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大全9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3 17:11:13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大全9篇)
时间:2023-10-03 17:11:13     小编:纸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1.教育观念陈旧。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这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另外,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想要短时间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2.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没有从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从而无法真正发挥教育的效果。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个性较强,小学语文教学若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亲和力。小学阶段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教师懂得运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就会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柔和。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教学语言尽量采用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词语。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引导教学,使用优美的、亲和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学习中来,进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如在进行《小小的船》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用这样的语言开始:“我们大家都知道船,在电视里也都见过船,那么同学们有谁坐过船呢?谁能告诉我,船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回答“坐过”,有的回答“没有坐过”,这个时候,教师选择其中坐过船的学生来描述船的特点,他们大部分都会说“船是窄窄的,两头尖尖的”等,教师继而引入月亮与船联系:“同学们,生活中什么事物与船的外形一样或者相似呢?”学生纷纷回答,在讨论之后,他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应该出示多媒体课件,板书“小小的船”。这个案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因为了解这一事物,所以学生回答十分踊跃,也有力地调动了没有接触过船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语言特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高效与高质。

2.转变教学思路,引入创新意识。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学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如在小学语文《与象共舞》这节课中,教师分别用两种思路、两种教法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上了同一篇课文。一种教学意图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和积累”;一种教学意图是“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这两节课,都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构思,同样的精彩,都激发了学生满腔的学习热情,赢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3.引入信息化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识字就是低年级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们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认字的兴趣,注重让学生学会认字方法,同时找到识字途径,坚持把识字和写字结合,做到让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认识汉字,自主学习汉字,在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他们审美情趣。教师通过正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认字学习更富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进行“座”与“坐”这两个字的教学时,就可通过播放动画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小人坐在一座小山上,这样可以看到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样形象的表达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还有些生字写字的笔顺不好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字的笔画,着重强调易错的部位,通过生动的画面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学习的过程,激发起学生模仿练习的欲望,这样就能让他们用心地书写好每个汉字。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注意转变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创新,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课文写了堂吉诃德模仿古代骑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主要写他把郊野的风车当做巨人,竟然提着长枪、骑着飞马与之战斗,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

这篇课文用十分典型化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刻画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课文中的另一个人物桑丘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主人沉迷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教学时就要区分与精度课文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强调学生自读自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然后,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及行动描写,自读自悟,从而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战前”“战后”的人物对话中,对于人物的形象确实做到了生动具体描写。因此,我在指导时,不是让学生如何体会,而是让他们在细读、精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在“交战”时,重点指导学生“行动”描写的语句。在学生汇报时,适时指导探究字词,不然体会、感悟就会流于形式,做到有根有据、有理由依。

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对于文本的探究也只是指导,学生能感悟体会到什么程度都行。关键是引导学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抓住人物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习本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也明白了堂吉诃德就是一个沉迷于幻想,脱离现实的人,也能够自悟到自己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面对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比本领》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9单元合作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本领大,通过摘果子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我上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在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自读课文找出他们俩为什么要比本领,明白大象伯伯出的考题。紧抓听见考题后他们的心情,通过个别读、齐读,分析了解他们的骄傲及他们只抓住自己的长处就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大。在学习一段的基础上学习二段。通过了解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样做的,抓住“得意扬扬”和“垂头丧气”这对关键词,朗读体会梅花鹿的心情变化。在读流利、读好梅花鹿前后的表现后引入金丝猴的表现。在梅花鹿和金丝猴焦急万分的时候、也正是他们没有办法的时候让学生替梅花鹿和金丝猴想一想办法,为下节课做好准备。这堂课我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了。

在学习整堂课时,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但是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分散消化生字。在一开始揭题时采用认读“领”,先组词“本领”,再认读短语“比本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时候可以追加讲“领”的书写,可以说一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的注意事项等,降低学习难度。

二、抓住重点字进行分析,而不是把所有的字都集中进行分析。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很多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有些比较简单的,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辨认的,就可以简单处理,而像“象”这样比较容易混淆的字应该拿出来重点分析。在分析“象”时,我出示了一张象的字形演变,让学生认真观察每种不同字体的“象”字,发现第六笔要一撇下来,可以想象成是大象的象牙从嘴巴里伸出来,所以撇的时候要一笔,学生自然容易理解。

三、在书写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时,应该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再述说,如“考”,学生观察后发现可以利用“者”换偏旁来记认,或者右下角部分可以记成是类似阿拉伯数字“5”。在述说注意事项时不要是老师来提醒考字不要多一笔,有时候起反作用,学生反而容易错。

四、可通过把生字比较多的句子拿出来多朗读,检验生字的认读情况。本节课的朗读不够,一些关键的字词要多次品读,可以分小组读、男女读等。

五、要学会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把宝贵的四十分钟利用好。本节课前松后紧,前面过松让人觉得沉闷,后面过紧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跟上节奏。

六、二年级学生要让他们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第一遍可以初读感知课文,第二遍细读后抛问题,再认真品读。在老师抛出梅花鹿和金丝猴比什么本领时,有一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了自己对故事的转述,而老师过于关注教学设计,直接把问题引导到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这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意,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听刘老师的课,宛若坐在小舟中顺流而下,没有惊涛骇浪,却在知识的涓涓细流中完成了整堂课的旅行,小学语文听课反思。以下可能条理性差一些,但确是我感触到的一些:

1.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个眼神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同学们真会学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正面鼓励了学习态度,我相信孩子会非常愿意跟着老师继续往下学习。反观自己的课堂,正面鼓励、侧面表扬、竞赛激励是经常用的,而且效果明显。课后自己也会经常告诫自己课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励技巧去正面引导,而非负面,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越来越好。

虽然坐的离刘老师课堂远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视线中揣摩到老师与学生眼神的交流。老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传情达意”。这是我现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心与学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共同探索知识更广阔的空间。

2.课堂上的一动一静,都是优秀课堂常规的展现。回答问题时踊跃而不乱序,思考问题时积极而不躁动,朗读课文时认真而不怠慢,这种种的种种都强烈地冲击着我。反观自己课堂,课堂常规着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上课10分钟之后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去规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几个个别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续时间不是很久,一堂课中我要经常去鼓励。听师傅的课,现在师傅很少费口舌去规整课堂,孩子表现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课堂正常吗?自己给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这学期的课堂常规有时候觉得还没有上学期好。原因:自己在课堂常规要求上有些放松。这学期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巩固,在习惯和常规上有些疏忽,殊不知,习惯和常规是正常传授与巩固知识的前提。这一阶段我在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过失,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3.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牢记在心。“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读第一段)我画的词语是‘装饰’,因为…….”清晰、简明、大气。这种方式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引领,而非是仅仅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觉得我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入我的课堂。

4.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初读课文---词语和生字---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观自己的课堂,大体环节设计上基本上没有问题,把握不太好的主要还是最后一个环节理解感悟。问题出现要依靠自己去解决,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彻,把握准确重点难点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讲授能力。多涉猎各方面知识,视野开阔,从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审视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文言文中的寓言蕴涵深厚,往往是以一生动浅显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前面的诵读古文、理解意思、想象情境时十分的热闹,而一问起“你领悟到什么道理”,立刻就静下来、哑下来。这说明,对寓意的理解不仅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对于课文,我做了一下反思:

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后注释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独立说、同桌互说等形式予以落实,待别是对课文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弄清他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课文。

总之,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六

三年级的团体备课活动如期开展。轮到我执教。我选了三年级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掌声》一课。就在周六(12月5日)的时候,市里的送课下乡活动在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我听了“齐鲁名师”孟强教师执教的这一课。尽管孟教师的课已经很难超越,可是我却在听完课之后就有了很多的感触,所以我也选择了这一课,想实践一下孟教师的教学思想,也想试验一下自我的许多想法。

首先,关于孟教师的课我禁不住要记下以下两点:

a:1: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2: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用这两个句子来比较“落”的两个不一样的读音。

b:比较“经久不息”与“渐渐平息”这是文中描述前后两次掌声的两个词语。更别出心裁的是孟教师让同学们用动作来演示一下自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同学们分别报以“经久不息”与“渐渐平息”的掌声。

孟教师词语教学的方式一时间让我惊羡不已、赞不绝口。

课堂伊始,干脆利落地直接导入。然后问孩子们对自我的到来是否欢迎,让孩子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孩子们报以欢迎的掌声。这时孟教师便及时地出示“人人都需要掌声”句,直切文章主题。

这种一咏三叹甚至四叹、五叹的讲语文课的方法,让再不认真听得同学,也不由得记住了并且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这个深刻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七

本堂课,我上后的体会如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愿学、乐学。本课的故事由于发生在久远的抗日战争年代,内容与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远,有些词语,如:“放哨、顺从、埋伏圈、扫荡”等,学生不容易理解。文本理解不透彻,就不能很好地领悟小英雄机智勇敢的行为,激发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所以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利用音乐的渲染、投影的出示,背景的简介,让学生在接触文本前就有了情感的激发。从而愿学、乐学。

(一)把握词句,想象读悟

本课的情节比较简单,没有很多激情的句子,如何激发起孩子们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如何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个难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本课利用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朗读兴趣,效促进朗读能力。

比如:在看图、想像中理解“扫荡”。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栩栩如声的立体画面。从而体会并读出敌人凶狠的语气。

又如:理解“顺从”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为什么王二小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在丰富的想象说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内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悦的语气来品读这一段。这里如果能让学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顺从”时更到位一点。

(二)多种方式,激趣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我采用范读、配乐读、学生自读、出示读、交流读、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的朗读语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朗读、评议空间,让学生在评读中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总结出读文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

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堂课有的地方提问过于笼统,缺乏方向性。如: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得散而乱。又让学生自主质疑,可是,大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来。有一位学生有疑问但表达不明确,当时我也没有对生成及时地加以引导。总之在如何把握放和领的度上留下了遗憾。还有一边---一边的句式训练应放在讲读课文句子之后,这样才会真正落实语言训练。

在孩子们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二小是小英雄?这个环节上,孩子们的回答比较精彩。从而进一步感悟了人物品质,领会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八

《四季》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李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看图猜季节”导入新课,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时也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建立起情感基础。

二、趣味识字,注重巩固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课的识字教学时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圈一圈、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赛一赛等多种方法,并在课中安排了带有本课生字的小儿歌配动作作为课间操,使本堂课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学生的喜欢。不孤立地识记生字,通过不断地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还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三、多样朗读,感悟文本

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李老师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形式,有梯度地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关注学生,关注习惯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李老师关注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老师来读儿歌,老师读到哪儿,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儿。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李老师还注重写字指导,通过笔画、笔顺、书写位置的教学,通过一次次的评价和比较,通过较长时间的练写,使学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书写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九

苏版第十册《郑和远航》一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第四自然节,介绍了郑和远航所到的国家,写了郑和与所到国家的人民进行友好交往。课文对“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较少。我尝试以问题切入,从引导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丰富交往的细节。如郑和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双方对话的内容;当地老百姓“惊叹不已”,会些什么话等。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明朝的国势,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但我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时代、文化的隔阂,学生对这些文字的空白处要作深入的个性解读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上课发言举手的很少,课堂发言我只能无奈地采用“点将式”或“开火车式”等,讨论时前后左右,交流时,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而且复制、粘贴同学语言的情况较多。

新课标提倡更多地关心学生学习时的情意状态。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塑造的艺术来影响学生的,因此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给每位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满足个体的需要。

表演前,各小组成员积极分工,认真准备,表演时,每一个同学都全身心投入,一组表演完,学生积极评价表演的得与失,随后表演的同学积极吸取前面同学的经验教训,把这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及时提出另一个学习任务:希望全班同学把这小节以课本剧的形式改写出来,每个学生都欣然接受,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的创作状态,课后交上来作业表明,效果非常好,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同学,第二天都上交了一篇令我满意的课本剧,学生的听说读演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机的发展。

下面是一位学生创作的课本剧:

郑和面见邻国国王

人物:郑和,国王,郑和的士兵,国王的大臣

地点:邻国的王宫

起因:郑和受明朝皇帝派遣,与各国友好交往。

国王的侍臣:(抱拳匍地)禀报国王,外面有一个自称明朝使者的人前来求见。

国王:宣!

郑和:(健步走上宫殿,双膝跪地)启禀国王,我受我国皇帝派遣,带来一封国书,请陛下过目。

国王:(满面笑容)“呈上来。”

侍臣甲:“是,陛下。”(接过郑和手中的国书,交给陛下)

国王:(用手摸着胡子,思考)“嗯,你这次出使我国,有何贵干呀?”

郑和:(站起来)我奉吾皇之命,带来我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望陛下笑纳,并愿和贵国保持友好往来,两国互通生意往来,平等贸易。

国王:(万分惊讶)哇!贵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早就名扬四海,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郑和:(趋步到国王跟前,向他介绍):“这是丝绸,它们是选用上好天然蚕丝,经过上百道精细的手工才纺织而成,在我国一般只有皇帝和后宫佳丽才有幸穿上。”

国王:(一边用手抚摸着丝绸、瓷器,一边感叹)“真是世间珍品啊!”

国王:拿起一只双龙嬉珠的瓷器,爱不释手------

郑和:(恭恭敬敬地)“这瓷器,可插花,也可做装饰,它们不仅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造型上虽简洁,但装饰却流畅豪放,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郑和:(取出一罐茶叶)“陛下,这是我国的名贵茶叶,名叫碧螺春,喝了它泡的茶,不仅可以清心明目,还可以延年益寿呢!”

大臣:想不到还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啊!(啧啧赞叹)

国王:(大喜)“真的?我倒要试试看,快泡茶。”

国王与众大臣共品茶。面露喜色。

国王:快设宴款待明朝使臣,传令全国,从今后国民要与明朝使臣友好贸易-------

幕落

从这一课的教学反思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气氛,适时调控,巧妙点拨,以激发学生多层面的思维、多角度的理解、体验,收到的效果确实很好。同学们品尝了合作的快乐和创造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有益的写作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个人也在课堂教学中去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只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我们意料之外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