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一
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壮大数字经济主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7-9月,由市政协副**林月和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民意恳谈等形式,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
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等7大类23个中类,前三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后四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产业数字化,具体分为融合型数字经济、效率型数字经济、新生型数字经济和福利型数字经济等四类。融合型数字经济的代表业态有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52亿元,占gdp比重12.6%,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33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7.7%;实现工业增加值77.1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0%,占比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单位数和增加值总量分别占温州市的60.0%和51.0%。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行业集中明显
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我市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5个中类行业,属于乐清传统的主导行业,行业集中明显。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335家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其中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118家,占35.2%;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87家,占26.0%;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52家,占15.5%;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31家,占9.3%;电子器件制造业23家,占6.9%。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研发产出较好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效好于规上工业。2020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研发费用5.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占比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69.6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46.6%,高于规上工业6.8个百分点。产品的更新带来效益的增加,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
通过“技改新八条”、传统技改和两化融合项目合并备案等举措,加大对智能化技改的扶持力度。同时,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县域经济特点,着力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了乐清市数字化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有35家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并已完成系统初步审查。
二、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产业层次不高,能级不强
1.主要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中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等基础配套类行业,产品结构多处于中低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以低压电器为例,大体上分为四代,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国际巨头已开发出具有网络化、可通信等功能的第四代产品,我市企业却仍以生产二代产品为主,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第三代产品占比较低,第四代产品更少。正泰、德力西虽然在规模上可以与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品牌相当,但产品仍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利润率低于中高端市场。在智能电网产业方面,我市近年来在信号和数据采集、传输、控制、嵌入式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等技术的应用积累不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企业较少,与国内同样从中压设备崛起后进入配电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上海思源电气、石家庄科林电气、江苏大烨智能、南京大全等企业对比,还有不少差距。
2.新兴制造业集聚不足外迁严重。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仅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08.3亿元的2.8%,集成电路、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硬件等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数字新兴产业的外迁现象也非常突出。如上市公司金卡智能早将经营主体搬迁到杭州,万控、曼德瑞等优质企业搬迁到了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还有一些企业虽在我市有生产基地,也因各种原因依托外地工厂生产智能化产品,如浙江力夫自控技术公司在乐清生产传统的压力开关等产品,而在杭州设立的关联企业则生产更为高端的电子传感器类产品。
3.配套产业链本地化标准化不够。我市智能重合闸、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智能电器产品的关键零部件、软件绝大部分来源于外地或者进口,存在严重“卡脖子”现象,整机厂商利润微薄。2020年,我市在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点的排摸中,梳理出了40家企业共140条可能存在断链断供的风险点,主要涉及国外进口的高端单片机芯片、晶振、电源芯片、铝电解电容、存储器、光耦和新材料。如正泰仪器仪表生产智能电能表、燃气表所需的晶振、贴片电容需要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一些非电气行业类如半导体、传感器、柔性线路板等企业缺乏配套企业支撑,所有环节、元器件都是由本公司生产或外地供应商提供,生产成本较高。此外,我市电器配套企业没有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数据库,生产的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不高,同一家企业同一个型号产品都会出现尺寸不一情况,容易导致自动化设备卡机,达不到智能制造精度要求。
4.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基本以传统的电影院和快递服务为主。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仅13家,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营业收入仅占温州的1.8%,同比增长2.3%,低于温州5.1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虽增加到14家,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但是营业收入最大的还是一家总部回归企业,目前仅开票,还未对本地数字经济服务业产生带动效应。在建的云谷大数据中心、京东云区域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后,虽然可以带动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但是全市至今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本土企业,无法有效支撑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基础支撑条件缺乏,创新要素供给不足
1.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不足,创新基础不牢。我市企业“人才难引、引进难留”现象仍然突出,科技人才总体数量较少,特别是智能电器、智能电网等企业所需的从事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主站软件、芯片、载波模块、线路板等方面的研发人才尤其紧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虽以“科创飞地”等形式积极融入长三角,但是仍然处于创新的“困难高地”,承接“溢出效应”并不强,至今还没有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层级低,省级认定机构仅占17%,一半以上为乐清市级认定机构。
2.区域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生态有待改善。我市企业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率低。截至2019年末,全市累计发明专利4341件,仅占专利总数的7.1%。同时,我市区域内的技术研发共享资源机制不完善,技术专利在区域产业链内传导不够流畅,集群效应发挥不明显。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被本地企业模仿快,很多企业因此也不得不将新产品的研发放在外地,额外的增加了企业成本。当遭遇专利侵权时,又碰到维权时间长、维权费用高、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大大挫伤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还有企业认为,我市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低于温州中院,导致其选择在温州起诉。
3.科创平台带动效应不强,运行机制不畅。我市虽已建立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科技飞地,但在助推我市传统电气等产业转型升级上,作用发挥还不到位。以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为例,虽已建成配套功能设施,但其功能发挥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难以与各高校形成联动,缺乏与大平台机构职能相匹配的沟通协调机制,还未成就真正的“独角兽”企业。而反观宁波的慈溪市,中科院慈溪医工所是其率先引进的综合科创平台,该所与企业共同研发医疗器械,使一批像“广慈医疗”一样的生命健康企业扎根慈溪,在数年之间就获得了快速成长。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慈溪经济新亮点,2018年实现产值101.6亿元,成为继三大传统行业后,又一个产值迈入“百亿俱乐部”的行业。
4.扶“小”帮“微”力度不够,扶持政策知晓度不高。一些企业反映,我市在扶幼、扶小、扶微助推科创企业成长方面力度不够,如我市2019年对257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研发后补助4600多万元,但是该项补助资金的申请对象必须是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创企业享受不到该政策。还有企业反映,我市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的,按照共同研发设备销售价15%给予技术改造企业补助,但是该优惠政策在我市工业企业中知晓度并不高,导致我市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的中小企业的营业额中本地市场所占比例反而不高。
(三)工业互联网落地困难,三大掣肘突出
1.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高。我市大量设备尤其是中小企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加装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部件等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联接,导致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在信息化软件方面,因我市中小企业较多,大部分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的产品价格对企业而言普遍较高。在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先投入巨大资金承担改造费用,是许多企业想要改造却迟迟不改的重要原因。如,2019年我市一家电器公司投资300万对车间和仓库现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但也仅仅只完成了全厂生产区域20%的改造任务,由于短期投资回报率相当不理想,而后续投资还需要支付信息化规划设计费用、咨询费、项目实施费、后期系统维护费等大量费用,导致企业犹豫不决。还有企业反映,我市按第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提升试点项目整体投入的6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而各个企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软件应用等实际投入差异很大,建议应按企业实际投资额实行更加科学的梯次补助政策,并合理设定各梯次补助封顶金额,提升企业积极性。
2.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体经济全要素连接枢纽、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但是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目前有乐清智能装备云、电气行业云两个区域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前者刚正式上线,目前仅2家试点企业,后者仅9家试点企业应用,平台商业成熟度低,难以更好服务本地的企业。此外,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同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滞后,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研发应用需要完善的5g网络支持,但是我市存在站址难以获取、高速光纤铺设遇到管道瓶颈等问题,极大影响5g网络建设进程。
3.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够。目前,我市一些企业只完成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只是达成工业互联网目标中的小小一环,还有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s(制造执行)、wms(仓库仓储管理)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才能保障企业工业互联网的顺利运营和开展业务。如德力西集团曾陆续投入4000万元来完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改造,在2012年实现erp的上线运营,直到2019年和2020年才陆续安排公司内部的plm、mes、wms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的辅导上线。同时,已完成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企业反映,仍存在信息系统之间、机器设备之间、信息系统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严重不足等问题,或者只能实现部分装配车间的制程过程与mes、wms、erp的信息化集成互联,仍处于局部推广阶段,未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智能工厂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专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军国产替代
1.建立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建议我市设立智能电器产业年度重点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制订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第三代、第四代低压电器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抢占中高端市场,加快实现国产替代。如对已经研发和推广新产品的企业,要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对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给予奖励;对通过指定检测机构的试验产品给予一定补贴;对年度重点新产品获得国网、南网首次挂网或中标突破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以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接插件为重点,推动传统电子产业提档升级。
2.精准布局新兴制造业。借鉴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设立阿里云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做法,在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柳白新区开辟专门的新兴产业工业园区,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专门建立新兴制造业重点项目库,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实施监测,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等重点指标,建立以功能区为主体、职能部门为业务指导的联动服务工作机制,精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3.补强智能电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智能电器供应链空缺环节的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专业园区,加强龙头企业对配套产品质量把控,带动整个电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提升。
4.大力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参照“科技飞地”做法,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实行双线、离岸的模式,问题收集在本地,技术研发在外地,更快更好地服务我市本土制造业数字化智造。同时培养本地几家信息服务企业,着重于数字化改造后日常维护能力建设,为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为优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二)营造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创新土壤
1.强化创新财政政策供给。建立统一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解决科技资金投入分散、重复交叉等突出问题。对数字经济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采取事前引导、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对成果转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对于主要生产基地在我市的企业,在域外设立的关联研发机构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我市政策红利。
2.营造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支持,成立中国乐清(电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辟集快速确权、快速授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直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绿色通道”,并向研发机构提供专利申请指导。建立完善我市包括商标、专利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奖励制度,合理裁定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保护市场主体的诉讼权益。
3.建立实体化市场化科创平台。借鉴宁波慈溪等地经验,招引科研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有效推动科创大平台实体化运作。同时,参照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推动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融合,理顺我市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一些科创平台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提速加档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塑产业新动能
1.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专属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引导中小企业“借网”加快转型。经信等部门牵头打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供需渠道,以“团购”形式降低单个企业软硬件采购成本。
2.**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平台掣肘。借鉴嘉兴经验,以开放的市场,吸引国内优秀云服务商加大在乐清的产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电器、电子元件、工具行业云平台,将软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共享到平台,供有需求中小企业使用,解决目前云产品不丰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便利化的专业服务。对于经省认定,且吸纳、服务本地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数量的云平台,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打通“最多跑一次”的通信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在5g建设中优先利用公共资源空间等,帮助通信运营商加快5g网络nb-iot窄带物联网、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借势推动中小企业兼并重组。以实施工业互联网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出台企业因兼并重组产生的纳税、过户费用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电器、电子行业内创新能力强、效率高、管理水平先进的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窘境,提速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形成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二
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壮大数字经济主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7-9月,由市政协副主席林月和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民意恳谈等形式,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等7大类23个中类,前三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后四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产业数字化,具体分为融合型数字经济、效率型数字经济、新生型数字经济和福利型数字经济等四类。融合型数字经济的代表业态有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52亿元,占gdp比重12.6%,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33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7.7%;实现工业增加值77.1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0%,占比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单位数和增加值总量分别占温州市的60.0%和51.0%。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行业集中明显
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我市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5个中类行业,属于乐清传统的主导行业,行业集中明显。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335家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其中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118家,占35.2%;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87家,占26.0%;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52家,占15.5%;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31家,占9.3%;电子器件制造业23家,占6.9%。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研发产出较好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效好于规上工业。2020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研发费用5.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占比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69.6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46.6%,高于规上工业6.8个百分点。产品的更新带来效益的增加,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
通过“技改新八条”、传统技改和两化融合项目合并备案等举措,加大对智能化技改的扶持力度。同时,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县域经济特点,着力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了乐清市数字化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有35家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并已完成系统初步审查。
(一)核心产业层次不高,能级不强
1.主要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中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等基础配套类行业,产品结构多处于中低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以低压电器为例,大体上分为四代,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国际巨头已开发出具有网络化、可通信等功能的第四代产品,我市企业却仍以生产二代产品为主,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第三代产品占比较低,第四代产品更少。正泰、德力西虽然在规模上可以与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品牌相当,但产品仍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利润率低于中高端市场。在智能电网产业方面,我市近年来在信号和数据采集、传输、控制、嵌入式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等技术的应用积累不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企业较少,与国内同样从中压设备崛起后进入配电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上海思源电气、石家庄科林电气、江苏大烨智能、南京大全等企业对比,还有不少差距。
2.新兴制造业集聚不足外迁严重。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仅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08.3亿元的2.8 %,集成电路、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硬件等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数字新兴产业的外迁现象也非常突出。如上市公司金卡智能早将经营主体搬迁到杭州,万控、曼德瑞等优质企业搬迁到了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还有一些企业虽在我市有生产基地,也因各种原因依托外地工厂生产智能化产品,如浙江力夫自控技术公司在乐清生产传统的压力开关等产品,而在杭州设立的关联企业则生产更为高端的电子传感器类产品。
3.配套产业链本地化标准化不够。我市智能重合闸、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智能电器产品的关键零部件、软件绝大部分来源于外地或者进口,存在严重“卡脖子”现象,整机厂商利润微薄。2020年,我市在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点的排摸中,梳理出了40家企业共140条可能存在断链断供的风险点,主要涉及国外进口的高端单片机芯片、晶振、电源芯片、铝电解电容、存储器、光耦和新材料。如正泰仪器仪表生产智能电能表、燃气表所需的晶振、贴片电容需要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一些非电气行业类如半导体、传感器、柔性线路板等企业缺乏配套企业支撑,所有环节、元器件都是由本公司生产或外地供应商提供,生产成本较高。此外,我市电器配套企业没有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数据库,生产的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不高,同一家企业同一个型号产品都会出现尺寸不一情况,容易导致自动化设备卡机,达不到智能制造精度要求。
4.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基本以传统的电影院和快递服务为主。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仅13家,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营业收入仅占温州的1.8%,同比增长2.3%,低于温州5.1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虽增加到14家,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但是营业收入最大的还是一家总部回归企业,目前仅开票,还未对本地数字经济服务业产生带动效应。在建的云谷大数据中心、京东云区域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后,虽然可以带动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但是全市至今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本土企业,无法有效支撑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基础支撑条件缺乏,创新要素供给不足
1.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不足,创新基础不牢。我市企业“人才难引、引进难留”现象仍然突出,科技人才总体数量较少,特别是智能电器、智能电网等企业所需的从事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主站软件、芯片、载波模块、线路板等方面的研发人才尤其紧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虽以“科创飞地”等形式积极融入长三角,但是仍然处于创新的“困难高地”,承接“溢出效应”并不强,至今还没有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层级低,省级认定机构仅占17%,一半以上为乐清市级认定机构。
2.区域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生态有待改善。我市企业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率低。截至2019年末,全市累计发明专利4341件,仅占专利总数的7.1%。同时,我市区域内的技术研发共享资源机制不完善,技术专利在区域产业链内传导不够流畅,集群效应发挥不明显。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被本地企业模仿快,很多企业因此也不得不将新产品的研发放在外地,额外的增加了企业成本。当遭遇专利侵权时,又碰到维权时间长、维权费用高、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大大挫伤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还有企业认为,我市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低于温州中院,导致其选择在温州起诉。
3.科创平台带动效应不强,运行机制不畅。我市虽已建立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科技飞地,但在助推我市传统电气等产业转型升级上,作用发挥还不到位。以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为例,虽已建成配套功能设施,但其功能发挥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难以与各高校形成联动,缺乏与大平台机构职能相匹配的沟通协调机制,还未成就真正的“独角兽”企业。而反观宁波的慈溪市,中科院慈溪医工所是其率先引进的综合科创平台,该所与企业共同研发医疗器械,使一批像“广慈医疗”一样的生命健康企业扎根慈溪,在数年之间就获得了快速成长。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慈溪经济新亮点,2018年实现产值101.6亿元,成为继三大传统行业后,又一个产值迈入“百亿俱乐部”的行业。
4.扶“小”帮“微”力度不够,扶持政策知晓度不高。一些企业反映,我市在扶幼、扶小、扶微助推科创企业成长方面力度不够,如我市2019年对257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研发后补助4600多万元,但是该项补助资金的申请对象必须是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创企业享受不到该政策。还有企业反映,我市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的,按照共同研发设备销售价15%给予技术改造企业补助,但是该优惠政策在我市工业企业中知晓度并不高,导致我市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的中小企业的营业额中本地市场所占比例反而不高。
(三)工业互联网落地困难,三大掣肘突出
1.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高。我市大量设备尤其是中小企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加装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部件等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联接,导致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在信息化软件方面,因我市中小企业较多,大部分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的产品价格对企业而言普遍较高。在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先投入巨大资金承担改造费用,是许多企业想要改造却迟迟不改的重要原因。如,2019年我市一家电器公司投资300万对车间和仓库现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但也仅仅只完成了全厂生产区域20%的改造任务,由于短期投资回报率相当不理想,而后续投资还需要支付信息化规划设计费用、咨询费、项目实施费、后期系统维护费等大量费用,导致企业犹豫不决。还有企业反映,我市按第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提升试点项目整体投入的6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而各个企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软件应用等实际投入差异很大,建议应按企业实际投资额实行更加科学的梯次补助政策,并合理设定各梯次补助封顶金额,提升企业积极性。
2.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体经济全要素连接枢纽、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但是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目前有乐清智能装备云、电气行业云两个区域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前者刚正式上线,目前仅2家试点企业,后者仅9家试点企业应用,平台商业成熟度低,难以更好服务本地的企业。此外,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同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滞后,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研发应用需要完善的5g网络支持,但是我市存在站址难以获取、高速光纤铺设遇到管道瓶颈等问题,极大影响5g网络建设进程。
3.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够。目前,我市一些企业只完成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只是达成工业互联网目标中的小小一环,还有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wm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才能保障企业工业互联网的顺利运营和开展业务。如德力西集团曾陆续投入4000万元来完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改造,在2012年实现erp的上线运营,直到2019年和2020年才陆续安排公司内部的plm、mes、wms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的辅导上线。同时,已完成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企业反映,仍存在信息系统之间、机器设备之间、信息系统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严重不足等问题,或者只能实现部分装配车间的制程过程与mes、wms、erp的信息化集成互联,仍处于局部推广阶段,未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智能工厂水平。
(一)专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军国产替代
1.建立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建议我市设立智能电器产业年度重点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制订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第三代、第四代低压电器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抢占中高端市场,加快实现国产替代。如对已经研发和推广新产品的企业,要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对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给予奖励;对通过指定检测机构的试验产品给予一定补贴;对年度重点新产品获得国网、南网首次挂网或中标突破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以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接插件为重点,推动传统电子产业提档升级。
2.精准布局新兴制造业。借鉴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设立阿里云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做法,在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柳白新区开辟专门的新兴产业工业园区,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专门建立新兴制造业重点项目库,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实施监测,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等重点指标,建立以功能区为主体、职能部门为业务指导的联动服务工作机制,精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3.补强智能电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智能电器供应链空缺环节的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专业园区,加强龙头企业对配套产品质量把控,带动整个电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提升。
4.大力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参照“科技飞地”做法,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实行双线、离岸的模式,问题收集在本地,技术研发在外地,更快更好地服务我市本土制造业数字化智造。同时培养本地几家信息服务企业,着重于数字化改造后日常维护能力建设,为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为优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二)营造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创新土壤
1.强化创新财政政策供给。建立统一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解决科技资金投入分散、重复交叉等突出问题。对数字经济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采取事前引导、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对成果转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对于主要生产基地在我市的企业,在域外设立的关联研发机构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我市政策红利。
2.营造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支持,成立中国乐清(电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辟集快速确权、快速授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直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绿色通道”,并向研发机构提供专利申请指导。建立完善我市包括商标、专利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奖励制度,合理裁定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保护市场主体的诉讼权益。
3.建立实体化市场化科创平台。借鉴宁波慈溪等地经验,招引科研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有效推动科创大平台实体化运作。同时,参照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推动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融合,理顺我市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一些科创平台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提速加档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塑产业新动能
1.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专属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引导中小企业“借网”加快转型。经信等部门牵头打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供需渠道,以“团购”形式降低单个企业软硬件采购成本。
2.破解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平台掣肘。借鉴嘉兴经验,以开放的市场,吸引国内优秀云服务商加大在乐清的产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电器、电子元件、工具行业云平台,将软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共享到平台,供有需求中小企业使用,解决目前云产品不丰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便利化的专业服务。对于经省认定,且吸纳、服务本地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数量的云平台,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打通“最多跑一次”的通信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在5g建设中优先利用公共资源空间等,帮助通信运营商加快5g网络nb-iot窄带物联网、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借势推动中小企业兼并重组。以实施工业互联网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出台企业因兼并重组产生的纳税、过户费用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电器、电子行业内创新能力强、效率高、管理水平先进的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窘境,提速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形成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三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四
为深入贯彻****x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作出的一系列工作要求,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将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项监督作为今年履职的重头戏。x月,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下发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对专项监督作出部署。x月,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参与者****多人次,征集**x条意见和建议。x月,分别听取x个政府部门情况汇报,组织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x余人视频听取数字经济专题讲座。x月,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等**余人组成专项调研监督组,分六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认真听取当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x多位人大代表、企业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现将形成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年省委作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市数字经济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数字**建设规划(2018-2022年)》、《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5g、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构建比较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市县两级财政三年统筹上百亿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加大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三是着力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栽树工程”,成功引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家共建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高,引进全职院士**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业人才**名,省领导型创新创业团队**个。
(二)突出关键领域,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突重点。数字赋能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家,居全国城市首位。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建成一批数字化产业集群,2019年,全市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产业实现产值分别同比增长**%和**%。二是补短板。积极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提高软件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三是抓龙头。全面深化与华为的战略合作,****产业园正式开园,着力打造基于**计算的千亿级5g产业集群,**为总部的“**”服务器实现首发首用。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提升制造产业、港航物流、内外贸易、商业零售、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三)加快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新变革。一是工业数字化成效凸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占全部技改项目的**%以上,全市骨干企业装备数控率超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超过**%,2019年,全市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数字化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高于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x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多点支撑、多极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x个,国家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x个。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前列,网络零售额和居民网络消费额快速增长,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和**%,年均增幅都在**%以上。三是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以建设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数字平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全市建成****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吸纳农村就业人员x万人。
(四)打造数据平台,拓展政务新优势。一是政府数字化加快推进。在中国社科院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报告》中,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在**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一证通办”省和市定事项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实现**x%。二是数据共享逐步提升。建成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数据交换覆盖面,实现全省范围内批量数据传输交换,落实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数据共享取得新的进展,共享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数字化治理不断拓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深化“无证明办事城市”建设,拓展数字化治理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各级政府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效果逐步显现。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数字经济体实力不强。从总量看,2019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x亿元,与**的****亿元差距明显。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低于全省x.x个百分点,低于****个百分点。从占比看,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x%,远低于****%的占比。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x.x%,低于全省x.x个百分点,落后****.x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五位。从户均看,特别是数字经济服务业,我市企业户均资产规模、户均收入、户均利润分别仅为**的**.x%、**.x%、**.x%,企业实力明显偏弱。从效益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落后全省x.x个百分点,居全省第x位;利润总额增速落后全省x.x个百分点,居全省第x位;亩均税收落后全省**.x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第七位。从区域看,工业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于余姚、北仑,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和鄞州,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区域间数字化改造不平衡,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够高。
(二)数字产业化培育滞后。一是优势企业严重缺少。**数字服务业已经形成以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依然以传统的基础电信、广告服务和数字应用为主,缺少新兴领军行业。**前三强的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单个行业都超过**数字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数字服务业总营业收入不足**的x%。二是软件开发短板突出。2019年,我市实现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为**的x/x、**的x/x、**的x/x,**的x/x,**和**的x/x,居副省级城市第**位。服务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软件开发运营服务企业处于起步培育和产品推广应用阶段,尚未形成较强的集群效应。三是电子商务创新不足。网络零售总额虽位列全省第三,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居全省第x。作为制造业强市,产品电商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x.x%,居全省第x位。市场主体传统营销模式有待提升,特别对推进电商直播、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三)产业数字化力度不足。一是带动作用弱。**制造业体量大于**,但数字制造业却弱于**。2019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相当于**的**.x%,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业增加值仅为**的**.x%。数字化对制造业整体拉动作用不够显著,与**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转型意愿弱。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对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认知不够,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数字技术投入大、风险高、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技术支撑弱。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的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充分,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反映,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服务的平台和服务商偏少。
(四)数字化技术创新乏力。一是人才制约极为突出。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人才经济。在当前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引进难,应用型操作型技工缺口大。高层次人才“招引留用”环境不如其他同类城市。以软件业为例,从业人员占全省**.x%,远低于****.x%的占比。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数字化改造整体规划型人才和系统运营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科研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x.x%,低于全省x.x%的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仅为**的**.x%。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性、基础性技术成果少。三是核心技术攻克艰难。近年来引进多家数字经济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突破,但在甬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等科技创新“重器”少,后续支撑力和原动力不够。领军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高端装备、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存在较大的“卡脖子”风险。
(五)治理数字化亟待提升。一是政策数字化未能有效发挥。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逐步形成政策治理数字化,但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稳定性还不够强,特别是迭代式开发和“数字工地”等有些服务平台缺少相应支持政策,个别地方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数据价值化未能充分体现。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企业上云积极性不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数据汇集、比对、分析、利用难以真正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任重道远。三是政务数字化未能全面整合。由于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政府数字化等工作职能分散在若干部门,导致管理职能交叉和重叠。政务服务和治理系统数字化存在碎片性重复性建设,“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在线化、智能化、实时化社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聚焦顶层设计,增强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发展方向。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的优势和短板,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等特点,谋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确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提出和打响“消费互联网看**、工业互联网看**”的特质品牌。二要强化统筹推进。围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发挥政府创造市场、服务市场的作用,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从产业布局、融合重点、招商引资、设施建设、技术突破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谋划,通过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总部型、领军型和成长型企业,构建**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三要提升数字素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拓宽发展数字经济视野和思维,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要着力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积极组织企业家开展集中培训、典型示范、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增强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更好发挥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二)聚焦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升级。一要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发展“**x”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梳理疫情期间制造业发展“堵点”,推动制造业物资生产调度、产业链协同、自动化操作等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发挥龙头企业融合示范作用,搭建行业性数字化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项目,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倍增效应。发展壮大特色软件产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畅通生产循环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软件园作用,积极培育一批软件服务企业,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二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梳理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把优势产业提升为产业链优势。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集聚,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合理迁移、布局。引导各行业挖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单项冠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若干标志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三要培育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传统产业垂直电商,积极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传统服务业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家政、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集成应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业态。
(三)聚焦创新引领,攻坚核心技术。一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要多措并举着力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重器”和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产学研共建力度,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支撑。二要加紧各类人才集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搭建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并重,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营造一流人才创业生态环境。三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针对美国等一些国家技术打压和控制,组织开展全市“卡脖子”项目梳理和评估,建立对企业重要装备、基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影响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瓶颈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硬核”实力,抢占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
(四)聚焦综合集成,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x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建立跨行业多规合一体制机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或产业基金投入,引领和发挥民间资本进入数字基建领域的撬动作用。二要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构建数据要素有效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机制,进一步**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有效激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数据价值化。三要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打破惯性思维,创新监管模式,健全治理机制,坚持包容审慎,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有力支撑城市应急、治理和服务,促进形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市第五次***专题调研工作部署,第十四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和部分开发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调研座谈会,了解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效、薄弱环节,征求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数字强国、数字强省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数字x”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单位共有179家,其中工业企业104家、服务业企业10家、商贸业企业65家,在在库企业中占比分别为6.4%、5.1%和16.7%。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7.6亿元、增加值16.2亿元,服务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2.1亿元,商贸行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9.5%、16.9%、60.1%。宁国市被评为安徽省2019年度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x市pcb、宁国市电子元器件、x经开区光伏制造和锂电池产业集群。xpcb产业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1户,占全省pcb企业2/3以上,产值约占全省pcb产业的80%。宁国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是省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cbb电容器生产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兴起,以宛陵科创城、智谷软件产业园为产业集群,孵化出一批优秀企业;宇呈数据着力发展商业航天和大数据应用,研制出了国内首颗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创见未来被评为省重点软件企业,易测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入选省首版次软件。电商发展基础逐步夯实,绩溪、x、x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活跃网店1.5万个左右,从业人员2.2万人,网络零售额500万元以上电商企业67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电商企业5家。2018年以来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227个,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38家、年网络销售额超100万元的农村电商品牌59个。今年1-6月,全市共有跨境电商企业50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家,跨境电商交易额2.92亿元,同比增长384.97%。工业方面,全市累计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6个,省级智能制造专项5个,共79户企业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已达50个。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x分别入选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机构和标杆工厂目录。我市与x有限公司合作共建sap工业互联网创智中心,帮助皖南电机等8户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开展信息化、数字化评估;“x5g+特高压智慧换流站”项目填补了电力行业在全球5g+特高压建设应用的空白;x配电子通过软件技术重新定义制造业,打破了工厂间的界限,实现印刷电路板打样从原来的5-7天缩减到1天完成。联合x,推动苏皖合作示范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通过5g新技术和标识解析的结合,率先实现“苏皖合作区示范区”内企业互联、数据共享共用。农业方面,42家农业主体实现物联网和电商企业有机结合,农业互联网应用企业72家,其中省农业互联网示范点20个;今年二季度全市371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网上交易额22.8亿元,同比增长23.69%。
“智慧x”建设积极推进,x城市大脑上线试运行,首批推出宏观决策、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民生福祉、文化旅游等领域23个智慧场景;依托“1+7+n”云平台体系的宛陵大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逐年提高,在全省率先完成联网攻坚任务,各县市区基本建成教育专网;全市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达到100%。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并实现域内互联互通;全市智医助理系统建设完成,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数字城管”覆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390平方公里,实现主城区16平方公里城市管理动态监控。“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开放共享新轨道,建成政务云计算中心平台,已有37家单位38个信息系统入驻,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四级互联互通。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交通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一批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共新建5g基站1137个,已实现全市核心城区以及部分重点乡镇中心集镇的5g网络覆盖。省通信管理局对我市进行随机测试5g网络下载速率,测试值得到980kb/秒,居全省第6位。城市新建小区均具备千兆光纤接入能力,农村区域除极少数偏远且人口稀少自然村,均实现4g网络和光纤宽带覆盖,覆盖率达99.9%。积极谋划5g等信息化新基建项目,共摸排梳理5g基站、sap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x1号卫星等14个信息化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
市委市政府成立加快建设“数字x”工作领导小组、“智慧x”建设工作专项推进组、5g发展专项协调小组,加强统筹领导。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四新”经济的若干政策》《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5g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智慧x”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x市“万企上云”活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宛陵聚才行动,各县市区也相继制定市县协同促进政策,有力推动了“数字x”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尽管近几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差距明显。
在库企业数量少,今年1-6月,数字经济规上工业企业、在库服务业企业、限上商贸业企业占比分别仅为6.4%、5.1%和16.7%;全市数字经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低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9个百分点,而且停减产企业达到21户,占比20.2%。县市区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工业企业为例,x市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占比达到13.9%,x目前尚未实现零突破,x占比分别仅为2.6%、2.5%、6.2%、3.2%、3.6%。
数字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和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印制电路板、白色家电电容器等基础配件为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基础服务为主,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与x及省内x等地区比存在代差,缺少5g、大数据、云计算等高附加值产业链下游的行业及大型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两化融合方面,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改造以简单的采买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为主,缺乏对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物流仓储等业务数字化转型;企业上云质量普遍不高,多以办公协同、财务管理等初级上云为主,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深层次上云不多。
杭州市加强与阿里巴巴、中电海康、大华股份等大企业战略合作,持续带动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核心产业做大做强;合肥市全力打造以京东方为龙头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而我市缺少能贡献原创性、基础性的技术成果并落地运营的企业,缺少真正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航天宏图在我市设立的公司刚刚起步,发展壮大还有待时日。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展较慢,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以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改造为主,没有实现全要素、全价值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互联互通,缺少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没有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尚未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和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推进机制不够完善。数字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数字经济人才制约较为突出,高精尖人才、跨界人才,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行业业务、既有互联网思维又理解制造业痛点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显不足,县市区大数据中心尚未建设,集约化建设成果尚不明显,数据要素流通性差,壁垒多、烟囱多、孤岛多。各地虽建设了与数字经济产业相匹配的产业园、孵化平台,但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大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关乎我市经济发展大局。《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数字x”,“打造数字强市、智慧x,力争数字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迈入全国前列”,并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5%。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数字x”建设,加快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融合发展。
一是抓规划。围绕《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抓紧制定“数字x”“十四五”发展规划。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编制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体系。二是抓监测。对照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加快建立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月度动态监测体系,开展数字经济企业评定工作。三是抓促进。建立健全促进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长效机制,加大财政金融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投入,加快数字技术与我市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催生一批具有x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快企业集聚。以x经济技术开发区、x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和县市区数字经济园区(平台)为依托,加快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和高水平发展,努力打造数字经济主阵地。二是培育产业集群。以x经开区xx科技和xx等一批与5g关联的生产型企业为重点,培育5g产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依托xx创城和x智谷软件产业园,培育孵化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企业和软件大数据服务外包企业或平台,培育软件开发业、数字服务业等集群。三是做大龙头企业。加强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引进工作,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数字经济“大好高”项目。加快xx等企业在x发展,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大数据产业入驻x。
一是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将数字经济领域纳入全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范围,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瞄准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支持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x组建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等战略性、引领性产业创新联盟。二是加快平台载体建设。依托南部科教园区争创国家创新发展示范区,谋划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推进宛陵科创城建设运营,加快智谷软件产业园发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科创基地。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一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推动sapx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和“工业大脑”建设,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全面赋能。紧紧围绕我市十大产业链,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优秀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紧紧围绕十大特色产业,有重点的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推动5g网络部署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内部环节延伸,加快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打造5g应用工业样板。二是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上云”,实现业务系统和工业生产设备上云平台,推动小微企业使用成熟的云存储、云桌面、云设计、云管理等应用服务。三是推进数字服务业发展。加快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商贸、物流及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与大型网络平台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生活数字化,鼓励传统服务业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家政、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进一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进一步加快“智慧x”建设,拓展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生态文明、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
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千兆全光网城市、高速泛在无线网络城市。强化规划引领,建立跨行业多规合一体制机制,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规划建设,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二是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建设宛陵大数据中心,构建“1+7+n”一体化政务云体系,打造全市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实现“统一云管、统一运管、统一运维”,建立健全“数字x”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要素作用。三是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用好合工大、科大讯飞等优势资源和x职业技术学院、x市信息工程学院等院校资源以及x(上海)科创中心平台资源,强化数字经济管理人才、管理团队培育,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大力推进“宛陵聚才”行动,及时解决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积极引进和扶持急需的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团队。四是切实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制定数据共享开放和数据权利义务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信息资源、个人信息保护和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六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七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数字经济调研报告篇八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1.读书笔记的作用:
(1)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并研究新问题。
2.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主要采用四种载体:
a 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b 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c 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d 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e 全文复印。
对于重要的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广播新闻
广播新闻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通过导线,向广大听众传播声音的新闻,统称为广播新闻。在广播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叫做“无线电广播”;通过导线传送声音的叫做“有线广播”。
1.广播新闻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电台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30万公里,迅速无比。
(2)传播范围广。广播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传播范围之广非一般媒介所能匹敌。
(3)简短易记。很多新闻报道在广播中仅占30到45秒。
2.广播新闻的种类:
一般说来,广播新闻的种类有:录音讲话(包括录音座谈会)、录音报道(包括文字解说、音响和配乐、人物谈话)、录音新闻、口头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广播大会、重大集会的实况广播、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
3.广播新闻(广播稿)的写作要求:
(1)要通俗化、口语化。报纸是给人看的,广播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语言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因此,写稿时,用语要简明,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小精悍,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不可省略。
(2)采写要及时。及时性是广播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相区分、相竞争的最大特性。广播新闻一般主张采取只抓重点,少作深度挖掘、批判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无可比拟的快捷特性。
(3)导语。要先强调,请听众注意收听,增强吸引力。
(4)要有音响上的特点。广播的特点在它的音响上。所以,广播稿要突出这个特点,一定要在背景音乐上作文章,如录音讲话、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等。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的问题、情况、事件的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从而揭示出其本质或客观规律的书面报告。
1.调查报告的作用:
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从而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
2.调查报告的分类:
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济调查报告、新生事物调查报告、揭露问题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 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双行标题,又叫主副式标题;一种是单行标题。双行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构成,与新闻专访的标题相似。单行标题又分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公文式标题,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内容概括式标题,这种形式相当灵活。
(2)正文。
由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着重介绍基本情况并提出问题。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具体引证、论说部分。其结构形式分为纵式结构和逻辑结构两种。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要求简明扼要,言尽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