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实用9篇)

最新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5 06:13:02
最新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实用9篇)
时间:2023-09-25 06:13:02     小编:翰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

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在教材中属于科学篇单元。本文讲述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考察,经过认真观察,反复比较,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或翅膀特别小。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了达尔文,第二段点明了这个有趣的发现是什么,用“要么………要么………”的句式讲清了岛上昆虫的现象,并且指出达尔文看到这一现象后感到十分奇怪。第三段先介绍了达尔文发现这一现象后的做法??“捉来许多昆虫”、“比较”、“认真观察”,接着用三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讲清了造成这一有趣现象的原因,即岛上经常刮大风,昆虫翅膀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它们是否能顶住大风,适应环境,得以生存。最后点明这个有趣的发现为达尔文以后的科学研究(提出生物进化论,揭示适者生存的科学规律)奠定了基础。

细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达尔文的发现有两个层次,一开始是发现一种现象,后来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一现象背后透露出的大自然中的本质规律。从而也体现达尔文热爱大自然,观察敏锐,具有寻根探底深入细致的研究精神。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本课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知道达尔文的发现,另一方面要要引导学生读懂达尔文怎么会有这个有趣的发现。基于以上认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考察 、容易”等词语的意思,用“要么……要么……”练习说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达尔文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研究的精神,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故事的阅读兴趣。

1、借助拼音,帮助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认识新偏旁“车”,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辨析“容、究”的部首,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注重长句的指导,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采用换词法、造句法、演示法、表述法等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4、理清文脉,知道岛上原来有哪三种昆虫,各有什么结果。

1、正确美观地书写其他生字,用“要么……要么……”练习说句子。

2、复述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达尔文怎么会有这个有趣的发现,也就是感受达尔文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研究的精神,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故事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今天老师发现××坐得特别精神,秋姑娘来到你身边,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小朋友分享一下。接下来让学生猜猜: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特别善于发现,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图片,介绍达尔文,同时我出示达尔文的文字介绍:达尔文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目的是与课文第一自然段对达尔文的介绍作比较,让学生明白表达不一样,意思一样,然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中进入板书课题??有趣的发现。认读生字”趣“,指导读准课题后,请学生根据题目来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1、 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小朋友的读书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正音。

1、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联系开始对达尔文的介绍采用自读,比较读等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读通,另一方面感知说话的表达方式。

2、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岛上的昆虫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什么样的?另一种呢?有没有第三种情况?只有在两种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要么……要么……”来说,从而理解“要么……要么……”表示只有两种情况的存在。谁能象达尔文一样带着奇怪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奇怪吗?(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他的奇怪)。

3、达尔文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你觉得达尔文找到这个答案容易吗?谁再来告诉大家,抓住 “许多”、“反复”、“终于”在读中体会,通过学生一边又一遍的互相告知理解“反复”,用找朋友的方式感知“考察和观察”意思,学习生字“较”,经过达尔文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答案。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原来,……便逐渐消失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知道告诉大家几种样子的昆虫吗?分句子朗读,让学生站在达尔文的角度告诉大家。在指导读的基础上理解“生存、容易”,并用“容易”说话。

4、最后总结全文,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生字“研究”,“究”和“容”进行比较。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抓关键词为突破口,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

利的朗读课文。采用换词法、造句法、演示法、表述法等多种方法理解词义。通过书空、比较等方式来学习生字。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二

1、教材简析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读着本课,想起了孩提时玩过家家和唱拍手歌的生活情景,眼前浮现出家乡那熟悉的“布谷——布谷——”的阵阵催春,还有那小羊互相追逐、嬉戏……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本课的拍手歌共十节,字数相同、读音压韵、节奏感强。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定能从演唱“拍手歌”的掌声中有所领悟——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这首“拍手歌”吧,这是个游戏,但绝非儿戏,拍手之间,我们在感受着一个重大的主题,感受着一种责任。

2、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认识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10个生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培养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促进语言的积累。

(2)过程与方法:寓识字于情景中,寓识字于优化课堂教学之中,寓识字于学生学习识字方法引导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课文的主题,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激发保护动物的美好愿望;培养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有节奏地读拍手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识记生字是难点。

4、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多媒体课件。

1、教法:

由于低年级年龄小,有意注意不能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采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游戏等多种形式再现生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字音、字形、字义的联系,教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让他们分析字形,自主识字。如:做动作记忆,借助表演形式,形近字比较,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使之快速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词文结合,帮助学生领悟儿歌,达到加深理解字义,增加语言积累的目的。

2、学法:

(1)自主学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扶放结合,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掌握及教师提示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达到识字效果的最优化。

(2)游戏学习法。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猜字谜,找朋友、摘苹果……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3)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他们是谁呢?咱们先来猜一猜,好不好?

2、依次出示两则谜语:

(1)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象扇子,展开很漂亮。(孔雀)

(2)栖息沼泽和田头,随着季节南北走,队列排成人字形,纪律自觉能遵守。(大雁)

3、同学们真聪明,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保护动物的儿歌。

4、看老师写课题“识字七”,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孔、雀、锦、鹰、鹂、灵”

1、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请你用喜欢的符号把小动物的名字圈出来。(生圈)

3、谁能汇报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指名汇报)孔雀、锦鸡、雄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和熊猫。

4、学习“孔、雀、锦、鹰、鹂、灵。”

通过大屏幕一起去认识这些小动物。

(1)多媒体课件一一出示动物的图片和名字,学生借助图片认识动物的名称。

(2)多种形式认读带拼音词语。

(3)八种动物的名字里藏了我们要认识的六个生字娃娃,让我们一起把他们叫出来吧。(课件出示生字“孔、雀、锦、鹰、鹂、灵”)

(4)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大家一起读。

(5)(出示字卡:鹰、灵、锦)

老师提示你们注意:“锦”是前鼻音,“鹰、灵”是后鼻音。

(6)说一说你有哪些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孔:换一换。联想记忆“孙、礼、扎”

锦:形近字记忆“锦——棉”换偏旁

鹂: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雀、鹰: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两个字?

可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课外看电视如动物世界认识的;看画报或关于动物的各种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通过去动物园看一些标牌认识的。

(出示字卡“鹂、鹰”)你发现了什么?鹂和鹰:都有鸟,(拓展)你还能说出哪些带鸟的字?(多媒体课件出示带鸟的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7)游戏“对号入座”

咱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号入座”(贴动物图片)(拿着词语卡片)请表现好的同学给这些词语卡片找一找座位.(生贴词卡)他们贴的对不对啊?请贴词卡的同学领着大家读一读你贴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学习句子

1、你最愿意和谁交朋友?请你在课文中找到写它的句子,先自己读读,要读出对它的喜爱。

2、先说你想和谁交朋友,再读读写它的句子。(课件随机配图出示该生读的句子。)

孔雀锦鸡是伙伴

雄鹰翱翔在蓝天

天空雁群会写字

丛林深处有老虎

黄鹂百灵唱不休

竹林熊猫在嬉戏

3、指导朗读,相机点拨,拓展说话:

(1)孔雀锦鸡这一对好伙伴常常一起(),一起()

(2)雄鹰飞过(),飞过(),飞过(),翱翔在蔚蓝的天空。

(3)聪明的雁群会写什么字呢?

(4)孔雀百灵会唱什么歌呢?

四、巩固生字。

1、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我会猜”)

两人挤过独木桥(丛)

房屋底下拴头牛(牢)

女孩欢欢喜喜(嬉)

手拿户口本(护)

美丽的鸟儿(鹂)

2、做游戏:“找朋友”

五、书写指导

1、例字范写

(1)(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护”)分析结构,师示范,生书空。

(2)(课件出示:牢、丛)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师示范,生书空。

2、学生在田字格里将黑板上的三个字描红一个,写一个。

3、点评作业。

六、引导课外巩固

1、字宝宝不只藏在我们的书里,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的话,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三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难点: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自主学习法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两课时,

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子路借米》《黄香孝亲》;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写出观察日记。

教师制作本课课件、准备音乐《母亲》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检查学生预习认读生字、词语和课文朗读情况。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a、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b、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学提示二: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学后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自学提示三: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播放音乐,总结全文

欣赏音乐《母亲》, 听一听歌中妈妈为孩子做了什么,回想一下,自己的妈妈为每天为自己做了什么?想一想,你今后将如何关心自己的妈妈,听完歌曲之后说说自己的打算。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教师小结,母亲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奉献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一起,像妈妈爱我们那样去爱她吧!

(五)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1、力气大 1 翻跟头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没什么特别的 3 提水 真正的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北京》

《北京》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述北京美丽和变化,表达出作者对首都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1、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易感染。

2、积累了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素材。

3、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4、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当的基础。

新课程提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才能打造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丽!激发爱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文章的理解,要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发掘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感染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1、先学后教

2、朗读品悟

3、创设情境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朗读训练。迎合新课标中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

本节课我将以闯关的游戏方式进行,

第一关:我会认 5分钟

第二关:我会读 25分钟

第三关:我会讲 10分钟

(一) 第一关:我会认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准确的读出生字词。

【设计意图】

读准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采用各种游戏来检测孩子对生字的掌握,简洁高效,又能极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 第二关:我会读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找出文中描写了哪几个景点,还能有感情的读出来。

我会说:“小朋友们,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找找有哪几个美丽的景点,试着通过你的声音和情感读出它的美丽。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这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先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强弱搭配,体现了“兵教兵”的理念。这个目标的设置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然后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完成板书。

(三) 传递美丽

闯关目标:我喜欢这迷人的景色,我能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展示给小伙伴听,哈哈!我开始啦!

这一环节重在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力求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代讲,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孩子用心灵去体会,从字里行间领悟,从遣词造句中揣摩,这是一个吸收、消化、积淀、酝酿、而后再倾诉的过程。为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具体是这样处理的:第二段的配乐朗读。第三 段老师引读。第四的想象阅读,第五段欣赏阅读。最后给全文配音“正当小小播音员”的比赛,把朗读环节推向了高潮。

课件展示

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重点词句理解。理解和朗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充分的理解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无法实现感情朗读。期间我运用课件引导孩子掌握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二是从字面上理解。三是配合画面想象理解。(配以课件展示)

(四)介绍美丽

出示闯关目标:面对这迷人的景色,我忍不住想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北京的美!让孩子们当小导游,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这个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结合自己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经历,随意介绍,任意发挥。孩子们会挑选自己喜爱的地方去介绍。根据孩子的选择适时的出示相应的画面,(课件配合)这些画面会给孩子的介绍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最充足的信息。孩子们会在视觉的冲击下,快速灵动的思维,开始生动的介绍。这样使孩子的介绍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文本,灵活而丰盈,这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孩子的介绍我预设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程度不太好的照本宣科,面对图画背诵相应的课文。二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添加自我的元素。三是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条理,把自我的元素和课文的信息加以整合,流畅的表情达意。我会分别选择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着重加以引导,力争在实际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目的。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这个环节用多媒体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以形象可感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的眼、脑、心、口都动起来,所有的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视野更加开阔,使思维更加活跃,使表达更加流畅,从而轻松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

学生在充分感受首都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之后,热爱之情油然而发,当然不能使这种情感只在心底荡漾翻滚,得想办法使孩子们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从小扭转中国人羞涩内敛不善表白的缺点。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环节。

说话训练:

我想对北京说----------------

我想对世界人民说--------------------

这样使孩子学生个性化语言得以张扬,思维得以拓展,情感得以释放,心声得以表达,一切水到渠成。

天安门 广场 纪念碑

马路 北京 立交桥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设计意图】

板书简洁,明了。有多个景点围绕的北京城嫣然变成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寓意深刻,即勾勒出了文章的脉络,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道别: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您的聆听!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和讲述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3、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4、乐意表演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2、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角色表演道具:角色头饰若干个,蘑菇、小豆子、红枣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故事。

——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收获了许多东西,小兔子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小动物们也很喜欢,有好些小动物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会不会借给他们呢?那我们就来听一听金色玉米棒的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冬天----一把干蘑菇”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鼠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谁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了,小兔子有没有借给他?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鼠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有借玉米棒给小松鼠,送给小松鼠什么东西?(连起来讲一讲)

三、倾听故事“雪花飘落----一碗豆子”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有一只小松鸡抖抖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鸡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四、倾听故事“小溪的冰融化----几颗红枣”

小溪的冰融化了,泥洞里的小刺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咚咚咚!”小刺猬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刺猬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刺猬几颗红枣。

五、倾听故事“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到最后”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刺猬。大家过了一个快快活活的冬天。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吧?

教师小结:原来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给他的好朋友,是把玉米棒留下来当种子呢!留下种子以后,来年才可以大丰收呢!

六、借助教学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1、图片讲完了,下面完整的欣赏一下吧!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

七、情景表演:借助头饰和实物表演故事。

运用头饰等材料在区角活动时表演金色玉米棒的故事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一株紫丁香》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学法具体如下:

2、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分成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创造性地朗读

3、质疑理解的方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与同学共同探讨后加深理解

2、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运用直观显示紫丁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紫丁香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赏图,导入

二)初读课文,大概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多读几遍,并且在读文前,课件出示讨论题:

a、是谁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板书:我们老师)

b、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

三)教师读,学生欣赏

五)精读课文,读中悟情(按照学生回答的小节随机上课)

第1小节: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指名读,通过读这一节,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那安静的小院的?

(踮起脚尖儿,轻轻地)

这样走为的是——不影响老师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踮起脚尖要轻轻地,来指导本节的朗读

2、指导朗读

如果读得不到位,老师可以进一步点拔:能不能再轻一点,谁来试试

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第2小节: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

1、生读

2、紫丁香传递着你们的心声,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同学们的深情呢?

一句话,一份情,看谁的朗读能使老师感动

3、读完问题:读了这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3小节:

1、生读

2、理解“疲倦”

3、如果是你,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帮老师消除疲倦(学生畅所预言说说自己会唱什么歌给老师听师及时表扬)

4、(齐读第3节)

第4小节:

1、生读

2、理解“挂牵”

多么幸福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老师怎样的牵挂?

4、张开我们的笑脸,用我们的朗读把感谢送给敬爱的老师吧!(生齐读)

引读:孩子们还想用紫丁香表达什么愿望呢?

第5小节: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这时候,你们的老师还在干什么?

1、生读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又是一个微型教案既要体现诗歌的重点内容,又要反映文章的中心,让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课后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七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5课《赠汪伦》这首古诗,该课文教学用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内容及地位

《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是训练二年级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感情的极好作品;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诗歌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突破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感情,有感情朗。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谈话法、朗读感悟法等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众所周知,读是理解感悟的最好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诗人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个层次读,达到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情感内化”,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中蕴涵着朋友之间美好真挚的友情。

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给学生整体理解诗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种形式和步骤,反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初读总体把握诗意——细读具体理解诗情——精读全面体会感情”三个步骤,边读边想,品诗中字词,悟诗人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1、抽查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回乡偶书》

(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新课中来。)

2、提问:有谁学过或读过李白的诗?

(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2)齐读三四句诗,并理解诗人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的作用及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

(3)再齐读一遍古诗。

(细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思想。)

4、精读课文,情感内化

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根据诗句描写的景物,说说此画面。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打下基础。)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思想。

(教师范读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在学习全诗和范读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熟读古诗,然后背诵古诗

(让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

欣赏并学唱儿歌《赠汪伦》,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升华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收集其他古人离别诗句。

(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积累语言,拓展知识面。)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水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情更深

(板书的内容是诗歌加上“水深情更深”简洁明了,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使学生便于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八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认读三位妈妈的对话。充分感悟妈妈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对比三个儿子的表现,我把把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做为难点。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要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识字方法。所以我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上,强调会认读6个生字。

2、在能力目标上,强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在情感态度目标上,强调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初读感知。以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入课文,问学生爸爸妈妈因为什么事,是怎样夸奖你的?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这部分分两个环节,一是进行识字教学,二是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我追寻识字教学规律,先读带音节词语,再去掉音节读,最后读单个生字,学生通过自读,领读,男女生接读,开火车读等各种教学方法,来认读词语。让学生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并通过带有生字的一段话来及时巩固识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字效率。

三、重点认知。让学生精读1-6自然段,找出妈妈夸奖儿子的话,并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儿子的特点。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妈妈,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妈妈很辛苦。并通过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重,妈妈的辛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准确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汇报。随即,老师问学生文中的“老爷爷明明看见三个儿子,可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看到了一个哪个儿子?为什么?这正是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孝顺的儿子。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对那两个儿子的看法。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九

《大树的孩子》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它浅显易懂,极富童趣,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大树的情感线索,揭示了树木靠风,河水和小动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文中那琅琅上口的语言,更让学生读后自然了解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大树的情感历程,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

难点是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这篇童话故事的阅读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其中,亲自去经历,去感受、与它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走进童话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才能达到“犹如身临其境”的境界。

1、创设情境,师生共同走进童话。

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的,这种幻想又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阅读童话,首先必须进入作品由幻想构造的世界,并且是充满感情的进入,将自己化为童话中的角色,尽情地体验其中的情感。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体验、延伸想象、课外拓展,为学生进入童话铺平了通道,帮助学生在参与、互动、联想中,真切地感受了齐放故事语言中所蕴涵的真情实感。

2、体验阅读,在童话中发展个性。

每个人平时说话的语气、语速、性情各不相同,导致朗读时的表达也会不同。如“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性子急的人会读得快一些,性子慢的人则会慢条斯理地说。所以,学生在朗读句子时,不作统一要求,通过教师个性化的语言评价,如:学生读得慢,可以说“你真是一只温和的小鹿”,学生读得快,可以说:“你非常急切地安慰着他。”这样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童话,更在童话中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3、激发想象,填补童话中的空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活用教材的空白,延伸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并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小鹿会把我的种子带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既引导学生身心投入地参与童话、体验情感,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4、拓展延伸,走出童话。

其实,教学《大树的孩子》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更喜欢阅读,所以在结尾时,我通过教学媒体,创设了一个了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情景,向学生传递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信息,引导学生走出童话,走向课外,去发现,去探索。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情境感人,通过设疑问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走入童话,尽情体验,通过自主朗读、活动体验、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动情描述,创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出示这样一幅情景图,然后通过动情的描述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树的伤心。

(这样借助多媒体生动的画面,能很快抓住孩子们的心,唤醒孩子对大树的同情,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为学习后文大家都来安慰、帮助大树打下了情感基础。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走入童话,尽情体验。

第一部分,角色体验,自主阅读5—8自然段。

1、设疑:大树这么伤心,会有谁来帮助它呢?引导学生第一次自主阅读5—8自然段。根据回答,我依次贴出小鹿、鸟儿、风、河水图片。

2、接着,我又设疑:它们对大树说了些什么呢?又是怎样做的呢?引导学生第二次自主阅读5—8自然段,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演一演来完成体验。

其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以下四个句子:(课件出示)

小鹿: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

鸟儿: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

风:不要伤心,不要伤心。

河水:不要伤心,不要伤心。

由于这四个句子都运用了重复手法,而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又有限,他们很难说出重复的作用。因此,我采取指名朗读评价的方式,如“你重复喊了两声大树,可真热情呀!”从而体会重复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学生通过练读,感受说话人的热情、真诚,从中体验了安慰语言给人带来的人文情怀。

3、紧接着,再次设疑:它们是怎样带走大树的种子?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体验带、叼、吹、流,这四个不同的动作,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理解:带、叼。小鹿是带走种子,但到底怎样带?学生并不知道,针对这一点,我作出适当的讲解,告诉学生“带”有可能是小鹿吃果子,果子核通过粪便排出,使大树的种子安家,也有可能是种子粘到小鹿的身上被带向远方。那么鸟儿是怎样叼呢?我则通过与“咬”这个动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叼”用得非常恰当,体会语言文字表达地准确。

4、最后我提出:它们把大树的种子带到哪儿去了?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我适机小结:是啊!会带到遥远的森林、大山、田野,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同时做动作,让学生真的感受到确实很远,远得已无法看到。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围绕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通过抓重点句子学习重复表达在安慰语言中的作用,通过抓住关键字来体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仅多,而且有趣。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填补故事的空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更使学生在想象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为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部分内容,即动情描述,体验阅读9—12自然段。我将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以读代讲,借助动情的描述学习第9自然段。设疑:大树做成船后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11自然段。(课件出示:啊,世界是多么大呀!有()的平原,()的山,有()的城市和()的孩子们……)通过这道填空题,引起学生对“广阔、高高、漂亮、快乐”这些修饰词的重视,使他们感觉这些东西是这样的,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读时,自然而然的强调出这些词来。

第二步,教师巧妙地范读:看到了这么多东西,难怪大树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啊,世界是多么大呀!有广阔的平原,高高的山,有漂亮的城市和快乐的孩子们……”这样,学生则是从语言、文本中初步感知世界之大的原因,然后在教师巧妙范读的方式下,学习朗读技巧,读出惊叹。

第三步,则是进行省略号的拓展,让学生说说,它还会看到些什么东西或景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再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确实很大。接着,老师利用课件补充拓展,(课件展示景物)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和舒缓的音乐中,让孩子如临其境,仿佛和船儿一起在河中旅行,体会船儿的惊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3次朗读,达到情感的高潮,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和大树共同惊叹。

惊叹之后,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课件出示河流、树林),问:大树,不,用大树做成的船又看到了什么?师生互动对话:我的孩子,你是被谁带来的?引导学生感受此时大树看到河岸边那茂密的树林,原来就是被风、河水、小鹿、鸟儿带到远方它的孩子们,它是多么的幸福与骄傲呀。

(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主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入境,在情境中感悟朗读,学生怀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欣欣然走进童话的世界里,尽情体验童话所带来的乐趣。这正是“课既行,趣正浓”。)

(三)、熟读课文,合作表演。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合作表演课文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评选出“最佳表演奖”。这样,学生在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表演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拓展迁移,

最后,我利用课件播放《植物妈妈有办法》,引导学生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相互启迪。

(这种由课内到课外进行的延伸,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出示板书。好的板书,如一篇“微型教案”,既能体现教学目的,表现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反映教学方法,凝练教学信息。

因此,我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将鲜明的画与精妙的词相融合,既体现了文章的“美”又突出了童话的“趣”。

总之,《大树的孩子》这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学,兴致盎然地读,兴高采烈地说,全身心投入地演,这样学生一定会“课结束,趣犹存”。

附:板书设计:

23大树的孩子

叼小鸟图风图吹

大树图茂密的树林

(伤心)(高兴自豪)

带小鹿图小河图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