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一
这几天一下班就在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看后很是感慨,现代人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修养与欲望明显不成比例,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书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琢磨。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还是人生减速慢行的彷徨时期,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书中说,这个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能量的争夺!这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水分别听音乐,读文章,接受电池波。然后分别冰冻两小时观察状态,结果发现水的结冰程度会因为听到,看到,接受到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实验就是分别把三碗同样的米饭放在一起,第一碗米饭每天对它说我爱你,你很漂亮,第二碗你不理它,第三碗对它说它很难看,结果一个星期过后第一晚米饭只是有点泛黄,第二碗发霉发臭,第三晚还算好点,这些实验证实了一个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能量的。
我们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的信息,但我们只能意识到两千位的信息,所以我们会有选择的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束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环顾四周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其它的大脑会自动排除,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成见也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如果你不断重复的做某件事情,从生理学角度我们神经细胞就会建立长期固定的关系,比方说每天你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痛苦悲惨,那么你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网络神经连接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还有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身体层面和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分泌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随着细胞跑到我们全身各处,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就会对某种胜肽产生依赖感,如果你长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有生理需求逼着你去发脾气。这个是很恐怖的,就像吸毒上瘾一样!
总结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折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由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要记得向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又被触痛了,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有阴影还没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事物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那些外在可改变的事物。
每个发生在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份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比较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和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个灾难也可以是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的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它内在的蕴藏的丰盛美好,因为这是上天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看过两遍,第一遍完全没有读懂,再读的时候开始理解,我想不懂是因为自己内心中的“小我”没有发现,再读看见了“小我”开始寻找真实的自己——“真我”。
什么是“小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小我”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是你认为的自己。“小我”是人为了自我保护与外界设置的一层障碍,自己把自己放在的一个安全圈,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一样。
有个年轻人,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曾经从事过很多工作,做过库管,对电脑硬件也是很棒的,也做过物流公司的部门管理,换过很多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很优秀,然而到了我们单位,起初也是表现很突出,业务能力提升很快,但时间久了,我发现他和单位其他人开始疏远,突然有一天,他找到我,告诉我他要辞职,他觉得跟大家合不来,他觉得这里的环境不适合他,我跟他交谈到深夜,后来我给他推荐了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他当晚就在网上订购了这本书。一周以后,他又来告诉我,他心理明白了,他心中犯“小我”了,他说他想慢慢的从“小我”中释放出来,我肯定了他的这一转变,也感谢创业平台推荐我看《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并通过这本书帮助到他人,书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什么是“真我”呢?“真我”是真实的自己,而最能表达自己的却是“潜意识”,我到底是谁?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不去看他人的眼神,不去听他人的批评与嘲讽,因为我的初心是想得到我喜欢的、我想通过付出努力去得到的,这就是那个“真我”。
请给自己一个机会,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真正了解并改进自己的内心,真心的相信自己,充满喜悦的用全身的细胞去召唤你想要的东西,内在的配合加上外在的努力,相信老天是公平的,不断的努力不一定会收获成功但一定会帮助改变,如果不愿意去改变,害怕去改变,那么就会退缩、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让道给想成功的人。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认识自己,只能从外面去寻找自我价值的确定,找认同感,依赖于外在世界对你的认同、评定。如果向内看,你会盯住内心的目标,让自己成为无惧的人,让自己找到“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三
假期伊始,把自己的心灵降低一些欲望,来寻找自己的一片自由天地。读起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电子版的书让我迫不及待读完后,眼很累,心很静,身很轻。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等等,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可以不接受。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时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为财富为地位,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为那不是真正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就象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因与别人攀比去追求财富地位过程会带来快乐,但一旦实现了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拥有财富和地位且明确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会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样了,那就达到了喜悦的境界。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因为外面没有别人。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到情绪。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四
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书后,拿起来便放不下了。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冲着这段话,引领着我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非常希望与朋友们分享。
书中的女主角,似乎就是我们身边,一个平常已婚的少妇,只不过这是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女人,敏感地感觉到高富帅的爱人有了感情出轨,一时间不知如何排解,冲动之余差一点做出出格的事来。这时她生活中遇见一位智慧老人,及时指点了她,其实老人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个人最欣赏一段话是: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这是本特别的书,告诉我们喜欢某个人或某件事情,或讨厌某个人某个事物,其实都是内心的一种投射和需要,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他教会我,当我再次产生不好的情绪时,要往内看,看看自己是否是没有去接纳臣服或者没有成长到足够强大的内心,才是真正产生不好的情绪的原因。
说实在的,这几年一直在学习心理精神分析、焦点技术之类,也当了接心理热线的志愿者,接触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有关的心理方面的书,看的也挺多,许多心理分析的头头是道的书,我个人并不推崇,而这本书,它将心灵的思考,人生的哲学都溶入到一个小说故事里后,引领着我们渐入佳境深入浅出的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当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就发现,它已经在慢慢的净化着我的心灵、涤荡着我的浮躁、悲观和欲望。它让我停下脚步问自己内心里真正的感受,也让我蓦然惊醒,问自己: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得是什么?我又翻看一遍,用笔记录其中的精典好句,因此这本书仅仅看一遍是不会吸收很好的,他值得反复的阅读、咀嚼和吸收。
本书中有两句话说得特别好,呼应了我长久以来的沉淀信念——也相信能感动广大读者,拔动你的某根神经,点醒你的梦:
“相信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会和他共鸣,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法则中的信念的力量,一种最近比较火的正能量。
还有一句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五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没有人完全懂自己,需要慢慢地发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欢迎阅读!
这本书虽然是在我急需的时刻买的,但买来之后,未敢急着去读,怕这一顿温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盘狼藉;或者仅是草草吃完,勉强充饥。
我不是想用来充饥的,而是想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受益一生。
想使自己这“无心”之人,读完后,能够为自己找回一颗鲜活的“心”。
发现这本书是作者2007年秋完成的,2008年1月出版。
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长,需要破茧而出的2008年,有朋友推荐给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
它以小说的形式,讲述女主人公经过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点,从烦恼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乐,并取得生活事业双丰收的故事。
它通俗易懂,少了纯心理学书籍的深奥枯燥,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等等,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
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可以不接受。
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时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为财富为地位,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
因为那不是真正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
就象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
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所以因与别人攀比去追求财富地位过程会带来快乐,但一旦实现了快乐也就消失了。
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拥有财富和地位且明确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会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样了,那就达到了喜悦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顶端,不要为虚荣追求那遥远的不现实,自己会被自己活活压垮。
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会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泽。
那么你得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
因为外面没有别人。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寒假时,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
看后很受启发。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
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
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
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
其实书中就是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里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着角分扮演,身份认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面还写到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
什么是身份认同觉察呢?就是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
思想检视!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要就想着负面的,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虑,也许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
情绪臣服,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抗拒,发生了就是事实,事实最大,不管有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所以要学会臣服,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不是一种屈服,而是要学会接受!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
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一种结局!身体---联结,我们要学着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当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和身体联结了,那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了,也许会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阴影还没有整理好。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匪浅,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心态决定一切,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用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
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
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
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
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
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
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
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
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
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
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
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
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
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
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六
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心灵亦需要慰藉。于是有空便会到图书馆闲逛,一年多前,无意间看见《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初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于是工作闲暇间,我迫不及待的享读了这本书,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成长的小说。作者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暗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犹如搭乘上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读完这本书,它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让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忧虑和焦躁都是自己编造的,把别人强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就会有另一个表情。如果非要编故事的话,为何不编一些美好的情节呢?让生命温馨一点吧。
读完这本书,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读完这本书,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沐浴,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良久的放松,让自己更好的定位,更好的焕发激情工作。
在最好的时光,做想做的梦,去想去的地方,做最简单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七
这是一本心理小说,小说的故事很俗套,但却引人入读。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自己与主人公同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是你正在遇到的问题,所以往往读到这时候,自己反而比主人公还要急切的想知道求解的方法,于是恨不得赶紧读到重点的地方,一解心头之忧。
在里面有这一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两个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个来完成。
(2)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个一样,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或许每个人都希望像若菱一样,拥有一个可以指导人生,排忧解难的老人;或许每个人都想像若菱一样,能一点点认清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或许每个人都愿像若菱一样,可以有一个特殊而宝贵的经历。这本书我看的既艰难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个衔接很顺畅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艰难的是,里面有好多“专业的术语”甚至到现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艰难的是,看的时候有点点震动:原来,了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个过程。有些时候,我好像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过去和思想都被颠覆了。从书中我明白了接受自己,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我们的先天条件,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打造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他人的事情,我无法改变,我接纳,而我能改变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八
我们单位发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天,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是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第一次看时很不好理解,最近又重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看后有了一定的启发。这本书要多看几遍才能慢慢有所体会,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中扮演这不同的角色,都像是带着层层的面具,我们应该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我的情绪模式总是下意识的把自己摆在“弱者”“无能为力”这种状态下,觉得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能够更容易接受这种失败或者挫折。其实我心里很明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自己的性格或者是不努力之类的,然后怨天尤人。从书中,我知道了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读了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4点:1活在当下,停止无谓的思维。2用头脑赚钱3用心灵面对家人,家庭,朋友和爱4用灵魂来面对自己。而不是思维,头脑或者是物质。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我应该学着把事情看淡。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爱,喜悦,和平是从内心,由内至外的散发,而不是靠外物来获得。
我会再细细看这本书,细细品味。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九
很高兴朋友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虽然她也只是说看过这本书“好像评价都挺不错”,对于最近在开启疯狂看书模式的人来说,既然别人力推的书,当然不能错过啦。
喜欢几个观点:
1、太追求小我的增长,使得我们都很不快乐,离真我越来越远;
2、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3、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身体和呼吸却活在当下的;
4、无论你多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慢慢分析来说吧:
大学上心理课时,老师就提到了小我,当时完全不能可理解,嘛是小我?看了德芬老师的书后,海阔天空。现在这个社会里,谁不在为争取自己的地位、财富、名声等而努力和拼搏,争取有利的社会资本并没有错,但是现在周遭的人都说:好烦啊,烦死啦。也许这是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第二句话就是:我好忙啊,真的好忙,都没时间干嘛干嘛····敢为,这世上谁不忙?街上打麻将的人也说自己忙,做文员的也说忙,最白领的更不用说了,大家越来越不开心,因为已经不知道如何去满足求胜或者达到自己期望不惜牺牲一切的欲望,越长大越孤单,月长大越不安,这就是我们的真是写照。
你在抗拒的,其实就是你内心最反感,其实也就是你内心的投射,是你身上所具有的或者你最缺乏,最想要却得不到的。
例如:你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虚荣、爱炫耀、懒惰、自私,你对这些恨的程度的多少,就说明在你内心,它就有多少。
想想我们读书的时候,为什么长的漂亮的女同学总是被别人背地里骂狐狸精,恶心等等,甚至常常有其他女生会故意挑刺,那就是很好的投射,你越是恨就证明你越缺乏,你越是抗拒,你就越是很难逃脱。
如何更好的活在当下?德芬老师说得好,当一个人由于愤怒、气愤、痛苦、伤心而使得思绪满天飞,难以挣脱那些想象的片段的时候,你尝试去感觉现在的你,你的屁股接触椅子的感觉,感受呼吸时你肚皮的起伏,感受你的脚趾放松是怎样的,感受你的姿势是否让你舒服,以此让你活在当下。虽然说得简单,但是当你被气愤冲昏头脑的时候,你是否能克制住,真心去尝试......
总担心家人,是否健康,是否会生病等等,因为曾经半夜接到几个电话,都是关于家人离去、逝世的消息,从而使得自己很害怕半夜和清晨接到电话,听到响声,因为我担心,我担心那头传来的都是不好的消息,或者听到别人在电话那头很着急或者喘息着说话的感觉,让我心一下揪得好紧。
还有很多很多,我也只能选一些感触很深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主人公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自我和谐地快乐生活,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从而使社会更加美好。它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贪婪和占有的旋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正因为失去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更加烦躁不安。书中教会我用三种视角来看待所面临的问题,以老人的视角告诉我们对待事情要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清事情的本身,学会从情绪中抽离出来;以自我的角度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修身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通过三种不同的视角学会管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在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感恩的心,便可以做到自我和谐、快乐生活。
掩卷沉思,我想到我们讲师团一直在宣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与友善。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它所包含的理解、宽容、团结、互助,不仅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还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友善的人,总是以真诚的微笑示人,以阳光的心态看人,以发自内心的行为助人。多少次,我们为生活所烦恼,我们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迁怒于人,我们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受伤,我们甚至因为别人的光鲜时髦而心情失落,在别人的财富和地位中流露自卑,在很多时候,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发羡慕嫉妒与争吵。而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像书中一样对于同一件事情要用三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便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感恩的心,永远保持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始终悦纳自己和他人,真正做到对己友善、对人友善。当你对他人友善时,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真诚。
友善是和谐相处的前提。中国人对于“和合”文化的崇尚由来已久,先贤哲人在讲到和谐时,首先讲自我的和谐。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我矛盾的立足点。“反求诸己”是我们实现与这个世界和谐统一的基本思维方式。自我和谐实质上是自己内心和谐。自己内心和谐,就能做到守正心灵,认知健全,控制情绪,心无旁骛,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追求内心和谐,既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很多人出问题,究其根由是他们思想先出了问题。自我和谐实在是一种心灵美,是内外兼修的美,是外在与内心统一的美,是生命中的真正珍品。
读书启智,阅读人生,每一本书都是一段不一样的心灵旅程,期待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一
工作之余,喜欢读一些书让心灵沉淀,其中记忆最深,感触最大、收获最多的当属《遇见未知的自己》。万分感谢同事的推荐,才使我有机会遇见这本书,也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朋友让我推荐好看的书时,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推荐这本寻找真我的智慧之作。
这本是从四个问题入手:1、我是谁?2、我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什么?3、什么事“真我”?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连接,不断原理自己?这些问题听起来比较遥远、晦涩,甚至可笑,但是作者张德芬通过一次次与智慧老人的对话,循序渐进、层层剖析,不动神色地把它们描述得生动、形象、具体,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真我”。
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财富、健康,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内心的喜悦和平和。可是,在物欲横流的新时代,我们忘了初心,在追求权利、财富、荣誉、职务等事物的过程中,丧失了内心的喜悦和平和,常常变得不快乐,就像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说的“活着好累啊”。
书中的智慧老人给出了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最后的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地向外界抓取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想要快乐,就需要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愉悦的路。
智慧老人画了一张图谱,概括了我们失去真我、远离真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障碍。他告诉我们:“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权利、财富、荣誉、职务,都是真我的附属品,都是暂时的,不会让自己真正愉悦,关注“真我”,让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得到舒适、满足,才能感受到真实的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惬意、幸福。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给我印象极深,一开始没读懂其中的奥秘,有点一知半解,直到看到杨绛先生的一段话,才恍然大悟,“外面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追求内心的喜悦、和平,把握人生图谱的走向,活出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二
丛中萤火胜夜上獠牙,房中呓语敌漫夜幽寂。夭折的泪,褪去了涩味,轻督的叶影成了斑斓的手,那是不由俗物破裂的十月剪影。
十一月初,夜,依偎女孩的人悄然离去。门再次被打开,少了温馨,多了逆妄。破碎的灵魂贪婪地毁灭着无瑕疵的玉器。匕首起,血流不止,被梦笼着的倩儿,霎间惊醒,连迷茫也未曾有机会便身颤惊恐,轻抚凉透的被褥,无望的向后挪动。男子自诩潇洒地甩下一笔钱,转身离去。女孩蜷缩墙角,轻抿腥味,痛在催促着,现实却抑制着泪腺。只有门外卷进地几缕寒风,偶有理会那被遗忘的舌头。空灵的眸掺着空洞,空洞的眸望向香气馥郁的钱。
灰黯的灯光照在残缺的书上。米芒在牢中看完人生中第一本连名字也不知的书。确切来说,是本不完全的手抄,不算看完,少了开头,却异常地刺激着米芒的神经,让她想用短小的舌头去湿润干燥的唇,只是这显然是可笑的。兴许,这书同她一样是个别人不懂欣赏且残缺的美。只不过书中所描述的,她大多不懂,为何要顺服,为何不抗拒,不就如宰杀场的羔羊。似乎她无法将自己与书有所关联,但又如书上所言,她从未思虑过当下,只记得过去的错与未来的死,她早早的放弃了自己。甚至她这辈子就是在为钱而活,为别人的脸色而活,看这本手抄也只在无人的夜,怕面具被撕开,不敢尝试,就怕换来的是她无力阻止的嘲笑。强烈的不安来自文字的彼端,她连书中的女子也比不上,从未有爱、快乐,亦或是和平,似乎那颗心从未寂静过。直到后来才从狱友口中听来这本书名为《遇见未知的自己》,是牢里前一个服刑的牢犯从外面带来的,虽然带不走了。( )
对于米芒的服役,成了狱卒饭后话题。这个性情恶劣且多次逃狱的杀人犯也会去劳役,不免让人感到奇迹的迹象。九月初,炎热褪去不多。长时间的劳碌,米芒鼻尖多了涩汗,眼也开始蒙上水汽,却对上了另一个劳累不堪的背影,她身板瘦弱,神态憔悴,早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这夜,米芒哭了良久,抓着一边的被褥哭睡过去。梦中的十月,她轻哼着童谣,带我去看桂花絮絮飘落,越飘越远后哭了。她牵着我寻觅我那飞走的爹。她做着工,买下了我的一个愿。她用身躯挡风,换我一夜无梦。现今她已认不出我。时间轴拉长,梦却破碎成裂片,游丝在记忆中仅剩夜色。那年的十月是个美好的童话,那年的十一月是场惊悚的噩梦。米芒心里的镜子曾被黑布挡住,现在揭开了,如书上所说,这是她处理不了的阴影。
十月末,这是米芒决刑的一天,枫叶很红。米芒在决刑场上又遇见了她,却不愿多看她一眼。米芒却在白色的墙上望见了熟悉的纸,熟悉的笔迹。红色的笔圈出了三个字“我是谁”。米芒嗯哼几声身体不由自主地撞开了狱卒,抢来了枪。
一声轻响,如候鸟展翅划破天空,引起天空淡淡的褶皱,却悄然撕裂了心,凉了眸。她倏地笑了,渗着淡然的了然,释怀的绝望,倒在手掌中。
一声重响,颠覆了方向,看风停了,阳笑了。米芒知道她从未做错什么。自己却已迷失了前方的路,忘记了初衷,忘记了本性,忘记了自己。十月剪影在脑海中徘徊,终义无反顾的离开了。
十月,不再见。十月,不再见。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三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平。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平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四
人只有在一个特定的延时时刻才知道有些重大结点的切实到来。就像毕业许久过后的某一天,偶然看到毕业照中自己青涩的脸,才发现自己真的毕业了;分手很久之后一个人回家吃泡面,才知道那个人真的不在了;离开东京过后的一年,学生发来目黑川繁盛、烂漫的樱花照片,才发现自己已经看不到东京的落樱了;抵达尼日利亚,和雇员一起用英语交谈的某个清晨,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离家千里之外的非洲了。这些身份转换的感受,居然不是在毕业典礼,学校操场,机场大厅,面试电话中、正如总有些词语,有些人,一定要到怀念的时候才会深深懂得它真正的意思。
记得原来看过这样一段话:“女人一辈子想要获得可爱之名,实属不易,必须既要护得少女心周全,又要更繁杂的成年心绪做护城墙。在此之前,疯疯魔魔,哭哭笑笑,跌跌撞撞,都是筑墙”。读完后真的感叹于作者的细致和敏感,而后这也随即成为了我心中理想女人的雏形。事实确实如此,一个平凡女人想保有一张清淡而不失光华的脸不仅仅是每晚按时按步护肤那么简单,而是一颗心要修炼到日里那么多桎梏,到了睡前通通放下,五分钟入眠,得是多么深的道行。
就像《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提到的,人的年龄越大,应越发现生活终究是和自己对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这说法看似寥寥数笔,但却字字珠玑。现在的我更愿意拿出点时间,多问问自己,让自己明白谁更需要我,我更需要谁;现在的我能更宽容的对待原来碎片式的承诺,尽管它们已经被时间斑驳的无法辨认出本来的面目,但回想一下当时诺言的初衷,我确实感觉自己到了自己的释怀和成长;现在的我更愿意相信不忘初心的重要,我相信它贯穿于做事的方寸和始终,就算结局有时不能遂心如意,但无愧于心始终是一个好的开始。
想来读书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吧!书中的有些文字能恰如其分的击中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能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缠绕成丝,盘踞成结,乖张的长出利刺,氤氲成一种态度,生根发芽,慢慢花开,长进你的身体,融进你的血肉。
我很庆幸父母培养和教会我的众多爱好中有好几个是低廉又无需他人陪伴的,比如写字、弹琴、看书、电影和做饭。这几样爱好都只需单打独斗,就可以自娱自乐。这些独处时光给我非常充实的心灵体验,一种宁静的、和谐的、与自我的时光共舞的状态。但想来这理想中久违的宁静,自我开始为生活奔波后,已经逐年与我渐行渐远了-我曾一度这么认为。这种可以直面自己的万千情绪,爱恨情仇,贪嗔痴慢的时光和机会,想拥有实属不易。
抛开北京的繁忙与熙攘、东京的浮躁与瑰丽,在这流金铄石、红土延绵的非洲,我却感到了一丝宁静的清凉。在这繁星皓月的寂静深夜,合上书扉,我想对笨拙而平凡的自己说:“希望你能再多读一些东西,再多经历一些事情,再多审视一下自己的心,在这被幸运眷顾的非洲时光中,放慢脚步、勤佳思考、抓住机会,从一个“平凡人”变成“心中的自己”,成长为一个既坚强又有温度的女人,理想生活中的宁静一直都在.....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五
其实这是一篇迟到了七个月的读后感。不是不想写,可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写。在写这份读后感之前,首先要感谢推荐给我这本书的朋友。她不仅推荐了一本书,而且还为我指引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使我的世界不再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我也不再感到莫明的彷徨与无助。就像黑夜里那盏灯,指引了我前方的路。通过这半年多我慢慢消化,使我有了很大的改变。工作上有了变动,放弃了十多年的工作去投入到新的环境,而且对于环境也适应的非常好,这也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这本书不仅给了我个人的一些启迪,而且对家庭,孩子,还有人际关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变得更加漂亮。那种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
以前的我非常的强势,非要让别人听从我的意见,如果别人不听从,我会非常的不爽,特别的恼怒。现在我没有这种控制欲了,就如同书中说的,人世间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我只要管好我的事就行了。至于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都是我无法掌握的。就算是管了,别人也不乐意听,弄的彼此心情都不好,何必呢。其实有很大的成份是自己没事找事,自找苦头吃。换个角度想,如果别人也总管我的话,我的‘小我’受到限制,受到威胁,我也会反抗的。何况是别人。当我理解了的时候,我也就对此放下了。
我看到了我的负面情绪。就像书上说的,当你看到他的时候,就切断了对它的认同,但当那股情绪能量上来的时候,我有知觉,这股力在我身上乱窜。我去面对他了,但是无法去接受他。或者说无法掌控他。有时也是会发火的。如果不发火也是刻意的压抑他。(后来,知道这样不好见《重遇未知的自己》)还是做不到内心的喜悦。总能被身边的事物所左右。我想这就是上天给我的功课吧。我要好好完成他。
在新的生活中,我身边好多朋友都在抱怨,我知道这些负面的情绪非常的不好。我不去认同他。我大多是在倾听,有时也会在心里批判。他们的抱怨左右不了我的事物本身的看法。如若换做以前,我也就会随之逐流,让那些负面的评判蒙蔽了我的眼睛。现在我能客观的看待事物的本身。
攀比,也许是我从小都没有这种强烈的欲望的事。所以,我更不会有这种样的想法。如若换做以前,肯定有些心理不平衡。可是,现在的我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的心态摆的非常的正。也许我是对事情本事从潜意识里就臣服了。更或者说,我根本没有对这方面的欲望。对这种身外物没有刻意的强求。所以,更不会去攀比和抱怨。
再有就是关于付出的问题,有人总让我别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在我看来,如果是我真心想做的,真心想要付出的东西,是不需要回报的。哪怕别人不领你这个‘情’。或者为此批评你,我也无所谓。我要的不是别人的‘情’的结果,而是我的真心, 。如果以那个为前提的话,大多也就是做做表面的工作而已,不是真心实意的,别人也不会接收到你真诚的一面。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为了讨好别人而干,太累。其实这本书从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那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已。”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这句话一开始,我并不太懂里面的意思,当我读完三遍的时候,我的体会一次次在加深,外面的事物就像是一面镜子,观照了我们的内心,所以外在一切的事物都是由我们内心所折射出来的。你用好的心态去观照它,它也会回馈给你好的感应。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刻意的去拉远与别人的距离,(比如因为自卑,与别人划分等级)离真我也就会更远。整天活在自己制造的思想阴影当中,非常的痛苦。
我这人从小就特别抵触领导级别的人,像小的时候的老师啊,现在的某某经理,某某大官啊。总感觉在人家面前抬不起头来。尤其是有那种所谓的官架子的人,气场太大,过于压抑。总感觉我的‘小我’受到很强大的冲击。而且与之沟通的时候也不是很顺畅。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所谓的这些都是些无谓的身份的认同。他们和我是一样的人,在某些地方他们也许会是非常了不起的什么角色,一旦走出他的领域,卸下他所谓的那些光环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普通人。他不会因为他是某某领导而多长一只眼睛。就像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去了位非常‘重量’级的大人物。各各同事,包括我们的领导,都非常激动。不知所措,有的还言无论次。大人物一一和同事们握手,我是最后一个,我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激动。相反,我非常的淡定,这种淡定连我自己都有些诧异。并且非常大方的报了自己的姓名。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起初,我也是不太能理解,后来因为孩子生了一次病我反而钝悟了。我太刻意的去关注他,总担心他的病情,我的这种焦急的负面情绪投射到他的身上了。所以他总也不好。后来,当我放下后,他反而就好了。不过以至于现在他还有阴影,吃多了就会问我,会不会吐。
“为我们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你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你无法承担一丝丝可能会失去亲人的危险,于是把压力投射到了他们的身上”在这之前,我总是对这个不放心,对那个不放心的,事事都想亲力亲为。孩子一出门,我总唠叨几句才放心。现在会说:“祝你玩的开心。”他会非常高兴的答应“好”。
当我看到别人身上有很好的特质的时候,我会对别人说我羡慕但我不嫉妒。更不会恨。
之前,我是看的电子版的这本书。后来感觉这种电子版的是种看得到而摸不到的东西。于是,我就把里面非常好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后来,感觉没有这本书还是不过瘾,于是买了一本能握在手里的书。闲余拿来慢慢的品味。后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其他的朋友,想与他们一起分享这本书带给我的财富。这本书拉开了我人生新的篇章,把我带到了灵修的道路上。套用书上一句话,我正在通往灵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