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庄子试妻 庄子散文(优秀8篇)

最新庄子试妻 庄子散文(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09:17:09
最新庄子试妻 庄子散文(优秀8篇)
时间:2023-09-13 09:17:09     小编:紫薇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庄子试妻篇一

庄子的《秋水》(节选)虽然只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我还是把它当作一篇讲读课来处理,这也许是我对庄子这位大师特喜爱的原因吧。

说到庄子,就不能不说他那一切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具体地说,不能不说他的性情率真,胸襟博大,汪洋辟阖,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里,远离滚滚红尘,又如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心有所适,自得其乐,行之所安;不能说他一心向往逍遥之游,不为外物所拘,不为俗议所限,风流倜傥,潇洒自在,视名利荣华为生命之枷锁,故弃之如粪土;不能不提他拒意识形态于千里之外,因为他认为,那是自由思想的羁绊。一切顺应自然,虽然不免有些绝对化,也不免太过于消极,但生活在滚滚红尘的人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万事万物,本来就如此。

正如庄子所说的:“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舟。”你能说生活,人生不是如此。确实,谁心灵手巧,谁的一生就注定了是劳累的一生;谁的智慧超群,谁的一生就注定了各种忧愁和烦恼将永远伴随着他(她)走完漫漫人生路。什么人活得最开心,最潇洒,就是那些无能者,就是我们这些文明人所指的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我半开玩笑地对我的学生们说,教室里在座在的`青年男女,要想真正地活得潇洒,活得开心,活得无忧无虑已经不可能。我说他们现在的处境是骑虎难下,或者说已经叫上了“贼船”,想金盆洗手,已经不可能。因为他们已经在有意和无意中,卷进了蔽于人欲而不知天道,争名夺利,乐生恶死,斤斤于是非之争,汲汲乎仁义之辩,最终难以逃脱人性的丧失的竞争漩涡之中。那该怎么办,只有克服重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结局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唯一的选择。

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越丰富,见识越广,知道的东西越多,忧愁与烦恼就会越多。别的不说,仅就求知而言,那是学到的越多,越觉得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正如孔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也。”活到老,学到老,这就够烦一辈子,够苦一辈子,够累一辈子。

在激烈的竞争中,你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别人的成功而自己仍一事无成而“望洋兴叹”;在艰难的求知生涯中,你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感,你都不能自满,要不然就会“贻笑大方”。这也是庄子《秋水》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高中,有的被迫走入社会。是农村的,不可能再向父辈一样心甘情愿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尽管那种生活无所谓太多的忧愁和烦恼。进城吧,但是你这个农家子弟与城市的生活之间还有好大的距离,几年拼死拼活地奋斗,又有几个能成功,又有几个能衣锦还乡,又有几个能真正溶入城市的生活。是城镇的,拿着一张高中文凭,找份工作,同样是何等地不容易,要想生存,同样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在动脑筋想办法。

再拿上大学的来说吧,别以为他们一跃成了天之骄子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如果高中生活是虎口,那么大学生活就是狼窝。只能是出了虎口又进狼窝。

大学毕业,又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四年的风风雨雨,四年浪漫,四年的苦读,换来的是什么呢?一是面对各种各样激烈的竞争,一是考研再深造。不论是哪种结局,都不得好过。再往后,那才是庄子所说的“巧者”和“智者”,那才叫做不“劳”就“忧”。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人的生活。

庄子试妻篇二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

幸福

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

怎样

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了,鱼被困在陆地上,互相吹腮上的水泡,互相泼残存的泉水;这种情况固然很感人,但是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体现。)

注:原句全部: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句读由人,残句戕人。古文最好上下连读。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夏虫不可以语冰者(对于只在春夏两季活着的虫子不必讲冬天的事,意思是对于讲不通的人就不要讲了。)

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对于只

生活

在井底的蛙不必对它讲大海的广阔,意思同第7句:对于讲不通的人就不要讲了。)

1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4,、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15、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试妻篇三

庄子在诸子里其实是最充满理想化的一个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够上他的高度。

在他的理想里,自己就是那一条北冥的鱼,倏忽化而为鸟,飞上那苍冥之天,倏尔化而为鱼,潜入那苍冥深深之中。青天和苍冥啊,就是他那理想中翱翔和漫游的舞台。“背负青天而莫能夭阏者”,蓝天也,抑或苍冥也。蓝天和苍冥,一个是何其高,何其大;一个是何其阔,何其深;对于漫游的鱼儿和翱翔的鸟儿来说,无拘无束,无阻无遏,无边无际,无弋无射,轻松往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无上的幸福。

庄子是透彻的,清醒的,他看到是俸禄是可怕的鱼饵背后的鱼钩,是套住飞翔的翅膀的鸟笼。于是,他潇洒地挥一挥手,做出一个让许许多多的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拒绝了一个让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有人嘲笑他,认为他痴;有人讽刺他,认为他傻,甚至认为他是疯子,于是楚王也放弃了对疯子的戒备,回使的人也轻轻松松的完成了任务。其实谁也不知道,这位令当时人认为疯子的家伙却是一条实实在在自由快活的鱼,他逃离了随时都可以钓到他的鱼钩,随时都可以触到他的网。

他的老师老子虽然比他清醒,常常说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看透了是看透了,但是却没有他那么轻巧,那么洒脱,那么自由自在,那么狂奔无羁,因为他毕竟是史官出身,说话还是着天靠地,依着对于历史的高度总结而言,做起来总还不是那么自由奔放。而到了他的时代,他就无所羁縻了,无所羁绊了。因为那是一个昏聩的时代,是一个大混乱的时代,儒家的仁义之名被大盗窃夺,儒家所谓的仁义成为大盗们伪饰的袈裟,成为欺世盗名者追名逐臭的锐利武器。所以他恣意放肆,荒诞之言,荒谬之语喷薄而出。妻子死去,他鼓盆而歌,不仅不悲泣,反而敲盆而歌,还洋洋自得的解释,彼从无中来,复到无中去,何言其有,何言其无,真是旷世一奇人!他把生和死看做一样,即使是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也有终结生命的时刻,更何况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呢?那么,只有什么不死,就是思想,就是他日日夜夜都想做的那一条飞鱼,永远想飞翔在人类的思想的长河里,至今而鲜活腾跃的自由思想。

庄子试妻篇四

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全文通篇设喻,实质上是庄子在叙述故事并借助它讲明一个哲学上的道理。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节选了全篇的第一节,可谓言简意赅。在教学中,教师常会走二个极端,有的把它作为一篇先秦散文大讲其词语活用及其句式特点,有的仅仅抓住文章的比喻,脱离故事中的形象大谈其寓意、提炼其中心思想。我认为这样二者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前者未免枯燥,后者未免抽象。

既然是故事,那么就要从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入手理解其内容,然后联系社会生活抽象出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教学思路在理解《秋水》一文的思想内容是很有意义的。

有不少的教师在分析《秋水》中的人物形象时只注意到了河伯一人,其实不然。海神若也应该是本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只是在节选的文中海神没有具体的言语行动而已,但以河伯的目光看到的又何尝不是海神的形象(汪洋恣肆,波谲云诡)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文章既然通过“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能把河伯的形象凸现出来,那么,在此就可以从河伯的惊叹来把海神若的形象比较出来。智者不言,大者不言。庄子想真正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位睿智的海神,它无言地静默着,只是以自己雄伟的形象向前来的河伯昭示着自己的广博和丰富。这与老庄的“大象希形、大音希声”的辩证思想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可不可这样同学生理解:在文章中也正是没有具体描摹海神若的形象,才恰好地赋予了海神无穷的形象呢?是的,在庄子的文章中,它常常与自然同化的形象来展示其形象的无穷性,“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庄子在《逍遥游》中的理想境界,我们实在很难也不必要对这位作逍遥游的智者做出具体的描摹。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是《秋水》中海神闻河伯感慨之后一番话。“自多”和“自多于”说的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汲取以成其“多”让人觉得你“多”,而不应该以为“多”比某某“多”也。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一个人要是一旦觉得自己“多”了,就会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就会停步不前,失去了原来的进取力。

其次,《秋水》中的河伯这一人物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分析出他的骄傲自大和后来的知错能改这样一些特点,有的甚至还分析出他的狂妄无知这一特点,对后一点,本人实在很难苟同。如果他无知的话,又怎能发出“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样的感慨呢?其实,河伯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他的虚荣心,是虚荣心使得他欣然自喜,以为天下至美已尽归于己;是虚荣心使得他骄傲自大要东行亲自和北海一比,对于这样的虚荣心,我想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我们人性中的最普遍的缺点也就在于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往往就沾沾自喜、情不自禁地妄自尊大了起来。当然,也正是这一东行,才使得他幡然醒悟,明白自己之小。这样的人,我们用狂自无知来形容恐怕是不贴切的。

最后,在把握人物形象时,我们还应挖掘这样一点东西:即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前进,哪怕你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了,你也应该学习,永保这个第一!《秋水》中河伯这一人物就有这样的内涵,如果他不去东行来到北海,那么,他和我们成语中的那个自大的“夜郎”又有什么区别呢?夜郎因为故步自封,不肯承认别人的“雄大、强大”才灭了国、亡了家,而河伯不是这样,他虽自大,但没停止探索,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他才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一个人不走出山,他又怎么能知道山外还有山呢?只有通过不断地发展,不停地探索,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同别人(社会、民族)之间的差距,然后才能进步。就像海神若一样,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成其“多”成其“大”成其“美”。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海神、河伯的形象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教学开展起来才能更得心应手,全面地驾驭。

庄子试妻篇五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

两位大臣都说:宁愿活着在地上爬。

庄子说:是啦!你们请回吧!我也宁愿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走。

启示:

庄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学者,他一生不求名利,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所以当楚国的国君要请他去当宰相,他立刻拒绝了。

而革命。现在我们生活在宝岛台湾,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相反的,要是我们被关在铁幕里,一点自由也没有,非常可怜。在铁笼子里的动物也还是千方百计设法逃出铁笼子,争取自由,这就证明了自由的可贵。

庄子的人物生平: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庄子试妻篇六

关于庄子名言(精选40句)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庄子名言,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3、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4、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5、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6、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7、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

8、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9、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10、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11、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2、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13、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14、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15、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16、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17、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1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1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0、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2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22、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23、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24、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5、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26、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27、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28、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30、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3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32、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33、虚者,心斋也。

3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35、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36、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37、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脾性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38、且环球而誉之而不加劝,环球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表里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39、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能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恶徒者,天下未之有也。

40、彼亦一长短,此亦一长短。

庄子试妻篇七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3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3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庄子试妻篇八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觉得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名言,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3、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4、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6、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7、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8、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9、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10、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11、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1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13、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

1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5、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1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1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8、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19、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酒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20、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21、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22、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23、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24、吾身也有涯,而知无涯。

25、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26、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27、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2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9、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30、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31、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32、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34、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35、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36、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3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38、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39、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40、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41、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42、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4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45、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46、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可。

47、进出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占。独占之人,是谓至贵。

48、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能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恶徒者,天下未之有也。

49、古之至人,先存诸己尔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5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