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研究综述篇一
《网络道德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一、网络道德问题的现实存在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人们进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传播由单向传播变成了互动交流,大家熟知的报刊、广播、电视的方式被扩展,这样开辟了人们的交流空间,它使这个空间变得开放和自由。人类想象中的情景和听上去遥不可及向往,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事实,让人们亲身体会乐享其中。在网络这个无边际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尽情发挥、畅所欲言,人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到无穷的生活乐趣,还可以获得信息和资源,丰富自己,更可以在网上进行贸易和商贸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有这些对人们的生存都能提供无尽的财富,人们似乎活的更丰富多彩。
网络的两面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在人们急速的进入网络时代,享受便捷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网络中的某种不良现象,它利用网络隐蔽性的特点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留言板上的不健康言论进行人身攻击、谩骂,肆无忌惮的虚假新闻,充斥网上的网络色情。横行肆虐的黑客。所有这些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网络道德问题。
网络具有超时空性,它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立体途径,这种立体途径体现互动性、多媒体化,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人们都有自己的社会属性,在网络中青少年的互动渐渐淡化了这种属性,甚至去除了交往双方的这种属性。人们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人们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在一项调查报告中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上网的人都缺少被监督的压力,人性中恶的一面在低约束甚至无约束的约束下得到宣泄。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隐蔽性,青少年网上道德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的建设,而且这种虚拟世界的道德弱化会影响现实中的道德行为。因此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网上的信息资源其实是取之于现实,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的,网上信息资源其实是对现实信息的重组,相当于网络中的问题与现实中的问题是相联系的,是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具体体现,并不是单独的新鲜事物。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现实中和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是相联系的,虚拟和现实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探讨网络文化与道德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网络文化的存在为青少年构建了更加艰难凌乱的外在环境,需要青少年在困难面前积极应对,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网络道德水平,青少年要认清网络文化与道德的关系,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网络文化对人类的道德生活有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双重的。首先,网络文化它改变着人类的价值体系,并且网络文化还推动着人类活动的科学化、技术化、和知识化,也就是新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基础。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工作方式、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促成了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产生;网民所需要的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正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各类道德规范的形成丰富了人类道德的内容。其次,网络文化会产生负效应,网络使工作方式改变,体现在运用和传播中,由于互相之间的隔离会使人们变得孤独寂寞,导致感情逐渐变淡;网络犯罪的出现呈现低龄化、专业化、国际化等特点,它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在侵蚀青少年的头脑,传播不良内容、截取情报、侮辱他人、侵犯隐私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盗窃金钱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第二,道德在网络文化的运用、传播和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道德是一种社会精神,它是依靠人们所具有的某种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而形成,比如信念、习惯和受教育情况,以及舆论这个外在的支撑,所以道德可以推动网络文化的发展。其次,道德对网络文化具有评价和指向功能,评价和指向即用道德评价人们行为的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判断,通过评判来推动网络文化的正方向,评判的依据是阶级和社会的道德标准,并通过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良心加以引导,使其方向不发生偏差。再次,道德的规范和调节功能,也就是说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对个体的约束,个体之间的约束,以及利用个体自身内化来积极主动地来进行调控。
三、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动传播教育的施教者,通常在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方面都可被认为是佼佼者,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都具备广泛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
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弱,好奇心强,辨真假能力差,容易受到误导误入歧途,如果想在网络生活的道路上平稳行进,就需要通过及时和良好的引导。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很明确,会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崇拜,可以利用教师的领导者形象言传身教,掌握德育的领导权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并且调动其积极性。网络道德教育方式以交谈为主,教师要与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仅体现在地位上的平等,还应该在生活和互联网中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从观念到方法面临改革与创新的需求。树立新的网络道德教育观念;持之以恒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解放思想,更新方法,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经涛.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论文研究综述篇二
摘要:高液限土通常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黏土成分;其主要的特征是压实性差,经过压实后的土的压缩性仍然较大,且有明显的应变软化。水的因素和人的活动是导致高液限失稳的主要原因。高液限土边坡破坏防治必须坚持“先发制坡,以防为主”的原则,必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关键词:高液限土;边坡;失稳原因;防治措施
1、概述
在工程中判别高液限土的3个指标为: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目前边坡工程对具有膨胀性的高液限土设计思路基本是参考膨胀土进行的,除了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外,更主要的特征是高液限土压实性差,经过压实后的土的压缩性仍然较大,且有明显的应变软化。很多边坡工程失去效用,都是由于认清楚高液限土的本质特征而引起的。
2、高液限土的矿物组成及工程性质
高液限土通常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黏土成分。其中蒙脱石是由颗粒极细的含水铝硅酸盐构成的矿物,其晶格单元由两层硅氧四面体层夹一层氧化铝八面体层构成,层间联接依靠范得华力,较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增大晶胞距离,脱水后,又产生相应的收缩,其液限变化范围可达到140~710%,塑限范围为50~100%[1];在晶格之间,由于同晶置换作用,使蒙脱石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大量的na+、ca2+填充进来,产生双电层效应,导致粒间的膨胀。相似的,伊利石也具有2:1的三层晶体结构,但其吸附的阳离子主要为na+、k+,晶格间连接力较强,水分子不容易进入,所以伊利石亲水性、胀缩性不如蒙脱石,其液限变化范围为80~120%,塑限为45~60%。伊利石属于较不稳定的中间产物,性质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并随着层间k+含量的逐渐减少,而接近于蒙脱石。高岭石的结构单元是由一层铝氢氧晶片和一层硅氧晶片组成的晶胞。晶胞之间的联结是氧原子与氢氧基之间的氢键,联结力较强,晶胞之间的距离不易改变,水分子不能进入,亲水性及膨胀性较前两种矿物成分小。
高液限土的工程性质与其母岩成份、含水量、密实度、外荷载大小及作用方式、其他物理化学作用等都有关系。根据大量工程实践可知:高液限土透水性较差;干硬时强度高,坚硬不易挖掘,不易压实;毛细现象明显,吸水后能长时间保持水分,故吸水后承载力小、稳定性差;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弱膨胀性和粘性。
3、高液限土边坡工程失稳的主要原因
3.1水的影响
3.1.1高液限土吸水引起的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高液限土的抗剪强度包括内摩擦力和粘聚力两部分。内摩擦力是土体受剪切时,剪切面上下颗粒相对移动时,土粒表面相互摩擦产生的阻力;粘聚力是使土体的颗粒粘结在一起成为团粒结构的力。粘聚力来源于两个部分:土吸力,是土体孔隙、气压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差,使之产生粘聚力;土中天然胶结物质对土粒产生胶结作用,而具有的粘聚力。随着雨水入渗,水分逐渐积累,土体渐渐饱和,一方面土体内孔隙气压减小,孔隙水压力增大,结果基质吸力减小,再者水分在土粒表面形成润滑剂,使内摩擦角减小,减小其的内摩擦力,高液限土的抗剪强度不断减小。
3.1.2高液限土边坡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引起坡体内应力的变化
高液限土不同的矿物组成、不同的层厚、不同的接触关系以及坡体变形失稳影响范围内地表水、地下水不同的补径排条件,必然引起坡体局部的应力的变化,对边坡造成不利影响。
3.1.3坡体自重增加以及坡脚强度的降低
高液限土吸水,必然引起坡体自重增加;高液限土含水量高,强度较低,尤其坡脚附近容易积水潮湿,容易产生由于坡脚强度不足,导致坡脚过大变形而失稳。
3.2人的活动
对于人工开挖后高液限土坡,属卸荷力学行为,卸荷将引起堑坡位移场和应力场的改变,坡体内的应力状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于堑坡内坡缘拉应力、坡中部最大压力差、坡脚剪应力三大应力集中带,导致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增加,并在坡脚附近和坡型突变处产生应力集中,并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下很可能演化为崩塌或滑坡[11]。
4、高液限土坡常见的防治措施
高液限土边坡破坏防治必须坚持“先发制坡,以防为主”的原则;依据高液限土的类别和挖方深度的不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边坡防治的措施。
4.1选择合理的边坡开挖方式
高液限土边坡宜采用台阶级,加宽各级平台的宽度,把高边坡降低为矮边坡的组合形式,这样不仅减轻了高边坡土体对坡脚的压力,而且减弱了地面水对坡面的冲蚀,同时平台对坡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4.2设计较为保守的边坡坡度
由于高液限土工程性质极为复杂,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很难确定边坡坡度和破坏位置。因此,坡比设计有必要比类似工程地质采取趋于保守的坡比方案。
4.3施工时补强措施和反压措施
水是高液限土的大敌,对地表水、地下水均需处理。
4.4.1排水措施
增设与加大路基坡脚的碎石盲沟,盲沟的纵坡适当放大点,以利于地下水尽快排放。在有挡墙的边坡应在挡墙位置增设仰斜排水孔,加大边坡的排水功能,尽快减轻边坡自身的重量。加强路堑边坡的排水处理,根据坡面渗水情况,适当加强设置仰斜排水孔;对于坡脚渗水,考虑渗水位置设置碎石透水层及管道排水。因坡面潮湿含水量较高,增设带边坡渗沟的路堑拱形骨架,渗沟出水口必须与挡墙的透水层和泄水孔连通。使其有规则的排放,防止其对边坡的浅层冲刷。
4.4.2隔水措施
采用隔水措施来提高高液限土的遇水稳定性,隔水措施包括设置粒料吸收层,包芯法或包边法等;还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辅助性的土工布、土工格栅等土工合成材料,起到增强强度的作用。利用隔离排水、掺粗粒土、土石混填等物理方法改变坡体内原有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使高液限土边坡安全稳定。
4.5其他措施
4.5.1化学加固措施
4.5.2生物加固措施
生物加固措施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就是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高液限土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主要是深根的锚固作用、浅跟的加固作用、降低高液限土坡体孔隙水压力、植被能降雨截留削弱溅蚀、控制坡体表面土粒流失。由于生物措施对高液限土坡加固程度有限,往往与其它措施配合进行。
5、高液限土坡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高液限土是一种典型的非饱和土,目前对高液限土边坡的设计主要是参考膨胀土边坡的方法进行,但高液限土并不完全等同于膨胀土,要做出合理优化的设计,必须认识到高液限土与普通膨胀之间本质的不同;因此从微细观的角度分析高液限土的物质组成及空间组构,解释土体的特性及变形机理,以便找到一些防治措施,是高液限土坡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由于离心模拟技术能在原型应力状态下研究和观察高液限土边坡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可控性、可操作性、重复性及一定的可靠性,对模拟以自重为主要荷载的高液限土结构物的性状特别有效,可能也是高液限土坡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2]chukwezeh.pavementfailurescaqusedbysoilerosion.proc.2ndint.conf.case.historiesingeotechengrg.st.louis,pap.no.5.000936-9.
[4]杨平.浅析高液限粘土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11月.
论文研究综述篇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冲破了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综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渊源、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和基本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以人为本、国内外现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不是因为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特定的社会文化下,收集知识信息,借助他人帮助,来建构知识的意义,获得新知识。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了: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有关资料方面的协作、与教师及其他帮助者的会话和事物本身相互联系的意义建构这四个要素。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大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就是“图式”,“图式”是指学习者个体对事物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因此,学习者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能力决定了学习知识的多少。
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但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是教师,意义建构的信息加工主体是学生。学习者想要成为主动地意义建构者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习者要用创造性思维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要主动收集有建构意义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假设再论证。最后学习者要把学习内容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建构的意义,这个过程中要懂得互相“协作”。教师作为意义的建构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动机,要创建学习情境和提示连接线索,要组织协作学习和展开讨论。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可以从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学生观,师生角色和学习环境五个方面来体现。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和假说,可以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入不断地改写和升华;知识不能提供问题的解决途径,只有对具体问题的原有认知结构再加工和创造才能解决问题;学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过称中,基于自己的经验来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处理外部信息,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意义。建构主义学生观:学习者在进入学习情境前会基于已有的经验和凭借个体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和假设;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在原有的知识上生长新知识,处理和转化新知识;建构主义鼓励学生这个共同体相互交流和质疑,注重个体的认知结构的自我发展;学生要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联系和思考已有经验,协作互动。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意义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应该多激励学生自我控制,从多角度来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关心其情感态度;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协作互动学习,帮助其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理想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下通过建构意义获得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在国外,、rg、erg、和vogotsgy对建构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也是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有名的心理学家piaget提出来的。他提倡“发生认识论”,她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他的基本观点是儿童通过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来完善自身认识结构,构建外部新信息。并提出其中存在“同化”与“顺应”两个认知过程。他确信知识是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这也是一个双向的建构过程。在“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kernberg在piaget对认知结构的性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究;sternberg和katz认为在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个体的主动性起关键作用。vogotsgy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个体应该在有利于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下学习。“最近发展区”就存在于这两个水平之间。“最近发展区”强调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在于激发潜在的心理机制。这些都使得建构主义运用到教学中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流派众多,理论内容也极其丰富,但都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体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
在国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小学教学中被实践得并不多。构件主义符合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后强调素质教育的,建构主义在我国起步比较晚。1993年,王德春教授发表《论建构语言学》,之后陆续出现了有关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文章。这些研究者对该理论在外语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建构主义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原则。但在他们的论述中,部分的方法和原则有些模糊,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地方。
四、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和教学思想的全面介绍,阐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工作中的学生观、学习观、知识观、教师角色和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外语教学增添了新的视角,也是英语教学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掌握这些思想和理论就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atherine twomey uctivism:theory,perspectives,and practice[m].teachers college press,.
[2]ellis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论文研究综述篇四
摘要:微电影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更加清晰、简短的语言和情节将完整的故事阐述清楚,满足当前大多数人快餐文化的需求。在电影制作中很多制作方会利用电影音乐提升影响力、创造经济利益。微电影亦是如此,本文将对微电影音乐制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音乐;制作
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微电影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微电影音乐的表现和类型,以研究我国微电影音乐的发展。
一、国内微电影音乐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关于微电影的研究仍然主要局限于“戏剧电影与电视技术”和“文化经济”方面。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艺术种类,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背后蕴含的巨大文化经济利益在驱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我们产生大量的移动媒体使用者和网络用户,再加上公共空间媒体和新型公交媒体,我国新媒体平台用户数量惊人。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影院和电视媒体必然会受到网络和移动终端为平台基础的微电影的冲击,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性和便捷性决定了会有大量用户会在线观看微电影。所以,应当对微电影发展倾注更多关注。
二、微电影音乐的类型和表现
很多学者认为电影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功能音乐,对于微电影亦是如此。音乐在电影中起着支撑剧情发展的作用,有时微电影音乐是作为叙事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存在,有时作为烘托电影气氛的重要手段使用,有时则是为了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传统的电影作品中,都是根据音乐的功能性质来划分音乐类型。我国电影音乐研究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波兰音乐学家《电影音乐美学》中的“功能性分类体系”。
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于润洋就将这一部分内容写进了《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一书中,同时将其划分为四种基本功能类型,分别为背景气氛性音乐、表达作者主观态度音乐、表现角色心理体验音乐、描绘性音乐,这种分类是以电影音乐功能性和表现性为基础实现的,后来国内大部分学者也都接受了这种分类,并在电影音乐研究中广泛应用。虽然微电影与传统电影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传播途径、表现内容、制作方式,并且发展时间不长,所以不能按照分类普通电影音乐的方法进行音乐分类体系进行划分。
笔者认为微电影音乐的划分可按照以下依据进行:首先,以微电影音乐素材为依据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素材的来源可将微电影音乐划分为原创性音乐和非原创性音乐。直接运用于电影中的既有音乐就是非原创音乐,通常该类音乐产生于电影之前,是完成剪辑后音乐制作人为了满足电影需要而进行剪辑的。实际当中通常有两种引用非原创音乐的方式,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在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将未经过任何改编音乐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微电影中。例如:制作人老狼曾将崔龙阳《再见克隆人》、荷西《布拉娃》、张智的《巴克图口岸》直接运用于微电影《音乐十诫》当中,并通过在背景音乐中使用这些作品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在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为了达到更加契合电影内容和推动情绪、清洁发展的目的,会将原有音乐作品的配器、速度、力度、和声进行改变。例如:帕格尼尼的《钟》就被间接的运用于薛凌的微电影《造琴师的秘密》中,音乐制作人大胆的改变和剪辑了第三章中部分乐曲片段,使音乐更具时代感。当时微电影音乐制作的主流仍是非原创音乐,这种方式配乐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微电影制作中使用,相对于原创音乐其成本、资源、操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要使影片内容和音乐的契合度高,就必须由高水平的剪辑者完成剪辑环节,另外这种直接应用造成侵权问题也相对较多。
其次,以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来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可以将微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性配乐和拼贴式配乐两种。拼贴式配乐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式剪辑配乐,当前国内微电影配乐中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拼贴式配乐的剪辑采用的是音轨剪辑方式,通过拼贴或混剪若干知名乐曲达到衬托剧情和参与叙事的目的。《老男孩》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怀旧、励志、青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十六岁的花季》《水手》《花仙子》都被通过混剪的方式运用到电影中。这些作品不仅将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都一一展现出来,还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氛围,很多八零后很容易就会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三、微电影音乐的前景分析
电影在经济学中作为一种商品存在,电影音乐在经济学中则是附属商品。很多人将电影从音乐中获取经济效益的方式归纳为三种:首先通过吸引观众的作用,带动电影票房提升。其次是电影音乐原声大碟等音乐衍生品,获取效益。最后,通过明星演唱电影歌曲,促进粉丝效应。笔者认为与电影音乐相同,微电影音乐的商业特征也是如此,这在它的应用价值上就能够体现出来。《老男孩》《一触即发》两部作品都产生于微电影元年,这也决定了微电影发展的两条路径,分别为品牌营销类、各门户网站发起并寻求广告品牌合作类。
可见微电影的经济回报机制从最初就已经建立起来:一方面广告投资方加入到微电影制作当中,并将自身的商业品牌在特定故事短片中植入,甚至一些广告界认识直接将微电影表述为新的广告形式,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是从中能够窥探出微电影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微电影音乐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势:第一种是以音乐微电影形势应用于传统唱片业市场。实际当中通常是由音乐发型公司投资拍摄音乐微电影,主角通常由歌手担任,拍摄的蓝本是新创作的单曲内容。这种作品能够为新专辑发行聚拢人气,或者帮助歌手引起关注等。第二种是,利用单曲模式宣传微电影。近年来为了使即将发行的电影内容能够为更多人所了解,经常采用提前发行电影主题曲吸引观众的方法。例如:微电影《飘香》的制作方就在播映前,将微电影主题曲发布在乐视网上,微电影主题曲收获了五十万的点击率,宣传了这部微电影。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微电影音乐的创作,以求为推动微电影音乐的发展、提升微电影音乐创造价值贡献绵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燕.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2]陈越红.数字时代和传统时期的电影音乐有何不同[j].电影艺术,2013,(0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文研究综述篇五
(2)当虚拟机通过虚拟机的流量增大时,服务器信息数据中心的负担加大,会影响虚拟机的性能。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现已有了解决的方案。ieee的802.1qgbedgevirtualbridging和ieee的802.1brbridgeportextension,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来的。两者方案各有优劣,802.1br需要硬件的支持,802.1qgb需要修改交换机的驱动。在具体应用中选择哪一种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3.2数据中心二层互访网络
当前,数据中心普遍采用的是树状三层网络架构,分别为接入层、汇聚层以及核心层。出现两个服务器位于树状结构的不同分支时,就需借助核心层来实现运行,但在这期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云环境下对横向流量增加的性能需求已完全不能得到满足。若采用增设防火墙的方式,相当于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增加了一个vlan,但虚拟机也会因超出vlan的范畴导致运行出现问题。解决方式是减缩树状结构(三层变两层,删除汇聚层)。对数据中心的影响是结构实现扁平化,服务器能力得到强化,从而实现虚拟机的正常运行[3]。数据中心的结构扁平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多台通过虚拟化技术虚拟出的服务器,增加了数据信息中心的网络规模。传统的方法通过树状协议绕路解决,很明显这种方法已不适用现有的需求。控制平面和数据的平面虚拟化技术产生,解决了这个难题,同时对宽带的利用强化。
3.3数据中心跨站点二层互访网络
大数据时代到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如何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成为信息时代的主题。传统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选择对数据扩容以及备份,但备份的内容牵扯到数据信息中心时,就需要对数据信息中心进行备份操作。在云计算的环境下,需要构建跨数据中心的的二层互访网络(即进行分布式计算机以及对虚拟机跨点迁移),在目前看来,实现数据中心直连的状况很少,主要还是选择二层互联(通过在ip网上打隧实现)的方式。最新的技术仍为个人私有,传输过程中实现数据信息中心相互独立,确保ip互联的永续性[4]。
3.4用户接入网络
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中心二层互访网络的构建使得用户在接入网络时会遇到以下情况:
(1)多站式的分布计算,让用户在选择数据信息中心时产生困惑;
(2)如何快速在业务虚拟机与数据中心之间切换、迁移。在实际具体操作中,用户大多会选择dns技术,对新技术lisp使用率较低。dns技术主要是分散ip地址,用户与数据信息中心的交联就是通过分散出来的ip实现的。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条件:虚拟机跨数据中心转移,ip地址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nat设备就可以发挥作用,它可让ip地址转化为多个虚拟ip以便用户切换。
3.5snd技术
snd是与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主要用于控制和分离的分离。传统技术中主要通过拆分控制层实现三层架构。sdn作为最新的网络技术受到广泛的欢迎,当前数据中心的网络互联就是靠它来实现,整合信息资源,从而使得网络虚拟化以及虚拟机之间的迁移实现[5]。
4云计算网络发展的展望
在云计算环境下,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种网络技术的需求可能会出现多种解决办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分析。目前国外通过数据中心间的光纤直连,来解决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互联剧增的问题,这对中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多种技术而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连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5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催促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传统技术在新形势下逐步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云计算环境下,需要更高层次的网络技术做支撑,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网络更新换代提出的要求。新的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如上文中提到的snd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等等,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但是要注意新的网络技术并不成熟,还要进一步投入研究。随着社会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云环境下的网络技术定会有新的突破,以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论文研究综述篇六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与防护策略 提要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入侵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种种物质和文化生活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诸如网络的数据窃贼、黑客的侵袭、病毒发布者,甚至系统内部的泄密者。尽管我们正在广泛地使用各种复杂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侵袭探测器、通道控制机制等,但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网络安全都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分析
1、计算机病毒。有些计算机网络病毒破坏性很大,如“cihh病毒”、“熊猫烧香病毒”,可谓是人人谈之而色变,它给网络带来了很严重的损失。
2、内部、外部泄密。内网中根据ip地址很容易找到服务器网段,这样就很容易运用arp欺骗等手段攻击。
3、逻辑炸弹。逻辑炸弹是在满足特定的逻辑条件时按某种不同的方式运行,对目标系统实施破坏的计算机程序。
4、黑客攻击。这类攻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攻击。即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种是网络侦察,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取、窃取、破译以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
5、系统漏洞的威胁。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策略
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室和网络黑客的各种破坏活动。
2、网络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规访问,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安全控制、网络防火墙控制等方式。
3、网络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策略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网络资源的安全。信息加密策略通常包括网络链路加密方法、网络端点加密方法和网络节点加密方法。
4、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中,不仅需要采取网络技术措施保护网络安全,还必须加强网络的行政安全管理,制定有关网络使用的规章制度,对于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将会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发展方向
1、网络规范化方面。由于互联网没有国家界限,这使得各国政府如果不在网络上截断internet与本国的联系就不可能控制人们的所见所闻。这将使针对网络通讯量或交易量收税的工作产生不可预期的效应。国家数据政策发布的不确定性将反映在不断改变、混乱且无意义的条例中,就像近期未付诸实施的通信传播合法化运动一样。
2、网络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规模和重要性方面的不断增长,系统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将继续深入。由于现行的很多网络管理工具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性,使整个网络系统将可能被网络黑客攻击和完全破坏,达到其法定所有者甚至无法再重新控制它们的程度。
3、计算机网络系统法律、法规方面。在目前社会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相当猖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立法尚不健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法律、法规是规范人们一般社会行为的准则,它发布阻止任何违反规定要求的法令或禁令,明确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和最终用户的权利和义务。
蒙受财产损失的软件产品负责。
5、计算机网络系统密码技术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认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或假冒。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密码技术,智能卡和数字认证将会变得越来越盛行,最终用户需要将密码和验证码存放在不至于丢失的地方。
目前,当internet正从开始的学术和科研领域向商业、金融、政府等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候,internet的安全问题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已成为决定internet命运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网络安全策略,认真研究网络安全发展方向,坚决执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
论文研究综述篇七
论文摘要:后女作家一直是80后文学中被遮蔽的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取得“美女作家”创作取得的社会效应,但是她们的创作已经不容忽视,然而对她们的研究从世纪初至今呈现增加趋势。目前有关这个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文本两个主要方面。
论文关键词:后女作家,研究综述,文化,文本
80后一词是本世纪初被人们频繁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在文坛,80后文学作品也带来了一片喧哗争鸣之声。自恭小兵在天涯虚拟社区发表一篇名为《总结:关于80后》之后,80后文学逐步从市场、文学边缘场地进入到文学主流视野,文学评论界也给予充分关注,在白烨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中明确提出“青春写作与‘80后’现象进入研究视野”,伴随80后文学群体的成长,其间一些青春女性创作也受到关注。“与80后女作家创作的丰盛相反,统观国内的文学评论,如《中国当代女性写作演变轨迹》、《中国当代女性先锋文学》、《对近二十年来女性写作的一点思考》等等文章,它们只论述到陈染、林白甚或卫慧、棉棉这批新生代作家,对现在涌现出来的‘80后’女作者所论甚少”。
由于这代人多半为独生子女,她们的文本特征没有强烈的性别差异,加之创作成就似乎有限,所以在评论她们的作品时,总体是将她们作为80后文学群体中一员进行多视角批评,喧嚣过后,回归客观,目前已有人关注到80后文学群体中的一个小群体——80后女性作家,对她们的研究可分两部分。
一、文化研究
80后的出场有着独特的时代文化背景,从20世纪末九十年代以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尤其是大众传媒迅猛发展,这场景是当代的年青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生活现状,浸染其中的“80后”一代,尤其是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都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特性,他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慢慢形成。大众文化和大众消费形成和发展的后果就是人们,特别是都市里的青年们开始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入新世纪,进而影响到她们的后期的文学创作。创作中呈现的特征也引起评论界的关注,目前有关文化关注的评论主要分为:一是,从消费文化视角分析她们的创作过程、文本内容显现。如《80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华中师范大学,苏文清,2006)、《消费文化影响下的80后写作》(河北师范大学,梁瑛,)和《消费语境里的自我表达》(华南师范大学,黎玉娴。)这几篇论文中都提到消费文化影响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盛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逐渐取代了理想主义的商品经济时代,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缺少对于广阔的变革中的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更看不到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他们的创作更多的是对校园生活、青春期风花雪月的描述,对个体情感的宣泄和对时尚世俗生活的追捧,带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二是,大众文化对文学生产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如《大众传播视野下的80后文学现象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杜聪,2007)中提到,大众媒体对文学生产不断调整,并出现了80后文学这样的创作局面。文章分析说大众媒体已不仅是文学的载体或介质,它形成了新的文学传播语境,即文学多样而复杂的文化性凸显出来,除审美属性外,文学还有其他多种属性,必须把文学当作文化问题,置放到更为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在拓展文学生产和传播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作家、编辑、受众等文学群体的变动。三是,把世纪之交作为一个整体创作背景评论80后文学现象。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有上海师范大学杨建龙教授的学生沈佳的一篇硕士论文——《新世纪初的文化语境与80后文学创作》,文章从世纪之交、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盛行,文学的市场化选择,后现代哲学思潮带来观念的变化、出版事业的改革,给80后文学的出场带来一个独特的文化语境和创作心态。
另外有关外部文化研究还有独特的一支,即关于《萌芽》杂志转型研究和由《萌芽》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现象的研究。这些为80后文学生成的研究提供更具体的文学场内分析。目前有关这方面的评论文章不多,具有代表性有两篇硕士论文。一是,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毕业生严琳的硕士论文——《当代文学生产转型中的萌芽》,论文主要从萌芽九十年代成功转型的标志——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角度为切入点涉及80后文学生成的部分特征——“着力打造畅销书品牌,牢牢抓住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还将经营范围扩大到图书发行领域和教育领域,走上文化产业集团化的道路”。另一篇是,首都师范大学2008届毕业生徐海的硕士论文——《新的文化形态的确立》,论文以研究“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中心研究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形成,期间具体论述大赛形成发展的背景以及由此带来新的文化形态和新人(80后青春作家)的塑造,这些文化视角研究为80后文学内部文本研究提供详细背景知识和可挖掘的空间。从文学场视角研究80后作家的评论文章不仅有群体性介绍也有针对具体作家展开个案分析,如邵燕君于在《南方文坛》第5期中发表一篇题为《忧伤到生冷怪酷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的评论文章,明确提出“‘80后’由市场进军文坛”在媒体、市场运作下,同时一些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对张悦然作品可能缺乏正确解读和合理引导,所以导致文本中存在有限经验的拉伸现象。这一难得的担忧不仅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同时也对80后以后的创作起很好的引导作用。目前从文化角度对80后女作家进行评论的文章至今没有,这依然是可待挖掘之地。
二、文本研究
新世纪初,当“80后”文学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之一,尤其众多80后作家纷纷出书,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这一现象也引起评论界的关注:
(一)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文本主题的分析解读。
首先,“忧伤”主题是人们对她们文本内容的首要印象。比较引人注目的专著有黄浩、马政主编的《十少年作家批判书》(中国戏剧出版社,20)文中收集的几位评论文章(主要集中在张悦然身上)观点鲜明得指出张悦然“无谓的忧伤是种病”,虽然言语比较犀利,但是也一针见血得指出张悦然前期小说创作主题的典型格调——无限忧伤。正如莫言在为她的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980》作序时提出:张悦然的小说是“飞扬的想象,透明的忧伤”,之后众多有关张小说主题研究多沿袭这一脉络。《青春的落落花开_论张悦然小说创作中的心理情结》(《创作研究》,当代文坛,20第二期,张彩荣)从病态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张悦然童话式叙事背后隐含的青春的忧伤。除此之外,郑州大学一篇硕士生论文《青春迷茫忧伤》(张彩荣,2007)中用“忧伤”一词作为80后写作的青春情节的之一。文章概述出“忧伤”主题之后,着重分析郭敬明、韩寒、张悦然、春树他们各自文本中显现的“忧伤”具体内容,其中提及张悦然主要通过唯美文字彰显愁绪,苏德主要通过残酷的叙事凸显忧伤内容。
其次,“青春的成长”主题是继“忧伤”主题之后的又一次要特征,也是人们对她们研究的重要方向。独特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成长体验形成独特成长题材的青春文本。20世纪80年代是激情的年代,之后的90年代是市场、转型的代名词,成了“飘”的年代。80后成长于价值观念不定的世纪之交,困惑、迷茫、叛逆、孤独不自觉成为他们成长中的主题词。正如胡澜卿在其硕士论文《青春的困惑成长》(首都师范大学,2008)所分析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坏境”“紧张的教育体制”“新鲜东西诱惑”“时尚刺激”“西方亚文化影响”导致80后与众不同的成长模式。在另外一篇硕士论文《青春与成长》中也提到类似的成长主题:“离群索居的孤独者”“难以彻底的叛逆者”“缺失根性的悬浮者”。对群体的成长主题关照过后,80后女性作家文本中的成长主题也引起大家的重视:《80后美女作家及其小说创作研究》(贵州师范大学,陈芳,2008)中从女性青春成长这一永恒主题,阐释80后女性作家成长中“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如影相随的孤独感”“挥之不去的忧伤情调”“对爱的呼唤”。除此之外有关80后女作家个案研究中也对成长主题展开了解读,如《爱与成长——读张悦然的水仙已乘鲤鱼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徐媛,)详细阐释了“女主人公在青春期所遭遇的种种爱的缺失和获得,在得而复失的过程中,女孩渐渐长大”的少女成长主题。
再次,“女性特征”是除上述主题创作特征之外的又一内容。80后女作家作为80后作家群体中一员,其性别特征决定她们的文本中应该有属于她们自己的文本主题特点。有关这方面的关注早在20就已经有研究文章。如河南大学李校真在其硕士论文《方舟浮沉》中就已经将张悦然作为女性作家中独特一员,详细分析其小说中女主人翁之间同盟关系、启蒙关系、救赎关系、同性爱关系的存在,并因为女性自身缺陷而导致情谊走向破裂。文章从其文本创作背景、存在方式、破裂纹路、美学意义四章逐级分析、研读。有关于张悦然作品中女性主题的具体分析层出不穷:《郁美之城的三重缺失——我读张悦然》(《文艺评论》2008杨雪)分析了张作品从《葵花走失在1890》到《誓鸟》,女性主题由少女的敏感抑郁向内心隐隐浮动的母性温情嬗变得过程。《自闭天空下的疼痛快感——女性写作视阈下张悦然小说〈誓鸟〉的当代意义》(《名作欣赏》,精品集萃,张妍)从女性“自闭的幻想天空”,“在疼痛中狂欢”和“对现当代女性观的演进和碎裂”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尤其最后一节分析《誓鸟》中少女形象接续了新世纪以来女性写作的性别意识、先是女人后是人、“欲望化写作”、“身体写作”这些观点。除此之外,《张悦然的女性青春写作》(《文艺争鸣》,20第2期,张文东)从女性青春写作角度分析《黑猫不死》这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特点,作者认为“小说中黑猫墨墨完全是一个隐喻的存在,是文中‘我’的‘体外的灵魂’”“黑猫首先遭受了以父亲为代表的‘父权’的虐待致残,然后遭受了以晨木为代表的‘夫权’的抛弃致死,而它在临死之前却仍然履行了一个母亲所能履行的责任,生下了小猫。”文章还进一步将张悦然这种用“绝望的笔调渲染着女性永远的孤独”与徐坤“满怀热情寄希望于女性自我的成熟、蜕变”进行比较分析,使张悦然独特的女性青春叙写研究更透彻。
(二)叙事技巧是众多有关80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点。
此外,王冬静在2008年第7期的《湖北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张悦然小说的修辞艺术论析》的论文,运用语言学领域宏观修辞学的方法,独辟蹊径解析张悦然的作品,其结论诸如“视点转换技巧的恰当运用”,“作者对人物意识的恰当把握和掌控”,“辞格的成功运用———比喻的设置”等等,颇为新颖。
综上所述,从当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清晰看到有关80后女性创作群体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把这个群体单独作为一个分析对象的研究仍然不够,即使有一定的研究,其深度仍不足。
其次,有关她们小说中呈现的女性青春叙事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尤其是文本中叙事主题的嬗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青春叙事个性。虽然她们属于80后文学群体中一员,但是由于性别原因决定她们有着新世纪初青春女性的独特性,张悦然的创作近几年备受文学主流界关注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再次,有关80后女、男作家的创作比较也是目前很少涉及研究方向,他们都属于80后,但是在叙事同一青春主题内容和叙事技巧方面必然有诸多的不同。
最后,将80后女作家与其他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不多。因此对这个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有一定的空间和意义。
论文研究综述篇八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1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1、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3、网络与通信
4、模式识别与图形图像处理
5、计算机控制技术
6、网络信息安全
7、软件工程技术
8、cai与cad
三、学习年限
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工程实践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半;科学研究、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在每学年52周中安排寒暑假及节假日10~12周。经本人申请,由研究生处批准,研究生可提前毕业或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控制在31~36学分,其中学位课20~23学分,均为考试课,考试课不超过26学分。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导师应指定研究生补修1~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其成绩收入成绩册,但不计学分。研究生必须选修1门人文社科课。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1、研究生应在寒、暑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可由院、系统一组织,也可由研究生独立进行。社会实践采用社会调查、义务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服务、科技扶贫、社区服务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结束后应写出总结报告,由系评定成绩,交研究生处备案。
2、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有初步的直接锻炼,应完成折合讲课20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教学实践可采取担任某门课程的助教、课程部分章节讲课、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带实习、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给本科生作学术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实践由教研室检查和评定成绩,以“合格”为通过,不计学分。
社会实践所有研究生均须参加,完不成者不能授予学位。
六、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听至少5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在写出选题报告前须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资料,并提交一份书面文献综述材料。学术报告和文献综述均为必修环节,但不记学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或其它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相关学术刊物上两篇(收入学术会议论文集亦可)。且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七、论文工作安排(包括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以及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及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课题调研、选题报告、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
1、论文的准备工作宜尽早开始。一般应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范围;第三学期末,研究生必须完成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其中书面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论文研究要求、研究方案、实验手段及时间安排等。由系里安排做口头报告和组织讨论,审核通过后,制定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明确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进度安排等。若在执行中有较大变动或调整,必须经导师同意、系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
2、论文工作中期,在第五学期11月份院系和教研室要会同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保证论文进度和质量。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4、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2)论文内容能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4)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组织答辩,通过者送交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并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提交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导师应按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提交教研室(研究室)审查,经系主任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2、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除安排学习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要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各项社会政治活动。
3、研究生的培养应采用理论学习、科研和论文并重,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素质教育,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注意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或独立担负设计、管理等技术方面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4、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应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研究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经常组织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
6、为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研究生培养中期,根据学生的政治表现和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中期筛选,对成绩优秀的给予表扬,对于继续学习有困难的应中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