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者的素质与理念 记者应有的素质篇一
还有媒体采用“以稿件数量定去留”的制度,在不经意间为“制造新闻”、“办公室新闻”提供温床,也同时成了某些记者不得不选择的“捷径”,于是连“狗咬人”、“猫抓鼠”此类并无太多新闻价值的小事也成为大书特书的报道对象。而平面媒体面对网络媒体的信息量、时效性冲击,此种现象更是大胜从前。
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公众日渐提升的阅读水平,在新闻媒体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媒体和记者。一类是受到经济利益驱使,为迎合受众口味变化,让心态更加功利化和贵族化,专司为“高、大、全”服务的记者群体。这些记者甚至专为强者说话,哪怕弱者“确有可报道之处”也不予理会。当中,一些记者更是以文件资料为蓝本,不采访、不调查,断章取义、哗众取宠,使其写作文稿时选择性地“进入”主题;更有甚者,对基层民生报道,事实真相“不肖一顾”,采用“闭门造车”的定式思维随心所欲的编造消息,充斥版面和空间,此类种种,比比皆是。当然,另一类传媒从业人员,依然以其敬业态度和公共精神,实实在在地走在传媒路上,如注明独立媒体从业者石野等。
2010年,有“好事者”评选出了当年十大虚假新闻:《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传我军数百战机青岛上空军演》、《“偷茶”游戏或被取消》、《金庸去世》。从这些虚假新闻可以看出,一种缺乏起码事实的信息传递可能产生很多不利和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小到误导公众,大到令人恐慌。
最近,重新阅读《成都商报》推出的《夜上黄山谁让救援队变敢死队?》(2010年12月22日18版)的文章就有多处采访不实的“硬伤”,讲述12月12日晚,上海复旦18名驴友被困黄山未开发区域获救的经过。报道称,复旦学生“三次报警失败后,一个队员想到了上海的亲戚。当时的说法是,他二姨父影响很大,如果向他求助,绝对有效。”而这段文字是记者在采访中听说的,未加核实,即予发表。这篇报道通过一些网站转载,引发网友对“影响很大”的“二姨夫”是谁的网络猜测,让网友对上海和安徽两地警方的正常救援行动产生了质疑,给沪皖公安部门带来了较大的舆论压力。后经证实,“二姨夫”并非“影响很大”,而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
通篇稿件中,报道此文的记者既没有试图联系“二姨夫”其人,以证实“二姨夫”的真实身份,也没有向上海警方核实报警人的身份,最后只是引用了其他人的说法,结果“影响很大”这个关键事实的错误导致了整篇报道的失实。
由此可见,一篇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不光会误导公众,更是新闻业内的头号“公害”。
此类虚假报道、失实报道、“高、大、全”报道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浩如烟海的各类传播媒介上,这不仅严重降低了媒体在受众心里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和受众带来了伤害和不良影响。于此种种,是对客观新闻事件和受众“知情权”的严重背离,是对事实真相公正描述的严重不负责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就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可胡编乱造,不可添油加醋,不可道听途说。如果一个新闻信息的出现与传播是建立在无辜人的痛苦之上的话,那这种新闻的传播目的与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和别有用心的。
记者的素质与理念 记者应有的素质篇二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前景
新闻工作是我们党领导的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特殊作用决定了新闻记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而,要求我们新闻记者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所谓新闻记者的综合素养,其实质就是记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具备记者素养并非一日之功,每一个立志献身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培养和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具备相关的本领。
所谓业务素质,是指记者挖掘、采访和写作的业务能力,包括新闻敏感能力、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表达能力、熟练地专业技能以及新媒体的传播能力。新闻记者是节目信息采编的一线人员,从新闻主题的策划,到新闻采访,新闻稿的编辑,记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媒体竞争时代,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电视台的竞争力,更关系着电视台对受众的服务水平,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新闻记者新时期工作中的一项重任。
1.要有敏锐的新闻信息捕捉意识
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先以政治角度来观察问题,对于那些政治上重要的和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电视记者就该投入最大的精力,增加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能力,发现和捕捉有价值新闻的能力,纯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反应速度、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新闻战线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才能在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把握新闻的主动权。
2.文化知识修养
拥有广博的知识面记者是个“以万变应万变”的职业,采访对象是多变的,受众是广泛的,这就要求记者的知识面要广而博,特别对一些行业报道不能隔行如隔山。记者的知识越丰富,视野越开阔,联想越丰富,在现场采访中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就越多,在遇到每一个新闻事件时马上能够抓住事件的采访角度和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闻工作者应和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目前,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熟悉新闻采编业务,懂电脑操作、掌握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科技时代,记者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来迅速地完成工作,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记者,即能熟练地处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
3.新闻采访中要永葆激情
著名记者艾丰曾说过:“一个人如果首先情绪不好,没有一个激扬的情绪,怎么去创造?不可能创造。”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情感状态――激情。拥有激情,能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使其更加热爱党的新闻事业。激情在写作中介入,可以使记者文思泉涌,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和重要典型人物的报道,都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激情而获得成功。比如抗击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灾系列报道,很难想象,如果缺少了写作激情,还能打动人心,让人流泪,让人感动么?即使是普通人的故事,倘若能抓住事件中的感人点,激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中适当运用,同样能情理交融,打动人心,这已被众多优秀作品所引证。
4.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今天,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社会传媒,社会要稳定发展也需要新闻记者通过各种有途径,把群众的要求、困难和呼声及社会重大事件反映到各级党组织,为党的决策提供现实依据和决策参考,同时,新闻记者还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记者职业道德是记者采访、新闻传播过程中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而众多行为规范中,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准确是记者职业道德的首要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在自觉遵守法律和宣传纪律的基础上坚持和发扬清正廉洁作风,反对有偿新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采访“坚持原则”,一些记者去采访是为了拿“红包”,从会议到活动,大小不一,收到的礼品中也不等。但记者不应该受这种现象影响,应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应该坚持自己的客观报道立场。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坚持真理,尊重事实,不屈服于任何社会邪恶势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深入实际,体察民情,随时了解和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敢于和乐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互敬互学,共同促进,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从我做起,树立行业新风。
重视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因为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超越自我,用责任心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用进取心挖掘出自身的价值,用智慧心赢取观众对我们的信赖。同广大观众一起共呼吸、同命运,关注社会发展,引领时代潮流,开启人们思想,才能不断
创新
、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