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公司组织观看学习了《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系列讲座。作为焦化企业的一名管理人员,焦化厂是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噪音等不利因素都有的单位,高压、高热、高燃烧点的环境导致单位突发事件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系列讲座学习使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对一名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而言,在面对企业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的前后,应理性处理,做到临危不乱,泰然处之。不仅要要勇于应对,更要做到善于应对,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有效处置、化解矛盾,推动和谐的目标。
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人们难以准确把握其是否发生,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何种方式爆发及爆发程度等情况。二是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态的变化、发展趋势及事件影响深度、广度不能事先描述和确定,难以预测。三是危害性。直接损害体现在人员的伤亡、组织、财产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上,一目了然;间接损害体现在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进而渗透社会生活各层面,损害具有长期性和不稳定性。四是公共性。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五是紧迫性。突发事件关系到社会、组织或个人安危,它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
首先,要树立积极应对的意识。突发性危机事件有一个必然性,它是一对矛盾极端化的表现。只要有矛盾存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就不可回避。干部的维护职责不可因必然性而弱化,这不仅与领导和职工的努力有关,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增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能力。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围绕重点预防对象,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因此,必须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挺身而出,深入职工,积极应对,接受监督。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增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坚定性;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增强工会发挥重要职能和作用的主动性、务实性;三要坚持针对性的宣传方向,加强对相关应急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在应对中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第二,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是一个全方位联动运作的系统工程。通过信息情报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端倪,发布预警信号,为及早化解各类突发事件奠定基础,避免仓促应战、盲目应战等不良现象发生。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历史变化,建立统筹各方的坚强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并将应急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完善对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劳动关系预警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好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危机一出现就能得到及时处置和妥善化解。出现有一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必须尽快、及时上报到上级,同时向党委、政府等报告,不得随意向社会传播。要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安排,清醒理性应对。
第三,加强对干部的学习培训。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的前夕,虽然有一些前照,但事件一旦发生,必然是来得突然,演化迅速。这就需要干部快速反应、沉着应对。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和干部的培训力度。要突出专业性,在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培训,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知识等。要强化实践性,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企业的经验,专门编制详实、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文件,每年还要举行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危机的演习,使每一个受训者都可以按照预案比较熟练地操作。通过在各级工会系统中举办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培训班,尽快提高工会干部的引导能力和依法应对处置的能力。
“居安思危,思而有备,有备无患”,是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有效方法。只要掌握好方法,我们当遇到考验时,也必将大有作为。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显现。在阅读《企业危机管理》一书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危机在发生时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及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阅读体会,从五个方面总结《企业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
一、预防危机的发生
预防危机的发生是通过对趋势的判断、针对性的计划和对信息的支持、协调和沟通等多种手段,以预先识别危机的发生,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危机的发生。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习惯于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市场、政策等形势,及时发现存在的危机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及时补漏、强化环节。同时,规范企业内部指引、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是防范危机发生的重要保证。
二、危机应对的基本流程
危机应对的基本流程是:危机的出现和发展口径、利益根源的源头、问题分析、危机策略和方案、实施方案、评估绩效、制定和实施复苏计划。在危机管理中,应尽早对危机进行跟踪和预警,分析危机的成因和根源,并及时制定危机应对方案。在执行危机应对方案中,应充分发挥领导人员的作用,依据方案及时调整,同时加强对求职人员、员工和关键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联络,及时引导和协调,化解危机。
三、危机沟通的重要性
危机沟通是指当企业处于危机情况下,需要对外解释、沟通和应对,以化解危机。危机沟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真实和及时的原则,向所有利益相关方及时地提供最新信息,以便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时,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处理好关键人物的利益关系,防止由于沟通不畅而影响危机的解决。如何在危机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
四、 组织和培养应急管理团队
对于企业而言,危机管理的效果与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培养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化解和处理危机。应急管理团队应该包括企业领导层、危机管理专家和差旅人员,在危机管理中能够迅速地进行分析、判断和反应,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化解危机。同时,要加强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危机管理的水平。
五、 持续优化危机管理体系
危机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高风险的过程,要保证危机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需要不断优化危机管理体系。因此,企业要采取定期评估和改进的方式,查找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此外,企业还需要持续改进危机管理体系,包括完善危机管理手册、文件、规章制度、流程和信息系统等,以达到危机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和应对能力。
总之,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要加强危机管理,需要对危机的预防、危机应对基本流程、危机沟通的重要性、组织和培养应急管理团队以及不断优化危机管理体系这五个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关注和了解。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有效地应对危机,使企业的发展和利益得到保障和稳定。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当今市场,风云变幻、日趋激烈。企业经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创新、不变革,危机随之而来。居安思危,居危思危,方惧者生存、惧者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于是逢盛世,立警言,扪心自问,修训自身也。
行业上划20年来,充分运用专卖垄断优势和自身发奋努力,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岁月推移和各方面因素的转化,一些支撑发展的背景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曾料及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企业潜在风险迅速增加,极有可能进一步积累和升级。
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国家将进一步放开烟叶市场,企业面临津巴布韦、巴西等烟叶生产大国、强国的威胁。三明烟叶与国际巨头在市场上将会短兵相接,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烟叶产品的内在质量、口味、价格以及综合利用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一些差距,还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力较弱。
烟草行业改革进程加速,对烟叶市场冲击可以预料——云贵烟草工商分离,烟叶将冲破地方封锁,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冲击的影响将是深刻和长远的。同时,行业组建工业集团,使我们的目标市场逐步集中和缩小,集团对烟叶质量标准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加上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手段日趋成熟,以往“人情营销”、“生意营销”做法将可能逐渐失去一定的优势。
烟草税收的进一步提高导致工业企业负担加重,进而会将部分经济压力转移给烟叶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论,世界平均的烟草税收负担率注1约为53%,英国、德国、巴西等国家都超过或接近80%,而中国的实际水平仅为43%左右。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都提出要统一全球烟草税收标准并建议把税率提高到70%。在可预见的将来,已加入《公约》的中国政府将会较大幅度地提高烟草税收。成本费用过高、管理不善和经营欠佳的国内烟草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因无力消化愈来愈重的税收压力而趋于亏损和衰亡。
一个企业稳健前进,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务实的内部管理。自1984年三明烟草组建以来,管理制度建设从无到有,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但同时,在完善和执行“内控”制度以及“过程化法治”管理注2、管理理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严刑峻法”、“令行禁止”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对于国内外同行,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相应建立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激励措施。我们的科技人员一有新的发明和技术创新,首先想的是如何发表,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刊物,以取得评定技术职称的条件,却没有确认个人发明和职务发明的区别,没有从保护企业长远利益出发,申请企业专利权和著作权。科研实践成果,往往无偿地奉献给我们的竞争对手——国内外各个烟叶生产种植和经营企业。我们每年接待全国烟区几十次的参观、考察、学习,几十、上百篇极有价值的科技论文和多项科技发明,使本应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核心财富在不经意之间付之东流。笔者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的不到位对企业的风险是巨大。
企业眼下存在着职工进取心衰落、主人翁意识淡化、凝聚力下降的潜在风险。这些年,三明烟草效益好,收入高,员工的进取意识、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意识有所淡薄——我们有时不讲贡献专讲索取;不讲实际工作需要专讲官职资格排场,干群隔阂增大;不讲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与企业生死与共、风雨同舟;专讲沾企业好处、现在不沾什么时候沾,日夜想着合法地、甚至不合法地使自家钱库更加丰盈,盘算着企业如果衰败,自己仍然风光依旧。这种现象,就是进取心衰落的现象、主人翁意识淡化的现象、企业凝聚力下降的现象,是三明烟草最大的危机。
面对风险,我们应有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更应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是可怕的,有重复性的,也有突发性的。我们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认识它、掌握它,变危机为转机。树立危机意识,要求我们应具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即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放在首位”,直面风险和危机,不回避、不推诿,敢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针对问题,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我们应该把树立危机意识贯穿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在mba教程中,管理有一种重要的原则:80/20原则。即在企业里,管理人员(骨干)是少数,但他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但从管理角度上说,却是从属地位的。也就是说,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因此企业出了问题,管理人员应该负80%的责任。如果把管理人员抓住了,就把系统抓起来了,所谓纲举目张,整个企业就有效运转了。
在选拔和使用骨干力量时,我认为应该始终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一刀切是形而上学的,不是辨证地看问题。我认为人才的内在素质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第一,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和善于把握大局。在复杂的局势面前,能找出最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第二,对一件事有一抓到底的韧劲。每天只抓好一件事就足够了,因为每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一件事就等于抓好了一批事;第三,具备“柔弱胜刚强”的谦虚谨慎作风和强大的学习力。弱可以转强,小可以转大,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始终充满学习和实践的激情,就有了向前的目标,就可以永远前进。
我们应该冷静面对日益成熟和发展的市场,不为产品走俏冲昏头脑、看不到危机、不善应变;也不为产品暂时积压,就自暴自弃,做“有奶便是娘”的蠢事,干言行不一的绝事。为应对危机,必须强化全面质量意识,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和承诺服务措施,应该彻底摈弃“不可能”、“做不到”、“吃亏论”等陈旧的思想观念。骨干力量应该率先垂范、带头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以实际行动影响员工、教育员工,在企业内逐步形成一种至上而下的处处规范、事事标准的良好氛围,认真实践我们“至诚至信、全心全意——客户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的服务理念,真正赢得市场。
全方位的工作质量,包括烟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企业职能部门,从生产种植到售后服务咨询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对全体员工和烟叶合同种植户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营造一个人人讲产品质量、个个服从产品质量、每个员工自觉为产品质量做贡献的良好氛围,真正把“烟叶质量在我心中,烟叶质量就在我手中”融入到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促产品质量上来。
应该抓好质量事故追究制度的落实。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跟踪,环环严把关,道道重检查,树立“优质烟叶是靠人制造出来”的思想。坚持质量“三不放过”,即:事故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真正把“视产品、服务质量为企业生命”落在实处,形成“谁砸三明烟叶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的态势。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可持续性”地贯彻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要求某员工把桌子擦干净,今天他擦干净了,明天就差一点,后天就更差了,大后天可能就不擦了。而在外国发达企业里,这种情况就很难看到。抓管理,我们就应该不停地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基础工作稍微差一点,就要滑下去,一旦滑下去,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就很难有所结果。因为就岗位任务而言,如果每个人的工作都差一点,这个任务的结果就差太多了,所谓小差距和大差别,就差一点,恰恰看出了一个企业在管理和人员素质上的巨大差异。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第一,是将原先的表扬、鼓励转变为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商品化,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相配套的岗位创新奖励措施。只有将知识产权奖酬机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才能真正推动企业技术发明的产业化。第二,应该使一切可以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及时取得国内外专利保护,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的流失。目前,应抓紧时机形成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企业智力财富资源不被流失,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应该大力抓好三明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职工与企业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的主人翁意识,陶冶和锤炼职工的思想品质,约束职工的行为和动机,激发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中层以上干部,骨干们身体力行,信守三明烟草企业价值观的模范行动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考核企业中层骨干时,应该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那些没有搞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干部应果断予以降级或撤职,让全体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我们应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和营造全体干部职工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使干群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进而形成和产生三明烟草企业的凝聚力。如果我们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它的强大推动力是无法估量的,这就是“人心齐,泰山移”。在当前烟草行业体制改革和迎接入世挑战的过程中,在努力实现全国行业“数一数二”愿景目标的征程中,全体员工心怀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企业领导、中层骨干和职工之间相互配合,相依为命,认识一致,情感共鸣,定向相同,大家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战略任务和行业的改革,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规避风险、迎接挑战。
随着加入wto和《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烟草行业体制改革以及各种“控烟制约”措施的实行已迫在眉睫,风险和危机时刻威胁着我们,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清醒的头脑,沉着应对,积极引入以“过程化法治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为核心的危机管理,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可预测、可控制、可延伸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四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本由石颖编写的应对企业危机的指南。在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危机已成为避免不了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危机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在危机中保持镇定,并尽快地从危机中走出来。因此,学习和实践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段:危机的分类
企业面临的危机可以是自然灾害、技术故障、市场风险和社会问题等。而不同的危机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例如,在自然灾害面前,企业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全力投入抗灾救援,而在市场风险下,企业应当及时调整产品定位、渠道和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第三段:危机管理策略
根据《企业危机管理》的指引,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高度敏感性:企业应该保持警觉,及时察觉市场动态和社会问题的变化,以便在危机初期采取措施。
2. 战略分析和制定: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危机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并制定详细的危机管理计划。
3. 沟通协调:及时与员工、客户、股东等相关方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机制,共同应对危机。
4. 控制和恢复:企业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限制危机的扩散,并逐步通过危机恢复计划使企业走出危机。
第四段:危机管理实践
在危机管理实践中,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和风险。例如,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应对危机的计划。有一家公司经历了一次火灾,为避免业务中断,他们立刻制定并执行了应急预案,并组织了有序的疏散和安全救援工作。随后,他们更换了相关设备和工具,并恢复了正常的生产运营。
第五段:结论
总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在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仅仅拥有优秀的产品或服务还不够,在危机面前耐心、冷静、果断、有效地行动才是关键。如果企业能够做好危机管理,不仅能化危为机,也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价值。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五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不在觊觎着中国企业,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危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人、财、物的损失,而且会给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形象,严重的还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因此,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含义
1.危机的含义
危机管理是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应付各种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境,减轻危机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与预防、计划制定与责任落实、危机化解处理、经验总结与企业调整的管理过程。
三、企业危机的根源
(1)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自然灾害有无选择性和不可抗拒性的重要特点。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会受到威胁,都可能因此面临危机。
(2)社会因素引发的危机。由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地理迁移、教育水平等的变化,可直接影响企业服务群体的规模和质量,使企业面临危机。由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减、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迁、经济体制的改革等也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3)技术发展形成的危机。由于技术的变化、技术落后的企业就处于弱势,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危机。
(4)公众的误解引起的危机。公众由于各种原因,对企业的了解会有偏差,从而造成公众对企业的误解,破坏企业的形象,进而引发企业危机。
(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机。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策略失误,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性能落后,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危机状态,以致企业破产;或由于产品和服务损害了顾客的利益等,都可能引发危机。
(6)财务管理不当导致的危机。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和监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可能使资金流动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危机。
(7)竞争导致的危机。企业为了获取稀缺的资源、赢得更多的市场,会千方百计地肆意攻击对方、恶意丑化对方,产生竞争中的矛盾,从而引发危机。
(8)企业形象不佳形成的危机。如果企业由于产品、服务形象差、领导者形象不好、企业信誉低、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等而使企业的美誉度低下,可造成企业的信誉危机。
四、企业如何进行危机管理
(1)重在预防
企业危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危机不论形式,都对企业构成威胁。应付不测以求得生存,是一切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
如果说危机公关和危机应变方案的策划是企业生存的一项重要要素,我们就应该在危机发生前,制定危机应变方案,以确保危机到来时我们能有准备的面对危机,并顺利度过危机,将危机给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有了应付危机方案,当危机来时,我们就可以从容的面对危机,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去抓住主动权。
(2)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意识到:企业,不论其大小,都应平等的对待客户,当顾客抱怨产品时,我们应该及时与顾客进行沟通。如果不是这样,势必影响企业在顾客中的形象,经营业绩的下降,重者,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衰落、停产、倒闭。不只一个事例说明了企业因一些小事而导致企业经营深受影响甚至倒闭的严重性。我们不能不看到,企业今后还会不止一次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的本性迟早会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面临严重的危机。
另外,危机公关还应既着眼于当前企业危机事件本身的处理,又立足于企业形象的塑造,注重后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全面、整体的高度来进行危机公关,争取获得多重效果和长期效益。
(3)临危不乱
潜伏性和意外性是危机的重要特点。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应做到临危不乱。乱则无法看清危机实质,乱则无法有效地进行整体公关。企业要牢牢抓住危机实质,尽快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产品设计或质量问题,还是广告误导、促销不力,亦或渠道不畅、价格歧视等等,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作出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危机营销方案。
(4)快速反应、及早处理
危机消息的出现,经常使企业的形象受到消极的影响。媒介的消息来源的渠道是复杂的、不同的,有时是相互转载。因此可能会对同一危机事件的传播,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当危机发生时,作为危机的发生者——企业,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把危机的真相通过媒介告诉消费者,确保危机消息来源的统一,最大可能地消除对危机的各种猜测和疑虑。
(5)行胜于言
在危机突然降临时,积极的行动要比单纯的广告和宣传手册中的华丽词汇更能够有效的建立起公司的声誉,在当前这种强调企业责任感的大环境中,仅依靠言辞的承诺,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只能招来消费者更多的怀疑和谴责。他们的态度,有可能使得企业行为中,哪怕是很小的失误,将企业推向危机的边缘。自吹自擂的宣传方式,早以让消费者没有了新鲜感,常被他们认为是宣传者在吹嘘自己的优点;事实的经验也经常证明他们感觉的正确,而对宣传缺乏相应的可信度。
(6)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
新闻媒介总是传播危机消息的先锋,并总是想消费者提供大量的有关危机的来龙去脉。每当这时,媒介的信息采编人员,总是千方百计的收集并传播着消息,这些危机消息通过他们迅速传播给了消费者和社会上。这些消息将深深地并长期地影响着消费者的心理和购买行为。
在危机面前,企业采取主动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主动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为了取得主动,企业在策划方案时,就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原始材料。例如:一些照片、各种设备的最新技术指标、图表等等,用来介绍给一些相关的组织和媒体,并在危机时,提供给媒体,以显示企业与媒体充分合作的良好态度,最终赢得宝贵的时间来进一步收集危机的第一手资料。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六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日渐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危机管理呢?法国管理学家费尧曾说过, 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危机管理也是这样,它的过程是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危机预防,危机化解,危机总结。
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而不在于处理危机。出色的危机预防管理不仅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积极采取预控措施,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好计划,从而自如应付危机。危机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企业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看到企业存在的危机,但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所以,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2)引入危机管理框架结构。以前,人们总是在危机发生时建立一个危机管理小组来协调和控制危机及其产生的影响,但这种小组是临时组建的,不具备行使一些特定任务所必备的各种技能,同时用来挑选小组成员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框架,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第二部分是决策系统,第三部分是运作系统。
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对外工作,由信息整合部、信息对外交流部和咨询管理部组成。信息整合部对外派出信息侦察兵来收集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估鉴定;信息对外交流部负责应付公众、媒体、利益团体和危机之外的人,咨询管理部主要负责分析危机的影响和危机管理造成大众及相关利益集团对企业组织的看法,并提出改善的建议,把一些重要信息及时向企业高层报告。
危机预防管理只能使危机爆发次数或程度减到最低值,而无法阻止所有危机的到来,那么企业亲临危机时如何应对呢?笔者以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如果初期反应滞后,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当然不能照本宣科,由于危机的产生具有突变性和紧迫性,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应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
(2)应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想取得长远利益,企业从危机爆发到危机化解应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的短期利益,拿出实际行动表明公司解决危机的诚意,尽量为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弥补损失,这样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
(3)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危机发生后,应尽快调查事情原因,弄清真相,尽可能地把完整情况告诉新闻媒体,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诚心诚意才是企业面对危机最好的策略。企业应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使用互联网、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公众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对措施等内容,信息应具体、准确: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公众的访问,以低姿态、富有同情心和亲和力的态度来表达歉意、表明立场。
(4)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如危机中止策略、危机隔离策略、危机排除策略、危机利用策略。
隔离策略,危机的发生往往具有连锁效应,一种危机爆发常常引发另一危机,为此,企业在发生危机时,应设法把危机的负面影响隔离在最小范围内,避免殃及其他非相关生产经营部门。
中止策略就是要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承担危机造成的损失,如停止销售、收回产品,关闭有关工厂,部门等。
消除策略。需要企业根据既定的危机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善于利用正面材料,冲淡危机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新闻界传达企业对危机后果的关切,采取的措施等,并随时接受媒体的访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利用策略。这一策略是变“危机”为“生机”的重要一环,越是在危机时刻,越能昭示出一个优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只要采取诚实、坦率、负责的态度,就有可能将危机化为生机。处理得当,就会收到坏事变好事的效果。
(5)充分发挥公证或权威性的机构对解决危机的作用。利用权威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处理危机时,最好邀请公证机构或权威人士辅助调查,以赢取公众的信任,这往往对企业危机的处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雀巢公司的“奶粉风波”恶化后,成立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专门小组,监督该公司执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情况,小组人员中有著名医学家、教授、大众领袖乃至国际政策专家,此举大大加强了公司在公众心中的可信性。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七
企业成功与否是企业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就像奥古斯丁所说,在商业活动中危机就像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中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的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的估计形式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范。
危机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发生的意外性,结果的破坏性和处理的紧迫性等特点的紧急事件,然而并非所有的风险都会引发危机,只有当风险所造成的危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演变成危机。企业危机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它是指对企业未来的获利和成长甚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它会威胁到组织的整体和引起负面的不确定影响,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它是必须快速的作出决策并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物资资源和时间来完成的事件。
企业的危机具有双重性、隐蔽性、扩散性、复杂性。因此它的本质就是危险和机会并存。企业危机的爆发形式不同,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有不同的企业危机类型。面对不同的企业危机类型和其危害,企业危机管理作为企业防卫管理于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企业危机管理的思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所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有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变革和进一步完善,80年代末进一步研究企业危机管理问题,至此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的雏形已经形成。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危机意识或者危机观点的指导下,依据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危害组织的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和将危机化解为转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能力。
企业危机管理是立足于应付企业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将损失降低至最低点,尽最大可能保护企业的声誉。
要预防企业的危机首先要将所有的对企业造成威胁的事件一一罗列出来并做好预防措施为危机做好全面的准备;在确认是危机后,需要根据危机的范围和程度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影响;危机解决的速度是关键,方法和手段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迅速有效地采取危机处理措施才能把危机转化成机遇,才能从危机中获利,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恶化。
成功的企业危机管理,要遵循危机管理的原则,要根据危机的类型,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采取趋利避害的措施,防止和避免企业损失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八
销售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新闻媒体可能是此类危机的披露者,在危机的披露中,新闻媒体既可能是危机的促进者和危机管理的妨碍者,也可能成为危机化解的协助者。这是因为,媒体是人们了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载体,对人类活动反映细致而全面,它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资源供给和对品牌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媒体还具有对任何信息的放大作用。没有媒体的宣传,一条信息只局限在组织内部,一旦被传播出去,那么信息就再也无法掩盖,媒体就像扩音器一样,将微弱的声音放大为清晰的、大家都能听得见的声音。这些特性,决定了媒体在危机管理中重要的双向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增加沟通就是形象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
品牌形象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品牌的日常管理中,企业要注重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在平时,主动为媒体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使媒体对品牌形象有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建立企业与媒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这样,当危机爆发时,由于日常的接触了解,媒体对品牌危机的报道就会比较公正、准确,沟通也会比较快速,为危机反应和恢复争取到更多的宝贵时间。当反宣传出现时,企业一般要在媒体的帮助下对危机做出反应。如果危机潜在的受害者是公众,就需要通过媒体向公众说明真相,以求社会舆论的公正回报,并利用日常与媒体建立的关系,在第一时间传递管理者所希望传递的信息,以随时消除各种误解,挽回形象。一场危机发生时,媒体除了报道危机事件外,还会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评论,就客观报道中危机存在的隐患、目前的状态或失实报道中的问题发表公正的、专业的看法。同时,媒体还可能就危机事件采访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他们会从各自的角度表明对危机事件的看法、提出个人的建议。企业要将专家、学者的评论视为针对危机管理的免费专家咨询;同时,意识到,这些评论的发表等于为危机发布了科学有力的证据,对失实的报道进行了公开驳斥。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言论,直接反应出公众的心态以及品牌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变化。企业要收集相关报道,通过分析,确认危机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的规模和程度,以便尽快制定解决危机的措施。
公众舆论压力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之大不可低估。联想到国内有些品牌,由于对媒体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扮演了夭折的角色。在三株公司“人命官司”中,企业曾经有足够的机会先把信息局限起来,再寻求协商解决。但是,三株公司拒绝了“大事化小”,直到媒体参与进来,反宣传一下子席卷了大江南北。品牌形象危机不可遏止的爆发了。媒体起到了促进危机深化的作用。然而,危机爆发后,三株公司没能建立自己的新闻中心,没能及时、迅速、有效、准确地向各地媒体提供全面、客观、详实的信息。各种猜测性报道又对危机管理造成了妨碍。官司拖延3年之久,大势已去,三株公司最终的胜诉也没能挽救品牌形象的一落千丈。
第三节:建立危机管理预案
预防与控制危机。危机如同sars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企业应根据经营的性质,识别整个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潜在的事件及其潜在的后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然后进而收集、整理所有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系统全面的风险列表,从而对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原因进行限制,并针对性地练习内功,增强免疫力,以达到避免危机的目的。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应对危机的组织、并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计划,从而确保在危机汹涌而来时能够理智冷静,胸有成竹。
第四节:实施危机管理
在危机管理方面,国外实行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企业,包括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都为员工配备了详细的、内容具体到个人的危机应对手册,手册的内容非常广泛,所有能想像到的哪怕是噩梦般灾难的应对程序,在手册里都能找到。
危机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管理是动态的,它既凸显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时刻,又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贯穿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当中。
危机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则是由少数人知道到多数人知道的过程。
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不是危机,它只是潜在的危机。只有当企业员工、消费者、公众、媒体、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以及经销商都知道了,并且被各种因素和途径夸大了危险,导致混乱和恐慌,才成为危机。
危机一旦发生,你我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一、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二、正确地传播,客观理性地告知公众,以减少或消除恐慌。
正确地处理,是危机管理的前提;而正确地传播,则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向谁传播、传播什么、怎样传播是危机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
危机的处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成立危机处理的组织,这是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保证。
(二)深入现场,了解事实。企业领导要亲临现场查实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
(三)尽快采取一切措施,控制损失,尤其是要重视在舆论上、信用上对企业的市场前景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当掌握危机事故第一手资料和了解公众的舆论反应后,企业高层确定对策,采取措施。
(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信息。向新闻界介绍实情及应对措施,恳请新闻媒体密切合作,防止舆论向不利的方向转变。
企业危机管理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节:什么是销售危机管理
所谓“危机”,一般是由客观或主观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而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譬如:产品和销售的危机、资金的危机、产权的危机、市场的危机、竞争的危机、合作的危机、环境与公害的危机、企业道德的危机、人力资源的危机、企业发展战略的危机等。实际上,企业发生危机,是企业面临危险与机遇的分水岭。同时,“危机”也是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转危为安;无能的企业管理者却可能把企业导向绝路。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就指出:“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领会了这一思想。在汉语中,组成危机的两个字就分别表示危险和机会。”但是,领会其思想,并不等于具备了这种能力。因此,如何防范、处理危机,应该说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修炼。
“危机管理”可以说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未曾给予研究或涉及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但现在“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内容。特别是发达国家许多知名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决策和处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效仿的经验。
由于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左右的时间,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还相对比较落后,危机的意识淡薄,危机管理的知识、手段均缺乏。企业一旦发现自己遇到或陷入了危机,要么束手无策,保持沉默;要么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门来帮助化解;要么采取一种对抗、强硬的态度……这些现象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动作规律。
那么,什么是“危机管理”呢?企业的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对危机的处理,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分析危机的类别、特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来临时的处理方法和危机处理预案的建立。
第二节:建立媒体沟通关系
为了研究和分析的方便,销售危机危机可分为四种常见类型
一、质量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质量类突发性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而造成产品在质量上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如,现代城的氨气超标,博雅西园主体脱落等事件。这类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公众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
二、工期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工期类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由于自身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产品不能按期交付使用,造成消费者的不满,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此类危机与开发商管理混乱,程序不清,品牌意识淡薄有关。
三、面积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面积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开发商在产品交付使用时,面积误差超出规定标准,消费者倍感上当受骗,极易造成信任感的严重挫伤,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如万泉新新家园的面积问题。此类危机造成的影响是品牌形象受损,后期销售严重受到影响。
四、配套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配套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在入住期间开发商所承诺的水、电、煤气等生活必备或学校、医疗、交通等配套不能完全实现,给消费者生活上造成不便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此类危机一般与开发商公关能力较差,对后期服务不重视有关。
销售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新闻媒体可能是此类危机的披露者,在危机的披露中,新闻媒体既可能是危机的促进者和危机管理的妨碍者,也可能成为危机化解的协助者。这是因为,媒体是人们了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载体,对人类活动反映细致而全面,它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资源供给和对品牌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媒体还具有对任何信息的放大作用。没有媒体的宣传,一条信息只局限在组织内部,一旦被传播出去,那么信息就再也无法掩盖,媒体就像扩音器一样,将微弱的声音放大为清晰的、大家都能听得见的声音。这些特性,决定了媒体在危机管理中重要的双向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增加沟通就是形象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
品牌形象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品牌的日常管理中,企业要注重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在平时,主动为媒体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使媒体对品牌形象有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建立企业与媒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这样,当危机爆发时,由于日常的接触了解,媒体对品牌危机的报道就会比较公正、准确,沟通也会比较快速,为危机反应和恢复争取到更多的宝贵时间。当反宣传出现时,企业一般要在媒体的帮助下对危机做出反应。如果危机潜在的受害者是公众,就需要通过媒体向公众说明真相,以求社会舆论的公正回报,并利用日常与媒体建立的关系,在第一时间传递管理者所希望传递的信息,以随时消除各种误解,挽回形象。一场危机发生时,媒体除了报道危机事件外,还会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评论,就客观报道中危机存在的隐患、目前的状态或失实报道中的问题发表公正的、专业的看法。同时,媒体还可能就危机事件采访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他们会从各自的角度表明对危机事件的看法、提出个人的建议。企业要将专家、学者的评论视为针对危机管理的免费专家咨询;同时,意识到,这些评论的发表等于为危机发布了科学有力的证据,对失实的报道进行了公开驳斥。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言论,直接反应出公众的心态以及品牌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变化。企业要收集相关报道,通过分析,确认危机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的规模和程度,以便尽快制定解决危机的措施。
遏止的爆发了。媒体起到了促进危机深化的作用。然而,危机爆发后,三株公司没能建立自己的新闻中心,没能及时、迅速、有效、准确地向各地媒体提供全面、客观、详实的信息。各种猜测性报道又对危机管理造成了妨碍。官司拖延3年之久,大势已去,三株公司最终的胜诉也没能挽救品牌形象的一落千丈。
第三节:建立危机管理预案
预防与控制危机。危机如同sars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企业应根据经营的性质,识别整个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潜在的事件及其潜在的后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然后进而收集、整理所有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系统全面的风险列表,从而对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原因进行限制,并针对性地练习内功,增强免疫力,以达到避免危机的目的。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应对危机的组织、并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计划,从而确保在危机汹涌而来时能够理智冷静,胸有成竹。
第四节:实施危机管理
在危机管理方面,国外实行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企业,包括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都为员工配备了详细的、内容具体到个人的危机应对手册,手册的内容非常广泛,所有能想像到的哪怕是噩梦般灾难的应对程序,在手册里都能找到。
危机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管理是动态的,它既凸显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时刻,又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贯穿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当中。
危机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则是由少数人知道到多数人知道的过程。
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不是危机,它只是潜在的危机。只有当企业员工、消费者、公众、媒体、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以及经销商都知道了,并且被各种因素和途径夸大了危险,导致混乱和恐慌,才成为危机。
危机一旦发生,你我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一、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二、正确地传播,客观理性地告知公众,以减少或消除恐慌。
正确地处理,是危机管理的前提;而正确地传播,则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向谁传播、传播什么、怎样传播是危机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
危机的处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成立危机处理的组织,这是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保证。
(二)深入现场,了解事实。企业领导要亲临现场查实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
(三)尽快采取一切措施,控制损失,尤其是要重视在舆论上、信用上对企业的市场前景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当掌握危机事故第一手资料和了解公众的舆论反应后,企业高层确定对策,采取措施。
(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信息。向新闻界介绍实情及应对措施,恳请新闻媒体密切合作,防止舆论向不利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