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实用12篇)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1 21:01:02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实用12篇)
时间:2023-05-11 21:01:02     小编:xiejingc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一

1、巩固集合、子、交、并、补的概念、性质和记号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集合的运算包含了集合表示法之间的转化及数学解题的一般思想

3、了解集合元素个数问题的讨论说明

通过提问汇总练习提炼的形式来发掘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系统化及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会正确应用其概念和性质做题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集合部分汇总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以下三个问题:

1,集合的含义与特征

2,集合的表示与转化

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含分类)

1,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的全体,称一个集合

2,集合按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和无穷集两类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二

1、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

3、能利用上述知识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焦点在x轴上,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顶点间的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

探究1、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写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画出草图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探究2、双曲线与其渐近线具有怎样的关系、

例1根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过点,离心率、

(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一点,且,,离心率为、

例3(理)求离心率为,且过点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2、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三

1.能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建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会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写出其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

3.会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完成下表:

标准方程

图形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开口方向

2.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3.求经过点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二、问题探究

探究1:回顾抛物线的定义,依据定义,如何建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探究2:方程是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吗?试将其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辨析比较.

例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在直线上,求抛物线的方程.

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轴上,点是抛物线上的一点,到焦点的距离是5,求的值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准线方程.

例3.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轴,它与圆相交,公共弦的长为.求该抛物线的方程,并写出其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

三、思维训练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抛物线上的点到该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6,则点的横坐标为.

2.抛物线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是.

3.设为抛物线的焦点,为该抛物线上三点,若,则=.

4.若抛物线上两点到焦点的距离和为5,则线段的中点到轴的距离是.

5.(理)已知抛物线,有一个内接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在原点,斜边长为,一直角边所在直线方程是,求此抛物线的方程。

四、课后巩固

1.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2.抛物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为,则点到轴的.距离为.

3.已知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则.

4.经过点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5.顶点在原点,以双曲线的焦点为焦点的抛物线方程是.

6.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以轴为对称轴,过焦点且倾斜角为的直线被抛物线所截得的弦长为8,求抛物线的方程.

7.若抛物线上有一点,其横坐标为,它到焦点的距离为10,求抛物线方程和点的坐标。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四

教学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符号及术语。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下列语句:

1)全体自然数0,1,2,3,4,5,

2)代数式.

3)抛物线上所有的点

4)今年本校高一(1)(或(2))班的全体学生

5)本校实验室的所有天平

6)本班级全体高个子同学

7)著名的科学家

上述每组语句所描述的对象是否是确定的?

二、1)集合:

2)集合的元素:

3)集合按元素的个数分,可分为1)__________2)_________

三、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

四、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五、特殊数集专用记号:

4)有理数集______5)实数集_____6)空集____

六、集合的表示方法:

1)

2)

3)

七、例题讲解:

例1、中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然后说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地球上的四大洋构成的集合;

2)函数的全体值的集合;

3)函数的全体自变量的集合;

4)方程组解的集合;

5)方程解的集合;

6)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7)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

8)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例3、用符号或填空:

1)______q,0_____n,_____z,0_____

2)______,_____

3)3_____,

4)设,,则

例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

3.

4.

例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数

2.图中阴影部分点(含边界)的坐标的集合

课堂练习:

例7、已知:,若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的取值范围。

思考题:数集a满足:若,则,证明1):若2,则集合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若则集合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合。

小结:

作业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a.m=,n=b.m=,n=

c.m=,n=d.m=,n=

2.m=,x=,y=,,.则()

a.b.c.d.

3.方程组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1)难解的题目,(2)方程在实数集内的解,(3)直角坐标平面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4)很多多项式。能够组成集合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5.设集合a=,b=,

c=,d=,e=。

其中有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__.

6.设,则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为

7.设x,y,z都是非零实数,则用列举法将所有可能的值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8.已知f(x)=x2-ax+b,(a,br),a=,b=,

若a=,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9.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2)

(3)(4)

10.设a,b为整数,把形如a+b的一切数构成的集合记为m,设,试判断x+y,x-y,xy是否属于m,说明理由。

11.已知集合a=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

(2)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

12.若-3,求实数a的值。

【总结】20xx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数学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数学教案:集合含义及其表示能给您带来帮助!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五

1、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

3、能利用上述知识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焦点在x轴上,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顶点间的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

4、设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和离心率,则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探究1、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写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画出草图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探究2、双曲线与其渐近线具有怎样的关系、

练习:已知双曲线经过,且与另一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例1根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过点,离心率、

(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一点,且,,离心率为、

例3(理)求离心率为,且过点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2、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4、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直线过、两点,且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六

教学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符号及术语。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下列语句:

1)全体自然数0,1,2,3,4,5,

2)代数式.

3)抛物线上所有的点

4)今年本校高一(1)(或(2))班的全体学生

5)本校实验室的所有天平

6)本班级全体高个子同学

7)著名的科学家

上述每组语句所描述的对象是否是确定的?

二、1)集合:

2)集合的元素:

3)集合按元素的个数分,可分为1)__________2)_________

三、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

四、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五、特殊数集专用记号:

4)有理数集______5)实数集_____6)空集____

六、集合的表示方法:

1)

2)

3)

七、例题讲解:

例1、中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然后说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地球上的四大洋构成的集合;

2)函数的全体值的集合;

3)函数的全体自变量的集合;

4)方程组解的集合;

5)方程解的集合;

6)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7)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

8)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例3、用符号或填空:

1)______q,0_____n,_____z,0_____

2)______,_____

3)3_____,

4)设,,则

例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

3.

4.

例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数

2.图中阴影部分点(含边界)的坐标的集合

课堂练习:

例7、已知:,若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的取值范围。

思考题:数集a满足:若,则,证明1):若2,则集合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若则集合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合。

小结:

作业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a.m=,n=b.m=,n=

c.m=,n=d.m=,n=

2.m=,x=,y=,,.则()

a.b.c.d.

3.方程组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1)难解的题目,(2)方程在实数集内的解,(3)直角坐标平面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4)很多多项式。能够组成集合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5.设集合a=,b=,

c=,d=,e=。

其中有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__.

6.设,则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为

7.设x,y,z都是非零实数,则用列举法将所有可能的值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8.已知f(x)=x2-ax+b,(a,br),a=,b=,

若a=,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9.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2)

(3)(4)

10.设a,b为整数,把形如a+b的一切数构成的集合记为m,设,试判断x+y,x-y,xy是否属于m,说明理由。

11.已知集合a=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

(2)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

12.若-3,求实数a的值。

【总结】20xx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数学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集合含义及其表示能给您带来帮助!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七

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层次划分

请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层次划分

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哪些些问题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只需简单理解;技能是会与不会的问题。属显性范畴,具有可测性,大都采用定量分析与评价、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的优势,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与发扬。新课改不是不要双基,而是不要过度的强调双基,而舍弃弱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导致非全面、不和蔼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与方法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发现的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展的过程,我们更多地要让学生掌握过程,不一定要统一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只有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他们肩负的责任,就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有所成,将来回报社会。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也不是三种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八

设计

突出重点.培养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13页练习1、2、3、4.

【助练习】第13页练习4(1)中用一个方向的斜平行线段表示,用另一方向的平行线段表示如图:

凡有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四、小结

提纲式(略).再一次突出交集和并集两个概念中“且”,“或”的含义的不同.

五、作业

习题1至8.

笔练结合板书.

倾听.修改练习.掌握方法.

观察.思考.倾听.理解.记忆.

倾听.理解.记忆.

回忆、再现内容.

落实

介绍解题技能技巧.

内容条理化.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2.反演律可根据学生实际酌情使用.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九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

(2)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3)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1)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2)在本节课中结合对数函数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十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 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十一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二次根式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这个公式的表达形式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而实际运用时,则要牵涉到对字母取值范围的讨论,学生往往容易出现错误.

教法建议

1.性质的引入方法很多,以下2种比较常用:

(1)设计问题引导启发:由设计的问题

1)、、各等于什么?

2)、、各等于什么?

启发、引导学生猜想出

(2)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引入.

2.性质的巩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1)注意与性质进行对比,可出几道类型不同的题进行比较;

(2)学生初次接触这种形式的表示方式,在教学时要注意细分层次加以巩固,如单个数字,单个字母,单项式,可进行因式分解的多项式,等等.

(第1课时)

1.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能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对比、归纳、总结

1.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难点:理解式子中的可以取任意实数,并能根据字母的取值范围正确地化简有关的二次根式.

1课时

五、教b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复习对比,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式子()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问:式子的意义是什么?被开方数中的表示的是什么数?

答:式子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即,且,从而可以取任意实数.

二、新课

计算下列各题,并回答以下问题:

(1);(2);(3);

1.各小题中被开方数的幂的底数都是什么数?

2.各小题的结果和相应的被开方数的幂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用字母表示被开方数的幂的底数,将有怎样的结论?并用语言叙述你的结论.

数学高一教案结合节约篇十二

会运用图象判断单调性;理解函数的单调性,能判断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注意必须在定义域内或其子集内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及判断。

函数单调性证明及其应用。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象、表示方法

2、函数单调性

(1)单调增函数

(2)单调减函数

(3)单调区间

例1、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

(1)(2)(2)

例2、求证: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

例3、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2)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4、试判断函数在上的单调性。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函数是上的.单调增函数;

(2)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函数在上不是单调减函数;

(4)若定义在上的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在区间上也是单调增函数,则函数是上的单调增函数。

2、若一次函数在上是单调减函数,则点在直角坐标平面的()

a.上半平面b.下半平面c.左半平面d.右半平面

3、函数在上是______;函数在上是_______。

3.下图分别为函数和的图象,求函数和的单调增区间。

4、求证:函数是定义域上的单调减函数。

1、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

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2)

2、画函数的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

3、求证:函数在上是单调增函数。

4、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5、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试比较与的大小。

6、已知函数,试讨论函数f(x)在区间上的单调性。

变(1)已知函数,试讨论函数f(x)在区间上的单调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