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11篇)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5 12:41:02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11篇)
时间:2023-09-25 12:41:02     小编:文锋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它们的关系,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探索可能性。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一.导入引出课题:

1.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踢足球)如果要开始一场足球赛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课件)

2.揭题:硬币抛出后可能是那些面?(正反面),所以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猜测:

(1)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1、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各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正确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如何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图形卡片、题卡

一、激趣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宝盒,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藏着什么吗?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生摸出图形,老师贴在黑板上,指名说说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2、师: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礼物,快拿出来拼一拼,粘在白纸上,看谁拼的图案最漂亮。

生拿基本图形拼。

指名展示所拼图案,说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3、揭示课题。

这些图形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老师最近正在装修房子,可是遇到了困难,你愿意帮忙吗?

你老师打算在客厅铺上地板,地面的平面图如图,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下预算,估计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们交流。

生先说估计值,并说出依据,教师在黑板右上角板书。

2、小组探索。

生: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

小组合作探索,组长拿出工作表,小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在图中画出来,看看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在投影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做法,分别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割,怎样求面积。其他小组长把和他一样的方法做上标记。

教师强调:为了和原线段区分开,后添加的线段要画虚线,这条虚线是为了辅助完成这道题的,所以叫做辅助线。

生共同探索所说的方法是否能求出面积,不合适的说出为什么。

把以上方法汇总,说说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

师:分割或添补的越简单,计算起来就会越简便。

4、教师贴出学生选出的

4种简便方法,用卡纸贴在黑板上。

生观察着几种方法,把它们分类。

师相应板书:分割法添补法

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6、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指名板演。检查订正,写出答语。

把实际结果与估计结果比较,看看谁估计的比较准。

师:只要选择了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才会又快又准确。

三、实际应用。

1、这里有两个鱼缸,请你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校要粉刷教室,粉刷一面墙每平方米需用

0.15千克涂料,一共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生在题卡上答题,师巡视指导。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判断哪种方法最简便。

3、学校要油漆

60扇教室的门的外面,(单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

5元,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指名读题,说说完成这道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完成。汇报。

四、全课总结。

你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难题,那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让我们一起学好数学吧!

五、课外练习。

在你身边找出一到两处组合图形,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面积,再选择你认为最简便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实际算一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5/62/3写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从中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而且又让学生懂得列举的方法。因此,在巩固练习中,应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找到其它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总结规律。

1、尊重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深挖教材后,可以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2、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来的数学。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看到这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看到这两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等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高度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大量的原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构建。

3、让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课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引出倍数这一前卫知识。课中又再次利用阿凡提的故事展开了知识的联想,为最小公倍数的理解铺垫了很好的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51—52

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3、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通过教学,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比较推理的过程中思维不同层次发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理解找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一定方法。

理解找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一定方法。

课件

一、复习引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能说说倍数有什么特点?

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直观理解

师:我们来比比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4的倍数和6的倍数。

生独立找,请一生上台汇报,投影展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数字表上4的倍数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口述并板书)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也就是说它们是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给这些数取个名字叫4和6的公倍数。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找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用列举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请大家用列举法再在50以内找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汇报,

师: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圈来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的公倍数。

小结: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探究方法

1、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用列举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6和9的最小公倍数。请看屏幕,请大家再用列举法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8和249和18

5和62和79和4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小结特殊情况下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两数是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2)两数是互质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师: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时,除了用列举法,还可以用你们发现的特殊办法去找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更简便。

我们进行一个抢答比赛,看谁能最快找到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66和74和122和5

9和510和118和1010和20

学生抢答,请学生说说想法

2、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已经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有信心来挑战一下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2,3和63,4和5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小结:我们同样可以用列举法找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总结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的收获不小,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看谁能做得又对又快。

1、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40。

(3)自然数范围内,4和6的公倍数有无限个。

(4)15是最小公倍数。

(5)6是3的最小公倍数。

2、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5和7()7和1()

6和8()18和6()

12和8()52和13()

10和15()9和4()

2,5和4()3,6和8()

五、生活中的数学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4和6最小公倍数:12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课本p1~6)

3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本p7~11)3课时

整理与复习(课本p12~14)

2课时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认识因数和倍数。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做“练一练”第1题。

先要求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再让学生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分别板书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二、导探究,学会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有困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

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

(3)发现特点。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2)完成“试一试”。

(3)发现特点。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2.做练习五第1题。

3.做练习五第2题。

4.做练习五第3题。

5.做练习五第4题。

6.填充。

(1)7的。倍数最小是(),7的因数最大是()。

(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的倍数。

(3)8是2的()数,2就是8的()数。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

3×=++==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

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九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0~11页《找因数》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已基本建立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在理解“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并指导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学生在思考“有几种拼法”时,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12、2与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投影、课件

学具: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游戏吗?

用你们课前准备好的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比一比,谁的拼法多?边摆边做好记录。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并汇报)

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2×6=12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

板书:12=1×12=2×6=3×4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1、12、2、6、3、4。)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学生思考片刻后汇报,可以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3、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说出12的因数。(学生汇报)

板书:12的所有因数有:1、2、3、4、、6、12。

基础练习

1、课本第9页试一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学生独立思考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指明按从小到大,一个一个有序地说,以免遗漏。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3题。

(投影展示1、2、3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变式练习

1、16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一个数的最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它的最小的因数是(),17的因数是(),一共有()个。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7,这个数是(),它()最大的倍数,17的倍数的个数是()。

拓展提高练习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装球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一共有几种装法呢?

思考:这种装球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十

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1、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概念和适时判断的能力还不强;

2、学生观察1至20各数因数个数的规律还存在困难,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判断会很模糊。

1、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熟记20以内的质数,能准确判断100以内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概念、感受数学。

3、活化抽象的。概念,增进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质数、合数的意义。

2、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能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1、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二、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得数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吨

13分=()小时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小于号连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1、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进行比较。

2、几个分数排列是,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根据意思进行解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