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一
教育漫话 读书笔记
。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捶。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漫话 读书笔记》,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读书笔记:
一、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二
读后感要读好原文。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怎样写读书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境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境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完美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期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是人类知识的总统,是人类积累智慧之长明灯。书籍是我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是我的精神粮食。博览群书让我增长见识,我爱读书!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是个好动的孩子,总是定不下心来,妈妈总是和我看故事书,讲各种各样的故事给我听,耳濡目染,我渐渐地爱上看书。在书中,我仿佛沉浸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那里有善良的小兔,也有狡猾的狐狸,有胆怯的小松鼠,也有凶狠的老虎,我为书中东躲西藏的小狗感到担忧,默默祈祷小狗不被老虎抓住;我也为慈爱鹿妈妈感到开心,它们一家是多么温馨、幸福!真希望他们以后能安稳平淡地生活下去。书,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我爱读书!我经常独自一人躲在房间里静静地看书,书是百看不厌的,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所收获。
现在的我,喜欢看外国名著,在作家的笔下,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仿佛也随着作者,来到古老的布拉格,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了解那里的地域特色,品尝着特别的食物,与作者一起流浪。在书中,我十分快乐,不知不觉中,我也增长了见识,学到很多知识,书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的老师。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俗话说:“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生活中的营养剂。我爱读书!
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命运就掌握于我的手中,我们要趁年少,多读书,学多点知识!
我畅游在书海中,觉得自己是那样幸福;我沉醉在书的世界,不能自拔。大量的阅读,让我的习作水平大大提高,作文成绩屡居上游。每读过一本书后,我都尝试着写读后感,抒发我内心的情感。
直至今天,我的阅读生活已经持续了三年。现在的我,已经让阅读课外书籍,成为了我的'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
书中的故事使我流连忘返,书中的道理让我感悟颇深。而且,书籍大大的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在课外阅读中,我尝到了甜头,我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一起快乐阅读,畅游书海!
暑假里花了些时间,认真学习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幼儿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本书着重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积极有益的家园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她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将此书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导师。
我非常赞同作者从始至终阐述的观点:尽量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近20年的老教龄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希望幼教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
地球给了我们生存的家园,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知识,而各种各样的书籍给了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喜爱看书,尤其是关于科学方面的书。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内容丰富,有遥远的外太空、奇特的植物、有趣的动物和发达的科技。
在看宇宙篇时,我明白了地球、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的九大行星,这九大行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围着太阳转的。在宇宙中有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当然还有我们人类发射上太空的卫星和载人太空飞船。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登上宇宙飞船在天空遨游,那该多好呀!
在看植物篇时,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奇怪植物,有被风一吹树上的果子就会发出哈哈大笑声的哈哈树。我还从书上看到了一种花,别看它长得漂亮,却带着电,可大家不用担心,虽然它带着电,但不会伤害到人,因为它带的电很少。还有一种草,吃了会感到酒香四溢,还会觉得有点晕,这是因为草里有酒精。还有一种草,只要有一只虫子爬到它的草叶上,那片草叶就会合并起来,那只小虫子就被这种草吃掉,成为美餐,忘了告诉你们这种草叫捕蝇草。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一种荷花,风儿吹过它的干花膜,就会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像吹笛子一样,难怪人们叫它水笛荷呢。多么有趣的植物世界啊!
在看有趣的动物篇时,我知道了狮子是群体生活的动物,一个群体里只有一只成年雄狮。我还知道斑马身上的颜色是为了不被天敌发现。还有变色龙喜欢晒太阳是为了调整体温,并吸收维生素d。
在看科技篇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许多科学家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照亮了我们的生活,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方便了我们的交通……我希望我们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我的导航灯,指引我方向,它是我的钥匙,打开我智慧的大门。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完书,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在此分享读书心得范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很认同这本书作者的大部分观点。作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质朴而真实,从个体经验到群体现象,从经验分析到学术解析,覆盖了很多家长及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且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在以下几点我感受颇深,分享一下给大家参考。
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学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学龄前孩子家长的书,对它有些意兴阑珊,为了开学能交出一份读书心得,又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读完书,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诗把我重新领进书中,细细咀嚼,颇有感触,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书中自有我们可取之处。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点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 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孩子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我们,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作者倡导给孩子自由,她在书中这样写道:“给孩子自由,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 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是啊,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真正把自由交给孩子。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再次以纪伯伦的诗结束我的文章,与大家共勉。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
日记
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四
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会萎缩。
经常有人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五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分享读书心得总结。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会萎缩。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
日记
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六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学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学龄前孩子家长的书,对它有些意兴阑珊,为了开学能交出一份读书心得,又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读完书,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诗把我重新领进书中,细细咀嚼,颇有感触,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书中自有我们可取之处。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点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孩子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我们,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作者倡导给孩子自由,她在书中这样写道:给孩子自由,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是啊,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真正把自由交给孩子。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再次以纪伯伦的诗结束我的文章,与大家共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七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记得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问题时,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或者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使孩子那颗稚嫩的心一次次地受到打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因此,父母首先要端正的是自己的态度,“坏孩子”“笨孩子”“差孩子”“问题孩子”这些定性的词都不能随便用在孩子的身上,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学期,有一个班的一个学生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八
1、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学习随笔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
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
1、平等的爱;
2、理解的爱;
3、尊重的爱;
4、信任的爱;
5、民主的爱。
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九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十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篇十一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在此分享读书
心得体会
。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会萎缩。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
日记
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