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模板8篇)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1:25:41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模板8篇)
时间:2024-03-20 21:25:41     小编:MJ笔神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一

1.上海港的成因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

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有利条件;

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和探究式教学,以上海港为例,来分析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

教具

多媒体以及《上海港位置图》《北京市主要公路长途汽车客运站的位置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旧知:我们已经学习了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主要包括哪些呢?

学生回答:铁路线、公路线、内河航线等。

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得很对,其实不管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线,都是由交通运输点组成的,而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包括港口、车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货流的集散地,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影响交通运输中的点。

一、港口的建设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什么是港口呢?

学生思考: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或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如何呢?它的修建有何优势和劣势?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地理位置: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上海市位于长江口的南岸,而上海港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

优势:

1.上海港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水运便利;

3.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

劣势:

1.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

2.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

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上海港所处的地理位置(板书并打出投影片图7.15)

2.上海港的地理位置(板书)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并思考图中的小字部分的两个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前面第六单元第四课“城市化”中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已经有所了解,在第五课中还学习了上海近年来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们今天来学习上海港口的建设,注意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图7.15也要与第六单元的6.18、6.26两图结合,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通过引导来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主要位于长江口的南岸(因为上海市还包括长江口中间的崇明岛和一些小岛),而上海港(港区)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但是,由于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再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

学生阅读教材。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

学生思考:上海湾所处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其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上海所在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教师拓展:

1.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浦东的开发,使得上海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面旗帜,因此上海港的服务区域即其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2.上海港周围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有长江干支流,而且有京沪、沪杭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因此经济因素是上海港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3.对上海港的区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建设一个港口既要考虑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又要考虑腹地、交通等经济因素以及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对具体的港口进行区位因素分析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死搬硬套。

二、汽车站和航空港的建设

多媒体投影:图7.16。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引导分析:

1.从自然因素来看。汽车站宜建在面积较大且平坦的地方。

2.从经济、社会因素来考虑。汽车站应建在市区内人口流量大的繁荣地段,且让人们容易找到。

3.从经济需要出发来看。方便人们乘车,汽车站应选择在与市内、市外有直接联系的地方。

学生合作探究:第三方案搬迁单位较少,但占菜地最多,距市中心最远、距电影制片厂很近,车辆行驶震动对制片生产有干扰,而且翠微路较窄,道路两侧多政府机关,与旅客车站、服务设施等内容不大协调。第二种方案,需要拆迁首钢公司的炼钢车间,搬迁量很大。通过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第一种方案。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二

定位区域事物特征,剖析规律原因影响

——高三地理备考复习体会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又一届高三复课再次进入百日备考冲刺阶段。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少丢分,光凭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独到的技巧、适当的策略,这样,教师教起来自如,学生学起来轻松。

(一)明确高考目标。

高考考点告诉我们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明确了目标,教师才能知道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贴近生活、关注热点是方向,其目标重在测试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能力和迁移能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强调对整体知识的把握,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核目标有明显的梯度,尤其第36题和37题,以实现高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同时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准确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

(二)细研考试大纲。

害问题也是重点提到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考纲把太空开发、宇宙探测重点提出,这与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有关;宝岛台湾、南海的气候、地形、资源、旅游及对环境影响等,把这作为热点;10年新疆北部普降暴雪,其原因及影响;世界地理点到了几个具体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地理甚至具体到红水河水力资源的阶梯开发,接近越南凭祥的红木家具的开发等,这是以前没有的。

(三)立足地图材料,注重相关问题。

明确了目标,把握了方向,那么如何把浩瀚无边的地理知识理成条、串成线,使学生答题时运用自如、信手拈来,我的做法是立足地图材料,注重区域定位,认识相关事物的现象、特征、规律,分析发现其形成原因,认识人地关系的相互影响。

化,学生依图索文就容易掌握一些。

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地图的作用更为重要。学生如何快捷地掌握并会运用地图是关键。

首先,强记经纬网。经纬网是区域认定的基础,借助它可以计算距离、确定方向、认定地区。记忆的办法是掌握足够的控制性事物,如几条特殊的经线(0°、180°、东西经120°、90°)、纬线(赤道、回归线、南北纬30°、40°)所走过的地形区、大洲、国家、城市、河流、山峰。掌握了这些,那么与试题给出的区域相对位置就可以认定出来。我在教室分别悬挂大幅中国、世界地图,并用红笔勾画出重要经纬线,使学生在课余也可以无意识记忆。同时记忆具有战略地位的地区,如马六甲、波斯湾、苏伊士、巴拿马、开普敦、多佛尔、土耳其等。

其次,运用逻辑记忆,即记住东可推知西,记住南可推知北。比较记忆,将东西半球经度相同地区比较,将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地区比较,海峡与海峡比较,河流与河流比较。分类记忆,将地理事物分成若干类,分类记忆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区。

最后,建立思维地图是对付无图考图题的有效方法。如:“从北极黄河站往正南走可到达哪个地点”;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时间换算等,做这类题必须胸中有图。思维地图是将许多直观地图抽象、整合在头脑中,运用时再现。为了让学生构建思维地图,在复习中不放过任何一幅图,凡图必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边画,画得多了,便可将地理事物的点、线、面组合成完整的思维地图。

(四)综合整合地图。

在第一、二轮复习中,学生头脑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各式各类的地图。后一阶段复习的重点任务是对地图的综合整合,并与政治、历史相互联系,形成文综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快速、准确地读出图中潜藏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如:能从一幅欧洲政治经济格局图中解读出欧洲区位、气候、地形等地理知识;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知识。综合国力、资本主义国家霸权争夺等政治知识。在东亚季风图中能读出季风成因、特点以及季风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等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读出中国历史上借助季风航海的方向、航线、到达地区,以及中国的海外贸易与沿海城市兴起的关系等历史知识;还可从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利与弊引申到政治学科中矛盾的双重性、一分为二等辩证法的理论。让学生尽力从各种地图中挖掘整合文综知识,对那些横向联系明显的地图重点归纳,分类整理。

总之,在地理迎考复习中,牢牢把握地图这个地理学科的灵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但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各位同行一定会有更好更完善的教学方法,敬请不吝赐教。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三

古人说“平字见奇,常字见新”。能从平常的材料中找到新意,需要拿捏得很有分寸才行,郑荣老师这节课就体现得恰如其分。

整节课话题不多,紧紧围绕材料作文的立意展开,绝不旁逸;选材不多,只有上海和安徽省20xx年作文材料,但却给人充实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课堂容量大,古代、现代、中国、外国的名言警句,名家轶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点到即止,毫不拖泥带水。

不惟如此,郑老师在引用名言时,常能随机化用,点石成金。如在引用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时,用“思无邪”来强调学生作文不能对社会阴暗面材料过分关注时,适时将名言改编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见识的增长,“不能天真,但可以无邪”,化腐朽为神奇,令学生报以会心一笑。

劲道主要来自于郑老师在具体问题情境的处理上,能做到“穷形尽相”,深挖细掘,劲道十足。当学生回答问题时,郑老师借着学生的思路,不断追问,“紧追不舍”,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入。在学生的思考到了“扭结”处时,郑老师总是能“四两拨千斤”,将原本纠缠不清的思路抽丝剥茧,从细微处挖深意,于关键时见真谛。“游刃有余”之间,顿时“如土委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明。

授课过程中,z老师用“新盐添加进旧盐,能保持盐的本色不变”的例子来说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形象可感。最后,我们也用“盐”来总结。郑荣老师的这堂课,“盐”放得刚刚好,初尝味轻,细品有味,咀嚼则回味悠长,是一道精美的家常小菜。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2.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

(2)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展示图片】阅读教材,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思考问题并完成表格: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动手设计表格: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小组探究:对照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2.1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与城市化的那一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环节三:课后作业

全班各自然小组依次为空气污染调查组、水污染调查组、噪声污染调查组、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查组、光污染调查组、交通组、住房组、人口组、就业组、社会秩序组,调查连云港市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

1.网络搜集或走访调查。

2.图文资料真实,且具概括性。

3.注意安全和中学生形象。

四、板书设计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五

转眼间已经进入高三,高三是广大学子奋勇拼搏的关键节点,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即将得到检验,学子们即将怀揣着梦想迈入大学去书写不同的人生。根据湖北省2006-2013年考纲,联系我们**七中2014届高三文科学生的现状,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工作计划是:夯实双基、落实重点,规范训练、提升能力,滚动式地精练精讲,科学备考、人文备考。

1、针对实际,认真备考。

我们高三地理备考组通过研究湖北省历年《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备考教师向上届高三地理教师取经,积极参加省市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会,研究高考试题特点,精选、精炼试题,以计划为指导、调控,落实好各个阶段的复习目标和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回归课本,让学生把薄书读厚,认识到书本是练习题的“母亲”,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从源头抓起,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凸显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呈现目标突出选拔性、试题注重原创性、内容体现思想性的特点;综合题考查内容是区域性的综合,考查方式探究性居多,命题趋势具有时代性。针对学生看不懂、想不全、写不清的基本情况,新任高三教师整体把握高考特点,老教师探索落实具体知识的途径。整个备考过程,坚持以地理组教师合作为单元的备考策略,坚持集体备课,把个别优秀教师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财富,集体选题,集体交流归纳、总结和反思的答题技巧,提高地理备考效率。

2、步步为营,细化备考

高三地理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从2013年8月-2014年12月,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回归课本,对课本进行整合,按照合格高中生的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取知识的范围,建构和完善地理知识体系,能够融会贯通。

(1)明确课程思路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新的知识观、教材观、教学观。第一轮复习是课程的复习,而不是教材的复习。

整个课程复习一定要贯穿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必须把整个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域为对象,以理论为指导,以综合为方法,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注重知识的重新整合。

(二)强化课堂的开放性

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地理学的核心价值。一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脑,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二是许多地理知识可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或得到验证;三是大量的地理知识可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比如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演示、地理制作和地理专题研究等。

(三)形成正确的地理核心价值观

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和形成就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处理人地关系的最高境界,人地关系是地理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一种哲学思想。

(4)以区域地理进行统整

以典型的区域地理为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所以,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两个最显着的特征,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许多用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建议,如必修1中建议: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等;又如必修2中建议: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列举的典型区域为案例并有机结合区域地理内容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5)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复习

地理环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立体空间,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区域性、规律性和动态性,体现了整体性、层次有序性和动态性这系统论的三大基本原则。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把地理环境看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是当今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学重要的学科思想。

(六)全面、辩证地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课程标准中关于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宇宙、天体及地理环境是运动和变化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运动与时空分布是有规律的,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理环境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地理环境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人类在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等都是地理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比如在讲到台风、火山、沙尘暴、寒潮等内容时,不仅要强调其灾害性,还要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其好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分布、演变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个阶段从2014年1月-4月,通过专题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在这个阶段按考试大纲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加强知识联系与运用,完善综合能力结构,能够触类旁通。

(1)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如果实行的是“求全”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落实区域差异思想

区域差异思想是地理学的重要思想,在落实此方面的知识时使用比较法容易落实。特别是在复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这部分知识时要尤其关注学生的两种倾向,其一是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学的得心应手,其二是对空间感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学的浑浑噩噩,不知身在何处。故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时要强化区域差异思想。

(3)紧扣图像、图表,强化单项能力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在高考试题中每年不乏大量图像、图表的内容,这些资料不仅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图像。由于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基本上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试题的切入口。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押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地理备考中特别强调熟练使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

(4)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等等。这些是世界和我国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个阶段从2014年5月-6月,通过整理提升,查漏补缺,调整状态,达到从容应对。一方面通过对错题的自我总结:自己做题的思路与正确思路有哪些不同,高考中避免错误思路重现;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可再系统地浏览历次模考、作业和易错题集,调整心态,听听轻音乐,适当放松心情,轻装上阵,迎接高考。

3、合理筹划,人文备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高三地理复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中坚持人文备考,坚持地理复习三观:一是整理观(全年统一布局、年级相互协调、教师形成合力);二是学科观(内容进度统一、方法百花齐放、资料全员共享);三是现实观(学生智力水平、整体学习氛围、教师职业操守)。处理好高考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一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培优、提中、补差);二是讲课与练习的关系(少讲精讲、精讲精练);三是记忆与理解的关系(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四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主动观察与被动倾听);五是选题与出题的关系(精选精练);六是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劳逸结合、提升心理素质)。

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首歌,那么,高考就是这首歌最重要的音符;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首诗,那么,高考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篇文章,那么,高考就是这文章的点睛之笔。在这如诗似歌的岁月,希望我们能够成就更多的星。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六

大家下午好!20xx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有收获,也有遗憾。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坦然面对,更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下面我将高三5班的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1.树立信心,轻装上阵。在20xx年暑假上课期间,我班就开展了以“我的高三生活怎么过”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学生对自己的高三生活都充满期待,并请班上三名补习的同学谈了谈他们对高三生活的理解和感触。通过同学们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重复和坚持就是成功的法宝。只要肯重复,就一定会掌握方法;只要肯坚持,就一定会看到希望,从而消除内心的恐惧,轻装上阵。

2.合理定位,明确目标。根据高二一年的学习成绩和我对他们的了解,我将全体学生分为三类:尖子生,临界生,后进生。通过分层谈话帮助他们确立了目标:尖子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一本线,临界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二本线,后进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三本线或达到一中的补习线。同时对他们在一轮复习中的侧重点进行指导。

3.关注情绪,适时疏导。进入高三的前几周,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热情高涨。但随着难度加大,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由以前的主动学习变为被动接受,尤其在4次诊断考试后,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很明显,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逃学厌学、不思进取的负面情绪。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理性分析自己的成绩,通过播放励志视频和讲解身边的励志成材故事让他们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4.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每天早晨和中午早来几分钟,每个晚自习后,迟走几分钟,在教室里多待一会儿,让学生感受到备考的道路上,他们并不孤单,老师们始终陪伴着他们。越到最后,越要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讲透每一道题,发挥好自己的带头作用。

5.凝聚团队,形成合力。为了便于沟通,我班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任课老师qq群、高三5班qq群,充分调动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

备考中需要改进的两点:

1.临界生的转化不到位。由于临界生人数较多且不断的调整,从而导致对临界生的关注度不够,答题卡面批次数较少,面对面辅导的机会较少。

2.单招单考以及推免招生等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只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最后,借此机会,衷心的感谢5班的全体任课老师,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真诚的祝愿5班的全体同学,愿你们再接再厉,学业有成。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七

一、紧抓高考命题思想

1、地理学科特点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归纳比较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地理学科的教材知识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综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强调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高中必修3)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2)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分析差异。

2、地理语言的运用,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

地理学的表达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除文字表述外,还需用各种图表等来形象表达。地理高考试卷中正是充分使用了地理表达的文字、图像双重语言,才使得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除了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原理或规律、变化过程、事象之间的联系等。

3、新课标要求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地理能力是指在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等;善于用地理的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新情境中出现的新问题。

4、反映大量的、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因而具有明显的国家观、发展观、时代观。

二、备考措施

1、认清自己的责任,做好集体备课。

做到每节课都及时集体研读考纲、分析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精选作业,群策群力,充分合理利用时间,团结互助,力争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依据考纲整理知识纲要,要讲解到位,重难点突破,考点过关。

通过研读考纲,整理出每单元主要的基础知识纲要,给学生一个引导。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式及时落实,及时反馈,并督促学生按时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3、精选试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进度,精选试题,有课节练习,有单元测试,有滚动训练,有综合巩固。练后及时精讲,从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到如何调动和运用知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问题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全面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抓整体抓重点抓优生,对目标学生分层要求和辅导。

做好与目标学生的及时交流,了解目标学生对各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差距,并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使其稳步提高,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必胜的信心。

三、教学要求

1、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提升能力

4、考:,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训练落实。

5、结:教师总结分析,提出措施要求,学生总结不足,及时改正落实。

四、具体安排 高三备考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复习:知识过关,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初

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2013年2月中至5月初

第三轮复习:高考应试,2013年5月中至6月初

附: 复习进度表

地球地图1个星期必修一8个星期

必修二5个星期必修三3个星期

区域地理6个星期

注:进度细化按照每个星期集体备课研讨制定

高 三 地 理 组

二〇一二年八月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篇八

一、 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从试题反映情况来看,同学们对于一些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一些灵活的主观题,答题情况不是很好,这反映出平时的学习主要为一种机械的记忆,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2、读图不准确,不能有效的利用图示信息。本次考试中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的判读地理图形,不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3、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从同学们答题过程中还反映出有些同学做题过于急噪,审题不清,没有看清题目就做出判断,做题、做答不是很规范,地理术语表述不明确。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重视地图。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来体现知识点,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重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培养自己的读图、识图能力。

2、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要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善于进行对比分析;尽量减少靠死记硬背注重对地理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

3、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述。学习中首先要充分运用地图进行思维建模,让地图成为复习的载体,掌握好经典内容、规律、思维方法与过程,能用地理语言描述、说清地理原理。

4、加强地理语言规范性表述的培养。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自相矛盾。

5、培养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