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采煤基本过程篇一
土们岭中心学校 谭婧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3、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植物体的器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难点
1、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
四、教学设计
(一)一分钟训练
复习提问作为动物的小白兔,它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知道了动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基本组织,再由组
织形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那么在自然界中另一类生物——植物,它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新课
学习目标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西红柿植株及其六大器官,并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一株完整的西红柿植株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2)这些器官可以分为几种?为什么?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准确说出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株完整的西红柿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叶能够利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茎中的一些结构能够输送水分、无机盐等物质。而花、果实和种子与西红柿的繁殖有关。
3、教师强调:从器官的功能看,植物体的器官可以分成两类:即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才具有六大器官,有的植物只具有几种器官(例如:仙人掌和相思树等)。
4、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来自于农博会和菜园里的各种常见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六大器官(图片展示:胡萝卜、芹菜、豆角叶、绿萝、牵牛花、假龙头等)。
学习目标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
1、教师强调: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例如: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2
与其他细胞相比,分生区的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并且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
2、植物体的其他组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的组织,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1)植物体的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具有哪些功能?(2)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具有哪些功能?(3)营养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构成营养组织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达成共识:
(1)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等器官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2)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在茎、叶脉、根尖的成熟区等处,导管能够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导有机物。
(3)营养组织分布比较广泛,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3、用解剖番茄和橘子来探究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1)撕下番茄表皮和剥下橘皮进行观察,属于什么组织?(保护组织)(2)番茄果肉和橘子瓣是我们吃的部分,属于什么组织?(营养组织)(3)再观察番茄和橘子果肉中白色的的“筋络”,属于什么组织?(输导组织)
学习目标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1)植物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请你尝试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植物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2)如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描述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教师多媒体展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学生质疑: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5、学生思考后回答: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器官。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而动物体是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多个系统构成的。
6、教师进一步强调:植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从大到小可以这样进行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每一种组织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四)、教师引导总结知识点
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植物体是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的。从微观到宏观可以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五)、练习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设计
土们岭中心学校
谭婧慧
采煤基本过程篇二
《煤矿开采学》采煤方法内容的层次结构
1、采煤工艺: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破、装、运、支、处(采空区处理)等工序方法与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2、采煤系统:
(1)回采巷道布置(或:采区巷道布置)。回采巷道掘进与回采工作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
(2)生产系统:由回采巷道和装备组成的运煤、运料、通风、供电等系统。
3、生产技术管理:包括采煤工作面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煤矿地下开采》讲授方法的两大观点
一、《煤矿地下开采》的组成:
1、“两大部分”的观点:《煤矿开采》由“井田开拓”和“采煤方法”组成,此时,没有“采区准备”的概念,而“采煤系统”由采区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组成。
2、“三大部分”的观点:《煤矿开采》由“井田开拓”、“采区准备”和“采煤方法”组成,此时,“采区准备”即为采区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而“采煤系统”由回采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组成。
二、“由里向外”的顺序和“由外向里”的顺序:
1、“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指先讲采煤方法,后讲采区准备和井田开拓的顺序。
2、“由外向里”的顺序是指先讲井田开拓,后讲采煤方法的顺序。
采煤基本过程篇三
第三章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教学内容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学生已对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有多方面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材以人为例介绍了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核心问题是细胞分化。(本章第一节以人为例,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到个体,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介绍了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从个体、器官、组织到细胞,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介绍了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以草履虫为例探讨单细胞生物体的结构状况。其中,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承接和深化,又为第二、三节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感性认识,弄懂了本节的内容,后面两节的学习就较为容易和轻松了。)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构成动植物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差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细胞能够生长和分裂。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细胞通过分裂可以增加数量,但是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砌起来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因为生物体是有严整的结构层次的。从而进入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在多细胞生物体形成的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细胞分化,高等动物体和高等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学习本章的重、难点也在这里。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3.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教学难点:
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五、设计思想
(一)教学方法
1、把握教材内容,精心提炼预习提纲。
本节课主要运用阅读指导法,提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2、善于引导学生发问和思考;恰当应用多媒体这个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于“组织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学生在阅读教材后能够说出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细胞为什么要分化学生则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谈话法,激发学习热情,启迪学生发问“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球形细胞为何要分化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呢?”,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恰当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动画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获得有关“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知识。
(二)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大屏幕投影、电脑、显微镜、四种组织永久切片。学生:教材、笔记本
(四)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不同动物图片,以小松鼠为例子提问
1、小松鼠是多细胞生物,这些细胞都一样吗?2.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成一个小松鼠的?
3、分裂形成的细胞是相似的,但小松鼠的细胞是不同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不一样(皮肤、毛、血液等)。前生课 学习过分裂学生有一定印象。学生可能回 答变化了等 不准确。
细胞分化成组织,,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我们就以人体为例来探讨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展示不同种的人体细胞引导学生观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归纳分化的概念。
。了解不同,感知细胞分化过程。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这些分化后的细胞是混杂在一起还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呢? 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形态结构并分析功能。展示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图。
。1.结合教材图片进行辨认。
2、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练习。3初步了解人体四种基本。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展示胃、心脏脑等器官的图片,指导学生讨论不同器官分别由哪些组织构成,那种组织为主,这个器官具有什么功能。探讨皮肤属于组织还是器官。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当皮肤划伤时会感到疼痛,有时还会流血,说明皮肤中可能有那些组织?归纳器官的定义
。通过分析讨论知道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具体分析皮肤加强学生对组织和器官的认识。
不同的器官形成系统,,展示人体消化系统图片,分析都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归纳系统的定义。展示其他系统图片了解人体的八大系统名称及功能。
。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总结,,一个细胞(分裂)多个细胞 多个相同细胞(分化)组织 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 多个器官(构成)系统八大系统(组成)动物体或人体 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总结
板书设计
采煤基本过程篇四
摘 要:世界经济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振兴教育关键在于师资;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应当很重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而从“教育意识”入手,揭示形成教师良好而适宜的教育行为的内动力,能为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提供一个新研究视野。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显然,振兴教育,关键在于师资。
对教师效能的研究,从重视对教师的思想、能力、仪表、经验、智力等个人特质对教学的影响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实际研究中,有的教师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又是一个样;有的教师在上面检查或公开课时是一个样,而平时的表现则又是一个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缺乏教育行为的动力。本文从“教育意识”这一角度入手,寻找教师良好而适宜的教育行为的动力源泉,为目前正处于困惑中的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提供一个新研究视野。
从中外研究者有关对“意识”和“教育意识”的研究及笔者对优秀教师的观察和访谈资料的分析中,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育意识是指---教育者基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规定和责任认识,在教育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职业对主体自身的意义,主动将外在职业要求与自身结合起来,产生主体体验,形成职业认同,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兴趣、需要、倾向等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是指向于教育者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其自觉有效的教育行为的动力系统。
教师教育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除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外,它本身还拥有一个复杂的结构。教育意识是由教育者的认识活动、情感体验、职业认同及行为实践等构成的稳定的动力系统。在教师素质提高的不同阶段,由于这几个部分表现的不同水平,教育意识也存在着从低到高的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1.认识活动
即教育者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及外在的职业要求、规范的认识。教育意识源于认识,人“总是要先有一定的有关的知识,才能意识到某种现象”教育意识形成过程中教师的认识活动,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即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性倾向性方面的认识,表现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弥补不足之处,努力调动自身全部的知识才能去行动;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即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其创造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对教育过程的认识,即对教育过程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这一认识体现于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师生观等方面,表现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在其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等等;对职业的认识,即对职业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对人的意义是由教师来承担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承担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教师认识到“自己作为人类文明传递者和灵魂塑造者所担负的使命,并身体力行,树立起教师应有的职业形象”。由于职前所受的专业教育,教师对教育理论和职业规范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同的人,对这些外在的理论的理解不同,对职业的体悟也不同,由此也使得他们这种认识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水平来。如同样是“尊重儿童”,有的人把它理解为放纵孩子的一切言行;也有的人认为,尊重应与要求、与约束结合起来;还有的人认为,尊重应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因此应是在发展的基础上的尊重等等。
2.产生情感体验,形成职业认同
“在人的意识中,不仅包含着知识,而且也包含着体验”(鲁宾斯坦)。有人在讨论社会规范学习时提出:“在规范学习中情感过程渗透在认识学习与行为学习的所有方面”,“没有情感体验相伴随的规范认识是一种僵化的教条,无法实现其对行为的导向功能。没有情感驱动的规范行为是机械被动的盲目行为或虚假行为,失去了道德的本来意义”。因此“道德活动本质上是一种靠内心舆论、价值体验调控的自主活动,情感需要是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情感体验或者信念是克服内心冲突、产生道德意志的重要条件”。张燕也提出教师“要提升教育观念的层次,将知识形态的教育观念转化、上升为职业理想与信念---个体理解的观念并产生主体体验,从情感上认同,使代表社会道德价值的正确观念内化为个体自身的要求,成为个体行为准则、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我们认为在教师教育意识的动力结构体系中情感体验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性一环。教育者只有将所从事的职业与自身联系起来,产生主体体验,在情感上心甘情愿、乐意接受这些要求,才可能谈得上行为上身体力行;否则教育者观念再新、说得再好,在心理上没有接受这些要求,没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能是说的和做的“两张皮”,这便是当前教育实际中某些教师行为中存在的较普遍现象。因此,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就是真实地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而其行为的动力是关键、是核心。在教师的教育意识形成中,不同的教师,其对外在的职业要求接纳的程度不同,因此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有着层次上的区别。有的人仅仅为了生存、为谋生而去工作,职业为其不得已的选择,表现为情感上“无奈的苦捱”;而有的人随着对所从事职业的感悟,逐渐从职业中感觉到成就感,找到了乐趣,所以他们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满足的;还有一些人,他们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终生无悔,职业与他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其中体验到的是幸福,是不断创造发展与社会的共同进步的幸福体验。伦理学家石克里说过:“人们不能追求幸福,不能寻找幸福,因为它不能被人们从远处认出来,而只会在它出现时突然揭开自己的面纱”,所以“人们不应该追求幸福,而应力求成为值得享有幸福的人。”
职业认同是指教育者对外的职业要求不仅有所认识,而且从内心深处承认它、接受它,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而自觉的表现在行动中,也就是“实践主体理解某种教育观念,并接纳它作为自己的生活原则,从而在行动中遵循它”。幼儿教师具有个人意义,因而外部的教师职责、要求转化为主体内部需要,二者融合在一起,成为激励人积极行动的动机,知情意行相统一。虽然同为教师,对职业的认识、理解不同,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因此在职业认同上也存在着没有认同、部分认同和完全内化等层次上的差异。
3.行为实践
育科学是实践性的科学,形成教师正确有效的教育行为不仅是幼教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育意识的集中体现,更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关注教师的教育行为是研究教育意识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经过实践环节才能够成才,教育意识也必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育者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够形成与发展。在幼儿教师教育意识形成的不同阶段,由于他们对职业责任的认识水平不同,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职业认同的水平不同,由此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行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与职责,其行为往往是非自觉的、是“下意识”的,是在外界偶然刺激或自身冲动情况下做出的盲目被动的行为;或者有的教师本来可以做的很好,但其行为多是出于应付检查,而不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其日常表现为不愿意或者非自觉、自主、自愿的行为;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但没有完全接纳、内化,因此行为带有一定的表演性、刻意性、约束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将职业与自身联系起来,产生主体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教育实践中出现大量能为自己意识到的自觉有效的教育行为,工作带有很强的动力性,表现为较强的自觉性、主动性,经常探索,主动反思,永不满足。
上述教育意识结构的诸要素中,教育者产生主体体验,形成职业认同,是教育意识形成的核心和动力。因为教育者只有将职业与自身结合起来,将外在的职业要求经过自身的思考、体验,转化为自己的兴趣、需要,才会真心领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才会产生职业责任感;而只有拥有这样神圣的职业责任感的教师,才会在工作中克服一切与这种责任感不相符的因素,执着追求;拥有了这样的动力,教育者才会在教育实践中主动行动、自觉反思、不断探索创造。职业不再是为生存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教育者自身的需要;工作不仅是奉献、是责任,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责任感作为动力,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再深刻、教育观念再新,实践经验再丰富,也不能产生自觉有效的教育行为。根据上述对这三个结构组成要素存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分析,我们认为,教育意识可表现为从低到高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层次结构。
采煤基本过程篇五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简案
聊城经济开发区蒋官屯中学 王红鸽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分类、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实物的收集,理论联系实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一步学会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归纳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能识别植物体各种器官中的组织构成情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物展示:观察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探究新知一: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有学生指出植物的六大器官、讨论六大器官的功能及其分类)教师提问:
1、你所观察的植物都有那些结构?
2、它所具有的结构是完整的吗?
3、通过阅读课本63页,你认为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还应具有那些结构?
探究新知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引导语: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为什么是器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1页。找同学阅读器官的概念。(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各种组织在一起,构成了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又直接构成了植物体。那么,植物体中有哪些主要组织呢? 我们以叶片、番茄为例,看看叶片、番茄、是由哪些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通过学生活动(教师交代:组织就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细胞群。)让学生明白保护组织在叶片的最外层,营养组织在保护组织内侧,输导组织贯穿在整个叶片中,这三种组织就构成了叶的主要部分——叶片。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也能观察到番茄果实等等其它器官也是由这样三种主要的组织构成。
探究新知三:组织的形成过程
引导语:植物体中的这些主要的组织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先学习课本64页
再利用第12张幻灯片进行点拨
探究新知四:植物的结构层次1、2、从宏观到微观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从微观到宏观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点拨:输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物体,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三、课堂练习
四、收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