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优质12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0 04:06:02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优质12篇)
时间:2023-10-10 04:06:02     小编:GZ才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同学的学习热情不高,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于是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及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去思考和实施教学内容,但这样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换位思考。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让内容贴近实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实际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考虑学生的学力水平,充分地把现有教材中的内容重组或调整,利用生活中学生能认知或接触到的实际例子,把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融入生活情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整个社会从21世纪初就在提倡“以人为本”,那么在教学当中也是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需求、爱好、能力、基础和兴趣都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实际,教师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实际情况,认真把握好课程标准,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龟兔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欣赏,目的是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简单的感受到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进而想象对应的音乐形象。2、编故事,通过创作编写故事,给学生强烈的画面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二次表演,通过前面的欣赏和创作的故事后,学生的脑海中都有了大概的画面感,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賞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小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时刻围绕学生的主体性来实施教学。尽可能的让他们主动去理解节奏、感受旋律的不同和美感,主动的掌握知识要点。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能多一些换位思考,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教学,拒绝填鸭式教学,拒绝完成任务式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方面若要做好反思性教学,则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这个主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出发,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反思不是闭门造车,反思也不是单纯的面壁思过,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需要更好的总结,向优秀的同仁学习,在教学中多创新,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比如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这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应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是不是在教学的设计与过程中哪个环节有特色,让学生感兴趣?”“下次如何做得更好?”等等,从中提炼方法和技巧,总结出规律和经验,进一步指导教学。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这次会失败?”“是不是在教学设计不合理,还是教学方法不恰当?”“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有哪位同仁在这一课教得很好,值得学习?”等等,从中吸取教训,向教学优秀的同仁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二

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

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的小草和小花活着小动物。本课反思如下:

1.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通过听觉和视觉启发学生回忆下小雨时回忆,说一说下雨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理活动?通过这段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接着通过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小雨,这时候同学们想到用线条、点、小雨滴形状都可以表现小雨。那么请两位同学继续画雨,大一点的雨和小一点的雨怎样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呢?同学们发现线条越长越粗表示雨下的越大,相反,线条越短越细表示雨下的越小。

3.我发现同学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意识到线条密集的不同效果,于是我继续‘出难题’——在原有基础上,再让雨下大一点,只能用线条添画,你怎样画呢?这时候同学们尝试着再多添画了很多线条,我引导学生跟刚才的作品进行比较,同学们很快发现,线条的疏密跟雨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这样临时性的处理是我比较满意的,课堂预设发生变化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解决了第一个重点问题,接下来我创设了“小剧场”的教学情境,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雨,表演小草小花或者小动物的的表现。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仰起头,张开嘴巴,大口大口的‘喝水’。那么如何用画面表示出来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花朵的形状,请学生加上五官,要求要表现出仰头的动作。课堂中有位同学提出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科学探究问题,我感慨学生的知识非常深厚,值得提出表扬。并告诉学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可以夸张、拟人,把他们变得更生动。同学们将嘴巴画在上面,眼睛画在下面,这样就表现出来仰头的动态。

总体来讲,这节课中对重难点的处理上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能在有趣的活动中解决重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当然,本课也有一些遗憾,在课前收集图片和音频时还不够充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三

《秋天红艳艳》是一首舒展优美的日本歌曲,二段体结构,曲调清新而富有活力。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三个内容:听《采山谣》、节奏游戏《夸秋天》以及歌曲《秋天红艳艳》。我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了分辨乐曲欢快活泼和舒展优美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上,并将之贯穿于整堂课中。首先是欣赏《采山谣》,分辨乐曲的这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了解a+b+a′的三段体结构,听赏的同时穿插了音乐游戏《夸秋天》。歌曲教学时,同样先请学生体会不同的演唱方法,然后再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流畅的。

当然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教学内容安排得有些太满了,以至于有些没来得及完成。《采山谣》这首歌曲本身比较长,听一遍就要三四分钟,我已经尽量少听,只是完整和分段听了两遍,还是显得时间用的比较多。第二,在歌曲教学这一环节中,感觉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单调了一些,在难点两拍半的长音的演唱上,我只是简单地指导学生划了一下拍子就过了,虽然学生后来唱的问题不大,但感觉总是不够扎实,可能在指导上还应该想一想更好的办法,比如通过一些肢体动作等来帮助一下,可能会更好。第三,本来我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在歌曲唱完后,进行一个简单的双声部练习,可由于第一个原因,这一环节就没有上。这样就使整个的教学流程缺少了一个前后呼应,因为前面的节奏游戏《夸秋天》就是一个双声部的练习,也算是为了后面歌曲中双声部的演绎做个铺垫。由于这个环节没上,节奏游戏就显得有些突兀,好象没有什么必要了。课后,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自己还是不够灵活,有些唯教材。《夸秋天》中用到的节奏是后十六分音符,而在歌曲中出现的是切分节奏,如果我把《夸秋天》中的后十六分音符改成切分节奏来练,那么不管后面歌曲中双声部的环节上不上,它都能起到为歌曲教学服务的作用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四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

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

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

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五

反思一: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中、高年级的教学。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反思二: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六

第一、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

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用音乐唱出来。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第四、乐器和舞蹈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

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辅导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自制打击乐器,比如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傻子当沙锤,还可以用饭盔当打击乐器,从生活中可以提出来很多乐器,非常普遍也很实用。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七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第一.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第四.乐器和舞蹈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辅导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自制打击乐器,比如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傻子当沙锤,还可以用饭盔当打击乐器,从生活中可以提出来很多乐器,非常普遍也很实用.

个学生的音乐水平都提高起来.分小组讨论研究重点难点,质疑答疑,交流研讨,教师再加以点拨,相信学生对这堂音乐课的知识会更加掌握.

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肥料。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刚上岗的新教师来说责任重大,要努力的把学校里的孩子们的整体素质都提高上去,争取做到每个孩子都能识谱,每个孩子都会唱歌.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八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在唱歌”中的内容。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本课是节唱歌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物唱歌。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作能力。

通过聆听,使学生自己发现各种声音,如火车行驶的声音,老虎和小猫的叫声。再由动物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中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本节课重点在于通过让学生在感受声音的强与弱中学会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情感体验初步学会创编。整堂课始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开始的情境创设到最后的欢唱,都注重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趣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了低年段“在玩中学、在动中学”的教学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跟唱的单调形式。课堂中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与弱以及学会演唱歌曲,而且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编能力,同时在分组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不足之处:

在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环节,设计的环环相扣,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九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所有音乐老师的课,深有感触。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在我国“微观教育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案例”研究、学习、撰写的热潮,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撰写案例,本人谈点看法:

从案例的范畴而言,曾有人将“案例”划分为二种:既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学个案。只是对教学个案没有加以必要的界定。于是乎,在众多的案例或许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现不少以为案例来对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我们开展案例研究产生一种误导呢?教学个案不是某个教学个体的主观设计,至少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诸如一个校级教研组或或者片区教研组教研大组,经过集体研究,用来探究的教学个案,甚或是已经过实践检验,被公认为是具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个案,其中一定的区域内或时空中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教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

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事情如果都从正面加以阐释、肯定,回避不当的,那么与真理处于对立面的谬误就难以让人去发现,真理与谬误就难以区别和比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失去了正反两面的客观依据。如今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二期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对当前音乐课堂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来只有“现象”与“思考”两个内容。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该作者的内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资料”、将“现象”看作一个教学情景故事,然后添上相应的“教学对策或教学策略”,最后将“思考换成”反思“或”教学点评“(当然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从反面角度来撰写的教学案例,而且应该说这篇案例还是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案例,极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的、成功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着来撰写,只是很少很;而纯从反面来撰写的几乎是没有的。这种现状对案例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并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于如何撰写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案例应该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观性、启发性。对于这样的提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典型性”来说,我觉得如何区分、认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好象不同对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态或心情的人,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样。案例的典型性,也应该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区分和认定的。同样是学生和教师,但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素质优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对城市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但对于农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教育规律的提示而言,农村与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区别、认定上,应该也有农村与城市之别。我们大家都是处在农村的学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上,把这一空间表现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经验提炼,不可否认其带有一定的时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依据或作指导。许多的学者在谈到案例作用时,有一种几干部战士形成共识的说法,认为通过阅读案例,我们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而且最终能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涂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用概括为三句话:认为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理由是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性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推断: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安全中,可以寻找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说,上述对案例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非常独到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十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十一

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小 学音乐教学中,广大音乐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常常写诸如“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等教学反思,但教师们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及对课堂中出现 的一些情况作简单的思考,显而易见,这样的反思是浅层次的,却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 系列深层次的真反思,而且写了之后就往往束之高阁了,使课后的反思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在音乐课堂教 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以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进而调整和改进教 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下就是我对音乐教学进行真反思的一些主要策略:

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 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 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这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 我们的音乐教学反思首先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是否生活化,是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案例一:第七册《越剧欣赏》一课。我原先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一开始教师通过设问, 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模仿平时生活中了解的越剧知识。接着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家乡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欣赏越 剧唱腔《西湖好》并学唱其中句段,学毕让学生谈谈对越剧的感受。出乎意料,学生的反应让人啼笑皆非:“我妈妈说,越剧是给老人们听的。”“我觉得越剧太嗲 了!”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过多的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对越剧欣赏的听觉体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着重挖掘越剧的艺术魅力,重点围绕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加快对音乐的内化,体会越剧艺术的魅力。

反思后我相应地调整了教学设计:从现场演唱徐派片段引入介绍徐玉兰和家乡浙江的越剧,从学生欣赏与模仿中强化学生感受越剧的旋律美与韵律美,最后欣赏《梁祝》的主题音乐,形成了深刻的审美体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调整后,学生对越剧的认同度及情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误解到理解,从盲目到欣赏,这就是真反思的功效。

另一位教师则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开着 小火车出发吧!听!我们快到什么地方了?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海》音乐的前奏)你能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吗?(生用动作和声音模拟海边的各种声音:海 风:呼—呼—、海浪:哗———、海鸥:哟哟 哟哟、海浪抚摸着沙滩:沙—沙—。汽笛:呜———)师:“可有时候这些声音常常是同时发出来的,你们能让我听听吗?”于是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分组、分角 色,在教师的引导和指挥下用动作和声音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立体音响:

海风:呼 — 呼 — 沙滩:沙 — 沙 —

海浪:哗— — — 汽笛:呜 — — —

海鸥:哟 哟 哟 哟 海浪:哗啦啦啦 哗啦啦啦

反思:在新的音乐课程中,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在 浓郁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情境中处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挖掘教材的知识暗线,用形象生动、游戏的方法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在活动 中。教法二的的教师善于仔细分析、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整合教材的内涵。先创造和提供开放式、趣味性的大海音乐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和表现出海边的各种 声音,再由浅入深,巧妙地将各种声音进行组合,在游戏中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多声部的音乐,为今后学习和感受多声部的歌曲打下了基础,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思 维和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实在是教学内容上的一大亮点。

这样一反思,会使教者豁然开朗,以后就会少走一些弯路,这又是真反思的一大好处。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 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把握教材的特点,合理设置音乐的三维目标。显然,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教 学的有效性,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案例三:我在新授《共产儿童团歌》这首历史歌曲时,由于学生感性理解不够,因而无 法准确把握情感,演唱不够生动。为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稍作了调整:给学生简介了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用电脑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苦难画面,还给学生观看了 《红孩子》的录像片断,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少先队员的前身就是儿童团员。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过重大的作用。这样一来,同学们就理解了乐曲的内 涵,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自己已是威武的儿童团员,在战争年代,学知识学本领,救国民于危难之中。当然,演唱起来也就铿锵有力真实感人了。

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本例在原先教学效果不理 想的情况下,及时地进行反思并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欢做英雄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的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 的心理情意状态,激发、感染、淘冶、诱导学生的情感,最终成功地达到了审美情感教育的目标。

案例四:第十二册欣赏《春节序曲》。我在教学时,首先从春节联欢晚会导入,创设热 烈的音乐学习氛围,再简介乐曲,然后欣赏乐曲。其中重点欣赏第一部分,反复听、哼主旋律,激发学生想象人们过春节时热闹的音乐情景。然后再听音乐分组进行 扭秧歌和敲锣打鼓的律动。整堂课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动得很累,本以为最高潮的地方学生却乱敲一气,课堂气氛反而从轻松到停滞,直至懒散。

反思:本例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目 标的制定比较笼统,宏大,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只有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 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

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的特点,我重新设立教学目标:“聆听《春 节序曲》,充分体验西洋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帮助学生再现过春节时的红火场面和欢腾的气氛,仔细聆听 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并请同学们做小小的摄影师,抓取一个个与音乐相吻合的镜头。并说说为什么会配上这些画面。再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 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特点。我发现学生们惊喜愉悦、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满足。连平时不善于表达和表演的同学,在那一课也高高举 起了他们的小手。而课堂气氛不但活跃而且有序,相同的教学内容却出现了与前一节课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两则案例可见,注重“目标的设置与达成”的真反思可以助你走向教学效果最优化。

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的投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五:第五册《我是小音乐家》的歌曲难点教学中我这样设计:一、听一听“今天老 师带来了几个乐器,竖起小耳朵听一听,他们是谁?”“他的声音是怎样的?”二、演一演“我们也来做小小演奏家,演一演。”三、唱一唱“你能把吉它的声音模 拟一下吗?” 0×× ︱ ×× ××× ︱×× ××× ︱ ×× ××× ︱×× × ‖ (0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大提琴和圆号,学习探究它们的演奏方法并进行声音的模拟。四、夸一夸“你们真了不起,老师禁不住想要夸夸你们。”师唱:“你们都 是小小音乐家,真是了不起!”( 0 55 ︱ 1 1 2 2 ︱ 3 3 5 4 ︱ 3 3 2 2 ︱ 1﹒ 0 ‖ )小朋友你能夸夸自己吗?不用老师提示,学生信心十足地,用自豪的的声音唱起了“我是小小音乐家,真是了不起!”。

反思: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歌曲教学中的难 点突破又是老师们非常头痛的事情,怎样既做好歌曲教学的铺垫,巧妙地解决难点,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呢?本例教学方法从“趣” 入手,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由浅入深,巧妙安排四个环节的教学。从“听一听”集中注意到“演一演”主动参与,再“唱一唱”自我表现,最后“夸一夸” 激励评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入情演唱,。既解决节奏和衬词两个难点,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取得了教 学上的有效突破。可谓是一举三得,妙不可言。

案例六:一年级歌曲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学会歌曲以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 歌曲的处理、表现和创造:“美丽的大草原就是蒙古人民的家,所以这首歌我们要怎么样唱呢?你能有感情地来唱一唱吗”?(生用自豪、欢快的心情唱进来了) “这么美的歌曲蒙古人民时时唱,处处唱,他们中散步的时候唱,在骑马的时候唱,有时还边唱边跳。你们想试试吗?”“散步的时候应该怎么唱呢?”(生改变速 度,用较慢的速度、优美的歌声表现蒙古人民热爱草原的情感。)“在骑马的时候呢?”(生用快速。活泼的歌声赞美草原,并用手指在桌上敲击节奏模拟马蹄声为 音乐伴奏,十分逼真。)你能创编几个动作边唱边跳吗?(生高度兴奋,边歌边表演,兴趣十足。)

反思:本例中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音乐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能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氛围,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和发展的权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因素,唤起学生学习的活跃情绪与学习兴趣。进行音乐的再创造,使音乐教学 充满了生机活力。自然、简短的几句话,看似简单实则用意颇深,真正实现了音乐的享受、体验与发展。

这样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去反思音乐课堂,我们的教学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新颖的评价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教学中起到了画龙 点睛的作用,但仍有许多评价方式仅仅付诸于形式,“为评价而评价”“马马虎虎走过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们常常困惑于如何使评价更富有积极的激励意 义。教学评价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效果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提升评价的质量。

案例七:音乐唱歌课《小雨沙沙》片断

1、师:大家把春雨的声音串编成一场音乐会,比比哪一组编得好,演得出色。

2、组一:一个人讲故事,其他孩子根据情节表演各种场景及声音

生评:我觉得他们小组的表演挺好的,就是讲故事的同学讲得不够顺。

师评:你不仅很注意看表演,还能提出建议。我也想对×××说,我很佩服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这个故事情节,相信以后多讲多练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生:(受到鼓舞,表情认真,端坐上课)

师评:他们小组哪些地方你最欣赏?

生评:我最欣赏他们能分开表演不同的角色。

生评:我发现他们把歌曲加进表演了,我们组就没想到。不过如果唱歌的同学也能表演就好了。

自评:我也觉得我们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把模仿的声音与刚刚学会的新歌《小雨沙沙》连在一起表演。

4、师:你能给自己的表演起一个名字吗?各组积极讨论,想节目名字

生:小雨音乐会、小雨演唱会、小雨沙沙等

反思:在《小雨沙沙》这课中,教师淡出“教”的角色,通过“想、说、演、评”等音 乐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探求欲、创作欲及表现欲,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通过协调、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表现。并充分调动学生资源展 开讨论,因势利导渗透“用欣赏眼光评价”的评价方式。这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使评价更好地服务 于教学。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方面表现,不能一概而论。

对自己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构建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凸现评价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领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教学的真反思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对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角度、多形式的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 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 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十二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同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 《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如模仿钟声的 《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就可以从欣赏妇孺皆知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几首著名歌曲(如《对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开始,再欣赏中国其它地区、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有条件的还可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

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体表演。 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还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