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实用15篇)

最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5 13:17:03
最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09-25 13:17:03     小编:灵魂曲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一

一天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轮胎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冰,冰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洞,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七嘴八舌讨论的十分热烈。我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让孩子亲手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冰变化的奥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感受亲手实验的乐趣。

1.通过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导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1.收集冰雕的图片

2.提前冻好的冰

1.每个组若干块冰,幼儿自由玩冰。

2.看一看,想一想,冰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冰放在手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冰放在手里硬硬的,凉凉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1.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块冰,使劲握住,观察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来得”?

2.每个组放一盆热水,请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热的还是凉的?(热的)

3.请幼儿把冰放进去,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慢慢变小了,没有了)

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

小结:冰放在手里和热水里都会化成水。

1.提问: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冰吗?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乐里凉凉的很好喝;发烧时能降温……”,“路面上结冰容易滑倒”。

2.欣赏冰雕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1.共同讨论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儿利用各种器皿、颜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

把制作好的彩色水放到阳台上,第二天欣赏自己冻的彩色冰,感受实验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二

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1、趣味练习-用冰画画

2、冰块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

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1、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冰?水龙头会结冰吗?

2、为什么现在是冬天,我们屋里的水龙头没结冰呢?

3、教师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龙头不结冰。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1)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2)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丰富词汇:融化)

(3)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

(4)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

(5)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

1、说说冰块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冰块也融化了?

3、教师小结:手有热量,空气里也有热量,冰块吸收热量就融化了。

4、总结:刚才我们玩了冰块,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热后会融化成水。

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三

1、在观察指纹的过程中萌发对周围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善于观察,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大胆表达和概括自己的观察结果。

3、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对指纹的作用大胆发表建议。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了解指纹的不同,以及指纹于每个人的意义。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精神。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指纹是什么。

材料准备:指纹画若干、放大镜、印泥、白纸若干。

一、观看指纹画,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几幅画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圆圆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一样、不一样)"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形状

1、让幼儿用印泥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2、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形状。

3、教师总结:我们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纹的就是我们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纹也各不一样。它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了解和想象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小朋友们积极思考,想一想指纹有什么作用。"(可以用来关门,抓坏人…)

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 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四

1.教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觉怎么样?(滑滑的)你觉得那是什么东西?

3.(出示镜子)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来干什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镜子?

5.你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镜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镜子

1.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说出了那么多的镜子,那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也可以当作镜子?(讨论)

2.请小朋友到活动室里去找一找。(音乐)

3.提问: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当作镜子的?(幼儿介绍)

4.除了我们找到的还有没有?(举例:眼睛)

三、游戏:照镜子

1.教师:请小朋友和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你们做我的镜子(教师做动作,幼儿跟做)

2.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更多幼儿园中班教案内容点此链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五

1、通过观察,了解水果切面的形态。

2、通过观察,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果的表面和里面

2、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1.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水果,小朋友看看有哪些水果呀?

(苹果、猕猴桃、梨……)

2.小朋友仔细看看水果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观察各种水果)

3.如果我们把水果切成两半,会是什么样子呢?

(幼儿讨论发言)

(1)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2)小结: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西瓜

葡萄

西红柿

桃子

猕猴桃

草莓

苹果

梨子

柿子

桔子

(1)猕猴桃的讲种子排列

(2)苹果核的形状。

(3)葡萄的果肉

(4)桔子瓣的排列

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

请小朋友每人小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

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拼贴成一个水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取出水中的东西并进行分类。

2.大胆探索并能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磁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磁铁;探索材料:回形针,玩具,一元硬币,夹子,茶叶罐等铁制材料和非铁制材料:积木,塑料玩具,纸杯,玻璃球,气球、装水的大盆两个;取物工具---篓子、盘子、有磁铁的钓钩、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个。

教学过程:

a) 情景引入

提出问题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b) 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用磁铁水中取物。(规则――不能用手拿)

经验交流:磁铁是怎样帮助你取出东西来的?你取出了哪些东西?

c) 分组实验,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尝试用磁铁取水里的东西。

师:磁铁能将水里的其他东西取出吗?请你试一试。

讨论并总结:取出的都是铁制品,磁铁能吸铁。

讨论: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东西?

幼儿用各种工具水中取物。

幼儿交流取物经验。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东西?

环保教育――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d) 取出物分类

幼儿将取出物分类

师生小结:今天,我们动脑筋将水里的东西取出,发现……是铁制的,能被磁铁吸起来;……是木头的、塑料的、纸的,不能被吸起来。

经验迁移: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请磁铁帮忙的?发现了告诉大家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延伸游戏:杯中取物

1.介绍游戏和记录表的使用。

2.幼儿游戏――按记录表的要求将水杯里的回形针用磁铁取出(磁铁贴在杯外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七

1、理解鸡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2、在游戏中探索让鸡蛋站立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在游戏中探索让鸡蛋站立的方法。

难点:理解鸡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鸡蛋、盐、糖、面粉、米、瓶盖等。

(一)导入

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一看,这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鸡蛋)

(二)探求鸡蛋站立的方法

1、猜想鸡蛋能否站立起来

鸡蛋说:每天呆在家里,都是睡大觉,太累了,好想出来锻炼锻炼身体。可是,每次出门它都是躺着被鸡妈妈送过来的.,它多想自己站立起来,伸伸腰呀。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鸡蛋能站起来吗?

2、引导小朋友探索鸡蛋能否站立起来

谁能想想办法,帮帮鸡蛋,让它站立起来?

让我们来试试吧

小结:我们发现鸡蛋的表面很光滑,很容易“躺”在桌子上,不容易立起来。

3、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你有什么方法,能让鸡蛋立起来呢?

首先,我们要准备一只鸡蛋和一些盐,鸡蛋一头大一头小,放的时候大头在下更容易立起来。然后将鸡蛋慢慢的直直的放在盐的上面,如果不行,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位置。

看!鸡蛋立起来了!

4、幼儿探索让鸡蛋立起来的方法

我们再来试一试……

(三)理解鸡蛋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盐能让鸡蛋立起来呢?

(1)鸡蛋立在盐上面,盐变得弯弯的、软软的,保护着鸡蛋。

(2)鸡蛋放在盐上面,形成了一个小圈圈,就像底座一样。

(3)鸡蛋靠着盐,盐扶着鸡蛋,就立起来了。

小结:鸡蛋能站立不倒,是因为受为平衡,盐粒的作用是增大鸡蛋的受力面积,让鸡蛋的重心落在支撑面上。所以,鸡蛋就立起来了。

(四)活动延伸

还有什么材料,也能让鸡蛋立起来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八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1、图片(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一、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

(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

教师: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二、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三、听噪音录音

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教师: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四、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

(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五、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九

1、观察并快速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提高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

2、体验对垒游戏的快乐。

1、废旧纸筒(也可用pvc圆管替代)若干个,纸筒高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外面分别包上红纸和金纸。

2、正方体积木24块,边长为3、5~4厘米,其大小要恰好能放到纸筒内使之竖立。每个正方体积木的六个面贴上相同颜色的纸。

1、幼儿三人结伴游戏,游戏前先协商,一名幼儿做裁判员,两名幼儿做对垒赛手。裁判员取一红色纸筒,将各色正方体积木放置在桌子中央。两名赛手各取一个金色纸筒,准备游戏。

2、游戏开始,裁判员先报出一个数字(比如“4”,根据纸筒高度,筒内最多放不超过8块的积木,所以所报数字要控制在8以内),然后取相应数量的积木(颜色可任选)投入红色纸筒内。

3、裁判员在桌子上摇动已放入积木的红色纸筒,使积木在纸筒内堆叠成柱,接着轻轻提起纸筒,呈现堆叠的彩色积木柱。两名幼儿迅速记忆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稍后,裁判员重新用红色纸筒套住这个彩色积木柱(见图1)。

4、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两位赛手根据自己的记忆,按裁判员堆叠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迅速在各自的金色纸筒内有序放置积木,然后三人各自同时在桌子上轻轻摇动纸筒。

5、三人同时提起纸筒,看看两位赛手各自的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是否与红色纸筒内的一致(见图2、图3)。

1、游戏也可有多名幼儿同时参与,红色纸筒内的积木既可由裁判员放入,也可由赛手放入,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2、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与红色纸筒内的相同者为胜,否则为输。

3、提纸筒时要注意控制手腕的力量,注意不要让纸筒碰倒彩色积木柱,若积木倒塌则重新游戏。

4、该游戏也可变换花样,比如,在积木的六个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数字,让幼儿玩“图形记忆”“数字记忆”等游戏(见图4)。

“摇摇筒”游戏设计的亮点有二:一是取材简便,教师巧妙利用了纸筒封闭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和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从而训练了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二是玩法和规则独特,游戏既可以双人对垒,也可以多人参与。游戏中,幼儿需自主商议分配角色。本游戏虽然以发展幼儿有意记忆为主要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2、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篮子若干,里面分别装有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红萝卜、西红柿等。

2、贴有各种蔬菜的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菜市场吗?”(去过)

师:“菜市场里都有些什么菜呀?”(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今天,钱老师也去了一趟菜市场,带了好多好多蔬菜回来,你们想看看吗?”(想)

2、每人一种蔬菜,进行观察和讨论。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蔬菜,请你选一样自己喜欢的蔬菜,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菜叫什么名字?它是什么样子的?”

3、幼儿拿着蔬菜坐到前面,个别介绍自己的蔬菜。

师:“我请小朋友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师:“你喜欢哪种蔬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蔬菜的外形、颜色、吃法等方面来说)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介绍)

师:“这些蔬菜都有各自的优点,所以有的小朋友喜欢这种,有的喜欢那种,那么这里到底有哪几种蔬菜呀?”

幼:“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红萝卜、西红柿。”

4、扩展关于蔬菜的经验。

师:“哇,原来有这么多种蔬菜呀,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土豆、花菜、胡萝卜、黄瓜、丝瓜、茄子等)

5、幼儿操作,送蔬菜宝宝回家。

师:“刚刚,蔬菜宝宝们玩得累了,该回家啦!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把蔬菜宝宝送回它们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吗?”(愿意)

(1)带领幼儿共同认识蔬菜宝宝的家。

(2)幼儿操作

师:“那请你找到它们的家,把它们送回去吧!”

活动反思: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在活动前,我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菜场认识一下常见的蔬菜,为《一篮蔬菜》的教学的教学打下一个铺垫。因此在整个活动一开始,我先是询问幼儿在菜场里见过哪些蔬菜?然后出示装满蔬菜的篮子,用布遮好,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并请幼儿到客人老师身上去找一找与蔬菜相同的颜色。这样做目的是达到师幼互动的效果。

接着我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蔬菜的认识,这一环节中我还请幼儿去告诉客人老师自己喜欢吃什么,并问一问客人老师喜欢吃什么,进一步展示师幼互动的效果。其中我还出示蔬菜排行榜,让幼儿将笑脸花贴在最喜欢吃的蔬菜的下面。这样做一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蔬菜名称与外形的认识,二是教育幼儿样样蔬菜都要吃。最后,我使用《办家家》的音乐结尾,并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延深活动,放在表演区内让幼儿进行表演。

在本活动中,我认为在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一环节中只关注到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整体,我觉得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增设一个在每个小组里放几样蔬菜,让幼儿去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一

幼儿园有趣的活动教案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用的豆豆,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通过猜猜、看看,比较黄豆、赤豆、绿豆,并说说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1、幼儿人手一个豆罐(黄豆、赤豆或绿豆)。

2、相对应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宝宝介绍自己的豆制品的录音。

(1)幼儿摇摇、听听、猜猜豆宝宝。

师:“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豆宝宝,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玩吗?”

幼齐:愿意。

师:“那好,我们轻轻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来,请你轻轻地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幼儿自由交流)

(2)幼儿打开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宝宝?

幼a:黄豆。

幼b:红豆。

幼c:我的是绿豆。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摇摇、听听、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了活动中,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1)听听、看看、说说三种豆宝宝的不同。

师:“老师这边也有三个豆罐子,我来摇一摇,你们听听会发现什么小秘密?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齐:不一样。

师:“为什么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

幼a:因为里面装得豆豆不一样。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为有的是绿豆,有的是赤豆。

师:“看看你的豆豆是长得怎么样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a:我的豆豆是红色的。

幼b:我的是绿色的,是绿豆。

幼c:我的是黄豆,比多多的绿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样的,我的是红色的,她的是黄色的。

(评析: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自由探索、自由讨论,通过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孩子们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找到的、自己发现的,因此在此他们也玩得很开心,同时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识。)

(2)送豆宝宝回家。

师:“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那把你手里的豆宝宝送到它们的家里去吧!”(幼儿根据豆豆的标记送它们回家。)

(3)幼儿讨论:你喜欢哪种豆宝宝?为什么?

幼a:我喜欢黄豆宝宝,它可以变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欢绿豆宝宝,我吃过的。

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个豆制品展览会,看看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1)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幼a:我的变成了豆腐。

幼b:黄豆宝宝变成了豆浆。

幼c:我的是绿豆汤,是绿豆宝宝变的。

幼d:豆沙是红豆宝宝变的。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在家常见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还是可以认出来的。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应的豆宝宝那里。

(3)看照片,请豆宝宝检查。(听录音)

(评析:孩子们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送它们回家,再看照片、听录音让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错误,以他们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同时在集中注意力看听时,对豆制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豆宝宝很开心,要谢谢你们。豆宝宝不仅可以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我们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让我们身体长得棒棒的!

 本次活动采用农村特有的资源:黄豆、赤豆、绿豆,这三种豆也是孩子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较为他们接受。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摇摇豆罐、听听声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不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还知道了它们所做成的相应的豆制品,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孩子为中心,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二

1、感知不同纸质的花在水里开花的不同现象和纸张的吸水性有关。

2、通过猜测、尝试、分析、表达的方法,发现纸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

3、积极投入探究活动,对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知道树上、草上长出的花朵都会开。

面巾纸、手工纸、白纸、报纸、锡箔纸做成的小花;每桌上备有大水盆。

了解不同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不同现象和纸张的吸水性有关。

能从纸质的不同猜测、分析、推断影响纸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1.提问: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用它做成的花,能开吗?

2.教师演示纸花开花,幼儿观察。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1.介绍各种材料。

提问:除了白纸,小朋友们还只知道哪些不同的纸呢?

2.教师随幼儿讲述出示不同的纸并把各种纸贴到记录表上。

3.幼儿猜测不同纸质的花在水中能否开花。

4.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第一次操作。

5.师幼讨论:你发现哪些花开了?哪些没有开?为什么?

教师小结:有的纸花在水里能开,有的不能开。这和纸能不能吸水有关,吸水太快了会烂掉,不吸水就开不了。

1.提问:这些纸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示范规范操作动作。

3.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一旁观察指导。

4.交流:哪种纸花开的最快?哪种纸花开的最慢?为什么?

教师小结:不同纸的吸水快慢是不一样的。吸水快开得就快,吸水慢开得也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三

1.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用好听的词)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

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

(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

(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集体总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

(1)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2)找出、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问:“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

教师操作,解答问题。总结:易拉罐碰墙后会停住,而球会往别处跑。)

2.二次分类:“请你们把像小球一样可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样

不能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集体检查。

第三部分:操作实验——

1.不同高度,滚落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里还有一些纸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请你们认真看,看

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

2.不同平面条件,滚动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有两块板,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十四

1、了解各种洗餐具的方法。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用书。

2、事先请幼儿在家观察大人洗碗,了解洗碗的过程和方法。

一、请幼儿说一说:

1、吃过饭菜后,你的碗和盘子干净吗?

2、碗和盘子脏了怎么办?怎样才能把碗和盘子洗干净?

3、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清洁小妙方》。

1、向幼儿介绍画面内容,让幼儿看图比较:用清水洗盘子还是用洗米洗盘子干净?

2、向幼儿介绍画面上洗盘子的各种小妙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洗涤后的神奇效果。

三、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1、觉得那种洗碗的方法比较节约水?

2、你喜欢哪种洗碗的方法?为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小妙方?

四、进一步扩展经验:

在我们日常环境中,还有许多地方要大家关注,需要大家维护。生活中很多就像洗米水一样,有不同的用处,你还知道哪些很有用处的东西。

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小朋友都能积极主动参加进来。使得这个活动很好发展下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知道人人都要爱清洁,讲卫生。

2.认识很大依赖行动,教师要多点从生活当中以游戏方试教育小朋友,这样小朋友就容易接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五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万物生发。《小竹笋》选材来自于中班“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意在让幼儿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从竹笋生长到竹子的变化过程,引导鼓励他们关注自然现象的不断变化。同时幼儿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能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能得到相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