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通用9篇)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4:18:10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通用9篇)
时间:2023-09-14 04:18:10     小编:BW笔侠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一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第三节 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7、胡克定律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二

回顾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从而引出本节新课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

环节二:规律建立

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并且做出引导,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重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向学生提问:

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

2.如何测量弹簧弹力f的大小?

3.如何描绘f-x关系最简洁直观?

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说明注意事项:

2.说明书中以说明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并展示表格的参考格式(可以有多种)

根据数学知识,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找到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学生所化图像,并说一说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环节三:规律的深化

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称正比,即:f=kx。

1.k为劲度系数,大小有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单位:牛顿每米(n/m)。

2.适用范围:在弹簧劲度系数以内。

环节四:规律的应用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环节五:小结作业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要求课下完成:

一个弹簧秤,由于原弹簧损坏,换了一个新弹簧。经测试,不挂重物时,示数为2n,挂100n的重物时,示数为92n,那么,当读数为20n时,所挂重物的实际重量是 。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三

孩子们玩过各种各样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玩具保龄球等,并且知道这些球的特点和玩法,它们都具有弹性,而弹力球具有比其它球都大的弹性,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发现弹力球在有些地方跳得高,有些地方跳的低。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精神,促进幼儿动手能力,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弹力球》。

教学重点: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

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

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绵等)

教法:

1、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让孩子快乐的玩弹力球。

2、引导法:针对幼儿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的调控能力。

学法:

1、自主探索法:为幼儿准备多种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弹力球的弹性。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3、记录法:幼儿在记录表中填写探索结果。

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四

【课题】 弹力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并列举了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例1是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变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震动等),例2是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新课标加强了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 知道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

5. 知道胡克定律的图像的意义,掌握利用图像法计算劲度系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课时】 45分钟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讲授—讨论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实验探究、逻辑推理、归纳总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通过实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形变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形变按形式的分类

3.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知道形变按效果的分类

4.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知道弹性限度

5.通过微观放大实验,让学生知道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

(二)弹力

1.通过实验演示,分析跳水运动员案例

2.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讨论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弹力的作用过程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总结弹力的方向

4.通过课堂训练,让学生深刻体会弹力的产生条件

5.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并且知道他们的方向.

6.通过多媒体投影题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判断弹力的有无

7.通过课堂训练,让学生深刻体会弹力以及弹力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感受胡克定律,教师加以引导

2.通过课堂练习,深刻体会胡克定律

三、总结

每小组分发一根橡皮筋,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轻轻地拉一拉

提问:在拉皮筋的同时,有没有感觉到你的手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

1.皮筋在手的作用下被拉长了2.橡皮受力扭转

3.面包在手的压力作用下被压扁4.纸张被手揉皱

提问:这几个实验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

提问:物体的形变按形式又分为几种类型呢?

展示各类形变图片

提问:那是不是所有的弹性形变都可以恢复原状呢?

演示实验:钢条形变过大不能恢复原状

播放实验动画

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

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演示实验:

伸长的弹簧将与之相连的小车拉过来.

分析跳水运动员案例

演示实验:

1.弯曲的铁片将小球弹出.

2.弯曲的橡皮泥却不能把小球弹出

3. 弯曲的铁片不与小球接触,不能把小球推出

实验演示:

1.弯曲的铁片将小球弹出.

2.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小车推出.

3.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小车拉过来.

提问:力是一个矢量,弹力当然也是矢量,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大家总结一下弹力的方向。

[课堂训练]

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实验演示:

课本放在桌面上,绳子悬挂物体

提问:它们是不是弹力?为什么?

提问: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投影例题

提问:在这个例子中,倾斜的墙面对小球有没有弹力的作用呢?

[课堂训练]

1.请在图3—2—3中画出杆及球所受的弹力.

(1)杆靠在墙上.

(2)杆放在半球形的槽中.

(3)球用细线悬挂在竖直墙上.

(4)球放在两个等高的支座上.

2.在图3—2—5中,a、b两小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五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并以此能拓展认识到其它基本测量工具都是如此。

4.通过“使用测力计”的分组实验总结出使用的要领,并且联系前面学过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们有共同的使用要领,从而对逐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些自发的认识。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力概念的理解。

一课时。

一、弹性、塑性及弹性限度

1、演示一:

(1)拉橡皮筋,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恢复原状。

{2}拉泡泡糖条,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不能恢复原状。

(3)压海绵,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4)压橡皮泥,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5)压钢尺,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6)压铁丝,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2、用示意图再现以上六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将以上六个现象分类。

4、各抒己见再导向统一,得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较大,很大的力分别拉同一根弹簧,观察其能否复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力

1、学生动手实验: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弹簧、尺子对手的力。

2、分析以上弹力的产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1)皮筋在被拉长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2)弹簧在被压缩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3)钢尺在被压弯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将“皮筋、弹簧、钢尺”抽象为物体;“被拉长、被压缩、被压弯”抽象为发生弹性形变;“手”抽象为使前者发生形变的物体。之后顺势得出弹力的概念。

3、板书弹力的概念,强调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4、巩固记忆弹力的概念。

先介绍记忆的方法,而后让学生叙述,教师做示意动作。

1、自制测力计

引领学生一起“无意”制作,而后再“意外”发现如此装置能测量力的大小,最后模仿温度计、电流计的命名方法将如此装置命名为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2、观察仪器厂家生产的实验室所用的弹簧测力计:

观察视频资料:测力计的构造与原理。

3、归纳测力计的构造原理:

先师生共同归纳后教师板书。

4、观察其他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把力的大小转化为长度或角度。最后再回想温度计、电流计、电压表以拓展理解基本测量工具的共性:将抽象的大小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大小。

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分组实验:测量头发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学生各自说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涉及到“0”刻度线时放视频资料:0点的校正。

3、归纳板书:看清量程

看清分度值

看清“0”刻线

正看刻度板

4、拓展:引领学生回想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计的使用要领,从中发现基本测量工具具有共同的操作要领。

5、练习读数:条形刻度板测力计读数、扇形刻度板测力计读数。

五、小结与作业: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两块知识,从而点出本节课的标题:13、1弹力、弹簧测力计,而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此标题。最后布置作业。

13、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的力叫做弹力。

产生条件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得越多。

2.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板。

3.使用:

看清量程、看清0刻线、看清分度值、正看刻度板。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六

【知识与技能】

理解胡克定律,能够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七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各种弹簧、橡皮筋(泥)、钢尺、细钢丝、微小形变演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

射箭 蹦极 水

图3-2-1

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论:都离不开物体的弹性作用.

感知导入

那么,这又是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呢?

推进新课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实验演示1: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我们能明显地观察到什么现象?

结论: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我们就把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情景设置: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明确两类形变)

阅读(课件展示):

1.纵向形变:杆的两端受到压力或拉力时,长度发生改变;

2.体积形变:物体体积大小的改变;

5.弯曲:两端固定的钢筋,因负荷而弯曲,称弯曲形变.

【实验探究】 怎么才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呢?(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不难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间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

现象:弹簧被拉直后不能恢复原长.

弹性限度微观解释(设计意图:教师引导提高的过程)

问题设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什么用途呢?

引导学生举出弯弓射箭、撑杆起跳、拍打篮球、击打网球等例子.

师生交流讨论以上例子的本质.

问题设置: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吗?

此时教师可以在桌子上放一本书,借此提问桌子会发生形变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发生形变)

演示实验2:

教师向学生作显示微小形变装置的简单介绍.

学生会看到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图3-2-2

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演示实验3:

(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55页图3.2-2有机玻璃的形变.

二、几种弹力

常见的弹力除了以上讲到的外,还有支持力和拉力等.

图3-2-3 图3-2-4

图3-2-5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如图3-2-5.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图3-2-6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高中弹力的教学设计十篇九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第三节 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7、胡克定律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

主要缺点:

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