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名词解释教育汇总(5篇)

名词解释教育汇总(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4 09:42:06
名词解释教育汇总(5篇)
时间:2023-05-24 09:42:06     小编:xiejingc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名词解释教育篇一

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代表云集北平,出席第一次文代会。大会历时二十天,会议期间,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到会祝贺,周恩来为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把这次大会称为各路文艺工作者的“大团结,大会师”:“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新解放区来的两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也是新文艺部队的代表与赞成改造的旧文艺的代表的会师,又是在农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队中的这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

第一次文代会“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 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来论述的,根据他对解放区文艺成就的概括,“新的人民的文艺”就是:要选择“新的主题”,使“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塑造“新的人物”,即写“人民中的各种英雄模范人物”;采用“新的语言、形式”,使“语言做到相当大众化的程度”。在这一价值目标的引导下,写重大题材和主题,塑造英雄形象,追求语言、形式和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它们构成新中国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谈到了国统区文艺的“显著成绩”,但更加侧重的则是对“创作方面的各种倾向”的清理和对“文艺思想理论”中“各种缺点”的批评。报告对新文学发生30年来持续论争的一系列文艺问题作出了盖棺论定式的判断,将“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欧美资产阶级文艺的传统”、“形式主义”等等视为文艺理论上“模糊与混乱的现象”的“基本根源”,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的文化差异被表述为“旧时代”同“新时代”的差异,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第四次文代会:全称“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位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周扬主持了开幕式,大会由茅盾致开幕词。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祝辞,邓小平在《祝辞》中再次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肯定了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和成绩,高度评价了新时期初期三年来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著名论断,并对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文艺发展的道路、文艺工作的领导都作了阐述和指示。周扬在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中回顾了三十年的文艺发展艰难历程,阐述了三十年来文艺发展的经验教训(如何处理好三大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指明了文联和协会的职责,提出了文艺工作者新时期的六大光荣任务,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

会上,茅盾当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周扬当选为主席,巴金、夏衍等十一人当选为副主席。这次大会基本上统一了文艺思想认识(特别是对三十年来文艺路线的认识),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期文艺发展的方向,对新时期文艺春天的到来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大会健全了文联和各协会的机构,明确了职责、选举了领导、恢复了工作、保证了文艺工作的正常、健康的发展。

“中间人物”:是指那些处于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的人物,有批评家把中间人物的特点概括为“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其代表性人物有梁三老汉、严志和、亭面糊、小腿疼、吃不饱、赖大嫂、糊涂涂、常有理等。这类人物从政治上看,属于既不进步,也不反动的阶层;从思想品格上看,属于不够觉悟,有待提高的阶层;从人物性格上看,属于性格较为复杂、较为矛盾的人物。由于人物的性格复杂,充满矛盾,所以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这类人物往往刻划得比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和漫画化的反面人物要生动得多。196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邵荃麟在发言中对文学创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主张。但整个说来,反映中间状态的人物比较少。两头小,中间大;好的、坏的人物都比较少,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文艺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中间人物,应该注意写中间状态的人物。这一观点在“文革”前夕就受到批判,“文革”中更是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主张”,邵荃麟因此受到残酷迫害,含冤而死。

青春写作:双百方针提出后,首先响应并突破禁区的并不是资深的、在文学界已经确立了地位的作家,而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成长起来的作家。这些作家成长的社会环境,接受的信仰、文学影响,都与理想主义有关,他们“不成熟”使他们不理解中国的复杂性,看到的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他们是以年轻的眼光对现实发出质疑。因此,我们将这些写作称为青春写作。

干预生活:与一位苏联作家奥维奇金和他的“特写”有密切的关系。奥维奇金是在斯大林1953年逝世后被介绍到中国的苏联作家,他的特写由于揭露了苏联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对官僚主义的揭露,对中国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56年初,中国作家协会举行座谈会,“学习苏联作家勇敢干预生活的精神”作为一个口号被明确提出来,用以克服当时文学创作中“回避斗争与不能真实描写生活等现象”。1956年《人民文学》相继推出的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和《本报内部消息》及其续篇,连同那些批判官僚主义的作品都是“干预生活”的文学,“干预生活”的写作潮流也因此成为“百花文学”的标志。

知青文学:是指作家与上山下乡有紧密联系、反映一定时期中个人特定历史境遇的文学。知青作家的共同点,在1968年至1969年间曾在广大乡村插队落户,或在农场劳动,“文革”中和返城后的遭遇,是其情感抒发和文学表现的主要聚结点。知青文学这一概念在形成过程中,自觉排斥了“颂歌”的成分,也未把倾向于表现精神主体的白洋淀诗歌纳入其中。这样实际上就变成了知青小说的同义词,例如孔捷生、郑义、叶辛、梁晓生、张承志、张抗抗、王安忆、李锐、柯云路、韩少功、肖复兴、史铁生、阿城、李晓、朱晓平等的小说。

《今天》:解放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出版物。1978年10月,芒克、北岛、黄锐商量筹办一份文学刊物。12月23日,取名为《今天》的创刊号以油印的方式出版。艺术追求表露出某种艺术野心,和在上一代诗人影响下的焦虑,而这一焦虑,后来成为他们和前者关系紧张的导火索。字里行间并未脱去“红卫兵”的语气与痕迹,与二三十年代的同类杂志相比,在姿态、气质和文风上相去甚远,只能算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同人杂志。具有同人色彩的《今天》共出版9期,1980年3期被迫停刊。《今天》主要刊登诗歌,还登载了小说、文论、翻译作品、美术、和摄影等,主要作者是北岛、芒克、食指、史铁生、甘铁生、方含、江河、陈迈平、刘自立、杨炼、顾城、严力、舒婷等,可见,大部分朦胧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都在《今天》上刊登过作品。

新写实小说: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的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实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但它减退了过去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池莉的《不谈爱情》《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刘震云的《新兵连》《塔铺》《一地鸡毛》《单位》;方方的《风景》《落日》《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教育诗》《苍河白日梦》。

大文化散文:主要是指以中国的历史文化现象为描写对象,借此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的一类散文。它因余秋雨90年代初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而得名,1998年初,又因《大家》杂志进一步推波助澜而变成了一个人所共知的文学概念。兴起原因:90年代初,由于商品经济的浪潮全面卷来,政治、文化和文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社会道德危机的加重,一些有识的散文家,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希望从对文化传统精髓的发掘和重新解释中提取旺盛的生命力,以此抵御反文化、反文明的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代表人物:余秋雨、张锐锋、庞培。

学者散文: 在90年代,稍稍摆脱了意识形态控制的学术研究,对独立的学术品

格的培育和要求日益增长,表现创作上,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愿意把自己学术研究的材料转化到对现实人生和诸种社会问题的参与中来。这些“人生”与“问题”包括:对“文革”及系列政治运动的反思,对几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探索,对当前文化失落现象的反思,个人命运与历史关系,以及文学与市场、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等等。其散文以“个人”的眼光和取材视角,具有作者个人独特的历史经验和生命体验,同时,在叙述语调和风格上,带有学者共有的内敛、含蓄的特点;二是在艺术手法上具有随笔化、序言化的写作倾向。由于这些散文大多是从事专业活动之余留下的笔墨,较多地留下了作者各自专业的痕迹,在艺术表现手法也灵活多样,这使它对一般读者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代表人物有金克木、张中行

第三代诗人: 1986年,对朦胧诗和诗坛现状不满的青年诗人,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艺术“反叛”运动。10月,《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中国诗坛1986年诗歌群体大展”,一百多名诗人和六十多家诗派在在媒体上集体亮相,诗歌观念以“拒绝、怀疑”传统为主旨,具体指向主要是朦胧诗人和“正式”的诗歌杂志,把前者作为自己艺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以更激进的态度标榜“现代主义”。主张诗歌与‘日常生活”建立有“实效”性质的联接,与“浪漫主义”模式保持警觉的距离,在诗歌风格上呈现“反崇高”、“反意象”和口语化的倾向。如于坚、韩东、翟永明、李亚伟、杨黎、万夏、海子、柏桦、张枣、陈东东、宋琳、张小波、王寅、张真、伊蕾等。这批诗人,通常也被称为“后朦胧诗人”,而“第三代”诗歌这一命名,似乎要比“后朦胧诗”更具有文学“运动”的性质。

名词解释教育篇二

名词解释:

1.行政关系: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

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2.行政主体: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或社会公权力,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社会公权力组织。

3.行政机关:指依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4.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而行驶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5.行政委托:指以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系统以外的社会公权力组织或私权利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办理某种行政事务。

6.特别许可:指除必须符合一般条件外,还对申请人予以特别限制的许可。

7.行政确认: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与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8.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广泛应用的一种裁决方式,也是法律文件中经常涉及的一个概念,有是指行政处罚裁决,有事用于行政机关依职权对所有纠纷进行的裁决,有时特指专门的行政裁决。

9.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的,无偿的征收税,费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10.行政处罚: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与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以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11.行政强制:指在行政过程中出现违反义务后者义务不履行的情况下,为确保行政的时效性,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由行政主体或者行政主体申请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以及人身,自由等予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12.行政强制执行: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义务主体的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1.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不一致时:1.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章不一致,由制定机关裁决。2.地方性法规

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不一致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3.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4.部门规章,部门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不一致,由国务院裁决5.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时,由全国人大常裁决。

2.行政法实体性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要求政府以法律规定行政,首依行政管理法。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实施管理)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越权无效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

3.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2.行政公开原则3.行政公正原则4.行政公平原则。

4.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的区别: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的总称,在行政管理中与行政相对人相对,在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与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相对,而行政机关只是行政法律关系具体当事人的称谓,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社会公权力组织,公民,法人等并列。2.行政主体是一种行政法学概念,而行政机关是一个具体法学概念3.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与有包容关系,前者包容后者。

5.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在决策体制上实行首长负责制。

6.派出机关:1.地区行署(省,国批,领导县)2.区公所(县,自治县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领导乡)3.街道办(市,不设区的市经上批,指导居委会)

7.行政委托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区别:1.被授权组织是以自己的名义行驶职权,并有自己对行为负责,自己是行政主体2.而行政委托是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负责,受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8.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具备4个要见:1.行政权能的存在(资格要件)2.行政权的实际运用(权利要件)3.法律效果的存在(法律要件)4.表示行为的存在(形成要件)

9.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1.公定力:指具有体行政行为具有得到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2.确定力: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3.拘束力: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4.执行力:指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

10.行政许可4个方面:1.是一种行政行为2.是有限和解禁的行政行为3.是受益性的行政行为4.是要式行政行为。

11.特许:主要分配稀缺资源,用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公共资源配置,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

12.行政给付的种类:1.抚恤金,牺牲病故人员(军人,警察,公职人员)残疾抚恤金,生活补助费,安置费(均为军人)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由民政部发,军队离休干部,军队退休干部,发放退职金的退职人员3.社会救济福利金,农村救济,城镇救济,精减退职老弱病残,社会福利金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生活救济费及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费及物资援助。

13.行政裁决的种类:1.权属纠纷的裁决2.侵权纠纷的裁决3.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

14.行政征收的对象:1.税2.费 15.听证程序:1.责令停产停业2.吊销许可证或执照3.较大数额罚款。

16.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1.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是前提条件2.主体是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3.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4.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5.一般不宜进行执行和解。

17.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1.对物2.对行为3.对人身及人身自由。

18.间接强制:1.代履行,委托第三人执行2.执行法,对不履行者处以的第二次处罚。

19.我国行政法法源:1.法存在形式说2.法源动力说3.法原因说4.法制定机关说5.法前规定说6.法事实说

20.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1.宪法与法律2.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3.行政立法4.条约与协定

21.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1.法律解释2.判例3.习惯与惯例4.行政法理

22.受委托组织的条件:1.应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人3.履行受委托职能需要进行检查或技术鉴定的,他应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论述:

23.行政行为的特征:1.服务性2.从属法律性3.裁量性4.一般情况下是单方意志性5.强制性效力先定性

1.行政处罚的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1.处罚设定权法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罚,行政法规可设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法规可设除限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规章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给予行政处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处罚。2.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只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机关,授权组织有权,其他无权,具有资格的机关和组织不得越

权和滥用。3.被处罚行为法定:必须有法可依,法无明文不受罚4.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处罚程序公开。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四.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实质上是由保障相对人陈述权,申辩权的原则和无救济便无处罚原则构成,其包括两层,1是立法阶段,不设立救济途径2是在执行阶段,不提供救济途径。五.职能分离原则:1.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相分离2.调查检查人员和行政处罚的决定人相分离3.决定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相分离4.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六.一事不再罚的原则:1.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处以两次以上罚款2.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予以人身自由的处罚3.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判罚金时,与行政处罚罚金相抵。

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席位的区别:1.正对的对象不同:抽象行政行为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具体针对特定的人或事2.效力不同:抽象可以反复使用,主要对将来的事发生法律效力,具体只对特定的人或事,效力不及与其他对象和事件,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处理3.能否直接进入执行过程不同:抽象需要具体的行为作为中介才能进入执行程序而具体直接进入4.救济途径不同:抽象不能提起诉讼或复议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具体可以提起诉讼或复议。

3.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刑法是制裁犯罪的刑事手段。行政处罚与刑法均属于法律制裁。区别:1.制裁的性质不同:行政属于行政制裁,属行政权的一部分,刑罚属刑事制裁,属司法权的一部分2.使用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罚适用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刑罚适用于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3.惩罚的程度和适用程序不同:刑罚惩罚程度比行政罚的惩罚程度重,刑罚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行政罚适用行政程序4.制裁机关不同: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做出,而刑罚由人民法院判处5.做出的处罚形式不同:我够刑法规定的刑罚有9种,包括5种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3种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行政处罚的形式很多,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等。

名词解释教育篇三

名词解释:全国两会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制度。政治协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参加会议的有46个单位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

性文件。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迄今为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过九届全国委员会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中国,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的重大事项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行政机关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决议、决定。法院、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

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国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保证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代表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代表有权依法提出议案、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对各项议案进行表决,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受法律保护。

中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四项: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这也是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主要体现。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四项:

1)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问题(通常称为重大事项决定权)。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执行情况的报告;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2)监督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通常称为监督权)。包括听取和审议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专题汇报;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监督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实施。

3)选举、罢免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通常称为人事任免权)。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选举本级人民政府正、副职领导人员,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有权罢免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上述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出或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名词解释教育篇四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原理,探究生物学教学活动规律。

2.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包括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素养: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4.探究:“探究”即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追求知识的确凿性。

5.教材和教科书: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所以它只是是教材的一种,与之并行的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7.备课: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整体安排,教师在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通称为教师备课。

8.说课:是教师对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进行口头阐释或书面呈示的过程。

9.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分工合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10.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12.教态:是教师所特有的外在的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它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姿势、动作和语言、服饰等得到表现。1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14.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

15.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16.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主要的保证,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17、生物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18、常摸参照评价:是指在某一集团中,以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

19、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20.正板书与副板书

21.难度与区分度

22.信度与效度 23.课程标准

24.生物课程标准

名词解释教育篇五

1名词解释题

1信息化:信息化指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备,更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

2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4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于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5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

6mis战略规划: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7原型法:原型法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u/c矩阵:u/c矩阵是用来进行子系统划分的一种方法,它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过程和数据类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9业务过程: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10“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的一种策略形式。

11“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自上而下”的开发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的一种策略形式。

1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生命周期(life cycle)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13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以类、类的继承、聚集等概念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联系,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了全新的思路 14管理业务流程图: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表明系统内各单位及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

15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16表格分配图:表格分配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管理部门将业务单据(或报告等)复印多份分发到多个部门的过程的图表。

17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开发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的过程。18业务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19业务流程重组: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益:

20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它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2l判断树:是用树形分支图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它的左部各分支代表条件,最右边一列表示应采取的决策行为。

22功能结构图:功能结构图是按系统功能的从属关系构成的图表,它从功能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结构。最上层是系统的目标,越下层功能越具体。23数据关系图:数据关系图也称输入一处理一输出图(ip0图),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由哪里输入,经过什么处理,得到哪些输出数据。24模块化:模块化是指在系统设计中将信息系统设计成由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功能较简单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模块的方法。25处理流程图:在处理流程图中人们将信息系统流程图中的部分处理逻辑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不仅列出了处理功能的名称,而且使用各种符号规定了处理过程的各个步骤。

26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27文件设计:就是根据文件的使用要求、处理方式、存储的数据量、数据的活动性和设备条件等合理地确定文件类别,选择文件介质,决定文件的组织方式和存取方式。

28系统的可靠性:指的是系统可以连续工作的时间。29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指导人们用良好的思想方法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对任何程序都设计成由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的程序: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30顺序结构:是一种线性、有序的程序结构,它依次执行各语句或模块。31循环结构:是重复执行一个或几个模块,直到满足某一条才终止的程序结构。

32选择结构:是根据条件成立与否来选择程序执行通路的一种程序结构。问答题

1什么是知识管理?

答: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很多,下面列出三个供参考。(1)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知识。(2)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处理、寻求理解和使用科研部以创造价值。(3)知识管理是将所有的专业知识,包括文档中的和人脑中的掌握起来,用到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去。

2什么是管理控制信息?答:管理控制信息又称战术级或策略级的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以更好地利用资源的信息。3信息化从哪些途径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答:信息化正在从以下一些途径促进工业化的发展:(1)新兴信息技术产业。(2)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3)为工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增加商机创造条件 4试回答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关系.答: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环境,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信息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输出则影响环境。

5目前信息系统可分为哪两大类?每类包括哪些部分?

答:目前信息系统可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其中作业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则包括了信息报告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等。6试举例说明企业战略信息用于哪些决策.答:企业战略信息往往用于确定新产品投产、停产、新厂址选择、开拓新市场等

7为什么说信息是有价值的?

答: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所以信息是有价值的。

8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有何特点?

答:基本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技术。特点:全面收集系统反映目标和运营情况的数据、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支持管理决策。9简述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请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答: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和辅助决策等特有功能。具体是:(1)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2)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3)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4)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以各种方法加以控制;(5)辅助决策功能。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地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作用?

答: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数据处理、计划、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具体作用表现在:用统一标准处理和提供信息,排除使用前后矛盾的、不完整的数据;完整、及时地提供在管理及决策中需要的数据;利用数据关系式分析数据,客观预测未来;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不同详细程度的报告,缩短分析和解释的时间;用最短的时间提供尽可能精确、可靠的信息,以便决策者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2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有何联系?

答:知识来源于信息,是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因此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信息管理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进行查询和检索,然而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效益,则是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

13怎样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

答: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各级管理人员既是mis的设计者、制造者、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对mis的应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mis中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因素。

14如何深刻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系统?

答:就其功能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混合物,它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因此是技术系统。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mis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进mis将导致新组织结构的产生,而现存的组织结构又对mis的分析、设计、引进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社会系统。15为什么说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答:因为组织规模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首要任务。16“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mis的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 答:“自下而上”开发策略的优点是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尽管所开发的系统不十分完美;缺点是缺乏整体的优化,并且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优点是整体性和逻辑性强;缺点是复杂、繁琐。

17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

答: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角度讲,企业流程重组就是站在信息高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18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缺点是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9原型法优缺点是什么?答:原型法的优点是简易,用户容易接受;缺点是返工现象特别严重,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20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各是什么?

答: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是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以节省mis投资;明确mis的任务;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内容包括mis的目标(mis应实现的功能)、约束(实现mis的环境、条件)及总体结构(由哪些子系统构成);组织的现状(包括软硬件、人员配备及开发费用等);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等;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

21系统分析应做好哪几项工作?

答:系统分析的具体工作主要是:a.详细调查;b.对资料作系统化分析;c.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22处理逻辑的定义包括哪些内容?

答:处理逻辑定义应写明处理逻辑名称、编号、简述、输入、处理过程、输出和处理频率。

23在系统分析阶段,为什么要分析数据变动频率的大小?

答:数据变动频率的大小与将来进行数据库文件设计时采用何种文件有关,通常将变动频率最小的、固定属性的数据存放在主文件中,把个体基本不变,但数据的值是频繁变动的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存放在周转文件中,而把个体和其值都是频繁变动的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存放在随机文件中。24可行性分析报告应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

答: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a.项目概况;b.项目目标;c.开发项目所需资源和预算安排;d.期望的效益; e.关于可行性的结论。25系统详细调查中,有关系统输出方面,应调查哪些问题?

答:系统详细调查时,有关输出方面,系统分析人员应调查:原系统的输出(包括输出报告、查询内容、决策方案等)是什么?输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输出可以合并或取消?目前输出的精确度如何?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

26系统开发时,为什么要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

答: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可以简化分析和设计工作,因为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明确以后,每一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可以基本上互不干扰地独立进行,将来修改或扩充系统时也不至于改动局部而牵动全局。27什么是管理业务流程图?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表明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系统分析人员可以利用它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部分(如迂回等)。

28管理业务流程图在抽象信息流的作用方面有何不足之处?

答:管理业务流程图虽然形象地描述了信息的流动和存储情况,但并未完全把信息流抽象出来,其中夹杂着许多物质的要素,如产品,图样等。为了实现计算机应用,还必须绘制数据流程图。29什么是数据流程图?它主要反映什么情况?

答:数据流程图是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反映的是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

30系统分析阶段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数据存储分析的内容包括:a.对原系统的存储内容进行分析,如分析原有单据、账册,研究其设置的必要性和增删其数据项的方案;b.考虑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存储文件,如有必要则提出初步的方案;c.为便于检索,确定和增加代码项。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将来系统设计阶段的数据库设计或文件设计做好准备: 31系统分析报告中应写入哪些主要内容?

答:系统分析报告中应包括:对原系统的分析、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描述、对新系统信息量估算、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以及设备选用初步意见等。32什么是逻辑校验?试举例说明。

答:逻辑校验是校验数据的逻辑性或逻辑关系,例如检查月份是否超过12,如果超过12,就是输入的月份有错。33程序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程序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程序名、所属系统及子系统名、功能、数据关系图、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的格式和程序。34什么是代码?为什么要设计代码?

答: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和状态等的符号。代码可以为事物提供一个慨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记录、记忆、存储和检索,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处理效率。

35系统设计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系统设计报告中应包括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文件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方案,以及程序设计说明书。

36为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在系统设计阶段,应贯彻何种重要的设计思想? 答:为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目的是提高各部分的独立性,尽量减少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

37什么是模块化设计思想?试述其具体做法。

答:模块化设计思想是把信息系统分解成一些规模较小的、功能较简单模块,这些模块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则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规定和说明。模块化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建立、修改、扩充都更方便。

38系统响应时间指的是什么?

答:系统的响应时间是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到系统处理后给出结果的时间。39什么是功能模块?

答:信息系统中由计算机完成的某项具体工作的部分称作一个功能模块。小的功能模块可能是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大的功能模块则可能包含一组程序。

40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l答:系统设计的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的物理设计。

41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哪几种基本的逻辑结构组成?

答: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三种逻辑结构组成。

42程序员编写程序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答:程序员编写程序主要根据系统设计阶段已编写出来的程序设计说明书。43系统实施阶段包括哪些主要工作内容?

答:系统神话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评价等。44对程序设计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答:程序设计应满足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程序效率等要求。45试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把任何程序都设计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三种逻辑结构组成的程序。由于这种程序结构的逻辑性强,各组成部分独立性强,所以便于理解、修改、扩充和推广。

46试述非货币指标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意义,并举例说明。

答: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中有许多是不能直接用货币指标来衡量的,例如减少手工计算量和抄写量,减轻繁琐重复性劳动等,但这些效果往往十分重要。因为,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以后,就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改进管理问题。所以说,非货币指标在评价mis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7程序调试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语法调试和对程序进行逻辑检查两个方面。48用新研制的管理信息系统替换原有系统通常采用何种方法?

答:用新系统取代旧系统通常采用平等转换的方法,即新旧两系统同时运行,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原系统的正确数据来检测新系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