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实用11篇)

最新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8 05:53:04
最新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实用11篇)
时间:2023-10-08 05:53:04     小编:雨中梧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一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多种不同的日历。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xx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二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手”字以及手的发散字,引起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2.通过感受知道“手”是很灵活的、引起幼儿发散思维。

活动实录

“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你们喜欢吗?”谜语:一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小朋友抢着回答说:“这是手。”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有很多用处,你们看看老师两只手在做什么?(老师做手影游戏:小鸟飞,小朋友愉快的跟着老师一起做)。

做手影游戏真有趣,以后有机会我们在做好吗?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看一个小袋子,袋子里面有许多小东西,请小朋友把手伸进去摸一样东西,先讲出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在摸出来看看是不是这样东西。(小朋友争着上来摸出了喜乐瓶、小铃铛、铅笔等等物品)为什么我们的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东西呢?小朋友说:“那是因为我们的手很灵活,很敏感。”

老师出示手的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汉字手字)那么,这个手字是怎么么写的呢?为什么手要这样写呀。(有一个小朋友说,因为手字很象一个手)(当老师拿出一个“拿”字)为什么这个字下面有一个手字?(小朋友抢着说,拿东西要用手,所以拿下面有一个手字底)

老师相继出示“打、扶、扔”教小朋友认这几个汉字,然后问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朋友说旁边都有一个提手旁,然后请小朋友做“打、扶、扔”的动作。问:为什么都用提手旁,小朋友说:因为这些字都是手的动作。为什么提手旁是这样写的呀,胡启浩小朋友说的真好,他说提手旁就是一个手字少了一撇,这些动作都是用手做的.,所以就用了这个提手旁。

接下来老师又出示了“拇、指”两个拼字,问,你们认识吗?这就是我们的大拇指、小拇指的拇指两个字,他们是用提手旁和母旨的发音合并成一个字。然后出示提手旁的若干拼字,谁认识这些字,请小朋友自己读,不认识老师教。使小朋友看出这就是拼字。小朋友很高兴想拼字。

我们还有许多提手旁的字,以后在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学拼字好吗?

结果分析

由于应用了猜迷语,手摸物品,运用手的感觉猜出物品名称和手影游戏的综合手段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引起了幼儿的学习趣兴。通过手的形象和手的动作,理解提手旁字的意义。老师运用形象的拼字游戏,激发小朋友学习汉字趣兴和拼字的积极性。通过游戏使幼儿快速的认识许多汉字。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五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1、游戏: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数字的结合。

(2)为什么9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0,一会儿又喜欢0呢

如果0在数字1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

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

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

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

你们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

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几何图形。

2、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

2、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许多朋友要来祝贺。你们看!它们是谁?(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3、师: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圆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1、捉迷藏三角形虽然没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找图形并填表格。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戏1、变魔术现在齐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小图形娃娃来。

(1)变魔术(大图形变小图形)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变成哪些小图形?

(1)拼贴(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用什么图形拼成什么送给正方形、圆形娃娃。

三、活动结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圆形娃娃要回家了,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它们吧!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几何图形,自愿组合几何图案。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七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时,所以单独安排了这一节课。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所定的教学设想,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一、熟悉生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创设情境,国庆节就要来临了,各族儿童正在欢庆国庆节呢!让学生数图中小朋友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通过参与看图数一数、动手摆一摆、看数说一说、照着写一写等学习活动,经历了初步感知物操作——实际应用——临摹写数等认识数10的过程。

教学设计

注意突出10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帮助学生理解10的含义,初步形成10的概念。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既渗透10可作为计数单位,又突出可以2个2个、5个5个地计数,建立按群计数的观念;通过读数和写数,引导学生掌握0—10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和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所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题图上,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然后从中抽象出数10。这样的设计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八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在学会看整点的基础上,学会看半点。

2.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ppt课件

1.猜谜:一张大圆脸,有腿没有嘴,有腿会走路,没嘴会说话。(时钟)

2.出示圆形时钟,让幼儿观察钟面。师: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师: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的?(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加深巩固)

3.在熟悉时针和分针的基础上,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看课件)

(1)师: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可简单讲述故事大意)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就像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课件拔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分针(兔子)跑得快,时针(乌龟)跑得慢。

(2)小结:在龟兔赛跑故事中,虽然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路程是一样的。在钟表上,虽然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时间是一样的。

4.复习整点,认识半点。

(1)出示课件,认识时间,复习整点。

提问: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看课件,你知道这是几点吗?你发现了什么?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

师总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12点除外。)

(3)复习巩固。(看时钟认半点)

5.分组活动。

(1)第一组:游戏我的一天。

请46人站成一排,教师举起钟面让坐着的幼儿看钟上的时间一起大声报时,如早上6点半,站着的幼儿就做起床动作。依此方法继续游戏(早上8点上幼儿园,下午5点离园,晚上9点睡觉等)。

(2)第二组:按要求拔钟。

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时钟拔出相应的时间,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3)玩游戏我说你拨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相互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6.听小故事,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我的体会:我认为每一次活动结束,教师都应该针对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反思,提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而且幼儿园的一课多研会出许多优秀的教育活动,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在目标的定位上怎么样就准确、活动的重难点把握等,这些意见都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反思确实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话,那无疑会锦上添花。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很棒,那么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平面图形,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到大家,那么下面这个平面图形大家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梯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导入课题:认识梯形)。

1、多媒体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图片,红色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

2、小组合作,想办法自己做也个梯形,在小组里交流。

3、师:各小组做的非常好,拿出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以前学过的平行

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板书(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师:再拿出刚才做好的梯形,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距离?想一想,怎样画出线段再测量梯形的各条边都有自己的名称。

5、请先阅读课本第47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并观察右边图,说一说梯形各边的名称及梯形的高。

上底

下底

6、师:出示一个等腰梯形跟我们做的梯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两腰相等)

7、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量一量书上47页中间的那个梯形。我们把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梯形,包括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和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再出示一个梯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梯形的兴趣。接着出示四幅生活中的梯形,让学生对梯形有个初步的感知,到导入课题;其次,让学生通过想办法做一个梯形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发现并总结梯形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先通过量出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联系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初步认识梯形的高,并揭示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的含义;在让学生量出书上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通过比较,认识等腰梯形。最后通过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巩固新知。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十

1、能以不同方向为起点,认识10以内的序数。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在序列中的位置。

能以不同方向为起点,认识10以内的序数。

把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在序列中的位置。

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椅子排成横排。

方向箭头标记卡、伴奏音乐、教师演示板、幼儿操作板、

油画棒等。

(场外发好入场券带领幼儿进入会场)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请小朋友拿着手上的入场券按照座位号,安静有序的坐到位置上。

小结:入场券上的座位号能帮助我们找到对应的位置,保持会场秩序。

二、游戏互动,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幼儿坐好后,和幼儿一起活动活动吧!)

请第一排的小朋友拍手一号的小朋友踏脚。

三、操作练习,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巩固对左右概念的认知,在操作过程中达到目标1。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两只手伸出来会变成什么呢?

(出示ppt让幼儿认识这些鸟从哪个方向来)

小鸟们在森里里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你们看,小鸟的家多美呀!**鸟住在什么哪里?(例如:**鸟住在从左往右数第一层的第*号)

--依次提问其他小鸟的位置,引导幼儿说完整,巩固对序数的认知。

师:这里环境优美,把附近的小鸟都吸引过来了。这些小鸟应该住在哪个房间里呢?让我们跟着老师的图卡帮助鸟儿们吧!

--出示提示卡,引导幼儿完成两张图卡,其余三张图卡粘贴在黑板上,鼓励幼儿自己完成。

四、音乐节奏游戏,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师:小鸟们,多么开心呀!谢谢大家帮助它们找到家,为了感谢大家,小鸟们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只要按照小鸟们的房间位置来打节奏,就可以为好听的音乐伴奏了。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了很多关于序数的游戏,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用到序数,你们在哪儿见过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的序数,然后看图。)

请小朋友回去后,看一看你们家的家庭住址或找一找有关序数的内容,回来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的认识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能基本看懂企鹅的步骤图,并且尝试自己探索折叠企鹅。

2.能在折企鹅的过程中体验折纸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运用正确的方法独立折出企鹅的脚。

活动难点:

能够自己独立正确的折出企鹅的外形。

活动准备:

彩色正方形纸、勾线笔、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学企鹅走路出场。小朋友,谁来了呀?你觉得企鹅长的怎么样?

2.教师出示企鹅,可是我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我不快乐啊。

3.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企鹅好吗,让他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幼儿尝试

1.教师出示步骤图,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企鹅是怎么折出来的吧。

2.引导幼儿认真看步骤图,请个别幼儿说说你能看懂哪几步,是怎么折的呢?请个别简单说说。

3.幼儿尝试自己看步骤图折纸。(要求折纸时,每一个角、边都要对齐,每条折线都要抹平)

4.幼儿结束尝试。幼儿说出在折纸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全体幼儿看教师演示,并自己折纸

1.有的小朋友在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现在看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我们要快一点帮企鹅找到好朋友,所以要仔细看哦!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折企鹅给幼儿看(给企鹅画上眼睛)。

3.请幼儿说折纸时要注意些什么。

4.幼儿折纸,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5.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用多余的纸教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很多小朋友都把企鹅的朋友折好了呢!现在我请每组幼儿推选出自己组上最美的企鹅,黑板上展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的企鹅吧,幼儿自由欣赏。

3.小朋友们真棒,企鹅有好多朋友了呢,带上你的企鹅来和他做好朋友吧!

课后反思:

这节折纸课上下来,我感觉幼儿对企鹅很感兴趣,在自己探索自由折叠的时候幼儿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能把自己的想法折出来。在让他们把遇到的困难说出来的.时候幼儿们踊跃举手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我量词用的不到位,说成了一个企鹅,应该是一只企鹅。还有就是有的幼儿头部不是很会折,在头部我示范的时候还可以再清楚些。总体来说最后完成作品的效果还是较好的。

小百科:企鹅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在陆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