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篇一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篇二
21、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初知诗意。
3、能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
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2、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思想教育
1、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对诗的意境理解。
3课时
挂图、生字卡片
:
21、古诗三首
空山幽静(以动衬幽静)
深林幽暗(以光衬幽暗)
鲈鱼美
风波里
苍山、白屋
柴门、犬、夜归人
教后感想:
1、古诗《鹿柴》
教学要求:
1、理解《鹿柴》的意思,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美。
2、朗读、背诵《鹿柴》。
一、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鹿柴》(板书课题)。
二、教学古诗。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反复读诗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请几个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4、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
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⑵诗中没有写林子里静寂、幽暗,只写了人语响、返景、复照,怎么会给人以幽静的感觉呢?
⑶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⑷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三、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试着背诵诗歌。
3、全班齐背。
1、《江上渔者》
教学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劳动者的同情,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
2、学会生字新词。
3、背诵诗歌。
一、谈话导入。
1、以前,我们学习了几首写劳动人民生活痛苦的诗歌,记得哪些,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写渔民生活的诗歌。(板书:江上渔者)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理解词语。
三、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再自由读古诗,读准节奏。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⑴学生自学。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汇报。
⑷师归纳。
4、生讲诗意。
5、师指导生再说诗意。
6、指导朗读
四、背诵古诗。
五、小结。
《江上渔者》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同学们学了诗歌应该尊重
劳动人民的劳动。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要求: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及诗歌表现的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鹿柴》、《江上渔者》谁能把它背诵出来?
2、请几个学生背诵古诗。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范读全诗。
2、自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题目的意思。
3、学习生字的写法。
4、再读全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讨论交流。
5、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意思,讨论交流。
6、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⑵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
⑶读诗歌,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喜欢?
7、指导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节奏。
8、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作业设计:(自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根据诗歌意思填空。
《鹿柴》这首诗描写了 这个地方 时候
的景色。前两句诗以 反衬 ,后两句诗以 反衬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幕( ) 苍( ) 犬( ) 逢( ) 蓉( )
暮( ) 仓( ) 大( ) 缝( ) 容( )
3、默写古诗三首。
4、读读背背。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学语文教案篇三
第一课时
1、认知: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德育: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格。
智育: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 通过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学生围绕“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感受?”这些方面说得具体些。
2. 提示学生遇到生字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出示生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其中读错的字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指导读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样透明,像珍珠那么美丽”这三个词组,体会赞美之情。
4. 引导学生体会小露珠“闪亮、透明、美丽”三个外形特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述。
5.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指导读好“格外精神、显出生机、俊俏”等词句,体会花草树木的变化。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夏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认识一个新朋友——小露珠。出示图片
露珠前面加了一个“小”说明小露珠很“可爱”。
2.谁能和这位可爱的新朋友打个招呼?指名读课题。
1.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谁见过小露珠?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学生围绕“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感受?”这些方面说得具体些、清楚些)
2.你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3.同学们,你们很喜欢小露珠,小动物、植物也都很喜欢小露珠,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赶紧到课文中找答案吧。(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生字词。
同学们,要想和小露珠交上朋友呀,这些字你得先会读。
出示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都很准确,小露珠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夜幕降临了,神秘的小露珠出现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夜幕,去寻找小露珠的踪迹吧。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听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露珠开始形成的时间:夜幕降临;形成的过程:“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正式形成:黎明;在那里出现的: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
你觉得小露珠怎么样?(可爱)是呀,小露珠爬呀,滚呀,就像一个顽皮又可爱的孩子。谁愿意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3.指导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老师看见了一颗可爱的小露珠在爬呀,滚呀;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了)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颗快乐的小露珠吧。齐读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天渐渐亮了,起早的小动物都出来了。他们遇见了这么漂亮的小露珠都忍不住想和小露珠打个招呼,你们知道是哪些小动物吗?他们和小露珠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5节。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些小动物想和小露珠打招呼呀?指名回答。
(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
小学语文教案篇四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五年级教案:月光曲。
月光曲
1、知识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贝多芬的《月光曲》
课前活动:介绍贝多芬。
一、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求识记生字,理解部分新词。(可参考 运用工具书,如字典、辞典等)
二、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提出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学生在自学卡提出的问题,本人给予了归纳统计,在附页。)
(一) 预习检测
1、生字新词的检测
a、词语
幽静 清秀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霎时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 抽生读
● 说说你最理解哪个词语
b、生字、多音字
chuán( ) tán( )
券:( ) 传 弹
zhuàn( ) dàn( )
● 请学生组词识记
2、课文朗读检测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防止读破句。
3、对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检测
课文讲了一个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美丽动人的传说。请大家打开书本,再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说给大家听听。
a、学生自由读全文。
b、课文读好了,你们把这个传说记住了吗?在讲这个传说之前,我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这个传说的大概意思讲出来就可以,这就叫概括地讲,这可比具体讲要难。请你们先同桌准备一下,思考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可以小声练习练习。(学生思考,各自练习。)
c、抽生说(多说几个),教师随时请学生点评,要求说出优点和问题。
(二)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但是,课文里边还有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大家对课文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来讨论你们不懂的问题,看看凭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决掉一部分难题。
● 小组进行热烈地讨论。
● 教师随时巡回点拨,参加讨论。
● 小组内整理出剩余的问题(经过这一环,那些粗浅的表面的问题就解决 掉了。)
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把小组内剩下的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板书,并同时进行问题的归纳与疏理。
疏理后可能还留有的问题:
● 为什么叫它为《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么迷人吗?
● 贝多芬为什么要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 盲姑娘为什么会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以上部分是关于《月光曲》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 贝多芬为什么要为那位盲姑娘弹钢琴曲?
● 为什么他弹完一首后,又弹了一首?
● 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不回答?
△ 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关于贝多芬内心情感变化而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疏理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这一小组不能回答,其他小组能回答的就随机解决掉,教师抓住一些重点问题设疑。)
对于黑板上疏理后的问题,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你认为哪些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深入研究。
(这一回答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认为第一部分内容,有些人则会认为第二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细读第9小节,思考这小节讲了什么?(《月光曲》的内容)
b、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月光曲》,听完让其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学生对这里的回答可能不是文中兄妹俩听时的感受,教师也都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感受,这就解决了《月光曲》真那么迷人?的问题。)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听了贝多芬的弹奏,他们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学生对这里的回答都是文中第9小节的内容,即月亮从海边升起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就解决了为什么叫《月光曲》的问题。)
小结:这么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俩陶醉了,连贝多芬也是激动万分,所以没等他们醒来,就飞奔回客店记录刚才的曲子。
d、课文把《月光曲》写得这么美,我们想办法把第9小节也背出来。
2、第二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浏览课文2~7小节,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时心情
● 贝多芬弹完第一首后听了盲姑娘的话,心情
b、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学生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第二部分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小结:贝多芬从感动到激动,正是怀着这种激动万分的心情才创作出了这么优美的《月光曲》。
1、抽生背第9小节。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学们
小结:这是由月光引起的联想。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适当的联想,文章的内容会更充实,更深刻,更感动人。
请再读读第9小节,看看哪些地方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
c、学生边读边划,然后指名读出联想部分的句子。
3、如果丢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有实实在在的事物,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请看: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a、请同学们读一读,觉得还美吗?
b、小结: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4、下面有篇短文,请大家把联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下。
大公鸡的头通红通红的,就像醉汉的脸,高高耸立的红鸡冠就像用红宝石制作的皇冠。脸下面两片鲜红的肉,红得透亮。眼睛圆圆的炯炯有神。身上的羽毛有金黄色的,有红色的,有墨绿色的,闪闪发亮。两只金黄色的粗壮的腿,托住它那肥大的身躯,走起路来像个威武的将军。尾巴弯弯的,高高翘起。它每天按时打鸣,唱起那令人振奋的《早起歌》:天明了,快起床!一遍又一遍。每当听到它的歌声,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年级学过的《美丽的公鸡》那篇课文。是呀!它不光外表美,还能帮助人们做事,多可爱呀!
a、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会怎么样?(生:公鸡就不那么可爱了。……)
b、小结:阅读时分辨出事物和联想,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了。
5、下面,有篇短文,写得不错,我想如果能适当加点联想,文章就会更美。
荷花多美的荷花啊!碧绿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a、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b、交流反馈。
(这些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从文中练习拓展到文外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篇五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小学语文教案篇六
指3——5名学生在上课前讲故事。
1、播放录音,生听故事。
2、生听后根据故事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教师归纳为学习目标。
1、生自由读课文2、5、7自然段,思考:虾将军会对鲸讲些什么道理?
2、同桌合作,想象表演鲸和虾将军争吵的场面。
3、指2——3桌同学配合表演,师生评议,评选出最佳搭当。
4、生快速浏览课文2、5、7自然段,用线画出最能说明“鲸不属于鱼类”的语句。
5、指名读所画语句,师生评议。
6、全班齐读画线部分,加深理解与记忆。
1、指名读3、4自然段,其余边听边画出文中描述鲸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的语句。
2、轻声读第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那种鲸,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指3名同学上台“自我介绍”。
4、师生围绕“自我介绍”内容及方法进行评议,渗透基本的说明方法。
1、小组齐读第5自然段,边听边想:怎样判断鲸的种类?
2、出示书中插图,指名判断鲸的种类并说明理由。
3、根据文中叙述,在插图上添画齿鲸的水柱。
4、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读懂后用笔画出鲸睡觉时的样子。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1、快速浏览全文,准备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鲸的有关知识。
2、推荐“导游先生”、“导游小组”各一名上台为大家介绍。
3、小练笔:围绕“虾将军与鲸”的争吵,编一则童话小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萨、蔷、薇、啰、滂、沱、纤”七个生字,理解并运用“弱小、芬芳扑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纤弱”等词语,积累描写花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萨沙的心理变化,掌握“因为”的句式。
3、理解“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含义,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理解“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理解“弱小”。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弱小”这个词语?(近义词:纤弱;反义词:强大)。
2、指名读课题并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他这么说?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范读课文。 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生:课文写了假日里爸爸妈妈托利亚和萨沙一家到森林中去玩。 (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
2、师: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森林环境的句子吗? 出示:“森林是那么美好,林中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花儿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 生字教学:“蔷”、“薇” 词语积累:积累描写花颜色美丽与花香的词语。 描写花颜色美丽: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描写花香:香气扑鼻、芬芳扑鼻、香气袭人、馥郁芳香、芳香扑鼻。
3、天公不作美,天气骤变。文中哪里体现出天气变化?
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注:灌下。形容雨下得很大,雨水像往下灌似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雷雨突然而至,全家人措手不及,大家都在忙什么?
生:讨论交流。 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2、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萨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最后雨衣穿在他身上。
师:萨沙也觉得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 出示:“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 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指导朗读,读出 小萨沙疑问的语气)。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读出妈妈亲切温柔的语气)。
3、师:你怎样理解“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生:大家都争着要保护彼此,这是家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理解萨沙的反问。 师:全家人都这么疼爱小萨沙,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那么,我为什么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就是说,我是最弱小 的人啰?”(指导朗读,读出小萨沙不服气的语气)。 “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
5、师:此时,最弱小的小萨沙有什么举动? 出示:“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 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生字教学:多音字“纤”(qiàn纤夫;xiān纤弱) 生字教学:“滂”、“沱”(注意读音)。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滂沱大雨”的近义词吗?(大雨如注) 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描写雨下得很大:狂风暴雨、暴风骤雨、暴雨如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6、语言训练。 例: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 。 (它娇嫩纤弱吗,毫无自卫能力。) 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因为 。 (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小萨沙觉得它比自己更弱小。),因为 。
7、师:风雨中的蔷薇花在萨沙的保护下,终于得救了,花儿好像在说?
8、师:萨沙也学会了保护比他更弱小的蔷薇花,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妈妈?”萨沙问道。(指导朗读,读出萨沙自豪的语气)。 “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
9、出示萨沙与妈妈之间的三次对话,师生配合朗读,体会人物语气与心理的变化过程。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回顾课题,充分理解课题的含义。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能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了吗?萨沙说,“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2、师总结:萨沙虽然是家中最弱小的,但是他也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小蔷薇花,他也是强者。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都会有弱小的时候,所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真诚地献出自己的关爱与帮助,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强者了。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
爸爸:收拾东西 妈妈 让雨衣 托利亚 萨沙 野蔷薇
每个人的应该保护更弱小的。
小学语文教案篇八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20xx年6月2日第十六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形式:开火车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小学语文教案篇九
《家乡环境》是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课文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生在历时两周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在进行此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主动搜集各方面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之情,让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1、了解家乡过去的环境状况,培养环保意识。
2、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调查、观察、访问、资料收集整理)获取知识,了解某一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
4、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第一课时:讨论确定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组合活动小组,小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组内分工。
第二课时:将各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第三课时:学习成果展示,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调查研究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学习成果展示
1、小组合作把设计的环保宣传标语张贴在相应的位置。
2、小组通过手工活动设计身边环境的版图。
小学语文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朗读中了解内容,感受盘古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本课生字词各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