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卡诺的一生 卡诺啥意思篇一
少年时代
当历史跨入二十世纪的时侯,中华民族止处分深重的苦难中。为了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酝酿中.全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邓小平就诞生在这个大动荡的年代。邓小平的家乡是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他的祖居是一所传统的三合院,邓小平祖上三代都住在这个林木掩映的瓦舍内。一九零四年八月二十二日,他出生在这里。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以后长期在外谋事。母亲淡氏,不幸早年去世。继母夏氏,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儿。邓小平是长子,有三个弟弟、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童年时候的邓小平名叫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他五岁开始读书,先进私塾发蒙,七岁时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中学。一九一九年,重队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他考入了这所学校。少年的邓小平已经有了朴素的爱国思想。五四运动后,他同全校同学一赵参加了抵制日货活动。他当时对救国的想法,还只是在学生中流行的“工业救国”的思想.只是满怀希望能到法国去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学点本事回国。就这样,他开始走上了探索人生的道路。
出国留学
一九二零年夏,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抱着满腔的热望,他和八九十位同学一起乘轮船赴法(坐的是四等舱,即船上装货的地方),于十月抵达法国马赛。那时邓小平刚满十六岁,在同学中是最年轻的。邓小平到法国后,情况同他的愿望相反,大部分时间只是做工,而且是学不到多少技艺的苦力工。到法国后两个月,他去克娄梭钢铁厂做杂工,以后又在巴黎比扬古雷诺工厂当过钳工,在火车上当过司炉.还到饭馆里做工,收入刚够糊口。只有短时间在贝页中学、夏蒂荣中学等校学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欧洲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的破坏。法国的经济十分萧条,就业格外因难。中国人即使是到那些较好的大工厂去的,工资也只有普通法国工人的一半。邓小平家中已无力寄钱给他,他只能艰难度日。冷酪的现实,使邓小平原来出国留学时的理想化为泡影。但是,一种新的革命思想强烈地吸引了这个年轻人。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恩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较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一九二二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一九二四年下半年成为小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第二年,他在里昂做工的时候,党组织又委派他担任里昂区党的特派员,领导里昂地区的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邓小平从十六岁到二十一岁,在法国生活了五年多、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他革命生涯的开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有一份油印出版的《赤光》杂志,是帮助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中国同志学习理论的。邓小平既参加编辑.撰写文章,又要刻蜡纸、油印。后来,在欧洲的中国党团员有很多人分批转赴苏联学习。一‘九二六年初,邓小平离法赴苏,到了莫斯科。他先进东方大学,不久转入中山大学。这所大学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那时,国内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下,大批有志青年去中山大学学习。邓小平记得在他们年级中有两个人是最年轻的,一个是冯弗能(冯玉祥长女),一个是蒋经国。邓小平在中山大学学习一年。他专心读书,钻研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这时,控制着中国西北地区的国民军领导人冯玉样到了苏联。他正准备参加国民革命、要求派一批中国同志到他的部队工作。邓小平是被选出的二十几个人中的—个。他途经蒙古,穿过沙漠.在一九二七年春回到祖国。
回国初期
邓小平回国时,国共两党的合作已处在走向破裂的前夕、政局动荡他接受党分配的任务,一九二七年三月到西安,在中山军政学校工作。这是他在国内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第一个场所。这所学校隶属于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总部,实际上由刘伯坚等几位共产党人筹建。邓小平担任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该校中共党组织书记。这所学校培养出一批有革命觉悟的初级军官和党政工作干部,并向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队输送了一批毕业生,逐步组建了一支出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这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西渭华起义创造了条件。陕北红军的一些将领,就是从这所学校里出来的。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国政局发生突变。六月间,冯玉详下令要所有在他部队工作的共产党员集中到开封.名曰训练,其实是“礼送出境”。邓小平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离开西安转赴当时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汉口。
他到了汉口后,就留在中共中央工作,担任秘书。这时,国内的政治局势继续恶化。不久,武汉政府公开反共,严酷的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为了适应秘密环境,他从这时起改名为
邓小平。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邓小平列席会议。中共中央秘密迁到上海后,二十三岁的邓小平担任了中央秘书长,主要管理中央机关的文书、机要,交通、财务等工作。“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六大,他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留在国内的李维汉、任弼时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创建红七、八军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了一系列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一九二九年夏,刚刚掌握广西军政大权的李明朗、俞作柏酝酿反对蒋介石。中共中央派邓小平以中央代表身份,同张云逸、叶季壮等先后前往广西,领导当地党的工作,准备武装起义。这是他独立担负一个地区领导重任的开始。邓小平到南宁后,化名邓斌,同俞作柏、李明端接洽,并发展革命力量。十月,俞、李公开反蒋失败,邓小平、张云逸把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三支部队拉出南宁,转移列左江右江地区。月底,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十二月,他同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他任红七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次年二月,他又同李明瑞、嵛作豫等发动龙州起义,建立红军第八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他兼任红八军政治委员。同月,邓小平曾秘密回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报告工作。中共中央决定由李明瑞担任红
七、红八两军总指挥,邓小平为政治委员。他们在右江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各级革命政权,使红军发展到七千人,红色区域扩及二十多个县,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成为当时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时的中共中央领导发生“左”倾错误。—九三零年十月,中央代表到达广西传达了立三路线,大讲全国革命向潮已经到来,指令红七军(红八军因受挫已并入红七军)立即出动,离开根据地打到柳州、桂林、广州去。邓小平认为要打下这些城市是没有把握的,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多数人主张服从中央代表的指示,他只得随军行动。后来因为部队作战连连受挫,伤亡很大,才不得不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中央代表离开尼,部队进行了整编。兵力己个足四千人。前委决定部队转向江西、同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会合。一九三一年二月,红七军占领江西祟义县城,前委决定派邓小平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他到上海后写了《七军工作报告》详细叙述了红七军的情况,总结了起义前后。
长征前后
—九三一年夏,经中共中央批准,邓小平前往以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达时红军正在进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形势尖锐复杂。不久,邓小平担任了瑞金县委书记。当时,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后方。邓小平到任后,迅速为前一时期经受过冤屈的干部和群众平反,召开了全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局面大为改观。一九三二年冬,他调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领导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工作。半年后,又调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就在这个时候,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一直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临时中央开展了一场对邓、毛、谢、古的斗争。邓小平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的处分,派到边远的乐安县属的南村区委托当巡视员。当时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样、组织部长罗荣桓,对邓小平是了解的,把他调到总政治部当秘书长。不久他又被分配到总政宣传部,负责主编总政机关报《红星》报。《红星》报先后开辟了十多种副刊和专栏,在艰苦的战争环境小从未中断、被称为“红军党的工作指导员”。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前,邓小平第二次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参加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到达陕北后,他又陆军东征。东征结束,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在抗日战场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为了全民族的利益,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按照双方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邓小平先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不久调一二九师任政治委员,师长是刘伯承。一二九师深入日本侵略军占领区的后方,以太行山为中心,依托山区,向平原发展。太行山古称“天下之脊”,纵贯晋冀豫三省边界,山高势险,易守难攻,在华北素为兵家必争之地。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部在太行山站稳脚跟后,分兵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很快就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报据地。
接着,又率部越过平汉铁路,东下冀南平原,开辟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还先后建立了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报据地。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日阵营内部情况出现了变化,国民党内一部分顽固派在敌后不断制造磨擦,袭击八路军的驻地,杀害八路军的干部使八路军处于两面受攻的艰险地位。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起,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这次反共高潮中,国民党第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等部向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所在的太行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九四零年三月,刘邓指挥部队,在晋察冀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奋起反击,经过四天战斗,全歼朱怀冰部和其他游杂武装—万余人。这次反共高潮的被击退,使八路军有可能在敌后集中力量对付日本侵略军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同年八月起,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所部三十八个团(未包括地方部队)参加“百团大战”,进行大小战斗五百二十九次,给了日、伪军很大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一九四一年以后,华北敌后的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这时,日本侵略军将侵华重点转到敌后,在华北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实施三光政策、闪笼政策,到处设立据点。连续不断的“扫荡”,加上连年灾荒,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一九四二年九月,邓小乎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彭德怀、刘伯承回延安参加整风后,他于—九四三年十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扔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任。他本着面向敌占区、面向交通线、改进我进的方针,积极主动地开展游击战争,指挥部队粉碎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扫荡”,并领导全区进行建党建军建政活动,进行整风、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邓小平从实际情况出发.发表厂许多富有创见的文章和讲话,显示了他作为战略家统揽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领导能力。他提出了对敌斗争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策略,制定了从各方面积蓄力量、为战略反攻和战后建国作准备的有远见的方针。他在北方局党校的整风动员会上作报告,对党的领袖毛泽东作了高度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指出党的事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曾短期回延安三次:一九三八年九月,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一九三九年七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月同卓琳结婚,一九四五年六月,参加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邓小平同刘伯承亲密合作,前后共事达十三年。两人感情非常融冶,工作非常协调,“刘邓不可分”被人传为佳话。邓小平这样说过:“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与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里是非常愉快的。”
决战岁月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想用武力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挑起了大规模的内战。在毛深东指挥下,解放区军民奋起还击。这就是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具有决战意义的解放战争。
蒋介石在发动全面内战前,一方面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加紧战争准备,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那时,邓小平正但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司令员是刘伯承。晋冀鲁豫解放区宜中原,有乎汉、津浦、同浦三条铁路纵贯其间,正堵住国民党军队向华北、东北解放区进攻的道路,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矛头首先就指向这个地区。
一九四五年九月,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在晋东南的长治地区进行了著名的上党战9,全歼入解放区腹地的阎锡山部队十三个师、三万五千多人,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接着,移师东进,阻击沿平汉铁路北犯的国民党军队,在邯郸战役中歼敌两个军,争取一个军起义,共消灭国民党军队四万人。这两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大大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停战协定的达成起了重要作用。
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陇海铁路南北开展运动战,大踏步进退,连续作战,进行了陇海、定陶、巨野等九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时,局势依然严重。那时候,国民党军队虽然受到很大削弱、总兵力仍比人民解放军多出将近一倍.武器装备更占着明显的优势;他们气势汹汹地从山东和陕北这两翼发动重点进攻,力图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根据整个战局发展的情况,决心不等敌人的进攻被完全粉碎,不等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装备上超过对方,立刻内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敌人兵力簿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中央突破,转入外线作战,直插敌人的战略后方,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从而改变整个战争态势的格局。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的及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首先担负起这个艰巨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六月底,刘邓率领十二万大军,以突然的行动,强渡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经过二十八天的连续作战,歼敌五万六千余人,打开了南下的通路。接着,出人意料地疾速南进。他们不采取逐城逐地推进的方式,而是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跨过陇海铁路,穿越宽达三十多里、遍地积水淤泥的黄泛区,抢渡沙河、汝河和淮河,以二十多天行程,从几十万敌军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千里跃进到长江北岸、位于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东慑南京;西遏武汉,南临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在长江以南的广大统治区,迫使国民党军队调动主力回援。围困大别山地区的敌军增加到三十多旅、约二十万人。而刘邓大军由于连续行军,极度疲劳;部队在南方作战缺少经验;刚到新区,政权还没有建立,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粮食、服装和弹药奇缺。于是,刘伯承率一部分兵“力跳出圈外,向淮西—线展开,扩大根据地。邓小平和中原军区副司令员李先念率领精干队伍在大别山顽强坚持。邓小平激励部队说:一副担子,有重的一头,有轻的一头,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其他部队和地区就能大量歼灭敌人和深入开展工作,这对全局极为有利,我们再削弱再吃苦也要坚持住。他们与战士同甘共苦,风餐露宿,数日不得一饱。夜以继日地同敌军周旋。他们采取分兵的办法,以纵队或师(旅)为单位,分工包干,消灭敌方保安团队,从事地方工作;而当敌方重兵将要到达时,集中一部分主力,积极、灵活地打击敌人。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向封建地主恶霸进行斗争,组建地方武装和民兵,创立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
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地区的重兵轮番“进剿”被粉碎了。刘邓大军同相继南下的陈毅、粟裕和陈赛、谢富治两支野战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牵制吸引了敌人南线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的兵力,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一九四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担任中原局第一书记、中随着辽沈、淮海、平律三大战役的相继发动,解放战争终于进入决定性的阶段。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历时六十五天的淮海战役开始了。淮海战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皖边境,北自陇海铁路两例,南达淮河。这里是长江的屏障,也是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的大门。济南解放后,国民党政府收缩兵力,将它在南线所能集中的嫡系精锐部队全都调集徐州地区,先后共有五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的部队八十余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参战的有中原野战军(后改称第二野战军)七个纵队、华东野战军(后改称第三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和地方部队共六十余万人。支援前线的民工达五百四十余万人。他们用小车、挑子、船只这些工具运送了四亿多斤粮食、一千四百多万斤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这是一场波澜壮阔、规模宏伟的·人民战争。负责淮海前线一切事宜、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由邓小平担任书记,其他成员是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他们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和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及时作出正确的部署。每项作战计划决定后,邓小平又承担起大量的组织实施和前敌指挥工作。淮海战役中,先后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在兵力上超过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在武器装备上更占有巨大的优势。因此,在作战指导上采取将敌军的重兵集团多次分割,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加以歼灭的办法。淮海战役一开始,担任国民党军队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的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两个军突然在阵前起义。华东野战军主力立刻穿越他们的防区,迅速切断正由运河以东向徐州靠拢的黄百韧兵团的退路,将它紧紧包围在碾庄地区。接着,总前委又提出建议,经中央军委批淮,由中原野战军采取果断行动,插入敌人侧后,强行攻占泽涌铁路线上的战略要地——宿县,一举切断徐州同它后方之间的交通,使集结在徐州周围的大量国民党精锐部队顿时陷于孤立,断绝了退路。黄百蹈兵团被歼后,对下一步的行动,总前委建议,首先消灭由豫南远道来援、兵疲粮缺而又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中共中央军委立即答复“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并指出“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中原野战军主力将黄维兵团合围在会河和涡河之间的双堆集地区。经过二十多天的激战,全歼了敌军的这个精锐兵团。接着,华东野战军又一鼓作气全歼了由徐州突围西逃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三个兵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完全胜利。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六十五天的分阶段作战,终于在淮海战场上取得了歼敌五十五万五千人的巨大战果。毛泽东后来称赞道: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从此,国民党军队在南线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南京门户洞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己指日可待了。
一九四九年四月,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继续统率第二和第三两支野战军,进行渡江作战。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漫长成线上,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党长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浩浩荡荡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上海及苏、皖、浙、赣等省广大地区。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渡江作战前夕,邓小平又兼任华东局第一书记,负责接管国民党政府原来的统治中心——华东地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邓小平参加了开国大典。随后,又和他的战友们一
起踏上了解放大西南的征途。
解放西南
中国的大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以及当时的西康,总面积达二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民党逃离大陆前最后控制的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解放西南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贺龙率第一野战军一个兵团,分南北两路开进,迅速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西南全境,把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最后逐出中国大陆。
西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交通不便,国境线长,民族关系复杂。大陆解放前国民党在这里集结了九十多万军队,散兵游园很多,土匪特务活动猖撅,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社会残破,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邓小平在西南工作期间,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他同刘伯承、贺龙等在指挥部队坚决追剿土匪顽敌的同时,注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分化原来敌人营垒中一切可能分化的人;谨慎稳妥地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促成了各民族的团结;广泛发动群众,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改革,加强了各级政权的民主建设,在西南地区创造了稳定的新局面。
他们迅速着手恢复西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作出了兴修成渝铁路的决定。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四川人民数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邓小平等还担负起领导解放西藏的任务,进行了艰巨的工作。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他们所领导的一支部队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
邓小平在西南工作还不到三年,那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呈现出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任总书记
一九五二年七月,中共中央调邓小平到中央工作,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中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他先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放任过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长。一九五四年,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长,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五六年九月召开党的八大,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随即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时他刚满五十二岁,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整整当了十年总书记,主持书记处的工作。邓小平后来说:“在我的一生中最忙的就是那个时候。”
从一九五六年九月到一九六六年五月的近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取得很大的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有过严重失误。邓小平一直处在第一线协助党的主席、副主席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他在许多方面授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如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
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深刻地论述了执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指出党面临新的考验,必须经常警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要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避免个人专断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根据八大提出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九五七年是建国以来在经济工作方面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但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误发展起来。接着出现三年困难时期。为了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邓小平和中共中央许多领导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纠正的措施,制定了应遵循的工作条例。邓小平亲自领导作农村调查,在食堂、供给制等问题上提出了纠正错误的意见。邓小平在纠正过去的错误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在一九六二年指出,生产关系采取什么形式,要看什么形式是群众愿意接受的,是能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在邓小平主持下,还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一九六二年中共中央召开有七千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讲话。他针对前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他提出对过去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要甄别平反,部分错的部分平反,完全错的完全平反。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代表中央书记处作了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期间,同国际共产主?
卡诺的一生 卡诺啥意思篇二
胡光墉(1823—1885),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红顶商人--胡雪岩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 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且招牌为“真不二价,”胡庆馀堂现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1921年纱布交易所建立,也算是给乱坟堆里的胡雪岩一个迟到了30年的告慰。
评价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
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馀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清朝时讲,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我个人认为目前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时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
胡雪岩的个人魅力更是了得,他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老婆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缺乏信用契约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对稳固的夫妻契约)更是如虎添翼!
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外的环境和中国相去甚远,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
胡雪岩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卡诺的一生 卡诺啥意思篇三
生平简 介 各位亲朋、各位来宾,同志们:
意外遭际实堪伤,致使英魂返故乡。春寒料峭祭亡灵,泪雨纷飞痛断肠。我们将永远铭记着2012年2月26日这个令人悲伤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们大荔县质监站退休干部,优秀建筑工作者王新生同志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
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这里,寄托对逝者的无限哀思。在此,我谨代表大荔县质监站全体干部职工向王新生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向王新生同志的亲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王新生同志的一生,是不懈努力,追求进步的一生;勤勤恳恳,克己为人的一生。他于1939年7月5日出生在大荔县石槽乡孙家村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家庭,如火如荼的时代,勤诚厚朴的民风,尚礼崇德的家庭教育,涵养了他勤勉自强、正直勇敢的品格,坚定了他爱党爱国,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王新生同志于1961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66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陕西省第四建筑公司工作;1987年1月至1988年12月,在渭南洛惠局工作;1989年1月至1990年1月,在大荔县设计室工作;1990年2月至1996年6月,在大荔县建筑公司工作;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在大荔县质监站工作;2000年8月退休。
王新生同志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他把这份爱寄托于自己的工作。从走上建筑工程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潜心本职工作,服务地方建设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工作期间,王新生同志主要承担施工业务,为业务总负责人,多次获得“建筑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参与编写《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
合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一书,在“建筑科技”等杂志发表论文十篇,其主要成果录入《大荔县志》科技成果篇。王新生同志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都称赞他的吃苦耐劳,他的宽厚,他的善良。王新生同志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从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这路很长,但王新生同志凭着坚韧的毅力走过来了。即使在退休后,他仍克服各种困难,为城乡建设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七十余年人生路,他风雨兼程,顶天立地。他奋斗了一生,耕耘了一生,精彩了一生。
王新生同志十分重视个人修养,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同志、乡邻以让为先,关爱有加。对家庭,他是一位真正负责任的人。作为儿子,他忠孝双全,堪为表率;作为丈夫,他与妻子相扶相携,共历风雨;作为父亲,他教女有方,宽严适度,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无尽的心血。现在,令我们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正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王新生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悲伤不是他希望留给我们的礼物,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看似平凡实则崇高的精神。就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瞩目这颗闪亮的流星,来纪念这位如夏花之灿烂,如秋叶之静美的长者,但愿每一个睹物思人的瞬间,不是生者的悲痛,而是逝者的安慰。
王新生同志,安息吧!
卡诺的一生 卡诺啥意思篇四
今天,“卡诺热机”、“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已是大家所熟悉的科学名词了。法国物理学家萨迪.卡诺(n.l.sadi carnot,1796-1832)创立的理想热机理论,现在不仅在热机工程界受到普遍重视,而且被列为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然而,卡诺的理论在创立后长期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在1824年发表的《关于火的动力和适合产生这种力的机器的考虑》(以下简称为《关于火的动力》)一书的原版直到1835年才销售完;关于他的理论的评论也只有过两次,一次是1824年的书评,另一次则出现在他弟弟为他所写的悼词中。只是到了1848年开耳芬(lord kelvin,1824-1907)根据卡诺定理提出绝对温标概念后,卡诺的理论才稍微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
科学世家
1796年6月1日,萨迪.卡诺在巴黎小卢森堡宫降生,时值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和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之前的**年月。
卡诺的父亲拉扎尔.卡诺(lazare carnot)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第一帝国时代担任要职。他先后是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的十二人公安委员会的成员之
一、拿破仑第一执政手下的战争部长及滑铁卢战争前百日政权的内政部长。当拿破仑帝国在1815年被倾覆后,拉扎尔被流放国外,直至1823年病死于马格德堡。拉扎尔的民主共和的思想给卡诺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后来遭受的厄运给卡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并导致了社会对卡诺的歧视。
拉扎尔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科学家。他于1782年、1787年和1803年先后发表过《通用机器》、《拉扎尔.卡诺数学全休》、《运动和平衡的基本原理》;在热学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上,均有所贡献。1807年,他辞去战争部长的职务,专事对卡诺和卡诺的弟弟伊波利特.卡诺(hippolyte carnot)进行科学教育。
1812年,萨迪.卡诺考入巴黎理工学院,在那里受教于泊松.盖-吕萨克、安培和阿喇戈
(d.f.arago)这样一批卓有成就的老师。他主要攻读了分析数学、分析力学、画法几何和化学。
1819年,他考上了巴黎总参谋军团。该军团处于初创期,组织还十分松散,卡诺借此机会一边进行科学研究,一边在法兰西学院听一些新课程。这时他对工业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走访了许多工厂,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他发现,热机效率低是当时工业的一个难题。这个问题此导他走上了热机理论研究的道路。
破土而出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工业革命在欧洲逐步兴起来了。蒸汽机正在使法国和蒸汽机的故乡——英国日益工业化,为它们增加了国力和财力。作为法国人的卡诺亲身经历了这场蒸汽机革命的冲击,亲眼看到了蒸汽机是怎样促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然而,他也看到:人们是知道怎样制造和使用蒸汽机,而对蒸汽机的理论却了解不够。
当时的热机工程界对这样两个问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1)热机效率是否有一极限?(2)什么样的热机工作物质是最理想的?
在对热机效应缺乏理论认识的情况下,工程师只能就事论事,从热机的适用性、安全性和燃料的经济性几个方面来改进热机。他们曾盲目采用空气、二氧化碳,甚至采用酒精来代替蒸汽,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工作物质。这种研究只具有针对性,而不具备普遍性;从某一热机上获得的最佳数据不能套用于另一热机。这就是当时热机理论研究的状况。卡诺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途径,他不是研究个别热机,而是要寻一种可以作为一般热机的比较标准的理想热机。
当拉扎尔在1823年8月病故后,卡诺的弟弟回到巴黎,协助卡诺完成了《关于火的动力》一书的写作,使它在1824年6月12日发表出来。卡诺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卡诺热机”和“卡诺循环”的概念及“卡诺原理”(现在称为“卡诺定理”)。
根据卡诺热机理论,“卡诺热机”是一切工作于相同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的热机中效率最高的热机,是一种理想热机;“卡诺循环”是一种可逆循环,按照现在的术语来说,是熵保持不变的循环。“卡诺原理”是说:“热动力与用来产生它的工作物质无关,它的量唯一地由在它们之间产生效力的物体(热源)的温度来确定,最后还与热质的输运量有关”。
值科注意的是,卡诺在1824年论著中借用了“热质”的概念,这是他的理论在当时受到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卡诺之所以要借助于“热质”,是为了便于通过蒸汽机和水轮机的形象类比来发现热机的规律。在卡诺看来,“热质”正如水从高水位流下推动水轮机一样,它从高温热源流出以推动活塞,然后进入低温热源。在整个过程中,推动水轮机的水没有量的损失;同样,推动活塞的“热质”也没有损失。为了避免混乱,卡诺在谈到热量、或热与机械功的关系时,就不用“热质”一词,而改用“热”;况且在他后来的研究记录中,他就彻底抛弃了“热质”一词。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不少人说卡诺是“热质”论者,其实是没有根据的.新星陨落
在《关于火的动力》发表后,卡诺继续研究热机理论。由于巴黎总参谋军团的改组,他被调回部队。他在部队的时间不到一年,就永远辞去了职务,加在到巴黎在他父亲遗留下来的私寓里长期定居下来。卡诺性格孤僻而清高,他一生只有可数的几位好友。在学派林立的巴黎学界,卡诺的厌世情绪越来越严重。
他父亲的革命思想对他的影响至深,以致使他不满时局而与时代格格不入,这就更加恶化了他与社会的关系。七月革命爆发了,他一度表现积极,但很快又失望了。由于他父亲的名气,七月革命党人提名他为巴黎内阁成员。他厌恶这种官衔世袭的作法,而毅然拒绝了。最后他仍回到自己的书桌前从事科学研究。1831年,卡诺开始研究气体和蒸汽的物理性质。4832年6月,他患了猩红热,不久后转为脑炎,他的身体受了致命的打击。后来他又染上了流行性霍乱,竟于同年8月24日被夺去了生命。
卡诺去世时年仅36岁,按照当明的防疫条例,霍乱病者的遗物应一律付之一炬。卡诺生前所写的大量手稿被烧毁,幸得他的弟弟将他的小部分手稿保留了下来。这部分手稿中有一篇是仅有21页纸的论文----《关于适合于表示水蒸汽的动力的公式的研究》;其余内容是卡诺在1824-1826年间写下的23篇论文,它们的论题主要集中在这样三个方面:(1)关于绝热过程的研究;(2)关于用磨擦产生热源;(3)关于抛弃“热质”学说。卡诺这些遗作直到1878年才由他的弟弟整理发表出来。
卡诺抛弃“热质”学说的原因,首先是受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的影响。菲涅耳认为光和热是一组相似的现象,既然光是物质粒子振动的结果,那么热也应当是物质粒子振动的结果,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没有质量的东西。卡诺接受了菲涅耳的设想,他一方面运用热的动力学新概念重新审度他在1824年提出的热机理论,发现只要用“热量”一词代替“热质”,他的理论仍然成立。另一方面,他又深入研究伦福德伯爵
(c.rrmford)和戴维(h.davy)的磨擦生热的实验,并计划用实验来揭示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磨擦热效应的定量关系,他计算出热功当量为3.7焦耳/卡,比焦耳(j p joule)的工作超前将近20年。
在卡诺去世两年后,《关于火的动力》才获得了第一个认真的读者----克拉派隆(emile claperon)。他是巴黎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只比卡诺低几个年级。1834年,他在学院出版的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论热的动力》的论文,用p-v曲线翻译了卡诺循环,但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0年后,英国青年物理学家开耳芬在法国学习时,偶尔读到克拉派隆的文章,才知道有卡诺的热机理论。然而,他找遍了各图书馆和书店,都无法找到卡诺的1824年论著。实际上,他在1848年发表的《建立在卡诺热动力理论基础上的绝对温标》一文,主要根据克拉派隆介绍的卡诺理论来写的。1849年,开耳芬终于弄到一本他盼望已久的卡诺著作。十余年后,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clausius)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他一直没弄到卡诺原著,只是通过克拉派隆和开耳芬的论文熟悉了卡诺理论。
这些事实表明,在1824年至1878年间,卡诺的热机理论一直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卡诺生前的好友罗贝林(robelin)在法国《百科评论》杂志上曾经这样写道:卡诺孤独地生活、凄凉地死去,他的著作无人阅读,无人承认。
现在很难说清学术界是什么时候开始公认卡诺热机理论的,因为在他去世后,没有任何学术团体或学校授予卡诺任何称号。可以这样说,卡诺的学术地位是随着热功当量的发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继被揭示出来的过程慢慢地形成的;卡诺的理论除了对克拉派隆、开耳芬和克劳修斯等少数几位物理学家产生过影响外,它在整个物理学界未曾引起过反响。直到1878年他的《关于火的动力》第二版和他生前遗稿发表后,物理学界才普遍知道了卡诺和他的理论。不过,那时热力学已经有了迅速发展,他的著作就成了历史遗物,除少数科学史家和教科书编纂者偶尔翻翻外,没有更多人去认真读它。
卡诺的理论不仅是热机的理论,它还涉及到热量和功的转化问题,因此也就涉及到热功当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能量守恒与转化的问题。可以设想,如果卡诺的理论在1824年就开始得到公认或推广的话,这些定律的发现可能会提前许多年。这种估计不算过分,根据前面的分析,卡诺至迟在1824-1826年间就计算过热功当量,这比焦耳的工作要早17~19年。虽然他的计算不够精确,但他的理论见解是正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那些被烧毁的手稿中可能还有关于热功当量的更精确的计算。
深刻的启示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l,1831-1879),对卡诺理论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卡诺的理论是“一门具有可靠的基础、清楚的概念和明确的边界的科学”。可是,这个理论的创立者不论在法国学术界还是在法国社会里都未曾获得多数人的支持。通过对卡诺的历史分析,我们让为卡诺理论的蒙难有如下几个原因:(1)社会的政治压抑;(2)卡诺的早逝;
(3)卡诺生前未能进入某一学派。
拉扎尔.卡诺是法国18世纪著名科学家,不论在科学家传记上还是在各种大百科全书中,现在都有关于他的生平和贡献的记载。按理说,这对于萨迪.卡诺跻身于法国学术界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正如前面所说,拉扎尔晚年的不幸以致客死异乡,在政治上给卡诺以巨大的压抑,加上社会对卡诺的歧视,迫使卡诺加避社会而远离了他应当加入的社会或科学团体,使他变成一位不归附任何名门的游离份子。孤独地生活、勤奋地工作又摧毁了他的身心。致使他过早去世。去世后,也没有一位法国学术权威对他的工作作过任何评价,而克拉派隆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他对卡诺理论的翻译和解释在法国没有产生反响。19世纪初,法国物理学界中颇具影响的人物一般集中在巴黎理工学院和法兰西学院,他们之中威望最高的要数拉普拉斯(p.s.laplace,1749-1827);以拉普拉斯为首的物理学派左右了法国物理学的方向,凡是比较成功的理论几乎都经过拉普拉斯的评阅和推荐。最明显的例子是毕奥(j.b.biot)萨伐尔(f savart)定律,这个定律是在拉普拉斯指导下,由他的学生毕奥和萨伐尔通过几个实验发现的,一经公布就得到推广,很快就在教科学里出现了。另一个例子是菲涅耳的光波动理论。虽然菲涅耳也死得过早,但他在生前已与法国物理学界取得联系,得到像阿喇戈这样一些权威人士的赞助,因此菲涅耳理论能够产生及时的影响。
卡诺理论的蒙难历史告诉我们,为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不仅要加倍注意人才的开发,而且要给与那些还没有确定社会地位的已经开发现来的人才以热情的支持和鼓励。社会还要切实注意中、青年科学家的身体状况。各学术团体、各位有声望的科学家,要克服门户之见,推荐和提拔卓有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对他们的成果作出及时的鉴定、宣传和推广,以促进科学事业的不断繁荣。
来源:科学蒙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