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心中的月亮篇一
;内容摘要:古往今来,我们曾经见过很多诗歌一般的歌词,充满了文学的美感。月亮也常常成为诗歌以及歌曲的主题。本文在此试探讨德语歌词中月亮的意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德语歌词 月亮 意象
2016年,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令人震惊,也使得人们重新去审视音乐歌词中的文学元素。古往今来,我们曾经见过很多诗歌一般的歌词,充满了文学的美感。月亮这一主题也常常出现在诗歌以及歌词之中。不论是中国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还是德国诗人歌德作词、舒伯特谱曲的《致月亮》,都有优美动人之处。德语的歌词讲究韵脚,其美感不亚于诗歌。本文在此试探讨德语歌词中月亮的意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1.民谣
verstohlen geht der mond auf, blau, blau, blümelein, durch silberw lkchen führt sein lauf. rosen im tal, madel im saal, o schnste rosa!
(月亮啊悄悄升起来,蔚蓝,蔚蓝,小花朵,它的脚步穿过银色的云层。山谷里的玫瑰花,庭院里的姑娘啊,哦最美丽的玫瑰花!)
这首民谣表达含蓄,是一首爱情民歌。歌词中描述了月夜之下的玫瑰,以及庭院里的姑娘。玫瑰象征着爱情,即使没有狂热的话语,也能感受到唱歌之人内心的浪漫之情。在这首歌里,月亮是爱情的浪漫背景。
(最美的小羊是谁的?是金色的月亮的,它住在我们树林后的天上。它在蓝色的田野上牧羊,所有的白星星都是它的小羊。)
这是一首清新快乐的儿童睡前晚安曲,充满了童趣,在这里,月亮成为了牧羊人。蓝色的田野即为天空,那些小羊就是天上的星星及朵朵白云,在月光的映照下自由的来去。这首童谣同时具有爱护大自然的教育意义。
2.创作歌曲
es war, als hatt der himmel
die erde still geküsst,
dass sie im blütenschimmer
von ihm traumen müsst.
die luft ging durch die felder,
die ahren wogten sacht.
es rauschten leis die walder.
so sternklar war die nacht.
und meine seele spannte
weit ihre flügel aus.
flog durch die stillen lande.
als floge sie nach haus.
(好像天空在静静亲吻大地,她在花朵的微光中梦到他。风儿穿过原野,轻柔吹起麦浪,森林低声私语,星空分明,我的灵魂也舒展开翅膀,飞过这静谧的土地,就像飞回家去。)
月亮使得世界更梦幻,更美丽。在这首歌里,提到了静谧,温柔,梦境,翅膀,回家,是意境非常唯美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思乡时的满腔柔情。
füllest busch und tal
still mit nebelglanz,
losest endlich auch einmal
meine seele ganz.
breitest über mein gefild
lindernd deinen blick.
wie des freundes auge mild
uber mein geschick.
ich besab es doch einmal,
was so kostlich ist!
dab man doch zu seiner qual
nimmer es vergibt!
(雾的光辉填满寂静的树丛和山谷,我的灵魂也终获自由,你的目光缓缓蔓延过我的原野,好似朋友的眼睛温柔地观望我的命运。我曾经拥有过它,如此珍贵的东西,在痛苦烦恼时从不忘记!)
3.流行歌曲
德国著名原创音乐人heino gaze的《la-le-lu》为德国大众所喜爱,曲名la-le-lu为狐步舞中的音乐节奏。狐步舞蹈是结婚典礼、社交宴会上的流行舞蹈,结婚新人通常选择一支狐步舞蹈作为结婚典礼上的第一支双人舞蹈,预祝结婚新人从此以后开始幸福美好的崭新生活。虽然在简单的歌词中没有提及那个幸福的婚礼,但却巧妙的透露出这个夜晚有一个愉快的舞会,一个令人快乐的夜晚。
wenn die kleinen babies schlafen
drum schlaf auch du
die sind genauso müde
geht jetzt zur ruh"
(啦-嘞-噜,只有月中的人在看着我们,小宝贝们睡着了,你也睡了。啦-嘞-噜,床前放着两只鞋,它们也累了,现在也睡了。)
ich leuchte sichtbar,
doch ich brenne nicht,
ich zeige euch vier wochen an,
die spanne die seit monat hieb.
(我闪耀,可我不燃烧,你们在我身上看见太阳的光,我是它的镜子,把黑夜照亮。日晷走得快,需要多个小时,圆圈才能合上。我给你们指明4个星期,称为一个月。我有强大的力量,潮汐是我的杰作。我永恒闪耀,即使无人看到。)
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月亮在歌曲中常代表了美好天堂,在月下,人们常自省沉思,静观世界,思念爱人朋友,向往远方,或表达忧郁忧伤之情。在中国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有“花容月貌”的赞美之词,月亮在人们心中的意象通常都是正面美好的。而在西方,月亮的意象却是多元化的,古希腊神话赋予了月亮多种角色和身份。人们把月亮分为新月,满月与冥月。阿尔特弥斯是新月女神,即狩猎女神,是三大处女神之一,代表少女的纯洁。满月女神塞勒涅,掌管生儿育女,光明与富裕。赫卡特是冥月女神,她丑陋而凶恶,主管疾病,灾难与死亡。她们分别象征着女性的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和美与丑的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月亮不一定都是美的,厌恶月亮的内容也常常出现。
正因为月亮象征女性生育和肥沃,所以她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德国秋天的感恩节人们会有仪式向月亮神顶礼膜拜,企求来年有个好收成。丰收喜悦时,人们尤其会感谢月神,在月下围火而舞,击打乐器而歌。
月亮有盈亏,满月之后,月亮光芒渐弱,而下个月会再出现,渐渐变圆,人们认为死去的人也能像月亮一样获得重生,月亮正好象征了这个生死循环的宗教过程。所以在月光下,人们常会有关于生死的哲学思考和对往昔的追忆。相对于太阳的热与动,月亮更多的是柔与静,让人从喧闹中沉静下来,所以与月亮有关的歌谣,多半谱曲较缓慢。歌词的创作讲究俗中生新,熟里见巧,将司空见惯之物巧妙地创作出新意来。我们从上述例子中也可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创作的歌曲也不断有新颖之处。
参考文献
[1]胡泽刚:《中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的相似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5卷第2期。
[2]王琼:《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月亮意象》,《求索》,2006年6月。
[3]汉斯彼得曼:《世界文化象征词典》,刘玉红等译,2000年。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我心中的月亮篇二
;摘 要: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收诗共 48900 多首,据统计,“月”这个意象在其中出现了 12126 次。浩瀚星辰、草木天堂,自然景物数不胜数,为何历代文人骚客却对月亮情有独钟,以致其成为古典诗词艺术情感的永恒象征?所谓“月印万川”,当原本无言的月亮穿过不同的心灵世界,映射出不同民族文化的时候,它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月亮作为意象,不仅唤起了文人心中丰富情感的共鸣,而且其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更是对我们当代有着不可替代的启迪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围绕月亮意象的内涵以及月亮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两个方面,对古典诗词中的月亮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月亮意象;内涵;哲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的内涵
(一)月亮是女性的象征,蕴含美学风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最原始的象征意义是女性。《礼记·祭器》谓:“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大明即太阳,代表男性,意味着阳刚和力量;月亮则代表女性,意味着阴柔、婉约和缠绵。天上的月亮与地上的女性互相映衬,相互诠释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傅道彬认为“女性是月亮的灵魂,月亮是女性的诗化象征”“月亮既然是诗化的女性,它也就有一种婉约朦胧通脱淡薄的女性美学风格”[1]。月亮有阴晴圆缺之变化,时隐时现,其本身的特点和女性的性格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月亮的光芒是如此的温柔隐秘,但面孔却又那样的冷冰,与周围一切保持着距离,亦正如古代男子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其次,涂文认为,“只有月亮才是闺中女人凄凉的伴侣,不胜幽怨的精魂”[2]。古代男子经常外出,进行经商、从戎、征戍、求学等活动,只留得女子一人独守空房,女子不得不对月感怀,借用月亮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寂失意和忧伤。由此看来,不管从本身特点还是内在联系或是传统哲学观念来讲,月亮始终与女性密不可分。因此,在古典诗词的世界中,月亮就宛如一位温柔淑贞的女性,承载着历代文人的款款柔情和美好愿景。
(二)月亮是永恒的象征,作为追问人生、感慨生命和哲学思考的载体。
“月亮代表着人生的追求和哲理的升华”,月亮时明时晦,时圆时缺,往复循环,生生不已,它既代表着运动,又象征着永恒。它引发人们对宇宙永恒的哲学思考和人生短暂的喟叹,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激励人们勇于向人生发问,探求永恒的真谛。傅道彬认为“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是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和雄浑高古的审美境界”[3]。月亮永恒而宁静,本应该让人感觉美好,但在某种情境中它却不再轻盈明快,反而引人发出深沉的浩叹,具有历史沉重感。李白的《把酒问月》中,李白以“青天有月来几时”开头发问,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无限时空和好奇神往和探索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的明月总是那一轮,亘古不变,但古今的人却如同逝水般不停更迭换代。最后李白对天发问,对月遐想,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表达了对宇宙无限、人生短暂的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秘而永恒的月亮的敬畏之情。
但月亮给诗人带来的哲学思考不仅仅是对于人生时空局限性的喟叹和悲情,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构建了一个超脱时空和观点拘囿的精神境界,通过与月亮永恒的对比,对自我以及全人类的生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对谁是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和月亮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两个问题的追问和思索,这是一个贯彻古今,代代深思的有关宇宙和人生的大难题。诗人最终思索出的却是一个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全新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但是人类可以代代相传至无穷无尽,宇宙虽然永恒无穷,但岁岁年年未有过变化。长江后浪推前浪, 人类随着传承不断发展进步,而月亮却总是不变的那一轮,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的传承或许还超越了月亮的永恒。所以,月亮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对生命短促的叹息,还有来自心灵的超然的慰藉。正如严云受所说“人生虽然有种种遗憾,但只要在明月下相望相待,也就得到了補偿”[4]。
(三)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托了游子思乡、情人相思、伤离别盼相聚的情思以及仕途不顺的苦闷。
月作为孤独失意的象征,常出现于乡愁、情爱和仕途三种意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然界中的月亮时阴时明、时满时缺,因此诗人们经常把变化无常的月作为人悲欢离合的情感寄托。刘传新认为“月下怀人诗表现的是与亲人、恋人、朋友孤单凄凉的境遇,愁苦萦回的心态,并祷祝着日后会合团聚的实现”[5]。故乡不仅是一个人肉体的诞生地,更是心灵永恒的滋润池, 游子离开故乡、孤身一人客居他乡,便会感到从内而外的孤独和感伤。因此,游子经常选择独自望月感怀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聊以慰藉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无依。不论是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或是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还是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月亮都催化着诗人们的思念和愁绪,诗人们凄恻感伤孤寂难耐的情思展露无遗。
历代文人们情到深处不能自已,便将月与情爱紧密相连,“月上柳梢”的缠绵,“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月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托和美好祝愿。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出了无论天下人各自分离在天涯海角,都能共享这一轮明月的开阔意境,但是对于情人来说, 月圆之夜是无法平静度过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团圆之夜却月圆人不圆,两颗相爱的心分隔两地,因此又抱怨月光太亮、月夜太长,于是整夜辗转反侧思念远方的情人难以入睡。此时,月亮带来的是无休止的孤独和牵挂。月亮不仅可以寄托情人之间的爱,还有亲情、友情等一切引人思念的感情。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表达了对家中妻儿的牵挂思念以及对亲人相聚的企盼;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以月为寄托,给在远方被贬谪的朋友送去安慰和想念。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意思,在此代指嫦娥也就是明月,苏轼通过这两句词抒发了自己的美好愿景: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一轮绝美的月色,通过月光来互相传递思念。
阮忠以男性的视角论证了“月的孤独,让人深悟了自我的孤独”,孤独的月亮寄寓了士大夫仕途不顺、空有一腔抱负却得不到重用的失意。李白写《月下独酌》时正在翰林做官,正是他一生中最接近權力中心和自己政治理想的一段时光,但仍然与周围的人有着厚厚的隔膜,无人理解他,他与所处环境格格不入。诗人想约懂自己的人一起品味美酒,却无人可寻,所以他只有邀请天上的明月和地上自己的影子共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面的放达浪漫却更加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寂寞,月与影始终无法真正地安慰他的孤独。正如阮忠所说“妙在以孤独之苦写乐,以乐映衬孤独之苦,使其苦更甚”[6]。因此,月亮正是羁旅宦游的文人们心灵孤寂时的精神寄托,犹如挚友一般的存在。
二、月亮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仿佛诞生于美好的神话世界,却又负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哲学智慧。傅道彬为此做了很好的诠释:“它是静思玄想式的中国智慧的神秘启示物,更是通脱淡泊的中国艺术的深刻象征,透过中国文化的月亮原型,可以揭示诸多的中国文化的深奥古义和审美蕴藉”[7]。悠悠明月从古至今一直高悬于天际,贯穿着历代中国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它凝聚着华夏儿女的生命感情,逐渐演变成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象征原型。苗祎和菅国坤认为“月亮已不再是与人世人情孤悬隔绝,不再是人的异己的独立存在,而是与人类人情密切融合的一种情感载体、文化载体”[8]。月亮的阴晴之化、圆缺之变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格构建。月亮代表着太阴之学,从多种方面影响着中国超然淡泊的哲学智慧,可供现人细细品味学习。
中国哲学中乐观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正是月亮启示给中国哲学智慧的“乐观性推论”。艾烈德认为月亮代表了“永恒性的周而复始”。他在《永恒复现的神话》中写道“就像月的消生因为会再有新月随之出现,所以不会是绝对的终极一样,人的消逝也不是最后的结局”。月亮为什么象征着永恒不死?其实在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里就有体现。嫦娥奔月背后的原因是“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而吴刚伐的桂树却“树创随合”。不论是嫦娥所向往的不死之药,还是桂树随时生长恢复的奇异能力,都暗喻了月亮不死永恒的生命精神和生命底蕴。月亮的阴晴圆周而复始,也渗透到中国哲学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和哲学智慧。《论语·子罕》中记载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逝的时光就如同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世事的变化运转也如大川巨流奔腾不已。孔子站在奔腾的江边,感慨世事变化之快,但他并不悲观消沉,反而从不断变化中体味到昔时的价值,在有尽的人生中创造无尽的价值,以无常求有常,从而达到对人生的另一番彻悟。
月盈月亏之间,暗示着物极必反的循环道理,指引着中国自然人格中的平常心。鲍文会认为“中国文化戒盈戒满,中庸和谐是内在的阴阳平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9]。我们每天看见的月亮都不一样,起初我们看到的是细到极致的小月牙,这就是它亏极而盈的时候,而到了十五望,月亮虽然特别圆,但过了第二天就要盈极而亏。这就是任何事物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开始从它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正符合老子说的“道”。“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就是物极必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周而复始永不终止的循环,月亮才能永远高悬夜空中,才能获得永生的力量。物极必反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一段最低潮的时期,但熬过这个时期后就会逐渐地回温上升,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一个人处在最低谷时,不论往什么方向走,本质上都是在前进上升;同样,若一个人处于顶峰,那将随时面临下滑挫败的可能性。
月亮的时圆时缺,还为我们展现了不圆满的终极美好。什么叫欲壑难填?当一个人总是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欲求不满时,很多事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期待值太高而反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佛家认为“圆满”的境界是七个字:花未全开月未圆。正如留白的艺术,在有所未知时,一个人心里存有的期待和想象是最美好的。花还未开全,那么可以想象它全开的灿烂,月亮还未圆满,便满心期待着那一轮清辉填满。凡事盈极而亏,一旦完全圆满,花便开始凋零,月开始缺损。所以最美好的境界往往是有所空间,有所期待。反观当今,我们太执拗于追求所谓的圆满了,以致遍地都是“什么样才算的上完美的人生”这样可笑的问题。比起完美,人生最重要的是真实。这是一种敢于暴露自己缺点但依然坦率、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格局,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只要跟从内心,率真而坦荡的活着,活出自己独特的色彩,每个人都会是最精彩绚烂的那一个。
从古至今,月亮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心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它一方面为中国古典诗词绘制出经久不衰的永恒画卷,另一方面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点亮了一盏永恒不灭的明灯。一轮明月,汇聚着历史的烟尘,见证了历代中国人的心灵构建,沉淀了无数中国哲学智慧。华夏儿女的格局、风韵、心态、审美情趣全都涵盖在这一轮皎皎明月之中,这贯穿古今的明月将会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一抹绝色。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我心中的月亮篇三
月亮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意象”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文人长期锤炼,使其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唐代诗人李白可谓写月的圣手,在其近千首诗作中,涉及咏月的达300多首,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携月同行,揽月寄兴,在他笔下,“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别开生面。李白诗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月亮,给人的不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李白与明月之间,可谓无隔;也只有像李白这样写明月,才是真正的不隔。中国文化思想中向来缺少一种张扬自我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即使在偏重于表现人的精神和自由的文学界,也还是弥漫着浓厚的伦理色彩和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只重视“大我”而忽略“小我”的传统中,李白意象中所体现出的这一精神就更加珍贵。
皎洁的月儿往往象征着诗人理想的境界,寄托着诗人的雄心与壮志,这恰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精神在他身上的典型流露。如明月、素月、皓月等都暗示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李白一生钦慕鲁仲连、张良、范蠡这样的英雄侠士,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为拯世济难而出,建不世之功,然后舍弃荣华富贵,拂衣栖隐山泉。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的壮观景色中,带着半轮峨眉山月,诗人仗剑去国,远游家乡。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他发出了“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的呼声,完成了自身理想的升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言壮语,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的霞光,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何等的洒脱。诚然,这也反映了诗人想“一鸣惊人”的人生理想,尤其是他的'不肯“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张狂的个性,使他在过了短暂的京城词客生涯后,便被赐金放还了。但诗人坚信“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追求理想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最好的写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之时圆时缺,象征着人之聚散离合。诗人长期漂泊异乡,望月最容易勾起对故乡与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月亮既照着羁旅中的诗人,也照着故乡与天各一方的亲朋好友。于是,诗人的乡情、亲情与友情便乘着月光飞翔,抵达思念的所在。
远离家乡、多年漂泊在外,故乡是游子心头一个难舍的梦。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易触动旅思情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在流放途中,闻听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的不幸遭遇后,李白深夜忧思远谪的老友,无以传递情思,忽发奇想,且托明月传愁心。“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唯愿明月将愁心寄与,分照两地,使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明月成了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李白的伟大还在于他把个人的私情推而广之,表现天下人共同的情思。“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丁都户歌》在炎热的季节里,为了生计,劳动人民拖船的痛苦情状,引起了诗人无限的关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长安城中的思妇借着月色赶制寒衣,寄送给在边地征戍的丈夫。她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以便与亲人团聚,诗人抒发的正是人民大众希望恢复和平的心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则抒写了边关征守的士兵因长期离家戍边而引起的思归之苦。“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豫章行》安史之乱中,目睹吴地的人民应征入伍、奔赴前线,诗人一方面为他们的遭遇担心,另一方面又鼓舞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杀敌、为国立功。
诗人面对仕途的失意,前途茫茫不知何处才是归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面对那一轮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吗?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追求理想却不能实现的苦闷跃然纸上。怀才不遇,蹉跎不得志,使他产生了出世之想,但经世之志未泯,对未来依然充满幻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引起了他心中极大的痛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放浪形骸、纵酒行乐,成了诗人挥斥幽愤的手段。“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园吟》诗人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地,当年何等繁华的大梁城,而今只剩下荒城残壁,空有一轮明月。只有那古木参天,绕着苍梧飘来的白云。人生无常,功名富贵不能常在,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劳劳亭歌》虽然诗人自认为文才不减袁宏,但无奈没有谢尚那样的人赏识,只能独宿空帘,空有一番报国之志。面对小人的诋毁,诗人奋起反击“鱼目亦笑我,谓与日月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对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予以猛烈的抨击。落脚牛渚山,望月而怀古“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空有满腔才情,却无伯乐来赏识,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诗人只得远离尘世的污浊,躲到月夜的宁静中,自得其乐于其中。面对月光世界,李白,只有醉了。醉中的李白与月对望,“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月亮阅尽了千古风流,可是她,就那么淡淡地超然地挂在天上,人间的一切似乎全在眼里,又似乎全不在眼里。这样的月亮融进李白的酒杯,怎不使醉中的李白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月在酒里,酒在诗中,一个飘飘然然的诗仙在千年的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真的不解饮吗?此时此刻,只有月方解其情,只有月方会其意。所以,不是月不解饮,而是只有月才解饮的浪漫的忧伤,只有影来随身的诗意的寂寞,充溢在李白的心头。李白醉了,醉在这如诗的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明月相伴,李白,愿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
我心中的月亮篇四
一天,我家搬到了月亮上,住进一栋星星形的房子,我的家有十层。每个月过了农历十五以后,我家会越来越挤。十五月圆之时,是我家最宽敞的时候。
门前,有一颗苹果树,苹果树上的苹果可好吃了,又脆又嫩。我喜欢在苹果树下踢毽子、跳绳、吃苹果、玩游戏、荡秋千。我最喜欢在苹果树下跳绳,我轻轻地一跳就跳到很高的地方,有时候我还能连跳六下呢!
我的好邻居改行种树的吴刚叔叔非常耐心的教我种树,我家门前的苹果树就是吴刚叔叔和我一起种的。吴刚叔叔送给我许多种子,有桂花树种、苹果树种、星星树种、牵牛花种、百合花种、环花种。我打算流一半在月亮上自己种,另一半送给外婆种在花园里。
我们全家和月亮一起,围着地球转呀转呀!我要是想爷爷奶奶了,就插上美丽的飞行翅膀飞到老家,爷爷看见窗外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急忙喊奶奶,奶奶看了看说:“好像是乖孙女!”奶奶揉了揉眼睛,仔细的看了看,知道自己没看错,就急忙跑出门迎接我。
我心中的月亮篇五
在我认识的老师中,有的很严格,有的很温和……可是,他们比起我们的王老师,可差远了。
王老师有一双乌黑发亮、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细长的身材,真是一位典雅的老师。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处理事情,总是条条有理,以理服人。
王老师对我们就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不厌其烦的劝导,给我们改正的机会。
王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护我们,虽然她那么累,可她从不说一声苦叫一声累,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由于我很多的地方做的不好,给王老师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我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因此成绩很不理想。所以王老师经常苦口婆心的开导我,找我谈话,帮助教育我。要期末考试了,王老师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天天早早的来到学校给我们补课,讲题目要点,使我在期末考试不掉队,我很感谢王老师。
为了不辜负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会更加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辛勤培育我的老师!
更让我难忘的是,刚开始上课时我总是开小差,王老师发现后,并不是在课堂上批评我,而是让我站起来回答题,因为我没听清站在教室里真难为情,以后,我会慢慢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今年寒假,我读了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觉得王老师和吴老师一样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我为能遇到这些老师感到幸运。
谢谢王老师耐心细致地教我们读书、写字,把调皮无知的我们培育成了知书达礼的少年。
谢谢王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扫地、擦窗户,培养了我们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谢谢王老师在我们取得好成绩时对我们的表扬和鼓励,谢谢您在我们犯错误时对我们的批评和教育,谢谢您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谢谢您,王老师。
在我们的心中,对老师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老师温柔,有的人希望老师讲课幽默,还有的人希望老师聪明等等,而我就希望老师讲课幽默、认真,我很幸运,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师。
这个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她讲课风趣、幽默,并且,每一道题她都能给我们指出重点,让我们彻底明白这道题,有时候,她会让我们先自己讨论,比如说一道判断题,她就能让我们先说一说理由,这道题为什么对了或者为什么错了,往往我们班做判断题时,就会是一个人接一个人的发言,最后,看我们说的差不多了,她就会让我们停下来,将这道题仔细讲清楚,如果还有人不会做,她就会认认真真的一遍又一遍的讲,知道那个人听懂为止。这样在我们分辨过后,她再讲,我们就会将这道题记得清清楚楚,再也不会错了。
这个老师不仅幽默,而且还很有耐心。
杨怡在我们班可是出了名的认真。每天下课,都能见到她学习的身影,有时,她在学习上碰到不会的题,就会去问同学,有的时候,同学们也解不出来,她便去问老师。这时,老师就会一遍又一遍的给她讲,讲完后,就会让杨怡再讲一遍,等到杨怡彻底弄懂了之后,才结束了讲解。
这个老师还很负责。
老师在开学之前,总要让几个女生把班里打扫一遍,装饰一番。但是,她自己没有想其他老师那样,让学生自己装饰,而是亲自来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干,有时,老师写几个毛笔字让他们贴在墙上,有时剪一朵花装饰教室。
大家猜到这位老师是谁了吗?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赵小茹老师。
有一种鲜花,我最惊羡,惊羡于它的粲然开放;有一种清茶,我最渴望,渴望在他的醉人浓香;有一种老师,我最喜爱,喜爱有他的课堂。
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睛,笑的时候特别帅气,有时候又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一样呵护我们,关爱我们。这就是我心中的好老师——李老师。李老师是一位物理老师,他工作认证负责,上课生动幽默,特别是他的声音很好听,这可是他自己也认同的哦!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也是我最喜爱,最敬爱的老师,她在黑板这片浩瀚的大海上,不停地滑动着船桨,用他的所有知识把我们喂饱。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便从一年级升上了五年级,但我们不能忘怀施老师您对我们的教诲之恩。
施老师是我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施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很认真,很有耐心。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我们都很害怕,不敢举手,生怕老师会批评我们。施老师微微一笑,温和地说:“不要怕,说错了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听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好象有一丝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使我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
施老师就像一位天使,解开我们头脑中的迷团;有时像一场温柔的细雨,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快乐的成长。施老师她不仅在课堂上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施老师要我们排演节目,节目的内容是《小羊和狼》。不知怎么,施老师要我去充当大灰狼这个角色。我听了很不服气,便生气地问施老师:“为什么让我扮演狼?狼是大坏蛋,我不当!”施老师听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狼虽然是坏蛋,但电视上的.小丑也不是一直演丑角吗?如果演得好就能够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你说演还是不演呢?”我听了,笑了笑说:“对,我还是充当一下吧”。
到了表演的那一天,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天,我起晚了,演出的时间快到了,看我还没到学校,施老师很着急,便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了。施老师到了我家,我一出门,施老师把雨衣批在我身上就出发了。在雨中,我模糊地发现,施老师的衣服几乎湿透了,当时,泪光已在我眼眶中闪动。到了学校门口,老天有眼,雨停了。我满怀激动的心情为施老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节目。最终,我们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未获一等奖,但我已经尽了全力,可又有谁知道,为了这个奖项,施老师用了多少心血呢!
有人称赞老师是蜡烛,是灯塔,是园丁。但我认为,老师是一颗闪烁的繁星,照亮我们的绵锦前程更为恰当。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便从一年级升上了五年级,但我们不能忘怀施老师您对我们的教诲之恩。施老师是我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施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很认真,很有耐心。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我们都很害怕,不敢举手,生怕老师会批评我们。施老师微微一笑,温和地说:“不要怕,说错了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听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好象有一丝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使我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
施老师就像一位天使,解开我们头脑中的迷团;有时像一场温柔的细雨,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快乐的成长。施老师她不仅在课堂上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施老师要我们排演节目,节目的内容是《小羊和狼》。不知怎么,施老师要我去充当大灰狼这个角色。我听了很不服气,便生气地问施老师:“为什么让我扮演狼?狼是大坏蛋,我不当!”施老师听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狼虽然是坏蛋,但电视上的小丑也不是一直演丑角吗?如果演得好就能够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你说演还是不演呢?”我听了,笑了笑说:“对,我还是充当一下吧”。
到了表演的那一天,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天,我起晚了,演出的时间快到了,看我还没到学校,施老师很着急,便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了。施老师到了我家,我一出门,施老师把雨衣批在我身上就出发了。在雨中,我模糊地发现,施老师的衣服几乎湿透了,当时,泪光已在我眼眶中闪动。到了学校门口,老天有眼,雨停了。我满怀激动的心情为施老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节目。最终,我们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未获一等奖,但我已经尽了全力,可又有谁知道,为了这个奖项,施老师用了多少心血呢!有人称赞老师是蜡烛,是灯塔,是园丁。
但我认为,老师是一颗闪烁的繁星,照亮我们的绵锦前程更为恰当。
她是我心中的好老师,美丽高贵:一身象征着智慧的紫色正装,50多岁,但在我眼中依然活力四射。微黑的瓜子脸上镶着两颗修炼多年的黑宝石,眼角若有若无的皱纹宛如平静的水面微微泛起的涟漪,挺拔的身姿使她更显庄重。用千古佳句:“云想一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形容她在合适不过了。
她是我心中的好老师,循循善诱: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在欢快的下课铃中结束了,课下,一位因家庭因素而一直无精打采的同学被细心的她叫进了办公室。“老师跟我说啊,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了,但还是关心我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从办公室屁颠屁颠跑出来的同学笑着对我们说。
她是我心中的好老师,呕心沥血:有一位男同学,一直是他的骄傲,不论什么比赛,男同学总会破那个纸一张火红的奖状来回报她,男同学是她最得意的弟子,是她的掌上明珠。四年过去了,男同学依然如此优秀,可就在五年级时,男同学的成绩竟一落千丈,上课经常心不在焉,作业也是投机取巧,一塌糊涂,如一本天书,让一向知识渊博的她无从下手。于是她便去家访,得知男同学上网成瘾,不能自拔。她便对男同学单独辅导,经常与男同学谈心,可依旧无济于事,但她还是不放弃,坚持不懈,一如既往的帮助他,鼓励他。终于,滴水可以穿石,渐渐的,男同学的成绩有所好转,她便加大马力,让同学们一起督促他。一年后,男同学果然浪子回头,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她就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优秀高级教师,狄霞。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便从一年级升上了五年级,但我们不能忘怀施老师您对我们的教诲之恩。施老师是我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施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很认真,很有耐心。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我们都很害怕,不敢举手,生怕老师会批评我们。施老师微微一笑,温和地说:“不要怕,说错了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听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好象有一丝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使我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施老师就像一位天使,解开我们头脑中的迷团;有时像一场温柔的细雨,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快乐的成长。
施老师她不仅在课堂上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施老师要我们排演节目,节目的内容是《小羊和狼》。不知怎么,施老师要我去充当大灰狼这个角色。我听了很不服气,便生气地问施老师:“为什么让我扮演狼?狼是大坏蛋,我不当!”施老师听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狼虽然是坏蛋,但电视上的小丑也不是一直演丑角吗?如果演得好就能够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你说演还是不演呢?”我听了,笑了笑说:“对,我还是充当一下吧”。
到了表演的那一天,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天,我起晚了,演出的时间快到了,看我还没到学校,施老师很着急,便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了。施老师到了我家,我一出门,施老师把雨衣批在我身上就出发了。在雨中,我模糊地发现,施老师的衣服几乎湿透了,当时,泪光已在我眼眶中闪动。到了学校门口,老天有眼,雨停了。我满怀激动的心情为施老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节目。
最终,我们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未获一等奖,但我已经尽了全力,可又有谁知道,为了这个奖项,施老师用了多少心血呢!有人称赞老师是蜡烛,是灯塔,是园丁。但我认为,老师是一颗闪烁的繁星,照亮我们的绵锦前程更为恰当。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她清秀的身材,梳着披肩发,白皙的脸庞上总是带着微笑。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眼神中透露着淳朴、温情,她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时时刻刻关爱着我们。她就是我们的好老师—刘老师。刘老师不仅是我们知识上的启蒙者,还是我们思想上的引路人和生活里的益友。刘老师教负责我们班的语文课。每一堂课她总是认真引导我们对课文进行仔细地理解和思考,让我们跨上理想的骏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积极回答问题。谁的发言有新意,就带头给他鼓掌,向他祝贺。记得刚上学的时候,刘老师就任我们班的班主任,那时我们对老师还十分陌生,非常胆小,上课举手的同学也几乎没有。
我更是胆小,低着头一边想问题,一边担心着:会不会叫到我呀?“冯颖楠!”老师恰好点到了我的名字,我把头埋得更低了,几乎快碰到桌子,脸红得像个苹果,但我还是慢慢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着,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似的,我似乎成了一只受惊的小鸟。这时,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亲切地对我说:“回答得很正确,声音再响亮些,不要紧张,就更好了。”我看着老师那充满鼓励的目光,鼓足勇气,响亮而流利地回答完了问题。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了我。就是这课堂上的第一次,使我们感受到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后都能积极地举手发言。
刘老师,您讲的课,是那样的精彩,吸引着我们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又是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导着我们,用您的知识浇灌着我们,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
我心中的月亮篇六
入夜,由于刚下过雨不久,街道尚未干透,树叶上的盈满露珠,天边布满蓝黑色的云朵,仿佛是谁给天空泼了墨似的。渐渐,乌云越来越少。终于,露出来明亮的笑脸。灰暗中,我悄悄爬上枝头。凝听孩子们可人的微笑。
月色朦胧,是谁在动人的歌唱?啊,原来是一个年幼的娃娃在唱《冰糖葫芦》,真是可爱。
夜深了。我照亮了清幽的河水,轻抚着大地的一切事物。放眼望去,眼前景物似一幅深色的水墨画,美极了!
我凝视着大地,看见了人们正坐在花丛中,仰望着璀璨的天空。忽然,我好似听见一个小女孩天真地说:“妈妈,你看月亮好圆好大啊,就像一个大盘子,我真想把它拿下来看看呀!”孩子边说边指着天空,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那边,一群人们在月光的照耀下,围着火堆跳起了舞来,好是热闹。
我用来自太阳的光为人类照亮夜路,为人类带来了一丝黯淡的光芒。我并不自卑,因为我知道,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心中的月亮篇七
;摘要:美学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美学更是其核心所在。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小说思想内容的崇高性以及小说标题中隐喻的使用,让读者对《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美学 《月亮与六便士》 隐喻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家庭优越、事业有成的思特里克兰德,迷恋上了艺术之后抛弃一切,离家出走,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过上颠沛流离,甚至食不果腹的生活。虽然他最终客死孤岛,却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这部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本文试图从美学角度出发,挖掘和解读这部著作中的美学元素。
一、小说的思想内容所蕴含的美
首先,什么是“美”。古今中外有着对美的不同阐释。在中国,儒家主张美与善,情与真的统一,道家则鼓励人们超越现实去体验天地之大美。在西方,康德认为美是愉悦的,且不带任何利害关系的体验。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是用来表现“真实”的。小说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中年后开启了自己对美的探索和追寻。他本来是一位有着地位和财富的股票经纪人,还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然而,他为了追求艺术抛弃了俗世的生活。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当大多数人放弃梦想,转向功名和利禄时,思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美”的存在,寻求自我精神世界的尽善尽美才是他的毕生追求。
二、小说中的隐喻所折射出的美
隐喻能让文字变得生动,从而提升小说的美感。所谓让文字生动,即是让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在读者头脑中有一个较明确的形象,便于读者进行感性关照。隐喻词的意义和目的在于跳出呆板和乏味,以满足思想和情感的充分表露。以小说的题目为例,如果改为《理想和现实》则显得平淡无奇,而《月亮与六便士》则恰如其分地运用隐喻,在貌似没有联系的事物中找出相关的特征。黑格尔曾经说过,隐喻是在精神处在内心激动时,深入关照当前的有关事物,而同时又要求摆脱其中外在的因素,要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寻求自己,把它们转化为精神的。《月亮与六便士》这一题目则很好地把作家毛姆的情绪和思想转化为美的形象。月亮和六便士,两者都是圆圆的,闪着亮光,一个挂在空中,一个躺在脚边,不仅形象美而且充满了对比,给人一种在迷雾中前进的感觉,一种矛盾的情感。作者毛姆把“月亮”和“六便士”这一隐喻形象贯穿到了整个作品当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月亮”的典型代表,他抛弃人世间与自己相关的人与事物,以自身的内心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寻求自我精神世界的完满。而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则是追求“六便士”的代表人物,她恨她的丈夫,恨他狠心毁掉了原本平静而富足的中产阶级上流生活,她永远生活在 “六便士”的俗世泥淖里,不得解脱。
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所体现的美
小说中的人物要体现出美感,首先要具备性格的丰富性。一个角色之所以能吸引读者,就在于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内容。以小说主人公为例,在世俗意义上,他是一个冷酷无情,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然而他却敢于离经叛道,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勇于摆脱上层社会的荒淫和奢侈,淡泊明志,通过绘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获得内心的平静。人物的两面性让他成为一个完备的整体,正如黑格尔指出的,完整性格的理想在于自身融贯一致的主体性所含的丰富的力量。不仅小说的主角如此,其他人物亦如此,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小说中的施特略夫也是一位画家,他的画作一味迎合顾客的需要,从而赚取了大笔金钱,乍一看他完全是月亮的反面,然而他却拥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可以说是无条件地信任,并给予极大的物质上的帮助,甚至在遭遇了夺妻之痛后依然愿意资助和侍奉思特里克兰德,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自己提升到了月亮这一层面,他是一个介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角色。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靠炒作来博得公众的同情和提升丈夫画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为六便士折腰的人,但她同时也渴望和作家们交往,这让我们看到她也有仰望月亮的时候,在丈夫出走时,她勇敢地靠自己的努力撑起家庭时,又让我们看到她坚强自立的一面。
不難看出,正是因为美学元素的注入,才让毛姆的这部小说文字充满张力,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左樱,女,硕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美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