣传”进社区,营造了全民讲文明的良好氛围。举办了“创建文明城市,物业在行动”大型宣传活动,发挥了物业服务行业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各支部安排人员,佩戴袖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入户宣传,为社区居民耐心地指导创城知识。经统计,我局共走访19栋居民楼,完成调查问卷2000份。各支部还组织党员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出行劝导服务活动,有效发挥了文明单位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5、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丰富了党员的学习生活。我们积极组织“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活动,每年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教育培训。今年,聘请了来自上海和济南的高水平专家学者,结合建设行业特点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灯塔-党建在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竞赛活动,平均每期的参与率达到党员总数的95%。10月8日至16日,我们根据市委安排,组织全体党员在市纪监网上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线学习。7个支部赴西柏坡、河南兰考、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走红色道路、看红色景点、听红色故事,使们深切感受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中国梦想,忠贞不屈、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坚定信念,勇挑重担,为住建事业又好快发展做出自已的贡献。

二、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党支部政治意识不够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到位;有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认真的进行研究;有的管党治党责任意识不强,抓党的建设不主动;有的学习教育的政治性、针对性不强,缺少和实际工作结合的能力;有的组织生活不规范、不严肃,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有的学做不一致,还不能自觉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四个合格”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党员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甚至自我感觉良好,不想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三、今后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深刻领会把握从严治党新常态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带有根本性、保障性的关键环节,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抓好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骨干力量。一是要抓好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核心是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党章》、新《条例》的学习贯彻,要把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完成好局里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认真贯彻《条例》、《准则》,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决不能在政治上出现问题。三是要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这项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党的建设的总抓手,我们将真正把学习教育搞准搞扎实,特别是坚持领导干部以身做责,要保证党组织的活动落实到位,要实现把党员的初心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

(二)坚定不移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复杂,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我们将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支部、支部委员要坚持给党员上党课。要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确保我们每一位党员在政治上不出现问题。二是要多开展党的活动。过去我们各支部都有一些成熟的做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支部“品牌”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真正让“品牌”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正能量,靠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困扰单位发展的棘手问题。三要严守政治纪律。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是一体的,是一切工作的引领和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教育党员无论在什么位置、什么岗位都应该胸怀大局,不断发光发热,时刻以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我们将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是加强廉政教育。特别是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作风纪律、廉洁勤政和遵纪守法教育,领导干部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做廉政勤政、守法守纪的表率。二是加强日常监督。党支部要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提醒,本着对每一名负责的态度抓好管理监督。继续开展创建“为民务实清廉”机关活动,要求各党支部抓好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三是加强评议检查。机关党委纪委、各支部纪检委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所属党员的党内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通过群众举报、专项督查、集中评议,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的作风状况,有针对性地抓好作风建设。

总之,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为我局全面工作再上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总结范文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四

今年是省、__市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我市国有工业企业彻底实现“双退出”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综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a市市委“立足全改、统筹谋划、变现资产、力争政策、前后照应、量力实施”的总体要求,企业改革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稳步推进,下面将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共有国有企业167户。分布在工业、商业、交通、乡企、农机、城建、外贸、计经、粮食、市社、十系统。十系统职工总数24,811人,离退休职工7,209人,总资产268,209万元,负债总额342,697.9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316,841万元,欠保费5,072.9万元,欠职工工资9,161万元,欠职工集资款、抵押金3,015万元,欠职工工伤亡补助费203万元,欠职工其它应付款8,405万元。

二、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市属十系统共有167户(其中包括市社系统55户企业)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其中70户企业已完成了改制任务。70户国有改制企业包括:工业41户、粮食28户、城建1户。70户企业净资产48,657万元,企业占地面积269.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8.1万平方米,银行贷款256,030万元,企业其它应付款27,733万元。职工总数13,996人,其中在岗人数111人,离退休人员3,905人,解除劳动关系人员13,996人,重新上岗人数1,617人。70户企业改制支付总成本16,557.6万元,其中职工经济补偿金10,734.9万元,(国家补助金3,584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00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146.9万元其中:工业资产变现610万元、软贷款、粮食储备金3,536.9万元)。职工债务3,825.2万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1,085万元,职工集资款抵押金2,655万元,工伤亡补助85.2万元。养老保险金按国家“并轨”政策50%折算为1,997.5万元。

三、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情况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截止20__年8月30日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工业企业41户,职工总数6,846人,其中进站职工4235人,未进站职工2541人,离退休职工2860人。净资产22,320万元,负债总额39,898万元,资产负债率178%,资不抵债企业33户。其中欠保费1,944万元(按50%折算),欠职工工资849万元,欠职工集资款、抵押金73万元,欠职工工伤亡补助费83万元,欠职工其它应付款169万元,欠银行贷款17,829万元,欠其它应付款18,951万元。41户工业企业职工总工龄12,342年,其中固定工工龄101,154年,合同工工龄27,188年。经济补偿金总额4,70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费2,025万元,本级财政配套费1,481万元,企业自筹1,220万元。41户企业改制总成本7,655万元。其中经济补偿金4,706万元,养老保险金1,944万元,职工债权1,005万元。

四、市属国有企业未改制情况未改制97户企业(含市社55户)职工总数10,815人,离退休职工3,304人,占地面积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企业净资产22,199.9万元,预计变现9,927万元。改制总成本16,682.7万元,其中:经济补偿金7,379.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80.5万元,地方配套2,455.8万元,企业自筹2,443.4万元。职工工资5,283.2万元,职工集资款、抵押金845.7万元,工伤亡补助98.6万元,职工养老保险3,075.4万元(6,150万元的50%),改制成本预计缺口6,755.7万元。

五、国企改制存在的问题市属167户改制企业(其中包括市社系统55户)剔除工业、粮食、城建三系统已完成改制的70户企业。还有97户企业有待改制,如97户企业不能尽快进入改制程序,将会增加改制成本,并产生不稳定因素。

(一)、增加改制成本1、晚改制一年将增加经济补偿成本421万元。(企业职工10,815人,年经济补偿标准按390元计算,即10,815人×390元=421万元)。2、晚改制一年将会增加职工养老保费1,143万元(10,815人×1,200元=1,298万元)3、晚改制一年将会增加企业留守人员工资216万元(450人×400元×12月=216万元)。合计增加改制成本1,935万元。

(二)、增加不稳定因素今年年末是国企改制的最后时限,国家在资金政策和保全企业资产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照顾,过了改制时限企业的资产将很难保全,现在华融公司、长城公司等几大金融部门正在通过法律程序准备对企业资产进行扣押,如果企业资产一旦被扣押,企业将无能力支付改制成本,企业改制将无法进行,职工队伍必然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同时商业、市社等七个系统8,844人已个人垫付经济补偿金2,410.8万元,只待国家、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即可完成改制任务。如配套资金不能到位,职工经济补偿不能兑现,债务不能偿还,养老保险不能投保,职工很难接受这一现实,工作总结势必将会发生不稳定因素。六、具体建议1、应尽快解除法院扣押事宜,立即变现企业现有资产,变现资金用于弥补改制成本不足,从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2、政府应举债偿付“单退出”职工每人集资的130元垫付款,已确保社会稳定。3、未改制企业应立即进入改制程序,因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应争取利用二个月左右的时间,把全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五

“我们虽然有自己的经营性服务,但是公益事业一项不少,财政给的钱也并不比以前少。只不过以前我是政府的人,做不做事情政府都要把人养起来,现在是社会的人,事情做好了才能得到钱。”曾维斌向记者这样描述他们的改革。他在改革前是京山县曹武镇农技种子站站长,而今是镇农技服务中心经理。

曾维斌和他的两个同事通过考试,获得了农技服务资格认定,于是县农技部门与他们签订合同,由3人为曹武镇提供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他们的职责包括:全镇农业技术培训,栽培示范项目推广,农技资料发放等,每一项都要由农户签字、经镇政府认可,年底逐项验收,给予财政补助。

据熊祖国介绍,京山县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过程中,按照“政府招标出资、公开竞选主体、农户签单认可、县镇共同负责”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的新机制。他们采取考试、考核、认证等程序,公开认定了一批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主体,然后由政府提供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实行钱随事走,以钱养事。

像京山县这种“百姓签单,政府埋单”的公共事业服务形式,已经在全省很多地方展开。他们将原站所的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收回县(市、区)主管部门,公益性服务职能分别向乡镇“三办”转移,经营性职能走向市场。政府本着“绝对减人、相对减支、不减政府责任、不减政府公益性支出”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购买劳务,来落实政府服务“三农”的责任。仅在咸宁市咸安区,今年各乡镇就与有关主体签订了239份公益服务合同,金额达203万元,占全区农村公益性服务经费的71%。

据吕江文介绍,__省目前已探索出三种“以钱养事”模式:

第一种:委托服务型。原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既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职能,又从事经营性服务。乡镇政府提出项目,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经费数额和考核方式,企业按合同提供服务。

第二种:定岗招聘服务型。乡镇设置一定的服务岗位,定岗不定人,由乡镇政府或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资质的人员,从事公益性服务。对招聘人员实行“三卡”管理,即农民签字卡、村干部签字卡、乡镇签字卡管理。

第三种:派驻人员服务型。实行“管理在县,服务在基层”,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服务岗位,定岗不定人,从有资质的人员中公开招录,签订聘用合同,派驻基层专门从事公益性服务。服务项目由乡镇政府提出,乡镇和主管部门共同对派驻人员进行考核,对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六

党的十七大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9年9月,《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作为广东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顺德正式推进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为全省全国的县级城市推进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经验和提供示范。

一、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基础

程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专利先进区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承担了国家和省多项创新试点任务。顺德名牌培育和品牌创建硕果累累。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获得国家级行业协会评定的区域品牌17个。建成公共研发平台20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7个,博士后工作站18个,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09年,顺德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93亿元,工业总产值4289.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2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321.6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17元[1]。

(二)历次体制改革为机构改革提供体制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顺德通过多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提高了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促进社会其他各项改革进程,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为顺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机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顺德历次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方法和措施给全国县级区域提供了不少经验。其中,1992年9月,顺德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市,开展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的、综合的全面改革”试点,即“产权改革”。顺德的综合改革,特别是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从改革产权制度入手,理顺政企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顺德的党政机构由改革前的56个,减为29个;各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了125个;改革前的在编人员为1200多人,改后减为890多人[2]。

199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把顺德确定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同年8月,顺德全面推进镇级机构改革,规范了各镇党政群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2000年下半年,顺德对市属事业单位进行了以政事分开、企事分离、规范管理为目标的全面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发展;2001年,顺德实施规范两级党政机构设置,使市级党委机关精简为5个,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0个,镇级设置综合性办公室8个;两级机关行政编制总体精简17.5%[3]。

二、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措施

2008年11月,广东省委赋予顺德行政体制改革的试点任务。2009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顺德继续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同意在维持顺德目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及需要全市统一协调管理的事务外,其他所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9月14日,《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顺德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一)优化整合组织机构。本次党政机构改革在原有大部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机构的整合力度,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市场监管、群团工作、政务监察等更多领域实行综合设置,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改革后,顺德区的党政机构由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包括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党委工作部门5个、政府工作部门10个。其中:党委机构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以及区委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政法委员会和区委社会工作部等5个党委工作部门;除区教育局外,新组建了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公安局、财税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和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等9个政府机构。

新设立的16个大部门在部门领导职数的配备上,原则上按部门的行政编制(含政法专项和执法专项编制)核定领导职数。对于职能调整较大的部门,结合科室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副职一般配2到4名,最多不超过5名。16个部门统一规范设置局务委员,局务委员职数以副职职数为基数,按1比1.5的比例核定。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运作,其机关由区财政供给的领导职数单独计算。

署办公,如区委办公室与区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区政府监察和审计局合署办公等,有效地推动了党政机构联动,形成了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三)大力调整垂直管理体制。在这次改革中,许多垂直管理的部门调整为区政府管理。省垂直管理机构中,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整合相关职责划入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整合入区财税局。市垂直管理机构中,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整合入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佛山市公安局顺德分局更名为顺德区公安局;佛山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顺德分局更名为顺德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归口联系;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整合入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通过对垂直管理部门调整为区政府管理,有利于解决目前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使政府职能更为完整,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地方政府被架空、职能被弱化的情况,避免垂直管理机构可能忽视当地发展实际、加剧“政出多门、部门打架”等现象,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对垂直管理机构的监督。

(四)创新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按照“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的原则,建立民主科学的区党政决策机制。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决策咨询及政策研究室负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咨询意见、反映民意,辅助联席会议决策。区联席会议的决策由各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并将执行权尽可能依法委托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区纪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负责对区委和区政府的党务、政务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健全以党政领导为重点对象的问责制度。通过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建立起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实现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

(五)深化领导体制改革,实现决策扁平化。在延续和发展“一个决策中心(区联席会议),四位一体(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创新政府决策管理体制,增设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务委员分工明确,职责不重叠、不交叉,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联席会议的决策一步到位,直接由16个大部门落实执行,形成“区联席会议—部门—业务科室”的决策、执行机制,减少原来副区长(区委常委)分管和区委区政府秘书长协调两个环节,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行政层次,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效能。

四、顺德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情况

(一)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方案。2008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地区之一后,顺德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顺德区委成立由区委书记任领导组长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有关工作小组,根据上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的精神,依托1992年顺德机构改革打下的良好基础,总结顺德历次党政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顺德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突出问题,组织专人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方案;与有关专家一起赴香港、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学习考察,借鉴香港、新加坡、深圳等先进地区行政管理的经验;在中编办和省编办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几经修改和完善,通过充分论证,制订了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开创性的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二)组织实施迅速,运作有条不紊。顺德机构改革力度大,组织实施速度快。2009年9月14日,顺德党政机构改革方案通过省委、省政府审批;9月15日上午,顺德召开党委、行政、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党政联席会议,通报改革方案;当晚,区长召开会议向27个职能局行政首长介绍方案;16日上午召开干部动员大会,由省编制办相关负责人宣布方案;下午,顺德区人大按照相关法规免除22名正局长,并且审议通过任命16个大部负责人和副职人员名单;21日,新组建的16个大部门开始正式运转,各单位一边保持日常运作,一边进行重新组合:组建新科室、重新组合人员、搬迁办公场地、交接业务等,一切运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群众办事并未受影响;11月2日,顺德新成立的16大党政部门正式对外运作。

(三)合并“同类项”,立即产生“化学反应”。顺德将41个党政机构及群团组织,以党政机构联动改革、合并“同类项”,精简为16个大部门,立即产生“化学反应”,有效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在纵向管理上,区党政副职兼任大部门首长,压缩了管理层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一步到位由部门落实,实现领导分工专业化、决策执行扁平化。以采购甲型流感疫苗为例,在机构改革前,要经过区卫生局、区府办、副秘书长、分管副区长和区长的审批,决策层次太多,整个审批手续至少需时2周;改革后,副区长就是大部门首长,在局长办公会议上就可以决定,而且减少了秘书长协调、主管副区长审核的环节,文件一来一往只用不到3天时间就可以办好审批手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在横向管理上,一件事情基本由一个部门管,分工清晰,效率提高,问责更容易。例如市场安全监管局,该局整合了原来8个部门的38项审批业务,并且将服务窗口集中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内部分流处理”的综合受理模式,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前要花上一两天跑卫生、工商、农业以及质量监督等多个地方才能办好的审批业务,现在只需要到同一个地方跑一趟就能办好,大大减少市民往来次数,让市民和企业享受到最快捷方便的服务。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由过去的五六个部门齐抓共管到现在主要由市场安全监管局管理,减少了扯皮,有问题则直接问责该局,更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四)人员不减,待遇不降。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在人员调整上按照“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进行,在不突破广东省核定的各类编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队伍的平稳过渡,保证公务员“人员不减,待遇不降”。通过制定干部职务安排配套方案,大部门副职实行高配,设立局务委员职务,提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确保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稳定,队伍不乱。采用“人随事走”策略,按照职能划分将科室整体平移,编制和公务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统筹安排各部门内设机构,有增有减,优化有关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的人员编制配备,充实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纪检监察等机构力量,形成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通过对部分领导干部退出现职、办理提前退休等措施,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七

按照全区事业单位改革会议的安排,文章!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改革,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并安排了具体负责人,把改革的任务落到了实处。通过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明确责任,强化指导,确保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深入宣传发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区里的统一部署,在职工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认真传达学习了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文件,明确了这次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改革的必要性,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广泛征求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研究了本单位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在改革中可能遇到的___问题、___情况,实事求是地测算了本单位的岗位人员编制情况,多次召开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修改改革实施方案,探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了岗位考核、工资分配、人员分流等一系列的制度办法。在宣传学习中十分重视职工的思想动态,广泛听取群众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力求做到文件内容人人清楚,改革精神深入人心,要求广大职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到改革当中来。通过学习宣传,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行动,为顺利推进改革解除了思想障碍。

(三)、充分发扬民主,职工积极参与

在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在职工中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广泛征求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及意见调查表发到每一位职工手中,征询他们的意见及建议。

(四)、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制

岗位设置

在岗位设置上,根据劳动保障的工作特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提出内部岗位设置方案,从各自的实际需要出发,因事设岗,以岗定员,核定岗位编制。

总之,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圆满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事业单位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很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地创___、不断地扬弃,才能使各项管理更趋完善,更加人性化,因此,我们要把这次改革作为一个___的起点,在___形势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不懈地研究___情况,探索___办法,解决___问题,不断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总结5

近年来,__省宣布,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全面铺开。根据__省决策层的设计,这次改革包括乡镇行政机关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职务消费货币化、公益事业的服务社会化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内容。目前,已在全省启动的乡镇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八

2009年9月14日,《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通过省委、省政府审批,昨日,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即召开,机构改革方案新鲜出炉。短短的2天时间,顺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顺德速度”显示出自己作为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厉行改革的决心。

昨日,备受关注的《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正式亮相。在改革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等有关领导都出席了大会。根据新方案,顺德区的党政机构将由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缩减六成,政府工作部门减少到只有10个。

这注定是一个将载入顺德历史的时刻。继1992年行政体制改革后,顺德第二次改革的大幕正缓缓拉开。顺德,这个全国百强县排头兵、叱咤中国的“四小虎”之一,将再度虎虎生威。

机构改革:党政机构精简近三分之二

根据新出炉的改革方案,顺德党政机构将有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其中,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5个党委工作部门、10个政府工作部门。

“这次改革是在1992年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的机构的整合。”刘海在讲话中强调,减少机构并不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在改革方案中,新的顺德区委将由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社会工作部、宣传部等部门构成,而区政府将由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等部门组成,其中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等数个机构将合署办公。

领导机制:政务委员、常委、副区长任部门首长

进行了政府职能的同类项合并之后,新成立的部门将实施创新的干部管理制度——将增设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其中,政务委员将按照副处级领导职务配备。

顺德区政府有关人员解释称,改革后顺德区内重大的决策权将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联席会议成员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正副区长以及政务委员组成。在区联席会议决策后,具体实施将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

此次新组建的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将负责对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除了集中管理以外,我们还将派出机构和人员进驻大型部门,成为常驻机构,但管理上仍然归区纪委以及政务监察和审计局领导。”刘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员变动:以“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

在动员大会上,刘海表示,改革将不会以牺牲干部的利益为代价,在人员调整上按照“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进行。在具体实施上,顺德区将在不突破省核定的各类编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队伍的平稳过渡。“关键不在于减了多少机构,减了多少人员,而在于充分调配人力资源。”新的改革方案将用“人随事走”的方式进行,按照职能划分将科室整体平移,因此编制和公务员数量不会大幅度变化。

据悉,今天上午,顺德将举行中共顺德区委十一届八次会议暨政府全体会议,公布大部门班子成员名单,新部门的正职领导也将在今天集体亮相,新成立的部门今天也将挂牌正式办公。

11新部门

“一哥”名单昨出炉

昨日下午,顺德区召开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经过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免去杜镜初区政府秘书长职务,同时免去曾宪才等22名在职局长职务。同时,会议也通过表决确定此次机构改革新设立的11个部门正职人员名单,具体为:

现任顺德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秘书长杜镜初任命为区政府秘书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现任顺德区委常委、副区长邓永强任命为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苏伟波任命为区经济促进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曹洪彬任命为区教育局局长;

现任区委副书记周志坤任命为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顺德分局局长莫德富任命为区公安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杨小晶任命为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梁惠英任命为区文体旅游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周爱群任命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潘东生任命为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王干林任命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局长。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九

全市动员大会和改革工作培训会议以后,市人事局(编办)组建了二个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带班,深入各镇进行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编制分配、人员分流以及编外用工清理等问题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采用上门服务和现场办公的方法,及时解决各镇在机构改革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对清理编外用工任务较重的镇进行了重点指导,保证了整个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在抓好业务指导的同时,也抓好了督促检查工作,一是督促各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时间和程序,推进本镇的机构改革工作;二是检查各镇的改革工作是否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革要求,对没有达到要求的,督促他们完善改革方案,保证改革工作落实到位。由于业务指导工作切实,督促检查工作有力,从而,确保了全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平安建设篇十

xxxx区机构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目前xxxx区机构改革已完成,各部门“三定”规定的印发工作已基本完成。通过改革,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转变了政府职能,优化了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发展格局、培育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推动“11357”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推进“绿色崛起、美丽发展”,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主要做法

(一)高度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3月区委常委(扩大)会上集中学习了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加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每个部门了解国家机构改革的内容和全区目前机构编制现状,正确理解深化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原则,破除部门对机构编制“终身化”“私有化”思想,取得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改革中遇到的阻力。

(二)深入调查研究,超前谋划准备。机构改革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是一项牵动全局的大事,必须超前谋划,精心准备。从去年3月份以来,为确保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结合历次机构改革情况,xxxx区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等问题多次深入各部门、各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对各部门的“三定”规定、机构设置、机构规格、领导职数、人员编制、职责任务、权责清单等进行了梳理,为制定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配套政策和做好部门“三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着眼经济发展,精心拟订方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工作,先后在区委常委会、区机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编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机构改革有关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xxxx区实际,多次与市委编办汇报、沟通,得到了市委编办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乐山市xxxx区机构改革方案(送审稿)》。“改革方案”在35个机构限额内,严格对标省市机构设置,确保机构职能“基本对应、上下贯通”,围绕“绿色崛起、美丽发展”发展主线,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着力强化我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力量,优化发展和改革职责,组建区发展和改革局;整合经济信息化、商务、经济合作、投资促进、国内外贸易等职责,组建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按照规定程序,“改革方案”报市委审议,经省委编委审核批准,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同时,我们还拟定了《乐山市xxxx区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乐山市xxxx区级部门乡镇行政编制及领导职数拟核定表》等配套文件,进一步推进“大股室”制,精简部门领导职数,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四)统筹分工安排,缜密部署实施。

一是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为确保全区机构改革的顺利有序实施,对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安排,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凝聚机构改革合力,压茬推进全区机构改革。按照职责分工,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加强政策指导、检查督导,确保各个环节按政策程序,依法推进。区委组织部负责进一步做好班子队伍统筹配备。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统筹调剂好办公场所等保障要素。区财政局、区人社局负责跟进做好人、财、物的划转。涉改部门积极配合,组织对工作调整人员进行全覆盖谈心谈话,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二是动员部署机构改革。经过充分准备,xxxx区于2019年3月15日召开xxxx区机构改革动员部署大会。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孙建主持,区委书记张建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建英作了人事安排说明,并宣读了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任职决定。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袁彦传达了《中央编办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及整改工作的通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端作了机构设置说明并宣读了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乐山市xxxx区机构改革方案》。标志着全区机构改革工作拉开了序幕。

三是组织“三定”撰写培训。根据机构改革工作安排,3月15日下午,区委编办组织召开了由区级各部门、群团组织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分管领导及其办公室主任参加的“三定”工作培训会。会上对“三定”撰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对“三定”规定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规范了“三定”规定审核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三定”规定审批程序,做到了程序规范、格式统一、环环相扣。

四是先易后难分步实施。xxxx区按照“先易后难、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反复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形成共识,协商中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三定”规定初稿。首先审核职能未作大的调整部门的“三定”规定,逐句斟酌原“三定”规定主要职责,并修订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和实际。其次重点审核职能整合部门的“三定”规定,仔细比对职责划转情况,确保职责划出和承接有效衔接,改革涉及职责划转全面、规范、准确。最后逐一对照市上对口部门“三定”规定职责事项,全面梳理我区对应部门的职责,确保各部门改革后职责边界清晰,主要职责定位准确,工作上下对接顺畅。

(五)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编制“法制化”

机构改革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区委、区政府对机构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对于省、市批复的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保障党中央、省、市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落实到位,确保机构改革高质量完成。5月份中旬,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联合开展机构改革“回头看”活动,重点对人员转隶是否到位、“三定”职责履行是否到位、业务是否深度融合、单位名称及印章是否更换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坚决杜绝机构编制违规,不断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扎实推进机构编制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主要成效

(一)优化职能配置,科学设置机构我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在明确职责重点的基础上,着力整合优化组织结构,特别是在实行大部门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机构得到进一步精简和优化。市政府工作机构从原来的67个(含工作部门31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5个、特设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5个、直属事业单位25个)精减到38个,减少29个,精减43、3%。县市区除“规定动作”要求必须整合的机构外,在精减整合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方面的“动作”较大,减幅在60-80%之间。襄城区、樊城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15个减少到6个,精减9个,减幅60%;襄阳区、老河口市、枣阳市由22个减少到6个,精减16个,减幅70%;宜城市、谷城县由25个减少到6个,精减19个,减幅76%;保康县由19个减少到6个,精减13个,减幅68%;南漳县由30个减少到6个,精减24个,减幅80%。

在机构设置上,我们注重从xx实际出发,体现机构改革服从和服务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要求,体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允许各地从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不突破机构限额的前提下,设置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机构。比如:市政府为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将体育行业管理职能从文化体育局中分离出来组建了体育局;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在直属机构中保留了招商局;为继续加大对xx公司和军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我市汽车工业和军工产业的发展,保留了汽车工业办和国防科工办的建制;为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减少行政干预市场行为,撤销了所有行业协会。为减少外部横向协调难度,方便老百姓办事,将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电合并组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三)理顺职责关系,强化部门责任。

一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部门职责关系。对职能交叉的问题,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做到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范围边界清楚,管理权限集中统一,便于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确需由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谁主办、谁协办,相互之间如何衔接。比如,将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组织建设、监督管理职责明确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家负责,解决了多头审批、多头监管的问题。河道采砂管理职责,明确由水利局牵头,会同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河道采砂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职责重新核定并实现全覆盖。按照履职尽责的要求,按照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政府所有部门的职能、岗位职责进行重新核定,实现职责核定的全覆盖,确保政府各项职能职责更加明确、具体,以职责全覆盖保障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强化了部门和岗位责任。进一步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监管、安全管理、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责任,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确定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有利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利于工作的密切配合和相互监督。通过积极探索政府绩效评估机制,推进能力席位建设,把政府责任落到实处,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沟通顺畅、相互支持、精干高效的工作配合和衔接机制。

(一)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行大科(室)制改革。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严格控制内设机构总数和内设机构加挂牌子,严格按规定配备领导职数,确保改革后各级编制总额、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只减不增。一是着力推进“大科室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三定”审核中,严格控制部门新增内设机构,对业务科室在职能上进行有机整合,力争多数部门内设科室人员编制达到3人以上。通过改革,市县两级政府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比例达到10%以上,其中,市政府部门内设科室核减57个,精减13.2%;二是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总量,盘活编制存量,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好用活。虽然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没有精简人员编制的要求,但是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消化人员超编矛盾、解决人员编制相对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的压力仍然很大。为此,我们本着总量不增、有保有压的原则,在整合内部资源、挖掘自身潜力上多想办法,随职责变化,我们对工作职能增多的部门,适当增加编制和人员;对职能弱化的部门,相应调减人员编制。共调整人员57名,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三是严格审核部门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规范领导职数的配备。严格按照规定核定各级各部门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实现领导职数只减不增的改革要求。其中,市政府部门核定县级领导班子职数263名,减少84名,精减24.2%。核定科级领导职数668名,减少127名,精减16%。

三、下步打算

(一)督促指导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继续坚持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周报制度。对相对落后的县(市)区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限期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

(二)开展政府机构改革评估。组织拟定政府机构改革评估方案,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机构改革进行评估:一是各部门贯彻落实“三定”规定的具体措施;二是各部门职能转变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按照“三定”规定履行职责;三是各部门强化和落实责任的具体措施;四是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是否健全和完善,职责分工是否顺畅;五是各部门内设机构的实际职责、名称、数量等是否符合“三定”规定;六是各部门是否有违反“三定”规定超配机构、擅自提高机构规格、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情况;七是对此轮改革的科学性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

(三)研究解决部门“三定”中的遗留问题。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对机构改革来一次回头看,重点解决各部门“三定”规定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巩固机构改革成果。xx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和省编办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人员超编和编制混用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机构编制反弹的压力还长期存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还需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创造性开展工作,把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