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汇总9篇)

最新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5 01:03:02
最新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汇总9篇)
时间:2023-09-25 01:03:02     小编:文轩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一

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繁,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深受影响。借助于现代技术,不仅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教学内容也大为丰富。因此,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术,以便为历史教学服务。

大数据;高中历史;兴趣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这种技术的极大进步,不仅直接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大致如下: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黑板、粉笔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黑板、粉笔加老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原始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居于绝对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手段的单一加之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许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自从信息技术普及之后,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的兴趣问题也有了很大改观。

就以《孔子与老子》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孔子、老子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在孔子、老子生活的时期,世界各国还诞生了哪些思想家。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时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要将孔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取代了教师的板书,也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讲授,从而使教师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机会从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由此,便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转变,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动态演示法、表格归纳法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如,合作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数据。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要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教科书之外的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此前对于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并不多。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查找提炼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等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入本节的新课。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图文介绍,在讲解完教科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在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形势。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对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大势有一个宏观把握。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艾音红。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历史素养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c],2014.

[2]王毓高,石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2(02)。

[3]张荷。运用“友善用脑”理念,创设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设计[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二

论文关健词:工程造价发展

论文摘要:工程造价管理,尤其走设计阶段的工程遣价完全由设计人员所来用的工艺技术、材杆、设备、结构型式等因素决定。不同的方法也会得出不同的造价。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程造价管理在不断的完善。现简单的介绍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一直沿用着前苏联模式一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改革开放后,工程造价管理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概预算管理、工程定额管理的“量价统一”、工程造价管理的“量价分离”,目前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政府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新管理模式。为适应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而建立工程造价体制,并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并且日臻完善,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设计图计算出的工程量来确定工程造价。当时计算工程量没有统一的规则,只是有估价员根据企业的累积资料和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报价,经过和业主治商,达成最终工程造价。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基本属于政府决定造价。这一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最为深远。当时的工程计价基本上是在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规定计算间接费及有关费用,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并在竣工后编制决算,经审核后的决算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这段时间造价管理沿袭了以前的造价管理方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放开价,引人竞争”的基本改革思路。各地在编制新预算定额的基础上,明确规定预算定额单价中的材料、人工、机械价格作为编制期的基期价,并定期发布当月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动态指导,在规定的幅度内予以调整,同时在引人竞争机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第四阶段,203月有关部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性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在企业内部定额的要求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的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一种计价模式。

二、国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

国际上,工程项目的造价通常是建立在对项目结构分解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分析上。通过项目结构分解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描述,结合这些活动的进度安排确定各项活动的所需资源(人工、各种材料、生产或功能设施、施工设备),将其最低级别项目单元的估算成本通过汇总来确定工程项目的总造价。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主要有三种模式:以英国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工料测量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造价工程管理体系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工程积算制度。

1、英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英国是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历史较长,体系较完整的`一个国家。由政府颁布统一的工程量规则,并定期公布各种价格指数,工程造价是依据这些规则计算工程量,价格则采用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价和市场价进行计价,没有统一的定额标准可套用。工程价格是通过自由报价和竞争最后形成的。英国工程计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料测量师的使用,无论是政府工程还是私人工程,无论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非传统的模式都有工料测量师参与。

2.美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美国在工程估价体系中,有一套前后连贯统一的工程成本编码,即将一般工程按其工艺特点分为若干分部分项工程,并给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编个专用的号码,作为该分部分项工程的代码,以便在工程管理和成本核算中,区分建筑工程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

3、日本的工程造价管理

日本的工程积算是一套独特的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其量和价是分开的。量是公开的,价是保密的。日本的工程最计算类似我国的定额取费方式,建设省制定一整套工程计价标准,即“建筑工程积算基准”。其内容包括“建筑积算要领”(预算的原则规定)和“建筑工事标准步挂”(人工、材料消耗定额),其中“建筑工事标准步挂”的主要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料消耗定额。“建筑数量积算基准解说”则明确了承发包工程计算工程最时需共同遵循的统一一性规定。

4、法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1)工程单价的确定:施工单位在确定投票单价时,基本上都要对每一工程项目做市场调查。

(2)各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科学估算工程造价是法国工程管理的显著特点。他们在工程造价估算方面有一套建立在对现有工程资料分析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政府投资项目的造价控制:法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生产企业在高度自由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和生存,政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宏观指导和必要的控制。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三

近年来,随着高考历史论文题型的频繁出现,历史论文作业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历史论文作业的沿革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及历史思维的培养转变过程,以及从标准型向开放型的发展过程。但在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写作;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自2001年在北京高考历史卷中推出小论文题型以后,历史写作题以其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考查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助推课程改革及其保持区分度等优势,逐渐受到考试命题者的赏识青睐,并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省份历史高考的亮丽风景线。为应对高考历史写作题,老师们开始在平时的作业中进行历史论文写作的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历史论文写作题、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历史论文,成为当前历史教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笔者最近从有关材料上获取了一道美国中学历史作业题:关于奴隶问题的短文。

1。作业介绍:完成一篇字数500—600个单词的短文,这篇短文要以两本关于奴隶问题的书为基础,其结构是以高中最常用的五段落格式来表达。这两本关于奴隶问题的书分别是:

(1)to be a s1ave,by ju1ius lester。

你可以从下列四个主题中选择其一作为你的主题

(1)奴隶制度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残酷的;

(2)奴隶制度是非人性的;

(3)奴隶主受到奴隶制度的消极影响;

(4)奴隶是比奴隶主更好的人。

2。作业要求

引言段:

(1)引言段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贯彻主题(3分);

(2)引言段要用正确的陈述语句(3分)。

短文主体:

(3)每个段落用正确的相关主题句开头(9分);

(6)第三段需要三个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句,这三个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完整并直接与主题句相关(6分)。

结束段:

(7)最后一段以另外一种方式重述你的主题并结束全文(3分)。

3、质量及语法要求:

(8)没有任何错别词(3分);

(9)正确地引用支持你论点的信息(2分);

(10)所有句子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句子都不需要重新改写(5分);

(11)把引用文献放在正确的页码上(2分);

(12)正确利用两本小说,每本小说至少引用三次(2分)。总分:50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历史习作是这样阐述的:“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

[1]历史作业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检测、反馈、提升、发展的作用。历史习作作为一种历史作业类型,伴随着高考历史论文热,教育者的研究也见多起来。郑连生老师指出历史论文的写作要注意选题切入口要小、阅读广博、取材精实、批改时宜面对面。

[2](p68)北京特级教师曹家骜指出撰写历史论文题目要注意审题,确立标题,推敲论点,组织材料。

[3](p65—66)张树生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开展历史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p42—43)历史论文的教学需要老师设计情境、提供材料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给学生写作空间,并恰当评价给予适时反馈。现有的研究成果一部分主要集中对历史论文题型的撰写及教学指导进行探索,另一部分则主要是对历史高考小论文题目的命制特点及解题技巧进行探究,对历史论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论述不多。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四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族人民对课程改革的重视度也在不断的提高。总得来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历史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在文科的学习中,历史是文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文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改变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就成为现在困扰历史教师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分析历史教学的现状,找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改进教学的效果,希望对历史教师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各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等成为现在判断人才的标准。为了全面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在教育的制度上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正在逐步朝着素质化教育的方向前进。不论是在教材的编排还是在课程的设置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社会各种事物变化的太快,教育改革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现在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制度的改革还不能很好的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经过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学校没有足够的重视历史,而是把历史当做副科来看待。我们知道,一些传统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甚至家长都认为只有语文、数学和英语才是学生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主科,而历史,只是一门副科而已,并不用花太多的时间。相信上过历史课的同学都知道,历史课本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点枯燥,部分同学本来就对历史没有很大的兴趣,在这样的一个课堂环境中学习,更失去了仅有的一点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的情况不理想。众所周知,是你的态度决定你的一切,只要家长学生和教师等对历史这门学科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面对这门学科,那么学习效果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书上的内容很多,需要同学们记忆的内容也很多。特别是历史事件发生的一些时间、地点等是特别容易混淆的。

如果学生们在自己花时间的情况下,还不能很好的分清各个内容要点,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抵制学习历史的情绪。可能很多同学学习历史都是临时抱佛脚,在快要考试的时候才开始死记硬背,这样做是能够记住一部分内容,但是,如果缺少了平时的积累,那么考试的成绩和效果也不会特别理想。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就会减少学习的积极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相信做过历史试卷的同学都知道,学习历史,全靠自己的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很多题目需要自己的分析和观察才能做出来,比如说,很多题目中出现的都是文言文。所以,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多出一些题型相似的题目让同学们进行锻炼,见得多了,做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了。一般来说,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学生们对历史没兴趣,觉得这门学科枯燥乏味,其次就是认为这门学科是副科,不像语数外,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们认为就算把历史学好了,也不会给自己很大的帮助。

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而是以教师为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每节课只是自己在讲台上进行授课,很少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地,高中生的心理状况都是特别敏感的,很容易发生波动,这是由于巨大的学习压力造成的。所以,教师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目前,国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应该逐渐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虽然每个教师有自己具体负责的教学任务,但是他们还是需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对学生性格等各方面的了解也会逐渐的深入。所以,老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各个学习中去。

(二)改变教学模式

其次,就是需要逐渐的改变教学的模式。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他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因此,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使教学的方式多样化,尽量选择幽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到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多教师认为历史知识都是属于结论性的知识,不容改动。只要学生们记住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学好。其实并不然,目前,在课程改革的情况下,仅仅记住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还应该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来记忆,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而直接省略了这一环节,导致学生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欠缺,思维能力大大的下降。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大家的综合能力。

(四)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涉及的方方面面特别的多,记忆起来也非常困难,更别说进行分析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讲解书本上内容,学生必然会觉得乏味。所以,历史教师要学会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以前和现在的对比,来了解知识。同时,两者相互联系,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大家了解到一些历史以外的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总的来说,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历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教学的水平,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梁础珊.在学科教学中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j].现代教育论丛,(9).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五

在新课程、新课改大力推广的今天,课堂讨论法备受广大师生欢迎和接受的互动学习方法之一,课堂讨论法目前在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中应用较热,但是部分老师在教学得到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讨论法教学的经验和技巧。第二方面是学生准备不充分,部分学生比较胆怯,缺乏主见。教师需充分熟悉和重视讨论法的功能,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主要是因为教师熟悉上的误区和缺乏对讨论法具体实施和操作的经验、技巧,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往往看中“讲授法”,看中其信息传递速度快、所花时间少、经济实效、轻易把握、安全可靠等优点,相反认为“讨论法”信息传递速度慢、耗费时间和精力、短期效果不明显,从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过分倾向于使用“讲授法”。从长远来看,“讨论法”的使用效果要优于“讲授法”。

教师成功应用讨论法的又一重要条件是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踊跃发言,否则讨论将难以开展。但是部分学生比较胆怯,缺乏主见和创见,有的学生即使有思想要表达,由于性格内向,害怕说错被人取笑,对教师的依靠性强,学习机械、被动。没有学生的热情配合,也是讨论法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正确估价教师发言的价值和学生的能力、水平。低估学生和高估自己会使讨论法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讨论,也是在教师的绝对控制之下。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拥有知识、专门技术和经验,在学生眼中,教师之所以是教师是因为他们博学且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但不管教师知识多么丰富,可以成功传授给学生的只有一小部分,课堂上过多的发言会限制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教师的权威必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工具,以最具建设性的方式来使用,鼓舞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声音,尊重学生所坚持的关于个人和集体的知识。

学生知道的可能远比教师估计的

要多,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来展示所知道的一切。当学生走到一起探索问题时,他们经常会展示出自己的丰富知识和集体聪明,极大地超过了他们作为个体所显示出来的能力和才干。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在教学中开展讨论,真正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要使讨论法卓有成效的前提是教师熟悉讨论法,能熟练运用,而目前多数历史教师对讨论法具体操作缺乏了解,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开展课题研究,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

有的教师缺乏讨论中的洞察力,导致学生的视野难以开拓。例如关于讨论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的例子,假如教师对学生回答肯定的基础上反问一题:“既然日本是先革命后改革取得了成功,那么之后中国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为什么中国还是难以走上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呢?”假如课堂时间允许,可在课堂上进一步开展讨论,如不允许,也可在课外由学生讨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就会发现,原先的答案仅是表面的原因,中日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所得出的答案更深刻,更有思想性,使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了中日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真正做到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交流问题,讨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中既不应是旁观者,也不应是裁判,而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在讨论中点拨、引导,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讨论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共同探究来确定那些不可猜测的问题。

课堂讨论法效果理想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参与者要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应提供讨论题的有关资料,或由学生自己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后,学生在讨论时就有话可说且持之有据。讨论的时间一定要有保证,否则,讨论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随便否定,要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甚至敢于同教师展开争论的精神。

只要教师坚持应用讨论法,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参与意识会越来越强,相信通过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高中历史教育必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六

为了帮助各大莘莘学子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优秀历史教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一

摘要: 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繁,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深受影响。借助于现代技术,不仅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教学内容也大为丰富。因此,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术,以便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 大数据;高中历史;兴趣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这种技术的极大进步,不仅直接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大致如下: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黑板、粉笔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黑板、粉笔加老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原始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居于绝对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手段的单一加之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许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自从信息技术普及之后,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的兴趣问题也有了很大改观。

就以《孔子与老子》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孔子、老子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在孔子、老子生活的时期,世界各国还诞生了哪些思想家,有的学生说:亚里士多德;有的学生说:柏拉图;有的学生说:^v^。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时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要将孔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取代了教师的板书,也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讲授,从而使教师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机会从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由此,便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转变,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动态演示法、表格归纳法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如,合作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数据。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要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教科书之外的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此前对于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并不多。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查找提炼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等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入本节的新课。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图文介绍,在讲解完教科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在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形势。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对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大势有一个宏观把握。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艾音红。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历史素养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c],2014.

[2]王毓高,石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2(02)。

[3]张荷。运用“友善用脑”理念,创设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设计[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二

一、背景篇

高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组织了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和一次期中考。这三次考试前后学生提问的频率波动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时间里,来问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时很多学生很频繁地拿书、拿练习册来问我,甚至有学生还跟我预约,要我在其他自修时间里来班级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让我动容,我也在所教的几个班级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静状态,我坐了一节课,都没有一个学生上来问问题。我曾戏谑他们说:“考试真是灵丹妙药啊,一场考试就可将考前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学生会心的欢笑声中,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这种考试前后问问题频率大波动现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问题篇

1.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尽管已经进入高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带着初中的心态对待高中的各门功课,认为除了语、数、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会上重理轻文风气严重,很多学生抱定读理科的心态。所以,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上课不用心听,不愿意做笔记,下课后就将书和笔记扔到一边去,等到下次上课才再拿起来。所以,平常不钻研也就没问题可问。

2.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不科学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几天熟悉知识点在课本的位置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是带着初中学历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以为考前背一背,练习册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视复习、消化知识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问题来讨教老师。

3.不重视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效率不高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三个被动”,即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被动写作业,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无法培养阅读、分析、归纳材料以及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没有自己主动对知识点整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性训练,就没办法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来与老师交流。

所以,尽管考前有很多学生来找老师问了很多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但期中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数,主要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平常的积累和钻研。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历史科的学习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三、对策篇

1.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引导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堂历史课上,最好不要教授课本内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比如,要讲讲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难度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改变轻视历史学科的初中思维,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准备。

2.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爱上历史课,更要注意渗透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对相似、相同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等图示法来归纳知识点,等等。通过种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应用,引导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这样可以在深入的学习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例如,比较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中国和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能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3.重视练习的训练和落实

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做历史练习册,被动抄写应付,因此,平常要加强对学生练习册的检查,既要他们及时做完,还要求他们用红笔对答案批改,老师再定时抽查批阅,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或者另外布置作业。此外,还要由备课组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时定量组练习卷,学生做完后要第一时间收上来批改并挑出典型题目来讲评,做到及时、保质、保量、有针对性、常规化训练,让学生能及时应用、消化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所有的问题都积压到考前那几天,而平常无题可问。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七

一、教师需要“俯下身”

当老师降低自身“身份”,真正的和学生平等的交流的时候,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也会随之建立起来。作为教师,应放下老师尊严的架子,与每一位学生建立出相互信任的感情,要懂得相互理解和尊重。

二、学生需要广阔的天空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课堂的45分钟眨眼即过。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敢于“挑战”教材,善于提问、敢于提问,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共同的解决面临的问题。

三、交出课堂主动权

(一)在交出课堂主动权前,需要对学生提出指导式的教学方法

在进入高中学习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的大了起来,随着历史综合性知识的深入、提高,学生已经感觉到掌握历史知识有点力不从心了,混乱、理不清,对课程没有系统的掌握,已经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了。很多学生因为历史需要大量的知识记忆,对历史都相当头疼。笔者针对学生的通病,对如何改善学生的历史记忆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1、对比法记忆

此处的对比,既是历史人物、历史年代、历史事件的对比,可相互对比,也可以国内外对比。

1)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指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同一类型的事物,在时间顺序、纵深感方面的比较方法。

2)横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法指的是处于同一横断水平面上的不同事物之间,根据某一个标准而作出比较的方法。

3)横纵结合比较法

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法相结合,比较不同事物的不同之处,相对的层次感。

例如在比较高中历史选修二中的英国君主立宪制与选修四种的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时,可以从它们的本质、特征方面比较它们的“同”;从元首的产生、任期等比较它们的“异”。

2、时间顺序记忆

在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都存在的较为典型的时序性,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掌握事件、任务的来龙去脉。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中的资本主义市场所经历的过程:

世纪,新航线开辟。

世纪,殖民地扩张。

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

一个合理的时间顺序,更能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口诀顺口溜方便记忆,促进学习

例如:“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两句战国七雄口诀,就能记住各个诸侯国的名称以及方位;从1927年到1930年得革命根据地的记忆,有可编成__,闽浙赣;向前看、鄂豫皖;贺龙洪湖湘鄂边;小平云逸左右江。

趣味、归纳、联想等等记忆法,都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加强历史学习的记忆。

4、多媒体教学,图说历史 合理的利用历史资料,以读图代替传统教学的时代已经来临,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出贴近学生的情境,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1)多媒体本身就是一大亮点 多媒体教学本来就是集图画、声音和文字与一体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枯燥的历史教学变得生动,具有鲜艳的色彩。多媒体的运用,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走入课本之中。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农村来的高中学生。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到高中的历史教学模式中,能够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对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这促进性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二)学习指导后,需要让学生真正占据课堂主导权

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历史教学当中,作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真实想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自己慢慢的“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灵活的组织,采用如得方式,让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讨论。

例如:高中历史当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辩论中,让学生自由的分组,针对古代君主的功过进行讨论,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对于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大多数学生都熟悉名字,但是对具体的事件还很模糊。通过辩论赛,学生为了自己能够辩论得当,能够挤压对方,也会进行深深的思考,资信的阅读教材,查找相关君主的资料。比如在讨论到中国第一任皇帝——秦始皇的时候,针对秦始皇的功与过进行辩论。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八

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学生的基础教育尤为重要。新课标以教学中师生的“双边”理论为核心,指出了教师是“教”而学生是“学”的角色关系。这表明了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是很关键的,这对加强教师和学生教学上的一致性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一起互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说在新课标形势下形成一套创新型的师生互动模式对教学质量来说尤为关键。初中历史教师同样要深刻地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加强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能动性,全方位丰富教学内涵,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质,将互动教学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教师没有肩负起引导者的责任

历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详细的课程计划,尤其是针对课上的互动活动,都要提前做好筹备工作。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许能掌握好互动的规律,但是大多时候只有学生自己在行动,而教师缺乏指导能力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偏离课程中心。所以说教师的主导性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给学生讨论空间的同时更要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保证课程的正常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缺乏活跃的氛围

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却忽略了学生间的交流和互鉴。对于传统的分组式学习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就减少了交流探讨的机会。教师可能觉得学生之间的探讨过于浅显达不到效果,无法抓住课程的重点,会延误课程的进展。但是这样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共享的学习过程着实让人觉得无趣。

(三)课堂互动内容学习价值不够高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单纯地认为互动就是给学生提问题,太多的问题设置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过多地关注课程进展,只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来给不同的学生讲解,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异性,这样会给学生拘束感。目前我们需要的还是更加深入的教学。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共同学习的平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才是关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教师要明白,与学生创造出融洽的关系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改良作用。师生关系处于比较和睦的状态下学生会感觉更加轻松,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和教师互动就像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学生会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有信心和乐趣。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教与学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要做好课前的预备工作

好教师不但要好好上课,更重要的是对于每节课都要提前做好课程计划安排,提前想好互动的形式和方案,对于互动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提前想好应对政策,以免正常上课时节奏被打乱。在教师和学生的互问互答的环节之外增添多一点和历史有关的游戏环节。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步分组地引导,让学生尽快融入历史学习的主题,教师监督学生把握好学习节奏,以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完这节课。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提示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前预习一下,对里面的精彩内容先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可以让有意向的学生现场表演,根据课本情节内容来进行自己的表演,增强大家对历史情节的印象,有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

(三)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

现在的初中生可能处于比较桀骜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教师要用更温和的教学方式指引他们。相对来说他们的思维形式比较独特,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做出有效地应对方案。注意多带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活动,体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乐趣。对于一些浮躁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一味地责问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敏感,走上叛逆的道路。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沟通,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地方,多进行鼓励,多发现学生的讲课时要有历史情节感,将学生带入历史的发展中。

(四)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对历史人物情节的好奇心,针对课本里的故事情节加以扩展,将学生带入情节发展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过程。比如说在学习《春秋》这门课时,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的典故,然后向学生提问,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历史知识渗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活动,还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改正和扩充,学生有哪里不清楚不了解的要及时做出解释。

(五)通过多媒体形式教学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历史课堂学习中,并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学习模式。这样最大形式上优化了历史教学。初中生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好动,比较注重形象问题,历史原始的教材还是不够有吸引力,书本上的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伟大,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情节,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自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历史情感随着教学视频慢慢地发散出来,整个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氛。教师给学生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学生通过幻灯片观察硝烟的壮阔前景,同时思考当时的政治格局,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过程中历史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根据以上论述,在初中历史互动教学不仅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还对学生本身的学习互鉴有莫大的益处。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送同学互相探讨,得到更丰富深刻的知识,同时全方位加强了学生整体素质,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有很大作用。教师要提供更多良好的学习渠道给学生,以互动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兴趣点,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篇九

摘 要:历史小论文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分值大,得分率却偏低。考生通过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利用材料准确地提炼出中心观点,并紧紧围绕中心观点展开论述,做到“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就能走出答题误区。

关键词:高考历史;答题方法;得分率

从2010年开始,高考文综全国卷出现了一个新的题型――历史小论文,并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作为历史高考一道新的风景线,历史小论文为广大考生所瞩目,因其写作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往往决定了考生这张试卷的命运。由此可见,写好历史小论文,不仅是备战高考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

该题型所属的高考文综卷第41题,共计12分,其分值在全卷分值中所占比例为4%,在历史科目总分中所占比例更高达12%。但是,这一题型却是考生的一大难题,得分率低,分差很大。以湖南省考生为例,2011年的历史小论文平均得分为分。其中,2011年的考生中,只有6%的考生得分集中在9~12分,其余50%的考生得分集中在5~8分,44%的考生的得分集中在0~4分。

究其原因,学生在写历史小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常见误区,是导致失分的重要原因。

误区一:材料无用

因为历史小论文是独立成题,有的学生就会把它与材料题区别对待,认为该题中给出的材料没有作用,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材料,从而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误区二:写的越长越好

虽然历史小论文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仍然有学生认为字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把观点论述得更加透彻。结果,叙述了过多与观点无关的文字,主次颠倒,反而没有对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述。

误区三:语句通顺就行

有的学生只从“小论文”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认为和写语文作文差不多,只追求语句通顺、文字优美。由于忽略了历史学科的属性,写出的小论文论证无力,对于观点来说既无针对性更无说服力。

这些误区直接造成了学生在写历史小论文时的各种问题,失分过多。要减少这些失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重视并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对于题目提供的材料,一定要高度重视,进行仔细、反复的阅读,通过材料中的信息句,才能准确地提炼出中心观点。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是进行有效论证的前提,更是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第一步。常常有学生在写历史小论文时提炼了错误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此外,材料还具有提示、参考的作用,例如: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41题考查“文明―冲击”模式,在题目给出的图表中就提供了大量史实可供考生作为论据使用,不仅降低了答题的难度,更提高了答案的准确性。

二、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学生要抓住“小”这一特点,用有限的文字进行有力地论述。要做到短小精悍,就要紧紧围绕中心观点展开论述,不要涉及无关的内容。例如:评析“科举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只需要论述科举制形成至今对中国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而不必论及科举制形成的背景、时间、发展演变的问题;再如:评析“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仅就“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提及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等内容。

三、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提高历史学科素养是提高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的根本保障。按照现行的高考要求,基础知识缺失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如:评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学生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为切入点来进行评析,显然是混淆了“民族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这两个历史概念,其完成的历史小论文当然是离题千里了。可见,有了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储备,才能进行正确的论证。

同时,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储备还能帮助考生选取合理的论据。如果说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那么史论结合才构成它的身躯。要做到有“史”有“论”、史实引用合理充分,就需要调集海量的知识储备,从中筛选与中心观点有密切关系的知识,避免出现引用的事实没有针对性、表述中出现知识性错误、简单的罗列史实、空谈理论等问题。特别是面对比较类的话题,更加要求对知识能熟练掌握、融会贯通。

尽管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对广大考生来说是新的考验,但只要走出误区,重视学科知识与答题技巧的相互渗透,完全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获得较高的分数,在高考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