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教学质量工作会四篇(精选)

最新教学质量工作会四篇(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1 20:22:00
最新教学质量工作会四篇(精选)
时间:2023-05-31 20:22:00     小编:一叶知秋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质量工作会篇一

为认真学习和领会、落实县教育局教学质量提升年动员会会议精神,我校在3月份开学之初,在召开的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上,传达了县教育局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会议精神,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意义,思想重视,贯彻落实。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等及科室负责人和年级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教务处具体负责该项活动的实施安排,其它科室积极认真配合,全面认真落实该项工作。

2、根据县教育局文件要求及我校实情,认真制定了《绿珠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绿珠初中春季期教学工作计划》、《绿珠初中秋季期教学工作计划》、《绿珠初中教师教学管理奖罚细则》和《绿珠初中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制度》等实施方案。

为了在全校师生中营造“教学质量提升年”的舆论氛围,我校出版了“教学质量提升年”专栏,积极推广名校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经验;要求班主任召开“教学质量提升年”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认识;要求各科组专门召开“教育提升年”专题会议,认真学习《xx县教育局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和《绿珠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让大家明确工作要求,活动意义,并认真地开展工作。

根据《教育局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和我校《教学质量提升活动方案》,创造良好的教学质量提升活动氛围,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提升教学质量活动的重要性,我校组织教师学习并签订了《绿珠初中提升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

1、明确领导分工、责任具体到人

学校定期召开行政会议、科组长会议、班主任会议及教职工会议,针对《方案》要求,认真梳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重心下移,落实责任,强抓落实。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其他中层领导配合抓,年级主管领导、教研组、班主任落实抓,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环节。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让管理激发动力、发挥效益。

2、强化常规工作,以检查督导落实

做好教师的计划、总结、备课教案、听课次数、课外辅导、开学第一课教案、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重要教学环节,教务处每学期组织两次教学常规大检查,具体工作由各科组长负责。检查做到有记录、有印章。并将检查结果在教职工会议上公布,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同时,教务处还专门对各科组的科组活动进行检查,对做得不够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3、强化科组教研,以听课、评课为重点

每学期,每位领导、教师均按要求至少上一节公开课、研究课。领导听课次数达20节,教师达15节。课后,科组长要组织本科组成员进行评课,评课做到有记录,课后有反思。对毕业班的学生,还针对每次月考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教师上课的建议。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则在段、期考后,班主任或教师要与部分学生座谈,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态度、模式的看法,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强化竞争意识,开展教学竞技活动

为了让教师永葆激情,在学习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我校每学期积极开展教学竞技活动。活动不设奖,但每周向全校教职工公布各科上研究课的教师名单,所上科目,校长亲自带领各科教师听课,课后在教职工会议上表彰教法好的教师,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以达到鼓励的目的。同时,还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的教学评比活动。我校的陈武台老师参加了玉林市录像课评比,黎晓琴、朱文媛、尢雪玲等老师还积极在《xx语文在线》上发表课件、论文、优秀教案等,还有部分教师参与玉林教科所的论文评比活动。

5、强化学生竞技能力,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应考能力,夯实学科基础,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语文科的书写比赛活动,古诗文默写背诵比赛活动,作文书写活动;英语科的单词黙写比赛活动;数理化的考试比赛活动等等。这些竞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而且也夯实了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为我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质量工作会篇二

教学质量月活动,是学校为了推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改革,激发广大老师认真研究中职教育特点,精心钻研教学业务,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活动。从20xx年4月27日至5月29日,教务科组织在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了本次活动,历时1个月。通过举行全校性公开课活动、教学信息化教学讲座、加强教学督导巡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实验课规范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推进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20xx年4月22日,教务科林帼秀科长组织全校教师召开“教学质量月”动员大会,陈秀珠副校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本次活动全面动员,统一认识,并对活动的内容详细进行布置。

2、20xx年5月14日,为加强我校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教务科邀请我校凌伟峰老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在学校培训楼一楼多媒体教室为全校任课教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环境影响评价》课。学校副校长陈秀珠,教务科科长林帼秀以及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在公开课后认真进行了教学研讨。

3、20xx年5月21日,在教学楼302、303教室举行座谈会,由13级和14级各班学习成绩优秀和学习成绩中等各派一位学生代表参加会议。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搭建师生教学沟通的桥梁。教务科及时把学生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反馈至各个教研组,老师们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20xx年5月27日,教务科邀请了任教期间教学质量评估均名列前茅,都被评为“优秀”的莫玮娟老师在学校培训楼一楼多媒体教室为全校任课教师上了非常实用的信息化教学讲座,获得全体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从而提高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5、教学督导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巡查、听课等工作。各教学督导尽职尽责,提出许多宝贵建议,教务科及时将建议反馈至相关的部门与教师本人。全体教师也认真备课,严抓课堂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教风。严抓课堂纪律。针对学生课堂中睡觉、玩手机等“老大难”问题。

6、加强实验课规范管理,要求实验课严格考勤、师生上实验课统一穿着实验服上课,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与职业素养。学校实训实验室已初步拟定“学生实验(训)登记表”,以加强学生实验课管理。

7、加强学生实习管理。20xx年5月8日,在陈秀珠副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一行五人到达东莞看望20xx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与企业座谈、与学生交流,以及参观学生宿舍与工作车间,全面了解学生的实习概况、适应情况和工作状态,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及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总之,这次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质量月活动,在学校领导和教务科的指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将把这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贯彻到以后的教学管理中。从而探讨教学管理的新路子,不断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工作会篇三

本次质量检测距离第一次质量检测时间比较短,因此学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三节内容,学生准备时间各班也不平均。考试结果出来了,四个班差距不大,但与李真老师所教的四个班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五班和八班,所以必须认真总结一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

作为班主任工作特别多,每天除了完成学校里的各种制度、表格以外,还要和学生谈心、交流,以至于备课的时间很少,有时,上课之前扫一眼课本就提着书去上课,结果课堂思路不是很连贯,导致课堂效率低。而现在的形式,只能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提问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能发现问题,照顾不到中下游学生。

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记忆不够准确,一些重要地名书写错误,甚至有的同学读图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课前现在有半数的同学能准备好教材、学习检测等学习用品,但是课前预习、复习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也表现为不问问题、不认真思考问题、不注重用图等大的方面

如果上课提问不顺利,便快刀斩乱麻,和学生说一遍,没有进行好课前检查提问,也影响心情,一节课如记流水帐,上不出地理课的色彩,影响课堂效率。

俗话说,对症下药,解决病症,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地理成绩。

1、无论多忙,节节备好课,备优质教案,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克服课堂情绪化问题,自始至终上好每一节课;

3、备好任何一名学生,分析好其地理学习水平,帮助其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地理成绩的提高;

4、在完成新授课的前提下,培养好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同时加大练习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答题技巧。

5、有重点的提高1班和四班的优秀率。

成绩属于过去,不代表未来,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名学生,争取取得好成绩。

教学质量工作会篇五

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成了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体现,是教师综合主客观情况进行教学艺术处理的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高质量的教案的形成,受制于诸多关键要素,准确地把握这些要素,是确保备课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为此,在备课中,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应该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

用于教学的知识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原则,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须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的导入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课应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四)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源于备课工作的充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再次,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

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切不可盲目迷信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一般是比较紧的,它是在理想的教学情况下确定的课时安排,有的内容安排得过松,有的内容安排得过紧,一般都要对教参上的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至于怎么调整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顺利时可以压缩一两课时,教学不顺利时可以放宽一两课时。

(五)问题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天。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优劣。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细节考虑的周密性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然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也能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细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问题:板书是否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有提问、演示、作图的问题:问题是否准确,无歧义,演示是否到位,准确无误,作图是否科学,合理;有前后衔接问题:有没有过渡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教学设计问题:对教学的难点之处、关键之处是否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估计,是否设计了两套甚至几套教学的方案,以应付课堂教学中的特发事件等,做到万无一失;有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指导问题等。

在备课时,教师要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才可能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

(七)学习方法制定的适切性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而,备课质量也受制于学法的适切性。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可分为机械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可分为指导发现性学习、独立发现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且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的教学,则应当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不管教什么知识、上什么课都使用指导发现性学习法、独立发现性学习法、创新性学习法,而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

(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当性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一节课中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绝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九)资源与教具准备的充分性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教师还要先进行操作演示,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须要作如何改进,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就无须制作教具了。这是一种偏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原因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多媒体课件是高科技产物,它具有动感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它又有制作麻烦、花时多、教学成本高的缺点,教师不可能课课都使用,一般在教学中偶尔使用或只在公开教学时使用,而教具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教学成本低等优点,便于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

另外,多媒体课件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教具比起多媒体课件来更具有真实性,更直观,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就离不开实物教具的使用,认时间的教学就离不开实物钟的操作和演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这两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偏爱一种而放弃另一种。

课堂中偶发的小事故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上课前先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他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一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若时间紧,要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十)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题要能真正发挥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是为学习服务。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是当前备课活动中十分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改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备课的实效性,进而提高教案的质量。基于笔者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证研究,我们认为,寻找师生互动的契合点及师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提高师生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强化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质量,高效率。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笔者已有的研究,我们认为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有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调整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以及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问题水平。

(二)精心设计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而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总和,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综合反映,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

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它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指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它包括了课堂表现(努力和钻研两个变量)和时间参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和每周补充学习时间)两个方面;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它分为深层次、浅层次和依赖策略的三种变量;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它分为了驱赶、成功感、焦虑感和厌倦感四个变量。这种研究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参与的研究。

因而,从备课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精心设计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环节:一方面,应该注重和学生真正的情感交流,而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首先要表现出自己丰富、具有感染力的情绪。教师的手势、目光、语调等等都会以一种信号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无声的情感交流,这些都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成就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被教师的情绪所影响。因而,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行为有效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以多样化的呈现教学内容,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常常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加里鲍里奇在其著作《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的多样化教学的几个特征含有参考借鉴价值,即:使用吸引注意的技巧(比如用挑战性问题、视觉刺激或举例来开始一节课),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比如改变高音或音量,在转向新活动时四处走动),变化呈现方式(比如演讲、提问、提供独立练习的时间等[每天的]),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物(比如额外的学分,口头表扬,独立练习等[每周的、每月的]),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比如使用间接指导或发散性问题等[每周的、每月的]),变化提问类型(比如发散性、聚合性的问题[每周的]和试探性的问题[比如澄清、探询、调整[每天的])。

(三)合理调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似乎是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属于教学机制和课堂调控技术与艺术问题。其实,这其中也与精心备课(特别是精心设计课堂时间安排)密切相关。例如,在小学“周长”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时间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如下表:

从总的教学时间来看,本节课共用了45分3秒,比正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时间多用了5分3秒,从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是低效的。从教师教学设计的层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并感受周长的含义,从教学时间的分配来看,教师在认识周长这个教学环节来看用了6分45秒,占整个课堂的14.96%,时间分配比较合理,从后来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基本理解了周长的含义,为后来测量图形的周长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测量策略,在本节课中学生活动的时间占38.6%,突出了教学难点,同时也给学生留出了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说明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师生问答所用时间占整节课的53.7%,说明学生是在和教师的对话和交流中学习的,师生问答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交流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课堂气氛比较宽松。从整个教学环节来看,本节课内容含量很大,没有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课程内容过多,学生没有消化理解的时机,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事实上,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在时间分配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进行调整,力求提升每一名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水平。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对于7-10岁儿童来说,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一般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时间分配较合理,以堂新授课为例,一般整节课的各环节时间分配如下:铺垫3分钟、导入2分钟、新授15分钟、反馈10分钟、检测10分钟,这样的时间分配保证了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内学习新授内容。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课堂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课堂结构是否紧凑、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的提高,不仅涉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与数学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

1.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仅包括人们熟知的演绎思维,而且也包括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归纳思维。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的具体知识出发推出一般结论得到普遍原理的方法。归纳的前提是通过对个别事物或个别事例观察得到的经验材料,而归纳的结论是一般性原理,因此归纳是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重要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由一般引申出个别,是我们用原理和规律指导行动的重要思维方法。

如众所知,当前倡导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表面上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笔者看来,其实这也是将学生的归纳思维的发展与演绎思维的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合理模式。事实上,“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十分有帮助,而“解释应用、拓展反思”对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十分有效。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的同步发展,才可能造就建有创新潜能和雄厚基础的人才。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课堂教学结构并非仅有“问题情景[fy]建立模型[fy]解释应用[fy]拓展反思”一种,而是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条件环境的不同而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特别地,探究发现式与有意义接受式互补并存,即“问题情景[fy]建立模型[fy]解释应用[fy]拓展反思”的探究式的课堂结构,与“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问题情景[fy]概念[fy]公理、定理、法则、公式[fy]应用、强化[fy]形成内容体系”的接受式的模式并存。

2.教学过程与结构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结构本身是一个系统,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他认为,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这些结构成分构成完整的系统,是有机联系的;“要使教学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方法看待教学过程,所谓辩论的系统观点,就是必须把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东西,并自觉从中选择出在当前条件下,教学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最好方案”。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无法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在学生课堂学习的黄金时段大多精力放在导入、复习上,而新授课讲解时由于时间不足或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过于死板,单纯遵循“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的教学法,不能灵活的安排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优秀的教学结构安排应该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特别地,要考察一节课的实效,还要从多方面全面加以考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短期目标的实现,例如,具体的一堂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也表现在长期目标的达成效果,特别是对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那些目标的实现(诸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等),不仅表现在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而且更包含着教学的受益面的广泛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全面性。

由此看来,从备课的视角,改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看,不仅须要精心设计有助于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寻找师生互动的切合点,而且要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预设,以便于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更好地生成,进而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