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韵华,圆梦正当时。今年是建团10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身兼重任,当成五四精神,传爱国之热血。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活动征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
2022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活动征文1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
——读《革命者》有感
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结合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背景,学校开展了“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的主题活动。在这百花烂漫,雾尽风暖之时,我不禁想起了从前读过的一本书——《革命者》。
初读《革命者》时,我一直忘不了郭伯在已牺牲战友遗体前的宣誓:“我将为你高呼而狂号,我将为你哀则悲啼,我将为你完成你未完成的革命工作,我们从此更热烈更奋勉,我们要大家站在革命的前线,先我们而死的黄仁同志啊,请你给我们些刺戟,我们踏着你的血迹上前!”这不仅仅是悼词,也是那个时代革命者的声音,他们前赴后继,鲜血染红了百里黄浦江、万里扬子江,哪怕前路艰险,黎明的曙光渺茫……革命者,这三个字,伟大而又庄重,回望历史,中国有无数革命者——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走了正确的道路,有的走了错误的道路,但无疑,他们都是斗士,都令人敬重。
再次回忆《革命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陈延年先生,这位当时年仅28岁的中共上海地区领导。“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陈延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坚持的信仰,有自己认定的道理,并且为之付出自己的金部,哪怕是生命也不足惜。乱世之中,求得自保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而陈延年没有选择独善其身,在1920年,他毅然决然的带着弟弟陈乔年加入了留法队伍,并且在1924年回到中国,赴任广东区委书记。在初到广东之时,陈延年由于语言不通,难以融入工人与群众之中,于是他便从语言入手,经常与人力车夫一起躬身拉车,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便打开了局面,发展党员人数从过去的几百人,猛增到五千多人。1927年,陈延年秘密回到上海执行任务,对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他必须每天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同时还要把断了线的党员和组织联系起来,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不言而喻。终于在6月26日,陈延年被捕入狱,他在屠刀之下,傲然挺立,高喊“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即使刽子手拼命将陈延年往地上按也无济于事,最后他们放弃了迫使陈延年跪下的努力,一阵乱刀将其活活砍死,随后又惨绝人寰地将他的尸体剁成数块……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陈延年带着镣铐的脚淌过漂浮着杜鹃花的血水的画面,视死如归,气壮山河。
回望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像陈延年这样的革命者层出不穷。有将前半生全部奉献给革命,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蔡博真、伍仲文;有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者——从容就义的李大钊;有在监狱中写下义薄云天的《狱中诗》的恽代英;有至死也认为一个革命者为革命牺牲他宝贵的生命是分内之事的何孟雄;有精通多国语言,牺牲后几十年才被组织找到追认为烈士的许包野……
读完《革命者》,我对这三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革命者,ThePioneer,即为先驱,他们是最初将火种带到世间的人,嘉兴湖上的微波、井冈山上的星火、夹金山上的脚印无一不是他们无所畏惧的见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从未忘记英雄,以鲜花祭英烈,以丰碑慰忠魂,在铭记历史中缅怀先烈,在缅怀先烈中砥砺前行,在砥砺前行时不忘来路。
2022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活动征文2
静在宿舍,品读经典,共同战役
——《看见》读后感
深蓝色的封装,一位极具亲和力的女人和几位老人一同坐着,中间大大的两个字“看见”。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书——《看见》,尤其是其中关于非典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
前段时间,无意间在网上找到这本书,不为其他,只为那封面上的微笑让我想起了初中时期读这本书时候的单纯与懵懂,于是乎便激情下单,再一次的阅读让我看到的是她在这本书中她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成长经历。当时以为本书是一位记者辉煌一生的自择,但事情往往出乎意料,从进入央视到陈虻之死,我看见的是一位尖锐、激进的少女逐渐磨平棱角,温和圆润,破茧成蝶的成人礼。
在我初中的时候就看完了这本书,因为年龄太小而且所经历的太少,当时看完对于全民抗击非典并没有太震撼的感受。而在今天,经历了全球疫情爆发,它给我最大的共鸣,不是人,不是事,而是在一次次事件中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善意。在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中,走进非典病房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病房深处那心若死灰不复温的呢喃。更不是那个护士的失神彷徨,而是危难中柴静奋勇当先的决绝,“我不知道能不能播,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必须知道。“瞬间我的心脏猛地一顿,血液停了一秒。脑海中又回荡起她的话语。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疫情之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应当保持良好向上的心态,积极听从学校的安排,相信学校的一切应对措施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始终相信学校、相信政府、相信国家。其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封校生活更加充实美好,整日待在宿舍不能去教室上课,少了绝大部分的娱乐项目,我们可以静在宿舍,安安静静读完一本书。虽然我们无法出宿舍楼,但是我们可以端一个凳子,戴好口罩坐在阳台,拿一杯水,放一首轻音乐,让我们的心灵安静下来。想想看,我们有多久没有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去慢慢品读沉浸其中了呢?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暴躁,变得只会沉浸于碎片化阅读,如抖音等APP。不如趁着这个不能出去的日子,改变自己,从静在宿舍读一本书开始。
而我推荐的这本书正符合处于疫情之下的我们,她会让你看到人们的温暖和本性的光辉。让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审视自己。我相信读完这本书的你一定有所收获。我将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希望读完这本书的你也有所感悟。”
2022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活动征文3
读《飘》有感
《飘》是我中学时期母亲推荐给我的书,初见此书,罗曼蒂克的封面,女主角斯嘉丽碧绿的双眸,碧绿的长裙,清晰的轮廓;男主角挺拔的身材,气宇轩昂的特质。显而易见的爱情故事,却不同于言情小说的俗套和千篇一律,自有一种深远的意味。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悲剧。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历来争议重重,她天真却精明,美丽又虚荣,她渴望让所有人为她倾心,却不甘愿为了某一个人放弃整片森林。似乎她总是以最美的姿态出现,永远是穿着最华丽,在舞台中央独自领舞的大众情人。
起初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女人,她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族美女,阿希礼的妻子便是最好的对比。哪怕是中国的林黛玉也不像这般虚荣和复杂。但在她身上却有一个弥足珍贵的特质便是真实,从不掩饰内心,勇于表白,坚强自立。
她的与众不同吸引了同样现实风流的瑞德。瑞德像风一样自由,一样难以捉摸。说他现实自私,他后来还是主动提出上战场战斗;说他尖酸刻薄,他所说的却都是南方奴隶主们自欺欺人掩盖下的战争形势;说他风流成性,他却为了斯嘉丽放弃从前,甘愿舍弃。
我曾将此书定义为告别少女时代踏入成年的一道门槛。小的时候看《飘》,只是向往着斯嘉丽贵族园主般的生活,天天无所事事开开party,跳跳舞唱唱歌,马车走了很久还没走出自己的园子,好似这样的生活才叫拥有。而回温此书,才发现内心仰慕的,是南北战争爆发后,斯嘉丽骨子里的坚毅和勇敢。是呀,文明会随风而散,礼教会土崩瓦解,爱情也会消失耗尽,唯独你的意志与信念,会伴随你的一生,陪你度过一切难关。
文学作品往往能以小见大,从细枝末节中更加具体而真实的还原一个时代的模样。战争是残酷的,它可以摧毁一座城,一栋屋,也可以摧毁一个人。可是她没有倒下,千尊万贵的大小姐,一个人持家干活,下田种地,甚至照顾情敌的孩子,却被当时的南方贵族圈子所鄙视为“不体面”。为了获得男性的欣赏与爱慕,好似女性应当隐藏真实的自我,作出一副连自己都不喜的温顺脆弱的模样。众人一边吸着她的血,一边笑她牝鸡司晨,真是吃相难看。
有人也把它当做一本励志书来读,感受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充满反叛精神的女性力量。诚然,不止当时,哪怕在现在,社会对两性也总是有刻板印象,被贵族圈子鄙视不体面的斯嘉丽和面临女孩子就该怎样做,男孩子就该怎样做处境的我们又有何差异呢。一个普通人,冲破世俗桎梏,并不是很多文学作品所表述的那样,把眼一闭心一横就过去了,凡人肉身,它需要反复和自己固有的旧知做斗争,需要抵抗外部的重重压力,所以《飘》最难得的,不仅仅是斯嘉丽不顾一切冲破了她的人生局限,更在于作者展示了她做每一次有争议事情下复杂又脆弱的心理状态。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往往是为了爱情,为了复仇而成长,仿佛女性的成就就只来自于闺房那点爱恨情愁,而斯嘉丽的每一次成长都是来自于她对家园炙热固执的爱恋与对灾难不屈不挠的奋斗,前者多多少少带些对女性的轻视,而后者才是把女性当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来对待。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不仅是一部令人悲恸哀婉的心理剧,更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杨绛先生说“看《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我也相信,这部百万字的煌煌著作,每个人都能得出自己的见解,都一定会深深震撼于战火纷飞下一个女人艰难而又神奇的蜕变和重生。期待大家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勇气与希望。
本是人间四月天,如今面对疫情或多或少也有些焦虑,而一本好书总是能予以人力量的,就像《飘》的结尾所说“tomorrowisanother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们还有希望去耕耘自己的土地,还有能力去争取更好的生活,这便是此书最大的蕴意。
2022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活动征文4
一片丹心向阳开
——读《红岩》有感
自从中学语文打开了名著阅读板块,《红岩》就不可不谓是一本国民读物。各位老师日日耳提面命让我们细细品读却没想到触发了我的逆反心理。当时的我却执拗的认为阅读应该是自由的,而把阅读放在课堂,甚至还要考试,真是一件倒胃口的事儿。因为这般天真的想法,白白让自己错过这样一本好书好几年,实乃遗憾。
后来幸而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带有凝重醇韵的书,几寸的距离,却有着千百年都无法穿透的沉厚。这本烈士们的苦难传记,我愿称之为血泪濡染的拂晓悲歌。
故事发生的时间在五四运动以后,是一部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地下党员不屈斗争的红色主题经典小说。难得的是,这本书是根据实实在在发生的革命故事改编的,几乎每个人都有原型,有许云峰、余新江、江姐、成岗、成瑶还有小萝卜头等。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许云峰刚被捕时的描写“担架从牢门口缓缓抬过,看不见被破稳蒙着的面孔,只看到毯子外面的一双鲜血淋漓的赤脚。一副粗大沉重的铁镣,拖在地上,长长的链环在楼板上拖得当啷当啷地响……被铁镣箍破的脚胫,血肉模糊,带服的血水,一滴一滴地沿着铁链往下涌流……担架猛烈地掘摆着,向前移动,钉死在浮肿的脚顾上的铁镣,像钢锯似的锯着那皮绽肉开的,沾满脓血的踝骨……”每当读到此类描写,总是不免觉得触目惊心。最光辉的一群人,却被关押在人间最黑暗的地狱。淫威酷刑、铁狱黑牢,我甚至无法想像也无法感受。与其说《红岩》描述了革命历史,倒不如说它是写共产党人革命信仰,当时作为社会精英的他们,写份自白书、或者仅仅在悔过书上签个字,也许就可以活下去。而他们却毅然的选择了献身,着实是令人震撼感慨。
“我被杀害的那个黑夜,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有24天,我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来,可是我的鲜血却染红了国旗的一角。”最令我难过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倒在了黎明前夜,没有机会亲历我们祖国的日新月异、繁荣昌盛,也没有机会目睹百年大党的风华。是呀,黎明是来了,但是他们呢?那些善良勇敢而坚毅的英雄们,他们本该站在夕阳下,接受光明的洗礼,他们本该拥有无限无限美好的未来不是吗?
也是他们让我终于理解,哪怕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总是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
而在我第一次读到时‘狱中八条’时就被其巨大的力量所震撼,字里行间所包含的那种革命先辈对党的热爱,那种直言无忌、开门见山的坦白。我根本无从想象,什么样的人,在监狱之中不是想着如何委曲求全保存生命,而是反思错误,向组织汇报,把组织建设的更好,不让其他同志走自己的弯路。这般用忠诚捍卫的理想信念,用生命换来的深层思考,八条血泪嘱托振聋发聩,这也是我第一次以更加真实立体的感觉了解那个血肉模糊、国破家亡却又斗志昂扬、万众一心的年代。何其幸运,我们出生于和平时期,成长在强大国家,有着健全的家庭和疼爱我们的双亲,我们所拥有的幸福,也许让我们不需面对残酷的生死抉择,但我们的灵魂却时刻面对着理想是否坚定、信念是否执着的拷问,欲壑难填,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住自己强大的内心呢?
“红岩山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在歌乐山烈士陵园里,也有一株苍劲烂漫的红梅,虽然如今盛夏,可能没有根深叶茂,灼灼盛开的景象,但却有着树干奇崛、虬技如铸的震撼。它的枝干从根部分出一叉,旁斜逸出的越过高墙、伸向狱外,自由地迎接着共和国的每一个黎明。
2022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活动征文5
战疫情,读经典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在这特殊的时期我们不妨静心读书,从优秀的书目中获得鼓舞人心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战胜疫情的一股力量,为抗疫筑起一道精神防线。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经典诗集《飞鸟集》。《飞鸟集》是一本诗集,诗歌的题材多集中在日常事物,比如花、鸟、草、星星、雨滴、河流、落叶等自然风物。它注重对自然的描写,除了捕捉自然景观之外,也有述说事理与生命的精神追求。《飞鸟集》中表现了深层的精神追求,也描绘出自然万物的灵(神)性相通的原则,整个诗歌歌赞生命的自由、平等、博爱。《飞鸟集》作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对每位读者都有深刻的影响。其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
读泰戈尔的作品,人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他的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则是他的诗的主要特征。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讴歌了对人民真挚的爱,抒发了对整个大自然、整个人类、以及整个宇宙间的美好事物的赞颂。他的诗像珍珠一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还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在飞鸟集中,世界是充满爱的,自然也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生长,思考。“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群群野鸭飞过天空,在常人眼中,是最正常最普通的事情。而在泰戈尔眼中,是心灵的净化,是思想的提升。
在《飞鸟集》中,泰戈尔热爱生活,因此,也隐去了生活中的苦难和阴暗,保留的,是快乐与光明。他赞美人世间的情感: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母子之间温馨的亲情,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感情。“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的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保持他们之间的平衡,没有丝毫偏差。
为什么要去阅读这本诗集呢?我的推荐理由是因为《飞鸟集》蕴含人生哲理。这本书的每一个句子都值得深入思考。如果能静下心去读这本书,你会快乐许多。首先文字很美。其次诗化意境。最后是作者流露出的神性感触,而这恰恰是泰戈尔最核心的质地。你能从里面,看到生活的浪漫和可爱。你能从里面,感知到全新的哲理诠释。并且泰戈尔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我们何尝不可也像泰戈尔一样对生活始终充满着希望。只有经典图书能够带我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如《鼠疫》中写道:“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真情。”我们在疫情之中看到了许多的人间真情,人性的光芒带我们走出苦难,而经典作品则带我们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带给我们力量。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部阅读史,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抵达精神的高原。
【2022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活动征文5篇】相关推荐文章:
共读经典好书喜迎建团百年主题征文5篇
喜迎建团百年砥砺奋进向未来征文2022经典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