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大全9篇)

最新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6 16:05:04
最新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大全9篇)
时间:2023-09-26 16:05:04     小编:雨中梧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直观图,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

2、在直观计算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重点、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1、利用准备的材料,用折一折、分一分、再画一画的方法,表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除了刚才的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

3、刚才找到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同分母)

1、看了图中的分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及时板书)

3、揭题。

4、你有什么发现?

1、书上的两个例题。

2、看图列式计算。

3、直接计算。

1、一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2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2、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3、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后感)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本来是分2课时进行教学的,加法一课,减法一课,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我尝试把两课合并成一节课。

这节课我分三大块来设计学习活动:

第一块,复习作业,通过学生动手做一个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从而复习分数的意义,并为后面学生能通过直观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作好铺垫作用。

第二块,自主探究作业。通过学生的直观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块作业的设计目标就在于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来自于学生、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也同样来自于学生,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第三块,练习作业。这一块作业又分为两小块:1、巩固训练型作业;2、效果反馈型作业。

在巩固训练型作业中,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巩固练习,第二层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逐个递进,这块作业的设计讲究了层次性。

在效果反馈型作业中,两不是很大,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分两层,必答题和选做题,兼顾了作业的设计的主体性和层次性。这个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而且满足了优等生突破难题的愿望,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作业时,感觉棒极了,但是上下来却偏离了重点,主要原因是活动设计不合理,在同一张纸里找分数,造成了=1的情况,这并不是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本节课中在基本题和=1的题目上都要花工夫,势必造成基本的没有抓好,加深的也没有真正弄懂,两头不着落,而且学生在活动时不知道自己活动的目的,就象一只小牛一样,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活动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本课可以这样设计:一开始就明确要学什么,出示题目给学生做,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要利用学习材料,就用材料折一折、分一分,如果能结合分数的意义,直接进行计算,那也好,能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然后在交流过程中,分析、归纳总结,逐渐提炼、逐渐加快、逐渐加深,这样的活动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才是有目的,同时才是有效的。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二

本单元的学习是以第一单元为基础,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基本掌握了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基本达到独立完成探究简单问题的水平。

由于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非常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第五册的第一、四、六单元乘除法部分的知识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5、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相关内容: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运用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

3、混合运算(需要具体说明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除法的验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上册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

2、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问题情景中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运用估算,进行正确试商。

3、能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

5、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原计划课时数:10节,实际课时为1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实际课时

备注

p56练习

1、在分桃子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个专项练习的课题,对除法竖式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淘气的猴子

练习七的部分练习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掌握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4、能经历与他人交流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2

2

课时没有变化

送温暖

p62~63练习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2、逐步掌握估计商是几位数的试商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鼓励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算,逐步提高估算的能力。

1

2

增加1练习课时

买新书

p64~65练习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理清算理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在问题情景汇总探索、交流、推理等活动,激发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1

3

改变教学内容,增加应用题专题练习1课时,混合运算1课时。

练习八

1、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包括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2、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

2

无增减课时

单元测试

1

1

测试情况

反馈

1

1

合计

10

14

增加4课时

(一)教学反思与回顾:

一、《分桃子》

1、《分桃子》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是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它不象乘法竖式那么可以从加法中类比得来,学生也容易在此出现错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就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竖式的写法。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与例题相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在老师没有讲解前自己探索竖式的写法,允许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学生在本册教材之前已经接触了除法竖式,他们是有认知基础的,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竖式的法。虽然学生的方法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教师至少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探索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能力。

2、借助实际情境、实物操作、口算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竖式写法的道理。例如,p54每只猴子分多少个?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观察现实分东西的过程:4筐里每人2筐(每筐10个),另有8个每人4个。学生在形象观察的同时,可以运用口算得出结果,口算的方法实际上与竖式是一致的。将实际操作、口算与竖式加以比较,学生会容易体会到竖式每一步书写和计算的合理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竖式的理解。

3、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在作业中存在以下问题:

错误一:

错误二:

为此,我在这个内容之后增加了一节除法竖式的练习课。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作业中存在的错题,以4人小组的形式分析每种错题的出错原因并且提出改正意见,说清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原理。只有充分的暴露错误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在对比分析中学习的效果是更明显的。在当天的作业中出现这种错误的学生明显减少了。有时,学生还会出现与常规不一样的写法,如果让他们放弃自己认为合理的写法,而学习大家已经共认的写法,需要老师花一点心思和时间。但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是不明智的,在后续的练习与复习中提供适当的情境使他们认识到竖式写法的优越性。

4、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估算、乘法验算等办法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教材在《送温暖》部分才介绍用乘法验算除法,这里可以提前介绍给学生。)

5、p56的2、3、4三道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布置学生完成前做适当的引导。这三道练习题我原来是布置让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但是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就有家长反馈这三到题目太难。临时决定将这三到道题作为一节练习课的内容进行讲解。

第2题计算需要黄气球和蓝气球的数目。

本道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计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探索几种颜色气球排列的规律,同时用适当的形式表示这一规律,这是课程标准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参介绍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各色气球的排列顺序是:1蓝、2黄、4红后,就能得到买黄气球的数量是:482=24(只),买蓝气球的数量是:484=12(只)。

学生的方法二:将教材通提供题图的14个气球看成一份,一份里面有8个红气球,需要购买的48个红气球里就有六个这样的一份,就能得到买黄气球的个数量是46=24(只),买蓝气球的数量是26=12(只)。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实际上72元能够买多少瓶?

第4题

课前检查时,大部分的学生能根据题目理解得到式子:985=19......3。于是我利用这道题目,做了一个知识的拓展。首先让学生利用5的乘法口诀填空: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再让学生观察每个积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指向性很教强的引导下能够得出结论,进而引出一个数能够被5整除的特征。教师要适当的利用教材中的题目,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给以可发展的空间。

二、《淘气的猴子》

1、这部分的内容按原来的计划用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重点解决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意义以及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0乘以任何数都得0的教学中,我已经将有关于0的除法问题进行了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理清竖式每一步书写和计算的合理性上。但在作业中,学生仍然出现了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除的时候,不会用0来占位的现象,商直接将中间的0省略不写(约有7个学生)。

2、练习七p60.9,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过渡到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学习。

三、《送温暖》部分安排了2课时,比原计划增加一个课时。

1、本节主要内容是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结合送温暖的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大约能够分到多少本书?再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求出准确商。将教材中的练习题分成3类(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除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除数及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先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答案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规律: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否则商是两位数。

2、在练习p624、5两到题目强调了估算在实际中的运用。注意加强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

四、《买新书》

1、《买新书》的教学中,增加了一节应用题练习课和混合运算的专题练习课,比原计划增加2课时。

2、允许学生分步列式,并引导学生写小标题,写出每一步表示求什么。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必然的。借助写小标题,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帮助学生优选方法,提升选择方法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3、p64第2题,理解来回的意思。

4、p65第3题的连一连,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避免学生理解错误将题目当成普通的计算题完成。

5、第4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同样引用了3的乘法口诀以及整除的概念引导学生,并借机小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同时引入用英文字母x来表示不知道的这个数:x3=(?)。

(二)教学建议及存在问题

1、合理的整合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

2、将整个单元的练习进行整理分类,安排专题性的练习课,合理安排练习时间,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容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要求学生坚持做课堂笔记,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整理知识点、抓住重点,掌握学习的方法。

4、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难点是掌握用竖式正确的计算,乘法口诀及口算的准确率就成为正确笔算的保证。建议可以将书本上的口算题让学生制作成口算卡片,每天坚持做1分钟口算练习。抓好了计算,至少能够保证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计算题上拿到相应的分数,基本上能保证及格率。

5、教学中存在学生经常抄错数字的确问题,经过我反思和专门辅导教育,还是有部分学生没办法纠正。希望各位同行能提供帮助!

总结语: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备课,考虑周到点、细致点,学生肯定能够学有所成。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各位有经验的老师能多多指教!谢谢!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生说理由)

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5、口答:

1)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2)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3)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三、拓展:

四、回顾: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四

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要想建立吨的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首先课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让学生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们的体重,从数量上体会。

我找了班上体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个同学,这样学生可以想象大约四十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然后告诉孩子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同时课本上也提供了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对比的数字中感受1吨之大。

但在教学时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由于吨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质量,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少出错。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个单位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五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六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1、口算训练

2、填一填。

1、曹冲称象。

2、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1、填数。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七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身高,猜体重,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在复习了旧知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出示给学生学习目标,而是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什么?学生说出了如“1吨有多重?”“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吨这个质量单位?”等,正好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

(3)注意学生的体验活动。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在了解一吨有多重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拿一下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体,体验一下它们的重量,再过渡到100千克的大米能拿得起吗?1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然后明确1000千克就是一吨。把重量逐渐的加重,体会到1吨的重量,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

(4)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水、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

(5)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意见,很多举手的同学不能回答。对下层生的关注还不够。

(6)在巩固练习第4题里,如何计算出个数讲得有点过快,有部分同学可能还不理解。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八

1、明确: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练一练:给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人教版篇九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2000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吨=2000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