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一
摘要: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要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获得切实的效果,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作导向,真正教会学生学习。
关键词:教学观念选择教法总结指导训练
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范围广、内容多、途径也宽。我认为: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要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获得切实的效果,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作导向,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提高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学生都以被动的方式去学习,往往出现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果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这种课堂结构,既符合“感性——理性——实践”的人类认识过程的.总规律,又是与人的一般思维过程“感知——理解——运用”相吻合的。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实现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结合。
二、了解学情选择教法,设计出合理的教案
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应认真钻研所教课文的类型。设计出最有效的“导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左艺华老师曾将语文课文归纳成六种类型去训练学法,即“示范模拟”、“举一反三”、“激凝思问”、“操作训练”、“表象连锁”及“自学辅导”型,这正是这种课堂训练设计的体现。又如教学生的解词方法,学生的实际理解努力怎样?采用何种形式去引导?这正是备课的关键。曾有教师将解词方法归纳为十三种形式,教者在设计一篇课文的解词“引解”时,不可能同时“灌”下这么多种方法,只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教给最简易最有效的方法便可。至于其他方法,在平时的解词过程中可逐步进行训练,使学生不断掌握及运用这些方式方法。
三、总结教法和学法
辽宁省的钟和诚、熊少华和陈洪相等老师针对学生上课不读语文书而只听老师讲的普遍现象,提出了“双向导读”的教学方法。“导”学生去听、说、读、写,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期望”读书,乐于思考和动笔的最佳情景中;“导”教师,使教师本身以戏剧角色的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表演天赋,彻底摆脱满堂灌的困境,使学生从中吸取学习方法——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并进行自悟和总结,促使学生对学习每一课书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对学法的掌握与运用
训练课是实现“感知——理解——运用”学法的重要途径,起到了强化迁移学法之功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要注重三项训练:
第一项是基本功训练。它主要体现在课后的“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以及“语法”训练中,一般由若干个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训练点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单项训练构成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的框架。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在“基本功”上的某个薄弱环节,由教师编制或者抄摘有关训练点进行指导。这项训练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淀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扣这些知识要点,训练好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第二项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作为教者,不但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语文书本,寻求课外的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某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后,由学生自找或教师推荐出相应的文体进行类比阅读,解决阅读要点,如给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等。这是课内“渗透法”的延伸,它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语文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法起到了强化迁移的作用。
教师在各项训练指导课中,必须注重指导的时效性和内容的针对性,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二
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但随着的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学生如何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最后,教师应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才能对学生有调动作用,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提问。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 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教师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三
初中学生考入高中以后,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往往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障碍,成为初中、高中衔接过程中的断点,主要表现为:
一、想家恋旧,心理难以排遣
据调查,高一新生非常想家和有点想家的人数分e占55。38%和21。54%;怀恋初中旧友的心情强烈,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感到不知所措,有67。69%的学生认为高中里的同学关系没有初中时融洽,甚至是关系冷淡。
二、难以很快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学习角色的转变
高一新生一方面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安排。高中的学习量大,开设课程多,自学课少,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时间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片。另一方面难以适应新的任课老师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主要是各科的学习要求与过去不同。据同学反映,初中时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松应付考试;但是高中就不同了,不仅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更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复习,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行。
当然,刚进入高中,同学们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你也许不再是老师最关注的人物,你也许不再是班级里的最优秀的人物,你开始遇到了不会的题,你感觉好似别人都比你强。其实,你完全没必要和其他人比,做最好的自己,想一想今天我有没有虚度,明天我要做得更好,这样慢慢就会适应高中生活。
要学好高中语文,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而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兴趣中理解、领会所学知识,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学实现良性的互动,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语言要顿挫,情感要投入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语文教师。
三、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只要依据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充分把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功能,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达到低耗、高效、优质的目标。
四、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在于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设计教法。据此,我改变那种以教师串讲课文为主的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以诵读为核心的文言文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实践证明,根据教材特点,不断更换教法,容易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高一语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的认识,相信只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四
新课程改革实施好几年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种展示课、优质课为我们的改革铺好了道路,指明了学习、借鉴的方向,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当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时,一定要边走边反思,找寻改革中的缺点。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如今,只要提到教学改革,广大教师都会讲出许多理念和方法,可以说改革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课堂上,早已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早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小组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早已不再是新鲜的做法。看来似乎课程改革进行得很彻底、很成功,但随着改革时间的增加,改革热潮逐渐平静下来,我们也逐渐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都被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上课时,只要有问题便让学生起立凑到一起讨论,然后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再点评一番,如此这般,一节课下来,学生起立讨论,教师点拨纠正大概要三四次。这种课堂教学,看似一改以前被动听、被动抄,学生在课堂上占了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了,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教学目的达到了吗?教师真正把握了吗?有一次听课,教师讲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在朗读这个环节,该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纠错。一时间课堂里热闹起来,各个小组里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这期间教师便站在前面等待,最后找几个代表来读,代表读得都不错,这个环节便完美结束了。深思下来,这么处理朗读有些简单化、形式化,大有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意味。其实,朗读教学有多种,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体读、听录音读,都能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真的没有必要非得热热闹闹地搞小组活动。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讲究一种氛围,比如讲诗歌时,需要一种诗意的氛围,通过教师讲解来塑造一种浓厚的充满情趣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如果一节课如此三番地让学生起立讨论,势必会破坏这种氛围,效果不一定会好。所以,在改革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改革而改革,更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听课者的评价而特意走这个形式。只要我们设置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实现了目标即可,这其中的策略是灵活的,多余的活动反倒无效。以背诵为例,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拿出整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读和背,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小组活动,所谓的优秀的教学模式也不是非得拿来用,是让我们借鉴的,用于不用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学目标。
小学教师都懂得这个道理: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当然,这个道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里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有自己的独到的思想和人格,一个学生跟其他学生相比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这方面有些教师做得有些不妥,主要体现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你真是了不起”的夸奖,甚至是回答错误,教师也舍不得直接说出来,恐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这样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学生都听腻了,他们会认为教师是虚伪的,由此而看不起教师,更别说“亲其师,信其道”了。在评价语言上,我认为应该对错分明,是非分明。如在学生书写方面,不能不论好坏都夸奖一番,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心平气和给学生指出来,加以认真指导。如果只是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鼓励学生而一味夸赞,结果可想而知。
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识字写字和理解能力培养。但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上。于是,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什么题材的,教师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涉及。整整一节课,有时讨论,有时比赛,学生看似认真,看似积极,但等到真正测试时,有些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理解,更别说书写工整漂亮,作文语言优美了。还有的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把学生该说出来的、该写出来都写到课件里,只要打开课件读一读、看一看就行。
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针对这形式化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反思,为什么语文课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避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传统课堂上的好的东西拿回来?也许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意味着地对传统教学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要不然算什么改革,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教育。课堂上教师也不敢范读了,怕被批评说是一言堂;教师也不敢讲解了,怕被说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了,怕被说是挖苦讽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永不停,怕被说教学方式落后。这种完全无视文本、脱离文本、只走形式的课堂教学,哪还有从容的时间和心思来朗读、吟诵、感受课文中那些优美的词句?那些课堂讨论的问题,看似新鲜有趣,其实没有多大的启发性,哗众取宠而已,哪还有字、词、句、段、篇的落实?哪些看似鼓励的语言其实只是言不由衷的表演而已,那里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所谓的自主、合作和探索学习方式,究竟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难道是只要讨论探究便有灵感火花迸发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决不会仅存在语文这一学科,别的学科同样存在。教学改革不是追求时髦时尚,也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制,它是一个扎根学生实情,以自主快乐学习为手段,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教学改良活动,它应该是充满灵动和活力的,应该是不被任何模式和模版拘束的,不应该充满形式主义。
[1]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5).
[2]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j].语文教学通讯,2007(4).
[3]李燕飞.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个性风格”[j].语文教学之友,2010(11).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五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必须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我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初中语文课堂的容量加大,并有意识地将知识、学法“上挂”到高中阶段,可使初中学生的某些语文能力在高中的“学前教育”中“提前”形成;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恰当整合,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两方面的“贯穿”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了必然。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有利于实现初高中语文的良好衔接。
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并重,改变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片面做法。教师不但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讲解的基础上,要能让学生逐渐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逐步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错位的一个内在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学生由得“鱼”而获“渔”,必须是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而逐渐悟得的。故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并实现其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六
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范围广、内容多、途径也宽。我认为: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要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获得切实的效果,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作导向,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提高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学生都以被动的方式去学习,往往出现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果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这种课堂结构,既符合“感性——理性——实践”的人类认识过程的总规律,又是与人的一般思维过程“感知——理解——运用”相吻合的。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实现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结合。
二、了解学情选择教法,设计出合理的
教案
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应认真钻研所教课文的类型。设计出最有效的“导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左艺华老师曾将语文课文归纳成六种类型去训练学法,即“示范模拟”、“举一反三”、“激凝思问”、“操作训练”、“表象连锁”及“自学辅导”型,这正是这种课堂训练设计的体现。又如教学生的解词方法,学生的实际理解努力怎样?采用何种形式去引导?这正是备课的关键。曾有教师将解词方法归纳为十三种形式,教者在设计一篇课文的解词“引解”时,不可能同时“灌”下这么多种方法,只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教给最简易最有效的方法便可。至于其他方法,在平时的解词过程中可逐步进行训练,使学生不断掌握及运用这些方式方法。
三、总结教法和学法
辽宁省的钟和诚、熊少华和陈洪相等老师针对学生上课不读语文书而只听老师讲的普遍现象,提出了“双向导读”的教学方法。“导”学生去听、说、读、写,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期望”读书,乐于思考和动笔的最佳情景中;“导”教师,使教师本身以戏剧角色的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表演天赋,彻底摆脱满堂灌的困境,使学生从中吸取学习方法——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并进行自悟和总结,促使学生对学习每一课书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对学法的掌握与运用
训练课是实现“感知——理解——运用”学法的重要途径,起到了强化迁移学法之功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要注重三项训练:
第一项是基本功训练。它主要体现在课后的“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以及“语法”训练中,一般由若干个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训练点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单项训练构成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的框架。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在“基本功”上的某个薄弱环节,由教师编制或者抄摘有关训练点进行指导。这项训练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淀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扣这些知识要点,训练好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第二项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作为教者,不但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语文书本,寻求课外的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某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后,由学生自找或教师推荐出相应的文体进行类比阅读,解决阅读要点,如给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等。这是课内“渗透法”的延伸,它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语文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法起到了强化迁移的作用。
教师在各项训练指导课中,必须注重指导的时效性和内容的针对性,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七
高中语文教学有其局限性在于目前高考的形式,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将分数作为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分数高的便是优秀的学生,而教师也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分数上,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的分数与教师绩效直接挂钩,致使教师在上课时只讲那些考试考得、容易得分的,而其他的选读的课文、教学大纲不做要求的课文就直接略过了,写作文也不再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遇、所思、所感来进行创作,而是直接将一些好的文章作为模板让学生背诵,这样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二、高中语文课堂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素质教育
对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要想祛除那些僵硬的、模板式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抛弃以前的应试教育,教学活动多以学生自己探析、思索、阅读、辩论以及演讲为主,不再以考试大纲来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学会自学,在课堂下多进行一些阅读活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留下的很多的作业,同时使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学习写作技巧,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作文素材,抛弃以前那种根据模板写作文的陋习,真正写出自己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思考与看法,并通过演讲等锻炼学生的口才,使学生们将“语文”说出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探索实践
语文这个学科并不是在纸上知识进行积累的一个学科,它需要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多进行社会实践,将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且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人生阅历,积累实践经验,不单单为以后写作文积累素材,而且还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一味的坚持课本知识,坚持考试至上的思想,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以后的成才打好基础。
3.理清考试与教学之间关系,不要本末倒置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厘清高考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而不是学习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人文情怀作为目标,而不是将高考成绩作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素质教育为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改变以高考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其实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来看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它严重阻碍了我国素质教学的发展,考试只是学生在学习中一个检验工具,而不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教师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八
在《雷雨(节选)》一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课标的要求,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着眼,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众所周知,戏剧的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而戏剧冲突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及人物内心的冲突等不同的种类。从课文本身来看,本课节选自《雷雨》的第二幕,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其丰富的矛盾冲突,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解读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考虑到了整个单元的教学。《雷雨(节选)》一课出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所选课文分别为《窦娥冤》《雷雨(节选)》和《哈姆莱特(节选)》。《窦娥冤》体现了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比较适宜作为体味戏剧语言个性化特点的范本。而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及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雷雨(节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把握人物的形象无疑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角度。将“通过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直接从戏剧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对课文的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戏剧语言独有的魅力,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对于提高学生在戏剧方面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奠基和引导。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这个单元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戏剧作品。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几乎是“零起点”;而《雷雨》的情节、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的情感等又都与学生的生活较为疏离,这些都让学生在面对这篇课文时很难打起精神来。在正式展开对课文的分析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然后再对戏剧的一般知识及《雷雨》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的前后关联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补充,让学生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除此而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其一,情境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雷雨》这一课上,我特意设置了暴风雷雨来临时的画面,再配上雷雨轰轰隆隆的声音,很好地创设了逼真的雷雨情境,渲染了气氛,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给提起来了。
其二,课堂表演。在课文的节选部分,人物的形象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而表演就能恰如其分地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得以呈现,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认真的参与或者观看表演,就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解读出人物的形象。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研究篇九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你就是一道风景!
不要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不必藏于青竹绿林之中,你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所以你没必要敬畏名山大川,没有必要去赞叹大漠孤烟,你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释世上所有的景致;你的存在,正注释着时代的一种风情!
不必去拥挤了,你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断地展示你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每日拭亮一个太阳,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
自然美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如今认清自己往往比注视别人更为重要。没必要一味褒扬别人贬低自己,应该果断地站起来,与最佳景观比肩,只要你不懈追求,相信你不比别人差。真的,你行!
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兰草之温柔,自然赋予它们各异的风情,它们都在各自的一片土地上展示生命的光辉。如今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自谦,而是自信。很久很久了,虚假的谦逊毁掉了个性的展露,模仿、装扮、整容,使人无法认清你的真面目,不知哪个是你自己,那情景似古代砖窑烧出的规格相同的陶俑。
风景这边独好!妙在独字。
我们太忽视这个“独”了。
让个性伴随你,站着该是一座高山,倒下便是路基;完整时给人启示,粉碎时使人警醒……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你不用注视人们的眸光便可知道,你在阳光下用身影发表宣言:
你就是一道风景!
同为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眉秀。“险”“雄”“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
山如此,人亦然。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一种美德,而雨果先生生平的一大愿望是要把巴黎改为自己的名字也并非缺德。画家的个性挥洒在作品的线条里;诗人的个性倾注在作品的感情里;音乐家的个性融合在作品的旋律里。
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尊重别人的个性同样重要。
狭隘的人总想扼杀别人的个性;
软弱的人随意改变自己的个性;
坚强的人自然袒露真实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