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一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含义
一课时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二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深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咱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
2.指导读题目,认读生字“寻”、“隐”、“者”。
3.全班小朋友跟教师读课题。
4.教师简单地解释题目的意思。
5.教师导入: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却遇到了一个小男孩。
二、观察图,感知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松树下。
3.引导想像:想一想,诗人会部男孩什么呢?
4.教师导入:男孩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古诗读一读。
三、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跟录音读。
3.学生齐读。
4.指名读,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5.全班齐读。
6.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小朋友自由识记,可以和其它小朋友音商量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4)反馈识记生字的办法。
(5)小组开火车去拼音检查认读的情况。
四、读懂诗意,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童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童子对诗人说了什么吗?
4.角色表演当时的情境,在表演中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五、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互相督促。
2.教师指导学生读。
3.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指名读古诗,其他评议。
2.集体读古诗。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4.抽查生字的认读。
5.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生字。
二、背诵古诗,鼓励积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计,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有感情读。
4.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5.学生自由背诵,看看谁背诵得又快又好。
6.鼓励学生这时候课余时间多收集、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说一说第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互相交流、评价。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本课生字。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三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含义
一课时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四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公开课教案: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同学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同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同学“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同学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布置: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同学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同学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同学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身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到此环节,同学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同学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同学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扮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扮演的过程中,使同学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扮演后注意从同学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同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同学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同学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五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4、指导书写。
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六
1、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2、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一课时
(一) 导入学法
1、 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 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含义。)
(二)指导学法
1. 抓字眼、明诗意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2. 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 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11
(2) 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 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3、 悟诗情、咏诗句
(1) 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 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 总结学法
(再次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 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
1、 抓字眼、明诗意
2、 提问题、想诗境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
3、 悟诗情、咏诗句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五) 独立运用学法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 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七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八
《寻隐者不遇》是九年义务教育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版块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虽然浅显,但耐人寻味。
这首诗第一句交代“寻隐者”,第二句说明“不遇”,三四句直中有婉。“只在”说明走得不远,容易找到,让人在找寻不到的失望中萌生一线希望,“不知”说明隐者在白云深处,难以寻踪,又使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这首是语言精练,第一句以“问”开头,后两句省略了“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句十分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并学会写2个生字,正确背诵并默写《寻隐者不遇》。
过程和方法:借助书中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三、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图文结合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二)板题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生认字、组词
2、指导书写“禺”
3、练习给“禺”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四)学习古诗
1、回顾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晓诗情
2、读诗:要求读的准确。
师范读,指名读
3、按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4、有感情的读诗并背诵。
(五)想象诗境
1、想象一下,诗人是怎样与童子对话的?
2、表演对话
(六)讲故事
(七)师小结:按这样的方法学习,你觉得怎样?谈谈看法。
(八)作业:学习《江雪》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九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2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2课时。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寻隐者不遇
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
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完成目标1、2
2.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为大家背背吗?
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
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3、完成《补充习题》三
三、质疑问难,讨论释疑完成目标5、6、7
1.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云深不知处”中的“深”是什么意思。
(2)诗中的`隐者到底是何许人也?
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一:
(1)这里的“深”和“篱落疏疏一径深”的“深”意思一样吗?
(2)一起看一段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联系古诗加以区别。
(学生观看《庐山的云雾》录像片段,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仔细看图,加以想象,试用一段话生动地描述所看到的画面,从而直观、深刻地理解“深”的意思。)
问题二:
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隐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可能是被贬官而隐居,也可能是厌恶尘世间的浑浊,弃官归隐……)
(2)小结:一位世外高人的形象在大家恰如其分的想象描述中隐隐约约地显现出来,这不正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吗?正因为所要塑造的人物是一位隐者,含蓄模糊的描写正好跟隐者的身份相吻合,这实在比正面描写要高明得多。
四、感情朗读,细细体会。目标7
1.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同学们再读读,仔细体会体会。(满怀希望—失望—燃起希望—彻底绝望)
2.指名学生配乐朗诵诗,适当评读。
3.教师小结:诗中情感一波三折,起伏有致,我们似乎也被带入了当时的情境,随作者同喜同忧,衍生无限的猜测与遐想。
4。悟诗情、背诵古诗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五、多种形式,再现古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重现这首诗呢?大家可以相互合作,看哪一组最有创意。
2.组织学生展示富有创意的学习成果。
3.在学生展示时,教师与学生可作适当评价。
六、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诗人这种认真作诗,锤词炼句的写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如果大家能把对诗人的欣赏转化成向诗人学习的动力,我们写出的诗文一定不比诗人逊色!
2.课后我们可以再去读读贾岛的诗,比较一下你最喜欢他的哪首诗。
七、作业设计
a类:
朗读、背诵、默写这首古诗。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b类:
1、2、完成《补充习题》四搜集贾岛的诗读一读。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二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2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三
这首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首,作者是贾岛。全诗共4行,以问答的形式叙述了他去寻访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松树下面询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可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文章虽然是以问答形式来写,但语言选择十分精妙。诗中省略了寻访者“我”的三次询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在哪里采药?”“你能找到他么?”但读起来并不难理解。而且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变化:“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情绪低落;“只在此山中”――希望又生;“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有无可奈何之感。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四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得其韵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这里的“不遇”就是(没有遇到。)寻隐者不遇就是(寻访隐者没有遇到。)(板书:寻隐者不遇)今天我们就和诗人贾岛一起去寻访隐者。
过渡: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标出停顿、重音符号)注意读出五言绝句的节奏美,要读出诗的韵味。(初步体会平仄的音步)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人在寻访隐者的过程中遇到了——(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诗人追问在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中。)在山里什么地方呢?——(山中云雾很多,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谁来给大家再读一读,让我们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读是为了读得字正腔圆,停顿合理,读出诗的韵脚,韵味;说是为了理解诗意,这首诗没有生字,诗意浅显易懂,通过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的意思。再读出自己的理解。
再读悟其情
师: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苦吟不仅体现在字斟句酌上,还体现在谋篇布局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诗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的,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谁问?谁答?根据人物的问答,谁来把“贾岛”“童子”“师傅”这三个词语填写到故事前的括号中,指一名学生填写,写后读一读。
第一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
第二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在哪里采药?)
第三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具体在山中什么地方采药?)
小结:三问三答应该为六句话,可诗人却浓缩为四句二十个字,这种句与句之间的省略叫做跳脱,由此可见诗人语言的凝练。
请学生上台来表演三问三答。(点评)
问“贾岛”,当你不辞辛苦地来拜访隐者,在与童子的问答中,你的心情起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体会诗人的感情,试试通过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情感变化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填人物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跳脱这种特殊的句式,一问三答并不是童子饶舌,而是在来人一再询问之下才应答的,只不过囿于篇幅省略了。每一句诗都体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潜心涵咏中方能体会。
三读会其意
师: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隐者,令诗人的情感如此跌宕起伏?隐者始终没有出现,但他的神态、他的气息、他的品格我们在诗句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过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诗,找一找每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松、药、山、云)
1.松有什么特点?(郁郁葱葱、苍翠、挺拔)
点评:“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隐者就像松树,是真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2.山有什么特点?伟岸、巍峨、险峻
点评:隐者就像大山,有着山一样的脊梁——伟岸,令人高山仰止。更揭示了他得其所哉的避世环境。
3.隐者采药干什么呢?
点评:悬壶济世、救助苍生,隐含了他行为的超凡脱俗。
4.云有什么特点?洁白、飘飘悠悠
点评:隐者就像白云一样有高洁的品性,如闲云野鹤,来无影,去无踪,神秘不可测。
过渡:作者用松、药、山、云来比喻隐者的品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品味隐者的高洁。
(指导朗读,重点品味松、药、山、云)
诗人为什么要寻访隐者呢?只有走近诗人,才能更了解诗的意境。
出示贾岛的背景介绍: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得韩愈赏识,但时运不济,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甚为失意。贾岛作诗在炼字、炼句上苦下功夫,为“苦吟诗人”代表,与孟郊合称“郊寒岛瘦”。师:读了这个介绍,你对诗人贾岛的内心又有了哪些了解?因为诗人科场失意,正所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然隐士生活清苦,但能如此自在悠闲,倒也乐在其中呀!所以贾岛非常仰慕。
这才是贾岛的内心所想,读出这种仰慕。(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记住了每一句诗的意象——松、药、山、云,就记住了诗;了解了景物的意象,就理解了什么是隐士;读出了诗人对高风亮节的隐士的仰慕,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就能理解诗的意。
内化与表达
同学们,山中树木葱茏,野花绽放,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悦耳的清脆鸟鸣,沿着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作者来到了大山深处。他与童子进行了三番问答,(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当寻访不遇的时候,他面对着悠悠白云,巍巍青山,郁郁青松,会怎么想,怎么说?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这幅画,练习改写。
改写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读古诗需要想象力。反过来古诗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将有画面感、有情节的古诗改写成小故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五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4.指导书写。
“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简洁,文字精练,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案正是围绕“理解语言,体会感情”而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从诗句体会人物情感,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准备。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4.指导书写。
“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简洁,文字精练,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案正是围绕“理解语言,体会感情”而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从诗句体会人物情感,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准备。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
2.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幻灯(或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隐者,即隐士,隐居山林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读书人不愿做官,便隐居在偏僻的山野。诗题的意思是:去拜访一位隐居的人,没有遇到。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曾任长江(今四时省蓬溪县)主薄。他以苦吟著称,“推敲”的典故,就是从他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而来。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1.自由朗读,数数有几行几句(四行两句),找出生字,看拼音,认生字,同桌互查。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并组词。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释义组词。
2.试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1.指名试读,教师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精讲。
先解释难理解的词:童子:未成年的男孩子。这里指隐者的小徒弟。言:说的意思。师:师父。童子对隐者的称呼。只:就。表示肯定的语气。云深:云雾又多又深。深,多、浓的意思。处:地方,行踪。
(适时打开电脑课件)逐句解释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指在松树底下。言,说的意思。采,采集。这句的意思是:我寻访隐者,在松树底下碰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在,就在,肯定的语气。云深,云雾迷蒙。这句的意思是:他就在这座山里,可是由于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齐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得有趣、自然。“松下”,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树下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童子”,点明了人物。“松”、“山”、“云深”,寥寥数字,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图景。
点拨: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回答的形式写的。“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从童子的回答中,可以推测问了三个问题。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的感情有起有伏。一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这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而答非所想,心中有点失望;二问“他到何处采药去了?”反映了诗人寻友不遇急切询问的心情;“只在此山中”,使诗人顿觉会友有望,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三问“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云深不知处”,这一回答使诗人只落得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1.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2.朗读指导:
诗题“寻隐者不遇”,重音在“不遇”。“松下问童子”这是叙述的语句,要用陈述的语气读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用生字组词。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参考
5寻隐者不遇
地点人物对话内容
????松树下面我问你的师傅在家吗?
童子答他采药去(了),云深(雾大)不知(去向)。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表演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诗中两个人的语言、神态、动作,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寻隐者不遇教案幼儿园小班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