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舞蹈论文范例篇一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热爱。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变化,不止是舞台上的演出,更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我接受舞蹈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撰写舞蹈论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些论文的写作,我不仅学到了关于舞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去理解和解读这门艺术形式,进而深入地探寻其意义与内在的逻辑。
第一段,论文的产生和目的: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舞蹈并不是简单的动作的堆砌,而是需要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形式。在写作舞蹈论文时,我们需要较为全面地考虑到舞蹈的各个方面,如音乐、舞蹈动作、舞美、选材等等,从而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并不仅仅是对于一个舞蹈作品的评价,更应该是对于这个作品及其创作过程的探究和分析,甚至是指向这个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第二段,论文的过程和方法: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自己对于舞蹈作品的看法和思考,而且还需要采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描述这个作品。例如对于音乐的分析,可以从节奏、旋律、和弦等角度入手;对于舞蹈动作的分析,可以从控制、技巧、力度、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对于选材和舞美的分析,则可以从意象、主题、传达的内涵等角度去思考。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总结,才能得出一个对于整个作品最为全面的了解。
第三段,论文的创意和贡献:在写作舞蹈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创意和见解。即便是对于同一个作品,在不同人的分析中,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和看法。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去探寻这个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超越表面的现象,而是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研究作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四段,论文的阅读和收获:作为阅读者,对于一篇好的舞蹈论文,我们能够从中学到很多。首先,我们可以加深自己对于舞蹈艺术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其次,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和建议。最后,经过一篇舞蹈论文的阅读和体验之后,我们可能会对于这个作品有更加深沉和全面的感受。
第五段,论文的价值和意义:舞蹈是一门艺术,但是它也可以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载体。在今天的社会中,舞蹈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创新的力量。撰写舞蹈论文是对于这个艺术形式的认知和理解,也是对于这个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去认真地思考舞蹈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从而推动这个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创新。
舞蹈论文范例篇二
摘要:舞蹈编导是一门侧重实践性的学科。新时代大众对艺术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对于舞蹈工作者来说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要想使舞蹈创作体现创新, 编导不仅仅需要对舞蹈艺术满怀热情与活力, 更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本事和能够把握社会审美心理发展变化的敏感度。基于此, 本文首先论述了新时代舞蹈编导创作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在两个“共鸣”层次上进行创作以及以舞蹈创作题材为着力点进行创作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舞蹈编导创作创新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 舞蹈编导; 创作创新;
随着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舞蹈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多年来舞蹈编导已是高等艺术专业教育中一门有系统化教学课程的专业, 大大提高了我国舞蹈编导创作队伍的整体水平。然而, 在当前舞蹈作品产出量巨大的形势背后, 存在很多作品雷同、重数量轻质量等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我国舞蹈艺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基于创作创新对传统舞蹈艺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有必要分析舞蹈编导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根源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新时代舞蹈编导作品创新水平。
1.1 舞蹈编导创作创新是解决当下舞蹈编导创作难点的关键
舞蹈编导创作创新是解决当下舞蹈编导创作难点的关键, 甚至于在必须程度上, 是促进舞蹈艺术现代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法。当前我国正行走在艺术多元化的道路上, 现代舞蹈艺术创作起步较晚, 水平与特色不突出、百余年的艺术崇外心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商品经济不良金钱观和个人利益观等共同交织影响下, 构成了当前自我文化不自信、没有生气灵魂、快餐式以及程式化、格律化套作的舞蹈创作现实, 作品题材的单一乏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舞蹈艺术作品创新的关键因素。
1.2 舞蹈编导创作创新是增加舞蹈艺术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关键
艺术多元思维是当前包括舞蹈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最基本的创作共识。艺术多元化既包含了同一种艺术形式不一样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不一样艺术形式不一样文化的交流互鉴, 也包含了对艺术作品价值与艺术大众化趋向的双重要求。舞蹈编导创作创新在艺术现代性创作观念下, 对传统元素与文化有深入理解和选择, 有助于提高舞蹈作品质量、增加舞蹈艺术影响力, 是大众化和新媒体视角下对舞蹈艺术社会价值的深度挖掘, 有助于提升国民艺术审美情趣和审美层次。
2.1 着力在两个“共鸣”层次上进行创作
没有深入了解传统, 一味摒弃传统、强调创新, 是最肤浅和最愚蠢的行为, 是异化形式主义的象征。任何广受好评的人民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必然建立在两个“共鸣”层面基础上, 其一是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鸣, 其二是贴合受众审美变化的共鸣。要想到达这两个“共鸣”, 首先要了解传统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蕴;其次必须树立文化自信的观念, 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取经, 挖掘民族性传统文化资源, 这样既能引起文化心理共鸣, 又能在多元文化中突出特色, 使我们走出一条有灵魂的舞蹈艺术康庄大道;最终, 要对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受众群体特征分析, 明晰受众审美变化特点。
2.2 以舞蹈创作题材为着力点进行创作创新
针对上文提到的舞蹈创作题材的单一乏味制约了我国舞蹈编导的创作创新这一关键性问题, 研究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偶然性和创新的广泛性特点, 我们除了要有创作的活力, 还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才能叩开新时代艺术创新的大门。对此, 我们能够从两个方面研究, 解决问题。
一方面, 我们要重视对中国民间民俗舞蹈题材的挖掘。以花腰黎族民间舞蹈代表作《尼苏新娘》为例, 其之所以能够包揽多个大奖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 在于其创作中对民族风俗的选择与提炼, 在于作品题材贴合“真、善、美”的正确主流的审美评价, 在于对“熟悉中的陌生”创作方法的运用。
另一方面, 题材的选择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舞蹈编导应对社会流行审美、社会热点等有必须的敏感度, 创作出能够在当代社会感召大众、激励人心的好作品。如前线歌舞团的作品《决胜千里》, 以群舞的形式将现代数字化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虽无真刀真枪, 可是战争中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决胜千里之外的宏大气势却使观众身临其境, 不仅仅展示了我国当代军人的飒爽英姿, 也激起了大众的一腔爱国热情。
本文重点论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舞蹈编导创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优化对策。创新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 是使伟大祖国坚持昌盛繁荣的核心竞争力。在强调创新的当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舞蹈艺术的现代化转型, 新时代舞蹈编导不仅仅要满怀真诚地进行舞蹈作品创作,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本事, 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创作态度, 关注新时代舞蹈创作的新环境、新形势以及新问题, 在专注力和核心职业本事的培养上, 把握多元文化和舞蹈艺术大众化的时代潮流趋势。仅有这样, 舞蹈编导才能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的时代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乔素.新环境下舞蹈编导基本本事以及创新精神探讨[j].黄河之声, 2019 (09) :132.
[2]谭宇轩.舞蹈编导创作中的创新手法[j].黄河之声, 2019 (08) :134.
舞蹈论文范例篇三
摘要:云舞隶属“字舞”范畴,是古时百姓祈雨仪式中的舞蹈。安徽现存云舞保留下来较为完善的有郎溪县的“姚村云舞”、休宁县的“云舞”与潜山县的“十二月花神”.为了探寻云舞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实地考察并采访了传承人,现场记录表演仪式全过程,并查阅当地现存史料,比较三地的云舞表演形式,归纳了云舞在当地山区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云舞;类型;舞蹈;渊源;
安徽民间云舞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舞蹈目的是祈求上苍降雨沐浴大地万物,以实现庄稼茂盛、五谷丰登的愿景。安徽境内现存云舞一支分布于徽州地区(现为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万安、五城等村镇,舞蹈名曰“云端舞”,又称“扯云端”“舞云端”;另一支分布于郎溪县姚村乡,舞蹈名曰“云舞”.二者同属舞蹈中的“字舞”范畴。
一、云舞的历史渊源
云舞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加工而成的。云舞的发祥地是典型的山区,如姚村乡石佛山,其巅有“石佛撑云”之美景,一年四季云雾缭绕,人居其间如入仙境。山里人长期体会着这种出门抬头见云彩的生活,于是有人用竹片和硬纸扎成云朵状玩具供孩童玩耍。众孩童手执“云朵”,追逐蹦跳,嬉戏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雏形。当地民间艺人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起初的云舞仅仅作为龙灯、马灯的伴舞,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
这一形式在当地有深广的民众基础。据记载,“祈求雷公场面,进香求拜天神,渴望风调雨顺,人民扎龙为嬉,以兆丰年”的民间舞龙活动在南宋时期就已流行。如姚村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石佛山庙会节,方圆百里数万百姓纷纷前往石佛山敬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跑云灯形式得到变更,此刻的云舞就是在跑云灯基础上不断提炼、反复加工升华而成的,无论表演形式还是主题资料,既有民间传统古典口味,又有从不一样角度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二、云舞的类型
安徽云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虽然沿江有充足的水源,但丘陵山区无法靠天然水源灌溉,当地的农耕主要靠自然降雨解决。由此,在长江沿岸的丘陵地带,按地域与当地风俗划分,由西向东依次是姚村云舞、休宁云舞、潜山云舞。
1.姚村云舞
当地民间艺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据老艺人回忆,独立出来的云舞仍沿袭原有跑灯的活动习惯,由该乡群众自发组成的云灯会负责人召集,筹措经费、排练指导。会首由云灯会推荐地方有才艺且德高望众的老艺人担任。除夕试灯焚香放鞭炮,演练跑云阵式,做好春节玩灯的准备。正月初五正式开灯,会首率领出灯队伍首先前往石佛山大庙及山庙朝拜,敬香祭祖,求天神赐恩赐福;之后回到古戏楼进行一年的首场演出;随后便到周围各村庄送灯贴,表示贺春,通常称“送灯”.那里的百姓通常有接灯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事先准备好糕团、糖果,齐放鞭炮迎接。跑云灯进入自家堂屋绕行一圈,象征着“云灯进堂,人丁兴旺”.
随着时代发展,云舞歌舞的演出没有了昔日那种带着大地温度的“庄重”与“繁华”,主要是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失去了诸多前奏与后缀。云舞,顾名思义,以跑云为主,“云”的编排是重中之重。这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代艺人之手不断被改善,但其基本形态数百年来一向坚持[2].
表演人数根据场地大小、实到跑云的多少确定。一般为二十一人,其中跑云者十六人。两人各持一云片,云片系马粪纸做架,再彩绘云形。男女各半,男的头扎白毛巾,穿白布短褂,白灯笼裤,代表白云;女的穿彩绸褂裤,腰围绣花兜兜,代表彩色云朵。穿花跑四角或摆字亮相,犹如天女散花,舞姿造型优美。另五人为捧花主角,一般由容貌姣好的少女组成。她们的衣着与跑云女相同,道具则为花篮。篮内插满鲜花和五谷,象征着吉祥美满、五谷丰登。尾声,舞者用手中的“云朵”排成汉字造型。一声锣响,在三秒钟之内排成一个字。舞步轻盈欢畅,舞姿翩翩柔美,往来穿梭,忽如祥云轻移,恰似福祉降临。
根据实际情景和主题不一样,又可贯穿不一样资料于其中。如在云片背面写上不一样资料的文字,由演员手持列出,进一步突出演出宣传的主题或明确其纪念意义。云片大小规格不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表演队伍,其云片尺寸变小,龙灯、马灯、花篮皆相应缩小。整个舞蹈过程中,“云”的形态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暗合节奏的进程,阴云、乌云、墨云、彤云、祥云、彩云等皆有展现。
云舞的热烈高潮之处,穿插龙灯马灯表演,有游龙穿云之势、深蛟潜海之威,更有翻江倒海之猛烈和龙争虎斗之雄壮。全程演出舞中有歌,以歌伴舞,集歌、舞、吹打乐于一体。锣鼓在云舞过程中的使用,使得演出场景更加浓重热闹,烘托了气氛。演出过程中的锣鼓采用长套和快番两种节奏,将龙灯、狮子、旱船、锣的各种打法相结合,同时用戏剧中的锣鼓点,联合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联曲锣鼓套路。演出时色彩浓郁的民间唢呐、清脆的笛声及二胡均由司鼓指挥,时快时慢,伴奏交替交换,渲染舞蹈欢乐气氛。云舞表演场面宏阔热烈,动静相衔,完美融合。伴奏多为打击乐和唢呐曲牌两种,热闹纷呈。当前,云舞的舞蹈部分已基本定型,适宜演出,效果受到肯定。但唱词及唱和部分还处于脱节状态。当然,此刻少了古代祈求降雨的场合,那种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上天神灵,为我黎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已几乎失传[3].
2.休宁云舞
休宁县境内流行的云端舞都由民间的一种叫“灯棚”的戏班表演。每到一地,白天舞狮舞叉,舞水流星、火流星,舞刀枪棍棒,并表演其他歌舞、杂耍、武术;晚上则演一些徽昆小戏,如:《大财神》《万花》《跳加官》等。为了吸引观众,不论白天和晚上,演出前都喜用云端舞造成欢快气氛,以招揽观众。
云端舞在流传过程中构成两种表演形式:秀阳乡钗坑村用云片表演;五城区洪里乡唐川村及万安区潜阜乡里余村用云旗表演。一人执大旗翻筋斗领队,8~12人执小旗变化各种队形图案。
云端舞队形变化复杂,技巧较高,要经过长时光训练方能胜任表演。表演者均为贫家男性少年,拜民间的昆曲、徽剧老艺人为师,在冬季农闲时排练。新春佳节、喜期吉日在本村演出,或应邀到外村,近则本乡,远则百十里之外。邀请者管吃而无工钱,仅有灯棚中出名的艺人才能得到少量报酬。灯棚是临时聚集的半职业性民间艺术团体,洪里乡唐川村的胡永平(19生)曾带班至江西婺源、浙江开化等地演出,受到群众称赞。云端舞带有很强的竞技性,群众常以能否表演该舞及演技优劣作为衡量班社技艺高低的标准,所以表演者总是想方设法年年创新。
据秀阳乡钗坑村舞狮班艺人金阿荣(19生)、巴富贵(19生)及唐川村老艺人胡永年(1892年生)介绍,清同治年间,徽班已趋向衰退。一些身怀绝技的徽戏艺人离散异乡,走向农村教艺。较大的村庄青年人多,财力雄厚,就演出一些大戏;有的村庄人少力弱,只能演一些小戏或折子戏。云端舞备受一些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资金不足的乡村欢迎,因而一时光在休宁流传开来。休宁境内能演此舞的班社最多时有20多个。但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时,仅存少数戏班表演此舞。1952年,钗坑班、唐川班及其他班恢复演出。1953年休宁县业余民间艺术会演时,钗坑村戏班表演的云端舞获奖,之后又参加过芜湖专区业余民间艺术会演,之后再未演出。
云端舞的音乐结构为徽、昆腔曲牌体,歌词浅显易懂,感情流畅,唱法工整对称,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伴奏乐器以徽胡为主,配以笛子和琐呐(当地称“大清”).打击乐器音色较低沉、浑厚,有时光杂使用京锣,产生出欢快、喧闹的交响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3.潜山“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是当地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表演节目之一。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左右手各持云片一枚,翩翩起舞。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霖雨苍生”,老百姓的生活完美,如花儿绽放般美丽。
表演时,“观音”手持云帚(又称拂尘)盘坐在莲台上。左侧站立一名童子(文童),左手捧盛清水的净瓶,右手拿杨柳枝叶,用柳叶蘸清水挥洒,表示“霖雨苍生”,滋润百花。另一名童子(武童)在莲台前翻筋斗,然后回头向观音一拜,谓“童子拜观音”.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在莲台前翩翩起舞,表现受到观音挥洒的甘露滋润,应时开放。十二月花神多随灯会或庙会舞队在行进中表演。到了商店或居民门前,如果主家放鞭炮迎接,便开始表演(即演唱一段或两段歌词),唱完又向前行。莲台是一个长方形木架,四脚处都安装滚轮,木架上头是用钢筋、白布做成的一朵如澡盆大的白莲花。木架左右两边各有一人,一手拿竹竿,一手扶木架。表演时,莲台停住不动,站在莲台左右的人挥动竹竿维持演出秩序,防止观众拥挤,表演完毕用于推动木架向前徐行,接上前面的游舞行列[4].
音乐《抱妆台》原是用笛子和洞箫演奏的一首古曲。据民间传说,《抱妆台》曲谱来源于上古殷商时代。商纣王轻信妲己谗言,铸造炮烙,残害忠良。周武王伐纣灭商,除暴安良,黎民百姓演奏《抱妆台》,揭露商纣暴政,载歌载舞共庆升平。
据潜山县清朝廪生张伯祥考证,早在明朝天启年间(1573-1620)就有“十二月花神”这舞蹈,这一说法从旧道具(文化大革命时被毁)莲台木架上所刻“天启四年六月置”字样得到了证实。到乾隆年间,“十二月花神”以完美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流传更广。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连年兵乱,“十二月花神”几乎失传。1916年农历十月间,黄泥镇举行每年一次的大王庙会。庙会前夕,人们从镇上项义源老店后楼上发现了一批陈旧破烂的道具和服装,其中有彩色衣裙十二套、白色衣裙一套、童子服装两套和莲台木架一座。经两位老秀才郝万馨、熊楚才(当时郝己八十多岁,熊已年逾古稀)的鉴别,才明白这些东西是表演“十二月花神”的服装和道具。青年们在这年的庙会中穿上这些服装,由会吹奏《抱妆台》的老艺人程树台(当时已年过花甲)指导并亲自吹笛伴奏,此节目才得以恢复。
三、云舞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云舞再也不是起初的简单嬉戏、追逐蹦跳,而是具有鲜明的创作思路。百姓把手持云片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看成吉祥的预兆、求雨降临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历史上,百姓以各种方式求天神赐雨的民间活动是较为普遍的,但用舞蹈的艺术表演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它在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中更具特殊性,其丰富的蕴含让人们回味无穷。
云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奇葩是由南宋时期的舞龙活动而演变而来的,它形象地体现了人神合一的思想理念,表达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的完美愿望。舞姿唱词中带有浓厚的宗教敬神色彩,是体现汉民族古代民间信仰的一种代表性仪式。
云舞是安徽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云舞不仅仅是祈求降雨的仪式,经过演化还构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舞蹈。每逢节假日,乡亲们聚在一齐演跳云舞,凝心聚力,共同畅想完美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舞蹈论文范例篇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舞蹈论文写作是对舞蹈艺术进行探究和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舞蹈理论和深入理解舞蹈作品的重要途径。经过多次写作的实践,我发现了一些心得体会,其中包括了选题的重要性、文献的搜集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论文语言的表达以及写作过程中的自我反省。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正在进行舞蹈论文写作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第二段:选题的重要性(250字)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题要与舞蹈相关,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在选题时,我总是先关注当前热点话题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最终确定一个独具特色的选题。同时,选题还需要具备可行性,包括研究条件和时间等方面的考量。只有选到合适的题目,才能更好地展开后续的论文写作。
第三段:文献的搜集方法(250字)
搜集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我通常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和专业期刊等多种途径来寻找文献资料。在搜集时,我会根据选题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将查阅到的文献归纳整理,做好文献综述。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导师、同学和专业研究者进行交流,获取更多的参考文献。在搜集文献时,一定要注意筛选资料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避免使用过时或者不可靠的文献。
第四段:论文的结构安排(300字)
论文的结构安排是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一篇舞蹈论文应包含摘要、引言、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总结与展望等部分。在写作时,我会将思路和信息进行逻辑性地组织,使得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且内容连贯。同时,每一部分的字数分配也需要合理,避免有些部分太过详细而有些部分又缺乏详细阐述。在安排论文结构时,还需要记住论文的目的和主题,确保每一部分都与主题紧密相关。
第五段:论文语言的表达与自我反省(250字)
论文语言的表达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性。在写作时,我尽量追求准确、简明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冗长或含混不清的语句。同时,选择适当的学术术语和专业词汇也是很关键的。此外,我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不断反思和修改自己的论文,力求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深度。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我深刻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学习,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舞蹈论文。
结尾(200字)
舞蹈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相对独特的过程,需要我们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这些心得体会中,选题的重要性、文献的搜集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论文语言的表达以及写作过程中的自我反省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舞蹈论文的质量,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和研究做出贡献。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对正在进行舞蹈论文写作的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舞蹈论文范例篇五
摘要:本文针对在知网发表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族舞蹈的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与统计, 根据知网中对布里亚特舞蹈所进行过研究的论文加以分析整理。文章从布里亚特族群历史现状分析到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整理再到布里亚特舞蹈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 经过多方应对布里亚特舞蹈资料的整理期望能够把握最新热点, 为接下来的研究供给思路想法。
关键词:布里亚特族群; 布里亚特舞蹈; 舞蹈传承;
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献调查研究, 主要是对中国知网这个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调查。其中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期刊文献为五篇, 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的硕博士论文为两篇。在知网中使用“布里亚特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布里亚特族群文献共有350篇。其中博硕士论文53篇, 期刊论文270篇。在此众多文献中包括了历史文化、民族教育、民族艺术 (舞蹈、音乐、美术、服饰) 、宗教等方面资料。
布里亚特族群是蒙古族的一只古老部落, 其先民一向在贝加尔湖附近生活游牧。在《蒙古秘史》文献中介绍过在1207年孛儿只斤·术赤, 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降服了一个林木中百姓的一个部落, 名字为“不里牙剔”, 也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布里亚特人。13世纪末, 蒙古帝国崩塌后, 布里亚特人民为了躲避战争与俄罗斯人建立起了贸易联系和军事联盟, 促使不少布里亚特部落加入到俄罗斯国籍中, 最终成为俄罗斯土地下的属民。在1689年, 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将布里亚特部落划分为俄罗斯区域, 从此布里亚特人民一向生活的贝加尔湖区域也成为了俄罗斯土地下的一块版图。
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因为战争与革命的动荡生活, 使生活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反动官员, 富人以及喇嘛们有了逃离革命寻找安逸之所的想法。自此在1918-1922年期间, 一部分俄罗斯布里亚特人迁徙至我国锡尼河地区开始定居, 并且于当地的边邻民族过着季节性的游牧生活。
布里亚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与内亚草原游牧所有礼貌紧密相连。该地区历史上以往是匈奴帝国、鲜卑国、契丹国, 也以往是突厥汗国和成吉思汗帝国, 一向处于边境地带”.1在近现代时期随着中俄之间的地区争夺导致了边境战争和冲突, 随着战争而来的则是异族文化的入侵。在1922年布里亚特迁入呼伦贝尔地区后在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地交融、延续之后文化互融现象十分明显。可是布里亚特族群即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 又在这文化互融中保存了自我本族群传统文化以及自我的独特性。
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风格特征不一样于蒙古族的其他部落, 在蒙古族舞蹈的璀璨文化中自成一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字文献和音频文献的过程中针对布里亚特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崇拜文化、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布里亚特的古代居民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 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公元三世纪前半期驼鹿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当地人的崇拜中占了主导地位, 成为最早的图腾崇拜物。”2可是在如今的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中, 原始的萨满宗教特性减少, 大部分的布里亚特族群歌舞目的性都是自娱。可是在布里亚特族群男性舞蹈元素中依旧透露着萨满宗教舞蹈元素的影子。并且男性舞蹈吸收融合了原始宗教舞蹈的动作大、动律小、回旋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布里亚特族群男子舞蹈中, 既有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又有如今草原儿女的洒脱大气之美感。
2、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民间舞蹈有其古老的传统, 风格古朴, 游戏性强。这种民间舞蹈又被称之为”幺呼儿“, 通常是以游戏开始, 有众多的舞者手拉手, 边歌边舞。”3布里亚特族群最初是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林木中, 是“林中百姓”的其中一个部落, 之后迁徙到了广阔的草原与多个不一样民族为邻, 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不一样族群文化的互融, 使其舞蹈也有了独特的步伐和自成一派的表演方式。布里亚特民间舞蹈较为有代表性的三种步伐分别是跑跳步、跺步和晃悠步。
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剔人在斡难河谷聚会, 推立忽图刺后, 与众人在河边川地的一课大树下欢宴, 舞得天旋地转, 跳得地动山摇。”4由此记载, 布里亚特舞蹈中男性的手拉手跺步的舞蹈形式与蒙古人的树木图腾崇拜有所关系。而此刻的男子跺步特征为, 舞蹈时力量雄厚, 彪悍, 且在双脚跺踏时下身沉稳, 身体下压, 呈厚重质感。
在布里亚特舞蹈《布里亚特舞韵》中“每当节奏缓慢, 歌声悠扬, 进入舞蹈慢板之时, 演员们便开始身体随步伐摆动, 左右脚进行交替向旁迈步、向内摆动。”5舞姿曼妙优美, 身体随动律起伏, 这便是晃悠步的魅力。布里亚特舞蹈是以“横摆”动作为特色, 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为基础, 队列方式多以圆圈为主。布里亚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风格, 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 这是源于古老的布里亚特古先民几经搬迁, 饱经沧桑, 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 培育出的团结合作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在第四届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 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艺术学校选送的布里亚特民间舞《布里亚特儿童》让我们看到了布里亚特民族的新生力量-布里亚特的儿童们。在这部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用他们曼妙的舞姿以及动人的神态为我们演绎出了一群充满着生气代表了布里亚特民族未来期望的布里亚特儿童。小演员们在舞蹈里主要是以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特色“横摆”为主动律, 其中伴随音乐的快慢夹杂着活泼的跑跳步以及悠然自得的晃悠步。此视频文献中, 小演员们其中的一个动作是双腿打开下蹲呈马步, 左右脚交替靠步。上肢在胸前交叠, 头部随身体上下律动不断点头。这个动作在整段舞蹈中虽然不是最多次出现的动作, 可是我认为此动作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动作形式简单可是又象形, 以观众的视觉观看十分像是一群孩童骑着骏马在草原奔驰。《布里亚特儿童》这部视频文献让我们看到了草原的新生力量以及布里亚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在调查研究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时, 借用知网进行文献梳理归类时发现, 我国学者对于布里亚特的人文历史研究较为广泛, 可是对布里亚特的艺术范围尤其是民族音乐和舞蹈领域研究甚少。有关布里亚特的音乐文献在知网中数据为15篇, 舞蹈文献数据为5篇。在舞蹈方面这甚少的文献中, 有两篇文献提及了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6阐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歌舞艺术的主要特点, 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团体民间舞蹈。文章提出怎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团体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下去这样的论点, 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答。
第一方面是民间舞蹈保护的研究。文献提到对于民间“原生态”的舞蹈应当尽可能坚持其原貌, 不要随意变化。且保护资料应当是包括舞蹈、服装、道具、音乐、歌词以及表演场地和表演特定功能等方面。我认为在进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保护研究时, 我们能够多在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进行采风和调研。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的歌舞文化目前在舞蹈市场中令人知晓的作品屈指可数, 可是婚宴中的歌舞却又是十分淳朴自然的。
第二方面是课堂维护。因为我们现如今我们学院民间舞都是根据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元素所提炼和发展的。可是关于布里亚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材却是空白, 所以文献中提出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修改整理民间舞教材工作, 这也是保护和传承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也能够在高雅艺术进学校的活动中多多邀请布里亚特的民间艺人进入高校, 相互学习和演出, 让布里亚特族群的歌舞逐渐让大家熟知。
第三方面是舞台保护。文献中认为“舞蹈价值是舞台作品对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依据, 能够分为文化内涵、舞蹈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7我国目前舞蹈作品市场中, 经典的获奖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 可是在蒙古族的分支布里亚特族群中, 脱引而出的舞蹈作品却是少之又少, 并且很多人还不了解。可是在布里亚族群部落的日常生活中, 歌舞又是大家的生活必备。那么为什么流传到市面上的布里亚特舞蹈作品这么稀缺呢?我认为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没有全面的系统化教学教案, 而民间艺人也仅是在部落中演出, 没有舞台编舞的经验和实践, 导致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在舞蹈舞台上一向数目较少。
两篇文献对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与保护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对群众自娱性的团体舞应当怎样进行传承, 怎样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具有很好的提议, 也是对我们很多优秀的民间舞蹈的一个很好的提议。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在旧石器时代就有所记录的民族, 历史源远流长。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布里特民族的文献很多, 可是关于布里亚特舞蹈的文献却极为稀缺。尤其是针对布里亚特的舞蹈音频文献的分析以及以布里亚特的文化背景进行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的分析这两方面的研究甚少。而现有的两篇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的论文对于布里亚特的舞蹈步法特征以及舞蹈变换的舞阵还有舞蹈素材构成的因素这些方面的描述基本话语都一样, 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挖掘的资料很少, 这些相关的名词描述在两篇论文中出现的也都是几近相同。尤其是布里亚特舞蹈的体态, 步伐, 形式以及舞蹈的种类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虽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 可是终归还是有学者发现这一领域的空缺, 已经在对布里亚特舞蹈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未来发展, 知网中仅有一篇文献提及此方面。
该文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的育人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能够演变为少数民族大型团体舞、歌舞的潜力。”8文献对布里亚特民间舞所蕴含的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层面入手, 分析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优势, 根据其独特的舞蹈优势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者更独特的是站在了教育的角度上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说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演变成大型少数民间歌舞、团体舞的未来潜质。此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具有意义!
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都是比较浅显和表面。虽然目前仅有五篇布里亚特舞蹈方面的文献, 可是这也是为我们的布里亚特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 也对将要研究布里亚特舞蹈的后者供给了材料和着手点。
参考文献
注释
1马克思.中俄当代萨满教发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1.
5 李晓甜.布里亚特舞韵--观舞蹈《盛装舞》分析布里亚特舞蹈[j].经贸实践, 2016, (20) :171.
6 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 2011:328.
7 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 2011:328.
8 春玲.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核心素养及发展未来[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47) :203.
舞蹈论文范例篇六
[摘要]本文从舞蹈情感体验的含义出发,从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方式和准确深入体验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两方面探讨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就如何准确深刻把握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提出自我的见解。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体验主角
一、舞蹈情感体验的含义
“情感”在《心理学大词典》中解释是,感情一词被界定为“情绪和情感的总称”,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与环境和感性有关;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对事物的喜爱和关切之情[1]。
体验是个体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它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亲历中获得认知和情感[2]。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者融入主角的情感世界,感受主角在既定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对舞蹈艺术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忙,对艺术表演中主角的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忙作用。
二、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1)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方式,要求表演者更深入体会主角情感
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
舞蹈除了以动作为表现手段之外,也取决于舞蹈的造型。舞蹈造型是一种人的形体动作,它是以人体的四肢和身段以及表情姿态构成某种相对静止的形态。这种“形”与“神”结合产生的富于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动作,是对刹那间的生活片段的凝固,一种静态的艺术形象,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许多舞蹈在开场和结尾时,为了渲染场景和人物的诗意美,常把流动的舞姿化为静态的造型,场中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给观众一种新奇的美的享受。
表情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所以说舞蹈的“律动性”是内在的情感和外部动作相统一的节奏的直接反映和集中体现。舞蹈的动作性还决定了舞蹈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画等方面都要体现可舞性的原则。
无论动作,造型,还是表情,最终都是围绕着表达情感,舞蹈只能依靠人体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它不想说话一样那么容易表达,所以更加需要表演者深入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从日常生活动作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舞蹈以人体流动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所以说主角情感的体验是舞蹈表演这种特殊的表达艺术方式所决定和每个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本事。
(2)准确深入体验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
舞蹈表演是否成功,舞蹈中人物情感是否能感染打动观众,完全依靠舞蹈演员表演这一最重要和最关键一个环节。
虽然主角的性格特性已经在舞蹈编导那构思和编排好,但仍依靠于舞蹈演员在编排好的固定模式下有自我体验自我感动的二度创作,舞蹈演员是否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否能融入自我的情感到作品中去,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作品,都直接影响整个表演最终的效果。而演员对主角的把握,取决于演员自身的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和对作品不一样的理解,所以不一样的演员表演同一个主角,甚至是同一个演员在不一样时光或不一样情绪下表演同一作品,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说艺术常演常新。所以在表演者舞蹈本事水平相当的情景下,谁的生活轨迹更接近这个主角,谁能更深入的把握主角的内心世界,谁的演出就更成功。
三、舞蹈抒发情感的方式
(1)直接抒发。在舞蹈表演中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发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去强烈地感染观众,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
(2)间接抒发。在舞蹈作品中借助于动物的特征、自然界景物中的形态等,以借物比喻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感情色彩,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观感情、真情、活力与客观外界的景物达成有机的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反映了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
(3)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在情节舞蹈和舞剧中运用“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达方式,把内心境感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透露出来。抒情并不排斥叙事,它们往往互相渗透,糅合在一齐,一方面以精致的情节发展,一方面着意刻画表现人物心理的复杂多样的感情,在情感抒发方面大做文章,将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强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观众为舞蹈所牵动,受到深深的感染。
四、如何准确深刻体现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
舞蹈演员怎样样将主角情感转换为自我的情感,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现主角情感呢?
(1)掌握舞蹈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另外舞蹈动作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的学习新的舞蹈动作语言,才能运用于更多可表达的情感。
(2)加强呼吸,眼神,面部表情的训练增加感染力
舞蹈是无需说话的,一切都靠舞蹈演员的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要想控制好主角中的情感,首先得控制好自我的呼吸,舞蹈是在一系列高强度运动中的表演,仅有控制好自我的呼吸,才能让自我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不变形。这样舞蹈演员才能随着音乐和情节的发展需要展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有些情感是需要呼吸,眼神,和表情配合来表达的,比如紧张,兴奋,生气,或屏住呼吸,或呼吸沉重,眼神和表情或眯着,或专注,或瞳孔放大,肌肉扭曲。这些都靠平时训练积累才能在表演中更好的表现主角情感。
(3)运用想象升华情感
舞蹈的想象有三种,氛围想象,心态想象,形象想象。氛围想象是对主角的环境身世经历犹如身临其境的幻想感受。心态想象就是透彻的把握主角的心理状态和构成,了解主角在情节中的所思所想,努力做到如问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形象想象就是对主角整个人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的想象,幻想不至于表面,甚至是其内在的人物性格,品质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如果能够在表演前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及主角的背景故事,查阅与时代背景,主角背景同类型的相关资料,经过分析主角的性格特征,分析与自我相同的地方与不一样的地方,在内心与主角内心进行沟通,对主角人物内心世界整体的构思,例如说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主角会怎样样处理,不只在表演中,甚至在生活中以主角自居,全心的投入,逐渐的爱上主角,以主角自居。舞蹈演员能做到这样去把握主角情感世界,舞蹈演出必须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姜肖.情感体验基础上中职音乐.舞蹈专业教学课题研究,2012;
[3]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舞蹈论文范例篇七
舞蹈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舞者在表演时展现出优美的身体线条和灵动的动作。然而,要想在舞台上达到出色的表演效果,舞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技巧外,还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学习舞蹈解剖学是成为一名优秀舞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舞蹈解剖学论文,我深刻认识到了舞蹈解剖学在舞蹈技巧和身体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它为舞者提供的更加科学和健康的舞蹈训练方法。
首先,舞蹈解剖学论文让我认识到舞者对身体的了解至关重要。在舞台上,舞者的身体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工具,姿势和动作的完成都依赖于各个肌肉和关节的配合。通过学习解剖学,舞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协调方式。这种深入的了解可以使舞者在舞台上更准确地掌控自己的身体,做到力量的集中和动作的流畅。在我个人的训练经历中,通过学习解剖学,我更加明确地感受到了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径和力量传递的方向,进而使我的舞蹈技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其次,舞蹈解剖学论文让我认识到舞者的身体保护至关重要。舞蹈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活动,长期的训练和舞台表演对舞者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负担。通过学习解剖学,舞者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脆弱部位和易受伤的关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舞蹈解剖学的学习还可以帮助舞者纠正不正确的舞姿和动作,避免错误训练对身体造成的潜在伤害。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学习解剖学,我更加重视身体的热身和拉伸,合理安排训练与休息,以及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舞蹈动作。这一系列的身体保护措施让我在舞蹈训练中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
再次,舞蹈解剖学论文为我揭示了舞蹈的美学内涵。舞蹈解剖学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了解和保护,更是关于舞蹈艺术的认知与感知。通过学习解剖学,我深入了解了身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与运动特点,进而可以通过这些特点去感悟舞蹈的美。身体的柔软与力量的结合、肢体的延伸与收缩、骨骼的纵向拉伸与横向旋转……所有这些解剖学知识都为我提供了更深入的舞蹈理解和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在我个人的表演实践中,我更加注重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流畅性,通过解剖学的知识洞察和感知身体的美学价值。
最后,舞蹈解剖学论文让我认识到了舞蹈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健康化。现代舞蹈训练已不再以过分苛刻的体能训练为主,而是将解剖学的知识与运动科学相结合,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训练方法。舞蹈训练不仅要注重技术的精湛,更要关注舞者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通过学习解剖学,我深刻理解到舞蹈技巧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的积累,不能追求瞬间的效果而忽略了身体的健康。在我的训练中,我更加注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综上所述,舞蹈解剖学论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通过学习解剖学,我认识到了舞蹈解剖学在舞蹈技巧和身体保护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它为舞者提供的更加科学和健康的舞蹈训练方法。作为一名舞者,通过学习舞蹈解剖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舞蹈目标和追求,拥有了更为深厚的舞蹈基础。我相信,在未来的舞蹈道路上,舞蹈解剖学的学习将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支持。
舞蹈论文范例篇八
摘要:本文针对在知网发表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族舞蹈的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与统计,根据知网中对布里亚特舞蹈所进行过研究的论文加以分析整理。文章从布里亚特族群历史现状分析到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整理再到布里亚特舞蹈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经过多方应对布里亚特舞蹈资料的整理期望能够把握最新热点,为接下来的研究供给思路想法。
关键词:布里亚特族群;布里亚特舞蹈;舞蹈传承;
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献调查研究,主要是对中国知网这个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调查。其中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期刊文献为五篇,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的硕博士论文为两篇。在知网中使用“布里亚特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布里亚特族群文献共有350篇。其中博硕士论文53篇,期刊论文270篇。在此众多文献中包括了历史文化、民族教育、民族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服饰)、宗教等方面资料。
一、布里亚特族群历史与现状
布里亚特族群是蒙古族的一只古老部落,其先民一向在贝加尔湖附近生活游牧。在《蒙古秘史》文献中介绍过在12孛儿只斤·术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降服了一个林木中百姓的一个部落,名字为“不里牙剔”,也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布里亚特人。13世纪末,蒙古帝国崩塌后,布里亚特人民为了躲避战争与俄罗斯人建立起了贸易联系和军事联盟,促使不少布里亚特部落加入到俄罗斯国籍中,最终成为俄罗斯土地下的属民。在1689年,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布里亚特部落划分为俄罗斯区域,从此布里亚特人民一向生活的贝加尔湖区域也成为了俄罗斯土地下的一块版图。
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因为战争与革命的动荡生活,使生活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反动官员,富人以及喇嘛们有了逃离革命寻找安逸之所的想法。自此在1918-1922年期间,一部分俄罗斯布里亚特人迁徙至我国锡尼河地区开始定居,并且于当地的边邻民族过着季节性的游牧生活。
二、布里亚特族群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布里亚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与内亚草原游牧所有礼貌紧密相连。该地区历史上以往是匈奴帝国、鲜卑国、契丹国,也以往是突厥汗国和成吉思汗帝国,一向处于边境地带”.1在近现代时期随着中俄之间的地区争夺导致了边境战争和冲突,随着战争而来的则是异族文化的入侵。在1922年布里亚特迁入呼伦贝尔地区后在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地交融、延续之后文化互融现象十分明显。可是布里亚特族群即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又在这文化互融中保存了自我本族群传统文化以及自我的独特性。
三、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特征
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风格特征不一样于蒙古族的其他部落,在蒙古族舞蹈的璀璨文化中自成一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字文献和音频文献的过程中针对布里亚特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崇拜文化、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布里亚特的古代居民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公元三世纪前半期驼鹿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当地人的崇拜中占了主导地位,成为最早的图腾崇拜物。”2可是在如今的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中,原始的萨满宗教特性减少,大部分的布里亚特族群歌舞目的性都是自娱。可是在布里亚特族群男性舞蹈元素中依旧透露着萨满宗教舞蹈元素的影子。并且男性舞蹈吸收融合了原始宗教舞蹈的动作大、动律小、回旋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布里亚特族群男子舞蹈中,既有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又有如今草原儿女的洒脱大气之美感。
2、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民间舞蹈有其古老的传统,风格古朴,游戏性强。这种民间舞蹈又被称之为”幺呼儿“,通常是以游戏开始,有众多的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3布里亚特族群最初是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林木中,是“林中百姓”的其中一个部落,之后迁徙到了广阔的草原与多个不一样民族为邻,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不一样族群文化的互融,使其舞蹈也有了独特的步伐和自成一派的表演方式。布里亚特民间舞蹈较为有代表性的三种步伐分别是跑跳步、跺步和晃悠步。
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剔人在斡难河谷聚会,推立忽图刺后,与众人在河边川地的一课大树下欢宴,舞得天旋地转,跳得地动山摇。”4由此记载,布里亚特舞蹈中男性的手拉手跺步的舞蹈形式与蒙古人的树木图腾崇拜有所关系。而此刻的男子跺步特征为,舞蹈时力量雄厚,彪悍,且在双脚跺踏时下身沉稳,身体下压,呈厚重质感。
3、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精神
在布里亚特舞蹈《布里亚特舞韵》中“每当节奏缓慢,歌声悠扬,进入舞蹈慢板之时,演员们便开始身体随步伐摆动,左右脚进行交替向旁迈步、向内摆动。”5舞姿曼妙优美,身体随动律起伏,这便是晃悠步的魅力。布里亚特舞蹈是以“横摆”动作为特色,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为基础,队列方式多以圆圈为主。布里亚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风格,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这是源于古老的布里亚特古先民几经搬迁,饱经沧桑,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培育出的团结合作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在第四届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艺术学校选送的布里亚特民间舞《布里亚特儿童》让我们看到了布里亚特民族的新生力量-布里亚特的儿童们。在这部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用他们曼妙的舞姿以及动人的神态为我们演绎出了一群充满着生气代表了布里亚特民族未来期望的布里亚特儿童。小演员们在舞蹈里主要是以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特色“横摆”为主动律,其中伴随音乐的快慢夹杂着活泼的跑跳步以及悠然自得的晃悠步。此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其中的一个动作是双腿打开下蹲呈马步,左右脚交替靠步。上肢在胸前交叠,头部随身体上下律动不断点头。这个动作在整段舞蹈中虽然不是最多次出现的动作,可是我认为此动作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动作形式简单可是又象形,以观众的视觉观看十分像是一群孩童骑着骏马在草原奔驰。《布里亚特儿童》这部视频文献让我们看到了草原的新生力量以及布里亚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四、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在调查研究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时,借用知网进行文献梳理归类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布里亚特的人文历史研究较为广泛,可是对布里亚特的艺术范围尤其是民族音乐和舞蹈领域研究甚少。有关布里亚特的音乐文献在知网中数据为15篇,舞蹈文献数据为5篇。在舞蹈方面这甚少的文献中,有两篇文献提及了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6阐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歌舞艺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团体民间舞蹈。文章提出怎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团体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下去这样的论点,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答。
第一方面是民间舞蹈保护的研究。文献提到对于民间“原生态”的舞蹈应当尽可能坚持其原貌,不要随意变化。且保护资料应当是包括舞蹈、服装、道具、音乐、歌词以及表演场地和表演特定功能等方面。我认为在进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保护研究时,我们能够多在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进行采风和调研。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的歌舞文化目前在舞蹈市场中令人知晓的作品屈指可数,可是婚宴中的歌舞却又是十分淳朴自然的。
第二方面是课堂维护。因为我们现如今我们学院民间舞都是根据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元素所提炼和发展的。可是关于布里亚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材却是空白,所以文献中提出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修改整理民间舞教材工作,这也是保护和传承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也能够在高雅艺术进学校的活动中多多邀请布里亚特的民间艺人进入高校,相互学习和演出,让布里亚特族群的歌舞逐渐让大家熟知。
第三方面是舞台保护。文献中认为“舞蹈价值是舞台作品对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依据,能够分为文化内涵、舞蹈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7我国目前舞蹈作品市场中,经典的获奖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可是在蒙古族的分支布里亚特族群中,脱引而出的舞蹈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人还不了解。可是在布里亚族群部落的日常生活中,歌舞又是大家的生活必备。那么为什么流传到市面上的布里亚特舞蹈作品这么稀缺呢?我认为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没有全面的系统化教学教案,而民间艺人也仅是在部落中演出,没有舞台编舞的经验和实践,导致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在舞蹈舞台上一向数目较少。
两篇文献对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与保护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对群众自娱性的团体舞应当怎样进行传承,怎样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具有很好的提议,也是对我们很多优秀的民间舞蹈的一个很好的提议。
五、结语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在旧石器时代就有所记录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布里特民族的文献很多,可是关于布里亚特舞蹈的文献却极为稀缺。尤其是针对布里亚特的舞蹈音频文献的分析以及以布里亚特的文化背景进行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的分析这两方面的研究甚少。而现有的两篇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的论文对于布里亚特的舞蹈步法特征以及舞蹈变换的舞阵还有舞蹈素材构成的因素这些方面的描述基本话语都一样,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挖掘的资料很少,这些相关的名词描述在两篇论文中出现的也都是几近相同。尤其是布里亚特舞蹈的体态,步伐,形式以及舞蹈的种类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虽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可是终归还是有学者发现这一领域的空缺,已经在对布里亚特舞蹈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未来发展,知网中仅有一篇文献提及此方面。
该文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的育人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能够演变为少数民族大型团体舞、歌舞的潜力。”8文献对布里亚特民间舞所蕴含的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层面入手,分析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优势,根据其独特的舞蹈优势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者更独特的是站在了教育的角度上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发展进行了阐述,说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演变成大型少数民间歌舞、团体舞的未来潜质。此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具有意义!
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都是比较浅显和表面。虽然目前仅有五篇布里亚特舞蹈方面的文献,可是这也是为我们的布里亚特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也对将要研究布里亚特舞蹈的后者供给了材料和着手点。
参考文献
注释
1马克思。中俄当代萨满教发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5李晓甜。布里亚特舞韵--观舞蹈《盛装舞》分析布里亚特舞蹈[j].经贸实践,2016,(20):171.
6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7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8春玲。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核心素养及发展未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203.
舞蹈论文范例篇九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充满了美感和力量。然而,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舞蹈技巧,舞者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解剖学知识。最近,我读了一篇舞蹈解剖学论文,深感受益匪浅。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介绍了关于肌肉和关节的结构以及它们在舞蹈中的作用。通过阅读该论文,我深度了解了人体的解剖学系统、姿势特点的关键细节,并对舞蹈技巧的提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论文介绍了人体的解剖学系统,包括肌肉系统、骨骼系统以及关节系统。通过对这些系统的学习,我明白了它们在舞蹈动作中的作用。例如,肌肉通过收缩和拉伸,帮助舞者完成优雅而灵活的动作。骨骼系统提供了舞者身体的整体支撑,使得舞者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性。而关节系统则负责连接骨骼,使得舞者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对于每一个舞蹈动作,了解这些解剖学系统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
其次,论文深入阐述了姿势特点的关键细节。在舞蹈中,正确的姿势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使舞者展示出优美的线条,更能避免舞蹈损伤的发生。通过论文,我了解到身体的对称性在舞蹈中具有重要意义。身体双方的平衡性可以有效地调整舞者的重心,使得动作更加协调和精确。此外,身体的对称性还能够提高舞者的表演力和表达力,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和欣赏舞者的表演。
第三,论文为我展示了肌肉和关节的适应性和柔韧性。作为舞蹈者,不仅需要拥有强健的肌肉来支撑和完成各种动作,还需要关节的柔韧性来实现舞蹈动作的流畅性。通过论文的学习,我了解到舞蹈训练不仅能够使肌肉更强壮,还能够增加关节的柔韧性。此外,论文还介绍了一些适用于舞蹈训练的特殊锻炼方法,如拉伸、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等。通过这些方法,舞者能够更好地提高肌肉和关节的适应性和柔韧性,提升舞技水平。
第四,论文提供了一些关于舞蹈损伤预防的有益建议。舞者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往往容易受伤,这对于舞蹈技巧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是致命的打击。通过论文,我了解到,正确的暖身和拉伸是预防舞蹈损伤的重要手段。暖身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弹性,让身体更好地适应舞蹈训练的强度。而拉伸则有助于预防肌肉和关节的拉伤和扭伤。此外,定期的体能训练和营养调理也是预防舞蹈损伤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这些建议,舞者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
最后,通过阅读这篇舞蹈解剖学论文,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刻认识了舞蹈技艺的本质和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技巧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够掌握的,而深入掌握人体解剖学,对于提高舞蹈技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舞蹈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也是舞者必须牢记的。在未来的舞蹈实践和训练中,我将会更加重视舞蹈解剖学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舞技水平。
舞蹈论文范例篇十
摘要: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艺术欣赏能够围绕舞蹈动作、舞蹈情感、舞蹈音乐三方面来进行。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等多种功能。欣赏舞蹈动作要结合各个舞蹈种类的风格特征、历史背景以及人文内涵,把握舞蹈动作所赋予的相关文化。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舞蹈音乐不仅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主角内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经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舞蹈艺术同时要进行舞蹈音乐的欣赏。
关键词:舞蹈艺术; 欣赏; 舞蹈动作; 舞蹈情感; 舞蹈音乐;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舞蹈艺术的相关知识。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下头我围绕舞蹈最主要的三个元素:动作、情感、音乐谈谈我对舞蹈的欣赏感受。
舞蹈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形体动作,它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的多种功能。舞蹈中的形体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形体动作。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具有必须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难度较大的技巧本事。
芭蕾舞的动作是程式化的,有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动作和体系,它的标志是演员用脚尖跳舞。芭蕾舞对演员动作的要求极其严格、苛刻,如:脚尖向外要到达180度,踢腿要到达必须的高度,旋转必须快而稳,动作要做到“开、绷、直、立”的标准,要能精准地控制手、脚、臂、腿的动作。芭蕾舞剧《天鹅湖》“白天鹅独舞”:舞者伴随着音乐向上舒展;舞者两臂波动,两腿带着身体平稳地旋转。这一系列动作完美地展现出白天鹅优雅、楚楚动人的形象,表现出她在碧波中浮游时的孤傲和悲痛。当我们置身于布景真切的剧场,单单是这一系列舞蹈动作,足矣打动我们的内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民族民间舞的动作最为贴近生活,往往汲取当地群众劳动生活中最典型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运用艺术加工,将其凝练为简明生动的舞蹈动作。如傣族舞蹈中孔雀的形象最为常见,舞者充分运用身体、头、和手臂的动作模仿孔雀的优美动态,或优雅地梳理羽毛,或缓步徜徉于水畔,动作惟妙惟肖。朝鲜族舞蹈中,较为常见的仙鹤形象,朝鲜族人民崇拜仙鹤,在其民族舞蹈中有许多类似仙鹤的动态,典雅而舒展,舞者手臂像柳枝摆动,脚步像仙鹤迈步。蒙古族舞蹈中最常见的是模仿骏马和雄鹰的动作,舞者用肩部的抖动来表现马的奔跑,以手臂的波动来表现雄鹰的展翅飞翔。如傣族舞蹈《邵多丽》,以曼妙的舞姿、清新的风格、新颖的舞蹈形式,把观众带入神秘的傣族文化中。“邵多丽”是傣族人对已成年尚未婚嫁少女的称谓,一般指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的漂亮少女。舞蹈传承了傣族舞蹈“三道弯”和“一顺边”的传统风格和动律,并融入现代舞的元素,丰富了舞蹈语汇。表现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傣族舞常用的独舞或群舞形式,采用三人舞的形式,描绘了三位年轻美丽的傣族姑娘穿着漂亮的傣族长裙,在春天的阳光下欢乐嬉戏的美妙画面。在道具上也一改传统,巧妙地运用了斗笠、竹竿和花,配合不断变换的动作姿态,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
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
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是在情感上富有感染力,能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从而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引起一种或喜悦、或欢欣、或激越、或振奋、或愤怒、或憎恨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所需要和渴求的,经过欣赏舞蹈作品,体验到这种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如欣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作品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前赴后继,将革命推向前进的英雄气概。秋收起义的革命风暴,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革命圣地延安的壮丽风光,抗日游击队的战斗情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壮举,这种种历史斗争场面,都经过感人的音乐舞蹈形象,生动地展此刻观众眼前。整个舞蹈丰富多彩,既刚健又柔美,既活力又抒情,时而动人心魄,时而感人肺腑。欣赏完这部作品,感觉理解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情感的革命洗礼。
再如舞蹈《同行》讲述了两个女兵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因为水而产生的一段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舞蹈沿袭“革命的活力,战斗的抒情”这一“前线”艺术风格,汲取军旅舞蹈独特的养分,把两个女兵相互支撑、艰苦同行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舞蹈主要经过双人造型和人与水壶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对水和生命的渴望。两个女兵在行军过程中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刚健的技术技巧动作,表现出女兵的坚强信念。舞蹈中运用了很多的托举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表现了行军路上的艰辛和两人团结奋战、克服困难的巾帼英雄气概。小提琴二重奏的音乐背景下两人深情的交流,烘托出军中姐妹的深情厚谊。舞蹈结束在一个富有动感的造型中,强调了“同行”二字。
音乐与舞蹈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不仅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并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主角内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经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比如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斗笠舞”,万泉河边,黎族姑娘们手捧新编的斗笠,载歌载舞慰问红军。舞蹈音乐为一段合唱,主题音调源自黎族民歌《五指山歌》,音乐亲切热烈,在音乐声中,黎族姑娘们翩翩起舞,热情多姿;娘子军英姿飒爽,豪迈干练。音乐既表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也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欣赏舞蹈作品时,这三个因素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能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去欣赏。总之,舞蹈欣赏并不神秘难解,多了解学习、熟悉了舞蹈,自然会逐步提高舞蹈欣赏的水平。《文心雕龙》有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一个人“晓声”和“识器”的欣赏本事,来自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对于优秀的舞蹈作品,仅有很多欣赏,深入体会和理解,才能充分感受到舞蹈艺术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前,刘清华.音乐与舞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高彩荣等.芭蕾舞剧歌剧名曲精选[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7]贾安林,金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刘青弋.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袁禾.大学舞蹈鉴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黄小明.中外舞蹈鉴赏语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舞蹈论文范例篇十一
舞蹈解剖学,作为一门关于舞蹈运动过程中身体结构与机能特点的研究学科,为舞蹈者提供了科学的解析与认知舞蹈的方式。近期,我阅读了一篇关于舞蹈解剖学的研究论文,从中对舞蹈解剖学产生了深入的思考与体会。通过论文的阅读,我明白了舞蹈解剖学的重要性以及其与舞蹈实践的相互关系,并对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表演水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文将以五段式的形式,对这篇论文的内容与我的个人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对于舞蹈解剖学的重要性,论文中提到了许多观点。我们都了解到,舞蹈是一门需要高度技巧和灵活性的艺术表演形式。而这种技巧和灵活性,则需要以极高的身体功底为基础。舞蹈解剖学通过深入研究人体结构和运动机能,帮助舞者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达,提供了科学解析舞蹈的方式。例如,通过研究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舞蹈动作的实现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技巧和优化舞蹈表演。
其次,论文还提到了舞蹈解剖学与舞蹈实践的相互关系。舞蹈解剖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舞者提升自身技巧和表演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研究和理解自己身体的结构特点,舞者可以更准确地感受和掌握动作的要领,以及更有效地强化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同时,舞蹈解剖学还可以帮助舞者预防和避免因错误的动作造成的伤害,提高身体的可持续性。
进一步深入研究舞蹈解剖学让我对自己的舞蹈技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借助论文中丰富的图表和解剖图,我更好地理解了各个身体部位的构造以及它们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深入研究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机制,让我更深地认识到舞蹈动作所涉及的细微之处。通过对腿部、骨盆、脊柱等关键部位的解剖学研究,我发现了一些以往不太注意的重要细节,并且在舞蹈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种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使我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加出色和精彩。
并且,在阅读这篇论文过程中,我也对舞蹈解剖学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论文中通过使用解剖学的知识,结合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考察了舞蹈运动中各个关键部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论文对于舞蹈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舞蹈解剖学的研究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对于舞者和训练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科领域。
最后,通过阅读舞蹈解剖学的论文,我深刻体会到这门学科对于舞者和舞蹈实践的重要性。舞蹈解剖学不仅在理论层面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资料,更为舞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化的舞蹈理解和认知方式。通过研究和应用舞蹈解剖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技巧、提高舞蹈水平,并且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因此,舞蹈解剖学的学习和研究是每一位舞者和舞蹈爱好者都值得深入探索和应用的。
总之,通过阅读和思考这篇舞蹈解剖学的论文,我深入认识到了舞蹈解剖学的重要性和与舞蹈实践的相互关系。这篇论文让我对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表演水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对舞蹈解剖学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舞蹈解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舞蹈者提升自己技艺和表演水平的工具和途径。通过深入研究舞蹈解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舞蹈的内涵与表达,并且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出色和精彩的舞蹈。
舞蹈论文范例篇十二
指导老师: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四周的《舞蹈鉴赏》课很快的就结束了,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愉快地学完了这门选修课。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许多有关舞蹈的知识,还放了许多经典舞蹈的视频,而且教我们跳一些简单的舞蹈,课堂气氛很好,我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感到很轻松很愉快。我不会跳舞,但我觉得舞蹈这门艺术很伟大,有时候语言显得最低级,而舞蹈可以让我们达到一种心领神会的境界,无声胜有声。王老师让我们写一片课堂上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段舞蹈的感悟,是的,课堂上很多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宝的成长、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我本打算写阿宝,我上网搜了很多资料。但是,从内心来讲,我更想写一些自己对舞蹈的认识,在网上搜了些资料,也在图书馆借了一些书看,最后汇总了一下,下面这些是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感觉对我有价值的,另外还有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于时空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的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
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包括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等。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关于舞蹈的起源,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自人类诞生以来,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舞蹈,例如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伟大的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钳》和《天鹅湖》,中国的经典舞蹈《霓裳羽衣舞》、《春江花月夜》和《踏歌》等,这些舞蹈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相比与外国舞蹈,中国舞蹈有自己的特征。第一,载歌载舞。中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的传统,如汉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花灯》,满族的《莽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藏族的《弦子》,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第二,广泛利用道具。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铃、脚踏的高跷,以及各种道具如:伞、灯、刀、剑、棍等。第三,形象鲜明、情节生动。中国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个故事为依据,舞蹈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第四,自娱与表演的统一。
心得体会。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人类的历史中始终都在艺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和人类的生活、思想和文化已经融为了一体。虽然我对舞蹈没有太深的了解,但我可以感觉到舞蹈演员背后所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正是他们的付出,我们才有幸欣赏到那么多优美的舞蹈,尤其是《千手观音》这个舞蹈,可以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创造出的伟大,伟大的背后必然是不断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我们在欣赏哪些伟大舞蹈时,我们不要只是感叹于它的唯美,也要想到优美舞蹈背后的东西,用舞者的汗水来点燃我们生活的激情,用舞蹈的精华来滋养我们的生命。
最后,很感谢王老师的教导,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舞蹈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了很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更多的去欣赏经典的、优秀的舞蹈,来提高自己的舞蹈修养!
舞蹈论文范例篇十三
首先,是无统一或比较明确的舞蹈教学大纲。笔者通过对几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在音乐学专业教学目标及大纲的制定上,师范院校舞蹈必修课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执行学校自行制定的教学目标与大纲;二是教师参照高师音乐学专业教育目标制定大纲;三是舞蹈教师各自定制教学大纲。也有少数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总之,各学校舞蹈必修课教学目标与大纲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教育理念模糊等问题,教师们在具体教学中随意性较大,课程内容参差不齐。
其次,在教材的使用上,普遍存在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较大,上课时所使用的教材大体分为专业性大纲教材、文字性理论教材、影像资料类多媒体教材等。长期以来,高师舞蹈课基本沿用的是专业院校的模式,教材内容偏难、偏深,或者退而求其次的使用它们的简化版,学生常常因为难以掌握和完成训练任务而失去信心;教师不能充分把握音乐学专业舞蹈必修课程的定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向学生提供适宜于课堂教学的教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教材的使用上由于受教师个人修养、表演方法及欣赏品位等方面影响,不同教师在教材的选用范围和程度上造成的差异,使学生之间学业的内容掌握方面大相径庭。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材选用的结构和取向的随意性,等于将舞蹈教育这偌大的园地放任自流,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的目标的实现。
二、舞蹈教材的选择和提炼
要关注的内容之一。常规教材不是指把现成节目或片断拿来当做教材进行训练;素材不等于教材,节目也不能代替教材,更不是指专业舞蹈院校教材的简化版应用。例如在对借鉴专业舞蹈学院对具代表性民间舞作为教材的选择问题,并不是直接全盘拿来,主题方向可以借鉴,但是具体内容不能定位成它的简单化处理,而是把具有“代表性“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观点”基础动作进行整合,纳入高师舞蹈教学的常规教材中去。比如汉族民间舞可以选择东北秧歌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本体态、“扭”的动律、基本步法(压脚跟、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手巾花的基本动作就足够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着重是针对既无基础身体又不灵活的高师成人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能迅速地掌握丰富的舞蹈元素。
(二)从中小学音乐教材里进行提炼笔者通过分析“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发现书中有大量舞蹈教学环节的运用,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音乐(舞蹈)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欣赏’“集体舞’、“即兴舞”和“群舞”。对‘‘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涉及到的舞蹈技能与知识进行提炼,可以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材选择的重要部分之一,如?关于音乐(舞蹈)律动方面,在形体训练环节,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探索,找到肢体舞蹈运动的规律,配合不同的音乐,做出律动反映。另外,在常规教材中要学习不同文化的舞蹈,但舞蹈的种类何其多,单说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在每个民族中又有它地区风格特点的区别。在上文说到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舞蹈组合的编写“遍撒网”不如‘‘定向、定点、定位’,直接采用教材中涉及的舞蹈组合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解决了教材选择的问题,而且,加深了对中小学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利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再发挥。当然,在这方面也需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改革,常教常新。
(三)开发乡土教材各地都有风格各异的原生态音乐舞蹈或者仍然活跃在现代都市的民俗音乐舞蹈,它们是文化艺术的一块宝藏,也是一块被人忽略、或未被发掘的领域。由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乡音乡情》一节里,把湖北民歌、民俗音乐舞蹈纳入学习范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湖北民间风情,用歌表演的形式体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经典的民歌、民俗舞蹈除了具备较强的根源文化传承价值外,其对音乐、艺术课程以及舞蹈教育都有着较大的意义。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对原生态音乐舞蹈和民俗音乐舞蹈学习同样十分重要,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舞蹈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可以采取由学生作为教学的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观摩或探讨的方式进行传递。把各地的原生态舞蹈或民俗舞蹈的素材通过各所在地学生进行搜集,这也是我们教材选择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搜集一体验一交流一传承的过程。
(四)遴选多媒体资料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高师舞蹈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的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变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扣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些资料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毕业生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都将是无尽的知识财富。与此相关的还有影像类教材。随着我国舞蹈电教的发展,用录音录像的方法纪录舞蹈教材,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以适合的影像资料作为教材,用电视机、cd机、dvd机等工具播放影像和音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及时发掘新的舞蹈教学元素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材具有实用价值,我们许多高师舞蹈教育者通过实践,将基训、民间舞等舞蹈内容配合流行音乐改编成有表演性的组合。如用《中国功夫》的音乐来完成男生班的古典舞基训的脚、手位的组合,在创编组合动作中,充分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歌词所描绘的意境,使组合具有表演性、可观性。《中国功夫》音乐本身就颇具阳刚之气,男生在完成手、脚位的动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表现出古典舞的精、气、神。
舞蹈论文范例篇十四
适龄宝贝:3-6岁
教学目标:
1、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同时,增强舞蹈方向感,做
到初步简单动作协调。
2、逐步规范舞蹈姿态,基本做到腿直、脚绷、背挺。
3、增强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觉,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
4、发展幼儿柔韧性和协调性,帮助树立孩子的勇敢自信。
5、培养孩子舞台感觉及团结友爱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节奏训练
2、基本功训练
3、幼儿成品舞蹈编排
4、舞台感训练
舞蹈教学计划
一、基训部分地面:
1、勾绷脚组合拍手(训练目的:脚的灵活与后背直立)
2、吸伸腿组合(训练目的:腿直脚绷有延伸感)
3.、前压腿组合(训练目的:前腿韧带的柔韧性)
4、青蛙趴(训练目的:为横叉打基础)
5、手抓脚踝跪下腰,手撑地起后弯腰(训练目的:腰的柔韧性)(辅助练习:推腰1、2。推胯前顶。两头起撑花篮。)
二、中间:
1、走步与拍手组合(训练目的:沉肩拔背走步与节奏训练)
2、蹦跳步组合(训练目的:训练膝盖灵活与正步位)
3、头与肩的动作组合(训练目的:正确做到低头、仰头、转头与肩的灵活性)
4、站的练习(改变自然体态:如沉肩、收腹、拔后背等)
三、成品舞蹈
《快乐的我》
计划在(18节课)完成以上内容与训练
幼儿舞蹈班教学
一、舞蹈教学目标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2、掌握简单的舞蹈基本手位、脚位、舞步,动作基本准确。
3、发展幼儿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
4、增进幼儿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幼儿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幼儿初步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幼儿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身、跳、翻、转等训练。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幼儿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