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一
我目前担任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学习并实践高效课堂教学一个学期,在此过程中迷茫过,困惑过,思考过同时也收获过;我想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小体会和大家分享下: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效课堂中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导入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上课之前熟悉教材,针对学习内容设置恰当的导语才会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
如:三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江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两则描写冬天景色古诗,都以“雪”为写作背景,我的导入设计时以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由学生喜爱的谜语引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文14课《庐山云雾》是一篇写景文章,上课之前收集一些庐山风景的图片导入教学,学生马上被这迷人的图片吸引住,并陶醉其中。语文课文7.寓言两则《鹬蚌相争》《狐假虎威》时,我直接借助多媒体动漫导入课文,学生们看的津津有味,当然对课文内容理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三件宝之一在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又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好坏。从独学交流到群学备展再到展学质疑;环环相扣,相互影响;高效课堂的亮点所在就是展学;展学精不精彩又倒逼一切;所以导学案设计问题上不下苦工,认真专研,熟悉学生学情,把握学生认知情况进行设计问题的话,势必在展学阶段不会产生质疑,生成;展学不精彩,课堂就会失去活力。
教学案例:
第一次磨课时上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为例,那堂课我先从解题入手,到读学部分,让学生根据我给的诗歌内容划分节奏,自己借助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然后学生自由读古诗,对子组相互读古诗,最后到展学时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和根据古诗内容进行绘画。整个过程看似流畅顺利,但其展学效果却不佳;整个学习流程机械式的跳跃,独学阶段问题设计太多;学生在此阶段读的甚少,整个独学阶段只有老师组织的一次齐读古诗;展学结果把朗诵变成的朗读,诗歌绘画也只是简单几笔;画面不够丰满。
反思:1.教学古诗要重视课前预习和朗读。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辩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上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问题;3.在独学阶段多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其去思考去感悟,注重朗读时方法的指导让其消化吸收后读,有必要时在独学阶段进行个小展示,强调朗读检验,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才会在展学时展的精彩。
我在语文百花园六能说会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教学中,首先通过家长微信群发出“求救”信息,搜集孩子们小时候的照片制成幻灯片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孩子们互相说说现在的自己。抓住样子(什么样的脸蛋,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小嘴,头发,身高,年龄)等这几个方面说,最后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变化。在问题设计上我“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做比较,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完成了自我认识的第一步;借助过去与现在的自己理解,孩子们都知道该怎样去说,我就接势在展学阶段只设计一个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自己10年/20年后在干什么。由浅入深,我将孩子们陌生的信息通过熟悉的事物让其比较,联想后,一步一步完成了孩子的说话内容“过去,现在和未来”。孩子们在台上展学时各个积极踊跃,而且说话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未来的自己是一名科学家,有说20年后的自己是一名音乐老师,还有的说未来的自己是一名大发明家。最有意思的是一名女生说自己发明了一辆会变形的遥控汽车,这种汽车最大的功能就是会根据人们的需要变大或变小,人们只要按下车子上不同颜色的按钮,他就会变形;当去商场购物时没有停车位,按下红色按钮就变成手掌大小,可以装进口袋;当上班迟到时,按下绿色按钮,车子就能隐形直接穿透墙壁进入办公室;当外出旅游发生堵车时,再按下蓝色按钮车子立马插上加速器翅膀腾空飞起来……小女生还说在将来她会不断改进,让汽车的功能更齐全,将来还要申请专利,将自己的产品远销海内外,让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刮目相看,为国增光等。
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口语训练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比较,联想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陌生的信息通用情境问题一步一步转化为熟悉的知识。2.问题设计围绕学习目标,多几个兴奋点,让学生整体参与进来,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有什么样学习就有什么样的效果。
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将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要求老师少讲或不讲,怎样向40分钟要效益?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辟的点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案例:
就拿《年的来历》这篇民间传说故事来讲,我在孩子通过认识“年”之后,设置了一个开放性不同层次的问题:假如你是村中的小孩,老师是那位白胡子老爷爷,你该和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村中的大人,老师是那位白胡子老爷爷,你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也是一位老人,老师是那位白胡子老爷爷,你又该会说些什么?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想像力,让其加深对“年”的认识。孩子们开始群学了,在群学过程中,突然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是白胡子老爷爷赶走年兽之前,我们和他说话;还是赶走年兽之后,我们对他说的话呀?咦,好现象,孩子们还知道判别时间段来提问,可见孩子们已经在归纳整篇内容了,我就顺势扩展一句:“赶走“年”兽前,你会对白胡子老爷爷说什么?赶走“年”兽后,你又会怎么和白胡子老爷爷说?分情况各说一段话。内容不得重复”一点拨,孩子们就有了方向。展学开始了,学生们在展学时又产生了质疑:“老师,为什么白胡子老爷爷知道“年”怕红光,响声,红色呀?”“老师,白胡子老爷爷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显然偏离了主题和目标但我立即点拨一句:“问得好,白胡子老爷爷就是我国古代千千万万个智慧的劳动人民中的一个,他通过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想到了“年”怕红光,响声,和红色,联系到我们生活中来,每年在大年三十晚上都会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门上贴了红对联,除夕晚上放鞭炮是不是很开心呀?所以呀只要肯动脑,善思考就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立马明白了,问题又转移回来。
反思:课堂中学生能在学习阶段产生质疑,或生成是好现象,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及时点拨,让学生心中有方向;当学生讨论交流偏移主题时,老师应及时用恰当的点拨把他们拉回主题。
“教然后知困”,只有发现困惑并想办法去解决就会不断进步。高效课堂我们正在路上,对于高校课堂更深层次的魅力还需我认真体会,仔细咀嚼品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相信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不断反思,才会不断正真的接近高效。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上午我班进行家长开放日活动,第一个教学活动是我的绘本教学《狐狸爸爸鸭儿子》。在选择这个活动时,我看了较多的绘本作品。唯独对《狐狸爸爸鸭儿子》感触很深。在看到这个绘本的时候,先是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而后是深深的感动。故事里,狐狸从想吃鸭蛋还是肥嘟嘟的小鸭的思想斗争中,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可孵蛋的过程是很辛苦的,狐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憧憬、狼狈、恼火、无奈、惊喜等等,可当肥嘟嘟的小鸭来到了嘴边,狐狸却舍不得吃了,竟然做起了狐狸爸爸,并给了小鸭无尽的爱。
本次活动的定位是激发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首先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活动的设计中借助放大的绘本图片,让孩子自由猜测讲述狐狸接下来会干什么?是怎样照顾小鸭子的?让他们再看看,猜猜,说说,体验中欣赏、理解、感受图画书的情节,从中体验关爱生命的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同时激发出阅读绘本的兴趣,和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也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对他们无怨无悔的做到。
活动后,我感觉活动过程比较流畅,因为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透着灵气,观察仔细,思维敏捷,这些都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孩子们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能很好的理解了狐狸孵蛋的辛苦,也能通过我的引导感受到狐狸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心。但是我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本身就是快乐,所以最后要是我让幼儿再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从中由狐狸爸爸爱鸭儿子的真挚感情迁移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那可能更有意义。
以往我总觉得早期阅读就是看着图片让幼儿自由讲述,但通过我园这两年来对早期阅读的多次研讨。我从中感到要真正发挥阅读的优势却是需要老师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探索、首先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材料、其次寻求孩子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最后教师自身的语言也是开展好早期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中让我感受了早期阅读的魅力。所以说早期阅读的世界应该是无条件的有趣、快乐!充满魅力!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三
“撕纸画”是一种选用各色彩纸,通过手撕、粘贴的办法而完成的画。撕纸画装饰性强,新颖别致,能表现出其它作画不可及的独特风格。“撕纸画”很适宜幼儿制作。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更加喜欢手工,更加喜欢撕撕贴贴。比起小班、中班阶段,大班幼儿更具有动手能力,又有大班幼儿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凸显出来,幼儿通过撕纸、粘贴过程,又能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性,训练手脑并用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今天在了解了“各种和各样纸”的特点及用途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美术活动”奇妙的撕纸画。”旨在进一步的了解纸的多种用途,感受纸的奇妙所在。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张,让幼儿通过撕纸、粘贴的过程更进一步的了解纸的更多特性。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与建议下,自己开始动手制作了,一个个认真、专注的尽头是那么的惹人爱。撕着、贴着、一幅幅画在他们稚嫩的手下变成了美丽斑斓的图画,看----他们的作品还真有点味道,虽然不那么细致,不那么精致,但却是他们自己所思所想,代表着自己内心的世界。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没有丝毫的掩饰,是那么的随意与放松,这就是他们所要表现的世界。
虽然作品显得有些稚嫩,但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发挥出了他们所应有的智慧与能力,我还是感觉很欣慰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什么大家,应该给予鼓励的不是吗!
从作品看来,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有些方法没有掌握,在撕的过程中手指的掌握不够,发现孩子们撕的不够圆润。在构图上搭配上还不够缜密,色彩的配置上也有些单一,在粘贴的过程中不够细致。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提醒与引导,使幼儿们能更好完成自己的作品,让每一幅作品都能完整以至于出类拔萃,让孩子们感到自豪感。
从整体来看,这个活动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幼儿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品,也能那要求去做,完成作品后能及时地把自己的用品及垃圾整理干净。但有一部分幼儿则急于玩耍,则敷衍了事,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下次活动中要及时的调整,让孩子们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习惯就有了一切,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一起加油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四
教师思考:什么样的美术活动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欢“玩”,仅有将活动和游戏结合,才能有有效的收获。
幼儿发展:托班宝宝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握笔等技能比较欠缺,往往没画几笔手就酸了,从而没有耐心完成绘画活动,针对这个现象,让幼儿用整只手来“玩画”,幼儿肯定喜欢。
理论借鉴: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看到我将调制好的颜料端到桌上时,好奇的看着我:“教师这是什么”。“这个是颜料,有很多颜色呢,我们来玩颜料好吗”“怎样玩啊”孩子们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来了。
在课堂上当我示范印手印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今日要来用小手变魔术,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红手小兔等!”孩子们开心的欢呼起来,有的宝宝在喊:“教师,我也要印画!”当孩子们的手上蘸上颜料印好手印,我们一齐欣赏的时候,他们不要教师引导,孩子们自我在欣赏中,说出了“大某小某”、“红某绿某”等,同时也体会到了玩颜料的乐趣。我还没收拾完毕,孩子们就问:“教师,什么时候再印手印啊”幼儿的兴趣还很弄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欢乐成长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五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
1、感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表现出成长的自豪感;
3、在讨论身体外部特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按照格式仿编1到2句儿歌内容。
在进行教学前我准备了教学挂图和小朋友的小时候照片还有一条很小的裤子,同时教学前看幼儿用书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长高了》这首儿歌教师用书与幼儿用书不同,有一句儿歌内容不一样,教师用书是“花裤子,变短了”幼儿用书是“小裤子,变短了”,经过考虑我选择了用幼儿书上的儿歌内容进行教学,利用幼儿在家复习。
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所以此次教学活动整体气氛都很好,教学目标1、2两点幼儿很自然很容易就达到了,就是第3点目标:仿编儿歌内容,出现了一个让我比较苦脑的问题,幼儿在仿编儿歌的时候总是转不过来,联想不到别人的东西也会变小变短,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我的引导吧!因为一开始我只是口头上的解释和引导了一下,是乎有点高估了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我便用实物和动作进行引导,这时才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的思维必须借住具体.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六
什么样的美术活动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欢"玩",仅有将活动和游戏结合,才能有有效的收获。
托班宝宝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握笔等技能比较欠缺,往往没画几笔手就酸了,从而没有耐心完成绘画活动,针对这个现象,让幼儿用整只手来"玩画",幼儿肯定喜欢。
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看到我将调制好的颜料端到桌上时,好奇的看着我:"教师这是什么"。"这个是颜料,有很多颜色呢,我们来玩颜料好吗""怎样玩啊"孩子们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来了。
在课堂上当我示范印手印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今日要来用小手变魔术,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红手小兔等!"孩子们开心的欢呼起来,有的宝宝在喊:"教师,我也要印画!"当孩子们的手上蘸上颜料印好手印,我们一齐欣赏的时候,他们不要教师引导,孩子们自我在欣赏中,说出了"大某小某"、"红某绿某"等,同时也体会到了玩颜料的乐趣。我还没收拾完毕,孩子们就问:"教师,什么时候再印手印啊"幼儿的兴趣还很弄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欢乐成长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故事、游戏、图谱提示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听音乐过程中感知音乐的重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掌握乐曲中重音的出现。并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游戏中的乐趣。让规则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大灰狼的教具简便、轻巧:既能充分展示表现音乐的形象,又便于教师表演操作。以往的大灰狼都是由老师自己扮演,披上大大的披风,带上可怕的头饰,我的大灰狼手偶是用袜子制作而成,套在手上就可以表演,使大灰狼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2、图谱比较贴切:图谱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出现,让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笨老狼回头”的音乐(乐曲中的重音出现的地方),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效结合,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看图谱找重音、听音乐找重音,不同要求逐级提出加深难度,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3、结局出人意料:大灰狼最后和我们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这样的结局从另一个视角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包括大灰狼,我们的生活要充满爱!大家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4、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
活动不足:
1、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觉得活动的量还不够,也就是说活动从深度广度来讲略显不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跳起来摘桃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让我感到迷惑的地方。
2、在重音处拍手跺脚这个游戏环节中,由于我事先的游戏规则只说了“在大牙齿的地方拍手跺脚”,而没有反过来强调“在小牙齿的地方就不拍手跺脚”,以至于第一遍游戏时有几名幼儿在小牙齿处拍手,在重复了游戏规则后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只有亮亮小朋友仍在小牙齿处拍手,我告诉他下课后我俩再单独交流。下课后我才理解他对音乐重音的诠释方式:小牙齿处轻拍手,大牙齿处重拍。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八
在《胖石头》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演出中,胖胖没有扮演公主,没有扮演王后,也没有扮演七个小矮人中的任何一个,直到最后一个演员出场,爸爸妈妈也没有发现胖胖的影子。演出完后,胖胖问,她演得好不好,爸爸妈妈奇怪的问她演得什么角色,胖胖回答说:“我演的是一块大大的胖石头……”
当故事讲到这里时,孩子们的表情会出现不屑一顾的样子,感觉到胖胖演的角色很低下,不是主角,没什么了不起的。最后在听到胖胖的爸爸妈妈表扬胖胖演得好,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为胖胖鼓掌时,才有点了解胖胖演的胖石头的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是也非常的重要,胖胖在表演时非常的卖力,非常的认真,是应该值得表扬和学习的。虽然孩子们在活动中,都想自己成为活动的主角,但是。主角永远只有一个或者是那么极其少数的几个人,怎样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去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要对孩子加以引导的。
在这个故事中的胖胖的爸爸妈妈就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老师和家长所学习的,当他们听到孩子说自己演了一块一动也不动的石头时,没有表现出失望的样子,而是胖胖爸爸这样说:“噢,我看见了,一块很大很大的胖石头,白雪公主躺在上面很长很长时间,胖石头一动都没动。”妈妈也说,胖石头演得真好,不能讲一句话,不能动一动,真是不容易,大家都在为胖石头鼓掌。
是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核心,是爸爸妈妈手里的宝,心头的肉,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那是众星捧月,无论如何都是每时每刻的主角。这个主角,谁也不会跟他抢戏,无论是精彩抑或糟糕,总会有人台前幕后的奔波。他的出现如此神奇,他的演出如此曼妙多姿,让我们时时刻刻享受这个主角带来的七彩人生。
但是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客观的清醒地认识到主角永远是少数,更多的是平凡的配角,在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同时,也有必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认真,投入都值得欣赏。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九
又一次的活动结束了,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感触颇深,我们都知道,在早期阅读之中,绘本阅读越来越被人重视,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增长。于是在本次活动中,我选取了《蚯蚓的日记》作为大班绘本教学的内容原因一是大班的孩子对记日记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尝试记录气象日记或是简单的生活日记;二是大班的孩子在观察、猜测、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急切地需要有一个表现的舞台。而《蚯蚓的日记》中的内容诙谐、幽默,以日记的形式,寥寥几句话可以引发孩子的无限遐想。因此,在选材方面,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比较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的。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安排小朋友们进行了准备活动。在准备中,我事先让孩子观察了蚯蚓,对蚯蚓的形态、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也有记日记的基础,这些知识经验的准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孩子们人手一本书是区分于绘本阅读和看图讲述的'重要标志,多媒体对个别画面的展示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便于我对孩子的引导。
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每一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各个小环节之间也存在着递进关系,比如第一篇日记在小结的时候是教师小结的;第二篇日记是教师引导个别幼儿进行小结;第三篇日记是幼儿之间相互倾听,进行小结。
在教学活动中,我还是比较注重细节的。例如在观察第一篇日记的时候,我不仅引导孩子对孩子的表情、动作进行观察,发现孩子们害怕的心理,而且也引导孩子对蚯蚓这个主角的表情进行了观察,发现它的得意之后,让孩子们猜测蚯蚓在想什么,从而感受蚯蚓的调皮。又如第三篇日记中,我不仅让孩子们观察画面,进行猜测蚯蚓妈妈、姐姐的想法,还将情感也进行了提升:每一个妈妈都最爱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美的!对孩子的礼仪也进行了教育:要尊敬别人,不能嘲笑别人。通过这些细节的关注,充分挖掘了教材各方面的教育意义。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我没有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大胆积极发言情绪,让孩子一开始处于紧张、放不开的状态,即使觉得好笑也没有笑出来;又如给孩子们自由阅读的时间太少,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整个场面比较热烈,甚至到接下来的表达中,孩子们都很愿意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日记,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匆匆掐掉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再如对于绘本,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我在这个活动中充分让孩子了解了日记的基本形式,却忽略了对绘本的感受,《蚯蚓的日记》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诙谐、幽默的,而在活动中孩子们发笑的频率却不是很高,可见,我在引导中偏重了知识,而忽视了情感。
试教了很多次,也出现了很多状况,我感觉自己对绘本教学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略有所知,正努力探索更多,虽然本次活动结束了,但是对绘本教学的研究还刚刚开始。我相信绘本能带给孩子很多,也能带给老师很多!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
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让孩子们去入厕,我总能发现她们没有拧紧水龙头,本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保护、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认识水的特征及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熟悉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探索欲望。
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重要性,能够节约用水,所以我选择《来玩水》来开展这次活动。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三点:
1、在游戏中感知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及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这三点目标基本达到,感觉还是比较好。
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我准备了装水大脸盆1个,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种小石子、小玩具。这些玩具都是来自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很感兴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备一个大脸盆,担心多个看不过来,可只有一个大盆,全班幼儿太拥挤了,场面有点混乱,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看,所以这点没有考虑好。
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玩水,对水特别感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兴趣很高。
2、我在让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时候,有水洒在地上,而我没有急于干涉,只是在观察,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这样才能使幼儿自主探索动性时欲得到满足。
3、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向空杯子里倒,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水是动的,他们不会说水是流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在以后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篇十一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可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提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教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可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待,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欢乐、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可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教师或是家人需要练习。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仅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99.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可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可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本事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可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教师喂,即便教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教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教师也总是给予他异常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本事的发展都稍稍提高,可是吃饭仍需要教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教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教师喂,可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我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教师主动笑眯眯的叫教师好,园里的教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提高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可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明白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__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可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教师的称赞,还是对教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教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教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教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所以,我会练习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平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点好都期望教师看见,而教师的称赞正是教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情景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平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教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所以,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平,对于她也不公平。教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提高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应当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应当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教师有一点困难,可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