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一
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二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性学习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参与性的实践学习,“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这样,我们可以在顺应新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上选择两条线:一条是社区服务线,可以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适合该年级段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项目,并规定了各年级段每个学生所必须完成的社区服务总时数,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重要指标念,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发展为宗旨而设置的新课程。另一条是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段可以安排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年级段可以安排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统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应用设计活动,高年级段可以安排了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次的不同程度的探究性学习、实际应用设计学习和社会考察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活动的初步能力,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低中年级的主题实践活动内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的要求,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来组织,以避免内容组织的随意性。
会生活这一宗旨。虽然中年级孩子年龄小,对家乡的过去不甚了了;虽然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路旁那历经世纪风雨的老房子往往熟视无睹。但是“家乡”就在他们身边,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是他们上学路过的地方,是爷爷奶奶唠叨的家常,是爸爸妈妈关心的话题。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心底早悄悄埋下了家乡情结。“我爱家乡”的主题倡议似一声春笛轻轻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吹开了他们的心底之花,激起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家乡,一探究竟的愿望。“我爱家乡”的研究主题,水到渠成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并付之于行动。
综合实践课程注重活动生成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这样,这项学习活动就摆脱了分数和功利性的束缚,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给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千千万万,关键在一问。”有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才有收获。敢于质疑、勤于质疑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学习。如果说创新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质疑就是自主学习的基石。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于是,我们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就把“问”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问路石”,进行了探索。
“假如你是一个外乡人,来到湖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大胆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为学生探究家乡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是一名小导游,如何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呢?”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欲望,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相信各种奇思妙想会如喷泉般涌出。
满天繁星,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星辰;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学子无数,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所以,教育绝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演绎教材,机械地传承知识,必须具备创造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自由舞台。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研究活动中,老师有时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有时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有时甚至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从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问他们该怎么办,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甚至是争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老师总是尽量让学生明白一点,“你才是研究咱们湖塘的专家”。遇到问题,你可以请教别人,但谁也不能代替你。”第二步活动中,孩子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在“我爱家乡”的大主题下,又可以拟出了子课题。这些子课题有“湖塘的历史变迁”、“大家族”、“老街古建筑”、“湖塘的人文精神”等。根据同趣分组的原则,每一个孩子都选择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小组请指导老师,写聘书,走街串巷访问,读书阅报上网搜集资料。这些活动,他们都是尽力独立完成。虽然有时走弯路,但是他们兴趣盎然,蠢蠢欲动,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我是一个小专家。”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多少自信和自豪。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是参考学材组织学生活动,而不是教学生用书或教学生活动。
本学材是教师组织活动时的一个参考,教师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设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不要受学材的框架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要重视活动的自主性,鼓励形式多样性。
3、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有些活动还可以向纵深方向不断延伸和扩展,甚至超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4、不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
本课程重视过程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师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或以等级评分的方法去评定学生的表现,会就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评价的发展功能。本课程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鼓励。
总之在确定了主题,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做有时候并不尽人意,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由于我们没有起到老师的监督、参与和指导作用而产生的。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应“退居二线”了,在幕后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对此,我总结出几条经验:
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事;老师的指导又使学生们少走弯路,可借鉴老师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
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转化为行动,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有反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反思为下一次课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帮助。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动”,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一句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三
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对我校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总结: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活动期间,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设计的这些活动内容,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两周围绕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指导学生要注意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活动资料,如照片、日记、采访和调查记录等,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将活动的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家长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成功的。
后所小学
20xx年7月5日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四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不断努力、探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课生根、发芽。下面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开展每个主题活动时,我都会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该如何去操作,也就是要做些什么事?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集资料。
二、交流体验。
三、实践操作。
四、总结活动。
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
( 1 )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刚刚接触社会,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活动能力也较差,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再多些耐心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进行问卷调查方面。
( 2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了:有的学生没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有的队员搜集的资料较少,还有的学生没有保存好一手资料,造成资料的丢失,有个别小组活动时不积极等等。
( 3 )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我们在外出活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走出校园实地调查,走入社会进行活动的几乎没有,我们可以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队员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 4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酌情分工,各任其责。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但现实情况注定有些制订好的方案,对于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有的同学写作能力较强,还有的活动能力较强。如何使学生真正快乐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做到人人参与,充分发挥综合实践的全员性是我需要深深思考的问题。
在这学期的各种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们获得了对社会的宝贵经验,更享受到了无限的快乐。因此我们觉得,不管是稚嫩还是精彩,是参与还是观看,每一次活动过程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脚印、一片风景、一道痕迹、一次体验!这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已经成为是我任教学生这一学期中最开心的日子,将会永远存留在他们心中。 下学期在社会调查上多下功夫,尽量让任教的班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调查访问等探究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五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落实全面育人”的为基本理念,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从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空间,在学生调查研究、合作交流中发展自我。
李家湾小学地处丹水河畔,位于高家堰镇和津洋口镇中间,信息较为闭塞。名山名水无,旅游胜地缺,历史遗产少,唯有远隔一公里多地有一革命烈士墓。学生主要来源于位置十分偏僻地金盆村、界岭村、佑溪村和交通比较便利地李家湾村。学生均是农村出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指导学生总说:“现在一年级的课程就难,有的我就不会做”。但学生爱说敢做,学习欲望较高,是综合实践开展的有利因素之一。我校教师13名,其中略懂音乐的有3人,能写写画画有有3人,懂点计算机的有2人,兴趣爱好较少。一直生活在信息闭塞环境中、勤垦踏实工作的老师们接受新信息略慢些,但有一颗把事情办好办实的责任心,是综合实践课赖于发展的因素之一。学校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自然也就成了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主渠道。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青山绿水,我们作你的小卫士!”、“革命烈士,您安眠吧!”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次要资源,把学生在学校生成的课题作为主要资源。这样课题就定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基本特征、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与其它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来完成。为更好地使综合实践活动沿着健康地轨道发展,他们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
(一)立体化的管理网络
管理网络由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实施小组、课程研究小组三级教研网络组成。其中课程领导小组是由校长挂帅,校委会全体成员为成员,主要负责制定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负责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日程操作及管理教师的调配工作,监控学校大型活动;课程实施小组由教导处牵头,综合实践活动课主导教师为成员,具体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及时地研究总结活动中的得与失;课程研究小组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课程的研究和提供理论指导。这样环环相扣的管理网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逐年递进的教学目标
李家湾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结合学校的地理优势,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从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在原来单一的课题研究基础上,进行持续的,系列的、深入的、有意义的拓展和延伸,形成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使课内外知识有益结合、相得益彰。
(三)课内外相结合的课时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在安排上,采用固定课时(每周2课时)和弹性课时相结合的原则,可将每周活动时间分别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里使用,还可根据需要将综合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或传统活动打通使用,亦可组织指导学生在双休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开展实践活动,适当增加“大主题,长作业”的活动主题,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深度参与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整实践过程。
(四)多层次的教师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跨领域的高度综合性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教师的学业专长、认知水平、理论掌握情况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教师分为主导教师、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三个层次。主导教师为这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任务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课教学;指导教师是由相关学科的教师担当,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有时也聘请校外的学者及其他科技人员参与。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进行主题活动时提供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指导与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成果;管理教师由学校派人员担任,主要负责课外活动时间,场地的安排以及联系,为专业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创造条件。
(五)科学的激励制度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创特色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教师是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纳入教师发展性评价之中,并根据教师的参与程度、活动效果等进行适当的奖励。
(一)加大培训保证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多样,涉及面广,形式较为开放。我校仅仅名主导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还有两名主导和全体指导老师示参加过任何培训,因此校内培训十分必要。我校多次以讲座的形式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操作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这门课的认识。
(二)因势利导确定主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一个好的课题,就意味研究成功了一半。因而我校本着注重本土、立足校内、关注校外的指导思想,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注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亦可在原课题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形成系列,遥相呼应。
1、注重本土
我校提出了“走出去,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接触社会大课堂”的主题生成观,让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学生发现:丹水河河床遍体鳞伤、垃圾堆积如山,河水发黑且臭气熏天,树木遭到砍伐由此,“青山绿水,我作你的小卫士”为主导思想的大课题诞生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演绎成许多具体的适合学生研究的小课题,如:《走近垃圾山》、《丹河水的倾诉》、《热爱森林,保护树木》等等。这些课题迅速在班级安家落户,并且顺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家湾小学位于公路边,便利的交通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争做交通小卫士》的研究课题,也应运而生。
2、立足校内
既然校内生活占去学生大部分时间,那么生生,师生之间的活动也隐藏着有待开发的大量综合活动资源。四年级以学生的请假条错字连篇引出的笑话为契机,结合学生作业、习作及校内文化宣传板、板报上的错字别字而确定的《我们向错别定道别》课题喷涌而出,且开展得有生有色,校内校外反响强烈。根据水水龙头、电灯开关不能随时关闭的现象,开展了《节约每一滴水,不浪费每一度电》的主题活动;根据学生丢弃的饮料瓶、塑料袋、废纸、铅笔屑等废物开展了《废物与利用》的课题研究。类似这样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如:《科学护眼,远离近视》、《学会自救,关爱自己》等研究课题均得以挖掘并深入开展。
3、关注校外
在关注校内的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又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空间。学生利用周末到馒头嘴革命烈士墓前阅读碑文,向周围农民采访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学校生成了“革命烈士,您安息吧!”主题活动。讲革命故事,扬革命精神,办记念板报。
(三)选聘教师参与指导研究小组的课题确立以后,教务处领导根据课题的主要内容按相关学科分类,指派校内各学科骨干教师、邀请校外学者及其他科技人员共同参与指导,协助学生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交通小卫士在行动》邀请了高家堰交警中队黄队长为他们进行专业指导;《饮食与健康》还邀请了医院里的医生为校外指导。
(四)自由放飞亲身实践
1、制定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确立之后,主导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商讨。对课题可行性进行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论证并制定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课题组成员分工等,然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学校,对其可行性进行审批。
2、活动实施
综合活动课的实施旨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生活。他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研究方案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
(1)查询资料获取信息各小组通过去图书室、向他人借阅或请老师上网等形式查到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在资料搜集过程中他们对探究的课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活动得以作有始有终地开展下去。
(2)调查访问深入实践
通过访问、参观、社会调查等方式对所研究的主题,寻求更广泛群体的认识态度。
(3)资料整合引发思考小组活动结束后,把搜集的所有资料进行汇总,综合思考。
(4)撰写报告展示成果
学生通过系列的研究活动,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感悟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将搜集的全部资料和结题报告一并装订成册上交学校;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借综合实践考核之机,举办综合成果汇报会。
(5)多元评价深入宣传
每次活动都有详实的研究记录,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评价。为了鼓励师生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还开展了争创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集体、优秀研究小组、优秀研究成果、优秀实践个人等奖励活动,并将其成绩纳入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之中。
(一)学生收获显性收获:
1、兴趣浓厚态度积极。
综合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经常有老师向反映学生提出的一些新课题,新构想,力争作为下一次的研究主题。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已深入学生心中。
2、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综合实践活动就象一部“百科全书”,涉及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走进了社会、认识了自我、了解历史、探索了自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
3、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采访、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学会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这些方法与技术的掌握都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
隐性收获:
1、态度与意识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走出了校门,接触了社会,同时不可避免地接触了社会上的一不良现象,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这对他们的内心触动较大,用同学们自己的话说:以前没觉得这样做不好,可是现在才发现后果的严重,我们再也不这样做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
3、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调查能力、采访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团结互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取信息及信息输出能力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自信心的增强。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对于那些过去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了那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他们并不比别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遥遥领先,因此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自信。
二)教师收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更融洽了。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合作者,他们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真正创建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且在活动中教师也在不断纳新,全方位充电,也促进了我们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信息闭塞,影响主题活动质量。学生生成一个自己喜欢的课题就不容易,但生成后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十分困难,找到一个精通的指导老师就更不容易了,调查时被受调查人素质的影响往往达不到预定的效果。而且主题的生成时,教师依赖于现成的教材示例,学生依赖于老师的预设。
2、老师指导,分寸难于把握。现在教师的指导大多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如果具体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最为合适。而且也很难找到一个专业的指导老师。
3、过程管理,难以得到落实。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老师工作任务重,严格按综合实践活动流程办事,势必会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量。指导老师的工作量也很难进行核定。
4、空间拓展,需冒安全风险。综合实践活动很多内容需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几个老师几十个学生分散活动,管理非常困难,老师也只得放弃,学生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但起码安全。
5、有效评价,待于研究形成。如何对老师、对学生、对课程有效地进行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综合实践课中老师的劳动如何得到尊重,评价结果如何利用。学生评价时如何看待学生的发展。学生态度无法衡量好坏,学生成果难于界定其优劣,学习过程难于跟踪。课程本身的评价也难于预料其优劣,学校审核时可能会把一个优秀的课题扼杀,让一个感觉可行的课题实施起来效果不大。
虽然困惑重重,问题多多。但我们会说:综合实践,你为学生带来的发展,会让我们一路走下去,但愿会一路走来一路歌。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本班学生对综合课非常感兴趣,动手能力极强,敢于想象并大胆实践,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备课和上课时,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认识生态系统》、《探索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堪重负的地球》、《远离香烟的诱惑》、《爱护公物教育、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村庄、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一)学生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用我们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2、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记录。他们在调查采访、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材料,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利用辅助工具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留下痕迹。
3、研究任务基本能独立完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极大提高。
(二)教师方面
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争取家长的更多的支持。本学期初聘请一些热心的家长当课外辅导员,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在班上展示学生的成果,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门课程,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相关的内容打印贴在班级的墙上;受到家长的好评。
1、汇报的形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对于阶段汇报的思路还不能考虑周全,如何让汇报形式多样,又不增加学生很多负担,不占用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
2、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不够不科学、不够严谨。
3、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筛选整理问题的能力不好。
4、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够集中。
1、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活动方法的设计目标提高。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七
从20xx年4月10日到5月29日,我们在南明区达德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德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指导了3年级5班的同学完成以“走进花的世界”为研究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以校外指导老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此次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在以后的学习时间当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总结此次活动以吸取更多经验和教训。
(1)准备阶段:在以“走进花的世界“为大课题的前提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花的药用价值,花的语意,一天中花的开放时间等侧面设定小课题。小课题确立后进行探索研究的准备。首先是研究小组的确定,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我们以一个单位小组为研究小组,这样看上去有些背离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处于3年级阶段的学生未形成稳定的志向和兴趣,在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组成的小组后会随意撤出或者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是很紧密,导致探索研究无法顺利进行。其次,是小组分工。以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分工的质量是保证,我们首先明确提出一些职务,然后学生自我推荐或者同学推荐,根据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工,然而在自主确立职位的时候有些职位(资料收集员等较有难度的)没有人愿意承担,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索然分了工但是责任还是不明确,学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职位,所以任务完成度还有一些欠缺。由于完成度的欠缺,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要适当鼓励引导。再次,是活动方案和聘书的制作,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拟定活动方案的方法以及书写聘书的格式,但这是我们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考虑到3年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帮助学生简单的拟定了一个方案而没有按照一般研究型学习活动方案的步骤。
(2)调查研究阶段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各小组本来应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或上网查询,或看报收集,或进图书馆查阅或进花店进行调查或请家长帮助完成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以至于研究进程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收集资料;其次,我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没有让他们自主地去进行资料收集的活动。到了最后有些组只有几张与课题没有太大关系的图片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导致课题深入的探究无法进行。
(3)汇报总结评价阶段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成果汇报还是教师的评价都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汇报评价又分为阶段性和终结性,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派汇报员一到两名将本组最近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表明今后的态度,向同学们讲述活动心得,指导老师进行引导性点评。通过各组的比较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本组与其他组的差距好胜心的人们普片的心理现象,得到老师的认可是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终结性评价及反思,我们按照活动的要求向学生们发放了反思表和评价表,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对他们进行肯定同时也表达他们的不足和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方法。我们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和最后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上了两次课还是不得要领,事实上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索,理论和实践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理论源于实践,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但是,再去用于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不清要怎么去把他们联系起来,找不到一个媒介把他们具体地联系起来。因而,综合实践课是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课堂,需要学生亲生体验和感受的一门新课程。
和其他老师进行联系和交流;第三,就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四,不懂得利用课堂以外的其他力量(其他老师,家长等)。总之是孤掌难鸣,没有充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臵。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收获,应该加以总结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以利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生活等领域延伸,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如期而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创新的空间。
(3)学会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资源达到最优配臵,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综合实践课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创生教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周俊
20xx年6月25日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八
在一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亲历和体验中,我校师生做了一些实际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我校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1、注重统筹规划,实施分层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我校在课改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了《南渡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法和步骤,并邀请了杨裕前等有关专家来校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分层管理,即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三层管理模式,各年级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则根据学校和年级计划再制定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另外,我校还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则紧密结合本校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主题的内涵,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来,我校确定了“以认识计算机病毒”、“我们镇上的水泥厂”、“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走进广告天地”、“远离噪声,享受安静生活”、“传递我们的美——板画设计”、“趣味拼图”等活动主题。通过研究专题的征集,又确定了小组活动的一系列研究性专题,例如“寻访家乡的名人”、“特色家乡菜”、“家乡的方言”等。
2、重视点面结合,鼓励教师参与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层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综合性实践为主的学科或学科整合活动;二是深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组活动。前者的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三节综合实践课,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弹性课时制,一般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学生全员参与。
有时需外出活动,如参观工厂、远足登山、慰问敬老院老人等,则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时间。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组活动的时间主要是以周六上午活动为主,同时还充分利用中午、下午放学后等时间,一般由六到八名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共同确立一个研究专题,并进行具体的分工,在有关学科教师的引领下,开展研究性活动,由于此类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空间较大,经常要走出校门进行参观、采访、调查等,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给予相当大的自由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参与不可忽视。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活动时间的延续性,因此,它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学校不应指定专门的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老师,而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引领和指导。
我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方案的设计、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等方面,我校十分重视鼓励教师参与引领指导,要求教师的引领要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例如,我校在开展“我们镇的水泥厂”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上网或进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水泥生产流程,其次,教师还出面与水泥厂联系参观时间等事宜;再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准备分析样品的仪器、药品等。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参观调查、采样分析得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另外,还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和收获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等。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一年来,我校广大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的定位。许多教师都深深地体会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决不在于灌输和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多来,我校通过“趣味拼图”、“参观水泥厂”、“家乡方言和文化”、“特色家乡菜”、“寻访家乡名人”、“设计校园平面示意图”、“交通标志与安全”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密切关系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
3、建立了新型的师生间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地使用讲台,而是始终处于学生中间,引领着学生走向生活,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实践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在活动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两个多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我校的师生关系正逐渐变为融洽、和睦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给予了学生平等、自主、和谐的权利氛围,我们感到现在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较以往更喜欢动脑子,特别是大多数同学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通过实践中的发现,还激发起向老师、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4、获得的荣誉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多来,我校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竞赛中获奖,如在学生网页设计、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评比、劳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中,我校有多人分获市、学区一、二、三等奖。在课改调研活动中,常州市丁伟明副局长亲临我校,对我校课改工作给予较高评价。我校作为溧阳市首批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今年又顺利通过了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验收组验收,并得到验收组领导较高评价,成为溧阳市初中中唯一一所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我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但与一些兄弟学校相比,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农村初中,我们觉得遇到的困惑也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具体表现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学生要深入社会,走进生活。强调课程的开放性,而现有的大班额制,如要学生全员参与,我们感到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管理上的困难。
2、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与地方文化的结合,这必定会影响学科知识的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必然要承受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压力。
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因校本课程的差异而标准不同,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感到操作较困难。
4、校本课程的开发追求的是差异性和个性化的亮点,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共同、平衡的原则,各校校本课程的质量,我们感到会有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存在。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九
全组团结协作,师德好,关心学生,不私自向学生收费,无体罚现象,无教学事故。教师钻研意识浓厚。能自觉学习相关理论。
学期初有教研组计划,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期中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挂牌方案,有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期末按要求完成总结。
每月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共6次,有教材开发的讨论,学生资料包设计的研讨;教师素质赛课的集体备课;课例学习;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的制订等。
根据学校计划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做好特色课程的特色备课,每位教师备课前有每一研究主题的方案设计要求、有对教师备课背景资料提供的要求等,以彰显该课程的独特性。
沈婕撰写的《调查问卷》案例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会上交流,并载入《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集》。黄伟华、将静霞两位青年教师参加片区青年教师素质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因课程需要,教研组与学校行政商量,吸纳王琼老师加入本教研组,为我们增添活力;为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将区文化馆、塘桥老哥饭店和,运河五号等地作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进行了挂牌活动。学生的主题研究资源不断扩充,形成以“走近常州”为抓手,配合书法校本课程做好常州书法特色研究,结合市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趋势进行劳科技研究的三大课程资源研究系列,将我校综合实践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十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十一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十二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这是一段珍贵的工作时光,我们收获良多,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工作总结了。那么你有了解过工作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研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标准》解读指出,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校本学期确定教研活动重点研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经过一学期的教研实践,使我们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教学方法有了长足改进,开创了我校数学教学的新局面。
1、学习《标准》、更新观念,实践创新。
l 学习《标准》。全体数学教师四次集中学习讨论《标准》,对实践活动课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内容逐步心中有数。每位老师都有一本《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边学习、边实践。
l 专家指导。两次请方栋梁主任作数学实践活动的讲座。他回顾了上学期实践活动的情况,讲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他希望每位老师都成为实践活动的实践者、创造者。
l 外出学习.三次去杭州等地听课。在校看有关录象四次。许多老师上网查资料。每次外出学习都组织老师汇报交流,推动本校数学实践活动。
2、落实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按照《标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 按年级提出不同教学内容:一-二年级“与生活密切联系”,开展数学小调查的等内容;三、四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五年级投入社会,组织活动展开一些小课题研究。
3. “四个强调”
数学活动课开展后,教研组就根据《标准》提出四个强调:强调人人参与,动手实践;强调从学生身边生活取材;强调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交流;强调教学互动,合作交流,团体精神。
4.落实有创意的研究课和公开课。
本学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年级都开了数学活动教研公开课,共上了八节。而且,平时每位老师也上了许多数学活动课。具体如表:
姓名
内容
姓名
内容
姓名
内容
盛天蓝
王阿翔
测量与估计、购物、调查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小统计、 搭配
黄胜亮
沈仙英
剪角和拼角、统计图表、求变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王志强
罗欢庆
合理购物、长方体和立方体特征。物体面积大小的估计
朱芳
池淑铃
围墙的设计选校服、身高和体重
吴敏捷
徐元昕
数的认识家用电器小统计
张群
包装盒的设计
5.五个到位。
每次数学实践活动都做到内容到位、教案到位、评课到位、整理教研课的资料到位 、同时编入校园网。最后把资料汇编成《新生纪学校数学实践活动教案集》。
1、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开展了数学实践活动。如:一年级“数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安排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在课堂里列举出来。冰箱台数,电脑台数,洗衣机台数。并把全班小朋友家的电器汇成统计图。然后让小朋友提出数学问题,才一年级小朋友不仅能正确用数,还能正确的使用数的相关单位;在此基础上列举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把几个小朋友家中的电器相加的相并关系的问题;把几个小朋友家中的电器进行比较的相差关系的问题。加强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二年级用学生在“估计和测量”的数学活动课后能正确的应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利用已知的物体长度来估计周围建筑物的高度。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理性思维提供了支柱。再不会闹出床长2厘米,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12厘米的笑话。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以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设计围墙” 数学实践课。老师出现房子的长15米,宽5米,让学生为它设计围墙,并要学生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画出来,这是富有挑战性的.一幕。学生能行吗?事实证明学生从他们生活环境中,从他们周围情景的住房中,捂出了设计案五六种,并能用朝向、采光、空间等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方案。学生能行,很有才能。设计方案时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以学的知识解决怎样计算围墙的材料问题。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逻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尤其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的意义。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增进人文精神的培养.四年级《选校服》一课在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基础后,用统计中样本的选择方法,选了同学们喜欢的校服,正如评课中说的:“做到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三年级的同学课外分工合作竟作了10项事物的调查资料,有学校6年的变化,有国家在交通,体育、人民生活小康的巨变,同学们都为自己有这样的本领而骄傲,从而更加爱学数学。
1、在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中学习,师生乐陶陶。
学生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营造和谐,平等的合作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上实践活动课时老师发现学生特别兴趣,探讨时发表意见特别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多。至于到下课时,讨论还在继续,兴趣还是那么浓厚。他们将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数学活动中去的本领常常叫大人惊喜。
2、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惊喜。例如:五年级的“合理购物”一课的购物方案的选择,让家长刮目相看。“甲商店买大送小,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满30元八五折” 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各种优惠开展热烈地讨论。面对商家五化八门的优惠学生如何选购我们所需要的物品呢?正如方栋梁主任评课说的学生能充分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为班会设计一个购买饮料的方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多种选择的方案。从而得到最佳方案。不仅能从省钱省料和使用方便等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能综合应用百分数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购物更加符合现实、符合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年级小朋友在“估计和测量”一课时能说出用一个教室的长度去估计教室外走廊的长度。小朋友说:一个教室大约8米长,走廊上有4个教室长32米加上一个2米宽的楼梯通道,我估计走廊长36米。这样有条理的阐述赢得师生的称赞。
3、学生在小班里学习大有作为。
我校小班化教学以人数少的优势,为实践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四人一组,全班只不过八组,给师生带来了较多的接触机会,所以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很适合开展实践活动课。老师有较多的时间倾听学生的信息,学生也有较多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探索过程。上课时每人都有教多发言的机会,学生在分组自主整理信息时人人有事干。老师在小班里有较多时间到每组转转,有时间去体会、去思考每组学生的信息。在分组汇报是小班化的优势更为突出。老师有“展一展”的方法将全班同学的“作品”出示在电脑展示台或张贴在黑板上。这不仅有利于交流,而且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
1、将继续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打破原有课堂模式,室内外,课内外均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根据活动需要学生的活动时间可以一节课30分,也可40分还可50分。课堂上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可以插嘴,可以下座位交流,总之要营造有利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环境、气氛。
2、要继续学习《标准》,实施《标准》。要求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上一、二节时间活动课。要在实践活动课的资料很下工夫。努力上好实践活动课,要及时分析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成功失败之处,不断总结交流,不断精益求精,把数学活动课开展的有水平、有出特色。
实践活动课总结篇十三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公益广告》、《诵古诗 品古诗》、《走近屈原》、《我们的班级》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如201x年上海世博会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