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一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我乡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教育理念,建设充分展示我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具有传承性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的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二、工作目标
(一)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使之自觉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抵制低级趣味,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二)促进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使师生进一步认识我们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学校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教风,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求学奋进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有序的、良性的、上升的、可持续的、与时俱进的和规范性的发展是学校这个育人主阵地的必须。引导学校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从而造就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得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新境界。
三、总体要求 此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高雅、特色、和谐”的原则,做到“五化二特色一品味”,即硬化、净化、绿化、美化、量化与个性特色、教育特色和文化品味。实现五个“每一”,即每一个人都有事务负责,每一件事情都有人负责,每一个人都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
1、坚持高标准、高品位,突出教育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要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校园的每一寸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各部门、各班级要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积极行动,使得整个校园和谐统一,布置物的制作必须讲究艺术性,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师生自己动手、亲自创作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勤俭节约、创新创造,达到简洁、美观、高雅、大方、催人奋进。
2、坚持师生共同参与,突出主题性。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班班主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负责者,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所有员工和所有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尤其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各部门以其负责人为核心、各班级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让师生在参与中建设,在建设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3、坚持百花齐放,突出特色性。在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只做总体上的、纲领性的、指导性的安排,各部门、各班级要以现有文化状态为基础,依据自己的情况,结合我校的综合优势,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好自己的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要从办学理念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我校所处的地理人文资源、文化积淀、名胜古迹和班级发展的状况,形成班级有特色,部门有特点,学校有新貌;总之,在文化建设活动中,力争在我校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大好局面。
四、活动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包括我们学习、生活、工作、思想等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去体验,去实践。为了明确目标,将活动内容氛围以下四块,各班可以根据情况,在此基础上予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物质文化建设
各部门、各班级要结合实际,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原则,搞好绿化、美化,可以适当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专栏等,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的育人功能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使我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
1、校园的净化。各部室、各宿舍、各班级要大力加强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要彻底消除“只打扫,不保持”的现象。办公室、教室、实验室要干净整洁,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干净卫生,常消毒,常检查,保持橱窗等设施的整洁、有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要实现师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有自觉抵制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意识,无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地上垃圾无人捡拾的现象基本消除,随手乱丢乱弃的行为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纪律的约束,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将开展“卫生标兵”、“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环保模范教师”等评选活动,努力提升我校环境建设水平。
2、校园的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做到点面结合、科学布局、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茏、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实行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校领导负责一片区域,教师负责一个点,班级负责一块,学生负责一株的责任制管理。组织师生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等进行修剪、养护。充分发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花坛划分区域,鼓励学生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亲自动手栽培花草树木;鼓励学生将教室进行适当的绿化。努力做到节俭、实用、美观、科学、和谐、实践,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校园的美化。要突出高品位的原则,校园内的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教室、宿舍、办公室、墙壁等,要根据需要,装饰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警示性、告诫性的标语,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学习园地等。
(二)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
1、加强校风建设。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优良传统、精神风貌,校训、校风主题词和班训、班风主题词要规范、科学,具有我校与班级特色,要实现师生人人了解内容,知道含义。学校将着手创作图文并茂、寓意深刻,又能体现我校特色的校徽、校旗,同时创作健康向上、富有朝气、旋律优美的校歌。学校根据时间,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营造优良的教风。“爱生”和“敬业”是师德规范的核心,各部门、各组织要以此为内涵确定主题词,各教师也应以此为核心确定自己的座右铭,人生目标。主题词要内容明确,通俗易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教育规律。组织形式多样的主体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3、培养良好的学风。学风的内容能体现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熟知其内容并能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各部门、各班级要本着这些原则,制定班级的学风主题词,并通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文化建设 各部门、各班级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
1、各部门、各班级要利用好“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元旦节、教师节等时间,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仪式等各种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和国旗颂。
2、各部门、各班级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好校园艺术、体育、科普等各种融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文娱活动,以及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兴趣小组,如成立作文组、书法组、绘画组、歌唱组、舞蹈组等等,举办文艺表演、召开校园歌咏比赛、小制作比赛、运动会和各类展览。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活动机能,规范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3、书是知识的载体,是学校的根本标志,通过活动,真正实现创建“书香校园”的目的。学校要办好图书室、阅览室,班级也要组织学生建立图书角或图书柜,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月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展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师生行为的准绳,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良好校风形成的根本保证。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部门、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学校规划和章程、教职员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德育方案、文体活动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课堂常规、宿舍纪律、师德规范、班主任工作制度、奖惩细则、各类预案等等。实现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的精神。同时,各部门、各班级要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其导向、激励和约束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的行为准则。
2、培育和谐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学校对管理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功;管理文化构建的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纵向分块,分教育、教学、后勤三块管理;横向分线,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线管理,各部门、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民主、科学、自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为确保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落到实处,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梁治华
副组长:杨亚卓
赵
冬
成 员:杨卫国
王横君
屈翀霄
周雷
吴文斌 各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委会和中队为辅的执行小组。每周的具体活动,见每周的工作安排,带周领导是当周活动的具体执行、监督者。
对活动中不积极努力者,经领导小组评议后,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2、成绩评价。为了鼓励师生的参与热情,学校制定具体的量化细则(见后附),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部门、教师、学生、班级进行奖励。
教师参与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业务档案,计入其奖惩和年度考核等。
3、监督检察。学校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检察、实时通报机制,及时通报表彰或批评活动中的情况。
2011年3月
砚池河乡中心小学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二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外在的精神形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办学水平重要体现。为了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办学特色化发展,创建优质学校教育,落实县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不断改进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创建优质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办学的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一流农村中学。特制订如下初步设想方案。
一、指导思想
马鹿沟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突出“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为目标;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育人环境为重点。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发展。注重于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相融合,推动形成厚重的教育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教育文明风尚,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创建优质的育人环境条件。
二、总体目标与内容
(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1、以学校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凝心聚力,塑造优秀的学校形象和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
办学理念:“质量立校,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就是追求育人质量、教学质量、师资质量。育人质量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达到诚信做人、勤奋做事。教学质量是促进每一名学生在马中有所发展。师资质量是育人质量、教学质量的保障,质量立校取决于教师质量,所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育人为本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发掘发挥每一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校训:厚德博学、励志笃行。(从品德、学业、精神、实践四个方面对师生提出要求。学校育人为本、德为先所以提出厚德,即具备崇高道德情操。博学就是要求学识广博,不仅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熟练的知识运用技能。励志就是鼓励立常志、志向专一,成大事必立长志没有志向学习生活就没有奋进的目标。笃行就是要求学习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执着追求。)
校风:诚信做人、勤奋做事。
教风:敬业、爱生、博研、善导。
学风:乐学、善思、善用、合作。
学校精神:永不放弃。(教师做教育工作永不放弃,教育管理每一名学生永不放弃。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人生目标追求永不放弃。)
办学目标: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不完善、不成熟、不断发展的人。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培养是可以积极成长走向成功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建空间,使每一学生都得到自由、平等、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天性、人格,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意识,充分发掘学生成长潜能,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是课程资源整合者、开发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人,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职业追求。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成长营造宽松愉悦地成长环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和责任做学生的成长的领航人,做学生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学校观:学校是教师、学生自由、平等的发展平台,是成长梦想,实现理想的摇篮,更是师生发现潜能培养潜能的地方。学校要为师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育人文化氛围,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塑造名师、打造名校,让师生在幸福、健康教育环境中成长。
教育观:学校教育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唤醒学生的创造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2、全校师生在校必须佩戴校徽,唱熟校歌并领会校歌的寓意。不断修正完善学校办学理念,全校师生掌握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牢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1、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学校章程,各项管理制度,编写《马鹿沟镇中学手册》解读学校各种要求和办学思想。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使学校各项管理有章可循,不断深入师生人心,逐渐转化成教师学生自觉意识,达到师生自主管理高度。
2、加强师德建设,各种师德要求张贴于办公室,铭记白山人民教师誓词。
3、学生牢记《学生一日常规》、《马中德育内容》等要求,班级要上墙。
4、学校各项制度管理要以人为本,既要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又要达到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
(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内部环境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和硬化,外观上打造马鹿沟镇中学成为马鹿沟镇一道亮丽风景。解决学校篮球场积水问题。安装宿舍楼前的休息椅。设立校园内的安全提醒标志。建立校园文化宣传橱窗。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长廊育人功能。在学校楼内班级、办公室、窗台全部养花,努力打造绿色、环保“园林式”校园。
2、楼道文化。分楼层及楼梯确立主题。楼梯以安全教育和温馨提醒标志为主。一楼以班级文化和安全教育及学校介绍为主题。二楼以家乡教育、感恩教育、师德教育为主题。三楼以成长教育,学习交流,师生才艺展示为主题。创建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环境,给人以启迪、感悟、教诲。
3、班级文化。班级门口设计体现本班精神的主题内容,室内要建好每月一期主题的板报,设计符合育人的班级文化,发挥好班级图书、安全角功能作用。
4、办公室文化。设计体现本室职责和工作特点及工作努力奋斗方向的栏目内容,设计体现本办公室特色的条幅。张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制度要求。建立教师学习机制,培养读书反思的习惯,强制提升钢笔字和粉笔字的书写能力,使读书和练好教学基本功成为教师一种生活需要和精神追求。
5、宿舍文化。宿舍设置管理制度栏目和宿舍评比板。设计好宿舍走廊文化,以文明、和谐、奋进和生活技能教育为主题。楼梯以安全教育和提醒标志为主。各寝室和学习室以体现自身特色为主题。
6、餐厅文化。建立餐厅的讲究卫生、文明就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餐饮文化,张贴宣传标语和文明饮食温馨提示,制定就餐纪律要求。运用餐饮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学校日常文化建设
1、节日文化。运用各种节日开展有教育意义主题实践活动。开好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搞好校庆纪念日活动,军训,美术作品展,学校运动会等。
2、课程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文化,选派专任教师,开设家乡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文明礼仪课、第二课堂,建好学校劳动实践基地。
3、科研文化。积极开展各项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形成浓厚教育教学研究氛围,认真撰写研究反思和教学成果论文,开展好课题汇报、交流、研讨等活动。
4、宣传文化。积极创建文化宣传栏,建好校园广播站,有效利用校园网,提升校刊质量,扩大宣传板报、显示屏功能作用,建立学校荣誉展室,收集整理学校毕业生录,编写学校发展史。
5、行为礼仪文化。号召全校师生着正装、举止端庄文雅、语言文明谈吐文雅、行为得体而有素养,制定学校行为礼仪规范。
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深入开展校园文化问题研究,为今后校园文化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师生予以奖励。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三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识、强意识、善管理、压事故、保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汶川地震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车及驾驶人员合符相关规定。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公寓、学校食堂食店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要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校校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班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
(二)创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学校安全隐患台帐,要按照隐患程度分门别类建立台帐,跟踪整改,把握动态,定期排患。
2、建立和完善学校行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安全投入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度、师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会计室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室安全管理制度、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各功能教室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及各类教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考评制度等。
4、建立和落实校舍安全管理、板房安全管理及重建恢复过程中拆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高效高质和平安重建。
5、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新生报到安全管理制度、学生缺课登记核查制度、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锅炉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等。
6、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食物(饮用水)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治安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要简明、科学、实用,并根据情况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
(三)规范校园安全行为文化
1、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坚持把安全工作纳入对基层的目标考核,实行校园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广元市教育局20--年下发的8种表册做到安全工作周检查、月报告、季研究制度,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日志;实行校园定期消杀,开展实行校园安全卫生评比考核制度;实行安全隐患整改承诺等。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工作。
2、规范安全教育行为。校校有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有安全教育计划、总结、光碟和教材,挂图和宣传标贴,班班有学校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安全教育纳入课表。通过“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征文比赛、安全知识竞赛、文娱汇演、书画展、安全歌谣创作、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岗、安全宣传队、校园小交警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场合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和歧视差生。
3、规范学生安全行为。通过团委会、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在校内设立文明监督岗、课外活动安全岗、安全监督员等,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行为的实施,规范学生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的学习、生活行为,让学生懂得健康平安应从细节做起的道理,懂得遵纪守法,懂得用制度和规范来约束自己,懂得礼貌与忍让,懂得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讲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学会自我保护,自求平安。
四、活动时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从20--年开始至20--年6月结束,历时一年半,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年3月至4月底,为安全文化的宣传发动阶段。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利用学校灾后重建的契机,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
第二阶段,从20--年4月——20--年4月为全面安全制度文化实施阶段要把安全基础设施纳入灾后重建一并进行,不断完善和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从20--年5月——6月底,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总结阶段。全面总结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评比表彰先进学校、先进县区和先进个人。
五、活动目标
力争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建立起规范化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消除校园硬件设施方面的重大隐患,在学生中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校园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明显下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四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原则与要求
遵循4项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高度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师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培育学校人文精神作为建设的主攻方向。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依靠校园文化为载体,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能育人的目标”。
2、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实践,突出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形式喜闻乐见、师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建设。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要统筹兼备,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体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坚持“四个结合”:
1、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相结合。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等,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实现校园整体环境的和谐发展。
2、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相结合。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做到制度管理和文化氛围相协调。
3、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注重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引导和培育,使之对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展示学校的校风和精神风貌。
三、主要内容
(一)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最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壁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
3、抓好办学特色的宣传,让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办学特色,创新我们的办学特色。
4、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和室内净化,营造文化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5、优化校园环境,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领域,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二)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开展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开展艺术活动是以愉悦学生的感情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艺术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学校要重视和开发艺术活动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
(1)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舞蹈、书法、制作、科技、生物、写作等兴趣小组。
(2)抓好“课前一首歌,早晚一首诗”活动,歌唱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3)组织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阅读百部爱国主义图书,创作和吟诵新童谣和儿童诗歌活动等。
(4)学校每年应举办一次运动会和艺术节(文艺晚会、书画比赛),坚持开展小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比赛活动。举办文艺活动要注重全员参与,整体联动,做到声势浩大,气氛热烈。
(5)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校园广播的功能,使育人环境更上档次。
(6)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对特殊生的深入细致诱导教育。
(7)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8)认真扎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9)积极开展“学生家长委员会”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
(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充分发挥党政工作在学校组织领导工作中的作用,让党政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轨道,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四)抓好师德素养建设。
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迅猛阶段,我们的教师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发达,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软条件。
1、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为当今教育改革练就本领,争创成效。
2、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维护教师形象。彼此尊重,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光辉形象,宏扬蚕食精神,发挥灵魂工程师功效,倾注爱心,做好学生楷模。
(五)抓好学生素养建设。
学生素质建设是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1、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学习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3、遵守纪律的养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加强校内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求学生自觉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校园安全。
四、强化管理
1、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学校教导处、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3、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4、在学校制定教学目标责任书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五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张村中学悠久的校史为依托,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目标,建设“张中十景”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
结合我校具体情况,逐步实施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1、传承中创新,继承中发展,
2、体现整体布局与个性彰显相协调。
3、突出育人目标。
4、突出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1、建设“张中校园十景”
开贞园、青竹林、香樟大道、大爱梧桐、苦情芙蓉、三角古枫、雪松林、育人亭、国学园、状元桥。
2、围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主题,通过各种细节,打造整体性、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3、学校将努力办好橱窗、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学校设立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植树节,把植树节办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活动,开展好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办好每期一次的国学经典汇报展演,努力做到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生活,开办各种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为单元,促进活动的开展,努力实现兴趣小组向社团的转变。
4、班级建设
统一布局,学校制定统一的以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主题的班牌班名,如“翠竹班、雪松班、绒花班、梧桐班”等,布置符合班名的班级文化,鼓励各班根据自身特点,开辟专栏,显现班级特色。
总之,在校园文化结构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校园精神是灵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不能丢下张村中学80年的历史和80年风雨积淀的厚重文化,继续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校训,在传承中创新,继承中发展,充分利用历史遗迹,建设好“张中十景”,把张村中学打造成具有显著园林特点的校园,抓住树人立德根本,最终形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六
一、指导思想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学校构建高质量的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活动文化以及校园主体文化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必然要求。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学校加大投入建设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必将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突出三中校园建筑风格和规划要求;更要突出三中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以及管理理念;形成三中特色的校园主体文化风格,做到校园环境与人文管理相结合;教育管理理念与标志性文化景观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当代科学发展相结合,实现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学校管理与文化育人的和谐。
二、校园主体文化建设的设计
(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1、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管理与景观相结合的标志性景观(东楼前、北门厅右侧、学校大门内南北两侧,景观特色以中华文明(指南针、毕升、司南)为背景,著名科学家以及孔子等思想家雕塑形式或以名言警句石刻文化点缀校园。
2、建设人与管理制度相和谐的文化标识
(1)学校大门外上方显示屏建设;科技楼门外右侧建立式显示屏。
(2)学校主体建筑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等标识、标语(北楼南面、教学楼北面);
1
(3)重划汽车停车位(移栽教学楼后松树)、自行车停车区标识划线;
(4)学校大门门厅公示栏改造;
(5)操场西门西墙主题文化墙建设(以运动梦幻、艺术风采或传统文化为背景);
(6)百米文化长廊更新(突出名师名生)。
(二)科技楼(睿智楼)文化设计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主题
突出三中科研成果展示,高水平的学科教学、高素质的教师群体、高效率的学习型学校的宣传,并显示三中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文化园地以当代科技成果为背景。
1、北楼门厅主体文化设计——建成怀柔三中对外展示的文化空间。 方案一:显示三中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的标识和背景图案。
方案二:建成文化育人厅,以中华文化、当代科技为背景。
2、会议室内外设计(增加多媒体机,显示办学思想、学校发展历史)。
3、北楼二层、三层文化园地建设以展示品牌学科、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学校科研成果、高效率的学习型学校建设为内容。
4、北楼四层设计。
方案一:打通中间隔断,建成舞蹈教室。
方案二:打通中间隔断,建成合唱训练教室。
方案三:打通中间隔断,建成阅览教室。
方案四:打通中间隔断,建成教师文化展室。
5、重新规划学校专用教室。
(1)建设好第二音乐教室(西二层南部)。
2
(2)建设好合唱和舞蹈训练教室和准备室。
(3)建设好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兼用)。
(4)成立怀柔三中电视台。
(三)教学楼(启智楼)文化育人主题设计——楼层建成文化走廊。 教学楼文化园地设计要突出高标准的优良校风,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学生群体和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增加教师和学生书法、绘画等作品展示。每班教室外立面设计两块文化园地,使楼层形成文化走廊。楼梯转角外立面设计两块文化园地或提示标识。
1、教学楼门厅在校歌、校规基础上增设校史和学校平面图(去掉国歌展牌)。
2、增设上下楼安全文明提示标识。
3、西楼门北侧公示栏更新。
4、教学楼楼层文化园地建设:
一层: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主题——形成国学走廊。
二层:文明礼仪园地建设,突出诚信主题、礼智主题——形成礼仪走廊。
三层:以读书空间为主题——形成读书走廊。
四层:以理想、立志、勤学、做人为主题——形成立志走廊。
东楼(明智楼)楼层突出学习型学校和科技发展为内容的文化主题——形成科技走廊。
西楼更名为慧智楼。
3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校新学年工作目标,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初步方案。坚持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从校情出发,突出特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1、体现人文精神。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和人文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弘扬惟义精神。使师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的惟义精神、“做人要正大光明,做事要认真负责,做学问要精益求精”的惟义风范、“业精于勤,业精于恒”的惟义工作态度。3、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求学奋进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促进学校和谐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逐步构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持续、健康发展的茶亭小学。1、行政楼命名为“惟义楼”。一是彰显学校弘扬“惟义精神”的目标;二是激励广大师生向本地科学家杨惟义学习,学习他“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的惟义精神、“做人要正大光明,做事要认真负责,做学问要精益求精”的惟义风范、“业精于勤,业精于恒”的工作态度。创意上要简洁、大方、美观。要体现符合部门、学科、教师共性特点;并要找准与惟义精神、惟义风范、惟义工作态度及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校训(楼名)、教风的结合点整合布置。基本内容应包括办公室门牌、醒目的办公室标语、工作人员名单、职责、周工作行事安排、作息时间表、与办公室人员工作有关的图片或名人名言等。建议教务处体现“管理育人”思想;政教处体现“以德育人”思想;总务处体现“服务育人”思想;教研处体现“智慧育人”思想;教师办公室体现“爱心育人”思想。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要注意得体,要体现温馨和谐,要具灵动性、要富有生机。要突出知识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要关注班级学段特点;要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班级学生特点;要有机渗透惟义精神与风范;要结合校训(楼名)、学风、班风等整合布置。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活动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其基本内容应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班级管理制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学生值日安排表、背书表、学生星级评价表、学生作品(特长)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科学家(名人)画像或名人名言等。设计创意应清新醒目、简洁大方、色彩和谐,要以创设“文化长廊”为指导思想。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要关注楼层学生特点及年龄特征;要有机渗透惟义精神与风范;要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楼名)、校风的结合点整合布置。基本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学校特色(图片)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图片)剪影、国学知识、富有教育意义又富有情趣的精典小故事(或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佳句图片等;板梯楼道处墙面可设置楼层标志、温馨提示(标语、图片)或老师的话等。理念上应着力体现“室雅人和美”,要营造和谐氛围,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同样要简洁美观。布置要关注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道德品行养成的培养,内容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要富有教育意义。基本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醒目的寝室标志(门牌)、寝室住宿生名单(注明寝室长)、寝室(包括内务)管理制度、寝室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温馨提示语或图片等。6、进一步健全优化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处室的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为此,学校特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协调、实施各部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下面是有校园文化建设方案20xx,欢迎参阅。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书香校园、活力校园、魅力校园”为发展目标,努力将学校建成具有地域优势与特色的新型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领导小组
组长:陈家俊
副组长:杨发良、王志军、单正元
成员:雍其龙、诸应贵、骆宝正、金如意、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3、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本着“景景皆思悟,处处皆育人”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竭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各个角落都育人。
四、整体思路
本着“追求高品位,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具有人文性,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一)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1、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校园布局。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楼、生活区、运动场尽显雄浑之美;花圃、草地、生态池,又不失灵秀之美。
3、校门。校门即将兴建,建成后的校门给人一种异彩纷呈的愉悦,给人一种执着进取、催人奋进的力量。计划在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时刻警醒师生。
4、教学楼。教学楼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场所,美化了教学环境,更能让教学楼内的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从而增加凝聚力、集体自豪感和个人荣誉感。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时刻提醒师生自我管理,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动力。
5、走廊文化。突显办学特色及走廊个性,设计新颖、创意独特,要和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相协调,并以“整体性、适宜性、安全性、动态性”为原则,创建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走廊文化,体现“走廊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结合我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现特制定“毓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积极构建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努力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围绕“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含校园环境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品位;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构建具有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一个工作目标,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校园文化管理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杨利明校长担任组长,朱嘉平、陆斌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等负责人及各年级主任、班主任为组员,研究、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橱窗、
黑板报
、图书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3、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
4、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第二课堂等。
5、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制定班级文化建设公约、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形式,建设良好的校风。
6、积极开展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
(三)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1、成立球类、田径、集邮、绘画、歌咏等兴趣小组。
2、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
3、重视学校的传统教育。
4、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及法制教育。
四、具体措施
1、优化校园内部环境。
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政教处、总务处负责)
2、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
班级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风格与追求的黑板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政教处、各班级负责)
3、努力构建数字校园。
我校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技术过硬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过程中,要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信息与技术主管负责)
4、打造“求真、务实、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
学校的团队精神最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好的团队精神能使学校全体员工敬业爱岗、尽职尽责,能使全体学生爱学乐学、爱校护校。为此,我们要抓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1)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这个要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开展“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三心活动,使师生凝心聚力。
(2)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再次唱响红歌;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倡导“古诗词朗诵”等,对学生进行文化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
(3)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重点突出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文体活动(教师节联欢、新年汇演、教师篮球赛、校运会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这些活动由工会、教务处、政教处、体育组予以落实)
5、打造“尽责、好学、合作、创新”的教师文化。
(1)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汇报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开展以“家长开放日”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使家长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
(2)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
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落实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这些活动由教务处、政教处负责落实)
6、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体验每天有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负责)
7、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
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的
规章制度
,维护校园秩序。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维护校园安全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落实安全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8、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这是一项代表教职工心声的制度,学校工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好。校长要时刻倾听教职工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要定期与教职工谈心,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
9、继续完善各种制度。
继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10、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遵守教育教学法规,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设立校长信箱,鼓励师生、家长有问题意见积极反映,校长将及时给予回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外在的精神形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办学水平重要体现。为了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办学特色化发展,创建优质学校教育,落实县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年
活动方案
要求,不断改进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创建优质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办学的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一流农村中学。特制订如下初步设想方案。一、指导思想
马鹿沟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突出“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为目标;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育人环境为重点。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发展。注重于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相融合,推动形成厚重的教育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教育文明风尚,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创建优质的育人环境条件。
二、总体目标与内容
(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1、以学校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凝心聚力,塑造优秀的学校形象和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
办学理念:“质量立校,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就是追求育人质量、教学质量、师资质量。育人质量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达到诚信做人、勤奋做事。教学质量是促进每一名学生在马中有所发展。师资质量是育人质量、教学质量的保障,质量立校取决于教师质量,所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育人为本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发掘发挥每一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校训:厚德博学、
励志
笃行。(从品德、学业、精神、实践四个方面对师生提出要求。学校育人为本、德为先所以提出厚德,即具备崇高道德情操。博学就是要求学识广博,不仅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熟练的知识运用技能。励志就是鼓励立常志、志向专一,成大事必立长志没有志向学习生活就没有奋进的目标。笃行就是要求学习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执着追求。)校风:诚信做人、勤奋做事。
教风:敬业、爱生、博研、善导。
学风:乐学、善思、善用、合作。
学校精神:永不放弃。(教师做教育工作永不放弃,教育管理每一名学生永不放弃。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人生目标追求永不放弃。)
办学目标: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不完善、不成熟、不断发展的人。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培养是可以积极成长走向成功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建空间,使每一学生都得到自由、平等、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天性、人格,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意识,充分发掘学生成长潜能,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是课程资源整合者、开发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人,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职业追求。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成长营造宽松愉悦地成长环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和责任做学生的成长的领航人,做学生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学校观:学校是教师、学生自由、平等的发展平台,是成长梦想,实现理想的摇篮,更是师生发现潜能培养潜能的地方。学校要为师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育人文化氛围,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塑造名师、打造名校,让师生在幸福、健康教育环境中成长。
教育观:学校教育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唤醒学生的创造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2、全校师生在校必须佩戴校徽,唱熟校歌并领会校歌的寓意。不断修正完善学校办学理念,全校师生掌握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牢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1、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学校章程,各项管理制度,编写《马鹿沟镇中学手册》解读学校各种要求和办学思想。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使学校各项管理有章可循,不断深入师生人心,逐渐转化成教师学生自觉意识,达到师生自主管理高度。
2、加强师德建设,各种师德要求张贴于办公室,铭记白山人民教师誓词。
3、学生牢记《学生一日常规》、《马中德育内容》等要求,班级要上墙。
4、学校各项制度管理要以人为本,既要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又要达到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
(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内部环境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和硬化,外观上打造马鹿沟镇中学成为马鹿沟镇一道亮丽风景。解决学校篮球场积水问题。安装宿舍楼前的休息椅。设立校园内的安全提醒标志。建立校园文化宣传橱窗。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长廊育人功能。在学校楼内班级、办公室、窗台全部养花,努力打造绿色、环保“园林式”校园。
2、楼道文化。分楼层及楼梯确立主题。楼梯以安全教育和温馨提醒标志为主。一楼以班级文化和安全教育及学校介绍为主题。二楼以家乡教育、感恩教育、师德教育为主题。三楼以成长教育,学习交流,师生才艺展示为主题。创建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环境,给人以启迪、感悟、教诲。
3、班级文化。班级门口设计体现本班精神的主题内容,室内要建好每月一期主题的板报,设计符合育人的班级文化,发挥好班级图书、安全角功能作用。
4、办公室文化。设计体现本室职责和工作特点及工作努力奋斗方向的栏目内容,设计体现本办公室特色的条幅。张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制度要求。建立教师学习机制,培养读书反思的习惯,强制提升钢笔字和粉笔字的书写能力,使读书和练好教学基本功成为教师一种生活需要和精神追求。
5、宿舍文化。宿舍设置管理制度栏目和宿舍评比板。设计好宿舍走廊文化,以文明、和谐、奋进和生活技能教育为主题。楼梯以安全教育和提醒标志为主。各寝室和学习室以体现自身特色为主题。
6、餐厅文化。建立餐厅的讲究卫生、文明就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餐饮文化,张贴宣传标语和文明饮食温馨提示,制定就餐纪律要求。运用餐饮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学校日常文化建设
1、节日文化。运用各种节日开展有教育意义主题实践活动。开好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搞好校庆纪念日活动,
军训
,美术作品展,学校运动会等。2、课程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文化,选派专任教师,开设家乡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文明礼仪课、第二课堂,建好学校劳动实践基地。
3、科研文化。积极开展各项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形成浓厚教育教学研究氛围,认真撰写研究反思和教学成果论文,开展好课题汇报、交流、研讨等活动。
4、宣传文化。积极创建文化宣传栏,建好校园广播站,有效利用校园网,提升校刊质量,扩大宣传板报、显示屏功能作用,建立学校荣誉展室,收集整理学校毕业生录,编写学校发展史。
5、行为礼仪文化。号召全校师生着正装、举止端庄文雅、语言文明谈吐文雅、行为得体而有素养,制定学校行为礼仪规范。
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深入开展校园文化问题研究,为今后校园文化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师生予以奖励。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八
校园文化的理论是80年代中期起,由企业文化的一些核心理论引入到学校领域而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和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响应,研究活动自此方兴未艾。从我们接触到的国内研究校园文化研究现状看,多数学校都是围绕其地域特征,结合学校发展现状,选择一种能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比如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的“诗歌文化”,她们就是利用学校地处杜甫草堂的地域优势,学校从外在建筑设施,到学校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都极力体现诗歌文化的特质,形成了闻名全国的独特校园文化。但是该校“诗歌文化”还是更多的体现在显性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上,师生的行为文化并没有形成诗歌文化的所表现的特质。还比如北京市的府学小学,她们也是利用背靠恭亲王府的地域优势,选择“府学”作为学校文化的建设重点,也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文化。但是他们的校园特色文化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师生的行为影响,更倾向于一种传统礼仪教育和影响。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楚风汉韵”原指楚汉时候的文体与习作风格。楚风是指楚国的文学,典型的是楚辞,汉韵是指汉的文学,如汉赋、诗歌。后泛指楚汉时期的人文风情。研究表明楚文化发源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即现今的湖南、湖北等省份。汉水流域处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连接带,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中枢,表现出文化的开放性、交融性。同时楚地的原始文化使其文化创造主体较少受到宗法等级观念的束缚,纯任自然。因此,楚文化精神表现出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文化品格。随着历史的发展楚文化又以决定性的影响着汉代的文化发展,继而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民族文化中本然地存在着一种“楚风汉韵”的文化特质,楚风汉韵实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精髓与内蕴。因此,“楚风汉韵”实际是一种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性的浪漫主义的特质的中华文化。依据“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一对校园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的理论,我们认为所谓楚风汉韵特色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形成和发展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意识特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三、选题意义
从上述国内对学校文化的研究看,校园文化还处于起始阶段,大家都在依据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校园周边的特色课程资源,从实践层面构建校园文化的活动,再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虽然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研究也是建立在特有的地域环境和特有的课程资源条件下的,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师生行为文化的影响。首先我们以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载体,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对师生行为文化的产生影响和改变;其次我们以楚风汉韵校园文化大背景下的学校社团文化的建设为手段,促进楚风汉韵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然后我们以楚风汉韵校本课程的教学为阵地,把楚风汉韵特色文化渗透进学生的灵魂。最后我们以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文化设计为指南,指导新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总之,我们将以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
四、研究价值
武昌区红岭小学是由一所企业学校改制而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由一所薄弱学校逐渐成长为武昌区的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现在我校随着“楚河汉街”的建设,我校即将面临拆迁还建的巨变,我校的硬件设施,学生来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急需建设一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导向和强大激励作用的校园文化,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选择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研究对我校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的在过去始终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主线,早在十年前学校就编写了《快乐国学》的教材,而且在十年来不断完善和修改,其教材已经在武昌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校十年来坚持在所有班级中开设国学课程,由专职的国学教师任教。学校还投资建设了专门的国学屋,让学生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室内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特色仍然不够鲜明,校园文化对师生行为的影响仍然不够强烈。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校以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进行学校社团文化建设;以楚风汉韵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为手段,促进师生行为文化的转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五、研究目标
1、以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硬件建设,楚河汉街、湖北省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教学基地的设置为载体,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2、以楚风汉韵特色校本课程的教学为阵地,形成具有楚风汉韵特质的学校社团文化。
3、寻找楚风汉韵显性特点向隐性校园文化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特有的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六、研究内容
1、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论研究,弄清其内涵和外延。
2、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实践研究。
3、楚风汉韵显性特点与隐性文化的相互影响及相互渗透的策略研究。
4、楚风汉韵特色校园社团文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的影响。
5、楚风汉韵特色校园管理文化对师生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影响研究。
七、拟创新点
1、校园文化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现实意义。针对我校这个处于的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理位置的个体,此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打造具有楚风汉韵文化校园就是实践的创新。
2、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难点是显性文化向隐性的校园文化的转化,我们选择了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硬件建设,楚河汉街、湖北省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教学基地的打造,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社团的组织建设为校园文化内化的载体,希望在大量的实践研究中寻找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策略,形成校园物质文化、社团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都具有楚风汉韵特点的红岭小学。
八、研究思路
首先成立以陈建校长为组长的红岭小学教科研学术委员会,发挥群体的力量进行先期的理论研究,弄清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召开关于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确定我校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确定以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通过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硬件建设,楚河汉街、湖北省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教学基地的打造,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社团的组织等为主要手段,构建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文化并加以内化的校园文化的研究方向。然后,围绕学校课题研究方向,把学术委员会成员依据所任学科,研究特长进行分工,成立若干个小课题组,各小组确立自己的研究小课题,要求小课题必须服从大课题研究方向,能为大课题研究服务。最后,小课题组完成自己的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以及结题报告、研究课、电子媒介等资料等实践研究资料,学校课题组负责监控这些小课题的研究进展,定时进行研究调控和监督,最终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九、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法(研究楚风汉韵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调查法(调查校园文化研究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师生精神文化特质,学校发展方向等研究优势及劣势)
行动研究法(通过校园楚风汉韵硬件设施的建设,周边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的教育基地的建设,楚风汉韵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及教学等展开研究)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总结,广大教师在执行楚风汉韵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总结形成案例,论文等)
技术路线:1、理论学习弄清楚风汉韵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2、讨论我校的校园文化研究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师生精神文化特质,学校发展方向等研究优势及劣势,聘请专家参与讨论指导,确定我们的研究方向。
3、围绕大课题进行课题细化分工,此分工一方面是研究工作需要的事务性分工,一方面是课题研究内容的精细化分工,成立若干研究小组。
4、进行针对全体师生的,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知情度、影响度等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数据确立研究重点。
5、各个小组确立研究内容,展开行动研究,学校负责课题的研究的监控和管理。
十、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__.3—20__.1)完成先期的理论研究及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20__.3———20__.1)
1、调查研究校园文化的优劣势,确立研究的重点
2、各小组展开行动研究,及时形成研究结论。
3、校园文化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及反思
第三阶段(20__.1—20_.6)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及结题工作
十一、课题主要参加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研究主要由学校的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研究专长基本覆盖小学全学科,学科互补优势明显。课题组都具有小教高级及以上的专业职务,平均年龄35岁以下,期中武汉市优秀教师2名,武昌区学科带头人4名,武昌区优秀青年教师2人,武昌区十佳班主任一人。全体研究参与者绝大多数都参与了我校已经顺利结题的,由华师大陈佑清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学习方式、类型功能及其选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在亲历的研究工作中具有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研究能力。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九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丰富师生校园文化活动,规范校园文化制度,培育良好的校园精神,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培养符合教育方针要求的学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要遵循育人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分项分步实施,不断构建与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三、活动内容
(1)、以仁爱理念为指向引领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确立了共同的教育愿景,就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和谐发展。把“仁、义、礼、智、信”传统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起来,开展“仁爱教育”。
1、用仁爱理念引领人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1 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却在悄然消失,一些人唯利是图,荣辱不分。怎样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怎样突破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瓶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通过反复思辨,我们选定了“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这一具有时代气息的仁爱教育研究主题,并把它融入和谐校园的营建之中,使之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特色。我们赋予仁爱教育新的内涵,即以传统的真善美为基础,培养人知礼、行善、懂爱,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教育。
2、用仁爱行动规范人
仁爱教育思想重在内化,我们将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总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引导师生进行物化,开展日学一语、日行一善活动,并形成教育序列:即善在校园、善在家庭、善在社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仁爱、讲仁爱、兴仁爱、行仁爱,在活动中引领,在活动中升华。
二、以仁爱文化为氛围营造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不仅是师生学习生活的文化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鉴于此,我们将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着眼于人的发展,努力做到设计典雅,充溢古韵,布局和谐,充满灵性。
1、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
我校是武汉市绿色学校。本着“和谐共生”的原则,我们将对校园环境布局进行精心设计,校园里花香四季,绿色永驻,美化、绿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营建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将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用“会说话”的教室墙壁、文化长廊,彰显出具有我校仁爱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师生的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发展,这种“潜意之教”“润物细无声”。
3、打造“和谐、团结、进取”的学校精神
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增加和谐性。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重点突出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文体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以相互尊重和宽容为前提,提倡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4、开展校本研究,构建教师文化打造教师文化
一要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树立负责的师德形象。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开展“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的活动,使师生凝心聚力。每一位教职工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要积极参与学校事务,为学校的前途和命运负责。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责。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成为一所向全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承诺的负责任的学校。坚决制止乱收费、排挤弱视群体事件发生。
二是开展校本研究做好教师素养提升工作。“教育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使家长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落实学校教研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 3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5、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
校园制度是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道德规范。规范师生的行为习惯,一靠规章制度的效力,二靠舆论宣传的张力。校园的人文环境,因师生共同遵守准则而有序,这种有序又使每个人自觉地服从和适应这种环境的制约,进而走向高雅、文明、健康的发展轨道,形成了温馨和谐的校园,形成了素质教育特色和绿色人文品牌。
6、完善教代会制度和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这是一项代表教职工心声的制度,学校党支部、工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好。学校行政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行动无误。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与教职工谈心,主题要鲜明。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并严格执行有关程序与办法。
三、以仁爱交际为纽带编织和谐校园
1、“爱满天下”,让来自不同省市的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我校从2003年接纳进城务工的孩子以来,其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现在,学校接纳进城务工的孩子达到了377人,占总人数的82%。客观地说,进城务工的孩子,无论是个性、爱好,还是习惯,学习能力,与城区孩子相比,还 4 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他们的父母选择了我校,就是对我校的信任,我校教职工树立“用真爱和真知让学生获得幸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思想,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间。
2、“和为贵”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和为贵”是仁爱思想的核心之一。我校的领导关心、关注全校师生的需求,用真情实感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在信任和关爱中,让老师们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3、“爱满人间”,让爱辐射
和谐校园的营建,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互补,我们将建立三维一体的“社区家校共育模式”。通过仁爱教育在家庭、在社会、在校园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眼中有团队,生活能自立的思想。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仁爱思想,提高家长综合素质,指导家长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和谐的校内外沟通的教育氛围。
四、保障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处室的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我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精神,提高 5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看法,进一步认识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学校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长室要加强领导,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监督,教育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树立我校教师良好师德形象;教务处负责专题教育常规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大队部具体负责主题教育,队的基础建设、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教科室,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总务处,具体负责校园景观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师生的发展。
4、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符合教育方针要求的学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着眼于校园文化的现实作用和创新发展,赋予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时代精神;研究发挥教师学生在校园精 6 神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研究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以科研为先导,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研究。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十
__整合前几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突出__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其中形成的创业与奉献的精神、质量与效益的意识、竞争与创新的理念,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__职业学院的发展,需要我们对过去的校园文化进行理性的扬弃和大胆的创新。加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育人和教学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院综合竞争能力,加快实现学院创办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建设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__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厚重的人文修养培育为内涵,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基本原则: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全员参与与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1.规划出新颖、合理、实用的校园布局。整章程》,学校实施“顶层设计与主体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努力推进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贤达参与学校事务。组建由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的学术、咨询、评审、监督等非行政组织,参与学校工作的咨询、评议、监督、评审、决策,进而实现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主体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校活力,促进学校健康、有序、科学发展。严格实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两个清单管理,理顺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之间的关系,营造向上、向善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