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二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引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习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
(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和练习本封面一样的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的是不是直角。(课件出示)
3、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4、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5、画直角
(1)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3)学生画,可以边说边画
(三)知识运用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2、做第42、43页的第4、5、6题。
【提高练习】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
【拓展练习】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三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案点评:
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四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上网查找关于圆的图片、视频等,认识圆规;练习用圆规画任意大小的圆,并
总结
、交流经验。二、
教学
目标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三、
教材分析1、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的重要基础,对于丰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价值,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
3、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画圆
四、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法、探究尝试法、探索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这是我的右手,一只平凡的手。现在我要用我的右手创造一个奇迹,想看吗?(师用手画圆)
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圆呢?
【百度视频】http:///
圆就像一位美丽的艺术天使,把美丽撒满人间。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美丽的天使,好吗?(板书:认识圆)
(二)、探究新知:
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咱们手中都有一个圆形纸片,现在把它对折几次,再打开,动笔画一画,看看能发现什么?
谁到黑板上画出一条。(指一名学生板画)直径用字母d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d和r)
那么什么是“半径”呢?
现在看老师画的对不对?(师引导演示)
那么什么是“直径”呢?
直径用字母“d”表示;现在请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用字母“d”和“r”表示出来,并点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探究半径、直径、圆的关系
研究提示:1)圆中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吗?那么直径呢?
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4)半径、直径的大小和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5)圆和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
师相机板书d=2r。随机练习r=(),d=();d=(),r=()。
3、用半径、直径画圆
刚才我是用手画的圆,那我的手就相当于(圆规)。
想不想用圆规来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圆应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4、画大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
1、不会教的要学会教;会教的要学会不教,放手给孩子。相信他们真的会表现的很好。以学生为本,尽可能让学生来说,得出结论,学生能表达出来的,老师一定不能代劳,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所以就要尽可能用“谁来补充”、“谁还有想说的”、“有不同意见吗”来激励学生。
3、通过动圆、静圆及圆的创作作品的体会,产生美的享受
4、面向全体学生,为潜能生提供帮助
5、通过画小圆到画大圆,从理论走到实践,从小课堂走到大课堂
6、改对定义的死记硬背,为懂得、理解、应用
7、变单调的学习为生动的生活
七、个人信息
姓名:姜通
职称:小一
省份: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中心小学
电话:1385202156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五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演示动画“写数”】
(1)出示数位表
十位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
(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2”表示2个什么?(2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5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看图写数:
出示p79格子图(一)
师:如果不摆小棒,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出示p79格子图(二)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写数吗?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
边拨珠边提问:十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
个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11)
师:同样是1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这个数怎么写?请你书空.
出示计数器图(一)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二)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2)用数字卡片摆数
老师说,学生摆.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在田格里写数(11~20)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拓展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右起第三位是什么位呢?……)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六
《认识直角画直角》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将课堂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进一步更熟悉角。接着从一组生活中的直角图形入手,揭示直角。让学生将角与直角进行比较,这一部分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头脑中初步有了直角的印象。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识,我分为三层次: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部分中注重让学生找、表述直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对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较认识,由于学生表述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叫了很多学生表述,虽然用的时间多了些,但是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深刻了。
(2)判断直角,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何用圆纸片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因为前面铺垫的好,所以这一部分进行的效果很好。另外还有个别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3)画直角,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画然后讲解做示范,在引导上台展示的同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全局,以至于一些学生没跟着我的讲解走。在同学们画的过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画,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直角的顶点画的不够规范,不够尖。所以,我利用课间反复演示直角的画法,让学生按步骤练习。在画直角的时候发现了学生画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脑袋机灵一动想把它作为模板告诉,学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满足判断直角的条件就是直角,可是我用的语言并没有达到那么好的效果。学生画直角虽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第三部分巩固应用。由于时间不够就没有全部完成。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总之,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同时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例如:老师很喜欢你回答问题的声音、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的回答真完整等等,更调动学生学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到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逃离学习进程。在每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七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环境,纯净的空气,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ppt课件:绿色食品
活动过程
一、课件演示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说说像什么?
2、了解绿色标志的.意义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组成,即上方的太阳变体,下方的植物叶片和中心的蓓蕾,分别代表了生态环境、植物生长和生命的希望。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
3、讨论:什么是绿色食品
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4、绿色食品的特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
5、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放在一个筐里,把非绿色食品放在一个筐里
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2、说一说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
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3、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三、怎样创造绿色环境
1、讨论: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被污染的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八
活动过程:
一、热身。
老师:小朋友,森林里什么动物最聪明?(狐狸,兔子,猴子……)
老师:对!猴子最聪明!他们会跑会跳,还会玩游戏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当小猴吧!我是“猴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鼓!)
老师:让我们用鼓点来玩游戏吧!我的鼓声快,你们就跑的?(快!)我的鼓声慢,你们就跑的?(慢)我的鼓声停下来?(我们就停下来!)
二、学抓尾巴。
1、(幼儿原地坐下)老师:小猴不仅聪明,还喜欢揪尾巴呢!小猴们,你们的尾巴呢?(我们没有尾巴……)
老师:你们的尾巴在这儿呢!让我们先听一听揪尾巴游戏的规则吧!
2、游戏规则:请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在“猴山”(大圆圈)内分散站开,当“猴王”(老师)敲击鼓面时,小猴们就开始相互揪尾巴,只能躲闪不能用手护住尾巴,被揪掉尾巴的小朋友要到“河边”(休息区)休息,当“猴王”(老师)停止敲鼓时,游戏结束,手上有最多尾巴的为胜利者。
3、教师示范
教师请一名幼儿共同游戏,示范躲闪。
4、教师小结:老师能够胜利是因为会躲闪,分享多种躲闪方式:左边进攻向右躲闪,右边进攻向左躲闪,躲闪后快跑。
三、集体游戏。
教师分发尾巴。
1、个人游戏:教师击鼓开始游戏,游戏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请胜利的幼儿分享经验,怎样能更好的躲闪过别人,怎样能揪到别人的尾巴。
3、分组游戏: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尾巴颜色进行分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保护并带领组员去揪其他组的尾巴,游戏结束时游戏区哪组组员最多,哪组获胜!反复游戏两次。
4、教师点评。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揪尾巴”的游戏幼儿适应性比较强,可适合大中小各个年龄阶段,而且其取材便捷(以布条为主),能动性强,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快速跑和躲闪的能力,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而且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我以提问“森林里什么动物最聪明?”开始,引导幼儿回答出猴子最聪明,再提示幼儿“猴子能跑会跳,还会玩游戏呢!”带领幼儿用鼓点走,跑,停进行热身。在学抓尾巴的环节中我先讲解了规则,然后请一名幼儿共同游戏,示范躲闪。游戏分为个人游戏和分组游戏,个人游戏是孩子们分散游戏,在保护自己尾巴的同时,揪别人的.尾巴,最后手上尾巴最多者获胜。分组游戏是孩子们按照尾巴颜色分组,推选出一位组长,保护队员,组织队员去揪别组的尾巴,最后哪组剩下的组员多,哪组获胜。击鼓开始个人游戏后,孩子们兴致极高,个个积极参与,大家争着、抢着揪别人的尾巴。当然,也有一些小朋友一直在往前跑,而忽略了反追、抢的权力,还有些孩子在游戏开始时没有迅速做出反应,马上就被揪掉了尾巴,没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这些在今后的游戏中也需要我多注意和解决的。分组合作游戏时,直接游戏,没有经过练习,许多孩子还没有认清哪个是自己组员时就被揪掉了尾巴,甚至有的孩子揪掉了自己组员的尾巴。活动最后以摘桃子的形式进行放松活动。
整个活动较清晰、流畅,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活动设计上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难度不够,在孩子们熟悉游戏后应该适当增加难度;其次,情境带入,角色意识都不明显,这个环节太匆忙;再次,对躲闪技巧讲解的不够,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练习躲闪,游戏规则也没有交代清楚,使得游戏过程中能力不同的孩子们落差明显,应该在集体游戏前再讲解一次规则,讲清楚每一个点,使游戏能有序进行,;最后,分组合作游戏时应该给孩子们30秒分组讨论的时间,认识队友,讨论揪尾巴策略,再进行一次练习,然后再开始游戏。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九
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的认识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
“认识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3、在交流和沟通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引入:
由神奇的圆引入。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种看似简单却又非常神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以解说)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太阳和农历十五的月亮是圆的,距今1.5万年的山顶洞人凿在兽骨上的孔也是圆的。这是我们秀美小东河的图片。同学们,看了图片知道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是什么平面图形了吗?(圆形)板书课题。感悟圆的表象。
用眼看与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课件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入时强调是由线段围成的),再出示圆形。
用手摸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放入自己准备好的一组平面图形中,闭上眼睛用手摸出来。(2)说说你是怎么摸到的。三、探索圆的特征。
1、引领操作,让学生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把圆拿来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然后再打开,这样重复几次。(2)通过刚才的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再认识直径,最后认识半径。(3)看书,学习上面几个概念。
(4)在圆内分别画出一条直径,一条半径。
(5)识别圆的直径和半径。(重点理解圆上、通过圆心、线段、任意一点几个词语。)(设计意图:第一次教学时间发现,学生能认识圆心、直径、半径,但表述时说不清楚,因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所以索性直接让学生看书解决这个问题。)
2、放手操作,探索圆的特征。(把圆拿来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观点:
(1)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2)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3)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4、了解古人对圆的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设计意图:读这句话有两个目的,一是感受古人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二是对圆的特征的形象的记忆。)
四、根据圆的特征画圆。 1、教学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人们根据圆的特征发明了圆规,现在请看圆规画圆的方法。(课件演示,结合课件让学生明确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2、举一反三,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
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
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
二、新授。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
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
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
生:体重,大米......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
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
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师生互动)
第二个游戏
猜猜小组同学的体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计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报告单,
(师生互动)
师:说说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实际测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两组)
总结: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是逐步从生活经验中培养,提高和积累来的,多用心你会估得越来越准确。
生:……
三、总结。
我们共同度过了丰富而又有意义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实例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特色设计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它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颠倒,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倒数”这一概念中“倒”的含义,很自然的得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一、猜字游戏引入新课
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土―――干吞―――吴
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算式。
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
我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2.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你是怎样理解互为倒数的呢?能举例吗?
(二)深化理解。
1.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怎么理解?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三)运用概念。
1.讨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2:写出其中3/5、7/2两个分数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怎样求整数(除外)的倒数?请求示6的倒数是几?(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二)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三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四、教学活动
(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2、小组代表汇报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动动手,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
(2)把圆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样摆?
(3)讨论: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让学生认识分组情况。
【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图,每组都有醒目的标记。】
讲台
第一组第四组第六组
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
第三组第八组
一.复习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板书: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你知道四面是指哪四个面?
对!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你知道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对!这一面是东面(在东面贴上一个“东”字)。
谁能说出,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学生回答后在南面贴上一个“南”字)。
教室的西面和北面呢?(学生回答后分别在西面和北面贴上一个“西”和“北”字)。
二.新授
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在地图或平面图上,你们能认识吗?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说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很好,这是一张平面图(出示例1图,其中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和公园图不出现。)(出示茄子卡通及配音“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谁来回答?(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
东、南、西、北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四个方向。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是指的有八个方向。
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
有这么多小朋友都知道,今天,我们在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时,就请你们把知道知识的讲给大家听。(板书:认识方向)
在学校的这一面有一个超市(出现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你真聪明。我们把东面(闪动少年宫上的东)和北面(闪动汽车站上的南)的中间叫东北(在超市上出现东北)。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这里有一个公园,这里是体育场,这里还有一座人民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随机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其他小组的意见呢?
同学们讲得很好,通过看图,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4个方向(点击4个方向。)。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在老师说的同时,分别隐去图中的画面,只留文字,其中东、南、西、北是一种颜色,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是另一种颜色。)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记的?
三.练习
下面我要请你们来试一试。
这里有一个指南针(出现试一试及指南针图),指针指向北面。
(出现卡通蘑菇及配音“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
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先填什么?(学生说,教师分别点击,出现文字。)
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了运动会后要回家了。(出现想想做做第1题图,点击后再出现茄子卡通及问话“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小动物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分别点击动物,出现4个动物的配音及文字。”
在书上连一连,4个小动物的家各在哪里。
谁来说说,小猴住在什么房子里?小兔呢?小鹿呢?小狗呢?(同学回答的同时,老师将图点出。)
桃园在水库的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梨在水库的东北面;水库的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最后一个是樱桃园。完成的小组把你们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教师评价。)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因为教室里贴有“东”、“南”、“西”、“北”的字,肯定会有学生举手的。)
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全体小朋友起立,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教师示范)
伸出右手,指向西面,伸出左手,指向南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手指向……
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教室的东南和东北面吗?
全体同学向后转,找东南,伸手,拍!找东北,伸手,拍!
同学们对教室里的八个方向也搞清楚了。
我请第五组的同学站起来。
第一组,你们在第五组的哪一面?第八组呢?在第五组的哪一面?
第六组,你们在第五组的哪一面?第三组呢?在第五组的哪一面?
第六组在第五组的西北面,第五组在第六组的哪一面?
在小组里自己说说你们组和其他组的位置,再看看黑板上贴的方向,想想说对了没有。
刚才同学们都讲得很好,找到了一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像上面这样对折4次,再在折痕的两端填上方向。(学生在填的时候,老师拿掉教室里的“东”、“西”和“北”字。)
谁来说一说是怎样填的。(老师顺时针指,学生说答案,教师点击,出现文字)。
我们可以拿着方向板对着北面,看清楚了没有?东北在哪里?指一指;东南呢?西北?西南?(老师说,让学生指方向。)
现在我们许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阳台,朝南的窗户。回家在你的房间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厅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明天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四.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平面图上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
在实际生活中怎样辨认这八个方向?
(时间有多,可以进行下面的环节)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出现想想做做第4题跳棋板及4个小朋友,点击后出现青菜卡通文字及配音“每个棋子各跳到了什么地方?你能画出来吗?”)
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怎样跳的。(热区,可任意点击4个小朋友,先出现小朋友说话的文字及配音,再点击棋子按要求一格格跳动。)
我们看她(指右上方的小女孩)是怎样跳的,(点击女孩,出现文字及配音“先向西南跳1格,再向西跳2格。”(教师点击蓝色棋子跳)。你们会照要求跳吗?拿出你们组的跳棋板,像这样在4个角分别放上蓝、黄、绿、红4个棋子,按照要求跳一跳,看看每个跳棋最后在什么地方。
都完成了没有?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上来跳一跳,看看他们跳的和你们是不是一样。
(教师分别请4位小朋友上来演示。)
跳对了没有?小组完成得正确的请举手。
通过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对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平时,人们常用四面八方来形容一个地方周围的各个方向。
我们在电视里、报纸上经常看到、听到开发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张中国地图,看看我国在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国的东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约在上海的哪一个方向,上海大约在北京的哪一个方向。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五
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物体的大、中、小。
2、幼儿有参与活动的兴趣,愿意讲述操作过程。
材料准备(大中小纸盒人手一套、课件)
经验准备(已认识红、蓝、绿三种颜色,已学会问候歌)
1、和盒子宝宝打招呼。
2、游戏:变魔术“藏盒子”。
1、幼儿通过操作,分别找出大盒子和小盒子。
2、利用目测比较,辨别出中等的.盒子。
1、识辨游戏
2、套盒游戏
3、拼搭游戏
师幼共同利用所有的盒子进行集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