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通用15篇)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4 11:50:03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通用15篇)
时间:2023-10-04 11:50:03     小编:文轩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一

课前准备:

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

(2)谈感受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齐读

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

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

1、自由读

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

(1)四人开火车纠音

(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

(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4)齐读

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

(1)指名说

(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

(3)指名读、齐读

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4、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明说。(谁还有补充)

(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

(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

(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己先练练

(5)指导朗读。

师:你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

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

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

(4)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5、学习:山色空蒙雨亦晴

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遐想)

(1)指名说。

(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

(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出现。(看课件)

(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齐读1、2句,引读3、4句。

7、学习3、4句

(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指名读

(2)西施什么美?

(3)师补充,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出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出世图)淡妆时犹如出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

(4)指名读3、4句

(5)那么西湖呢?(那么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

指名读——齐读

8、齐读3、4句

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啊!

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

9、齐读古诗

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

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

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出来吧。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1)指名说

(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

(3)指名说,读诗句。

(4)联系《饮湖上初晴后》时的西湖风光。对比彼此间的不同。

齐读古诗

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彩艳丽,风光无限啊。

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

(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师小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找找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二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事故时,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好)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 (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四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晴——方好

(比西子) 总相宜

(美)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五

课前准备:1、西湖风景图片。2、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播放投影片

2、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江南山水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被认为是描写西湖的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赞美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用直观的图片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质疑问难

1、看多媒体演示,听范读。

2、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3、指名试读。

4、读了古诗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还想了解什么?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借助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同桌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1)通过自学,你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喜欢哪句诗的描写?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忽晴、忽雨的奇丽多变的景象,以及体会把西湖比作佳人的贴切生动)

四、再读感悟情感升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听范读,欣赏演示的景色。

3、边读边想象,体验诗人的感情。

4、试着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情感得到升华)

五、拓展练习

1、如果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西湖,你想怎样做?

2、出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学生自读。

(多种方式赞美西湖,体现学科整合)

六、教师总结

苏轼在这首中把西湖在不同天气里所呈现出来的美丽景色,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外又贴切生动,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自然,西湖也由此而得到了”西子湖“的美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六

教学目标:1,感受西湖之美,理解诗句的含意.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深入品味西湖的自然美,体会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去过杭州的西湖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播放课件:西湖美景)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说到西湖美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苏轼.(课件出示苏轼的图片和介绍),苏轼也被这美景给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苏轼泛舟西湖吧!齐读课题.

(让学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你从课题中能知道些什么 从哪知道的

短短七个字的题目你们就能联想到这么多的内容,相信通过这首二十八个字的古诗,你们一定能品味出一个千姿百态的西湖.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如果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就更好了.

2,看见好多同学都读得有滋有味,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呢 (指名读)

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这首诗中哪些词比较难读吗 带大家读一读.再请一组同学来把这首诗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好!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是非常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现在就开始小组合作,用你们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生合作学习,老师随即点拨.)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全班交流,先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小组伙伴可以互相补充.

通过小组合作你们已经能说出这首诗大概的意思了,非常不错,但是诗句当中还有很多精妙绝伦的地方,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品味.(同桌一起品味好词,品一品,读一读.)

2,品读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细细地品味一下,你觉得这句当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

学生体会,老师点拨.可能会有以下几个:

(1)水光潋滟

"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 还能换其他的词吗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课件展示西湖波光粼粼的景色.)

你看,那亮晶晶的湖面好像什么

(像好多的星星掉进了湖里.)

那你来读一读这一行,让我们听到"水光潋滟"的美.

(2)好

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的美景,展开想象的翅膀,你还能看到什么 (学生想象晴天的西湖美景.)

真是美景如画啊!那请你来读一读,让我们听听景色到底有多么的好!

(3)方

"方"在这里能表现出什么 (美得恰到好处)

那请你把这种恰到好处的美读出来!

用心读才有情,才能体会到那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啊!亲爱得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情"再来读一读吧!

(4)奇

你能想象得出雨中的西湖"奇"在哪吗

(学生想象雨中的西湖美景.)

(5)亦

"亦"在这里什么意思 (也,雨天也和晴天一样美丽.)

那为什么不用"山色空蒙雨也奇"呢 (不美)

是啊,不只要用词准确,还要有美感,难怪诗人写诗的时候都要仔细推敲.而我们读诗的人更要细细品味他们用词的精妙之处了.

(6)谁能把这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让我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欣赏迷人的西湖景色.(指名读,互评,再读.)

(7)苏轼用"晴方好"来概括西湖晴天的美景,把雨天的美景浓缩为"雨亦奇",用词相当的精妙啊!

(板书:晴方好,雨亦奇.)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着品味,你觉得这句当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

(1)西子

知道西子是谁吗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课件展示西施的图片.)

苏轼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呢

那请你把这位绝代佳人的美丽用声音表现出来!

西子是个美女啊,能读得美一点吗 不错,能再美一点吗

(2)淡妆浓抹

你认为晴天和雨天,哪个是淡妆,哪个是浓抹

(3)总相宜

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你能读出这份美妙的神韵吗 (指名练读,互评.)

这么美丽的西湖,这么美丽的女子,你是否能读得更加优美,更加生动呢

4,诗的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文字优雅,美在画意绵绵,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咱们配上委婉动听的音乐,再次品味苏轼的西湖情怀.

(学生配乐朗读后,先指名读后齐读.)

能试着背一背吗 闭上眼睛,想象那迷人的湖光山色,用你轻柔优雅的声音背出来吧!

四,拓展延伸.

《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西湖"之绝,西湖也因为这首诗得来了另一个名字"西子湖",名扬千古!当年苏轼写了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咱们一块来读一读另一首吧!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晴方好

总相宜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七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   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美)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九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走进诗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一、揭题,解题

1、背白居易的《忆江南》

2、引入:是呀,江南风景如画,很多诗人作家都用诗、文章赞美它,尤其是杭州的西湖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示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跟老师一起写写题目,介绍诗人苏轼。

3、读题目,说说你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板:西湖)

(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4、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5、学习古诗,理解题目很重要,你们想去看看西湖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西湖的美景图,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

6、欣赏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7、小结:是呀,西湖的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让我们再回到诗人苏轼的诗中来感受这美丽、奇妙的西湖。

二、初读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1)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哪句诗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诗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2、学生按提示自学

3、指名读,纠正字音:潋滟、空蒙、淡妆浓抹、亦、宜

4、读好诗的节奏(出示标有节奏的诗,生自由练,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师范读)

5、说说诗中哪句写的是晴天的景色,哪句写的是雨天的景色?板书:晴雨出示前两句(生齐读)

三、诵读诗句,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一)指导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

1、过渡: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句诗,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读诗句,说说晴天的西湖在诗人眼里是怎样的?(水面波光闪动……)你是从哪个词中知道是“波光闪动”?(潋滟)

(出示图片)这就是水光潋滟的西湖,你能换一个词语表达水光潋滟吗?

3、引导想象: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下,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点拨:湖面上——湖水中——岸边——)

4、引读: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诗人说,读——

5、理解“方好”: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吗?

诗人说这样的美景是(晴方好)“方好”是什么意思?(刚刚好,恰到好处)

6、连起来说这句诗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恰到好处。

(二)指导理解“山色空蒙雨亦奇”

1、引读:晴天的西湖是这样美丽动人,而雨中的西湖又是————生读诗句。

2、引导想象: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出示课件)看,这就是雨中的.西湖啊!看着画面,你想起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童话中的仙境……)

5、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雨天的西湖也十分奇妙。

7、引读:风和日丽时,我们来到湖边散步,不禁会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细雨蒙蒙时,我们坐船观赏,也会惊叹——(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的西湖美丽、动人,雨天的西湖迷蒙、神奇,不管是晴还是雨,我们都看得入迷了——

8、过渡:看着这变化万千的西湖,他不禁联想到了———(出示后两句)

(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人把西湖比作了——

西子是谁?

2、西施的美丽诗人是怎样写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3、引导:西施的美表现在不管她化淡妆还是浓妆总是——点出:总相宜(板书)

4、西施的确很美,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指名说、读)

5、小结:是啊,西湖晴天的潋滟,雨天的空蒙,就仿佛西施一会儿淡妆一会儿浓抹,都是那么美丽迷人,所以我们觉得西湖的——(指板书引导说:晴天雨天——总相宜边说边完成板书。)

6、朗读感悟:

(2)这个比喻用得多巧妙呀!读

(3)西湖如西子,美景像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

(四)诵读整首诗

3、指名读,师随机评价。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试背:让我们也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西湖,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边来背一背这首诗吧!播放开始时的课件,配乐!

四、拓展学习

1、引入:六月,诗人又一次游览西湖,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此时他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2、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十

教学目的:

1、理解词语及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具准备:《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检查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苏轼的资料。

二、讲授新课

(一) 初读

1、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的停顿和韵味。

2、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二)学学

1、学生结合注释(课件显示)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2、教师到各组帮助学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

4、小结

西湖的景色怎么样?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三)欣赏

1、欣赏西湖的美景。

2、提问:看完短片你最想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喜欢、赞美西湖。

(四)诵读

1、有感情地读。

2、配乐朗诵。

3、背诵:想象画面试背古诗。

(五)方法

1、指名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方法:

(1)理解诗意 (查找资料)

(2)体会感情 (感受意境)

(3)朗读背诵 (想象画面)

三、练习

1、自学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给学生提供有关资料。

四、总结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十一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十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十三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十四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美)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篇十五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