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感恩教育案例篇一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既是一种道德培养,同时也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案例分析,供大家分享。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一、问题行为表现:
博文同学个性鲜明,从接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她。她的举止行为与众不同,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经常发生矛盾,解决问题常常是使用武力。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坐姿永远是懒洋洋地摊在座位上,影响老师讲课。而且在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时,也常表现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对她的种种表现,我曾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效果不是很好。
记得一次上课正上到激情澎湃处,咦,那边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来就是她,我顿时火冒三丈我昨天刚刚跟她交流过,本想她在表现上会有一个哪怕是短暂的改变,而现在,她竟睡意朦胧!我努力压抑自己的怒火,冷静下来,放下音调,缓和语气,尽可能平等地用心灵去对话。可她竟然仍是吊儿郎当地站在那里,靠着桌子一言不发。回到办公桌前,我默默地坐在那里,内心却如翻江倒海。
还有一次,她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了冲突,吵起架来,当问起她吵架的原因时,竟然强词夺理。我气愤地问:“能解决问题吗?”她竟然理所当然地说:“当然。这样同学才会怕我,才不敢招惹我。”
二、行为原因剖析:
通过对博文的观察我也发现她的个性偏激,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她执拗、任性、自大,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损害了她本应和谐的人际关系,损伤了她与同学间的友谊,使得她在班集体中渐渐失去了朋友。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也发现他的家庭环境很好,父母对他管教很严,但是只重视对他的成绩的管理约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质上比较放任。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他经常与母亲独自在家,母亲对于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他过于乖张的性格。他在母亲的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习惯了索取,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自己的要求,而他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缺乏感恩之心。渐渐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独尊,恃宠而骄的性格。
博文虽然知识积累已经有一定程度,但是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内容就是感恩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会努力把“感恩教育”作为教育他的切入点,对他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他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该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他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当然博文并不是一个特例,他代表着现代孩子们的共性,新时代的孩子们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三、辅导策略:
(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营造班级感恩浓烈氛围,让学生感受爱
首先,为使感恩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有关公民道德的相关材料,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自身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
活动方案
,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其次,为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通过板报、宣传栏等,用活泼的版面、立意鲜明的内容,刊出本班、身边的、社会上的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感恩”的形象,体会感恩并不遥远,就在身边。向学生积极宣传感恩活动的意义,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唱《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等感恩歌曲,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如岳飞、朱德等)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再次,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的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可以通过诵读《
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等经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教育学生从爱父母做起,学会做人。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关于感恩教育的好书,如《英雄女孩》、《冠军妈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故事》等等。读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关于感恩的读后感
。相信在这样充满感恩的浓烈氛围中,一定会让博文感受到爱,也会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爱。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爱
要让丰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萌发真情。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深化和推进感恩教育。营造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充分接受感恩意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和形成感恩思维和习惯。
对于博文让他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计划到策划到执行,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爱。
三、促进家校互动,引导自觉行为,让学生回报爱
感恩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重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当前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努力形成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动中,引导家长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超越爱的边界,剥夺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表达感恩的机会。同时,要求家长善于将感恩教育与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醒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自制的小贺卡,说声:“老师辛苦了!”;在重阳节来临时,让孩子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小礼物等,将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相信在于家长的不断配合之下,肯定能让博文具有一颗感恩之心,越来越懂得爱,能够回报他人爱。
这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但带班没多久我就发现在班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每天家长背着书包接送学生上下学,给学生大量的零花钱,学生用这些钱买零食、买玩具,而家长稍微有一点没顺学生的意,就会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班小艺身上尤为明显,小艺的爸爸早逝,妈妈一个人靠给别人踩鞋邦挣钱养活他,但他却不能感受妈妈对他无私的爱。记得一天早上,他妈妈送他到大门口买早餐,买了早餐后又要求给他5元钱,妈妈问他:“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他说:“你别管我,快点给我,不给我就不去上学。”他妈妈一听,马上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他。我看到这一幕,感觉到这种现象非常严重,心想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现象是不对的。
恰好在今年的11月29日这天是感恩节,虽说感恩节是外国的节日,但是中国也设立自己的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借着感恩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感恩节”为契机,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想终于可以利用此次班队活动,针对班级出现的现象,让学生懂得去感受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并学会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看病,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与评价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一)创设氛围进行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
(二)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实践引导感恩。
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通过近期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好,甚至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班里同学之间变的更加友爱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慷慨解囊,得到帮助的同学也能诚心地说声“谢谢”。我深信童心亦有感恩心,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之树常青常绿。
四、个人小传:
本人已有6年的教书生涯,也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个人鲜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一、案例描述: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把西方国家的节日传到了中国,“母亲节”就是其中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关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妈妈的生日?”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讶,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小小手终于举起了几只,我马上叫起来他们,原来他们回答的妈妈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节等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难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们就记不得吗?回去问问自己的妈妈,有哪位妈妈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
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家爸爸妈妈不是那样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以后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看病,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
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一)创设氛围进行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
(二)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实践引导感恩。
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甚至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班里同学之间变的更加友爱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慷慨解囊,得到帮助的同学也能诚心地说声“谢谢”。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树常青常绿。
感恩教育案例篇二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有主流地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做人起码的支点。因为,父母们有养育与教育之恩。或许,很多父母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细心呵护着,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所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班邀请了班级中部分有时间的家长准备了一次特别的活动。
二、感恩教育的目标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目前,“感恩教育”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恰好在母亲节那周,我班决定开展一次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母亲节那天,我班邀请了十多位学生的母亲到学校来。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以及这些家长们共同开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并给母亲们过生日。希望通过本次机会让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三、感恩父母活动过程
1、举行班会前的调查工作
在举行班会的前一天晚上,在学生们间统计了学生父母的生日,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用说给父母过生日了。而学生们的生日,父母们都牢牢记着,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之间的差距,体现了这次班会的重要性。
2、班主任祝福母亲们节日快乐
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
今天是母亲节,班主任代表17班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祝愿17班全体同学的母亲们节日快乐,全家幸福。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学会感恩,快乐成长。
3、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通过一个讲述空巢老人的微电影,让学生了解了在我们在外求学时,母亲的担心与惦念,明白父母背后的艰辛。并且用一个动画,令学生回忆起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并教会学生如何感恩父母。
4、说一说自己对母亲的爱
学生们借此机会对在平常不敢说,或者是因为以前的时候有点小摩擦的借此机会与父母化解矛盾,,感恩父母,感激父母,感谢父母。
5、学生才艺展示,为母亲献上母亲节特别的礼物
学生们借班会这个平台,通过歌曲,演讲,口琴演奏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不少家长甚至不禁一起上台来和自己的子女同台展示。在最后一个节目展示结束后,我们突然关闭了大厅的灯光,并端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蛋糕,给生日在近期的母亲过一次特别的生日,不少家长都深受感动,纷纷用相机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刻。
2、通过以上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如此快乐的成长与幸福,是离不开父母、老师,亲朋、同学的呵护与帮助,拉近了学生与父母、同学、亲朋的关系。激励他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情感教育高于一切,它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
4、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班主任没有权利去责怪现在有道德缺陷的孩子,但班主任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冷漠的心。只有社会的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视起来,我们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感恩教育案例篇三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
创意:把感恩教育分成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 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
二、 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班会结束后,每天一篇感恩日记不可缺少,每节一首感恩歌曲唱响课前。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到了学生离校回家的日子,我就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 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感恩教育案例篇四
“孝悌为先务”,“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理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着护着,大部分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来不懂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生活的忙碌与劳累。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而当前未成年人教育也存在着“惯、管、灌”的倾向,家长一方面对孩子娇生惯养,只从父母那里索取,而不愿奉献。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只抓学习、而忽视德育,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团委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第一步应从孩子们的感恩教育抓起,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情怀。
二、主要做法
确定了培养学生感恩情怀这一主题后,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
(一)
养花活动———体验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许多孩子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为人父母是很辛苦的,不但花时间、金钱、心力,还要担负养育照顾的责任。养花活动,就是要让同学体会父母如何照顾自己,从小到现在这么大,不仅是关心而已,还需要长期的耐心。新鲜的花就像幼小的孩子容易受伤、容易碰坏,希望学生小心地去照顾,拥有一段关心和责任。
(二)
为家长洗一次脚———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为父母洗脚”这道作业是为孩子及家长创造了一个共同体验的机会,在“洗脚”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一起享受亲情,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可以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
有的家长事后谈体会时说:“通过孩子给我洗脚,我突然感到孩子长大了。以前总是我们做父母的给孩子穿衣收拾从来没有让他做一点儿事儿。这件事让我知道了要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不能让他只知道自己,而不顾别人。”
这种亲情教育的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有所震动、有所改变。即使没有完成作业,在老师和周围学生的影响下也会有所思考。
(三)给父母的感恩信———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
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辈子也难以回报,活动中学生用简朴的语言表达了最真诚的感恩,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对父母的无限感恩之心。有的学生写道:“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把我养大,我永远感谢你们,爱你们……,”当孩子的父母读着这些话语时,眼眶湿润了,此时他们感受到自己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己付出是值得的。
通过写“感恩信”,使学生体会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在父母对儿女给予、奉献的背后,都隐藏着那么多的辛酸。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了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家长从孩子的信中感受到孩子逐渐懂事了,并且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不仅需要父母在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四)
“感恩父母”大型亲情互动活动--对活动的阶段性总结
通过开展活动孩子们从中感悟了父母养育之恩,在此基础上团委举办了以“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亲情互动活动,作为对此已系列活动的总结和表彰。我们会场悬挂了两幅充满感召力的巨幅标语。“学会感恩,这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心存感恩,没齿不忘父母养育之情”。来自七年级段的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800多人聚集一堂,以十分庄重激动的心情共同带入这洋溢着无限的爱的海洋之中。爱在这里升华,情在这里凝聚,中华民族传统的纯朴伟大的人间亲情在这里被演绎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情、这种爱、这种精神的感染力和人性良知的感悟,是远非一场普通家长会或者文艺演出所能含概的。
活动中也出现很多精彩和感人的片段
片段一:“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我们都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甚至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场的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片段二:真情回放。播放王乐琪同学为父亲洗脚的录像,她谈到由不情愿为爸爸洗脚,用凉水应付,可刚强的父亲却被女儿不经心的行动而感动得像小孩子一样笑了。这使乐琪感触痛切,灵魂深处产生了一强烈的对父爱的理解。王乐琪的父亲上台谈:按洗脚前--中--后的顺序,谈自己的惊喜之感、欣喜之感、满意之感以及对女儿的鼓励。感动了家长,再次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
6、你爸爸喜欢喝白酒吗?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7、你父亲喜欢吃的
菜是?调查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父母却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让学生心灵再次受到触动,反思。
三、基本成效
团委这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家长纷纷写信,赞扬这种做法。我校将感恩教育列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随着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将中华民族“感恩”传统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校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实效德育”已形成一个良好态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欣喜地发现,同学们找到了感恩这个坐标点,他们感谢父母这支两头点燃的蜡烛,“一头照亮了工作,一头照亮了我们”,更可贵的是同学们能把这颗感恩的心推及到了自然和社会。一些同学在作文中纷纷写道:“早晨起来,看到一缕阳光,我们感恩太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吃一块面包,我会感恩人们的辛勤劳作;接到朋友的电话,我会感恩他们对我的牵挂;听到小鸟儿在歌声,我会感恩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恩大地哺育了生灵。看到这些动情的话语,感到同学们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懂得了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是真情奉献与付出,是对人间真情期待,我们相信,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同学会更加懂得珍惜与回报。
感恩教育案例篇五
错。再有你平时与刘志强那么好难道就因为这件事永远不说话吗?情绪激动的他当时就说是,以后都不是朋友。我惊讶于孩子的一句话,可能是因为在气头上,但是这些话还是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的孩子: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犯了错误,老师批评声音高了,就抱怨老师态度不好,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学校老师和社会的注意。
二、案件剖析:
不仅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普遍存在没有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想回报,很少去考虑自己应该对社会、对家庭负什么责任,社会、家庭把自己养育成人,自己应对其回报什么。
对学生“感恩心”缺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感恩。
3、学校还是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氛围,还是有应试教育的迹象。虽然一直强调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狠抓德育的实效性,但是现今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使得教师们把时间和精力不得不主要投入在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抓学困生的辅导上。每学期虽然也有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但实效性不是很大,对学生思想教育有时显得空泛。例如,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长期强调的是政治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这种教育当然很重要,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爱”能不能被他们所理解?所以,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
4、从社会大形势看,许多学生不知感恩。据报载,一位农民父亲写给大学生儿子的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感恩:“不知道在大学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这位大学生每次写信回家只有几行字,而且不清楚,只有一个“钱”字最清楚。事例不胜枚举。社会感恩教育缺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必要和珍惜、保持环境卫生的意义。比如教学楼内让学生自己动手把画到墙上的墨迹擦干,墙上便不再出现随手乱画的漫画和随意踏上去的脚印;让学生把校园里的垃圾亲手捡拾干净,他们便不会再把零食袋随手乱扔;假期中让学生亲自帮父母干一些体力劳动,使其在劳动中体会到父母是怎样挣钱供自己上学的,他们便会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对于思想上的教育要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古代“寒门出贵子”的含义,懂得“师傅领上门,巧妙在个人”古训的哲理,让其深刻领会毛泽东主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石头孵不出小鸡,只有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的道理。真正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真谛和“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的必要。让感恩意识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思想里,体现在行动上,让我们的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使人类精神美德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感恩教育案例篇六
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你想知道感恩父母教育案例怎么写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父母教育案例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有主流地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做人起码的支点。因为,父母们有养育与教育之恩。或许,很多父母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细心呵护着,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所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班邀请了班级中部分有时间的家长准备了一次特别的活动。
二、感恩教育的目标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目前,“感恩教育”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恰好在母亲节那周,我班决定开展一次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母亲节那天,我班邀请了十多位学生的母亲到学校来。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以及这些家长们共同开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并给母亲们过生日。希望通过本次机会让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三、感恩父母活动过程
1、举行班会前的调查工作
在举行班会的前一天晚上,在学生们间统计了学生父母的生日,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用说给父母过生日了。而学生们的生日,父母们都牢牢记着,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之间的差距,体现了这次班会的重要性。
2、班主任祝福母亲们节日快乐
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
今天是母亲节,班主任代表17班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祝愿17班全体同学的母亲们节日快乐,全家幸福。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学会感恩,快乐成长。
3、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通过一个讲述空巢老人的微电影,让学生了解了在我们在外求学时,母亲的担心与惦念,明白父母背后的艰辛。并且用一个动画,令学生回忆起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并教会学生如何感恩父母。
4、说一说自己对母亲的爱
学生们借此机会对在平常不敢说,或者是因为以前的时候有点小摩擦的借此机会与父母化解矛盾,,感恩父母,感激父母,感谢父母。
5、学生才艺展示,为母亲献上母亲节特别的礼物
学生们借班会这个平台,通过歌曲,演讲,口琴演奏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不少家长甚至不禁一起上台来和自己的子女同台展示。在最后一个节目展示结束后,我们突然关闭了大厅的灯光,并端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蛋糕,给生日在近期的母亲过一次特别的生日,不少家长都深受感动,纷纷用相机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刻。
2、通过以上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如此快乐的成长与幸福,是离不开父母、老师,亲朋、同学的呵护与帮助,拉近了学生与父母、同学、亲朋的关系。激励他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情感教育高于一切,它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
4、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班主任没有权利去责怪现在有道德缺陷的孩子,但班主任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冷漠的心。只有社会的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视起来,我们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一、案例背景
“孝悌为先务”,“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理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
诗词
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着护着,大部分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来不懂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生活的忙碌与劳累。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而当前未成年人教育也存在着“惯、管、灌”的倾向,家长一方面对孩子娇生惯养,只从父母那里索取,而不愿奉献。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只抓学习、而忽视德育,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团委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第一步应从孩子们的感恩教育抓起,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情怀。
二、主要做法
确定了培养学生感恩情怀这一主题后,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
(一)
养花活动———体验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许多孩子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为人父母是很辛苦的,不但花时间、金钱、心力,还要担负养育照顾的责任。养花活动,就是要让同学体会父母如何照顾自己,从小到现在这么大,不仅是关心而已,还需要长期的耐心。新鲜的花就像幼小的孩子容易受伤、容易碰坏,希望学生小心地去照顾,拥有一段关心和责任。
(二)
为家长洗一次脚———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为父母洗脚”这道作业是为孩子及家长创造了一个共同体验的机会,在“洗脚”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一起享受亲情,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可以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
有的家长事后谈体会时说:“通过孩子给我洗脚,我突然感到孩子长大了。以前总是我们做父母的给孩子穿衣收拾从来没有让他做一点儿事儿。这件事让我知道了要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不能让他只知道自己,而不顾别人。”
这种亲情教育的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有所震动、有所改变。即使没有完成作业,在老师和周围学生的影响下也会有所思考。
(三)给父母的感恩信———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
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辈子也难以回报,活动中学生用简朴的语言表达了最真诚的感恩,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对父母的无限感恩之心。有的学生写道:“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把我养大,我永远感谢你们,爱你们……,”当孩子的父母读着这些话语时,眼眶湿润了,此时他们感受到自己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己付出是值得的。
通过写“感恩信”,使学生体会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在父母对儿女给予、奉献的背后,都隐藏着那么多的辛酸。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了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家长从孩子的信中感受到孩子逐渐懂事了,并且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不仅需要父母在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四)
“感恩父母”大型亲情互动活动--对活动的阶段性总结
通过开展活动孩子们从中感悟了父母养育之恩,在此基础上团委举办了以“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亲情互动活动,作为对此已系列活动的总结和表彰。我们会场悬挂了两幅充满感召力的巨幅标语。“学会感恩,这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心存感恩,没齿不忘父母养育之情”。来自七年级段的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800多人聚集一堂,以十分庄重激动的心情共同带入这洋溢着无限的爱的海洋之中。爱在这里升华,情在这里凝聚,中华民族传统的纯朴伟大的人间亲情在这里被演绎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情、这种爱、这种精神的感染力和人性良知的感悟,是远非一场普通家长会或者文艺演出所能含概的。
活动中也出现很多精彩和感人的片段
片段一:“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我们都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甚至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场的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片段二:真情回放。播放王乐琪同学为父亲洗脚的录像,她谈到由不情愿为爸爸洗脚,用凉水应付,可刚强的父亲却被女儿不经心的行动而感动得像小孩子一样笑了。这使乐琪感触痛切,灵魂深处产生了一强烈的对父爱的理解。王乐琪的父亲上台谈:按洗脚前--中--后的顺序,谈自己的惊喜之感、欣喜之感、满意之感以及对女儿的鼓励。感动了家长,再次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
6、你爸爸喜欢喝白酒吗?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7、你父亲喜欢吃的
菜是?调查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父母却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让学生心灵再次受到触动,反思。
三、基本成效
团委这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家长纷纷写信,赞扬这种做法。我校将感恩教育列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随着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将中华民族“感恩”传统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校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实效德育”已形成一个良好态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欣喜地发现,同学们找到了感恩这个坐标点,他们感谢父母这支两头点燃的蜡烛,“一头照亮了工作,一头照亮了我们”,更可贵的是同学们能把这颗感恩的心推及到了自然和社会。一些同学在
作文
中纷纷写道:“早晨起来,看到一缕阳光,我们感恩太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吃一块面包,我会感恩人们的辛勤劳作;接到朋友的电话,我会感恩他们对我的牵挂;听到小鸟儿在歌声,我会感恩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恩大地哺育了生灵。看到这些动情的话语,感到同学们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懂得了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是真情奉献与付出,是对人间真情期待,我们相信,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同学会更加懂得珍惜与回报。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 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感受着如泣如诉的《白发亲娘》,主持人用颤抖的声音宣布着活动的尾声: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精心设计的这个班会提高了学生对感恩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 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等歌曲,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写给父母的感激更是多不胜数,大部分都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通过这些工作来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有的说,回家后帮爸爸、妈妈还有奶奶洗了一次脚,还帮他们剪了指甲,奶奶都感动的流泪了;有的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屋子后,妈妈一个劲的夸她真的长大了。还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学校里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好的同学,你一定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与同学亲如姐妹 这个层次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效果评析:
1、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2、经过一周的教育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才是更加丰满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感恩教育案例篇七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为此我在班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收效显著。
一、提高认识,激发情感
1、每周布置一篇《感恩日记》,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选取感人的事例,给大家朗读,并让其他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或列举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看了学生们的日记,我非常欣慰,孩子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恩。如在张华为的日记《妈妈的手》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周末,又是我写感恩日记的时间了,我想写一写我的妈妈,写写妈妈的手。记得上幼儿园小时候,我总爱跟着妈妈,她走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那时候妈妈的手柔软而莹润,她总是紧紧地攥着我的小手,生怕我会走丢。我也特别依恋妈妈的手,因为那是我儿时的天堂,我总能从她的手里拿走我想要的一切。
渐渐的我长大了,自以为有了自己的思想,成熟了,对妈妈少了那份依赖。很少与她交谈,即使她主动找我,我也只是爱理不理。老师提醒我们观察一下妈妈的手。我借帮妈妈洗碗的机会,摸了一下,呀,真粗糙,我不禁拿起了妈妈的手,指肚早已老茧累累(妈妈常年在田间劳作),手背黑黑的,皮肤松弛。天啊,这是小时候牵我的手吗?原来我十几年的成长,让我的妈妈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我当即向妈妈保证,今后的碗都由我来刷吧,妈妈你多歇一歇吧。妈妈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高兴的合不拢嘴。
看了学生们的日记,我非常欣慰,孩子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恩。
2、多途径宣传。利用板报、广播刊登、选播一些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言、歌曲和美文,歌颂父母之爱,传播感恩情怀。如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散文诗《感恩树》、《学会感恩》还有一些学生习作等,在学生中间反响很大。
感恩教育案例篇八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把西方国家的节日传到了中国,“母亲节”就是其中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关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妈妈的生日?”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讶,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小小手终于举起了几只,我马上叫起来他们,原来他们回答的妈妈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节等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难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们就记不得吗?回去问问自己的妈妈,有哪位妈妈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
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家爸爸妈妈不是那样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以后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看病,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
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一)创设氛围进行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
(二)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实践引导感恩。
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甚至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班里同学之间变的更加友爱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慷慨解囊,得到帮助的同学也能诚心地说声“谢谢”。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树常青常绿。
感恩教育案例篇九
去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此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微笑着说:“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妈妈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
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听着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分析:“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感恩教育案例篇十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和智慧。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才能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才能使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
更应该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生成健康的品性,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当今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具体从三方面入手:
1、父母以身作则。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2、培养家庭责任感。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1、着力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鹜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乐于助人,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2、以“感恩作业”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加强学
生的思想教育,把德育具体量化为生活中一件件感动人心的细节小事,布置感恩作业,如“今天你最感激谁” “今天你是否惹人生气”等,通过这种感恩反省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感谢社会关爱之恩
学会感恩,不只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更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内化过程。
“大家庭”,必须唱响“主旋律”,坚持正面引导,让他们看到正义和真善美;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多元的“万花筒”,防止教育过分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要让生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2、确立现代意识,增强社会相融性。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一个现代的人,而现代人就必须不断确立现代意识,不断提高与社会的相融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巨大链条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每个人有意无意都在为他人付出。当我们感谢他人的嘉言善行时,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也许,这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回报心理,然而于整个社会,则是非常有意义的良性循环。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校扩大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来到社会上,走近大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平时,尽可能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凝聚起他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诸如“寻找身边知恩图报的人”、“讲述古今中外感恩故事”、“为地震地区捐款活动”等等,学生通过一次次社会实践,接触现实,拓宽视野,实现德育一体化。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学会感恩,感谢父母亲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无论贫穷与富贵,生活真好;学会感恩,感谢你身旁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帮助过你关心过你指点过你,还是怨恨过你伤害过你的人,毕竟都为你丰厚的人生画册描绘过精彩的一笔。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永远是小学道教育的重要话题。
前些天,在全体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的“感恩”主题班会上,一对母女相拥落泪的场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此动容,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潸然泪下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开学不久的一天,班上一个女孩告诉我:同宿舍的小华同学昨晚哭了好久好久,好像是和妈妈吵架了。我想,还不是小女孩和妈妈闹别扭,使使小性子,过两天就没事了。不过,既然我知道了,还是去了解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华只是告诉我:因为晚上看小说到很晚,结果让母亲把书给没收了,星期一也就不能还给同学了,所以,就和妈妈吵起来了。我劝她,让她和母亲好好沟通就行了。小华告诉我,和母亲很难沟通。我就和她妈妈打个电话,劝她把书还给小华,毕竟看书也没什么不好。和小华妈妈刚一聊开,她妈妈就说了一大堆小华的不是,我听着,听着,越来越感觉异样,哪有妈妈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啊?不过我还是告诉她,小华在学校里表现挺好的,我还让她当班长呢!小华妈妈却不以为然,很直爽地和我讲了她们家的故事。
不听则已,一听吓一跳。小华的家庭还真复杂,父母是再婚家庭,母亲前面有个儿子,父亲是初婚,父母结婚后没有生养,所以,小华是在三个月大的时候,父母花了300元从外地民工那里抱来的。也不知怎么的,小华6岁的时候知道了这事,就和父母大吵大闹,说要找亲生父母,弄得父母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加上父母年岁大了,虽然辛辛苦苦干活,但是生活条件还是很差,一家人从不添置衣服,穿的全是亲戚朋友的旧衣服,饭桌上也很少能见荤菜。小华也能体谅父母,平时也会帮父母做点家务和农活,只是和妈妈一起的时候,常常为了点小事, 弄得不欢而散。
从她妈妈的话中,我不难体会到她对女儿的偏见,她对女儿犯的任何小错,都会耿耿于怀,没有真正把小华当女儿看待,母女之间有着很深的隔膜,生活上的艰苦反倒不是主要的问题。原来在这个勤快直爽的女孩背后还有这样的辛酸故事,我一定要为小华做点什么,让她和所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都健康成长。
我从小华那里慢慢了解她的家庭、和父母的相处情况,说着说着,小华哭了,我抱着她,让她在我怀里哭了一场。擦干了泪水,我和她谈了很多,让她知道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无奈,很多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遇到困难只有想办法,用积极的心态,从容去面对,才能渡过难关。告诉她,其他人遇到的困难;告诉她,亲生父母一定有自己的难处,不要去怨恨他们,况且怨恨也没有用;告诉她,虽然现在的父母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但毕竟父母从三个月把她养到现在,吃奶、洗尿布等等,养育了她20xx年,为她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非常不容易。所以,我让她回想她能记得的2、3件父母关心爱护她的事例。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小华也慢慢找回了些许似乎已经遗忘的母爱。临走的时候,对我说:老师我懂你的意思。
打铁还需乘热,我去了一次小华的家,从小华父母的脸上已经看到了岁月和常年劳累的痕迹,从他们非常简单的家庭陈设,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也体会到了艰辛的生活给他们心理带来的影响,体会他们抚养一个孩子的不容易,更难想象,小华这样阳光的女孩是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一方面,我向小华父母列举了小华在学校里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良好表现。同时,也和小华父母说明,为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希望父母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也经常督促小华,克服盲目攀比的思想,多体谅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难处,平时生活尽量节约,多为父母分忧,千万不能向父母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特别是当妈妈生气的时候,尽量多听,少发脾气,避免母女关系的恶化。
回到学校后,我和学校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学校把小华列入特困生范围,并且减免了她的保险费用,还准备把她列为勤工俭学对象,尽量减轻她父母的经济负担。平时我也会留意小华的日常生活,天冷了,我看到小华的手比较毛糙,我买了护肤品给她。
和小华母亲多次的电话联系中,她妈妈说,小华现在也偶尔吃起了零食,甚至还听到了小华妈妈对孩子的冷嘲热讽,我心里是非常的苦涩。只能劝导小华妈妈,不要对自己小孩子的过错太生气,会伤身体的;平时适当让孩子看看小说、电视,让孩子也能一定的有娱乐的时间;遇到事情最好多和孩子用商量的口气说话,毕竟孩子大了,又知道自己的身世;还要多看看到小孩子的优点,我还故意引导小华妈妈提到了女儿的一些优点。这时,我就趁势对她大家赞赏:“你培养了一个很好的女儿呢,你的女儿也很懂事,比任何邻居家的孩子都能干,这都是你做妈妈的功劳,你现在培养她很辛苦,女儿以后长大一定会孝顺你的,到时候你也可以享享福了。”我的一番话,让小华妈妈就答应不再随便克扣小华的生活费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情一定能换来真情的。每周回家之前,我总要叮嘱小华,回家和妈妈热
络点,多和妈妈说说话,多帮妈妈做点家务,不要和妈妈顶嘴,不要乱花钱。还把杂志上看到的一些如何处理母女关系的文章,给小华看,让她明白遇到这样问题的孩子不仅仅是她一个人,了解别人是怎么来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小华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也渐渐缓和起来了。有时星期一回学校,小华告诉我,父母知道她回家,特意买了好吃的菜。所以,正逢召开“感恩”主题班会之机,我特意让小华把平时生活中,母亲善待她的点滴,写成自己的成长小故事,在班会上朗读,让她母亲也知道女儿是感激她的恩情,知道女儿也会报答她养育之恩。班会上,小华含泪说着自己的故事,母女俩都已经热泪盈眶,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母女相拥的感人一幕。
分析反思:
1、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体验亲情。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激父母的恩情,从细微之处发现父母的关爱,更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对父母要少抱怨、多理解。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改变生活。
2、倾注关爱,使得学生重获温暖。要和学生做真正的朋友,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诚的,是可以依靠和信任的,让你分担他的苦恼与忧伤。同时,努力使班级充满家的温暖,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更要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班级内,也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大家庭的温暖。比如在学生生日时,组织班委可以送上一句祝福,让每个学生在不花钱的同时,感受到生日的愉快和集体的关爱,从而能够安心学习。
3、交流心得,指导家长改变观念。试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必要的技巧和方法,多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学校的积极表现和获得的奖励,使家长感受子女的价值与成就,以此激发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引导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
4、提供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对这样的特殊家庭要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认同感,,多站在家长的角度,体谅家长的难处,又要尽可能地保障孩子的权益,学校也要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相信在学校老师同学和家庭共同的关爱下,所有的“小华”都能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享受亲情的温暖,拥有一份美好的未来。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因此,我针对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
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通过开展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如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
名言
,收听感恩新闻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使用权学生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提高对感恩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二、情感层次。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
日记
,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母亲》等歌曲,诗歌朗诵《父母爱》、《爱》等,排练课本剧《爱在我们身边》等活动,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三、实践层次。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联合,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给父母检查,父母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多用学习的突出表现来表扬某人的体悟父母哺育、培养之恩。这样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的孩子长大了。孩子们变化太大了,听到他们满意的回馈和欣喜的讲述,我觉得我十分幸福和自豪,其中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班里吴迪同学变化,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从前班里上课爱说爱动,爱接话,嬉皮笑脸的吴迪同学,让人谈之色变,闻之心烦,他的行为及其散漫,每天早晨从家出来一路观景溜弯儿之后才能踩着“电门”走进教室,上课经常扰得四邻不安,老师讲课总是接三扯四。在家更别提了,调皮捣蛋,不用心写作业,由于爷爷、奶奶疼爱他,就与长辈顶撞,经常向父母要钱买零食,父母不给,就打滚,爷爷、奶奶只好给钱。长期以来,助长了许多恶习的形成。可是在进行感恩教育和感恩行动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感恩思想蹦发出希望的火花。
这棵幼芽。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表扬了他“吴迪同学能化感恩为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学习,以此来作为对父母的回报,希望同学们都能以此作为动力,用我们的行动去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对父母和老师的回报”。我的鼓励和表扬赢得了每一名同学的掌声,此时在第一颗幼小的心灵深处感恩的种子已经发芽。
变化全在细微中,吴迪同学的内心深处那颗萌动的幼苗终于开花、结果了。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他不再迟到了,不再与同学争执不休,不再让父母为乱花钱、懒惰、不完成作业而发愁,他由一个行为及差、习惯及坏的学生变成一个有自尊,有上进心,懂感情,重情意的优秀学生。他学会了体量别,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施恩于一草一木,学会了报恩。在班级劳动中抢着干脏活、累活,在扶贫活动中,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贫困生。他的改变,使我体会到感恩教育的成功感。
情感教育高于一切,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由于长期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这个班集体成绩不断提高,我希望那首《感恩的心》能唱响整个校园。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教育案例篇十一
感恩教育一直是班级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上一堂震撼的 感恩父母 主题教育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恩的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导致孩子们“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感受着如泣如诉的《白发亲娘》,主持人用颤抖的声音宣布着活动的尾声: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精心设计的这个班会提高了学生对感恩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学生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
日记
,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懂你》等歌曲,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写给父母的感激更是多不胜数,大部分都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通过这些工作来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这个层次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效果评析:
1.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2.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才是更加丰满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为此我在班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收效显著。
一、提高认识,激发情感
1、每周布置一篇《感恩日记》,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选取感人的事例,给大家朗读,并让其他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或列举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看了学生们的日记,我非常欣慰,孩子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恩。如在张华为的日记《妈妈的手》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周末,又是我写感恩日记的时间了,我想写一写我的妈妈,写写妈妈的手。记得上幼儿园小时候,我总爱跟着妈妈,她走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那时候妈妈的手柔软而莹润,她总是紧紧地攥着我的小手,生怕我会走丢。我也特别依恋妈妈的手,因为那是我儿时的天堂,我总能从她的手里拿走我想要的一切。
渐渐的我长大了,自以为有了自己的思想,成熟了,对妈妈少了那份依赖。很少与她交谈,即使她主动找我,我也只是爱理不理。老师提醒我们观察一下妈妈的手。我借帮妈妈洗碗的机会,摸了一下,呀,真粗糙,我不禁拿起了妈妈的手,指肚早已老茧累累(妈妈常年在田间劳作),手背黑黑的,皮肤松弛。天啊,这是小时候牵我的手吗?原来我十几年的成长,让我的妈妈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我当即向妈妈保证,今后的碗都由我来刷吧,妈妈你多歇一歇吧。妈妈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高兴的合不拢嘴。看了学生们的日记,我非常欣慰,孩子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恩。
2、多途径宣传。利用板报、广播刊登、选播一些有代表性的
名人名言
、歌曲和美文,歌颂父母之爱,传播感恩情怀。如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散文
诗《感恩树》、《学会感恩》还有一些学生习作等,在学生中间反响很大。3、利用"父亲节"、"母亲节"实施感恩计划。利用课余时间为同学们讲父亲节、母亲节的来历。为学生布置一些亲情作业(如为父母亲洗脚、梳头;给父母制作一张亲情卡片等)。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亲情计划,比一比看谁的计划有新意。
下面是来自我们班谷有桥的感恩计划:
母亲节就要来到了,我要启动一个特别的计划来感谢我的母亲。
(1)清早,为父母去买早点,我会把一切都准备好,给他们这个惊喜。
(2)为父母写一封
感谢信
。肯定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有天下最好的爸爸和妈妈。我也要他们相信,他们的儿子也是最棒的。我把感谢信藏好,等到中午时,打电话回家让妈妈找到这份特别的礼物。(我相信妈妈一定会感动得流泪。)(3)晚上回家帮妈妈洗碗,收拾餐具。并且睡觉前帮妈妈洗脚。我会告诉她,等她老的时候儿子会每天给她这样洗。
通过以上教育途径,使学生们充分认识父母劳动的艰辛和付出,体会父母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并学会感恩。并且为下一步主题班会的举行积累材料。
二、主题班会、专题升华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加深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并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为此我们举办名为"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具体环节如下:
1、出示典型图片和典型事例引出父爱母爱。
2、"说出你的故事,分享你的感动"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感悟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的爱。在此环节,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发言,列举自己身边的故事。当学生讲述的时候,有的泪湿眼眶,有的泣不成声,说着如此,听者也独自伏案啜泣。在学生的娓娓讲述中,听者与讲述者达到了共鸣。
3出示美文,细数爱。从一个人的出生到长大成人,我们从父母身上得到多少?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每个人读到了自己的成长、读到了自己的幼稚;同时也读到了父母的付出与衰老。
4、爱的回报。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学生以
承诺书
的形式,向父母、老师表达自己的觉心与行动。在这个环节同学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眼含热泪表达了自己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和决心。5、感恩情怀。集体朗诵"感恩情怀"。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感恩,认识感恩。
三、收获
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们学会了体量别人,学会了施恩于他人,学会了感恩于他人。孩子们的改变,使我体会到感恩教育的成果。
家长的反馈:
一个母亲说:那天中午,我收到一个电话,原来是我的儿子让我打开抽屉,去读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收',打开一看,是孩子写给我们的感谢信,这是孩子第一次给我们写信。信中说'爸爸妈妈,你们对我付出了那么多,以前我从不知道回报,还时常大发脾气惹你们生气,请你们原谅我。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现在我已深深地体会你们的艰辛,我会加倍努力,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你们的负担。我爱你们,你们是最棒的。看了孩子的信,作为妈妈的我,真的控制不住了。
......
听着家长们的反馈,目睹着孩子们可喜的变化。我为自己的德育教育活动感到很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同时我也意识到:情感教育高于一切。我们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感念祖国之恩,感念自然之恩,感念社会之恩,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丰满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为此我在班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收效显著。
一、提高认识,激发情感
1、每周布置一篇《感恩日记》,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选取感人的事例,给大家朗读,并让其他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或列举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看了学生们的日记,我非常欣慰,孩子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恩。如在张华为的日记《妈妈的手》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周末,又是我写感恩日记的时间了,我想写一写我的妈妈,写写妈妈的手。记得上幼儿园小时候,我总爱跟着妈妈,她走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那时候妈妈的手柔软而莹润,她总是紧紧地攥着我的小手,生怕我会走丢。我也特别依恋妈妈的手,因为那是我儿时的天堂,我总能从她的手里拿走我想要的一切。
渐渐的我长大了,自以为有了自己的思想,成熟了,对妈妈少了那份依赖。很少与她交谈,即使她主动找我,我也只是爱理不理。老师提醒我们观察一下妈妈的手。我借帮妈妈洗碗的机会,摸了一下,呀,真粗糙,我不禁拿起了妈妈的手,指肚早已老茧累累(妈妈常年在田间劳作),手背黑黑的,皮肤松弛。天啊,这是小时候牵我的手吗?原来我十几年的成长,让我的妈妈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我当即向妈妈保证,今后的碗都由我来刷吧,妈妈你多歇一歇吧。妈妈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高兴的合不拢嘴。
看了学生们的日记,我非常欣慰,孩子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恩。
2、多途径宣传。利用板报、广播刊登、选播一些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言、歌曲和美文,歌颂父母之爱,传播感恩情怀。如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散文诗《感恩树》、《学会感恩》还有一些学生习作等,在学生中间反响很大。
感恩教育案例篇十二
学会感恩应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传统的孝文化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感恩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去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此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妈妈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 ”
我以为听完我的话,学生会有很多话来说,出乎意料的是孩子脸上居然出现了一脸茫然的神情,甚至有些孩子说,没觉的谁爱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感动的地方,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衣不解带的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听着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还一天到晚抱怨家长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对。
看着孩子们逐渐丧失了“感动”功能,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
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氛围实施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我具体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步从感恩父母开始,制作亲情小档案。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年龄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恩惠。第二步学唱感恩歌曲、写感恩
日记
,发感恩短信,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步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
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中。(二)在成人的示范作用下引导学生感恩
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会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为此我开展了许多班级活动,让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在校内,我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演讲、讲感恩故事、写感恩征文、感恩板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外,我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学生给老人们读书读报,打扫卫生;慰问交警,通过做好交通协管员,使学生知道交警的艰辛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之间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懂得了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通过这一年多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现在把“知恩”、“感恩”、“报恩”不仅体现在口头上,而且能落实在行动中。许多家长欣喜的告诉我,孩子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好,甚至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班里同学之间变的更加友爱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慷慨解囊,得到帮助的同学也能诚心的说声“谢谢”。这次青海玉树地震,同学们都将自己平常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捐出去,他们终于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平时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以前都是自己不懂事,不懂得珍惜,其实母亲是世界上最辛苦,最伟大,最可爱的人,我们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最好的成绩来回报她们!” 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相信学生会为我交一份满意的试卷。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因此,我针对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
一、认知。通过开展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如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收听感恩新闻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使用权学生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提高对感恩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母亲》等歌曲,诗歌朗诵《父母爱》、《爱》等,排练课本剧《爱在我们身边》等活动,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三、实践。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联合,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给父母检查,父母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多用学习的突出表现来表扬某人的体悟父母哺育、培养之恩。这样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的孩子长大了。孩子们变化太大了,听到他们满意的回馈和欣喜的讲述,我觉得我十分幸福和自豪,其中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班里孙飞同学变化,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从前班里上课爱说爱动,爱接话,嬉皮笑脸的孙飞同学,让人谈之色变,闻之心烦,他的行为及其散漫,每天早晨从家出来一路观景溜弯儿之后才能踩着“电门”走进教室,上课经常扰得四邻不安,老师讲课总是接三扯四。在家更别提了,调皮捣蛋,不用心写作业,由于爷爷、奶奶疼爱他,就与长辈顶撞,经常向父母要钱买零食,父母不给,就打滚,爷爷、奶奶只好给钱。长期以来,助长了许多恶习的形成。可是在进行感恩教育和感恩行动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感恩思想蹦发出希望的火花。
记得那次在开展《感恩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之后,课余写作业时,我听他说:“我可要好好学习了,不然对不起我爸我妈。”简单的话语和思想的微小变化,可以看出感恩意识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萌芽,因此我十分惊喜,便小心谨慎的培植这棵幼芽。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表扬了他“孙飞”同学能化感恩为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学习,以此来作为对父母的回报,希望同学们都能以此作为动力,用我们的行动去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对父母和老师的回报”。我的鼓励和表扬赢得了每一名同学的掌声,此时在第一颗幼小的心灵深处感恩的种子已经发芽。
变化全在细微中,孙飞同学的内心深处那颗萌动的幼苗终于开花、结果了。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他不再迟到了,不再与同学争执不休,不再让父母为乱花钱、懒惰、不完成作业而发愁,他由一个行为及差、习惯及坏的学生变成一个有自尊,有上进心,懂感情,重情意的优秀学生。他学会了体量别,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施恩于一草一木,学会了报恩。在班级劳动中抢着干脏活、累活,在扶贫活动中,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贫困生。他的改变,使我体会到感恩教育的成功感。
情感教育高于一切,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长期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这个班集体成绩不断提高,我希望那首《感恩的心》能唱响整个校园。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感情淡薄,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在校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
创意:把感恩教育分成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 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
二、 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班会结束后,每天一篇感恩日记不可缺少,每节一首感恩歌曲唱响课前。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到了学生离校回家的日子,我就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 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