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学质量小结(通用10篇)

教学质量小结(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15:22:17
教学质量小结(通用10篇)
时间:2023-09-14 15:22:17     小编:纸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质量小结篇一

自本项目开展以来质量管理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 建立和完善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二、 加强施工现场工程实体质量检查

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内容涉及:施工人员、现场质量负责人和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机械和设备数量以及运行状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现场使用的pe管和钢管等材料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现场使用的施工图纸是否为有效版本,现场施工工序和检验记录是否及时准确清晰;现场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并经总承包单位现场负责人的认可;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能够立即改正的现场监督其立即完成,不能立即改正的,勒令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提出整改期限,并按时到现场验证整改情况。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使得工程实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教学质量小结篇二

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以及思考问题得出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初步掌握根据溶质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进一步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1、教师为学生配发:两个一次性胶杯,两只小木棍(烧烤用的),一个10 ml的量筒,一只滴管,5支试管(已贴好1、2、3等数字),玻璃棒,三包已称好的cuso4粉末,两个200 ml的烧杯,火柴,酒精灯,试管夹。

2、学生自备:适量白糖,一支纯净水,一个纸槽,计算器

[引入] 展示两杯白糖水。

问:“这是两杯白糖水,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那杯白糖水溶解的白糖多?”

学生:喝一口,哪杯甜,它溶解的白糖就多。

[学生实验] 每组用自带的白糖、纯净水配制一杯白糖水,倒成两杯,一杯留着,另一杯与其他小组交换,分别尝一尝,感觉哪杯甜。并且让学生表达他的感觉。

[教师提问] 你觉得自己的糖水甜,还是别人的甜?为什么会这样?

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同学的充分讨论,大家对糖水的浓度与溶剂溶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展示] 2只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

学生猜测:颜色深的那只比较浓。

问:颜色深的就一定浓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学生实验] 分别在3支试管中加入约0.5 g、1 g、1.5 g的固体硫酸铜,再分别倒入10ml水,振荡溶解后,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先让学生叙述一次实验的内容,并叙述实验的注意事项,以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填写表格(见附1)的前3行(除质量分数)

[教师提问] 大家认为 哪支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最浓?

[学生] 溶了1.5克硫酸铜的溶液最浓,颜色最深,因为溶剂相等而溶质最多。

[教师] 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越多溶液的浓度越大。分别从学生配的溶液中取出两只颜色最浅的硫酸铜溶液, 往一支试管中加入十滴水,另一只作对比,让大家观察颜色是否有变化。(学生觉得无变化)

[学生实验] 把其中一支已配好的cuso4溶液的一半倒入另一支空试管,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是否相同。然后用滴管在其中一支中滴入一滴水,观察2支颜色是否有不同,再滴几滴,再观察颜色是否有所区别。

[学生] 仅凭颜色来判断浓度是不能分辨较小的区别的。

[学生实验] 3位学生上讲台。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1g、2g、3g的硫酸铜粉末,然后注入20ml水,振荡溶解,让全班同学观察颜色,再让他们在其他同学中找出颜色相近的溶液,分别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 溶质的质量。

[教师] 取其中一支硫酸铜溶液一分为二导入另外一支空试管中,往其中一支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颜色明显变浅。

[教师] 除了溶质的质量会影响浓度,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浓度?

[教师实验] 拿出两支颜色最浅的硫酸铜溶液(一支是0.5 g的cuso4溶于10 ml水,另一支是1g的cuso4溶于20 ml水)。

[教师] 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是否一样呢?

[学生1]一样(一部分学生);

[学生2]不一样(另一部分学生)。

[教师提问] 学生1,你为什么认为它们的浓度一样呢?

[学生1]因为它们的颜色一样。

[教师提问]学生2,你为什么认为它们的浓度不一样呢?

[学生2]因为肉眼很难看清楚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区别。

[学生] 不一定。

[教师] 为什么?应该用什么来判断他们的快慢呢?

[学生] 时间。

[教师] 对,用时短的同学速度快,时间就是衡量速度的一个数据,我们利用数据来衡量事物是比较科学的。现在我们也要找个数据来衡量溶液的浓度。请同学们任意发挥动脑筋找出你认为合适的数据去比较刚才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

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分钟,并写出结果。

[学生3] 我是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算出两支溶液的比值都是1:20,证明它们的浓度是一样的。

[教师板书]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你和你周围的同学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3] 或者用溶剂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两只溶液比值都是19:20,还没想到其他方法。

[教师板书] 2: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方法?请起来讲一下,错了也不要紧。

[学生4] 我是用溶质除以溶剂。

[教师板书] 3: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学生5] 我用溶剂除以溶质,或溶液的质量除以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算到两溶液的这些比值都一样。

[教师板书] 4: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5: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6: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刚才几位同学讲的方法都对吗?(停顿一下)他们讲的全对!这些都是好方法,但是如果不统一使用同一方法,就会出现一种溶液的浓度使用6种方法计算就会有6个结果,这样会产生混乱,所以全世界统一采用了同学们推出的第一个方法来计算溶液的浓度。我们把这个结果叫质量分数。

[投影]

教学质量小结篇三

1、介绍质量这个物理量,包括概念、单位和感受物体的质量;

2、学习规范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重点是规范使用托盘天平、难点是感受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和托盘天平的规范使用。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用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学生的巩有知识入手,认识物体和物质。再通过分类认识质量的概念;利用生活常识说到质量在生活中用时要有单位,进而讲解质量的几个单位,以及和生活中的质量单位的关系,体会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学生总结天平使用的规范步骤。最后演示测量硬币的质量,让学生对日常用品的质量有新奇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质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密度的必备知识。这节课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性质、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1、重点把握较好。抓住了质量的单位和托盘天平的使用这两个重点;

2、课前学生预习较充分。

3、学法指导到位。

2、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耐心;

4、课堂练习量不足。

1、区分物质和物体这两个概念、区分质量和重量这两个概念;

2、要抓住本节的重点,质量、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

3、要增设一些突破重、难点的练习题;

4、加强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5、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比如“左物右码”的表达就是不规范,可以这样记忆,但是不能写成书面语。

指出错误和改正不是一回事,在作业讲评时要注意强调。为什么要看游码左边的数字,这个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因为在进行横梁平衡调节时,是游码的左侧对着零刻度线的。砝码的质量是和人民币的面值相似的,为什么要这样标度,这也是要解释清楚的,这样是为了学生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是有效的。学生读数时要看清标尺的分度值,也就是感量。

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不敢大胆放手,总希望课堂要向着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下去,不让学生尝试,害怕暴露问题,教师一讲到底。我校大力倡导自主课堂后,我在课堂中不断探究小组学习模式,通过自学、交流展示、先学后教等方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事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不够优化,形式较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自主学习、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展示、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物理教学模式。

用方法后,判断书上四幅图中同学的操作错误,最后故意做出一些操作上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因错误而发生的后果,使学生学会天平使用的相关问题。学生在天平使用的实验操作之前,让学生复述天平使用步骤,然后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感性的体会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所有的实验做好后我给学生加了一个测空烧杯的质量,再将空烧杯放在右盘再次测量发现什么?总结左物右码,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游码左端对准的示数值,左砝右物呢?思考游码的作用、相当于什么?这时再让他们来做有关天平使用的习题就容易多了。

教学质量小结篇四

从市教育局下发的全市2007年中考情况看,我县初中段总体上各学科2007年中考成绩不同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正在直接影响着我县义务教育的整体形象,也影响到我县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考质量上不去,培养不出优质生源,将直接制约着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目前,2008年《中考说明》已下发,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以《考试说明》的精神为指导,在后面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分阶段,扎实有效地搞好后期复课工作,立争2008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是目前各初中学校的重中之重。

本次检测试题,以2008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初中三年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的经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完全按照2007年中考形式设计。考虑到各校新课教学即将结束的实际,体现发展性评价,在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上有所控制。从各校反馈的质量分析看,试题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体现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方面反响较好,达到了把握现状,摸清底子,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目的。

考试结束后,县教研室参照2007年我县中考录取比率,并略有放宽,确定了全县总分评估分数线为 370分,并汇总了全县各校学生的总分分布情况,计算了各校上线人数比率(见附表一),同时对各学科成绩也进行了汇总(见附表二),供各校及时对比分析参考。

本次考试,各初中学校高度重视。表现在各校能紧密配合,严格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精心组织,规范施考,认真阅卷,及时汇总上报。另外,各科能认真填写试题评价和答卷分析,并针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改进措施。不少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考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反映出较强的质量立校意识。但同时在这次考试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个别学校擅自更改考试时间,一些学校组织阅卷不够认真,一些教师阅卷抢时间、赶进度,填写质量分析表敷衍了事,缺乏对试题特点的客观评价和学生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个别学校上报考试成绩速度缓慢,有一所学校上报的汇总表信息不全,一所学校上报的考试成绩分段统计人数之和多于学校考试总人数,以上学校要加强对教导处人员的管理,并加大对考试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力度,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目前,全县都已全面进入了中考复课阶段。县上希望各初中学校参照县上的成绩汇总结果,结合学校实际,对这次检测进入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查找漏洞和问题,增添措施,促进中考复课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小结篇五

1、老兄!品管不是空想,而是起而行的工作。

2、优质灌溉,缔造将来。

3、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5、如果你知道怎样去控制,你就能控制一切。

6、铸造辉煌,唯有质量。

7、品质最重要,每个环节要做到。

8、 “上帝”在您心中,质量在您手中。

9、全员培训,同步提高,创新进步。

10、开展“5s”活动,形成良好素养。

教学质量小结篇六

本次期中考试从整体上看,这张试卷得高分的不多,但60--80分的较多,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80分,或许达到了出卷者的意图,但却使许多家长感到失望,也使任教的教师感到惭愧。在一般人眼里,一年级学生应考个九十来分那才算正常,而大部分只有七、八十分真有点接受不了.不理想之一是平均分不高,之二是优秀率不高,不理想之三是有十人不及格.我认真仔细分析了的试卷,发现三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计算方面的失分率达到了37.25%。特别是在进位、退位加减法计算上失分更大。

其计算失分主要表现在: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读题,分析题的.能力弱,十分率较高.

3.还有最低级的错误是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也会出错。

基于以上的错误,是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书写上的习惯。如,数学阿拉伯数学的认真书写;列竖式时数位要对齐;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要有进位标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要有退位标志等。

(2)认真检查的习惯。可以先估算,再口算,再列竖式计算。

(3)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的符号,再计算。

2.每天练一练,强化口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量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口算具有花时间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等特点。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形成技能。

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在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争;把练习变成小游戏;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

教学质量小结篇七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直让教师们感到困惑,即我们并不缺乏对新课程教材的认同与实践,但为什么成长有限?我的答案是: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真切感受。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幼儿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不断思考:开展本次活动对推动幼儿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我曾经尝试在两个不同的中班开展同一个数学活动“过生日”。中一班的幼儿正在开展“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活动,他们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生日,并且已经开始相互调查了解,制作交换生日卡片。所以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具备了开展“过生日”活动的经验基础。在交流“谁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个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谁和谁同月过生日”等问题时,幼儿能很快做出反应,并且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话题,如“为什么2月29日过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挂历上找不到”“寒暑假里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儿园过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儿也喜欢过生日,不少幼儿也有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日的经验。但是他们对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挂历上看年、月、日的经验。因此,尽管一开始在回忆和交流过生日的快乐体验时也很热闹,但之后的报生日找朋友,在挂历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环节就出现了冷场。教师事先预设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也难以深入展开。

因此,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该幼儿非那幼儿。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以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现场幼儿自发生成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儿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幼儿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晴转雷阵雨的天气呢?幼儿顿时回过神,非常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当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或者答案总是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角度时,活动就会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就要即刻反思调整自己的问题,甚至可让幼儿来提出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动物照相馆”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近大远小”这一概念非常缺乏经验,就马上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长颈鹿、兔子和小老鼠要拍一张集体照,可是熊猫大叔拍出来的照片总是不能让三个朋友都满意,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熊猫大叔吗?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幼儿的提问也充分反映出了他们对“拍照”的已有经验,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儿经验了。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把活动中未发现的问题、教育现场生成的问题或者师生间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我们的秋季运动会”中,第一次分组教学时,幼儿对刘翔夺冠等话题交流得非常热烈,但是对接下来如何设计开展自己的运动会却缺乏经验。当时教师的调整是捕捉幼儿现场交流的热点,如“我们比比谁跳绳跳得多”来重点设计如何开展跳绳比赛,从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第二次的调整是,教师有目的地推出“跳绳排行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使教学目的得以较好地实现。

教学质量小结篇八

五年级共有学生51人,达标率100%,有47人取得了好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成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比较扎实,能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

通过本次测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测查中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体现了有效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测查中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认真审题。大部分同学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个别学生计算的能力还比较弱,出现不少计算错误,小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训练提高。少数学生不能认真答题,理解题意。

(2)个别学生在填空中,不能正确审题,准确理解题意。

(3)在解决问题中17%的学生不能认真答题,理解题意。没有搞清问题中所要求的“沿水平方向剪开”是竖切还是横切,出现这样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理解题意、还有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认真检查的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总的来说,学生考的还是比较理想的,考试后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很重视这次考试,考试前加强了复习,在这次考试前,我们进行了关于如何进行复习的随机研讨,并帮助学生进行了系统性的复习,也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辅导,但是从考试的结果来看不是很理想。说明我们的复习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教学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我们还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中,有部分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引导,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精讲易懂。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加强随机研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上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抓好课时检测,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审题习惯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我会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方面和解决问题方面,加强相应的练习力度,督促学生天天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使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教学质量小结篇九

学生在这一章里要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本章内容的特点是定量的测量性实验较多和定量的计算较多,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根基的。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全面提高能力。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真正掌握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教给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物理思想、物理过程的传授,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对本章复习采用了3课时的复习思路。第一课时复习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相关的物理量;理解测密度所用的仪器、方法、原理等。第二课时重点训练密度的相关测量,以及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溢杯法” 的相关知识(由于测量密度在中考中是一重点内容,故拿出一节课进行复习)。第三节重点复习密度的有关计算,并进行分类总结。上玩着节课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做到。

第一:在上课特别是复习课时应该抓住重点、难点;寻找突破点。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收获。通过上课我认为复习课很可能上成新授课或习题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上课开始就给学生明确的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应该掌握什么;怎样做。后由学生讨论自学,然后教师训练,训练后学生订正,然后当堂作业,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向考试一样紧张。我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这样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这一模式,但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是很好。

第二:因为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在复习时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根据以前我上课的经验也是在上课时往往眼高手低,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今年我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但这样一来课堂上的训练量就显得有点少。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一节课上的并不是十分成功,因为我对学生的学情不是十分了解,设计的题目通过上课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是题目的难度不够。再就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是十分清晰只是想尽力的囊括这一章的所有内容,所以分析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广度都不够。相关题目的拓展也不够。

教学质量小结篇十

学生在这一章里要掌握和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天平和量筒(量杯)这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章内容概念建立、实验技能和定量的计算较多的一节,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在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驾驭本节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全面提高认知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从生活入手,利用浅显的实验演示来展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教给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思想、物理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对本章复习采用了一节新课两节跟踪复习与巩固的教学思路。第一课时新授,第二课时复习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相关的物理量;理解测密度所用的仪器、方法、原理等。第三课时重点训练密度的相关测量,以及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溢杯法” 的相关知识以及密度的有关计算,并进行分类总结。

课后,我回顾了一下,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做到。第一:在上课特别是复习课时应该抓住重点、难点;寻找突破点。在学生自主互动和思维方面有些不足。其次,在上课开始就给学生明确的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应该掌握什么;怎样做。后由学生讨论自学,然后课堂训练与教师指导,然后当堂作业,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我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这样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验也是在上课时往往眼高手低,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今年我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经过测试,我感觉效果比以前好了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