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王春易——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第一次了解他的事迹是在学校的周末总结会上,安校长组织全校的教师共同学习有关她教育改革的先进事迹,翟校长在大会上给我们宣读了分别由中国教育报刊登的题为《“四两拨千斤”的教改探路者——记北京市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和中国教师报刊登的题为《特级教师王春易:从讲到不讲的华丽嬗变》的两篇文章。回去之后,我又在网上找了几篇有关对她的报道的文章继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对于她的做法和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 扎实的教师基本功
要想成为一代名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备课、上课用的教案和课件几乎都能在网上搜索到,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不仅要对所上的课精挑细选,而且教案也大多是通过网络搜索打印出来对其进行效仿,对于自己上的课很少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生搬硬套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王春义则不然,她专门讲那些别人认为不出彩的课,对于她来说,一节公开课写百页手稿是常事,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轮又一轮的创新,王春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随便抽出其中一节课,她都可以讲出彩。虽然,精彩的背后是王春易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是经过自己的反复磨炼却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教师基本功。
二.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和魄力
“讲课,没有人能超过王春易。”师生和教研员都这么认为。但20xx年和自己学生的一次聚会,却让王春易动了改变自己的念头。因为已经上了大学的几个学生来看她,抱怨大学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老师不标明重点,自己记一摞笔记也没用。学生的抱怨引起了王春易的反思“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时,十一学校也将20xx年确定为课堂成长年。校长李希贵提出一句口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这句话也更坚定了王春易改变的信心。
从此,王春易悄然地改变了原来反响极好的课堂教学风格。她提出,教师要从自我表演的“独角戏”戏台上悄悄隐退,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在她的课堂上,曾经有过的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解没有了,华丽的板书也不见了。只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王春易才会不露痕迹地点拨一下。曾经,精彩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是她最得意之处,但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她却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讲课,改变了多少年来既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对于一个名师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质疑和困难,学生最初找不到自学的方法,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现在,课堂真的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地方。 天平的两边,王春易最终还是偏向了学生,因为她相信能够学会独立学习的学生终将赢得未来。虽然,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她是幸福的。我想王春义老师这种敢于否定自我,勇于挑战自己,颠覆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历史的时针走到了20xx年,对于王春易来说,这是个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提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并将这一年定为“课堂成长年”。 这次改革的大背景就是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课程改革,它希望学生们能够像绿色植物一样,主动地吸收阳光和水分。
这次改革使王春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革命,对课堂教学永恒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习以为常的教学进行彻底反思。这一变革,使滔滔不绝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彻底告别了课堂。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从我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看,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革自己的课堂,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王春易说。
其实,真正挡住我们脚步的是我们自身的习惯、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它们几乎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愿意否定它,改变它。而今天,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这样,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也不是简单地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更不是记忆老师强调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有了感知、认识、发现和好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提炼核心内容,然后有了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获得,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这种变革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真正从课本和教室的狭小天地里解放出来,如同鱼入大海、鸟归山林,广泛而自由地摄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因为热爱,所以充实。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奉献,所以幸福。“课堂永远是我无悔的追求,我的生活因它而精彩,我的生命因它而美丽。”王春易老师已经足够丰满了,却还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
这种趋于一般意义的“爱”成为穿越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的一种崭新的符号,为当代中国教师提供了一种范式。从这个意义未说,王春易老师的探索具有十分深刻和深远的价值。
李希贵曾说,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而在王春易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名师王春易,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让传统课堂、传统学科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这正是新时代的教育最需要的“改变”。那么对于这样一位高中名师的转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__同志是一名基层干部,丈夫是一名军人,夫妻两人常年两地分居,春节是一家人来之不易的团圆机会。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丈夫收到回部队的命令,而田螺冲需组建临时指挥部协调全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指导各社区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当时8个月的孩子还在生病,哭闹着要妈妈,但__同志毫不犹豫就提前到岗。她是一名还在哺乳期的母亲,是一位军嫂,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从春节至今始终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二、主动探索,当好领导参谋助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收到上级部门对疫情防控的指示后,__同志积极协助主要领导号召全体工作人员立即返岗,迅速草拟工作方案,明确人员分工,为领导对全办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供决策建议,确保疫情防抗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及时接受上级指令,认真仔细核对、准确无误核查,快速汇总上报。
三、慧心巧思,缓解物资紧缺难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物资奇缺让她着急,得知单位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供应紧张时,__同志积极通过朋友想方设法联系货源,争取到了800个口罩和一批消毒液、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为辖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了防护保障。
四、时时在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随着疫情形势越发严峻,针对辖区老龄化群体较多的实际情况,做好居民信息的跟踪核查、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势在必行。__同志积极配合居委工作人员参与社会治理,一起开展“党员拍门”和“扫楼”行动,当好疫情防控的排查员、宣传员、服务员、协调员、信息员。三角窝居民区党员、群众积极投入到防疫一线,这并不是偶然,该支部党支部书记、挂点党员干部一直坚守在工作一线,未曾离开工作岗位半步。他们与其他党员、志愿者、群众一起,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带头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主动参与重点人群排查、防控物资发放、检查卡点值守等工作,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冲在前、做示范,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忠诚与担当。截至2月6日,挂点的三角窝居民区出动宣传车45车次,上门排摸工作已全部完成,辖区内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党员先锋岗”时刻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积极稳妥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这次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军嫂和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共产党员,要向军人那样坚守在抗疫前线,为了群众,责无旁贷”,__说。目前,她仍与田螺冲办事处的基层党员们在一线开展防疫工作。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最近,我社区收看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使我感触很深。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杨善洲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的梦想 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情地回忆说,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书记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
一是要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
二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三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我是一名社区干部,学习杨善洲就要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在一个社区工作一天,就要为广大居民贡献一天,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曾几何时,相对于“白领”贵族而言,“蓝领”似乎成为没文化、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下的代名词,连电视里的广告词都在大肆宣传“读双n,做白领”,仿佛只有做白领才是事业的成功,做白领成为当今人们趋之若鹜的选择。然而,李斌——上海液压泵厂数控机床调试工,一位地地道道的“蓝领”族却用事实向世人展示了蓝领事业的辉煌。
每一次“试试”都让李斌有了新的技术突破,而原本只是技校毕业的李斌却为这每一次突破付出了非常人所能及的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为他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作风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他以“岗位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就补什么”的精神境界实现了由一名操作型工人到知识型工人再到专家型工人的两次飞跃,积累了能够在数控领域自信地说出“让我试试”的足够资本。
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新一代产业工人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我相信李斌他们也会象有些人那样整日抱怨当工人没有前途、抱怨机遇没有降临到自己的身上而庸碌一生。从李斌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劳动者的高大形象,看到了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的光辉风采。
李斌他们的个人财富与那些“白领”的成功者相比,也许还显得很清贫,但他们精湛的技术却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社会财富,为我国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贡献着力量!而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影响和带动着中国千千万万个产业工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造“蓝领”事业更大的辉煌!