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书法心得体会(实用10篇)

2023年书法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9 14:34:06
2023年书法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时间:2023-09-19 14:34:06     小编:薇儿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书法心得体会篇一

以下是我在临《九成宫醴泉铭》时的一点浅显体会,在这里贴出,旨在交流学习,书法临帖心得体会。若各位同道发现有说的不对的请纠正补足,谢谢!

一、为什么同一本帖不同人临出来的感觉往往大相径庭?比如黄自元与田氏兄弟所临的《九成宫》感觉完全不一样,启功临的《玄秘塔》也不是原帖的风格,这到底是不足还是特色,现在不得而知。但我敢说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不管谁临帖都或多或少掺进了个人的理解在里面,这种理解是属于个人的,千人千面。

三、补充说明一下(个人观点):临帖时掺入个人理解不是随便乱掺入的,也一样须遵守法则。黄自元临欧时不难看出有颜的笔法,田英章老师说他临欧有赵孟頫的笔意,启老临柳明显有他自己的风格。这些书家之所以掺入别的东西,不是因为他的水平比原帖水平还高,而是取决于其自身审美倾向和学书经历。

四、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我觉得《九成宫醴泉铭》不太适合作为首选的范帖,原因是它较之颜、柳要难得多。之所以难,是由欧字的特点决定的,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敛。颜、柳的笔法都很舒展和明显,入门相对简单。特别是颜体,大笔划粗细条,容易学,笔法也很有代表性,和其它书体的关联性也很大。柳体较之颜体要稍难,主要原因是柳字强调“骨”,如果功力不够,极易产生干涩感而不生动。但此二体较之欧体要简单好多(个人体会),欧字不但敛,而且是极力的敛。欧字的敛在笔划和结构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笔划上欧字多短促而精细,且笔锋多深藏,初学者或功力不够者临起来往往会相当吃力且难得其法,包括许多书家也未能神似。结构上欧字多从奇中求正、险中求稳,初学者习之如不得其法,则易怪异。

五、临欧过程中,有几个字是特别不好写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这几个字我用心写了很多遍也只是偶尔有一二个较满意的,且发挥很不稳定,时好时坏。这几个字是:九、成、秘、郡、避、阙、竦、高、周、沐、栋。其中以九、成、秘、避为最难。

六、在临欧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倾全身之力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笔划粗了不精到,细了又不秀美,长了太庸俗,短了又病态,多一丝少一毫感觉便会大变,此或正所谓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由此可见欧字之难!!

七、临欧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欧字之美主要可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劲、精、秀、敛、奇。这几个字是我在临欧过程中的深切体会,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未参照任何人的观点(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想说明欧字之美给了我很大的感观冲击,是真实的,不是华而不实的,不是虚的)。而这每一个字都相当不易做到,由此亦可知欧阳询功力之深。下面我逐字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劲——指力道,欧字几乎每笔都相当有力道。我还未发现欧的哪个字的哪一笔是绵软无力的。做到这一点要基本功相当扎实,而这还只是欧字最小的一个优点,对于欧阳询来说——“这只是皮毛”。

精——指精细,指不多不少刚刚好,指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不能说欧阳询的所有字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可说绝大多数的字都做到了。每当临习时看到这一点,不由得不为之惊叹!而这一点可说是在功力上较“劲”字更进了一步。

秀——指秀美,指刚中之柔,指恰到好处之柔,指非妩媚之秀,指自然之美。做到这一点更难,因为它非功力层面的事,而是涵养、学识、审美上的事。且这个“秀”是建立在前两字基础之上的“秀”,是举重若轻的“秀”,所以相当难得。

敛——指收敛,指含蓄的敛,指放过之后的敛,指回归的敛,指中庸的敛。今人学书多以放纵、“洒脱”为美,而欧独以敛为美,非欧标新立异,而是境界高的自然回归。就好比武功高手不会特意去耍那些花里胡哨的招数,而是以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将对方击倒,正如那几个字说的——剪枝蔓立主脑。

奇——指奇中求正,指险中求稳。欧字很难找出一个是中规中矩的,多是与众不同的。或哪一笔特长,或哪一笔特短,或哪一脚突然飞出,或哪一笔忽然顿住(纵然结构稳重的字,其笔划又多变化),心得体会《书法临帖心得体会》。然不管如何之奇、险,其重心不倒,字形美观,看者赏心悦目。做到这点,试问古今能有几人?综观以上五点,可用一字概括欧字——绝!

书法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书法带给我的乐趣和启示。在多年的书法学习和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

书法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书法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和表现着中国先哲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上,我认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智慧的表达。书法之美在于其简约而不简单,形式与内涵相统一。

第二段:书法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书法是一门技艺活动,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取得进步。在学习书法时,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和布局知识,这是最基本的功夫。同时还要不断地观摩书法大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和用笔技巧。在练习中要注重姿势、呼吸和心态的调节,这样可以提高书法的准确性和美感。此外,要有坚定的毅力和不断的努力,这是书法中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段:书法带给我的收获

书法是一门精神修养和身心调理的艺术形式,对于我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状态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改变。书法让我懂得了沉静,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我更加自信和认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也可以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了我的审美和文化层次。同时,书法还让我更加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底蕴,让我更加热爱和敬重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文化。

第四段:未来的书法发展和趋势

在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形势下,书法也不断地在发展和进步中。首先,书法的艺术形式正在向着科技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新的书法表现方式。同时,书法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发展,需要根据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调整。然而,无论书法怎么变化和发展,书法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历史是无法抹杀的,它将一直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五段:对书法的未来展望和期望

作为一位书法爱好者,我对书法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望是,希望书法能够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需求,发展出更加多样的表现方式和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参与进来。同时,我也希望书法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社会群体能够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和文化内涵,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书法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书法心得体会篇三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如55页。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其中“無”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扁如: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尤其是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转动,如果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准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的线条,一些灵巧之处更难准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力不讨好了。当然如果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协助运动,而控制笔还靠腕来完成。因此,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当然,腕与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不容忽视的。

书法心得体会篇四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其文字之美絮絮不尽。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书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的精彩篇章。我喜欢书法,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能让我们在铺陈笔墨的延展中领悟到人生处世的哲理。在多次研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颇有收获的体会,将在下面的文字中进行展开。

【第一段:什么是书法】

书画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最为精致之美。其中的书法,其本义是指写字,但在文化和艺术意义上则是指将写字的艺术与审美结合,让书写成为一门精神的、心情的、情感的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综合艺术。书法没有雕塑和绘画所必需的色彩必须等繁琐工艺,不仅勾勒出线条,更肆意施展气势和精神,可以说汉字的美学精髓就集中反映在书法中。

【第二段:书法字的画法】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其画法相对于其他的文学艺术有很大区别。在行书、楷书、草书三种字体中,行草皆以筋骨刚健、动势奔放为主,楷书则主要注重笔画的平稳好看,以端庄秀丽为美。在书法中,墨迹洒脱、笔画自然流畅、韵味悠然的感觉会更加突显出来。除此之外,草书的笔画呈现跳跃感,不整齐,却使得整幅字体更有活力,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第三段:修身养性,成就书法】

书法修身,是指通过专注于字练习,优雅飞扬。书法者以字为镜,看到自己的情志、品格、聪明才智、成就和潜力,以打磨字来养成自己的心性。想要成为对书法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的人,必须进行心灵的呵护和修养。书法的优美使你从中感受到自己在心灵上的一种提升,潜意识里产生的美感也让整个人变得更加优雅。

【第四段:磨练毅力,习得成就】

书法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最富训练性的艺术之一。它要求不断练习和不断完善,只有在多年的苦练之后,才能跨越一个巨大的坎坷,获得中文书法的巨大成功。这是征服自己的过程,需要业余时间去致力于录制。在用笔颜色、线条、墨水色调等诸多方面进行不断尝试和改变,从而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第五段:总结】

书法之于我们,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陶冶心灵的方式。通过不断的笔画练习,心灵乃至精神都会得到深层次的磨练和提升。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练习,还需要修身养性、不断提高修养。正如崔瑞芬老师所言:“书法让我懂得了道,让我懂得生命。我爱书法。”

在中国书法中,有“心神笔意”之说,书法凝聚了人们的心灵和情感,传承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深入地探索书法艺术,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到这门艺术的真正含义,同时也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启示。让我们跟随中国书法的音符,提升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书法心得体会篇五

学习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将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开学学习书法。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写字我们常用写的字就是上课时候的粉笔字和平时写在纸上的钢笔字,偶尔也写写毛笔字。这我们老师常称之三笔字。

从学习书法以来,我觉得书法有以下好处:

1、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字变漂亮起来;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

我想学习书法的好处最主要的就是以上两点。

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有句话说的对,要想练好字,功夫在字外。当书法练习感觉枯燥的时候或者说没有进展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体操、武术、舞蹈、垂钓等活动,这将有助于书法的练习和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书法心得体会篇六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体会。以下是我对书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学习书法的初衷与感悟

在学习书法之前,我对它只是有些简单的了解,但对其内涵和艺术价值并不十分了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幅古人的书法作品,才深深地被它的气韵和艺术美所吸引。我决定要认真学习书法,掌握它的技巧和精髓。通过学习,我发现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人精神世界的抒发。不但要追求技法的熟练,更要注重心灵的净化和陶冶。我明白了书法应当是内外并重,技法与内涵统一的艺术。

第二段:关于书法的研究与实践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同样也深入研究了一些书法家的作品和理论。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我发现每一字每一画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他们在墨色的运用、笔画的形态和构图的布置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于是,我开始积极努力地践行当代书法家的作品,尝试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创作书法作品,使之充满时代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我着眼于常见的笔画练习和字帖写作,力求提高自己的基本功,真正将技法内化于心,外化于笔。

第三段:书法对心灵的熏陶与收益

书法是一种有力量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引导人们的思维、陶冶人们的情操。通过练习书法,我收益良多。首先,书法能够帮助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繁杂的生活中,我常常感到压力和疲倦,而书法的练习可以让我暂时远离外界的喧嚣,专注于字迹的深浅变化和边境的韵律。其次,书法还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通过研读古籍和欣赏历代书法作品,我逐渐领悟到古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哲理,这对于我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书法的价值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我们不仅在继承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书法是一座桥梁,让我们和古人的智慧相连,让我们和传统文化产生共鸣,更让我们与时代与社会产生共情。

第五段:对未来书法学习的展望和期许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无止境。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书法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积极参与书法活动,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互相交流切磋,共同进步。更进一步,我希望有机会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独特的多元化书法艺术作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起来,学习书法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艺术修养,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灵魂的升华。通过练习书法,我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深的内涵。我希望能够继续坚持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素养,用书法的笔触书写出自己的人生之美。

书法心得体会篇七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书法心得体会篇八

书法心得体会表 是一种将书法练习和体验结合起来的形式。通过书写心得体会表,可以对自己的书法学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总结。下面我将从书法心得表的意义、书法心得体会的内容、书法心得体会的方法、书法心得体会的重要性和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这五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首先,书法心得体会表对于书法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书写心得体会表,可以及时记录下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写作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进步。

其次,书法心得体会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字帖的练习、对于技法的探索以及对于自己心境的感悟等。在字帖的练习方面,可以记录下每次练习的时间、内容和完成情况等,以便分析和改进;对于技法的探索方面,可以记录下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发现和新体验,这对于提高书法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对于自己心境的感悟方面,可以记录下在写字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以及对于书法的深入理解,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书法心得体会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将书法心得体会记录在纸上,也可以通过线上博客或微信等平台来进行分享;还可以将书法心得体会写成文章,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整理思绪的能力。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重要的是要坚持下来,并将其作为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工具。

此外,书法心得体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书写心得体会表,可以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书法心得体会表也可以让自己在书法学习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激情,使得自己的学习更加有动力和目标。

最后,谈一下我的书法心得体会。在我的书法学习过程中,我通过书写心得体会表,不仅记录下了自己在字帖练习中的不足和进步,还分享了自己在技法探索和心境感悟方面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改进,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书法心得体会表也成为我坚持不懈学习书法的动力来源,让我更加热爱和享受书法的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书法心得体会表是一种结合了书法练习和体验的形式,通过书写心得体会表,可以全面了解和总结自己的书法学习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在书法心得体会中,内容包括字帖练习、技法探索和心境感悟等,方法多种多样,重要性不可忽视。个人的书法心得体会也是对自己学习书法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对于自己的进步和未来的努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书法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长时间的学习却让我感到了不舒服。在本文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所启发。

第一段:书法艺术的魅力

我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在小学时,当时就受到了它的深深吸引。书法是一门艺术吗,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我看来,书法具有内在的美学价值,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一种美好的艺术创作需要有深刻的内涵,书法也不例外。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它是一种传递精神和情感的媒介,能够让人舒缓心情,引导人思考人生。因此,从我接触书法开始,就意识到自己需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它。

第二段:学习书法的困难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书法是一项困难的艺术技能,需要耐心和坚持。从落笔到连笔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反复训练,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提高书法水平。除此之外,书法也需要掌握笔画和构成规则,常见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而构成则涉及连通性、平衡性、节奏感等方面。我的书法技能一直停留在平庸的水平,这一点或许是因为我对规律的掌握不够深入。

第三段:准确地理解书法的灵魂

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筆順和筆劃,还需要准确地理解书法的灵魂——'空灵神韵'。这是我参加透韵楼创作班时初次听到的。空灵神韵可谓是书法的内核,它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关乎品质和风格上的塑造。书法必须具备空灵神韵,它本身也是人们通过笔触、形式和诱人感觉上联系起来的。当你书写一件作品时,底层的含义不仅仅是绘画,而是一种与精神、生命和身体上的结合。因此,感性理解书法的灵魂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段:书法的价值

虽然书法是一种艺术技能,但不止是体现在艺术价值上,还涉及到价值决定性的方面。书法是一种文化遗产,和我们的国家、历史紧密相关。它具有良好的文化价值和智慧价值,记录着中国人的生活、思想、价值。书法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品,更是他人的情感往事和人生经历。它所表达的中华文化是深厚丰富的,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

第五段:结论

总之,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包括沉静、刚直、独立和自然等方面。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最重要的是,书法是一个无须任何观众鉴赏,就能滋润心灵的艺术活动。追求书法的真正乐趣就是在于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于笔墨和艺术中进行独特而又深入的沉思。来尝试学习书法吧,你会感受到它传递的灵魂,以及带来的强烈的心灵震动。

书法心得体会篇十

大家都知道读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马观花,不能细致入微。这样一来,眼睛看不到微妙的东西,自然手上表现就趋于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体讲,不多赘述。

很重要,选不好,就走弯路。现在大家选帖概率最多的是《兰亭序》,目光都盯在这里,而且是非兰亭不写,非宣纸不用,这就不好了。《兰亭序》是经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王圣人用的纸上有涂布(唐以前),现在的宣纸根本无法表现。再者就是,那不是我们能参透的,历代大家都想解决都没法解决,而我们,不论才情、功力、学养,连历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没法靠近,《兰亭序》的神秘就连王圣人都不能重现,我们就根本没法梦见。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差距,就象是幼儿园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

象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这样,象精美的元青花,我们可以喜欢它,欣赏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个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间几乎为零(董其昌评蜀素如狮子捉象,是何等的生猛,我们也没有鲁公的悲愤和东坡受贬的凄寒,时过境迁啊)。古代大师们留传下来的东西很多,手札、诗册,相对性情的东西要多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间也很大,这才是我们要学的。

1、吃猛药。一天10000字,连续一周的效果比一天写100个字写半年管用,大脑存盘也牢固。时代的约束,我们只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晒好了网,才能打到大鱼。

2、相对专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专一,集中力量找规律、抓特点。比如,学米,半年之内就学米,别的先放下,要大量的临帖,最好一天要从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选重点(自己喜欢的,容易上手的,难度特别大的)进行精临,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日复一日,即使进入视觉疲劳期也不要停(非常关键,正是上台阶的时候),挺过去,半年后再看(不要半年),每个月在手法、认识上都会有大的飞跃,也牢固。千万不要朝三暮四,看别人获奖、入展就得红眼病,就跟风,这样只会毁掉您辛苦建立起来的原有体系,就象电脑染了病毒,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别人适应,您不一定适应,就像臭水河的鱼虾,换到清水中就会死掉。

3、适时递进,见异思迁。上面提到的专一只是相对的,当写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时换帖。如何换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体系的.东西,千万不要作大的变动。比如:学米,可参考宋人的东西(其他三家的东西,陆游、吴琚父、蔡三家、苏老泉等等)。同时,为了丰富笔法可涉猎二王、书谱等东西,也可学习赵松雪的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题跋等,近亲繁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纯度,就象盖大楼,一层一层往上垒。

4、朝花夕拾。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拾遗补漏,会有新的发现,及时调整。重点精临,定型。

5、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锦成衫。与古为徒,广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学什么都可以,尽量走的远些、深些,不要怕回不来。

(一)练眼。王羲之一本字帖,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但成功的屈指可数,当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参考上古经典时,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从临作中都能表现出来。尽量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笔一笔看,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要放过。要练就差别人所不能察的本领,对观察到的东西最好用不同彩笔涂一下,临帖的时候多注意,要准、狠。

(二)体会手势。手势决定了一个字起始转换,决定了行气的贯通,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场。一笔一势,顾盼生情,不理解这个关系,作品就会支离破碎,形成气阻,或各自为政,既没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级的小趣味。

(三)把握节奏,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大家每谈行笔节奏,必谈提按,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见解,古人的东西不只提按所能解决的。

(四)关于形象和意象的关系。开始阶段最好形象,学一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然后再参入其他东西,当对点画有了相当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来了,不能刻求,一味谈感觉,有时感觉会害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