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概复习资料选择题篇一
(1)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
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十八大报告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8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十个方面丰富内涵:经济富强中国梦、政治民主中国梦、文化繁荣中国梦、社会和谐中国梦、生态文明中国梦、安居乐业中国梦、病有所医中国梦、学有所教中国梦、法治社会中国梦、人生出彩中国梦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现中国梦,需要政府在现阶段采取的政策: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致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5、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解决好民生问题。
对于十八大党建的论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毛概复习资料选择题篇二
2013——2014年第2学期《概论》课
考试复习提示
一、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分)
2、多项选择题(2×5=10分)
3、判断正误题(1×10=10分)
4、问答题(10×2=20分)
5、案例分析题(20×2=40分)
二、题型说明:
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主要紧扣教材(新老教材结合)和党的十八大(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内容(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考查对基本命题、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的理解。
2、问答题主要考核对本课程中有关原理的掌握、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3、案例分析题主要是一种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题型。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和理解案例所表达的意思;其次必须紧扣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能运用教材(新老教材结合)原理分析的,尽可能贴近教材内容分析;再次,要讲究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创新性。
三、考试范围与重点说明
1、考试范围:新教材第一章至第八章(老教材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2、重点:根据两套试卷中各章所占分值,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八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四、复习要求:
1、对于客观题,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和十八大报告,认真阅读,并划出其中的关键词加以理解。
2、关于问答题,关键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总结,切忌死记硬背;
3、案例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是反映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材料,要认真阅读理解,尽可能把教材的有关原理搞清楚之后,关键在运用原理分析问题,注意把原理、材料、逻辑性有机结合起来。
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科学内涵。(p1----p4)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p6)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7)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p16)与主要内容。(p18)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p24—)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9)第二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p34)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p46—)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56)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7)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p63)和经验教训(p68)第四章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p74)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96)和基本特征(p98)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101)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p104)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07)第六章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p113)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p115)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p114)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p120—p121)
6、中国梦问题(p122)第七章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127)
2、改革的性质和评判标准。(三个有利于)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p135)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特征。(p138)第八章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p144)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的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的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的
3、市场经济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146)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
5、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p149)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p148)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51)
8、按照生产要素分配(p152)
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p156)
1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p157)
1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p159)
13、当前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162)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63)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
1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p169)
1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170)
19、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p173)
2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国家?(p174—p175)(※红色字体为修改后的复习提纲新增加的考试内容)
考试复习提纲详解
第八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八章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p144单选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问答题、多选题:p145第1段最后2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146第2段第7行、最后4行,判断题、多选题)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第3段,单选题)
5、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p149第2段,判断题、单选题:公有制的最主要的实现形式-股份制;多选题:公有制的的实现形式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p148第3段,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必考点)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51第2段,单选题)
8、按照生产要素分配(p152第4-6段,多选题,按劳动要素分配有?按非劳动要素分配有?必考点)
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第4段-154,问答题4个要点每1段的第一句话;单选题、判断题:过去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选题:新的“四化”道路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要求特征包括?p153第5段-154第1段)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p156第2段,单选题,必考点)
1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制度?国体?政体?p157-158,问答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1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针要求?p160第2段,多选题)
13、当前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162第2段,多选题)
1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p162-163,问答题、案例分析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p163-165,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p165,第2段3-5行,案例分析题)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168,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1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p170第2段,多选题)
1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171第3段-p172第1段,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19、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p173第4段,多选题)2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国家?(p174-176,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第六章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p113,多选题、问答题)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p115,单选题)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p113-114,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p114,问答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p121第2-3段,多选题)
6、中国梦问题(内容和实现途径:p123-124,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第七章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127-128,单选题)
2、改革的性质和评判标准。(p129,单选题,多选题:“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p136-137,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特征。(p138-139,多选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科学内涵。(p3-4,问答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7,多选题、问答题)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7,第2段;p7,第1段,多选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与主要内容。(p18,第2段,多选题)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p25-27,单选题: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胡锦涛强调要大升求真务实之风。p27第4段,多选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p28第4段-p29第1段;单选题: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29,第2段,单选题)
第二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单选题、多选题,包括最基本的国情、最主要的矛盾、革命的根本任务、革命的性质:p34,第2段,第4段,第5段;p35,第2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单选题、多选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主力军、领导权、性质和前途:p38,第2-3段;p39,第4段;p40,第2段;p41,第2段;p42,第2段)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单选题、多选题,包括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宗旨、党的三大作风:p48,第5段;p49,第2段;p52,第1段最后3行)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判断题:过渡时期的非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就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单选题p56,第2段1-4行、多选题:五种经济成分包括? p56,第2段)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8,第3-4段,总路线的内容:多选题;单选题:主体: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质: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直接目的: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间接目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和经验教训(p63-66,改造的方法:多选题;经验教训:p66-67,多选题)
第四章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包括:p76-82,多选题。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这些重要思想成果体现在毛泽东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89,问答题、多选题)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最大实际:单选题,p92,第2段,最后3行;科学含义:多选题,p96,第5段;泛指与特指:判断题,p97,第2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单选题、判断题:p101,第4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p108,第2-4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08,第2-4段)
毛概复习资料选择题篇三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选择)
2.两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择)
4.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单、多选、判断)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7.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八大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8.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单选)‘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多选)主观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的具体情况。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他们有着共同的根。3.毛泽东思想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章
1、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多选)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判断、单选)
4、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选)
6、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国家垄断性。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社会阶级)。
8、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9、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0、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1、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判断)
1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第三章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判断)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3.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马克思、恩克斯曾设想用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7.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8.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10.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多选)
11.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2.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是对农业合作社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多选)
1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4.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座大山倒了、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四章 1、195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
4、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的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第五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选择)
3、党的十三大,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956年~2050年),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2、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简答题(重点):
8、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主体;从上层建筑上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得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得到基本确立。
第六章
1.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单选)
2.马克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3.两个百年目+中国梦
(1)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2049年目标:基本现代化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3)中国梦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最核心内容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多选)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6.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多选)
简答题
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答)
2.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步走”确定下来:(简答或判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判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以经济中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3.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4.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选项)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中国的对外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
1.“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的有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a社会主义公有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
决定的。国企是按劳分配
9.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10.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1.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12.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13.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1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18.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依法直接行使民族权利,实行民主自治。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多选)2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单选)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2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2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7.两手抓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8.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判断)
29.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本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多选)
30.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3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32.生态文明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主观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2.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重点题)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发保驾护航。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九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1)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2)港澳回归后,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6、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判断)
7、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8、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9、台湾回归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10、1987年、1988年,返乡探亲热潮。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核心)。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判断)
12、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第十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单选、判断)
2、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3、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4、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5、威胁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7、(多选)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9、20世纪60年代,“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10、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态势,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11、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12、邓小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3、中国外交工作总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第十一章
1.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对比第二章的7)4.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6.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选)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7.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以内的爱国者联盟,大陆范围以外的海外侨胞联盟。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判断)
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多选)10.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1.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第十二章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多选)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
6、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7、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毛概复习资料选择题篇四
毛概复习资料
经济
我国初级经济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
当前我国建立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辨析题请回答是否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答案:第一阶段(1978-1983年)提出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年)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按劳分配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内容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3)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分配形式: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圣山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的生产所做出的贡献,并根据贡献大小而给予各要素所有者应有的报酬,才能鼓励人们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生产要素不能按自己的贡献而取得相应报酬,即生产要素无偿或低成本使用的情况下,生产者就很可能主要通过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出,这属于粗放型增长。而一旦各要素能按贡献而取得报酬,即要素的使用要按市场价格支付成本时,生产者就会从控制成本出发,加强管理,精打细算,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是集约型增长。
因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为什么当前存在收入差异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政治
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与法治
什么是基层民主?重点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含义)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认识,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内容)第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第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原因)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全民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三个倡导”
即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现实意义
版本1
1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2对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3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对于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意义。
5对于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版本2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何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原因
(一)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
(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改善民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生态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沙漠化迅速扩展
3、草原退化加剧
4、森林资源锐减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6、地下水水位下降
7、水体污染加重
8、大气污染严重
9、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10、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国策的原因?
生态与四种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00念、观点、方法。
五位一体之间的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枢纽,生态建设是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毛概复习资料选择题篇五
调查称98%网民认为中国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
时间:2013-02-21 15:27 来源:人民网作者:
98%网民认为收入差距大六成希望设工资增长机制
编者按: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十大热点问题调查”。自2月19日起,人民网将对网络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精选网友留言,分析调查结果并进行解读。“两会调查”结果和网友留言将通过多种方式送至相关部门。敬请网友持续关注、参与并提出建议。
2013年两会调查入口
人民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刘茸)2013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截至2月21日8时,已有69万网民参与了调查,在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收入分配”以83440票暂列第三,自去年以来继续位列前三甲,而“社会保障”和“反腐倡廉”分别位居第一、二位。
分项调查中,对收入差距现状,高达98%的网民针选择了“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比例高过去年的86.4%。而在判断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表现上,获得较多投票的分别是“工资增长和gdp增长不同步”、“存在大量灰色收入”、“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和“部分行业福利过高”,得票率分别为30%、25%、22%和18%;与之相比,仅有2%的网民将“个人所得税过高”视为问题。
关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58%的网民将希望寄托在由国家调控工资上,选择以“提高工资标准,并设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作为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则是反腐,有22%的投票者认为切实查处贪污腐败最有效。
与位列第一的“社会保障”调查中反映的民情相应,绝大多数人最期盼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看到退休养老金制度的改革,62%的人选择此项;其次则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降低垄断企业工资,得票率分别为13%和10%。就收入分配改革的切入点,41%的网民选择“规范公务员津贴,防止灰色收入过高”,其次是27%网民选择的“打破垄断”和25%网民选择的“超领域进行顶层设计”。
网民:收入不公导致社会问题增多
超过1500条留言中,网民积极地表达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切和自身诉求。一位网民说:“收入分配是我们工薪阶层所关心的头等大事,收入的不公平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的拉大,部分行业的垄断,东西部区域收入的巨大悬殊,城乡差别的进一步的扩大,都和收入分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期盼两会加大分配改革的实施力度,让我们真正享受改革的成果。”另一位网民总结得简明扼要:“社会财富终有限,不患寡而患不公。”
有的网民以“解决了公正分配问题一切迎刃而解!”表达了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也有网民指出,问题很多,牵涉深远,需要一步步来,但不能原地踏步,延误时机。
从留言来看,被谈得最多的焦点问题分别是养老金双轨制和工资问题,后者又涉及了城乡增长幅度不
一、工资追不上物价、同工不同酬等具体问题。许多网民呼吁收入分配改革具体方案和工资改革方案尽快出台,不少人更是从自身境遇和周遭见闻出发,对制度提出具体意见和修改建议。
网民:我是谁,为什么关注收入分配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两会调查留言中,多数网民署的是姓名而不是网名,这一趋势表明了更多留言者将言论与自身实际身份相联系的责任感,也体现出更强的现实关切。另有不少网民在留言中亮出自己的身份和待遇,为他们心目中的“收入分配不公”现状做了一份直观的注脚。
202.100.92.我是一位普通的事业单位员工,我最关心的是收入分配的事,我所在的西部地区收入与消费严重不对等,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赶不上物价的涨幅,希望能保证收支平衡。
223.87.1.我最关心的是收入分配问题,我是一个下岗职工,每月只有生活费600元,现物价不断上涨,每月600元的生活费都没法生活。
182.118.12.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月工资才1000多块,基层公务员收入太低,渴望涨工资。
221.192.150.我是一名工人,身边的人群收入差异很大,都是基层的工人有收入900元也有收入6000元。
59.175.130.收入差距太大,我是残疾人,在一家属院当门卫,每月工资只有450元。如今蔬菜,粮食那么贵,真是没法生活。
网民:为所在群体代言希望改善待遇
参与调查并留言的网民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和职位均不同。他们据各自见闻提出解决方案,因视角相异,有时彼此对立。如不少网民认为,公务员“坐吃山空不干活”,却享有优厚的福利和退休保障,是收入分配不公的典型体现,却也有不少基层公务员叫苦连天:自己干活多,工资却在基本线上徘徊,希望国家尽快提高工资标准。此外,乡村教师、社区工作者等相对弱势群体也在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权利发声。
117.41.248.国家发放的惠农资金应直补到农民个人手中。不能让一些奸商以农业农头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名义钻空子捞补贴,让一些掌管补贴的官员捞好处。
223.87.1.偏远地区收入太低了,导致的结果就是人口向大城市流入,可这些人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又成了问题,应该增加山区的待遇,发展山区城镇建设。
221.192.148.编制内和编制外人员的差距太大,工资待遇太低,各种福利待遇都没有保障。我们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年休假只能休3天,没有取暖补贴,不给缴纳公积金。虽然我们在干劳动保障工作,但自己的权益都保障不了。我们工资待遇的提高没有制度的保障,只是领导想涨才给涨,期待能够重视基层的社区工作者。
223.87.1.小学高级教师的岗位工资还是680元,这是多少年前的标准了。现在真的没有愿意把心思放在教书上,“读书无用论”已在社会盛行。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水平,特别是边远贫地区教师待遇,他们的住房、医疗都需要关注。
124.232.149.一个被忽视了的群体:全国城区街道办事处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其中有部分集体性质的工作人员(非公务员),退休后因为不是公务员养老金非常低,连续七年没有调整,人均不到1000元。希望引起重视,切实解决“事业单位改革滞后”的问题,在收入分配方案中具体化。
网民:希望实行按工龄为主的工资增长机制
留言中,不少网民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或改革思路。网友指出,应建立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也有网友认为,当前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收入差距太大,职称评聘中有很多不合理因素,建议实行按工龄为主的工资增长机制;另有网友希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退休金。
118.123.2.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增强“渗透力”和“执行力”,要采取改革的办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让各项政策形成聚合叠加效应。要建立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让每个人都能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221.204.242.1.不支持弹性退休制(在劳动性分配严重不公的环境下,更助推不公)。2.支持法制性的住房改革,实行全民住房货币化,公平化;不支持由政府主导建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保障性住房;政府可与市场共同做公租性的住房,政府可允许利用土地、信贷、税收的政策调控。
60.217.232.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收入差距太大,职称评聘中有很多不合理因素。建议按工龄为主评定,缩小级差。建议实行按工龄为主的工资增长机制。
125.39.39.希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退休金。稳定物价、退休人员异地看病能够直接使用医保卡。
政策背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2004年,收入分配整体改革方案起草工作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个部委参与。此后的八年间,经历了中央决定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个税标准两次上调等局部改革,但整体方案一直迟迟未出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1995-2005年间,政府和企业收入占国民整体收入比
重分别上升6.6和3.2个百分点,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了9.8个百分点。而2012年5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显示,非私营单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比私营单位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超出8倍。
2010年10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在以往长时间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国务院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主持召开部门、专家学者和地方负责同志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进行专题讨论。
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对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8600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
2012年底,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八大报告也对收入分配的公平作出安排,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此前接受本网采访曾表示,十二五时期,应在初次分配领域制定并实施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从多个层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政府、企业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将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做出量化安排。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及时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2月6日,本报记者获悉,国家统计局已经启动在今年12月1日已经启动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按照统一的指标和测算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指标进行新的住户调查。
其中过去“农村人均纯收入”指标将被“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代替,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明年4月份将按照统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测算新的城乡差距,同时给出全国居民收入指标和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
据了解,多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一直以人均纯收入计算,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计算方法存在差距。两者并无完全一致的可比性。“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2010年翻一番,需要统计局尽快拿出统一的城乡居民一体化数字。
为此,12月1日全国开始启动了城乡一体化调查,本次一体化住户调查,乡住户的收入内容会有重大调整。其中城镇居民居住自有房屋,将计算租金净收入,即自己目前房租按照市场价出租的收入去掉过去购房分摊的成本,即增值的部分。这部分将纳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在原先人均纯收入的基础上减去转移性支出和财产性支出。
马建堂曾指出,计算全国居民统一的基尼系数需要一个基础条件,即推动城乡住户调查的一体化,先取得全国统一的居民可比收入。
过去统计部门进行的城乡住户调查是分开进行的,在农村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城镇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样就没法形成一个可比、统一的全国居民收入。但是2013年,把分开开展的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统一的设计指标,统一选取样本,统一调查数据,统一公布数据,“这样就为我们计算全国居民统一、唯一的基尼系数提供了基础。”
“4月份在公布一季度的经济数字时,全国的居民收入和贫富数字都可以算出来。”国家统计系统的一位住户调查人士对记者说。
马建堂在今年1月17日也指出,由于全国没有居民收入指标,过去算出的基尼系数并不可靠,所以没有发布,而由于计算方法变化,实际测算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会变大。
由于城镇居民过去购房升值很大,因此去掉成本后,城镇居民自有住房虚拟出租增值(按照市场价出租的收入去掉成本)不小,这样可能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不过,由于本次城中村原居民也被视为城市居民,这样过去大量的农民收入也将算为城市居民收入,这样最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增加幅度也会受到影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新的测算办法,有增加的因素,也有减少因素,最后按照新办法算出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差距如何,需要等明年4月份再看。”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马建堂曾透露,从2000年起,国家统计局一直在发布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
北师大专家李实承认,目前收入差距低估的可能性存在。“住户调查里面就有很多高收入人群往往是不愿意参加这种调查,或者他们不愿意登记他们的收入,这就造成了一个样本缺失,以及收入低报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的低估。如果进行一些修正的话,你可能看到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应该要大于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他在近期的一次论坛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