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
本课设计能够结合课本,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探究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通过积极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我的体会:
1、有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数学问题的解决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本节课的开始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能计算出一张a4纸的.体积吗?”这个问题使学生感到一种挑战性,虽然知道a4纸是一个规则的长方体,也知道要去测量它的长、宽、高,但是这么薄,利用现有的测量工具是无法测量出来的。怎么办呢?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被激发起来了。
当学生会计算规则的a4纸的体积后,话锋一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么求呢?”学生立刻进入到另一种兴奋的状态,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愈发强烈。
这里除了激发起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外,还能给足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并且完整地经历整个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也真正做到了“有情”。
2、有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水平的高低。其中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问题解决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在计算一张a4纸体积时,我利用问题“如何测量a4纸的高呢?”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学生开始有所超越,想到了“我可以再多拿一些同样的a4纸,把它们叠在一起,这样就能测量出a4纸的高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种飞跃性的发展,懂得了利用转化的思想,先计算出100张纸的体积,然后再求出1张纸的体积。这样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意义。
在讲解测量梨的体积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明白转化的思想”,继而掌握计算方法。本节课,我在讲解转化过程的时候,利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而想出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转化。上升法:v物体=v上升部分;下降法:v物体=v下降部分;溢出法:v物体=v溢出部分。
3、有价――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是问题解决的重要保障。在学生面临新问题时,这种“已有的”知识、技能就是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推动器”。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扎实、深刻,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学生的测量与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相结合。当学生悟出怎样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后,马上让学生介绍如何求一张a4纸体积的方法。将学生之前学习的长方体体积的知识进行拓展应用,从而达到认识上、知识上、技能上、思维上、情感上的更高目标。
在第2个练习题中,学生既可以根据“珊瑚石的体积=珊瑚石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是一个长方体,即珊瑚石的体积=长×宽×高,强调这个高是水面上升部分的高度(总高度―水的高度)。把这两种方法联系起来对比,学生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基点就是乘法分配律,从而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对比,进一步体会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重点强调。
本节课虽然有以上亮点,但还存在着对问题解决过程缺乏评价的不足。
在讲解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求出物体的体积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本课在这个环节上做的还很不够。今后我会积极改进,努力改善。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二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本课时的主旨是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实验后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体,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的,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2、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能力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探究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了解到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原来没有放入物体时水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和一些水,你能求出一个梨的体积吗?”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量杯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 橡皮泥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橡皮泥 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提问:
(1)乌鸦为什么开始喝不到瓶中的水?
(2)后来乌鸦为什么又喝到了瓶中的水呢?(同桌间互相讲一讲)
⊙揭示课题
(1)你能把乌鸦放进瓶中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吗?
(2)它们的形状是规则的吗?
(3)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举例。(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数学素材来源于生活,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做好准备,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诱导,进行探索
1、感知转化思想。
(1)教师出示不规则形状的橡皮泥,同学之间讨论有没有办法算出它的体积。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由汇报)
(2)引导思考: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并板书。
把橡皮泥改变形状,转化成长方体(正方体),通过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来计算橡皮泥的体积。
2、感知“排水法”。
(1)出示一个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梨的体积吗?(学生讨论得出把它放到水里求体积)
(2)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3)汇报实验过程:请一个小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幻灯片出示实验步骤)
(4)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学生根据实验互相交流)
(5)二次实验:请各小组拿出水中的梨。
提问:现在水位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水位会下降?(学生思考、讨论)
(6)讨论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并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
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7)探究不同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
①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和一些水,你能测量出梨的体积吗?
②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③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三
巧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作文
巧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苏省邳州市 向阳小学六(2) 娄可佩 221300 苏省邳州市运河镇向阳小学六(2)班 娄可佩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题:怎样才能求出土豆的体积?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就傻眼了,心想:我虽然学过了求体积的计算方法,可那都是求像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些规则物体的体积,对于像土豆这样不规则物体是不能应用的。怎么求土豆的体积呢?我是抓耳挠腮,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其他同学也像一群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在相互讨论,挖空心思想解题的方法,但怎么也想不出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提示大家说:“你们可以把土豆切成规则物体,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样不就容易计算了吗?当然,如果有更简便的方法也可以用。”
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搁下书包就急忙到厨房找了个土豆。按照老师提示的方法,用小刀切呀切,再用尺子量呀量,再算啊算,直搞得满地是演算纸,最后终于算出了土豆的大约体积。我想这种方法太复杂了,计算还不准确,是不是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呢?我拿着土豆想呀想,看啊看,一歪头突然看到了桌子上的水杯。我灵感顿悟,对了,我可以先找来一个圆柱形杯子,再倒进适量的水,然后把土豆放进杯子里,这时,水就会上升,水上升后比原来多出来的体积不就是土豆的体积了吗。因此要想求土豆的体积,那就只要求上升水柱的体积就可以了。悟出了这种方法来,我当时甭提是多么的高兴了!
通过上面的做法可以得出巧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多动脑、勤动手,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对不同的数学题目就有可能找出更多的更科学的解题方法,做其他事也是如此。
指导教师:王 敏
点评:本文能通过由复杂到简单的求土豆的体积,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一个主题“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多动脑,勤动手,――做其他事也是如此”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是难得的。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四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题)。
第 1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运用
一个雪花梨,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1.填空
6.7m3=dm3=()cm3
2l=()ml3450ml=()l
0.82l=()ml=()dm3
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
(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39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雪花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即:450-200=250(ml)=250(cm3)
(5)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
(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要记录哪些数据?(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
(7)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41页练习九第7~13题。
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水深是13cm时水和土豆合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放入土豆后高是13cm,根据“底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中减去5l水,就得出土豆的体积。
第13题: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球加四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24ml,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是24-12=12(ml),由此可得出3个小圆球的体积是12cm3,则1个小圆球的体积为4cm3,所以大圆球的体积为12-4=8(cm3)
第16题:这是个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计算中要多加小心。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2)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排水法
把物体扔到水里,两次的体积差则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通过排水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课本39页
教学准备:课件、量杯、石块、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提问学生)
2、给你一个箱子,你会求箱子的体积吗?
箱子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出长、宽、高计算得到
那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例如橡皮泥、西红柿、石块等不规则的物体,那它们的体积怎么求呢?它们有长宽高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设疑自探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用什么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有公式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小组讨论交流(时间8分钟)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都是我们本节课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
1、如何求橡皮泥的体积?说一说你的方法
2、用什么方法求石块的体积?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你需要记录那些数据?
3、总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4、能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四、解疑合探
学生汇报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
1、求橡皮泥的体积?
分析:橡皮泥可以改变形状
方法一:把它捏成长方体,测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
方法二:把它捏成正方体,测量出棱长计算出体积
2、求石块的体积?
方法:排水法求石块的体积(注意:石块是完全浸没在水中)
(1)量杯中装有水水的体积为200ml
(2)把石块放入水中,因为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水面会上升,体积为450ml
(3)那么,石块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450—200=250(ml)
一般带体积单位250ml=250cm3
答:石块的体积是250cm3。
3、总结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排水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放入物体后水的总体积—原有水的体积
4、能用上面的方法求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
不能因为乒乓球到水里面会浮上来,这样就不能测量体积了;冰块会融化在水里,冰块会浮在水面上,体积测量也不准确。
五、运用拓展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长方体容器装有水,长8cm,宽8cm,水面高6cm,把珊瑚石完全放入水中,此时水面高为7cm,求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有没有其他方法)
水面上升的高度:7-6=1(cm)
珊瑚石的体积:8×8×1=64(cm3)
方法二:
水面上升的高度=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水的高度-原有水的高度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长×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2、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自己当小老师,出题来考一考你的同桌(题型不限)教师有选择性的展示
六、质疑再探
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大胆的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如何去求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呢?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八、布置作业
练习九7、8、9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算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利用“排水法”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
教学准备:
梨、苹果,橡皮泥、石块、直尺,长方体透明容器,一小桶水,红水一瓶,量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老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积?
2、计算体积与容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计算体积和容积都可以用到计算公式:
v长=adh
v正=3a
v=sh
但计算容积时需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复习的意图:通过问答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不同,为后续教学作铺垫。
3、引入;对规则物体如长方体或正方体,我们有办法求出它们的体积。但对这些不规则物体如橡皮泥,苹果,梨等能求出它们的体积吗?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吧。
板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求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老师:有什么办法求出橡皮泥的体积吗?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将橡皮泥摔成长方体;将橡皮泥丢进水里使水上升;……..)
老师: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学生:可以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再通过测量长,宽,高就可以求它的体积。
操作;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橡皮泥的体积。可捏成长方体,量出长,宽,高,算出它的体积是
可捏成正方体量出棱长,算出它的体积是()
小结:对于软不规则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捏成规则的如长方体(或正方体,但难度要大)可求出它的体积。(变形法)。
那么对于硬的不易变形的不规则物体,有什么办法来求出它的体积呢?
2、求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出示一块石头,问:你有什么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教师提示“乌鸦喝水”一课学生相互交流,汇报:
老师演示,将一块石头放进盛水的量杯里,注意使石头完全沉没于水中,水会上升。
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水和石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小结:像上面这种方法叫做“排水法”。
3、如果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玻璃容器,那我们又该怎样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
做实验,并完成下表填空。
4、观察并思考: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与芒果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芒果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上升后水的体积-上升前水的体积
即:芒果的体积=长×宽×(水升后的高-水升前的高);
或芒果的体积=底面积×两次水位高的差
5、归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学生同桌互议,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将不规则物体沉入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量出长方体水的长,宽,高,算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可以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测量时注意量出水上升前的高度和上升后的高度。利用“底面积×两次水位高的差”这个公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7题,第13题
四、全课总结。
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7
教学目标:
1、在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出示一堆物体,其中有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乒乓球(凹陷的)、苹果、木块、泡沫塑料;橡皮泥、鸡蛋、石块、铁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提问:
(1)这些物体哪些会计算体积?怎样计算?
(2)哪些不会计算体积?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怎样计算呢?
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分组实验 , 探索方案
(1)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按照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说明:在水里上浮的先不研究,本节课研究在水里是下沉的物体。
(2)组织讨论测量的方法。
怎样利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怎样来转化?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小组在土豆、橡皮泥、石块、铁块、玻璃球中选择一个,先估计物体的体积,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实验。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把实验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第 组 年 月 日
物体名称
物体的体积
测量
方法
估测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5)观测数据时要注意科学准确。
(6)要注意保持教室和桌面的卫生。
(7)容器中的水要适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以上有关“活动顺序”和“活动要求”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展示在屏幕上
4、分小组活动
请每个小组选择1个物体,用转化的方法进行测量
5、学生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情况
请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以下情况
(1)所测量的物体。
(2)具体测量方案。
(3)具体测量结果。
(4)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二、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活动二:测量2个铁块的体积,并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再填写下表。
1、教师提出要求:
(1) 两个不同的铁块,先用天平称质量,再同同样的方法测量体积。
(2) 用计算器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 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分小组合作,测量体积、重量,计算比值。
3、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比值是7。8克/立方厘米)
4、引导生思考:应用这一知识,你能算出另一块铁块的体积吗?
5、生分组计算,有时间的可以进行测量和验证。
6、联想应用: 师出示一些比值,指出,应用每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可以来解决实际问题,你知道可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三、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1、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
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正确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法:启发谈话法 讲解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8分钟)
自学内容:课本39页例6.
自学方法:认真看书,独立思考,重点看图看红色字看计算方法。最后小组交流。
自学思考:雪花梨没放入水中刻度是多少?放入水中后刻度是多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怎样计算?
三、合作交流(10分钟)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1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将一个正方体铁块,浸没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的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0.5厘米。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四、质疑探究(6分钟)
1、根据思考题师生交流。
2、总结方法:
可以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水的体积-没放入不规则物体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体积。
3、跟踪练习:
在一只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水缸中,放入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
五、小结检测(6分)
1、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检测
(1)把一个铁球沉没在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面由4.5分米上升到6分米,你能求出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吗?
(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5l的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c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六、堂清(8分钟)
41页7、8题。
板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九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橡皮泥、梨、量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某邮政运货车,车厢是长方体。从里面量长3米,宽2米,高2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橡皮泥、梨、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出示大屏幕
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橡皮泥 梨
师:我们一起来看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想怎么解决呢?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一会儿我找人说。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求出体积。
师:把不规则的、可以变形的物品捏成规则的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体积。很好,思路很清晰。
那梨呢,把梨也能削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显然不可能,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排水法。
师: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先在杯子里放一些水,记住它的刻度,再把梨放入杯子里,也记下刻度,两次刻度的就是梨的体积。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排水法只能求出沉入水中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大屏幕
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能求出珊瑚石的体积吗?
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水的体积了吗?能求出来吗?
知道总体积吗?怎样求?你会解答吗?
2、练习九第8题
读题,分析:这道题怎么做?
3、把一个苹果浸没在一个枝头为1.2分米的正方体水箱中,此时水箱刚好满了,拿出苹果,水面高度为0.9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管是用排水法还是捏成规则立体图形,本质上都是将不规则的转化成规则的,都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量筒、水、大螺丝、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请问,计算长方体体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师:很好,[出示一张a4纸],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桌面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在动手实验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和养成先制定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实验的科学态度。]
2、小组合作,动手测量
3、请小组代表上台介绍,(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物体=v上升部分
还有其它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水下降的方法。(板书:v物体=v下降部分)
水溢出的方法。(板书:v物体=v溢出部分)
我们现在懂得了利用转化思想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李老师也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但是我遇到难题了,你们想帮我解决吗?
[教师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三、拓展提升,测量灯泡的体积
教师出示灯泡,灯泡会浮起来怎么测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动手测量灯泡的体积。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学会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果要测量你自己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回家思考一下,李老师相信你们能想出办法来的。
六、板书设计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转 化
v1张 = v50张÷50
v物 = v上升部分
v物 = v下降部分
v物 = v溢出部分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
量杯、水、梨、土豆、石块、橡皮泥、a4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如果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师:(出示一张a4纸)严格来说,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教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大屏幕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并出示课件)
教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设计意图】在动手实验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和养成先制定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实验的.科学态度。
2.合作交流,汇报方案。
学生1:橡皮泥容易变形,我们可以把橡皮泥压制成规则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再测量长、宽、高,从而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
学生2:可以把梨放到装水的量杯里,水面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
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排水法”。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能够想到许多不同的方案,再通过这些方案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热情。
3.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1)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测量数据填写在记录单里。
(2)请小组代表上台重点介绍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3)教师适时板书:v物体=v上升部分。
教师:想一想,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你还能计算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
4.再次实验,深化认识。
实验一:请同学将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观察量杯中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二:把一块石头放入装满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完善结论。
v物体=v下降部分;
v物体=v溢出部分。
教师:我们现在懂得了利用转化思想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谁来说一说,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可以利用刚才的方法测出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2.巩固提高。
教材p41练习九第7题:
3.课外延伸。
教材p41练习九第13题: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上,我们需要做到循序渐进。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练习中基本上采用全部放手的做法,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可以怎么求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