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
同创小康、脱贫攻坚关键在人,重点看干部,特别是在广大贫困农村基层一线的基层干部,他们的责任意识是否到位,能力素质是否能够担当发展重任,都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和进程。
树立为民宗旨。以党的干部、基层干部务必要在言行举止、日常工作中树强为民服务宗旨,真正尊重群众、信任群众,要深入群众中去引导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以农村基层实际为依据,以贫困农民自身创业能力培育为突破口,真真正正地帮助寻求脱贫致富的长效之策,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成为进百家门、解百家难、办百家事的贴心干部。
牢记使命担当。党的干部务必要杜绝“甩手掌柜”的不良习气,要强化责任担当,牢记党、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振兴责任和复兴使命,一定要成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脱贫攻坚的精干力量。要全面树立困难问题更锻炼人,矛盾纠纷更考验人的价值取向,要全面倡导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的干事风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风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挥洒汗水、进步成长。
直面问题攻坚。要在问题处理面前锻炼能力,在矛盾解决中锤炼品格,强化培育能力素质,敢于直面矛盾,勇于修正错误,在宏观政策免责改革失误的大格局下,勇于探索发展新路,改革新政,只要是基于为民服务,带民致富,要民发展目的的,就敢于去做去试,真正在脱贫攻坚战中磨练成为具备改革思维,勇担改革重任的新时期基层干部。
坚决抵制诱惑。社会愈发展,社会思维愈多元,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诱惑就愈多,作为基层干部不要存在我们没有多大权力就不会有多大问题的侥幸想法,思想认识这根弦一旦松懈,早晚就会出问题。所以一定要树立言行底线和工作纪律底线思维,认真学习党纪国法和工作纪律规定,划好底线,不触高压线,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不该收的不收,慎独自省,克己慎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
201_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3
201某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5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_镇党员干部坚守抗疫一线,冲锋陷阵脱贫攻坚主战场,扎实开展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截止目前,为全镇贫困户送去生活物资200余件,送就业岗位14个,化学除草或“一喷三防”820亩。
_镇在做好防疫防控的同时,组织镇村干部对全镇贫困户进行一次大走访、大慰问,送去了生活物资,加强与贫困户的联系,详细了解贫困人口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物资储备、身体健康状况等。针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安排一份公益岗,送去就业岗位,让贫困人员实现就业稳定脱贫。同时,帮助贫困户调整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对全镇贫困户开展一次家庭环境整治,打扫房前屋后卫生,进行消毒,安排他们疫情防控期间不外出,外出必须佩戴口罩。对全镇贫困户麦田开展一次化学除草或“一喷三防”。
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6
20__年1月和20__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考察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民情怀,极大激发了广大边疆干部群众的爱国爱党热情,极大振奋了各族群众发展信心。纪检监察机关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加强自身建设,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一、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坚定发展必胜的信心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面对面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全省上下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充分体现了对云南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县与全省全市一道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定了必胜信心决心;充分体现了对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
总书记这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20__年1月考察云南工作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同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身为纪检监察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和指导,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一要抓好一体学习贯彻,加强理论武装。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把监督执纪问责各项业务做得更好。二要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坚守底线思维,把党纪国法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严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做到自重自行、慎独慎微,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规定,自觉守纪律、讲规矩,不被金钱所诱惑、小利所诱惑。要坚持从细节做起,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强化法纪观念。
同时,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无论是在8小时以内还是以外,都要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保持正确对待监督、诚恳接受监督的良好心态和宽广气度,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书写对党忠诚的行动实践。三要学以致用,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自己应有作用。着力提高业务能力,全面系统学习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理论知识,统筹推进“两个责任”压实、综合体验式监督、蹲点式谈心谈话监督、疫情防控监督、人防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及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等工作,加强与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联系沟通,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业务,推动政治生态高质量建设。四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农村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多到挂钩户家中了解情况,掌握具体真实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