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汇总13篇)

最新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7 17:23:02
最新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汇总13篇)
时间:2023-09-27 17:23:02     小编:影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一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

故事是从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该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如此之不幸,没有父母的爱,失去丈夫的爱,终日面对婆婆的尖刻、冷漠,就连企盼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多年不孕),惶论拥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托?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找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老人每次和若菱见面时会讨论一个问题,得出结论后会给她布置下一个问题的作业让她思考,下一次见面时再结合她的思考结果和生活经历进行讨论。如此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般一层一层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助她分析、了解未知的自己,完成自我的蜕变和升华。

若菱和老人一共见了十一次面,有十一次深入灵魂深处的交谈和启发,他们讨论了“我们追求的是什么?”、“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能量世界、人的潜意识等话题。还通过观察别人的生活和剖析自己的体验总结出了如何破解身体、情绪、思想障碍的方法。

想来,这个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个自己的载体罢了。我们永远都难以知道自己真正该怎么活、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所以一次次我们错过了隐身于思想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总在尝试着改变些什么,可是生活会毫不保留地告诫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就唯有适应。

读完这本书,我学到最多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其一是“臣服”。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如心愿的事情,以前的我会不甘心、不服气,心里想的都是“怎么能这样?”、“如果我当时怎样怎样就好了”,在这种情绪下,内心更多的是愤怒、是遗憾、是失落,却不能真正地改变什么。而现在我更多想的是“既然已经这样了,就这样吧,我看看怎样能把后面的事情做好,不再犯那个错误”。这个世界上,事实最大,所以明智的选择是:臣服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做好当下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深陷在后悔、自责、抗拒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因为“凡是抗拒的,都会持续”。抗拒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人长久处在负面的情绪中。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是感知它、接受它,让它自然地来、悄悄地走。

作者写道“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启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被被人的观点和意见所左右,而这些人常常也不是我们真正的观众,只不过是熟悉的陌路人罢了,我们无需在意这些,要有自己的主见,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其实很简单,最终追求的莫过于“真我、喜悦、和平”罢了……最欣赏本书中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透射出来的结果。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二

每天都会认真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心灵修行书,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原本痛苦浮躁的心,静下来了,静静的反思,静静的梳理,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引导下,找到了那个丢掉的“自我”。

这本书是台湾张德芬写的,她曾是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2002年开始,辞去高薪工作,专心研修各种不同心灵成长课程和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2007年出版了这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这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最容易迷失“自我”,失去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我们痛苦的根源,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我们体内的那个“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不会随着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而改变。

而“真我”是被团团包围起来的,被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分等层层包围起来了,“真我”的本质是爱、喜悦、和平。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真我的本质。”

我深信吸引力法则,人的话语和意念是有能量的,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产生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倒霉的事总是发生在他的身上。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与我们自己有关,只有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生,随之而改变。

一本修心养性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其实是一本类似帮助心灵成长的心理辅导书,不过是以小说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展开引导课程,既通俗易懂也不觉得那么乏味,深入看进去后发现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很多话语都耐人寻味。

看书时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领导,比较关心我的工作与生活,聊天时曾送我两个字“妥协”。

当时虽然我工作很认真负责,但多少有些钻牛角尖,纠结于一些不能如自己意的事情上。

领导让我学会妥协,或者能够让对方妥协,或者自己妥协。

后来这些话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平淡了很多,既然做不了主那就乖乖服从吧,不必困在那里自己为难自己。

生活渐渐变得轻松了许多,当然这经历了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

个人认为《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从书中摘抄了一些语录,可以日后慢慢感悟并自勉。

这世界的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他的事。

管好自己的事,别理他人的事。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

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特质。

这些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这些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

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但是我们并不想去看它们。

于是,我们怎么做?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的紧箍咒。

我们人类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爱,喜悦,和平

喜悦与快乐是不同的:

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容易消失;

喜悦—由内而外的感觉,一旦拥有,外界是夺不走的。

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都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书中智慧老人的那封信,我百读不厌。

书的最后一章,有一封老人写给女主人公的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了。

我看到你的茁长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

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

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

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些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愤怒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

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心细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最近两年常常收听雷鸣的节目,我相信意识决定行为,现在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

节目中多次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现在我想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

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

所有让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落日出,云起云灭,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

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因此我想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和事,他们何尝不是给了我这样一个礼物,也给了我坚强和成长的契机呢?浴火重生的凤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飞得更加高远!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

“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

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

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并没能治愈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伤痛,我依然在事情来的时候应激性的感到痛苦,陷于其中,但是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能让我把痛苦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

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三

寒假时,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看后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

其实书中就是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里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着角分扮演,身份认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面还写到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

什么是身份认同觉察呢?就是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思想――检视!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要就想着负面的,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虑,也许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情绪――臣服,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抗拒,发生了就是事实,事实最大,不管有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所以要学会臣服,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不是一种屈服,而是要学会接受!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一种结局!身体---联结,我们要学着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当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和身体联结了,那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了,也许会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匪浅,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心态决定一切,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用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六年级:唐悦伦

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_读《骆驼祥子》有感_900字

一身简朴的布衣,一双黑色的布鞋,加上一条沾满汗水的白毛巾,大概就是多数人们脑海中那个人力车夫的形象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基层,每天的工作无非是拉着载着人的人力三轮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用自己的劳力和汗水生存,他们是旧社会人们眼中的低微人群。

我国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抗战前夕,对这群人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刻画,写出小说《骆驼祥子》。老舍以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小说主人公祥子,一个曾经年轻力壮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一个曾经强势、独立的头等车夫,一个曾经以为只要不怕吃苦就能在社会上立足的“天真”的乡下汉,却在社会中一步步沦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是什么原因造成祥子这样的变化呢?答案很明显u是旧社会的腐败,将他磨砺成了另一个人一个整日游手好闲,吸烟酗酒的小混混。他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完全丧失了理想,丧失了要强的性格,丧失了对生活的所有企望和信心!

导致祥子一步步堕入深渊的,我想,出了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还有他自身封建愚昧的思想。他看不到受压迫的小生产者拜托奴隶地位的真正出路在哪里,而是把一切都归于“命”。他丝毫不知,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要想在那个“吃人”的时代立足,就必须把握命运,挑战命运!

巴尔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显然,小说中的祥子是属于最后一类人,他在苦难中堕入了万丈深渊。试问,你们甘愿做一个弱者吗?相信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当然不愿意。那么,就让我们昂首挺胸,向命运发起挑战,向苦难发起挑战,为拥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努力吧!

最后切记,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六年级:谭丽莎

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_《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_600字

寒假里,我用空闲的时间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它让我懂得了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这篇文章用感人的语言写下了因一场大病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又失去了说话能力的女孩海伦・凯勒,她以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切热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渴望能有三天时间去重见世界,重见父母、老师、伙伴。在她的渴望中,她要光顾每一个角落,去抚摸每一个她能看见的东西。

这篇文章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海伦・凯勒说:“只有失聪者才知道有听力是多么幸福,只有盲目者才知道能看见阳光是多么快乐。但是那些从未受过视听障碍的人却几乎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珍贵的天赋,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看着,看着,我就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对待身边的事物的态度:我的眼睛粗枝大叶地扫过身边的世界,耳朵则迷迷糊糊地接受着周围传来的声音。但是,却从来没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或聆听过。记得,又一次从博物馆回来,一位同学问我看到了什么,而我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没有看到什么……”这是同学惊奇不已。

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海伦・凯勒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并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最终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生活的故事》的作品。以前,我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变化不小,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

我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不要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要像海伦・凯勒一样坚强、有毅力。要积极乐观的生活,以美好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一切。

六年级:彭华亦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四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初识此书,源于师傅的推荐,看到书名——《遇见未知的自己》,顿觉新颖,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对此书颇具好感,蠢蠢欲动地想阅读它。

拿到这本书,大致浏览一番,惊讶于如此深奥晦涩的书籍竟以小说为体裁,里面生动的描写、精彩的情节一下子吸引了我,未做好任何吸收大哲学思想的心理准备,已看到了几十页。犹记得扉页上的那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想想平日里的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忧心忡忡,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怒发冲冠,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心神不宁。其实,别人的所做所为并无它意,只是自己的意识在作祟、在捣鬼,是自己扭曲原意而活让自己受罪。

书中以一个叫若菱的女子和一位身居山林的老人为主角,讲述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而他们的主题则围绕着“发现真我”,书中的真我即“爱、和平、喜悦”。本书以小说情节的层层推进带动了寻找真我的整个过程的推进,把人的思想诱导进入我们未曾深入的世界,令人深感奇妙与兴奋。

在意识层面上,我们并不能察觉到“真我”的存在,原因是那个“真我”已被外面的东西团团包围起来,这些东西由内而外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要发现“真我”,必须去除这些东西。

首先是破除身体的障碍,重新与身体联结。与身体重新联结的方式便是运动,而且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等可以让我们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像羽毛球、乒乓球等竞争性的运动并不符合。呼吸也是和身体沟通的有效途径。呼吸可以采取腹式呼吸法,呼吸越慢越长则活得越久。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营养均衡、少吃多餐、细嚼慢咽是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具体表现。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之上,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也是与身体联结的方法。

其次是情绪的障碍。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困扰,悲伤、愤怒、焦虑、恐惧,而当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时,我们往往压抑和打压下去。而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尤令我记忆颇深。每每当自己伤心难受之时,总是想尽千方百计逃脱它,用各种娱乐活动取代或是填埋内心的伤痛,殊不知这丝毫不起作用。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臣服,臣服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带着爱的知觉之光去消融它们。

再次是破除思想的障碍。我们总是完全信服于自己的思想,丝毫不去质疑和检测它们的正确性。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事情以及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正是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操控着,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有选择地把事情揽入自己的视觉范围之内,并以自己的思想为之定性。书中有个印象深刻的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这就印证了开篇的那句话: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不再被自己的思想干扰,然后站在外部全方位地觉察和检测自己思想的正确性。

最后是认同的解离。觉知是身份认同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彻底了解到自己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也不属于自己的,就可以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读完此书,道理虽懂,却未能够发现真我,还被带进了更深的思想洞穴之中,黑暗一片,进退两难,只怪自己修行不够。所以唯一能做的,便是学习、经历、成长。或许有一天,我能退去层层外在的包裹,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等待着。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五

昨天收到迈迈寄来的张德芬所著书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花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将此书阅读完毕,在看书的整个过程中心情此起彼伏,首先,因为此书是迈强力推荐的,所以很是期待;看到中间时,就好像停不下似的,因为书中讲的很多都对我有所触动,我希望能藉此解决自己心理上的困境;最后看到结尾部分,心中产生失望、担忧等负面情绪,因为想要走出心中窘境,不可能简单的从看一本书就能实现,需要长期的修炼,这个道理虽然看书之前就很清楚,但是难免失落,因为人生真的不简单,追求幸福真的很不容易,《遇见未知的自己》观后感。不过,这本书讲的确实能够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有所思。

人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能实实在在看到、感到的财富、权利、健康等虚名,这些都只是实现了人的”小我“,这些外在的东西或许能让我们感到一时的快乐,而并不能让我们得到心中真正的”爱,喜悦和平和“,只有我们在人生中不断寻求真我,当得到真我的那一刻,才能真正得到幸福,观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观后感》。

人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圆来表示,最内层的就是”真我“,而后依次是”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知“。真我正因为被太多东西包裹,所以才会是我们越来越远离真我,远离爱,喜悦,平和。”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了联接,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的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就是和我们的同胞们--其他的人类争夺能量“。所以寻找幸福并不能无穷尽的向外索取,相反应该层层剥茧,感受真我。

有意识的杜绝自己的悲观情绪。书中讲到”胜肽“这一概念,让我有所动。它说人如果不断的重复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的却固定的关系,但我们在身体成绵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就是胜肽,它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所有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去发脾气。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一向的思维方式就是悲观化,将所有事情都想最坏的结果无限放大,让自己感到痛苦,从而应和自己认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判定,现在想想好像不是这样,事情的好坏不会以情绪的好坏发生太大变化,而坏的情绪是一种负面的固定思维模式,这会影响我们的能量转换。

深呼吸,练习瑜伽,关注与身体的联接。

世上有三种事: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我们唯一能管好的就只有自己的事。

臣服事实,事实最大。允许自己负面情绪的存在,承认他,继而消除它。我承认我有不被爱的负面情绪,我接受他,进而放下他。

检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所思所想不完全都是正确的,没必要过于执着。

祈祷。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六

最近,在公司组织的”书香移动,相伴成长“主题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张德芬女士的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接纳,是这本都市身心灵修行书籍与我产生的共鸣。我庆幸能够在纷繁的生活中,落一时的宁静与宽怀,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为自己错综复杂的情绪找一条出口,对我而言,是一件令人大快朵颐的事情。

关于人生的终极思考。这本书的开头,老人关于”我是谁“的终极追问把我从现实直接打到冷宫,让作为读者的我有点无所适从,因为我本能的认为,这不是在盘查户口,而是一个关于你如何来,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所以,跟随笔者,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随之而来的是叹息,因为在都市生活中,我们已经忘记,或者说无暇顾及这些”无聊“的问题,但对我来说,却有正中下怀的感觉,大学时候喜欢读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尼采等等哲学家一一浮现出来,尼采说:”我就是太阳!“,这种炽诚与癫狂把本我无限放大,让每个读尼采的人都能感受他内心的那股力量。但是现在,我们有多少人在思考关于我是谁,我如何生,如何死,如何存在,如何消失的问题,我们的眼里只有对名利的追逐,对周遭的愤懑,对世间各种的批判和隐忍,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我何苦要这样,我来这个世界走一遭,我该以何种价值体的方式去度过这一生,是利他,还是利己,是逆来顺受,还是顺势而为,这些都是我们忽略的思想死角,但是却无处不在潜意识的指引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通过这本书,我读到的结果是接纳,所以,我想说,不管”我是谁“,关于人生,最好的态度是接纳,一种顺势而为的情怀。

接纳我们的情绪。情绪其实是社会的产物,社会越来越复杂,随之,情绪就越来越多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人,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关联,这种关联构成的单位纠结出不一样的情绪,比如:工作,家庭,纠结出来的情绪可谓是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让一个人千疮百孔。

关于情绪,老人说它其实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去干涉,而去臣服。我个人觉得臣服用在这里显得太被动,而且无可奈何,对于情绪,我更愿意用接纳来表述。

说到情绪,我想到我们职场上常常说的一个词:情商,是说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说某人情商高,说明他控制情绪的能力强,反之不然。但是,对于情商一说,我情愿理解为这个人在接纳情绪的时候,是以坦然而喜悦的方式来的,而且,高就高在这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为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这个情绪产生的根源,以作者的表达,那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拒绝,她说:”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所以,每当我们工作不如人意,生活超出我们的负荷时,我们总是在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抵触和厌恶。我们讨厌工作上无尽的压力,我们讨厌职场上人事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我们厌倦生活中的庸庸碌碌和繁杂琐碎,在毫无激情的状态下,我们一度懈怠生命,辜负时间。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很多人都在这种情绪中痛苦而隐忍的挣扎着,但是很多人又不愿意抽离其中,这是书本里作者谈到的”k肽“效应,就是这种习惯性的如饥似渴,导致了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里无法自拔。所以我们的幸福感降低了,我们的情绪化越来越严重,我们甚至在这种情绪的漩涡里迷失自己。

但是作者在书里这么写到:”负面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光进来。“我想说,这个光,就是我们的接纳心态,一种不做作,不刻板的融入。举例来说:当我觉得加班是一种负累的时候,我感到身体和精神带来的双重疲惫,从而抱怨和抗拒情绪油然而生,在这种痛苦中,我一味认为公司对我不公,社会对我不公,甚至怀疑人生都在和我开玩笑,把我抛弃了,这是抗拒给我带来的痛苦。但是,当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接纳的时候,会发现既来之则安之的效果比抵触更能安慰自己的内心,更有甚者,当我们站在大我的立场来分担这种情绪时,会发现这居然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随之而来的,是情绪的放松,是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痛苦感消失无踪。

所以,对于情绪,我们自己就是那束光,不要抗拒,不要控制,只要欣然接受,接纳就能打开心门,光就会进来,进来赶走痛苦,照亮我们的灵魂。

关于未来。关于未来,每个人都有很多期许。但是更多的倾向于物质上我要的。在精神层面,可以说思考的人却占少数。

读了张德芬女士的书,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不光在书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找到了走出阴霾的路径,对我而言,这也是一道光,指引心灵的光芒。对于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我来说,未来的质感不光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自我交流和自我救赎。书里说:”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在当下的。“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过去的未来就是当下,当下的以后就是未来。所以,当下是最重要的,只有过好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个当下,未来才会有质的提升。

我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一代枭雄》,里面的男主在剧情结尾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事情的结果到最后都是好的,如果不是,那说明还没到最后。"我相信未来也是一样,未来就是我的那个最后,不管中途经历什么,最后的结果我相信一定是好的,我们只管在过程中以宽容和喜悦的情怀去接纳,好的或者不好的,到最后,肯定是好的。所以接纳,这就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七

炎热的暑假慢慢接近尾声,近两周来,通过在燥热中静心的思考和对一些零散记忆的回忆联想,我心里如释重负的同时还油然升起了一种仿若新生感。在浏览淘宝时,不经意看到了一本热推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飞速发展繁荣的社会中,难以避免一些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和苦恼,人生偶尔需要适量的心理鸡汤来调味、来给予营养。张德芬老师的作品是典型的“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净化,是值得我反复的阅读、品味和吸收的。它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的净化我的心灵。在自序中,以一则故事开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可笑的故事,但它却很好的让我们来思索:其实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都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都会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以前也读过几本,这类书总给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很好,其实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供稿|尖山小学唐慈忆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八

手里捧着一本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细细读着,看着一串串难懂的文字,不得不咬文嚼字地消化其中的内容。既然里面充满着无异于火星文的名词,为什么还要读完它呢?不是因为任务,也不是因为它有趣,他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引我思索自己,每读完一章节我都得费很大力气去消化,去反思自己。

书的开篇就引出了哲学的三大问题之一:我是谁?废话!我是谁谁谁呀!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的名字,却不知道这只是生存在世界上的代号而已,与编了号的产品没有差别。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心里想着什么、想做些什么只有自己知道。然而,谁又能客观准确的评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就像那些功利的人不会说自己功利,而伟大的人不会说自己很伟大。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连我们自己都在不断否定自己,试图把自己变得成功进而获得更多的喜悦。终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大多数人是不快乐的。何不大大方方地评价自己,就如评价别人一样公道?不必害怕别人看待自己的世俗眼光,凭着会变好、会变得更好的信念活下去,坦诚面对自己,我们会笑得更开怀,感受到更多的快乐。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名女子,不论她成什么样子,我们好歹爱她。诚然学会接受一个怎样的自己,如拨开云雾,才会更加清楚懂得自己是“谁”。

书的中间有一幅插图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插图的内容是一辆马车,马车上有马儿、车夫、乘客。关于插图,书是这样介绍的:马是我们的表意识,车夫是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就是真我。“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车夫收紧了左边的缰绳。”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被情绪操控着我们,支配我们不做这样或那样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存在于世上的许多事经不起我们心情的什么大起大落,只有处于一种冷静沉着的状态,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尽量好。我们并不缺少开怀大笑的天分,但在面对各种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心如止水,接受并处理好它,并不是用笑来抑制它掩饰它,否则,负面情绪有一天会爆发,后果更加严重。心如止水地面对问题,这样,人生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由自己操控。

刘亦菲说:“这本书让我们惊鸿一瞥那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如此陌生又熟悉,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其实这本书是献给那些悲观消极的人的。在我情绪处于一个极其烦躁的低谷时,我选中了它当我的导师,让我在迷失的时候抓住了自己,看清自己真正重要及想要的东西,向着它们前进。我从一位朋友那看过一句话,我把它送给了自己,也送给你们:把一切悲喜交付给自己。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九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个智慧老者,在与智者谈论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伤口,寻找最勇敢真实的自我。

透过本书主角的经歷与起伏,不仅能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生活指南,更可与实际生活问题产生连结,活出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己。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裡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能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月角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

丑死了,没人要理你!」

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香麯味。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叁碗米饭稍好一点,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

所以一个人要有快乐、正面的思想,不要有悲观、负面的想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那么难怪这个人常常有倒楣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每个人都有潜意识,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係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老智者画了一匹马,然后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

这个图画就代表着我们的人生。

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马夫收紧了左边将绳的缘故。

马夫代表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

而乘客就代表真我。

我们要找到真实的自我,必须要与自己的身、心灵相连结,利用运动来放鬆心灵,藉以达到舒缓压力的方法。

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找到未知的自己,与自己的心灵相结合,才能找出真实的自我。

心裡的念一转,慢慢地找到喜悦、爱与真我。但如何找到未知的自己呢?这值得我们好好去实践,相信一定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十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事实的确是这样,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而且沁人心脾。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医学专用,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十一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简简单单的写作风格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以其简简单单的文字诠释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书中解释了我们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也是五个字可以表达的,那就是爱、喜悦、和平。

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们还追求不到我们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我?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扮演各种各样的主角,但是在场景中,我们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内心的镜子。当外界的任何东西接触到你时,记得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触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阴影没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内心层面达成和解,然后专注于外部能够改变什么。

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不知道自己是谁,盲目地执着于不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依赖于外在的事物,一旦让你快乐的环境或事物不复存在,你的快乐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快乐来自内心。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这个世界无法将其夺走。

因此,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积极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会与他产生共鸣,被他吸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有悲观和愤世嫉俗的`倾向,坏事就会发生在他身上。这可能是书中提到的意气相投,物以类聚。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十二

(作者:杨英)

《遇见未知的自己》被誉为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千万人成长的身心灵小说,经过阅读,我发现这确实是一本好读、好用也好学的书,使人受益匪浅,从中学会如何成长,感受生命的变化,平衡自己的心态。

故事采取小说形式,讲述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都市女白领若菱从迷惘逐渐走入身心灵综合体发挥的过程,她在一个老人的帮助下重新认识了人生、世界、灵性,懂得了人所追求的爱、喜悦、和平的真谛,最终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这一过程慢慢展开,而在阅读过程中我个人也学会了一些实际有效的方法,帮助自己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找错了方向。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是了,在现下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已经逐渐忽略这些问题,忘了去思考我是谁、为何生、为何死、如何存在、如何消失。我们中的大多人都汲汲于生活,追逐名利,盲目地去攀附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但就像老人所说,“人类追求的东西,像权力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有一个经典定理――人类永恒的追求是真善美,而老人所说的爱、喜悦、和平,就像是人类一切追求的终极目标。

接下去探讨的就是如何获得爱、喜悦和和平了。我在相关章节的`阅读中,感受最深的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要懂得调节,另外就是要学会臣服。书中有一段话:“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工作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麻烦事,而这往往会激发我们的负面情绪。当有一点不如意时,()我们就容易产生抱怨情绪,内心充满抵触和厌恶,整个人都是满满的负能量,处于低气压。我们讨厌学习工作上的压力,讨厌自己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拿我自己来说,我总是三分钟热度,拿着手机无所事事刷朋友圈,毫无激情地生活着,充满了“丧”的情绪,于是就迷失了自己。而作者在书中写道:“负面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光进来。”这就要提到我开头所说的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要懂得调节了。调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专心地管着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意识带入更多的觉知。这种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是我们在抗拒、抵触它,在这种模式影响下,我们就会觉得痛苦,觉得生活对我们不公。但是当我们学会接纳它、臣服于它的时候,就会发现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会大大改善我们的负面情绪。

最后,想分享文章的结尾:“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我们应该把自身所经历的一切都当作是礼物,无论好坏,都是在主动抑或被动接受礼物时获得了成长。我们要学会从这些礼物中去体会人生,去感受它所蕴含着的丰盛美好。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篇十三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张德芬的第一本书,当年看完这本书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前几天写了一篇《改变》的文章,就把以前写的这个感想也拿出来分享一下吧。

我们身在这个世界,就是期望自我幸福。我们追求金钱,追求漂亮的衣服,追求期望能理解自我能够和自我相守一生的伴侣,以为这就是幸福的全部,我们费劲的在物质世界里,在别人身上寻求结果,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地方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当时可能满足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却又变的空荡荡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寻找幸福的地方都找错了,能真正让我们幸福的地方,是我们的内在,我们要经过改变我们的内在,来找回我们真正的自我,进而来改变我们周围的人,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世界。

以下是我针对书里的资料最感悟的几点:

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必须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而不是让自我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我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这个理论来自于《我们懂个》这个电影,能够此刻网上搜一下张德芬的讲解视频,十分棒!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我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了自我,改变自我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我就能够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最终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我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我。

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让自我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我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能够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欢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我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我那里不好,哪里不好,可是此刻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能够分清楚对错,能够看的到自我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我,发自内心的爱自我,仅有这样,才能强大自我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我。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能够很快恢复,不会长期痛不欲生。而当你内心充满爱的时候,你会有足够的爱去给你周围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的更加爱你了!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我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理解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期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能够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我,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的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