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一
幼儿园根据园内心理教师分布情况,合理组建了“三人行心理团队小组”,并引导各个三人小组开展心理教育研讨、展示比赛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实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积累较为成熟的心理课案例,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三人小组的主要成员是钟贞,她主要承担教学活动的选材、改编教案和执教任务。另外一名成员沃佳萌主要承担记录、制作教具和参与研讨的任务。我是三人小组的指导者,协同组员一起进行深入研究与不断地修正活动方案,脚踏实地地开展好三人小组的教研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有很大收获,还感受到小组协同学习的价值与魅力。
在接到“三人小组”这一教研任务的当天,我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借鉴了网上的某个教学内容后,我受启发随即确定目标,改编教案,设计教学环节。等活动方案有了雏形之后,与执教者钟贞进行了交流,讲述了我的建议,表达了我的意图,同时钟贞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来我们一致决定,教材还要继续寻找,直到找到合适的教案为止。
又过了几天,钟贞在阅读幼儿教育20xx年第1期书刊时发现一个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第一次》,仔细阅读此教案,发现有一部分内容的教育意图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动目标契合,有一部分的内容需要舍弃并设计新的教学目标,创编新的教学环节。因而,经过我们三人进一步的研讨,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使教育活动领域的指向性更明确,教学的目标性更明确。
第一次研讨:
确定好具体的教学内容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细致分析教材,然后确定教学活动的名称、教学目标和适合教学的年龄段。我们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名称《第一次》改为《勇敢试一试》,这一标题来自于重新设计后的教学环节而生成。把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道“只要勇敢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学习用“试一试吧”这句话鼓励自己大胆尝试。2.在勇敢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根据设计的目标与环节,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最后决定由原来大班年龄段教学改为中班。最后,我们就开始着手修改教案,重新设计教学环节,以确保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次研讨:
等确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环节,就开始第一次试教。第一次试教在中五班,中五班的孩子学习常规好,很多幼儿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清楚顺畅,师生互动很不错。于是第一次试教活动整体效果不错。只是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语、导入语以及其他细节之处稍加修饰与完善即可。于是在教学活动后,我们随机进行了第二次的研讨,研讨的任务主要是细致地修饰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清晰。还再次强调教学细节的重要性,如教具的使用,把原来图片的演示改变为ppt的演示,这样既方便操作,又节省操作时间,注重了教学细节。
在经过了第二次研讨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试教。这次选择了幼儿园的另外一个中班。教学效果没有第一次效果的令人欣喜。但促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整个流程记忆更加清晰,活动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操作更加娴熟,并能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表现,即时改变教学策略,发挥教育机智,并学会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第三次正式展示教学后,活动效果已能达到预期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活动后回顾整个教研活动过程,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在整个三人小组研讨活动中,我们都体验到三人同心、认真研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那种积极氛围与精神,为此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温暖情怀。我们深信,只要认真对待,只要目标一致,只要真诚帮助,只要积极思考,只要敢于创新,只要善于思考……,就一定能让大家都有收获。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二
本次的美术活动是根据“夏天”这个主题开展的。作为夏日人们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防暑降温工具之一,孩子已是十分得熟悉,也都有过使用的经验。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本活动就是想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中国扇文化,介绍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并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活动开始前,我通过扇子的实物图片展示,让幼儿从扇子的材料、形状、扇面、扇柄的图案等去观察它们,并通过进一步的对比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初步的观察之后我提出让幼儿自己创作的要求,并让幼儿初步表达自己创作的想法后在去画一画。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我是通过让幼儿在a4纸上创作的,并让幼儿将扇子的整体(包括扇柄)表现出来。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过绘画扇子的外形在进行装饰。我认为这个环节是比较开放的,能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但是我的材料选择明显不适合于幼儿,所以导致幼儿完成的作品只是软趴趴的作品,不够生动形象。如果选用硬板纸这类材料效果将会更好。
第二,由于这是纸质作品,所以对于扇子扇柄能否支撑扇面并扇出风是一个考验。部分幼儿由于扇面画得特别大,扇柄很小,根本无法拿起来。我在绘画前没有考虑过这个因素,缺乏对活动的完整预设,并且关于绘画的基本要求我也没有强调。我原本以为,这样基本的绘画要求早是幼儿掌握的,但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好几个幼儿将扇面画得很小,画面布局不均匀。其实在提这类绘画的常规性要求完全可以让幼儿来说,让孩子提醒孩子,不仅效果更好也让活动更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
第三,我觉得本次活动可以分两次来开展。第一次设计扇面和扇柄,幼儿可通过多种材料(如硬板纸、布等),根据自己的喜欢和创意设计扇面和扇柄。然后在第二次时,装饰扇面和扇柄,这样更能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了解扇子工艺的一个过程,更能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创作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本次活动让幼儿十分得喜爱,如果能实际感知扇子的制作工艺那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仍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扇子制作过程。
对于本次活动的反思,我主要从幼儿活动结束后的作品中看到我活动上开展的一些不足。我认为我对活动中幼儿的预设行为还不够了解,我认为我仍缺少对幼儿语言的一种解读能力,这需要我不断观察探索和研究。在活动开展中,美术活动中的纪律常规还需加强,艺术的创作需要安静创激发灵感,幼儿活动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那我认为在活动中一定要充分给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刺激他的创作。美术活动的'开展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希望自己能通过反思检查自己前行的脚步,并不断提高。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三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往往会有异想天开的想象。这正是开展想象画最有利的阶段。下面谈谈我在开展此类活动中的粗浅体会。
储存的图像越多,幼儿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我经常通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图片、外出散步参观等活动,不断积累幼儿的图像经验,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并引导幼儿自主表现。如我先带幼儿欣赏《建筑艺术》图片展,再鼓励幼儿回忆讲述自己家的房子,最后想象画出“我想住的房子”,设计自己喜欢的房屋造型和周边环境;欣赏《猫和老鼠》的动画片之后.鼓励幼儿联想“聪明老鼠和笨猫”的新故事,并把它画出来;看了《西游记》,请幼儿模仿表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然后再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各种人物动态和故事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我选择了多种简单有趣的想象画形式,如添空游戏画、吹画、图形想象画、撕贴想象画、毛线创意拓印画、泼墨想象添画、数字变形等,帮助幼儿积累创意技能,支持幼儿的想象表达。如毛线创意拓印画的活动,我先请幼儿欣赏一些拓印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并猜想创作过程;然后示范创意技法——给毛线染色后在纸的一边随意弯曲造型,接着把纸对半折叠轻轻按压,再打开取走毛线,观察拓印后留下的图像,想象添画。这个活动,随意性很强。拓印后形成的图像可以根据幼儿的想象自由添画,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小朋友有的说像飞碟,有的说像小鸟,还有的说像猫头鹰……孩子们在活动中画出了“乌龟交友“小鸟喂食”“长颈鹿吃树叶”等奇特画面,和同伴们讲述自己编的有趣故事,非常有意思。
幼儿的想象常常是漫无边际的,但往往会受绘画技能的限制而无法更好地表达出来。因此,我抓住作品讲评的机会,经常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作品。然后展开想象、联想,鼓励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比如美术活动“画画我的家人”,刘哲小朋友在妈妈的衣服上画了几朵奇特的花,吸引了其他孩子纷纷模仿。我请小朋友们观察自己的衣服,引导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衣服的款式、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怎样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家人?刘哲小朋友画了“一张黑乎乎的脸”说:“这是我爸爸,有胡子,还抽烟……”在最后作品讲评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比较每一幅作品的奇特之处,让他们发现每一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象更多的内容。我带孩子们做了一个想象练习: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变换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想象成不同的物体;“我的家人”用不同的背景装饰,就会出现不同的家居场景……就这样,每次作品讲评都成为我和孩子们拓展思维自由想象的最佳时机,孩子们也从中积累了不同的想象画表现手法。
和孩子们一起画想象画,绘画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给孩子们自由想象的表现空间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鼓励幼儿思维的拓展,强化幼儿创意技能的练习,让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想象,充分表达。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四
本案例中的两难处境可能很多教师都曾体会过:教育理想令人憧憬,而现实中却有种种无奈,我究竟该怎么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案例中一个日常教育实践中再寻常不过的师幼互动事件引发了这位教师的反思,令她产生了调整教育环境的想法,这一想法虽遭到现实的打击,但其背后是“尊重幼儿需要”“保护幼儿天性”等可贵的教育情怀。那么,要如何弥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呢?我认为本案例中有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关于“限制孩子的自由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检视我们的教育信念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信念可以表述为对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的理解和选择,它涉及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等。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及对儿童怀有的正确的期待是其良好教育行为的基础和保障。案例中的教师提到“有人说”“也有人说”,反映出她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固的教育信念,但她在努力让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某些教育理念。
那么,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令案例中的教师陷入踯躅呢?“限制孩子的自由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这一句话既包含了言者的儿童观:孩子具有天性,孩子天性是要肯定的:也包含了言者的教育观:成人不应限制孩子的自由,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样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但社会倡导的观念要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教师需要理解这一观念,这其中就可能产生很多问题。例如,怎么理解“天性”?许多思想家都探讨过这一问题,因而阅读经典著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周围的世界;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喜欢游戏;儿童喜欢与人交往……但对这些话语耳熟能详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教师还需要通过与儿童打交道达到对儿童天性的体认。那“自由”又该作何理解?这个问题似乎更复杂,原因是学术界对“自由”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道出了人在社会中的处境: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但个人不可能享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也就是说,自由总是有限度的,在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则的范围内,个人享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以赛亚•伯林将“自由”划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积极自由”指的是“可基于自身主动意志而非外部力量来做出选择和决定”,而“消极自由”指的是“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是消极的“自由”,还是积极的“自由”,其背后都有“自律”作为支撑,即“自由”不是别人施与的特权,而是自己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主动状态。因而,可以说帮助幼儿成长为能够享有“自由”的人,并不是满足其所有欲望、任其为所欲为,而是帮助其发展自主、自律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自我表达,学习自我调适,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教师学习教育理念的过程往往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即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新事物。受到原有经验的限制,教师就有可能产生对教育理念的误读、误解。在本案例中,教师对教育行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自由”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行为.
二、关于“可不可以去走廊上玩”——检视我们的教育能力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仅体现为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支持游戏、将教育渗透于各种寻常时刻等多方面的能力。案例中的教师萌生了让幼儿吃完点心后去走廊上玩的想法,反映出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走廊为幼儿设计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活动。例如,因走廊可能具有的充足日光和新鲜空气方面的优势,很多幼儿园将科学发现区设于走廊,幼儿可以观察、比较动植物的生长,玩一些光影游戏,以及记录气象等;因走廊可能具有的便于清洁整理方面的优势,有的幼儿园就在走廊设置了涂鸦墙或沙水区;因走廊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有的幼儿园将其辟为混龄互动游戏区……对于“可不可以去走廊上玩”,答案是肯定的。充分利用走廊空间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当然,这里的“适宜”也包含了对“安全”的考虑。关于“安全”的问题,笔者曾专门撰文讨论(参见《“保护”和“促进”:幼儿园安全问题的两个思考向度》,刊发于《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第4期),核心观点是保护幼儿应以不影响幼儿的发展为原则,“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那等于是剥夺幼儿成长的机会;家长的观念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的引领,与家长交流与沟通本就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
安全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不可能不考虑的,美国的幼教同行对安全问题也是很重视的,但他们提出在活动中给幼儿的安全应是“必要的安全”(as safe as necessary)而不是“尽可能安全”(as safe as possible),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在一所实验幼儿园观察时看到,幼儿在桌面小积木建构和活动区大积木建构中都会将积木垒得很高,看上去很容易碰倒,甚至砸到边上的幼儿,对此,教师并不制止。与之交流时,这位教师说“这并不太危险”,意思是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她又表示“还需要等待”,她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幼儿亲身体验到由于建筑搭得过高而倒塌从而对自己及他人产生了影响,然后介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做法以保证安全。但另一次,当她看到有两个女孩拉着一根细长的带子在活动室里跑动和旋转时,她立刻制止了,她说“这是真正危险的”。无论室内活动、走廊活动还是户外活动,对于不同场所的危险因素教师都应有预估,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必要的安全的同时,与幼儿共同制订出适用于不同活动的规则。笔者在美国的多所幼儿园参观时,都在活动室及走廊的墙上看到了“请小声说话”(use indoor vioce)、“请步行通过”(use walk feet)等示意规则的标志。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五
冬至过后,深冬来临,天气愈来愈冷,班里的幼儿出勤率有所减少,并且有的孩子和家长说再见时没有以前那么干脆,甚至有的眼圈红红,哭哭啼啼。总的来说,随着天气的变冷,班里幼儿的快乐情绪较之以前有所降低,为了让孩子重温快乐,增加快乐的情感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首先音乐响起,教师边说边面带快乐的表情做律动,带领幼儿动起来,在音乐中体验快乐,融入快乐的氛围。接着我有感情地讲故事《和快乐在一起》,并引导幼儿观察书中小兔子的表情和试着体验小兔子快乐的感觉。由书中小兔子的快乐引出幼儿带来的“快乐”照片。出示带有笑脸的抱枕,播放配有笑声的flash动画,让幼儿圆形坐好,一边观看动画一边传递抱枕。动画停止时,快乐枕在哪个幼儿的手里,哪个幼儿就把自己照片上的快乐事情讲出来和大家分享。
中班幼儿一般在发言时会突然忘了自己要说什么,要求幼儿带快乐照片并且在活动时提前把照片布置到黑板上,就是为了让幼儿在讲述快乐事情时能够有所提示,更容易清楚表达当时的事情和感觉。设计本次活动的本意就在于:尽我所能,重拾快乐!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精神是饱满的,情绪是激昂的,回忆是真实的,体验是美好的,分享是相互的。在活动中能真切感受到孩子的欢乐,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快乐照片,去抢快乐枕。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感受着孩子们的快乐,我觉得很知足。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六
在开展主题活动“小兔乖乖”的过程中,我尝试将教学目标“按照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娄”融入主置区角材料中,并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设计了“小免分萝卜”的薮学具。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特意选择了色彩鲜艳、安全柔软的布作为制作教学具的主要材料,并整台《生活》教材中的内容——练习用搭扣,让幼儿在游戒中摆弄萝卜,再根据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萝卜房里有两个篮子,一共有6个萝卜(3个白萝卜、3个红萝卜),其中3十大的,3十小的。萝卜背后有搭扣,幼儿可以随意扣上或取下。
起初,我为教学具设计了两种玩法:玩法一,让幼儿尝试用搭搭扣的方法把萝卜放到篮子里,锻炼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玩法二,让幼儿在装萝卜前先按萝卜的大小、颜色等特征分萝卜,再用措措扣的方法把萝卜放到篮子里,主要目的是学习按黑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游戏一经推出,教研组的同事就指出这个游殪的目标指向太过单一,幼儿玩几次后就会失去兴趣,不能体现操作材料的有效性。教研活动时许多同事纷纷给出了建议,如加入其他教学学习的目标,加入其他生活技能的操作元素等。经过思考,我对材料进行了调整。
首先,最将教学具的名称改成了“兔妈妈的萝卜园”,并在此基础上丰富游戏的玩法,希望在游戏中多途径地帮助幼儿积累数数、一一对应、分类和排序等数学经验。
经过调整,幼儿能在小兔分萝卜的情境中愉快地操作材料、进行游戏。这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而且能够一物多玩,不仅丰富了教学具的游戏性,还提高了幼儿对教学具的兴趣。调整后教学具有了四种玩法,萝卜房子的各个空间也都被充分利用,幼儿能多维度地操作游戏材科,且有机地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学习整合,让幼儿获得数数、一一对比、分类和捧序等多种教学经验。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七
《谁咬了我的大饼》比较适合孩子,富有童趣,重点围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展开活动,过程中幼儿充满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为了弄清楚“是谁咬了大饼”,相继出现了五个小动物,通过ppt的展示,小猪带着大家去验证,五位小动物都通过咬大饼去证明那一口和自己没关系,这个悬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后,才明白这一口是小猪自己咬的,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这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刚开始我设置悬念用猜测想象,激发兴趣,导入故事,出示第一张图片时幼儿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块大饼;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说一说,跟着老师欣赏故事。我觉得在这个部分要让孩子感受绘本有趣的情节还是比较难的,简单的故事,重复的内容要想上的生动,老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语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没有好好琢磨出童趣的语言,没有以小班实际年龄特点出发,给这节课打了折扣。另外,在观察动物齿印的时候,我会鼓励幼儿学会比较,从而进行判断,得出结果。借助饼干图片,我带领幼儿开展“找一找”的游戏,根据自己手里饼干上的牙印去判断是哪位小动物的咬的,尽管有部分幼儿一时间还判断不出,贴错了,但是经过对比以后,都有了进步。
当然,这次活动不足之处存在着许多:这份教案我还是理解的不够深入与透彻,最大的败笔就是不够生动,语言上没有多加推敲,对于理解角色的内心把握的很不到位,所以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时候也没有能够比较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与幼儿的互动不是很好,整节活动没有突出点、没有高潮,幼儿情绪很被动。另外在出示第一个动物朋友小鸟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让孩子说说还有什么动物的嘴巴是三角形的,同理,在出示其它动物图片时也可以这样开展,这样整个活动会更生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八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 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 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 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 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爱讲故事的娇娇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 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评析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 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 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 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娇在讲故事、听故事、续讲故事中,逐渐地树立了自信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九
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提着手提电脑时心中充满疑惑:除了备课时的文字编辑,电脑和幼儿园教学之间还会有什么联系呢?我相信,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疑惑,也是许多幼儿教师的疑惑。因为在当初那个年代,电脑刚刚进入我们的生活,如何使用电脑、如何恰当地运用电脑辅助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确实存在许多的不知。
刚开始,我对各种教学软件全然不知,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这些从未接触过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就像一团乱麻,无从着手。为了迎合使用电脑进行幼儿教学的趋势,我曾走过许多弯路:如将画册中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中,加上简单的切换音效,就算是一个课件了;或将录音磁带中的音乐通过电脑播放出来,就算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了。显而易见,诸如此类的无稽行为只是滥竽充数,这些所谓的“课件”并没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更没有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渐渐地,我意识到制作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地拼凑、刻意地强加,而应根据不同领域的教学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件内容、巧妙运用软件技巧,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
如社会活动《美丽的亭林路》。由于客观原因,孩子们不可能到亭林路的现场开展活动,所以我事先拍摄了许多亭林路的照片、录像,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刚开始设计课件时我觉得千头万绪,因为亭林路上可讲的内容很多,我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后来经过教研组各位老师的群策群力,将活动环节确定为亭林路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配套设施、新旧亭林路对比和路名的由来。活动从幼儿熟悉的昆山路名开始,通过观察课件中亭林路的路牌照片,帮助幼儿学习了如何看路牌。接着我简单绘制了亭林路的的地理方位,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幼儿了解了亭林路的地理位置。通过观察地图和老师的讲解,幼儿基本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地图方法。在了解亭林路的配套设施时,我根据幼儿说到的店名在课件中点出相应的照片,并讲解了各商店的商品。亭林路的过去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我就在课件中展示了亭林路的旧照片,帮助幼儿了解它的过去,从而体验如今的昆山环境如此优美,激发幼儿热爱昆山的情感。关于亭林路的路名,幼儿了解得并不多,我通过课件中顾炎武的图片讲解了亭林路路名的由来,并提出了柏庐路、震川路的路名,为活动后的延伸环节做铺垫。课件的最后部分,我插入了亭林路的视频资料,再现了美丽、繁华、便利的亭林路,并根据视频内容配上相关的语音讲解,加深了幼儿对亭林路的认识,增强了幼儿热爱昆山的情感。
活动实施后,我发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与课件的互动性也很强。课件中再现了亭林路的建筑特色、配套设施,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幼儿身临其境,并通过新、旧亭林路的对比,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整个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得到较为充分地体现,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电脑的各种功能,通过培训、自学、相关的课题研究,逐步掌握了音效处理、powerpoint制作、网络信息共享等使用方法,使电脑渐渐成为了幼儿学习、教师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十年后的今天,电脑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设备,它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锻音乐的选取与剪辑、活动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等等。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高效的智能化教育对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将结合幼教五大领域七大学科的特点,借助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效能。
十年间,电脑冲击着我的教育观念、改变着我的教育行为。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年,我会学得更多!做得更好!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
1、从幼儿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活动来源于家庭,生成于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较普遍的家庭中妈妈相对承担的教养孩子的责任比较多而爸爸又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父爱这一现象,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情感上也会更多的侧重于爱妈妈,由此我们生成爸爸这一小主题。从爸爸的手这个点切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大手不但能做许多妈妈会做的事情而且也会做妈妈不太能办到的事情,并由感受爸爸手的本领以及对自己的爱进一步激发爱爸爸的情感。
2、从课程实施中的家园合力入手:
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让幼儿园的教育去影响家庭、影响爸爸,鼓励他们更多的参与日常家庭中孩子的教养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以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
1、如就概念的“手”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与体验亲情的社会性情感无缘,与主动的观察生活,扩展生活经验无关,教育会远离情感,远离生活。因此活动目标定位侧重情感的体验和激发,例如2.激发爱爸爸的情感。在认知的行为目标这一点不局限某一知识技能的获得,比如1.介绍爸爸手的本领,感受爸爸本领大。
2、初定目标较笼统,宽泛,可操作性不强(详见初稿目标1),在讨论稿和修订稿时进行了调整(体现在活动设计的目标和第一环节)。
1、幼儿对各自爸爸手的本领的经验存在个体性,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经验,所以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促使全体的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使幼儿在不脱离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能超越、高于原有的经验。
2、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始能较独立的表述生活中的事物,但有时可能语句还不太完整,所以我们考虑借助调查表这一形式,一方面让幼自主的开展调查并记录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表达表现的能力也能因人而异的得到儿能借助于调查表这个载体,图文并茂帮助表述;同时孩子在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满足过去的那种把活动过程的流程都预设好的做法,而要根据幼儿的即时表现,采用适当的方法与之互动,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幼儿的发展并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提高。于是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一活动中还要考虑孩子与爸爸的互动。例子:环节二、介绍爸爸调查表时,幼儿个别介绍较易变为个别性的师生互动,教师提示通过及时的提问引导幼儿与之有效互动。让孩子在交流共享中,在现场与爸爸的互动中,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丰富情感的体验。
例子:第一次试教时,爸爸上场举起宝宝这一环节有些冷场,现场反思:家长、孩子均缺乏预热过程;调整——爸爸的大手先和宝宝的小手比试以下,感受爸爸手有多大,然后再过渡下一环节。
在以情感为侧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定位是仅局限于活动的组织者、肯定、倾听幼儿显然还不够,教师更应注重现场气氛的烘托、情感的提升。
例子:第二次活动时爸爸代表现场展示时,教师的提问。
例子:比较第一次教学和第二次活动的爸爸的手的本领这一环节。
第二次活动——通过介绍调查表、观看录象,爸爸代表现场展示层层递进,使孩子的感受更直接、更具体。最后通过一首自编的散文诗进行经验的总结而后情感的渲染,让孩子逐渐的去感受爱不但是一种得到,也应学会付出,活动现场的效果相当热烈。
针对第一次试教时全体爸爸上场时的冷场及爸爸的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欠缺这一情况,虽然在第一次试教现场时进行了调整,但在活动后的反思中,我们继续在第二次开展活动时加以了改进。请个别有代表性的爸爸进行现场才艺展示,把幼儿的认知与情感融合一体,把感受与体验融合遗体,形成了整体的学习过程。
要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和资源,教师和家长携手,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共同体”,他们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师收获:家长当老师,我与孩子一起学习,家长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他们弥补了幼儿园教师在知识上的不足,教学材料的缺乏。
家长的参与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孩子,孩子对家长上课很感兴趣。这对幼儿知识面、兴趣和求知、交往和能力,尤其是自信心的确立和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天孩子为自己的爸爸能来班上上课而感到无比自豪,显得特别兴奋、激动,并能受到同伴的关注和羡慕。同时这种自豪与自信也会延伸到之后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一
回顾*年,我带领星星三班的幼儿们一起学习拼音,培养他们在语言,看图说话方面的能力,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好动是幼儿的共性,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脑中积累的词汇不断丰富,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加强。特别是拼音教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连,更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作为识字工具的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学前班孩子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没有词句等丰富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这些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教学中,我将字母的形和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课堂上,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学生在开心快乐中识记形,读准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儿童的好胜心强,抓住这一心理,在课堂上巧妙地增设比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例如采用夺红旗比赛、拼音接龙比赛等形式进行拼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分两组,看哪组的卡片最先读完)。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节奏简单明快的拼音儿歌,或者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谣,以此来加强记忆,巩固拼音学习。
以上是我认为在教学常规中成功的地方,不足之处是课堂活跃了,幼儿的注意力却收不回来了,还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后面传授的新知识大部分幼儿都没有关注。面对课堂,我总结了如下几点:一是作为教师要记得面向全体幼儿,不能只顾一些聪明的,反应快的或是坐在前排的幼儿。二是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组织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怕乱,能处理突发问题。三是作为教师要明白在向幼儿讲解问题时直观的教具比严谨的言语更能使他们理解。四是作为教师在向幼儿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本身和用词方面都既要符合他们的智龄又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这样一来,我才能组织好下一次,下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成长的同时也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二
能结合自己故事教学中的困惑开展课题研究,并且创编这个活动,充实课题资料、实践课题。把故事设计成绘本来上,是一种创新。课堂上多媒体课件、自编大图书、自制小图书的运用,以及故事表演用的情景创设、道具、头饰等,都说明“薰衣草”老师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在这节课上的。本堂课以小兔子和小红伞来贯穿,采用了多种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观察、猜测、想象、讲述、情景、表演……,使幼儿对故事活动抱有浓厚的兴趣。整堂课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师幼互动较多,幼儿语言表达机会较多、参与性高。
不足之处:在让幼儿观察图片时,应该再发挥一下幼儿思维,教师不要急于告诉答案或者过渡到下一环节。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图书时,教师手拿大图书,幼儿手拿自制小图书,到底让幼儿关注哪本书来看看说说呢?教师是否应该不用把书展示给幼儿看,而是放在自己腿上,和幼儿手中的小图书一起使用,大家一起翻阅自己手中的书,来看看说说。
建议:在介绍大书的时候,教师对封面扉页封底解释的太多,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幼儿表演中教师进行适当的语言铺垫以提高幼儿表演兴趣。在故事开头环节,应让幼儿先猜测小红伞有什么用?你会拿小红伞做些什么事?以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后面发生的情景。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三
1、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还存在局限性,部分实践内容需要带孩子出去参观,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而且有些音乐歌曲内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少儿歌曲;教材中虽然增加了数学部分,但是缺乏逻辑性,数学操作用书不能与教材很好的结合,部分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在大班语言领域的故事教学中包含的内容太多,即有故事教学又有纸工,一个活动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难度。
2、配套资料方面的问题
让我们感到最头痛的就是早期阅读教材,开学一个多月了才盼来姗姗来迟的教材,没有配套的磁带和幼儿小图书。在使用过程中教学大图书太小,不能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效果不佳。其它教学配套的大图片,部分与教学内容不太符合。
3、受班级人数影响的原因
新教材明确指出:教育的本身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随着我们对新教材的不断深入理解,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要进行师生互动有相当的困难,原因是幼儿人数多,影响到了教师对不同幼儿的关注程度,以及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1、“读书”——自主学习树意识。一是读《纲要》、《指南》。《纲要》、《指南》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二是读教育教学专著。教育名著、新课改理论文章是教师最好的、最直接的专家。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三是倡导团队共分享,开展“读书沙龙”学习活动,每一个学期向大家推荐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和最大限度的利用。
2、“对话”——反思研讨促发展。针对新教材的新理念开展“协作对话式”培训活动,具体的实施分为:在课例解析中的协作对话,在名师引领下的协作对话,在网络平台上的协作对话等三个步骤。其中可以着重开展“新课程下的环境创设”及“新课程下的区角活动”教师论坛,使青年教师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区角活动有更深的认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四
首先,我先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在导入部分,我突出性的出示了鼓的图片,并通过聆听,将老虎的形象与鼓建立起关联。这样学生既认识了乐器,又了解了其音色,还知道了乐器可以描述某种事物的形象;接着,有明确介绍了钹、锣、木鱼、响板、鼓这五种打击乐,并示范了其打击方法、聆听了他们的音色,为后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课堂上,第一次全曲欣赏,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能力,对乐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段欣赏旨在细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次的全曲欣赏,是一次直观的感受体验,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音乐背后的音乐人,在打击乐操作水平上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再次,在编创活动中,立足本节课的内容,从模仿、尝试到创编,构思自己的打击乐作品,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游戏的形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尝试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去体验、表现,学生的反应比较积极,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较全面,创造精神得到了肯定。
总的来说呢,经过这节课的进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很多不足,之后经过不断地努力,也提高了不少,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我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对欣赏课的环节设计、难易程度的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更加的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五
爱孩子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但有时孩子对教师的爱也会那样地纯洁,让人无限感动。
20xx年12月份的一天我正在努力地移动活动室的玩具柜,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当心别夹到手!”接下来的一分钟活动室里弥漫着孩子们稚嫩的关怀与问候声,我感动得无法言语。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对于我来说,它是那么地悦耳,又是那么地令人鼓舞。因为我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的爱与关怀,它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温暖,来自心底的感动,来自心底的振奋。我播撒给孩子们的爱终于也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回报,从此,我总是带着爱与孩子们交流,也改变了以前自己的一些教育观点与教育方式。
1、严格而不严厉
大学里,对于爱孩子的理解仅限于“促进健康、传授知识”。常常大言不惭地重复那句“严师出高徒”,总以为对待孩子尤其是幼儿应该严厉些,总是觉得只有教师严厉孩子们才会听话,才能体现出教师的威严。可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多么得幼稚,多么的可笑。确实,幼儿园的孩子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严格要求,以确保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老师的一定要严厉,严格与严厉绝不能划等号。
有一位教育前辈这样分析严格与严厉,他说:“严格就是严而有格,这里的‘格’是指正确的合情合理的要求;严厉是指过分的苛刻的别人不能接受的规矩。”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挺合理的。作为一个教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讨论交流,哪怕是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谈,跟他们分析事情的利害轻重,让他们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不过这原则性问题教师必须要学生阐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因为成人都会犯错,何况是那些天真的孩子呢?对于孩子们屡教不改的错误也要尽可能的容忍,适当的时候可以尝试给予他们一种不愉快的刺激,但动机必须也必定是爱孩子,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是啊,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要求必定是严格的,因为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一天天进步。
然而每一位学生却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暂且不论这种思想的成熟度)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如果教师以统一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话,那就是对他们要求太严厉。
2、尊重而不放纵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
对于幼儿而言,什么样的个性都有。有性格开朗的,有不爱讲话的,有做事细致的,有做事毛糙的等等,但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因此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现。
比如我班的乐乐小朋友,平时特别聪明,知识面也很广,语言表达相当完整并且连贯。私下里经常跟我讲故事,可当我推荐他参加讲故事比赛时,他却不肯。无论我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尊重了他的选择。事后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参加比赛啊?”他非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害羞地说:“那么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啦!”哦,我明白了,他是不好意思,于是我又问:“你觉得那些讲故事的小朋友的本领大吗?”他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我趁机又说“你的本领也很大的,你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本领大吗?”他又重重地点了点头。“那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你本领大呢?”旁边的小朋友忍不住了,脱口而出:“参加比赛。”“乐乐,你说呢?”我故意问他。他用只有我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参加讲故事比赛。”“对呀,其实,不光是参加讲故事比赛,其他比赛也要参加,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就都知道你本领大了,对吗?” 在后来的活动中我有意请他到集体面前表演,他刚开始还是会有点害羞,但几次之后他明显进步了,自信心显著增强,甚至会主动要求表演。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纵孩子的选择,而是及时地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鼓励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尝试,大胆地表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自主而不自由
“自主”也许是现在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了,同样,幼儿园里也不例外。幼儿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也要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
就像以前每天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孩子们的生活比较单调,除了散步就是看电视,孩子们有些疲倦了。于是,我就同孩子们商量可以增添哪些活动,孩子们都兴奋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说要折手工纸,有的说要看书,有的说要玩自己的玩具,还有的说要念古诗等等。由于孩子们提出的活动建议实在太多,不可能每一件都实施,因此,我们又采取了民主的投票表决制。最后终于决定从周一到周五分别安排“古诗、折纸、阅读、看电视和玩自带的玩具”五项活动。
“爱孩子”这三个字所包涵的意义无疑是极其深刻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但最终当我们播撒的爱得到收获时,心情都是一样的',就好象自己辛苦种下一年的庄稼丰收了一样快乐!
进入安亭幼儿园,我一直庆幸自己能在幼儿教育走在前沿的地方工作学习,在这里我看到了和传统教育不一样的理念。在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重集体教学轻游戏活动,重游戏活动轻生活活动的现象,而二期课改中,特别注重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整合,注重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来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成为一个系统,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种整合的新理念,要求老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体现教育就在点滴之中。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明白教师的榜样性作用,明白教育在点滴之中需要从很多方面着手,如注重及时抓住孩子的生成活动等。但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应该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孩子是天真无暇的,很多时候我们会为孩子的调皮举动,无视规则的行为感到很头疼。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言行举止只是老师的一个模板,因此,我们老师的一个语言、行为、动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我们班级里有个从外地转来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孩子都有很大的不适应,不爱说话,成天没有笑容,见到这些老师家长心理都很着急,因而自己也制定了一些方案,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消除不信任,所以每天她来园时,我都远远地迎接,热情地问早问好,并接过她的书包,帮她整理整理衣服,适时适当地夸夸她;户外运动时,总会牵着她的手帮她找到玩伴;集体活动时,精心设计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树立自信,学着主动的表达自己。另外,我还通过游戏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启示其他孩子要关心新朋友,慢慢地,我的举动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哪个孩子看见这个新朋友来了,也会主动出门迎接,帮她放好书包,并主动地邀请她一起玩,看着孩子们的这些举动,我真的乐在心里!慢慢的新朋友适应了这个集体,消除了焦虑的心理。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非常感动。而我班孩子也学会了怎样关爱同伴,懂得要帮助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