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学本教学法论文篇一
论文关键词:电子产品整体装调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前言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之后而开设的一门集教学、设计、装配和调试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一般实训时间为4周。该课程局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讲解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的按照的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训报告给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完成任务的实训模式,会导致学生不愿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的方法引入到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实践性强,更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2.1确定项目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不要求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复杂的整机电路,但应该能看懂或基本上看懂各功能块所起的作用,对于学过的单元电路应能够正确选取和使用。而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技能训练,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将超外差收音机装调作为电子产品整机装调课程的实训项目。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①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并且能掌握焊接技术及焊接工艺;②具备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③具备分析典型、常用电路能力;④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和指标测量的能力;⑤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能力,
把实训项目一共设计成3个子项目,具体如下: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和性能参数测试。
2.2制定计划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收音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实训项目制定详细的计划。比如收音机安装项目,对学生的焊接技术、工艺和元器件识别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他们大一都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实训,有的同学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安装项目就可以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学可能焊接技术还不达标,那么他就要计划安排时间先练习焊接。因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3项目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布置本次实训要完成的项目、实训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收音机的统调与维修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2、实施阶段
为了推行项目教学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贴片生产线和插件生产线。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可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实训材料的发放和工具的领用等。在实施收音机安装子项目时将生产线分为十个工位,包括准备工位、元件成型工位、元件插装工位(每个工位可负责插3-5个元件)、元件插装检验工位、波峰焊工位和焊点检验与修整工位。在完成了收音机安装项目后,本组成员对自己生产的收音机进行调试,每个学生至少调试一台,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调试电子产品的技能,在完成此子项目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收音机的原理、电路板识图和收音机调试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学生能掌握收音机调试的方法与技能。在学生完成收音机调试后,还应对自己调试的收音机进行性能参数测试,主要测试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不失真功率和整机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习测试这些参数的方法,还要准备一些自制的设备,比如在测试灵敏度时要求每组自制产生标准电磁场的装置。除了学生自己测试参数外,还应有质检员测试,质检员可有同组的其他成员担任。
2.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和评价。分析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充分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还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别人的长处。最后教师在学生评价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做适当的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总结。
3结语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实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异更小,学生的职业气息更浓,为以后毕业直接上岗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徐思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 13(1):42:45.
2 丁琦,杨龙。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xx,29(3):211-212.
3 史翠兰。 项目教学法在cad/cam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xx,5:61-62.
学本教学法论文篇二
1、小学生在智力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幼儿的智力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幼儿阶段的学生其独立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没有基本的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外在事物的表面,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的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都不强,而小学阶段的智力发展与幼儿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增强,小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并且能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当中,运用自己独有的认识周围世界的方式,来了解新事物,探寻新知识。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原有的汉语学习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为英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小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性
中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学学生对新鲜事物虽然依然保持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鲜事物的选择,已经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方面所表现的个性化的差异较为明显,小学生与中学生相比较则存在明显的特殊性,最突出的是小学生对认为有趣的事物会马上产生极大的热情,这种热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探寻事物的热情被点燃,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显得更加的强烈,并且小学生喜欢在问题的探寻中表现自己,喜欢展现自己非同寻常的一面,希望自己的卓越与不同能够引发别人的关注,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甚至在具体的学习中,即便是有了一点点的成绩也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许,以此获得内心的成就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做事情的目标性不强,学习活动缺乏应有的规划,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经常要在外部引领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些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扬长避短推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1、要高度重视口语教学的作用
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语法理论方面的知识接触的比较少,同学们在英语口语交流中,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还不够多,这与初中生的英语表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初中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善于应用更多的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小学阶段是英语口语表达训练的最有利的时期。小学生与成人相比较,更愿意勇敢的尝试,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更敢于表现,并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只要教师有一个准确的示范,同学们模仿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对口语的掌握速度也更快,而且小学生是记忆力较好的时期,也是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英语口语教学的最佳时机,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下大力气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2、要以体态语言的运用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运用体态语言要力求恰当,体态语言的运用要自然得体,不要在运用中,表现的动作过于夸张,让同学们觉得有些难以接受,过于夸张的体态语言甚至会影响同学们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要让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在体态语言的运用中,要恰如其分的运用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激发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热情,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丰富的体态语言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3、要结合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平台,有效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单单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和刻板的教学形式来开展英语教学,时间久了,会让同学们觉得教学方式与内容过于单一,教学的方式有些枯燥,而以英语学习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英语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英语课外活动方式,其活动内容既可以有以英语为内容的表演活动,也可以进行英语歌曲的竞赛等活动,并且在英语活动的开展中要注意二者在内容上要有效的结合,做到内容结合恰到好处,相得益彰,让课内与课外,紧密的结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问题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相关问题开展了尝试性的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学本教学法论文篇三
试论教育为何就是教育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究竟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思考,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涉当代教育的成败,结合当前教育痼疾,从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及教育的根源、教育的本质出发探析得知教育就是教育。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教育究竟是什么?它该如何定义?这个问题引发人们思考的同时,我们不由得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发言权。为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细微到一针一线,可谓“润物细无声”;为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一问一答,可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学者,他们对教育的定义更是追根溯源,颇有“树一宗,学百家,求创新”之风范……但教育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否真如数学题一样需要一个标准答案来一锤定音,告诉世人“……才是教育”,笔者认为不然,正如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而教育不也正是这么一回事儿吗?
一、直面实事:教育本身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引论中指出:“我们对逻辑学所提出的规律的意义,对‘概念’、‘判断’、‘真理’等等及其各种划分做初步反思时,我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词’,即‘对语词单纯的象征性理解’。那么产生于遥远、含糊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实事本身’上去。”[1]所以,我们谈到教育,就得回到教育这一事实本身。研究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是必过的坎儿,所以我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要素的理解,对“何为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马克斯范梅南解释道:“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学的意义。”[2]因此,学生能不能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有着莫大的关系。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并且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但这些教育工作人员真是教育者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得打上大大的问号!在《语文建设》第1期中有一篇文章,其记录了一节公开课结束后的一个片段:主持人: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语文课?学生:希望老师能让我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不喜欢老师讲给我们听。学生的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的根本问题本就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乎于此,尽管在新课程提倡“学生为主体”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些教师仍旧忽略了教育这一本质特点,如一位青年教师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四个问题都没有说清楚,并在学生满脸疑惑想继续问下去时示意学生坐下,这就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而不敢放手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学生思维活跃,超过了自己的预设,致使自己无法掌握课堂。
从何谈起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呢?甚至让我们从何谈起教育呢?做教师易,做教育者难。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做孩子的先生,先要做孩子的学生。”若教师只是将受教育者当作道具,将课当成舞台,那就是假教育。而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试想,若教师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没有使学生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那我们谈教育中介系统也无多大意义,谈教育更是“索然无味”。
二、追根溯源:教育背后
在探求事物的本源上,西方哲学一直遵循着古希腊的传统,认为事物的根源不在其本身而在其背后,故我们再从教育背后谈教育,怎样探究教育背后的原因呢?笔者认为,我们唯有不断从问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从教育目的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在目前的教育方针中有鲜明体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从此段话中,可看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即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人才性质的要求,而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是政治的产物”,这些恐怕都是对这段话的过度解释,还有甚者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着手,认为“教育是经济的产物”,这更是不恰当的解释。故谈对教育的理解,我们还得追根溯源从人那里开始。叶澜老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我们过去的教育的弊端,就是“大量养成以被动接受现成知识,以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缺乏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
[4]而对这种教育的校正与超越,则是“人的主动发展”,唯有采取主动方式去参与活动并形成积极的关系,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才是能在当今社会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人和创造幸福的人生的人。如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版)极其强调作为学习者本身的价值,其中“主动”一词出现12次,“自己”一词出现了45次,可见课堂逐渐从传统的“师本课堂”转向“生本课堂”,语文老师也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江苏省扬州中学戴老师在上《想念地坛》这一课时,她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需力。课上她组织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研读文本,使得学生在深刻领悟史铁生的人生态度这一基础上,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堂课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将语文的“人文性”贯穿其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目标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源是人。
一些教师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却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在课堂上问一些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展开讨论,尽管课堂热热闹闹,学生讨论得面红耳赤,但问题的结果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什么,他们都不得而知。这种“伪讨论”、“伪合作”的教学也是对教育的过度理解,是一种忽略了根源、架空了根基的“伪教育”。所以,教育是真心诚意为人服务的,而人主动发展后又试图将所学知识、所得经验教育给下一代,故为人服务之根本还是为教育服务。教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它不是被某个词汇、术语或概念所规定的,应该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像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也就是说,在极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就在这儿!就在这儿!”[2]
三、实事本质:教育就是教育
在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在许许多多微小的经历当中,人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意识就产生了,这种意识被马克斯范梅南称为“教育学意向”,即“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发现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回应”。[2]他说:“教育学的意向也是我们面向孩子的最基本体验,我们将孩子看作是走进我们生活的另一个人,他向我们提出要求,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因此我们今后遇到“儿童的阅读体验本身是什么?对一个年幼儿童而言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这类问题时,我们不能随意作答,倘若仅凭借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理论的掌握以及平时的教学经验就设定答案,这就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身处其中进行人文体验后才能作答,如在指导学生如何作文时,教师应做到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自己先下水”,即教师勤练笔,就作文题目进行认真思考,然后写成文章,体会学生写作时的所思所想,再在评讲时谈谈自己对该题目的思考以及文章的不足,这样教师才是真的与学生感同身受,并能在教学中找准着力点,加强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而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而究竟该如何着力,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单单是身体,心智水平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坚持教育的本质,从教育根源出发,以阅读教学为例,有的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内涵,而有的学生只能读懂文本的表层意思,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万不可以同样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来要求这些不同的学生,应做到耐心对待,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才是对教育最忠诚的态度。
倘若非得就“教育是什么”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笔者非常赞同张楚廷先生的回答,那就是“教育就是教育”,颇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的气势,而且,“教育就是教育”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尽管这一回答非常简单且万能,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从教育的自身来阐明、解释教育,张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再结合自身的体验回答了教育的本源意义,这是对当今社会纷纷质疑教育并认为“教育是无用的”最有力的回答,而他也主张人们就该问题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展开,并沿此走下去,因为我们与其多说教育,不如多思考、多领悟、多体验、多践行,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将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弄得尽可能明白、清楚一些,这才能“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胡塞尔。逻辑研究[m].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薛晓阳。教育原理与策略[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4]叶澜。新基础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本教学法论文篇四
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也是新课程对于小学英语提出的五维目标之一。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将情感教育理论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当下学者热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小学英语课程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因此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课堂情感投入和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积极性。如果学生长期感到教师对自己冷漠和忽视,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学校的热爱。相反,如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积极的情感教育,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来引导学生热爱英语,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延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将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理论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和温暖,从而更加坚定其努力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师生共同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成果。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首先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教师情感的投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师在学生心目手中的地位崇高而又神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情感教学理论是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使学生倍感温暖,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情感教育使学生愿意和与教师互动交流,从而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教师的称赞和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积极地评价,而对于回答错误或胆怯不敢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利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应用情感教育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形式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情景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通过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使学生根据实际场景中的需要组织语言,触景生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快乐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比如在第三单元课文“asking the way”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市街道场景,然后设置一个小故事如游客迷路、小朋友指路的模拟问答。游客询问“where is the way to the park?”小朋友回答,“go straight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让几位学生模拟表演,从中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和语句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扮演角色模拟表演。这种方式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幽默的英语词句与学生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知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情感教育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概念,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深入探究知识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使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知识更加深入地探求,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为了使教师充分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后应当进行教学评估。情感教育理论的应用使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熟练掌握语法的应用技巧,对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具象的理解,使学生将现有知识和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于现有的知识结构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
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情感教学理论,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没有情感教学理论的应用,小学生很可能由于英语课程的单调枯燥,而丧失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日后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情感教学理论走进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大有必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情感因素,使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热爱英语,学好英语。同时,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本教学法论文篇五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中学古诗的教学,对于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 “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 , “ 以生为本 ” 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去,我们说中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中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 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要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等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
1 、 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 “ 不求甚解 ” 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 、 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 、 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 、 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 、 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中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 “ 境 ” ,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 、 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 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达到会背诵。
2 、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2 、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 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题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反思过去,我们说中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学本教学法论文篇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化倾向,他们学习的坚持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 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重点。小学时期,是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情感这一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应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情感状态包括激情、热情、焦虑和紧张等等。其中热情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而对外语学习活动经常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则是情绪紧张状态,情绪紧张会使学生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注意力涣散,对错误的控制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因此外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随时注意降低或消灭学生紧张的情绪。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为情绪多变,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快速进步。因此,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降低或消灭紧张情绪同等重要。
(1)以演育情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表演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愉悦的情景中表演,学生产生了真实情感,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以歌激情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感境界,使学生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不断升华、强化。欢快动人的歌曲,学生又跳又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3)以奖激情
对小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素质教育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说出尽管只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要用“ok ! good ! great ! super ! …”表扬的话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者是一个赞许的“nodding or smile ”等。其次,开展课堂比赛也可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经常运用个体与个体、组与组、排与排、男女生、师生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最后向赢的个体或团体颁发“小星星”,“小鸭子”,“红苹果”等小奖品。哪怕在黑板上画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他们也会高兴万分。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竞赛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4)以画助情
图画是生活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体。一副好的图画,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有声有色的教学激发了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
科学的、得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仅有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等中介产生的一种共同活动,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关系能帮助教师积极地、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激情。因为情感以兴趣、愿望、热情、厌恶、焦虑、排斥等形式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调节和释放学习的紧张和压力,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希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的威信常常是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应有的威信仅仅靠教师的外语水平高还不够。有威信的教师在人格方面还应受到学生的普遍尊重和敬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树立教师的威信,不仅要有流利标准的发音,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综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该靠惩罚或威胁去建立威信。如果一个教师喜欢用威胁或惩罚的办法去对待学生,尽管学生可能出于对教师的畏惧,暂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投入当前的学习任务,但那仅仅是表面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小学生喜欢亲切、诚恳、关注自己的教师。除此之外,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手势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在课上表现极欠冷静,又缺乏热情,言语枯燥而毫无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态度冷冷冰冰,这就很难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还应注意言语、教态、动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心,不仅喜欢这位教师,而且还非常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听课时注意力也相对会保持得长一些,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也随之会得到提高。
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食物或水果单词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或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这项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还能注意协调相互的关系并主动帮助较差的同学,以使活动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增进了组员间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小组竞赛: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竞赛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例如,在学完数字1-10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数比赛,说得又快又准的组为优胜组。各组学生都能认真准备,积极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摸、演、唱、画等形式,不仅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学生一旦形成了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结合儿童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情感的培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十期。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党立新。《英语口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淮阴师院学报》年第一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丽、朱丽萍。《情感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中国外语语言教育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